第一篇: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基本制度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基本制度
工程管理1201班 刘东 U201215758
一、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建设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
国务院2004年2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等;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产监管体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2014年,新《安全生产法》颁布,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提出了“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22号文《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提出了建立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依法加快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其次要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诚信约束机制。
二、安全生产基本制度
《安全生产法》明确了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 a、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c、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
d、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 e、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建筑生产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指将各种不同的安全责任落实到负责有安全管理责任的人员和具体岗位人员身上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安全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从事建筑活动主体的负责人的责任制。比如,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要对本企业的安全负主要的安全责任。二是从事建筑活动主体的职能机构或职能处室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比如,施工单位根据需要设置的安全处室或者专职安全人员要对安全负责。三是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必须对安全负责。从事特种作业的安全人员必须进行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
2.群防群治制度
群防群治制度是职工群众进行预防和治理安全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也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群众路线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企业进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要求建筑企业职工在施工中应当遵守有关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安全规章、规程,不得违章作业;对于危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是对广大建筑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制度。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只有通过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使广大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使广大职工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和规章制度。分析许多建筑安全事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关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不够,这些都是没有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后果。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上级管理部门或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制度。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问题,查出隐患,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是“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通过检查,还可总结出好的经验加以推广,为进一步搞好安全工作打下基础。安全检查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保障。5.伤亡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施工中发生事故时,建筑企业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制度。事故处理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6.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法律责任中,规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由于没有履行职责造成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安全生产基本制度
安全生产基本制度
30项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考核、安全生产奖惩、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事故报告和管理、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管理、危险作业管理、现场安全管理、领导带班作业、防火、安全设备设施管理、车辆管理、电气安全管理、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特种设备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管理、防暑降温、防寒保暖、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管理、安全设施“三同时”、相关方安全管理、安全档案管理、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安全生产信息报送。
16本安全管理基础台账:建立健全所有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现场上墙上架;建立安全会议、安全组织、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工作考核与奖惩、安全防护用品、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预案、重大危险源、安技装备、机动车辆、特种设备、特殊工种人员、职业卫生。
12项治本之策:
(一)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二)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三)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
(四)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
(五)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
(六)加强教育培训,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
(七)加快立法工作;
(八)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九)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
(十)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
(十一)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
(十二)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1月31日做客中国经济网,谈安全生产等问题。
黄毅表示,国务院对安全生产一直非常重视,这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举措,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促使安全生产状况呈现从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从2003年开始,我们国家事故的总量、事故的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当然在中间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针对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制定了十二项政策措施,我们称之为“十二项治本之策”,具体我们可以简要介绍一下:
第一项就是制定安全规划,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就把安全生产的两个主要指标纳入到整个指标体系里去了。一是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五年之内要下降35%;二是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五年之内要下降25%,这两个指标是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中间的两个,这两个指标再加上道路交通万人死亡率以及煤矿百万吨煤炭死亡率,一共四个指标又纳入我们国家整个统计的指标体系之中,要定期进行发布,这是一个,要制定安全规划。
第二项就是要加强行业管理。针对煤矿事故发生比较多的严峻现实,国家适当做了一些职能的调整,把涉及到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职能调整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同时进一步强调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
第三是加大安全投入。光煤矿,国家连续三年拿出了90亿国债资金来帮助国有重点煤矿解决安全生产的历史欠账,这90亿带动了企业地方投资了640亿来解决安全生产隐患,所以基本上到去年年底已经补回了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历史欠账600多亿。
同时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说在高危行业,强制性的要求提取安全费用,这样保证了安全的投入。
第四,推进安全科技进步。把重大安全隐患的治理也纳入我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去,同时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技术难关组织攻关,依靠科技的力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
第五,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在八个省实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解决了私挖乱采、浪费资源以及非法开采问题;加大事故赔偿标准,实行安全生产与工伤保险互动的机制,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等,这些经济政策都是很管用的。
第六,加强教育培训,加强人才培养,为煤矿这样的高危行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我们跟教育部专门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定向培养、奖学金,通过这些政策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这是长远之计。
第七,加大安全立法,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安全监察的执法力度,真正建立起规范的安全生产的法制秩序,以法治安,重点治乱。
第八,建立激励约束考核的制度,每年由国家安委会向各省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通过下达考核指标建立约束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并将这些指标定期在媒体公布,组织部门也把安全生产这些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这些都是制约激励机制。
第九,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通过有限的政府监管,行业指导、社会监督,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同时,有关的行业管理部门也详细下发了一些有关加强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真正按照《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生产经营法律和安全保障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第十,加大事故责任追究,这些年通过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一系列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大了追究力度。对所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还要追究负有领导责任。
第十一,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媒体,通过建立举报制度,把安全生产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很多被瞒报的事故都是被媒体举报得以公之于众。一些复杂的隐患通过群众的举报引起重视,加以解决。建立这种社会的监督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第十二,进一步完善安全的监管体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包括所有的地市,包括94%的县全部建立了安全生产的监管机构,从事安全生产监管的人员达到了5万8千人。国家还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制定了105个各种预案,一些省市也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以及队伍,一些重点行业还建立了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
这十二项政策措施可以说涵盖了各个方面,按照国务院制定的这十二项治本之策,各有关部门这几年先后下发了40多个规范性的文件,将这些政策措施加以细化,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都在贯彻落实之中。它的贯彻落实对于解决安全生产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安全生产基本制度
安全生产基本制度
30项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考核、安全生产奖惩、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事故报告和管理、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管理、危险作业管理、现场安全管理、领导带班作业、防火、安全设备设施管理、车辆管理、电气安全管理、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特种设备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管理、防暑降温、防寒保暖、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管理、安全设施“三同时”、相关方安全管理、安全档案管理、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安全生产信息报送。16本安全管理基础台账:建立健全所有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现场上墙上架;建立安全会议、安全组织、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工作考核与奖惩、安全防护用品、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预案、重大危险源、安技装备、机动车辆、特种设备、特殊工种人员、职业卫生。
12项治本之策:
(一)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二)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三)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
(四)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
(五)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
(六)加强教育培训,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
(七)加快立法工作;
(八)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九)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
(十)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十
一)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
(十二)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1月31日做客中国经济网,谈安全生产等问题。
黄毅表示,国务院对安全生产一直非常重视,这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举措,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促使安全生产状况呈现从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从2003年开始,我们国家事故的总量、事故的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当然在中间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针对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制定了十二项政策措施,我们称之为“十二项治本之策”,具体我们可以简要介绍一下:
第一项就是制定安全规划,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就把安全生产的两个主要指标纳入到整个指标体系里去了。一是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五年之内要下降35%;二是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五年之内要下降25%,这两个指标是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中间的两个,这两个指标再加上道路交通万人死亡率以及煤矿百万吨煤炭死亡率,一共四个指标又纳入我们国家整个统计的指标体系之中,要定期进行发布,这是一个,要制定安全规划。
第二项就是要加强行业管理。针对煤矿事故发生比较多的严峻现实,国家适当做了一些职能的调整,把涉及到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职能调整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同时进一步强调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
第三是加大安全投入。光煤矿,国家连续三年拿出了90亿国债资金来帮助国有重点煤矿解决安全生产的历史欠账,这90亿带动了企业地方投资了640亿来解决安全生产隐患,所以基本上到去年年底已经补回了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历史欠账600多亿。
同时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说在高危行
业,强制性的要求提取安全费用,这样保证了安全的投入。第四,推进安全科技进步。把重大安全隐患的治理也纳入我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去,同时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技术难关组织攻关,依靠科技的力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
第五,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在八个省实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解决了私挖乱采、浪费资源以及非法开采问题;加大事故赔偿标准,实行安全生产与工伤保险互动的机制,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等,这些经济政策都是很管用的。第六,加强教育培训,加强人才培养,为煤矿这样的高危行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我们跟教育部专门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定向培养、奖学金,通过这些政策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这是长远之计。
第七,加大安全立法,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安全监察的执法力度,真正建立起规范的安全生产的法制秩序,以法治安,重点治乱。
第八,建立激励约束考核的制度,每年由国家安委会向各省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通过下达考核指标建立约束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并将这些指标定期在媒体公布,组织部门也把安全生产这些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这些都是制约激励机制。
第九,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通过有限的政府监管,行业指导、社会监督,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同时,有关的行业管理部门也详细下发了一些有关加强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真正按照《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生产经营法律和安全保障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第十,加大事故责任追究,这些年通过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一系列的法律制
度,进一步加大了追究力度。对所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还要追究负有领导责任。
第十一,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媒体,通过建立举报制度,把安全生产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很多被瞒报的事故都是被媒体举报得以公之于众。一些复杂的隐患通过群众的举报引起重视,加以解决。建立这种社会的监督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第十二,进一步完善安全的监管体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包括所有的地市,包括94%的县全部建立了安全生产的监管机构,从事安全生产监管的人员达到了5万8千人。国家还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制定了105个各种预案,一些省市也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以及队伍,一些重点行业还建立了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
这十二项政策措施可以说涵盖了各个方面,按照国务院制定的这十二项治本之策,各有关部门这几年先后下发了40多个规范性的文件,将这些政策措施加以细化,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都在贯彻落实之中。它的贯彻落实对于解决安全生产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制度 成人教育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学业证书制度 学位制度 扫除文盲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 教育评价制度
第五篇:我国基本制度教案
第1课时基本经济制度
知识目标
1.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了解各种经济形式的含义、地位、意义。
能力目标
1.明确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2.感受公有制经济中各种经济成分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感受多种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重点
1.基本经济制度。
2.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难点
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教师准备:搜集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材料及教学情景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请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回答问题:
这些同学父母的工作单位哪些属于公有制经济?哪些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公有制经济有国有企业里面的技术人员、家乡务农;非公有制经济有开小餐馆、外资企业、建筑公司。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由什么决定?
在学生回答后作小结。
教师总结:(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内容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内容: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国家政策或态度
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思考后请同学一一回答。
教师总结: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教师出示幻灯片或请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的“相关链接”,了解和感受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拓展】国有经济的影响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上。党的十六大强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国有经济控制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需要。按销售收入计算,目前,国有经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石油92.1%、石化69.3%、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在军工、金融、民航、通信等领域均占90%以上。这些行业和领域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国有经济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应继续处于支配地位。
另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的研究,按营业收入计算,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为43.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一比重分别为66.1%和64.9%。国有经济比重超过70%的省区有9个,最高的是吉林省,为76.9%,其他8个从高到低依次为西藏藏族自治区、贵州省、甘肃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青海省、江西省和云南省。国有经济比重低于50%的有7个省市,最低的是浙江省,为28%,其他6个从低到高依次为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天津和上海。
4.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国家政策或态度
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思考后请同学一一回答。
教师总结: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
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知识拓展】集体经济成功范例
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下,南街村接近实现了共同富裕,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南街村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集体主义。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紧靠107国道,西临京广铁路,东临京珠高速公路。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共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村里有26家村营企业,诸如拉面工厂等。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作用
(1)内容: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2)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知识拓展一】非公有制经济内容
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非公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它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它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知识拓展二】非公有制经济重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对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多样化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也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中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由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始终受到国家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不会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动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且还会在与公有制经济的联系、竞争和合作中,有益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还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就业体系,保持社会稳定,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发展前景看,由于中央政策明确,地方政府支持,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们思想观念更新,非公有制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快速增长,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对待非公有制经济,要积极鼓励、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3.基本经济制度意义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重点一是要把握各种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要知道国家对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政策或态度。
课后反思:
第2课时根本政治制度
知识目标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知道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热爱。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难点
1.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教师准备:制作相关情境幻灯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场景激趣
2018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18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什么叫两会?两会主要做什么?要想了解这些知识,就要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知识吧!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地位及基本内容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1)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2)义务: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知识拓展】人大代表权利
审议权
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期间,对列入本次会议议程的各项议案进行审查和讨论并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一般采取出席大会全体会议、参加代表团全体会议、参加小组会议等方式。
表决权
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上,对列入大会审议的各项议案包括对确定的候选人表示赞成或者反对或者弃权的一种决定的权利。凡是需要人大代表集体做出决定、决议的议案,都属于表决的范围。主要包括通过法律案、选举案、罢免案、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行动议案,通过各项决议、决定等。表决一般采取投票、举手、按表决器等方式进行。
提名权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有依法联名推荐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书面联名提出本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领导人员的候选人的权利。
选举权
人大代表依法选举决定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组成人员、上一级人大代表(县级以上)的权利。
质询权
人大代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有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并要求必须予以答复的权利。代表依法提出质询案后,送交大会主席团会议讨论、决定交受质询机关;受质询机关在会议期间做出书面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在有关会议上作口头答复;提出质询案的代表或委员可以对答复发表意见,如果对答复不满意,可以提出重新答复的要求,由大会主席团讨论决定是否再作答复。
提出罢免案权
人大代表依照法律规定提出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组成人员职务议案的权利。罢免案依法提出后,由大会主席团交各代表团进行审议,然后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进行表决。在表决前,被提出罢免的人员有权以书面或在主席团或在大会全体会议上口头进行申辩。罢免案须经人大全体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发言表决免究权
人大代表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
人身特别保护权
人大代表享有非经特别许可,不受逮捕或审判及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利。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在人大会议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大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委会报告。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人大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委会许可。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过渡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项由宪法规定的制度既保障人大代表的职权,又规定人大代表应履行的义务,那么这项制度的实施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安排学习阅读教材第66页内容。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
教师总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下节课我们学习“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共同组成现阶段我国的政治制度。通过学习我们要弄清每种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实施意义,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参与政治生活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课后反思:
第3课时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政党制度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及确立。
2.了解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知道民主党派的地位。
3.识记多党合作的方针、机构、人民政协的职能及我国政党制度实行的意义。
4.知道我国的民族制度内容、意义。
5.知道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提高自己对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把热爱中国共产党、维护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和热爱自己所生活的社区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热爱。
2.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情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热爱我国的政治制度。
重点
1.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各自内容及意义。
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及确立。
难点
1.人民政协的性质和意义。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性质和意义。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情境幻灯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多媒体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
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地位是怎样的呢?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至70页内容,然后请学生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点拨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有:(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2)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她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九大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的领导是一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对民主党派的了解和认识
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知识拓展】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些爱国民主党派是在抗日反蒋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合作的历史,先后响应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1日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各民主党派的成员和所联系的人们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参加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5.对人民政协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6.政党制度意义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
谈谈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小结: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表格中内容,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学生完成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知识拓展一】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的先后次序和时间分别为:
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
3.宁夏回族自治区:1949年9月23日解放,1954年撤销宁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4.广西壮族自治区:1949年12月11日解放,1950年2月8日成立广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5.西藏自治区:1951年5月23日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知识拓展二】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地理状况及民族特色、特产
1.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北邻蒙古、俄罗斯,是中国跨占经纬度最多的省区。南北直线距离约1700多千米,东西直线距离2400千米以上。内蒙古草场居全国“四大草场”之首。全区养牛数目和畜产品绵羊毛、山羊绒和驼毛产量居全国第一。内蒙古东部的兴安林海和西部的沙漠奇观,十分吸引国内外游人。骑马、骑骆驼、逛草原、住蒙古包、吃手抓羊肉、参观成吉思汗陵等都是内蒙古独具特色的旅游。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集会。它的前身是“祭敖包”,即用祭祀的方式,感谢大自然的哺育之恩。现在,那达慕大会已经发展成商品交换和文化娱乐场所。期间有赛马、摔跤、射箭比赛。晚上还有篝火歌舞晚会。
蒙古族礼俗:
爱畜。如在草原上遇见畜群,汽车与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有16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6,聚居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47个民族。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烤馕和手抓饭是他们最常见的饭食,喜欢吃牛、羊肉。另外还有烤羊肉串、烤包子、薄皮包子等民族风味食品,喜欢喝奶茶、吃水果,新疆水果,品质优良,产量巨大,维吾尔族也因此成为全国人均吃水果最多的民族。有些水果还制成果脯,如葡萄干、杏干、杏包仁、哈密瓜干、桃皮等。维吾尔族严禁吃猪肉、驴肉、狗肉和骡肉。羊肉串是维吾尔族的民族风味食品,如今已经走出新疆,深入内地城镇,成为风靡全国的民族风味小吃。为开垦绿洲,修渠引水,发明了“坎儿井”这一独特的地下引水系统。新疆的自然条件利于种植棉花,维吾尔族先民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植棉,其中长绒棉质地优良,最为有名。种植瓜果是维吾尔族的特长,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石榴、樱桃、无花果等。
3.宁夏13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具体有: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产业、马铃薯、园艺、优质粮食、适水产业、葡萄产业、种业、红枣、牧草、苹果、道地中药材。
4.广西由于夏长冬暖,大部分地区可以连作,有多种热带、亚热带作物,山区亦有温带作物。稻米种植遍及全区,有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各种品种,是我国稻米主要产区之一。广西盛产沙田柚、荔枝、龙眼、菠菜萝、罗汉果等。特产桂皮、八角、茴油、田
七、蛤蚧及柳木、松香、拷前、“南珠”等。本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铝土、锡、锑、锌、铅、石灰石等。
5.西藏文化有藏历年、藏戏、藏歌、藏药、服饰、首饰、藏刀、青稞、糌巴、臧獒、藏文、藏语、鹰、发油、酥油茶、青稞酒、天葬等。佛教文化:喇嘛、红教密宗、白教、**、藏香等。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因或必要性
教师总结: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至73页内容,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自治机关及自治权: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3)民族自治地区与中央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识拓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我国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实际情况看,少数民族地区能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直接关系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直接关系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状况,直接关系能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是刻不容缓,但要在较短时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难度非常大。要制定更加切实有力的支持政策,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紧紧依靠少数民族地区力量,扎扎实实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含义及形式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2.自治委员会及其职责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知识拓展】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城乡居民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种制度设计,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三个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学习要弄清每种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实施意义,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参与政治生活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