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成长大全
浅谈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成长
乐亭县新寨镇艾台庄子小学: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进而形成新的结论,并将研究结果记录成叙事报告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它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在研究过程中,它所致力的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的描述,去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倾听教育参与者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去发现教育事件中隐含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叙事非常适合教师开展科研研究,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通过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自己的教育生活。
教育叙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写 “ 自己的教育故事 ” 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新的教学理念的眼光来 “ 反思 ” 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通过这种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同样的错误经过反思自己知道问题出在那里,以后就不会重复出现了,这就达到了教学行为转变的目的。在课改实践中 , 我们大力倡导教师进行叙事研究 , 在教育叙事中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 在研究中提升专业水准.实践表明 ,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方。
一、叙事研究能促使教师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科学地教育学生.对教师而言,每天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在描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下意识地反思自己的言行,针对故事的结果来反省自己的言行 , 改变了以往一味地抱怨的心态和习惯。一次的描述 , 教师可能认识不到什么 , 但在一串的故事描述之后 , 就会下意识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学生的问题 , 下意识地就会去看书、查资料 , 寻找并思考问题的根结 , 形成反思自己行为、提高教育意识的理念。教育叙事就这样不自觉地把教师带入到工作研究状态中 , 从反思自己的言行入手 , 梳理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 , 从而自觉地用科学方法去教育学生 , 迅速提高了专业水平和能力。例如 , 某教师通过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 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的总是不尽如人意.在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连续的几次案例研究后发现 , 原来隐藏在语言运用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是 : 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不透彻 , 对学生的了解还很肤浅。把住了脉 , 就从这一根本问题入手改进教学 , 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二、教育叙事研究促使教师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促使教师发现 工作乐趣 , 体味成功感受。
叙事研究让教师讲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故事 , 在讲与写中教师品味着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 享受着工作的乐趣.教学中学生具有反复性、动态发展性.教师只要不断及时反省不断及时调整提升 , 教育将永远会在等待、期待中产生奇迹 , 从而消除了教师对教育的立竿见影及急功近利行为 , 消除了对教育万能的挫败感 , 消除了一句话就见效的心理期待.教师多了一份平和,多了一份等待,多了一份耐心,学会了正确地对待自己 , 正确地对待学生和家长。宽容的平和与耐心的等待使教师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 , 享受着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例如教师在讲述教育个别学生的故事时 , 一连串的故事连续几年过去了 , 教师本以为学生教育好了 , 再不用操心了 , 却不料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教师几乎崩溃 , 感到教育的无力 , 挫败感顿涌心头。但当夜晚降临 , 静坐桌前起笔叙事时 , 却又惭感教育于其中的力量 , 当发现自己所没有发现的隐藏在学生行为背后的昔日的教育效果 , 喜悦感、成功感又涌上心头。而几年来发生在这个学生身上的故事回顾 , 又让教师发现了这一类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 欣然间教师的认识和水平已跃上一个新台阶.当故事叙述完后 , 教师带着满脸的幸福 , 满心的期待和满足的成功进入梦乡。
三、叙事研究能促使教师专业成熟 , 形成特色。
教育叙事让教师在丰富的案例和大量的教育实践中 , 重新认识了自己 , 认识了学生。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进行检视和反省中 ,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和管理风格 , 在研究中不断地超越自我 , 发展自我 , 专业逐渐成熟.教育叙事让教师自觉的步入到研究的工作状态 , 成为教育实践的积极自主发展者。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育案例研究中发现 , 一连串教育学生的故事 , 其共同的特点是情感细腻、丰富和动人 , 师生间、生生间彼此的相互关爱、相互关注、真诚评价 , 往往打动了自己 , 打动了学生 , 也打动了其他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从中她发现了自己的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一-情感教育 , 总结提炼出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学风格 , 并在实践中自觉的学习, 不断的完善。
再例如教师对自己教学模式的提炼 , 就是对自己一连串教学案例的反省总结.从一定量的教学案例中 , 发现自己的教学特点 , 寻找特殊做法和成功做法背后隐藏的教育理念 , 再用理念来指导实践 , 再从大量教育实践中提炼做法 , 总结规律 , 形成模式.这样提炼出来的教学模式才是自己的经验 , 自己的特色 , 才能服务于自己的教育实践。
四、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校本科研能力的生成和提高
教育叙事研究从生活出发,从事实出发,从教育实践出发,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了机会和可能。通过叙事研究,教师扮演起研究者与研究工具的双重角色,推动了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从事教育叙事研究时,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来源于同事的帮助。教师们可就教育事件展开讨论,交流思想,激发研究热情,在学校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教师的叙事研究使教师真正地成为研究者变成可能,教育科研就像淘金一样,教育叙事研究给教师开采学校教育教学生活这座金矿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教师将可以从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无穷的“科研”财富,使教师不断进取,充实、发展自己,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生机昂然,充满活力。
教育叙事研究让教师讲、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故事 , 不仅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 , 而且让教师在自觉的反省中发现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 , 为学校的特色建设积累了丰厚的教育资源.教育叙事研究为我们诠释了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独特作用 , 正如一位教师所说 :" 教育教学案例研究 , 让我们的教育有意义 , 有价值 , 生活更加充实 , 更加充满活力。
第二篇:教师与教育叙事
教师与教育叙事
■山东 侯登强
前 言
教育叙事写作和教育专业阅读如同人的两条腿儿,只有两者相互协调,才会让我们在教育的梦想之路上走得更远。两者最初不一定是并驾齐驱的,但当真正投入到教育情境之中后,两者就会形成必然的联系,并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常态。我是属于以写带读的类型。最初,我只试图用稚嫩的文字记录工作中的一些感受,以此让自己对工作保持一份热情。不久,我发觉一名教师的幸福就在孩子那里,记录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文字开始灵动起来,场景的再现,让人有一种言说的欲望。朴素的记录,童心在闪烁。我渐渐地感到仅有陪伴是不够的,还要有帮助。如何帮助?怎样来帮助?捧着一颗心来面对,却手足无措。教育专业阅读的匮乏,让自己内心有丝丝愧疚和空虚。教育阅读的过程也是提炼和提升的过程,在与名家对话的时候,一些亲历的情境总会自然地跳跃出来,仿佛为了某句经典它已经等待了很久„„
教育叙事的写作让我们保持着对教育的敏感,使我们在行走的路上不至于麻木,不至于彷徨。教育阅读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像一剂良药诊疗我们的职业倦怠。你会发现,教育叙事不单单是文字的舞蹈,更是教育观察、教育思考、教育实践的生动体现;教育阅读不单单是善于读书,更是教育责任的担当和脚踏实地的耕耘精神。读写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却很难坚持下来。原因很简单:功利性的坚持不会持久,唯有发自内心的觉醒才可能抵达有梦想的教育生活。有人评价我善于写东西,很能写——诸如此类,虽是褒词,却没有说到我心所想。教育叙事关注当下的教育生活,文字表达的是教育者的心态和思考。有感觉、有责任、有温情的教师才可以发现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教育情境。当诸多人在教育习作面前止步的时候,他们忘记了写作最重要的不是技巧的娴熟,而是心智的完善、心灵的慰藉,越来越体会到:教育叙事的写作本身是一种教育感觉的抒发。沉浸其中,吮吸到教育的芬芳,每天有一种出发的感觉、一种相遇的心态、一种生发出智慧的欲望。
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脚步坚定而匆匆,想象着与孩子们见面后的事情、那些笑脸、那些需要你继续的故事。怀着这份期待,一整天,满满的、暖暖的,教师的幸福不正是在这些平凡而珍贵的日子里吗?教育叙事的写作,要先有教育热情,有教育的细腻和敏感。把记录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用文字生动地描绘出我们的所遇所思。
一个人的教育生活里总有一些关键词,这些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往往是你教育的精神面貌。“温暖、敏感、帮助、透明、澄澈„„”我喜欢这些词,它们藏匿在我的文字里,跳跃在我的心上。被这些词语套牢,何尝不是在坚定某种教育信念,一次次书写,一次次洗涤,我看到自己渐渐明晰的面容。
帮助孩子续写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来,带着不同的人生体验,在学校这样一个新的场所开始自己另一段成长的旅程。我们常常把那些“不同”称为儿童的差异性,遗憾的是,这些差异性往往没被真正重视,让我们错失了诸多育心养人的机会。模式化的教育方式,摒弃了儿童个体的感受,大一统的管理,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需要明晰:故事是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历程,我们的生活也是用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儿童来到学校,故事在延续,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老师、同学、校园、课程„„如何在这个环境中获得安全感,获得成功感,对孩子来说是种考验。
教育是养心的事业,从故事的角度思考: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一定来自心灵,故事中的人是情境中的人,那些感触、感悟、体验,会是一个人成长中的财富。每个人每天都在故事中,正是一个个故事的浸润、磨砺、沉淀,我们的心灵才会得以升华。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主导着周围的环境,主导着自己的情绪体验。
我们的教育故事更多的是自然生成,是生活化的发现,是遇到与成全的结合。预设的活动往往过于注重目的性,而忽略了活动过程中人的体验与感受,很难促成儿童的真实心灵的发展。捕捉教育的契机,拓展故事,有时候,只需要你轻轻一点或者深情地一句话,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育的奥妙就在于教育者发现教育的契机,并创造教育的奇迹。每一件事情,细细打磨,赋予它新的意义,故事会与众不同。需要明了怎样来续写故事,续写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当我们续写的时候,重在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考虑续写对儿童的成长有没有意义。不把续写当做成人玩弄“智慧”的把戏,俯下身子,设身处地,才可以设计出符合儿童需要的新故事。
只有敏感的教育者之心,才可以和孩子一起续写精彩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带着教育价值理念,充溢着教育智慧,既把孩子带入一个新的教育场景,也把老师的职业尊严激发了出来。
关注事件背后的秘密
教育叙事需要关注事件背后的秘密,多角度思考事件本身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契机。在很多的叙事作品中,生活常态化的记录固然可以使教育者之心细腻起来,但一个好老师不仅仅应该是感性的,还需要理性。理性之爱是指教师能够跳出事件本身,审视,思考,判断,为儿童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帮助。
常常遇到很多有爱心的教师纠结在与学生相处的困惑和无助当中,感到孩子总是那么不听话,总是在一些问题行为上反复,教师的苦口婆心不能对孩子产生影响——教育是难的,需要坚持与耐心。我们需要修炼这种教育的心态,等待花开,坚守喜悦。然而,与其在问题面前修炼心智,不如勇敢面对问题的本身,关注事件的秘密,寻找问题的根源,作出积极的改善。这样的过程是理性的,使教师更具有专业素养。
关注事件背后的秘密,就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感受这个视角转移到儿童的行为和感受当中去。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他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此刻,儿童会有怎样的感受„„当你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事件本身就正在发生良好的变化,试着寻找解决问题总比感叹、感慨重要。从问题的表面到问题的背后,这本身就是提升教师教育的品质,更是提升教育叙事的价值。人行为的背后是有诸多原因的,性格、心情、背景、家庭„„当面对一个具体的情境时,人是依据自我的认识和体验开展行动的。发现这些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才可能对儿童实施有帮助的教育。
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文忠同学的“虐狗事件”就是其一。文忠同学在上学的河坝上当着众多孩子的面把一只流浪狗踢出老远。但在我们的面前,他痛哭流涕。分析其中的原因,他有男孩的那种展示欲望,更有家庭和学校的某种影响。在谈话中我获知他的父亲经常酗酒,并在酒后殴打他;在班里的同学关系中,有人嘲笑他讽刺他„„这些看不见的原因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如果单纯以“品质恶劣”这样的词语来评价他,是不公平的。每个孩子原本都有善良的种子,只是因为气候、土壤的原因,它很难破土而出罢了。在了解到文忠的这些情况之后,我对他的情绪做了疏导,虽然一次谈话不可能解决问题,可是如果判断失误,对孩子的伤害会更严重。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继续想到,一个教师需要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在过去的师范院校中,这两门课程都有,不过,生硬的理论让人有些倦怠。在后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两门课程更是被抛掷脑后了。当教育简化成单纯的教学的时候,教育学和心理学变得很尴尬——这何尝不是教育的尴尬呢?如果要想对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要对儿童的心理有更准确的把握,不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不行的。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诸多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今天的儿童与昨天的儿童是不一样的,所要面对的成长困惑也是不同的。关注事件背后的故事,应该成为一个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帮助者,需要有比儿童更高的姿态。不管什么时候,不能忘却自己的教育使命,不能单纯地沉湎于那些喜怒哀乐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综合的:朋友、师长、指导者、帮助者„„若单单为了和孩子在一起高兴和快乐,就有些狭隘了。教育需要促成儿童成长,这是教师的责任。
一个有价值追求的教师,会把若干教育现象都当做思考的对象。亲身遇到的教育故事是需要记录和关注的,而听到的、读到的,都可能成为你教育叙事的内容。也就是说教育叙事不仅可以关注自己的经历,还可以审视别的同事的教育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关注孩子背后的秘密不是窥探个人的隐私,而是基于教育理念下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关注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要对孩子敏感的问题进行过多的干预。有些事情,是需要他们自己在成长中慢慢消化的,教师无端地闯入很可能会伤害到儿童。关注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妥帖,交谈、写信„„尽量保持在两个人的氛围中进行。有时候,我也会质疑教师的强制参与,有些事情,本身可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是经过教师的参与会变得复杂。这说明,教师的前期判断出了差错,教育就是要进行有价值的帮助,千万不要成了包办。关注儿童成长背后的秘密,会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新的提升,更会使教育叙事的写作有了更为宽泛和深刻的主题。有教育行动和教育理念的支撑,教育写作才可能水到渠成。
体恤儿童
我一直担心自己会掉进文字写作的漩涡中去,亦如一位朋友提及:教育叙事写作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枷锁。如果单纯地沉浸在文字中孤傲自赏,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以发表为己任的教师是不是另一种极端?那些“才子们”会不会最终成了文字的俘虏?文字不是目的,发表也不是目的,通过书写让自己心灵更完善,让自己内心更强大,让教育生活更有滋味儿,这才是我的期待。
一件事情之所以可以值得长期坚持,一定有其特别的意义。无论在什么时候,教育叙事写作都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是一种抒发和表达,也是一种自省和修行。文字的背后,一定要有强大的力量——信念和行动作支撑。起初,是任务的执行者,埋头苦干默默耕耘。有一天,静下心来,才想到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处,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要保持怎样的姿态„„这些不断的追问是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在这样的追问中,我越来越明晰自己的行走方向,越来越踏实自信,一些闪烁着智慧和人性之美的教育观点慢慢沉淀下来,丰富了我们的内心,坚定了我们的行动。那些看似琐碎平常的记录,确是教育情愫的最好表达。那些带着情感的文字,是不必用行文规范来评价的,情真就好。我曾经写过一篇《陪你好好走这一程》,班里的凯是一个特别需要帮助的孩子。在一次课上,我请他帮助我分发作业本„„文中我这样写道:两个人的相遇,总是这样的奇妙。在我的教室里,凯的出现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感悟,面对这样的孩子有更多的情愫不期而至,他在一次次用那颗澄澈的心映照我的教育责任和良心。这篇文章是我在《中国教师报》专栏上的首篇,“相遇、陪伴、责任、良心”这些词语也正是我进行教育叙事写作的动力。
体恤儿童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对儿童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很久以前,人们喜欢把儿童当做家庭的附属品,与家庭中的器物等同,根本不考虑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事实。至今,依然有成人习惯用“小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那些家长期待孩子能够乖巧、懂事、听话,期待孩子能够完成成人的行为,期待着孩子可以光宗耀祖„„急功近利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成人化。不管是电视选秀节目中的儿童还是学校中的学生,还有几分童真?到了该关注儿童感受的时候了!儿童毕竟是儿童,他们有他们的成长规律,有他们的体验感受,不去读懂这些,就不会有得当的帮助。
体恤儿童,读懂儿童,在孩子们的言谈举止中发现教育的契机,随时保持与儿童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接纳我们。我们是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的天使啊,不捧着一颗心来,怎能感动儿童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儿童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家长们成为天使的,他们也在塑造着成人的心灵。我喜欢对自己有这样的承诺:和孩子在一起,站在孩子一边。儿童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是艰难的,有挑战性的,尤其难过的是需要经常面对来自成人的偏见。谁来替孩子们说话?谁可以真正读懂孩子的需求?担起这份责任,俯下身子,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的教育叙事就把这份体恤当做厚重的背景,去行动,去倾听,去记录,从此文字里跳跃着一颗教育者的心。
当你怀着属于你的教育情愫走近孩子的时候,故事会有色彩,文字会灵动起来。
对儿童的善意来自你的生活
教育叙事需要教育者对儿童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而这种情怀与我们自身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教育不是真空,它来自生活中。家庭中成长的儿女和童年里的自我是两个难以割舍的情结,叙事中总会与之有丝丝缕缕的联系。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对儿童的善意也来自我们的生活本身。
张文质先生说:教育是中年人的事业。此话道出了对一个教师爱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只有拥有了与孩子真心相处的经历,才可能有妥贴的教育行为发生。教育是养心的事业,情感的互动,信任的共通,都在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面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下来,是孩子在改变我们,并真实地发生着。女儿出生时,我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等待着,内心忐忑紧张。同很多家长一样,那个时候根本不在乎男女的问题,只是祈求大人小孩平安。像是捉迷藏了很久,当岳母抱着我的女儿出来让我看的时候,我触碰到了稚嫩的生命,心跳也随之加速,有想哭的感觉。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厚重的期待,我知道自己成为了一个小姑娘的父亲,那一刻我仿佛突然成熟了。晚上,我跑到医院附近的网吧,写下一段文字表达我的心情。在抱着女儿的时候,我发现,生命是如此神奇。她来了,从众多机缘中走进我们的生活,也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读吴非先生的《向前方》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文字:“我喜欢孩子,特别是那些刚刚会说话的小孩子。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睛,捧着他们白白的小手,我的心灵常常会有一种震撼,我的眼眶会莫名其妙地湿润。我畏惧,我担心。我们能把这个孩子教育成一个人吗?这个孩子纯洁的心灵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被什么样的人、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洒上第一滴难以抹去的污垢呢?”深深共鸣,作为一位父亲,我也感觉到了揪心的痛。爱怜和疼惜总是紧紧裹在一起的。很长的时间里,我小心谨慎地当着父亲,生怕自己的言行或者社会中的不良声音影响到女儿的成长。
在孩子的身上,我也体会到了一个教育者基本的态度: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为女儿的出生,我看待所有孩子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这并不虚构,以一个父亲的眼神来面对所有的孩子,我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中。
在《童年二十讲》一书的封面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不要轻蔑小时候感动过的东西。这是一句影响我内心的话。童年作为人精神的开启地,孕育着一生中需要的力量和勇气。不管走多远,我还是需要到童年的世界里去汲取智慧和灵感。想起老咪“以童年的智慧玩转人生”,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童年的心理影像,那些最初的印象如此清晰和深刻,以至于当我们成年甚至变老的时候,依然可以在梦里回到过去。
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不断揣摩孩子的心思,此刻就需要与我们自己童年的经验相映照。别忘记我们都曾经是孩子——不要成为开脱孩子问题的借口,要成为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开始。
勾画出你的教育主题词
你的词语就是你的精神样貌。那些经常出现在文中的词语一定在彰显着一个教师的精神面貌。如果是“温暖、悲悯、同情、陪伴„„”那你是一个有人性光辉的教师,会持续给孩子以情感的关注,把孩子视作一个人来看待。反之,如果是“厌恶、训斥、抵制„„”那你就是一个对待儿童专制的人,过于自我,而忽视儿童的感受。通过一些词汇的表达,我们渐渐积蓄起自己的教育价值观。而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叙事的写作与教育阅读之间还有一种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映照。
读、做、想、写,这样的教育生活共同构筑了一道幸福而完整的教育风景。我们在处理一些教育事件的时候,如果单纯地停留在自己的经验里,是很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很难从更深层次来关注儿童的发展的。基于此,教育阅读是必要的。教育阅读中常常遇到的,打动你心灵的那些句子或者词语往往会成为一段时期里你教育生活的主题词。
在最初接触教育书籍的时候,我侧重于教育理念、教育唤醒类,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刘良华、刘铁芳、张文质„„这些名家的书滋养着我急需苏醒的教育灵魂。在这些人的书中,对教育的那种关切、对教育问题的叩问、对教育本质的追问,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突然间,我感觉到自己距离真正的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过去的生活是如此不堪回首。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刺激之下,我选择了在书籍中前行,在教育实践的路上再出发。那段时期,我写的教育叙事主要以真情关怀为主。抱着对每一个孩子尽量有最大善意这样朴素的想法,我慢慢沉浸在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里。
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和教育阅读的不断拓展,我越来越感觉到唯有爱是不够的,唯有真情也是不够的。教育要想对孩子有更多的裨益,必须采取一些主动的教育投入。从具体的教育行为中让孩子获得良好的人性滋养,这成了我一段时期内的关注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技术类的书籍,《接受我的爱——教师如何跟学生说话》《今天怎样管学生》《轻松搞定问题学生》等,这些以前我曾经有点不屑的书,给我更多技术上的指导。于是,在遇到儿童问题的时候,我的一些方法也变得灵活了。这段时期的教育叙事,除了真情之外,还有了更多的智慧和技巧。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不断实践和思考写作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职业的乐趣。我的乐趣就在孩子们那里。
后来,有朋友提醒我要努力朝着儿童教育专家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的观察和写作过程中,多一些专业的解读。于是关于儿童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的书走进了我的视野。保持一种姿态,就会有一分收获,不断地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我感到了儿童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厚重。
在教育叙事的写作过程中,从一个个故事里,我们会渐渐明晰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写故事,其实也是在写我们自己。在写故事的过程中,促成了我们的教育思维,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情感,温暖了我们的教育情怀。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写作与教育阅读、教育实践共同勾画出了我们的教育主题词。
陪伴、帮助、体恤、读懂、编织故事„„教育叙事为我打开了一条通向儿童世界的路,也是一条通向自我职业生命的路。
指向教师的内心
有人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真正的教育唯有在师生互相信任的真诚互动中才可以实现。所以,教育叙事的写作不只是对事情经过的记录和描述,还要在关注儿童行为背后秘密的同时,多关注教师自身的言行和感触。
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某些感受和思考有时是刻骨铭心的。这些带有自我烙印的教育体验,对每个教师都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很长的时间里,我们习惯把目光聚焦到教育教学的流程模式,教师和学生成为流程中的工人和物件,使得教育异化成了功利的工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渐渐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教育信仰?或许有一个隐性的重要的原因。
教育叙事像一扇窗子,可以让我们读到一个教师的内心景观。在润泽儿童心灵的同时,教师的心灵也得以舒展。好的叙事作品,应该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映照。“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我想,教育叙事的过程正是教师谋求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一条途径,读书润泽心灵,写作完善自我。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可以真正实现儿童的成长?哪些言行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与儿童的沟通?哪些言行可以触及儿童的心灵?哪些言行可以安抚孩子激动的情绪„„把你对孩子的爱与责任,具化为看得见的行为,这样的过程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
教育叙事的过程,一个很重要的指向是作者的内心感受。一个真实的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当我们面对儿童种种行为的时候,酸甜苦辣都是可以涌现出来的。沟通中的困惑与迷茫、教育的反复与艰难、对职业的认同抑或否定„„都可以在文字中舒展开来。在具体的师生事件当中,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引起你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把这些感受小心地整理下来,成为你教育行走的印记。突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教育叙事当中要特别对待的。比如,当某个孩子在你的面前撒谎,你看着他,心里会有怎样的分析和思考,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带有个人符号的文字,是有价值的。它们不断磨砺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提升教育细节的品味。同时,这些文字,也反映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对儿童的情感。
赋予教育叙事更高尚的意义
教育叙事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写作的范畴。
叙述的过程和教育生活是融在一起的。而这两者之间,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情怀。写作是记录,在这样的书写和实践过程当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个教育者和孩子在一起,最动人的是可以在今天的相处中触及到未来的生命。我们为什么要当教师?教师的价值在哪里?孩子会因为我们有怎样的改变„„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做小事情,但依然需要静下来想想这些大问题。这些问题并不空泛,它们直指我们的内心,关系到我们的职业认同。
教育叙事从来都没有与这些教育的大问题脱离,在不断的叩问中,在默默的践行中,叙事本身成为教师精神发展的丰碑。如盖楼一般,信念也是需要一点点堆砌起来的,在做中体悟、沉淀。
每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叙事的一部分,不见得要写下来。叙事的方式绝不仅仅只有文字一种方式。那些没写在纸上的故事,却真实地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
“我们对孩子付出是绝对真诚的,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可以看得出奉献的成效。我们不断地接受考验,有时候只是因为有人称呼我们为教师,就会要求自己保持信心。可能每个教师都了解下面这个道理:教学的意义不只是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已,教学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这段长长的引述中,教学是我们的人生——这里所诠释的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姿态。
当我们把与孩子相遇当做人生的一部分,当我们在孩子的喜怒哀乐中找到自己的童年,当我们每天都在用心地帮助孩子实现梦想„„一切都会发生美妙的变化,我们可以感觉到教育的神奇,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觉到自身精神的不断丰富。教育叙事需要这样的情怀做背景。
去年暑假,台湾的林士真教授来山东讲学时,我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在有些颠簸的上山路上,林教授和我聊起对儿童的善意与期许。我渐渐明白,一个教育者面对眼前的孩子,要给予他们更多心灵的关注,努力触及到他们将来的生命。一个真正的教育者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是脸上露出笑容,心里满怀悲悯,灵魂深处透着人性的高贵。所以,一个信念愈加坚定,那是吴非先生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的句子:爱所有的孩子。
如果没有林教授那样对待儿童的期许与希冀、悲悯与关切,我是很难写出有深度的有价值的教育叙事来的。真实的师生关系创造着一个个教育的契机,用心的教师从来不会感到教育生活的枯燥,故事一个接一个,好似绿草丛中绽开的一朵朵小花;教育者的情怀决定着我们思考的角度和深度,智慧中流淌着人性之美。不可否认,正是在每天有滋有味的教育叙事中,教师的信念才渐渐变得清晰。我们的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不断书写的叙事作品。当带着这种认识再回顾我们所写下的那些叙事文章的时候,或许可以增加一份厚重和自然。不去追求写作的技巧,而是倾心于修葺心灵,醉心于教育实践,持一份博爱的教育情怀,坚定而骄傲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从某种角度来说,与孩子相伴,是我们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幸运。那些美妙的叙事从来没有停止过,去发现,去记录,从容地„„
第三篇:教师成长叙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工作四个年头,在这四年的工作中,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回顾这四年的教学生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
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而是一个需要倾注心血,为之努力的事业。刚刚大学毕业时,我带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步入了工作岗位。再踏上讲台的前一夜我失眠了,除了激动兴奋更多的是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能否让学生喜欢,家长信赖,平日自信的我刹时间消失了。然而第二天我仍自信满满去面对开学的第一天,面对陌生的学生,全然忘记昨夜的担心,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我——一个不服输,总是阳光快乐,勇于面对的人。
开学的第一节课我简单的自我介绍,接下来就介绍了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差别,怎样去学好初中的数学,看着学生们稚气的面孔,求知的欲望,信赖的眼神,我心灵最深处的那份情感被触动了。我默默的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带好这一群孩子,让每个孩子至少在数学这一学科能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从最初的紧张到后来的如鱼得水,突然觉得从事教师是我明智的选择,我属于这个讲台,我喜欢这份工作。
也许是年轻的原因,学生很喜欢我,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沟通,上课时也很积极踊跃,最初的工作虽然忙碌而辛苦但我很开心,每天我都要听师傅的课,去充实自己的课堂内容,在保证授课准确的同时,用心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并寻找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讲授方法。数学作业每天都要批改,虽然孩子们上课说的时候很积极,可真正落实到笔上问题很多,所以我实行面批作业,一个一个的帮助,我知道良好的学习和书写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经过半个月的时间,不厌其烦的纠正,绝大多数的同学都知道如何正确书写作业,养成订正作业的习惯,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我都给予提示,不同程度的作业有不同的等级,适当的写评语。每周的周测是大庆一中初中部的传统特色,是对每个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检验和提高,可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不太适应每周的考试,感觉很有压力,考好的得意洋洋,不好的垂头丧气,这时我就需要和他们一个个的谈心,大范围的在班级鼓励给与他们信心。我一直这样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从此失去信心,失去追求成功的勇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能够正确积极的面对周测,我时不时在学生试卷上写几句评语,虽然深知自己的语言不够华丽,词汇不够丰富,但我用最真诚的心,最朴实的语言打动他们,去帮学生寻找各自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更清楚明白存在的不足,争取更大的提高,去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拉近彼此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家长的质疑又时隐时现,会说孩子小学数学如何棒,到中学怎么这么差了。这时的我少了过去的冲动和意气用事,虽然心里是委屈和无奈的,却要和颜悦色耐心的讲解初中和小学的区别,一起寻找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我一直相信只要我用心做好了,慢慢会被家长信任的,况且我的年轻让他们不放心也值得理解,每个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那时的我把这种压力转变成动力,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更虚心的向别人学习,那段灰暗的日子慢慢过去了,现在的家长不再含蓄的说我对孩子要求松,孩子数学为什么差,也逐渐由小姜老师的称呼变成姜老师,虽然微小的变化,我却备受鼓舞,我觉得这是信任,这是认可。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担子有多重,要对学生充满无尽的爱心和耐心,要对工作充满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如果你简单的去教书,教师的确不累,如果你用心去做,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工作的确很辛苦 1
但你乐在其中。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总希望自己言传身教去影响我的学生,把我成长的经验或是遗憾的地方告诉他们,避免他们走太多的弯路。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呵护,老人溺爱,学生从小就知道索取,而不懂付出,他们觉得有要求就应该满足,别人给与他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喜欢听表扬的话,接受不了批评,而又看不到自身的毛病,如果有问题责任也一定在别人身上,推卸自己的责任。关于这个现象,我很挠头但我不回避,首先我让同学知道责任感的问题,让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能够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任,对自己的同学老师负责任;其次让学生热爱集体,知道大家能够在一个班级是一种缘分,初中的同学感情是多么真挚而深厚,遇到事情应该互相谦让,理解帮忙,而不是幸灾乐祸,我们是一个团体,我们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共同提高。
我一直认为没有所谓的差生,只是存在学习上的差异,因为每个人兴趣及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你根本不可能用一个尺度去要求学生,更不可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我眼中的学生都是可爱,可塑的,我相信李白《将近酒》中的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绝对是正确的,对于学习兴趣浓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要更高标准的要求,让他们追求完美,同学之间竞争;程度稍微差点的一定要踏实的做题,多反思多总结;努力而成绩不好的同学要鼓励,给他们信心,让学生去享受努力的过程,而不要过分在意结果,这一部分学生我还要和家长适当沟通,希望让学生感受到家长老师都是信任他的,他终究会越来越好的;而很多聪明却贪玩,一天喜欢说话,吵闹斗嘴,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如果你和他们生气,只是盲目的批评是没有用的,只能心平气和的交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你想和学生平等去沟通,你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角度去理解,去考虑,而不是靠你教师的权威,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你才可以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不敢保证每个孩子都可以学有所成,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数学课快乐,找到自己的位置,希望他们懂得努力和争取,我更不会放弃任何的学生。况且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和老师感情更深,沟通也最多,他们乐于助人,体育活动积极参加,还精通乐器,我常常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自己有多棒,身上的潜力有多大,只要你想做的事情,你一定可以做好。
大型考试对于学生是一种检验,对于我更是一种挑战,由于自己的好强,对学生总有过高的期待,偶尔会失落,对于成绩的不如意,自己又会着急、上火,我及时调整心态,认识到只要我的孩子们把答卷的错误降到最低,他们就是成功的,最棒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自己的成长。在家长会上,我平生第一次如此紧张,看着他们殷切的目光,质疑的眼神,我平稳了一下,自信而坦诚的介绍了自己,年轻教师的确缺少经验,因为那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我有旺盛的精力,一颗敬业和爱学生的心,我虽然不是最出色的老师,但我是最负责和最爱学生的老师,我有信心让他们的孩子更好。那之后,家长更加认可、信任我,所以我一直坚信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期中之后我开始一项浩大的工程,给班级每个学生写一封信,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毕竟两个月的时间我对他们有更深刻的了解,每个人的秉性脾气,优缺点都有了清楚的认识,我按照随机的姓名顺序去写信的,都是发自内心的话语,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我,让他们不再学习上自卑,都能够感觉自己的价值,信中不仅仅是谈学习,更多是谈生活,谈想法,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中,我不觉得这么做多辛苦,因为看见学生的回信常常让我热泪盈眶,内心无比温暖。我一直觉得老师要尽可能的公正公平,所以我从不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同学,宽容讲理的去处理事情,用我全部的心去热爱着我工作,疼爱我的学
生。
作为一名新教师,压力的确很大,专业素养的提升,业务水平的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总之一切都是陌生的,需要迅速的解决,适应。学校非常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我有幸参加第十一届红烛奖新教师的汇报课,作为年轻教师能够参与是机会更是挑战,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师傅的指点,同组教师的意见,一遍遍的试讲,一遍遍的尝试,自己身上的问题直言不讳被其他教师提出,虽然觉得不好意思,可仍要虚心的接受,常常自己忙碌一晚上的成果,第二天被全然否决,自己从没感受如此的挫败,自信心与自尊心都受影响,可哭过之后,仍然虚心的寻找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差距,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课更出色,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感受到痛苦和折磨,但业务水平明显提高,自己也成熟、稳重很多,我真正意义的感受到痛并快乐着!
当我刚刚适应教师的工作,由于组内缺少老师,我又担任三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每天除了上课听课,剩下的时间都在批作业,晚上在继续备课,身体真的感觉疲惫,可走进课堂我依然精力充沛,因为下面有我可爱的学生,我愿意笑脸相对他们,让他们感觉每天都有希望,每天都生机盎然,时间长了,学生和我已经有了感情的,知道我教的班级多了,懂得心疼我,原先班级的学生课堂纪律特别好,作业完成的及时,配合我讲课;新接班级的学生也非常支持我工作,接受认可我,上课时精神状态都很好,这些让我很欣慰。
漫长的一年过去了,我又恢复了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明显感觉到轻松。当我还没好好休整的时候,更大的挑战又出现了,孩子走进了青春期,出现了逆反心理,不像过去那样简单、听话,犯错不愿承认,还要去寻找老师、家长的问题,不在是伴在你身边的小尾巴了,愿意在和同学多接触,和老师、家长产生距离,这时我及时的看一些书籍,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处理问题上讲究方法和策略,抓住孩子的心理,在那个敏感的阶段,时不时有学生和老师产生矛盾和冲突,我更是小心翼翼,严而有度,严而有爱,遇事多思考,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伴随这学生走过危险时期,让他们平稳过渡、成长。
教师的工作是紧张而忙碌的,随时接受着更方面的挑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需要研读课程标准,吃透现有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学方向,对教师自身就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的完善自我。在初中部进行课堂模式探究时,我准备过两节展示观摩课,自己通过杜郎口教学方式的启发,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展示课,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成绩的好坏,关系的远近,进行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风采,通过组与组之间的整体竞争,激发学生的斗志,懂得组内的团结合作,将课上问题延续到课外,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有所收获,找到自信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在师傅的指导下,自行设计教案、课件,学生的预习提纲,校长、同事的认可更是让我倍受鼓励,增强信心,我用心思考,把自己探索的方法,事后的感悟及时总结,撰写的论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获得第二十七次优秀科研成果专题评审中被评为一等优秀科研成果,此篇文章并有幸被录用到校庆五十周年的书籍中,是不断的挑战和锻炼,让我得以提高和成长。
新课程改革里提出了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培养,我和组里同事积极参加十一五科研课题《发展性初中数学评价研究》,在这两年里,我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制定方案,在学生上进行实施研究,改进了只通过考试成绩去评价学生的传统而单一的方式,体现评价的多元性,更加合理的去考核学生,在教学、作业等方面也尝试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自信心增强了,我也更加乐于思考和专研,懂得反思和总结,课题的参与促进了我专业能力的快速提高。
在人才济济的初中,是领导的信任和认可,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学生的喜爱和拥护,让我有机会和他们一起走进初四,我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在这关键的一年里,我不断的做不同省市、不同年份的中考题,潜心专研题型的变化,解题的方法规律,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自己的讲题方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适合的处理方法,力争不让数学成为学生的短板;另一方面,我走进孩子的内心,乐于倾听,帮他们解决生活的麻烦,学习上的困惑,看到学习状态不好的,及时提醒,看到缺乏自信的,及时鼓励,看到放弃等待的,及时谈话„„我一直和我的学生们说:“每个人擅长的不同,成绩难免有差异,只要你努力去做,达到自己的最佳水平,你就是最棒的,我们不要过分的看重结果,因为在奋进的过程中,你学会了坚强与坚持,懂得了坚毅与努力,这些优秀的意志品德是你受益终生的。”我从未放弃过任何学生,我更不忍看到学生的自我放弃,所以我一直尽我所能的帮助、沟通,我相信孩子最后会懂得我的良苦用心,我不奢望孩子以后记得初中的数学老师的好,但我希望当孩子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定不会埋怨初中数学老师。
在学生们即将毕业之际,我又开始一项浩大的工程,给自己的孩子们写封信,回忆和学生的点滴经历,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对最后复习阶段提出建议和期待。因为时间紧张,我经常是回家去写,每天给自己定任务,有时写的手酸,可在回忆的过程是那样的快乐与幸福。
每天和学生一同数着倒计时的天数,心里酸酸的,感受到离别越来越近,往事一幕幕涌现,记得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伴随着手语唱《感恩的心》,你眼前看到的都是天使;运动会上、校园里、走廊中学生们亲切、礼貌的问好,甚至远远的就和你打招呼;几十名孩子自发的参加我的婚礼,在台下呐喊助威,因为他们见证了老师的幸福;当我委曲落泪时,学生陪我一起掉眼泪,安慰我;在我生日的时候,全班学生一同为我祝福„„太多的美好,太多的感动,让我深深体会为师的幸福与快乐,过去的伤心与难过,早已烟消云散。
我特别感谢初四十一、十二班的孩子们,是他们的包容与体谅让我顺利的度过这四年,我脾气急躁,个性好强,讨厌学生犟嘴,眼里容不得沙子„„这样的老师,应该和学生冲突不断,我很庆幸的是他们从未和我正面冲突过,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管我说的对与错,学生不反驳,任凭我去发火,因为他们知道我是真的爱他们,真的为他们着急,真的对他们好,他们理解我,也懒得和我计较,是他们的懂事,让我更加心甘情愿的为他们付出。和孩子们之间有太多的故事,所以我常常写教育叙事或是教学日志,当成自己财富的积累,曾经发表的《公正的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鼓励中让学生的自信扬帆起航》都取材于这些内容,是学生给予我的荣誉和快乐。
在这四年里,我和学生们共同成长,是他们让我懂得什么是责任与付出,幸福与满足;在这四年里,我从青涩变得成熟,懂得奋进与追求,在五四青年教师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在这四年里,我得到年级领导、同事的认可,光荣的获得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
如今我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而着急,因为他们的顽皮而傻笑,因为他们的贪玩而烦心,也会为因为他们不懂事而伤心,甚至掉眼泪,但我无法割舍我对学生的感情,无法减轻我身上的责任与担子,家里人开玩笑说吃学生的醋,说我眼
里只有工作只有学生,好像在学校我是钢筋混凝土筑成,出了校门是玻璃做的不堪一击;也有人笑着对我说教师只是工作不是事业,没必要如此劳心劳力。可我是一根筋的人,不是我要把它当成事业追求什么,我只希望自己可以足够尽心尽力,让我的每一个学生可以感受我的关爱,在课堂我是他们老师,课下我是他们最亲的朋友。我会因他们而笑、而哭,我的生活因他们而充实精彩,是他们让我感受自己的价值,是他们让我感受世间美好的东西。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承载着家长殷切的希望,我深知自己所承载的压力与责任,我要让我的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每个人可以各尽其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与存在的价值,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到我手里。这是我奋斗的方向,我会一直去努力,不在乎结果,只享受过程的快乐,我相信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我会越来越好!
第四篇:班主任专业成长叙事
班主任专业成长叙事 ——工作是一场修行 钢花小学
盛海燕
时光飞逝,蓦然回首,我竟然已经离开象牙塔三年之久,这三年的淬炼给我带来了脱胎换骨般的成长。我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注定会经历千回百转,经历浮浮沉沉,才能领会生命的涵义。工作于我而言,亦何尝不是一场修行!
七年前,其实我是被家长“骗”进了老师这个行业,可以说是被他们“威逼利诱”读了免师,然后自己也是懵懵懂懂的,于是天真地就交出了未来。直到昨天,我的父母依然在跟我讲当老师有多好、有多适合我,而我除了倍感珍惜,还要愈发努力。在每一个背井离乡的孤独旅人背后,都要有家人在异乡的远程鼓舞,这是他们拼搏奋斗的动力,也是无法回头的勇气。小时候学过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面对人生选择时:“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当年没读懂,现在想来不胜唏嘘!很多人,也许是每个人都会无比憧憬自己未曾涉足的那条路,大概是因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既然不能返回,那就只能继续前行,诗人在最后“把那条路留给明天”,那么今天还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吧!
三年前,我非常兴奋自己能够当班主任,当时一无所知,既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厉害的事情。不过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后悔了,我终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疲累与无助,体力消耗堪比军训,精神损耗媲美月考,然而这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我的班主任生涯还长着呢。虽然三年来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淡定从容了许多,笑过也哭过,曾经意气风发过,也曾萎靡不振过,所有的酸甜苦辣都融入了的我血肉之躯里,这场修行来得恰如其分。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在小孩身上是成长,在大人身上是衰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生命的延续吧!记得刚接到这个班时,我刚刚大学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认识了我人生的第一批同事和学生,孩子们都是六七岁的样子,天真无邪的年纪。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匆匆忙忙地跑进我的办公室,嘴一张一合的,嚷嚷着说:“盛老师,我的牙齿掉了!”我当时真的蒙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在换牙,只能向办公室的老师求助:“怎么办?”办公室一位资历较老的老师非常淡定地告诉他:“换牙说明你长大了,把掉了的牙齿包好拿回家,让你妈妈给你放起来。”我只能惊叹还有这种操作!这样的事情仿佛发生在昨天,可是岁月忽已晚,现在,我都已经开始担心他们早恋了,成长真是个妙不可言的东西。
有人曾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具备生活智慧。而我觉得这恰恰是我所欠缺的,我几乎算是一个生活比较低能的人,特别不会照顾人,这一缺点反应在工作中就是比较粗枝大叶、不够细腻。所以工作三年,即使我很用心了,也总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幸运的是,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有高人指路。
我班上有一个男生A,家境优渥,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是全职妈妈,但是对这个儿子超级溺爱,惯出来不少毛病。曾经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他总是迟到,一周5天,他得迟到4天,软硬兼施都没用,请家长来以后,他妈妈也总是说:“我早上喊了他的,他就爱赖床,我没办法。”我都快绝望了,有一次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说到了这事,我把我的无奈与困惑和盘托出,经过我们一番讨论,最终想出了一些对策,并开始试行。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亲自来跟我和副班主任汇报迟到与否,没迟到就有鼓励,迟到了得挨批评,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很爱面子,也很想得到表扬。刚开始我怕他坚持不了,隔三差五交给他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做,比如有一次是学校号召捐书,我让他最早到教室,然后坐在我的位置上帮我整理小朋友捐的书,因为他很乐于这些公益活动,捐书捐衣服他都很积极。其实这个工作比较鸡肋,因为只要我提前打好招呼,明确要求,孩子们在捐书的时候自己就能摆放整齐,但是我想给A一个简单易上手的任务,让他心里惦记着,起一个督促作用。果不其然,一连几天他都到的非常早,每天中午汇报的时候也很自信。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为了防止他反弹,我现在偶尔也会给他一些任务,让他早点到,他都坚持得非常好!
通过这个案例,我的那位同事跟我交流了很多,特别强调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主任管理理念,既锻炼孩子,又放松自己,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我举一反三,开始细细划分班级事务,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有个男生B,体力非常充沛,到了吃饭的点儿经常找不到人,他还要去校园某个角落疯跑上几圈才回来,有时候他玩得忘形了,还得让班干部去找,于是我让他管理“班级叙事”,每天午餐前检查“班级叙事”写了没有,没有的话就去找相关人士催一催,顺便提醒同学格式、内容。其实,午餐前一般都没写,因为上午都是正课,课间休息时间也短,可能也没什么新鲜事要写的,基本都是午课的时候写,而且大部分同学都已经熟悉这个流程了。我安排这个工作就是为了在第四节课后“拴住”他,不让他跑下楼去,乖乖等着吃饭,而且我也不用担心偶尔有学生忘记写或者胡乱写,他都会提醒的,这样一来我简直轻松太多了!
每片叶子都有其独特的形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光芒,有的耀眼辉煌,有的则是荧荧微光,但是只要我们注意到,他们都是灿烂的,得到老师关注的孩子的会有更大的成长和进步。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是一个老练的班主任,甚至不够稳重,有些顽皮,比如说我不太习惯对着孩子说:“你真棒”,我反而喜欢说:“喔,666!”这样的表达我会更自然。在工作中,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也保留自己的个性,我做不到尽善尽美,但从未止步不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三年来,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变得越来越自律、越来越懂事,而我一天天衰老,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镇定,这仿佛是一种生命的交接仪式,波澜不惊的平淡日常往往隐藏着波涛汹涌的情感,正如北岛的“玻璃晴朗,橘子辉煌”,平凡到令人心潮澎湃。无论当初以何种心境入了这行,既来之则安之,即使这城市的万家灯火无一盏为我而亮,至少还有一份值得我为之奋斗的工作,成为我修行途中的灯塔,“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没有我到不了的远方!
第五篇:教育叙事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六年组 李冬梅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
——泰戈尔·《新月集》
依稀还记得小时候填写志愿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写下教师;音乐课学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怀揣着对教师的无比崇敬之意我总是学的最认真、最快„„如今站在三尺讲台,我知道我的梦想实现了,我,成为了老师。
教育学生,我没有经验;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领导的教导总没有真实的生活来得实际。我,选择和孩子一同成长。
教书育人的热情在胸中激荡,我意气风发,但内心总会隐隐有些不安与恐慌。我工作了,不再是一名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要教书育人,孩子们会不会接受我,家长与领导会不会认可我,同事们会不会喜欢我,我讲课孩子们能不能听懂,考试时孩子们会取得怎样的成绩„„各种担忧一下子冒了出来,让我顿时觉得自己非常孤单。但走进教室看见孩子们清澈眸子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不孤单,因为我与孩子们在一起。我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陪我一起成长。
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我们班的小冬,上课时总是迷迷糊糊,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不求上进,地道的调皮大王。家长对他不报什么太大的希望,他自己也是没有任何斗志。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了这孩子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特别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有很好的思想基础。我多次找他谈心,及时与家长联系,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给以鼓励,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提起他从前怎么不好,还交给他一些班级工作去做,适时地去表扬他。慢慢提高他在学生中的形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同学对他另眼相看。他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学习也取得了进步。
这个孩子的转化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孩子,你真棒!”
小雨是我教的第一批学生,初到中学他是一个热爱运动、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孩子,就是小学时不学习基础极差,成绩很不理想。在最初看重平均分的评价制度之下,他成了我的心中刺,如何让他热爱学习,提高班级平均分成了我当时最大的目标。于是,天天单独辅导„„我是越来越累,而小雨的成绩却没有什么起色,于是自认为付出了很多的我对他时常流露出不满,甚至讽刺的话,渐渐地曾经那么阳光的孩子逐渐沉默起来,见到我能躲就躲。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心酸,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咨询了一些老教师,才发现自己初衷虽好,却还是做错了。
曾经的我立志做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如今却伤害了一个孩子,夺去了他的快乐与自信„„内心充满了自责与后悔,于是,我找他谈话主动向他承认错误,当我对他说“对不起”时,我看到他的眼睛红了„„我们约定好以后尊重彼此,努力学习,共同提高。
于是接下来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虽将课文读的断断续续,小雨也会勇敢举手,在他坐下后我会说一句“比上次有进步,你真棒!”他会踊跃举手上黑板默写诗文,会积极回答问题„„而这之后都会伴随我的一句“很勇敢,你真棒!”渐渐地,班级课堂非常活跃,提出问题后几乎全班举手,每个人都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个班一度成为讲公开课各科任教师首选班级。
小雨的成绩虽然一直没达到优秀,但却一直都是及格.每次我们目光碰撞在一起时,彼此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我们知道我俩都在成长!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害羞的孩子,在鼓励下会变得大方;爱捣乱的孩子,在鼓励下会变得守规矩;成绩差的孩子,在鼓励下会努力学习„„孩子的自信是培养出来的,一个老被否定的孩子是很难相信自己的。对于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决心都会真诚地告诉他们:“孩子,你真棒!”。也许这个孩子和别的学生相比,并不太优秀,可是通过努力,他们每一天都比自己的前一天强,这不就应该得到表扬吗?
批评以前暂停一分钟
再好的学生,都多多少少会犯错误,错了当然得批评,不过批评以前,请暂停一分钟。这一分钟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这个错误,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是以他认为对的方式在处理问题。记得有一次小夏把我的水杯摔碎了,这事真让我生气,这可是我新买的水杯啊,可经过了解,他的本意,是想帮我接杯热水,因为我的嗓子哑了。这时,我感动不已,为自己错怪小夏而惭愧,或许表扬可能比批评更好。我在表扬他关心老师的同时,告诉他下次接水的时候该怎么接(杯子不要接满,手端平等等)。
不要让我们的定式思维,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一次孩子尊敬的向我打招呼“老师好”,第一次带学生玩耍,第一次和孩子们一起吃饭,第一次和孩子们睡在一起,第一次孩子们为我倒上热水,第一次收到来自孩子们节日的祝福„„这些点点滴滴的真实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位幸福的老师。每一天与他们相处,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他们在不断地成长,而我也在不停的成熟起来。做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棒的,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的优缺点,做为老师却常常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往往在重视成绩的同时忽略孩子的快乐和综合发展。其实孩子成长的路还很长很长,难免会坎坎坷坷,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会和孩子在挫折中进步,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就是这样,总在不经意间就让你感动。班里发校服试穿大小时,默默地帮其他小朋友叠好衣服,喝水时总是等到最后一个,需要带东西时第一个做到等等,许许多多。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有时也让我琢磨不透,却实实在在带给我感动,让我的心灵不经意间就会触动。
都说老师神圣伟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么有力的一个比喻,但我却不喜欢,因为太伤感,我更喜欢与孩子们每天快乐健康的一起成长。当岁月逐渐苍老,我可以看到我的孩子们在我的庇护下,走向好的高中去迎接他们的未来!当再见到我的那一天,可以非常亲切、自豪地叫我一声“李老师”。
岁月静好,我已经准备好,在三尺讲台,与我的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