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考人力资源法规与案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各国劳动立法中,占有首要地位的是 P2 A.劳动合同立法 B.就业立法 C.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立法 D.劳动争议立法
2.2007年最新颁布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5条是禁止对以下哪类劳动者设置歧视性限制的 P3 A.农村劳动者 B.城镇劳动者 C.老龄劳动者 D.退伍军人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此规定出自我国 P3 A.《劳动法》第11条 B.《劳动法》第12条 C.《劳动法》第13条 D.《劳动法》第14条
4.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的相关法规是 P6 A.《妇女权益保障法》 B.《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C.《就业促进法》 D.《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5.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法规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 级劳动强度的劳动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 P7 A.15 B.16 C.17 D.18 7.对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的工作统一组织管理的部门为 P10 A.国务院民政部 B.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地方残疾协会 D.地方民政部门
8.内容含盖“妇女就业保障”、“未成年人就业保护”、“残疾人就业保障”、“退役军人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是
A.《劳动法》 B.《妇女权益保护法》 C.《残疾人保障法》 D.《兵役法》 9.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 P14 A.11月10日以后 B.11月15日以后 C.11月20日以后 D.11月25日以后
10.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是《劳动法》中哪一条的规定 P17 A.第87条 B.第88条 C.第89条 D.第90条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P1 A.合法性 B.限于国民经济领域
C.在一定期间内达到一定量 D.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 E.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2.我国关于公平就业的四部法律保障了公民劳动就业的基本权利,同时也保障了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公平就业。这四部法律分别是 P4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 B.《劳动法》
C.《就业促进法》(2007)D.《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7)E.《怀孕歧视法》
3.我国对特殊就业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 P6 A.《劳动法》 B.《妇女权益保障法》 C.《残疾人保障法》 D.《残疾人就业条例》 E.《雇佣年龄歧视法》
4.特殊就业保障是国家对以下哪些特殊群体的就业所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P6 A.妇女
B.残疾人
C.少数民族人员
D.退役军人 E.大学毕业生
5.劳动力市场准入管理的内容包括 P12 A.劳动者准入管理 B.用人单位准入管理 C.职业介绍机构准入管理 D.校园招聘管理 E.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
6.我国对退役军人就业保障的相关法律有 P10 A.《劳动法》 B.《兵役法》 C.《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 D.《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 E.《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 7.劳动监督体系内,监督主体包括 P15 A.劳动行政部门 B.相关行政部门 C.工会监督 D.个人监督 E.舆论监督
三、名词解释
1.劳动就业:是指处于法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参加国民经济中某个部门的社会劳动,从而获得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并以此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状况。
2.劳动监督:又称劳动监督监察或劳动法监督,是指法定监督主体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服务主体遵守劳动法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纠偏、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的总称。P15 3.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的监察、纠举、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P17 4.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走访和电话等形式,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合理要求,依法应当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的活动。P22
四、判断改错题
1.我国规定,从业劳动者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高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 2.美国1963年《公平工资法》规定,当工作要求同样的劳动就业,即同样的技能、努力和责任,并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完成时,依性别而付不同工资不视为非法歧视行为。× 3.国家所承担的保障公平就业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为普通群体提供就业保障来实现的。×
4.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 5.《劳动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监督监察。× P18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与劳动合同相关的是以下哪部法律 P27 A.《劳动法》 B.《合同法》
C.《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对《劳动法》的相关条文进行详细解释的是 P27 A.《劳动法》 B.《合同法》
C.《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对实施多年的各地方劳动合同条例已确定的劳动关系模式都有重大调整,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有方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的法案是 P28 A.《劳动法》 B.《合同法》
C.《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是指 P30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以完成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临时性劳动合同 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 P30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以完成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临时性劳动合同 6.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P32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7.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P32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8.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 P32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9.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提前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P35 A.10 B.20 C.30 D.40 10.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 P34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任何形式 D.无固定形式 11.劳动者有下属哪一项情形时,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P36 A.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B.严重失职,营私舞弊
C.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 P38 A.劳动者 B.劳动仲裁机构
C.工会 D.法院 13.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 P41 A.1~3年 B.3~5年 C.5~7年 D.9~12年 14.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 P44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以完成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临时性劳动合同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在我国,现行与劳动合同相关的法律主要包括: P27 A.《劳动法》 B.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E.《融资合同法》
2.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也就是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P28 A.合法 B.公平 C.平等自愿 D.协商一致 E.诚实信用的原则
3.竞业限制的人员一般限于用人单位的 P33 A.基层管理人员 B.普通技术人员 C.高级管理人员 D.高级技术人员 E.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4.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 P39 A.劳动报酬 B.工作时间 C.休息休假 D.劳动安全与卫生 E.职业技能培训
三、名词解释题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P30 2.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P39 3.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P46
四、判断改错题
1.由他人代签劳动合同属有效合同,对签约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P27 2.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将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一律视为无效。× P33 3.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P34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P37 5.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 P44 6.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P46 7.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必须约定试用期。× P46
五、简答题
1.简述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P29 答: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都要保证向对方提供完整的信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完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另外,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合同。2.简述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P31 答: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保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3.简述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条件。P36 答: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4.简述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P38 答: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一、单选题
1.我国现行职业培训法规是根据 规定的原则制定的。P49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宪法》 D.《就业促进法》 2.我国职业培训的发展阶段是指 P50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针对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帮助初次求职者、下岗失业者提高就业和再就业能力进行职业知识、技能水平的一种培训是指 P50 A.就业前培训 B.学徒培训 C.转业培训 D.在岗培训
4.以初次求职的劳动者、失业职工、需要转换职业的职工、农村劳动者、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及复转军人等特殊群体人员为培训的对象的职业培训形式是 P51 A.就业前培训 B.学徒培训 C.转业培训 D.在岗培训
5.主要以培养初级技术人员和初级业务人员为培训任务的学校正规培训形式是 P53 A.技工学校培训 B.职业(技术)学校培训 C.成人高等学校培训 D.普通院校培训
6.在我国的职业培训实体中 是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力量 P59 A.技工学校 B.就业训练中心 C.综合培训基地 D.社会力量办学
7.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的相关法规是 P61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职业教育法》 D.《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8.工人考核中,有关工人生产工作成绩的考核以 为主 P62 A.定量考核 B.定性考核 C.笔试考核 D.面试考核
9.工人考核中,有关工人技术业务水平考核以 为主 P62 A.定量考核 B.定性考核 C.笔试考核 D.面试考核
二、多选题
1.我国现行职业培训法规主要包括 P50 A.学徒培训法规 B.技工学校培训法规 C.就业训练法规 D.职业教育法规 E.工人考核、技师聘任法规 2.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规包括 P50 A.《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B.《关于加强就业训练中心工作的意见》 ——属于就业训练法规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E.《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3.企业职工培训中对企业职工进行的相关培训包括 P53 A.思想政治 B.职业道德 C.操作技能 D.管理知识 E.技术业务
4.我国的职业培训实体包括 P59 A.技工学校 B.就业训练中心 C.综合培训基地和培训集团 D.社会力量办学 E.企业职工培训中心
5.工人考核的形式包括 P62 A.录用考核 B.转正定级考核 C.下岗转岗考核 D.本等级考核 E.升级考核
6.工人考核的内容包括 P62 A.工人思想政治表现 B.生产工作成绩
C.技术业务水平 D.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 E.对企业的贡献程度
7.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包括 P64 A.《学历证书》 B.《学位证书》 C.《技术等级证书》 D.《技术资格证书》 E.《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8.技术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包括 P66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D.技师 E.高级技师
三、判断改错题
1.并不是任何劳动者都有进行职业培训的权利。× P58 2.从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所需要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P64 3.普通工种,是指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工种(职业)。× P65
四、名词解释
1.职业培训实体:是指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各种培训机构。P58 2.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五、简答题
1.职业学校的设立,必须符合哪些基本条件? P58 答:职业学校的设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②有合格的教师;
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以及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是我国哪部法律规定的 P72 A.《宪法》第41条 B.《宪法》第42条
C.《宪法》第43条 D.《宪法》第44条 2.我国现时工时制的主要依据是 P72 A.《劳动法》 B.《国务院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 C.《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D.《劳动合同法》
3.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每周工作5天、休息2天,每天工作8小时。这种工作时间制度被称作 P73 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B.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C.不定时工作制度 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4.以周、月、季、年等为计算周期的特殊工时制度是 P74 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B.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C.不定时工作制度 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5.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等职工实行 P74 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B.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C.不定时工作制度 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6.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等行业中的需连续作业或者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职工实行 P74 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B.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C.不定时工作制度 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7.关于晚婚晚育,我国是实施一定的奖励的。具体体现在哪部法规中 P79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8.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的法规是 P81 A.《劳动法》第43条 B.《劳动法》第44条 C.《劳动法》第45条 D.《劳动法》第46条
9.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确定职工带薪年休假的天数时,最多不得超过 P81 A.一周 B.两周 C.三周 D.四周 10.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 P81 A.5天 B.10天 C.15天 D.20天 11.职工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 P81 A.5天 B.10天
C.15天 D.20天
12.从事矿井、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的岗位或者国家规定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
A.8小时 B.7小时
C.6小时 D.5小时
二、多项选择题
1.工作时间包括 P70 A.劳动作业时间 B.准备工作时间 C.结束工作时间 D.法定非劳动消耗时间 E.法规或单位行政安排的离岗从是其他活动时间 2.特殊工时制度包括 P73 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B.C.不定时工作制度 E.最短工时制度
3.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对象包括 P74 A.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 B.C.推销人员 D.E.出租汽车司机
4.各国法定节日一般包括 P77 A.政治性节日 B.C.民族习惯性节日 D.E.公休日
5.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 P77 A.新年 B.C.劳动节 D.E.妇女节
6.我国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 P77 A.妇女节 B.C.儿童节 D.E.光棍儿节
7.缩短工作时间的保护对象包括 P82 A.从事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者 B.C.哺乳期内的女工 D.E.未成年工
三、判断改错题
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外勤人员 部分值班人员 宗教节日 领导人诞辰日 春节 国庆节 青年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从事夜班工作的员工 怀孕的女工 1.缩短工作时间,也就是让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少于标准工作时间,每日工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40小时。× P82
四、名词解释题
1.公休日,又称周休息,是指劳动者在一周(7天)内,享有连续休息在1天(24小时)以上的休息时间。
五、简答题
1.简述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安排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P70 答:①保障用人单位生产任务的完成;
②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休息权;
③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④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1.我国《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P88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人分配 D.按级分配
2.对工资总额的构成、工资的种类、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的法规是
A.《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B.我国《劳动法》第5章 C.《最低工资规定》 D.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3.对工资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工资水平、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的法规是 P89 A.《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B.我国《劳动法》第5章 C.《最低工资规定》 D.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4.对工资支付形式、工资支付时间、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有关工资支付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的法规是
A.《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B.我国《劳动法》第5章 C.《最低工资规定》 D.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5.对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方法和违反规定的处理等作了具体规定的法规是 P89 A.《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B.我国《劳动法》第5章 C.《最低工资规定》 D.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6.适用于难以量化的岗位和工种,如管理和行政人员的工资标准是 P90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和补贴
7.比较适合于类似自动流水线操作员等容易量化的岗位的工资标准是 P90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和补贴 8.计件工资的核心是 P90 A.单位工作时间 B.单件劳动定额 C.单位时间的标准工资 D.计件单价 9.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是指 P91 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补贴
10.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报酬是指 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补贴
11.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报酬是指 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补贴
12.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各种社会福利院职工特殊保健津贴都属于 P92 A.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B.保健性津贴 C.技术性津贴 D.年功性津贴
13.高空津贴、下井津贴、野外工作津贴、高温作业津贴、气象站津贴、夜班津贴、中班津贴等属于 P92 A.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B.保健性津贴 C.技术性津贴 D.年功性津贴
14.特级教师补贴、科研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属于
A.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B.保健性津贴
C.技术性津贴 D.年功性津贴 15.“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相关法规是 P94 A.《劳动法》第45条 B.《劳动法》第46条 C.《劳动法》第47条 D.《劳动法》第48条 16.按照《最低工资规定》,全日制就业劳动者适用的最低工资标准为 P95 A.年最低工资标准 B.季最低工资标准 C.月最低工资标准 D.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7.按照《最低工资规定》,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为 P95 A.年最低工资标准 B.季最低工资标准 C.月最低工资标准
D.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8.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P100 A.100% B.150% C.200% D.300% 19.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P100 A.100% B.150% C.200% D.300% 20.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P100 A.100% B.150% C.200% D.300%
21.在企业破产清偿中用人单位应按清偿顺序首先支付欠付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的相关法规是 P101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企业破产法》 D.《企业租赁法》
22.某人本月工资总额为10000元、本月其他收入为2000元、物价补贴为500元、子保费为200元、电话补贴为300元、房租补贴为500元、住房基金为500元。个人所得税起征额为1600元。其月应纳所得额为 P107 A.8000元 B.8100元 C.8200元 D.8400元
23.某人月应发工资为1850元,当月工资扣医保30元,扣公积金120元,该月发放奖金1200元,适用所得税率为10%,速算扣除额为25元,该人应缴纳所得税为 P108 A.150元 B.125元 C.105元 D.95元 24.职工福利基金的主要和常规来源是 P111 A.按国家规定从企业财产和收入中提取 B.企业自筹 C.向职工个人征收 D.福利服务收入 24.按国家相关规定,计提职工福利费是按工资总额的 P111 A.10% B.15% C.14% D.18% 25.我国《公司法》规定在税后利润中按 计提公益金 P111 A.5% B.10% C.15% D.20% 26.被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以外的职工福利支出是 P111 A.职工福利费 B.公益金 C.工资 D.奖金
27.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如兴建职工宿舍、职工俱乐部的是 P111 A.职工福利费 B.公益金 C.工资 D.奖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同工同酬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P88 A.劳动者的学历相同 B.劳动者的年龄相同
C.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 D.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工作量
E.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2.《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指出,工资总额包括 P89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津贴、补贴 D.加班加点工资 E.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3.计时工资的标准一般分为 P90 A.年 B.季 C.月 D.日 E.小时 4.属于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包括 P92 A.高空津贴 B.井下津贴 C.野外工作津贴 D.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
E.高温作业津贴
5.属于年功性津贴的是 P92 A.工龄津贴 B.教龄津贴 C.护士工龄津贴 D.工人技师津贴 E.班(组)长津贴
6.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包括 P107 A.工资、薪金所得 B.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C.对企事业单位的承保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D.劳务报酬所得 E.稿酬所得
7.实行比例税率的个人所得包括 P107 A.劳务报酬所得
B.稿酬所得
C.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E.财产租赁所得
8.专门性职工福利机构包括 P110 A.职工福利基金管理机构 B.职工住宅管理机构 C.职工生活管理机构 D.职工文体管理机构 E.女职工福利管理机构
9.职工福利基金的法定来源主要包括 P111 A.按国家规定从企业财产和收入中提取 B.企业自筹 C.向职工个人征收 D.福利服务收入 E.政府财政拨款
三、判断改错题
1.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劳动报酬的全部。× P86 2.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部分劳动报酬为根据。× P89 3.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不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4.《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也可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P98 5.在破产清偿中用人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清偿顺序,优先偿还其他债务,然后再支付欠付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 P101
四、名词解释题
1.同工同酬:即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不分其性别、年龄、民族等差别,对同等数量、质量的劳动支付相同的劳动报酬。P88 2.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P94 3.职工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或劳动福利,是指用人单位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为满足劳动者生活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和社会保险之外向职工及其亲属提供 一定货币、实物、服务等形式的物质帮助。
五、简答题
1.工资具有的特点。P86 答:①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获得的。
②工资的标准必须是事前规定的。
③劳动者工资的支付依据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④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定期支付。
⑤工资的形式和水平由企业依法自行规定。
3.简述确定计时工资的步骤及计时工资的优缺点。P90 答:确定计时工资的步骤主要包括:先确定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生产经验等基本因素;以上述评估因素来确定劳动者的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再根据上述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并参照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时间来发放相应的工资。
计时工资的优点是操作较为简单,评估较为容易;其缺点是只能反映劳动者应该提供的劳动量而非真实提供的劳动量(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因此,这一工资形式适用于那些难以量化的岗位和工种,如管理和行政人员。
2.《劳动法》第49条指出,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的因素包括哪些? P95 答: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②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③劳动生产率; ④就业状况;
⑤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应纳所得税的范围包括哪些? P105 答:①工资、薪金所得。
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③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保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④劳务报酬所得。
⑤稿酬所得。
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⑦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⑧财产租赁所得。
⑨财产转让所得。
⑩偶然所得。
⑾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实行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是《劳动法》中 P114 A.第70条的规定 B.第72条的规定 C.第74条的规定 D.第75条的规定 2.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于 P114 A.1949年10月 B.1950年1月 C.1951年6月 D.1955年2月 3.在整个社会保险基金中,数额最大,支付时间最长的基金是 P117 A.医疗保险基金 B.失业保险基金 C.工伤保险基金 D.养老保险基金
4.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保险是 P118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失业保险 5.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是为了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设立的保险实施办法是指 P123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失业保险 6.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表现形式是 P123 A.企业年金制度 B.企业公积金制度 C.企业公益金制度 D.企业资本金制度
7.在人们生病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由国家或社会向病人或者受害人提供医疗服务、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指 P125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失业保险
8.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管理原则是 P125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加属地原则 D.一切从简原则 9.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 构成。P125 A.个人账户 B.企业账户 C.社会账户 D.政府政府
10.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 P125 A.20% B.25% C.30% D.35% 11.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 管理。P128 A.定点用人单位 B.定点政府部门
C.定点药店 D.定点金融机构
12.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受伤、患病、致残或死亡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获得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并为因上述两种情况导致死亡的职工的供养亲属提供抚恤金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指 P130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认定为 P132 A.工伤 B.视同工伤 C.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D.自然死亡
14.醉酒导致死亡的情况认定为 P132 A.工伤 B.视同工伤
C.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D.自然死亡
15.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期限。《工伤保险条例》第20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 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P135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6.失业保险的对象为 P141 A.退休职工 B.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C.失业职工 D.在职职工 17.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P142 A.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B.财政补贴 C.基金利息 D.征收的滞纳金 18.我国生育保险按照 组织,生育保险费用实行社会统筹。P146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加属地原则 D.一切从简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 P114 A.国家基本保险 B.企业补充保险 C.个人储蓄性保险 D.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E.财产保险
2.在我国,社会保障一般包括 P114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慰 E.社会互助 3.我国《劳动法》第73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P115 A.退休
B.患病、负伤 C.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D.失业 E.生育
4.我国《社会保险财务制度(试行)》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包括 P116 A.养老保险基金 B.企业补充养老基金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 D.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 E.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
5.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 P117 A.被保险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B.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C.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收益和利息收入 D.政府的财政补贴 E.个人或企事业单位的捐助
6.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的方式包括 P118 A.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 B.购买国库券
C.购买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 D.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 E.购买私营企业债券
7.以下情形中,属于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是 P144 A.重新就业 B.应征服兵役
C.移居境外 D.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E.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8.领取失业保险金时应出具的证明材料包括 P144 A.本人身份证明 B.所在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C.失业登记及求职证明
D.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E.本人的收入证明
9.在社会保险中,职工个人不缴纳保险费的险种是 P148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失业保险 E.生育保险
1.社会保险主要是规定全体成员的保障制度。× P114 2.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由用人单位协调才发生作用的。×
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由国家统一规定政策并强制实施。× 4.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企业账户。×
5.工伤保险赔偿适用有过错责任原则,即在劳动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使劳动者负伤或残废,雇主在有过错的情况下,应确定其赔偿责任。× P130 6.工伤保险费由雇主承担大部分,劳动者个人需要缴纳其余部分的费用。× P130 7.工伤中的“残”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包括器官损伤和职业病损伤两种情况,表现为暂时性、部分的劳动能力丧失。× 8.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十级最轻的为一级。×
9.目前,我国农村实行正式的生育保险制度,农村村民生育儿女可以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四、名词解释题
1.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P114 2.养老保险:也称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P117 3.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P136 4.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使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法定期间内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保险制度。P141
五、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P115
答: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
2.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P116 答:①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②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③职工个人缴纳的储蓄性养老保险费;④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⑤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⑥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生育保险费;⑦按规定加收的滞纳金;⑧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存储利息及兑付有价证券利息;⑨基金保值、增值的收入;⑩政府给予的补贴;⑾职工社会保险基金异地转移收入;⑿社会保险基金其他收入。3.简述养老保险的特点。P117 答:①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②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
③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4.简述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条件 P121 答:(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①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②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即特殊工种,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③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满15年的
5.简述工伤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P130 答:①工伤保险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在劳动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使劳动者负伤或残废,雇主即应负担赔偿责任。
②工伤保险费由雇主承担,劳动者个人不需要缴纳费用。③工伤保险的待遇标准相对较高,受伤害者享受的服务项目较多。6.简述失业保险基金所需资金的来源。P142 答:失业保险基金,也就是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失业保险费,包括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的两部分,这是失业基金的主要来源; ②财政补贴,这是政府负担的一部分;
③基金利息,这是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收益部分;
④其他资金,主要是指对不按期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征收的滞纳金等。7.简述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条件。P142 答:《失业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①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义务满一年的; ②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③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8.简述享受养老保险的条件包括的内容。P122 P149 答:(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①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②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即特殊工种,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③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满15年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等国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的过程中,逐渐替代“劳动保护”这一术语的是 P151 A.劳动安全 B.工作卫生 C.职业安全卫生 D.职业素养培养 2.职业安全卫生的同义词是 P152 A.劳动安全 B.职业保护
C.劳动安全卫生 D.工作安全
3.人类最早的劳动保护立法可追溯到13世纪德国政府颁布的 P152 A.《工厂法》 B.《矿山法》 C.《矿工保护法》 D.《劳工法》 4.中国最早的劳动保护相关法规是 P152 A.《共同纲领》 B.《劳动法大纲》 C.《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D.《矿山安全法》 5.新中国建国以来,伤亡事故的第一个高峰是在 P153 A.1950年上半年 B.1952年下半年 C.1956年上半年 D.1958年下半年 6.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会议是 P153 A.三届人大一次常务会议 B.七届人大二次常务会议
C.八届人大八次常务会议 D.九届人大一次常务会议 7.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的相关法规是 P154 A.《矿工保护法》第6条 B.《宪法》第42条 C.《刑法》第134条 D.《劳动法》第44条
8.对安全生产方面的犯罪作了明确具体规定的相关法规是 P154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至137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9.提出了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侵犯未成年人利益的责任者的惩办,并规定了量刑标准的法规是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4条 P154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0.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保护方面的责任、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义务、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与处理以及统计制度的相关法规是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至137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1.规定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进行劳动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禁止劳动的范围的相关法规是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至137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等方面为劳动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定依据的法规是 P154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至137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3.劳动保护管理的五项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是 P154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C.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制度 D.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调查处理制度
14.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 P158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5.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体现了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哪项权利? P159 A.获得法律保障权 B.知情和建议权 C.批评和拒绝权 D.紧急避险权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保护实现的途径包括 P151 A.改善劳动条件 B.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C.保证劳动者的适当休息 D.对女工实行特殊保护 E.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
2.职业安全卫生中,“安全”是对急性伤害而言的,是指工作中不发生对人体的急性伤害事故,如
A.坠落 B.电击 C.机械伤害 D.失眠 E.抑郁
3.我国与劳动保护有关的主要基本法规包括 P154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4.劳动保护管理中应健全的五项制度是 P154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C.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制度 D.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E.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调查处理制度
5.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以下哪些企业需要取得安全许可证方可从事生产活动
A.矿山企业 B.建筑施工企业 C.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D.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E.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6.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包括 P159 ........ A.获得法律保障权 B.知情和建议权 C.批评和拒绝权 D.紧急避险权 E.要求赔偿的权利
7.《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 A.受培训、教育权 B.职业健康权 C.职业病危害知情权 D.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E.检举权、控告权
8.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主要包括 P167 A.工业卫生设施 B.安全技术设施 C.个人防护设施 D.生产辅助设施 E.仓储保管设施
9.属于工业卫生设施的内容有 P167 A.噪声、噪音的防范措施 B.强光的防范措施 C.饮水设施 D.防辐射措施
E.防暑、抗低温措施
10.我国对女职工进行劳动保护的相关法规包括 P172 A.《劳动法》 B.《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C.《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D.《妇女权益保障法》 E.《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
三、判断改错题
1.企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所有者。× 2.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事故,含5人。× P157 3.所有企业,包括文艺、体育单位都不能招用年龄小于16周岁的儿童。× P176
四、名词解释题
1.劳动保护: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P151 2.职业安全卫生:是指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P152 3.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又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P160
五、简答题
1.简述用人单位如何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 P163 答:(1)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
(2)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3)达到自律管理要求 2.简述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及应履行的义务。P163 答:《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①受培训、教育权;②职业健康权;③职业病危害的知情权;④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⑤检举权、控告权;⑥拒绝作业权;⑦参与民主管理权。
劳动者在享有职业卫生保护权的同时也有责任履行下列义务:
①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②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③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以及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④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单项选择题
1.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6条、3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 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P183 A.15日 B.20日 C.25日 D.30日
2.劳动者因为年老,或者因工致残、因病致残等经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依法判定退出生产、工作岗位养老休息的情形是指 P183 A.退职 B.内退 C.裁员 D.退休
3.我国职工退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法定的退休年龄,二是 P183 A.个人贡献大小 B.个人缴费年限 C.个人身体状况 D.个人工资上涨至上限
4.对擅自离职的技术工人,以旷工论处,给予除名处理。被除名的技术工人,自除名之....日起一年内,其他单位不得录用,所依据的相关法规是 P187 A.《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工人合理流动暂行规定》 B.《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C.《劳动法》 D.《劳动合同法》
5.员工主动辞职或者自动离职,企业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所依据的相关法规是
P189 A.《劳动合同法》第24条
B.《劳动法》第24条 C.《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0条 D.《全民所致单位技术工人合理流动暂行规定》第11条 6.我国用以规定退休人员的法律基础是 P191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男工人、职员年满60周岁,连续工龄满5年,一般工龄满 的,应该退休。
P191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8.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损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男年满 周岁,应该退休。P191 A.45 B.55 C.65 D.75 9.男工人、职员年满60周岁,连续工龄在15年以上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 P192 A.60% B.65% C.70% D.75% 10.专职从事革命工作满20年,因身体衰弱不能继续工作而自愿退休的工作人员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P192 A.60% B.65% C.70% D.75% 11.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P197 A.0.5 B.1 C.1.5 D.2
二、多项选择题
1.退休待遇包括 P183 A.退休费 B.医疗费
C.护理费 D.异地安家补助费 E.车旅费 2.在我国,与离职、退休、裁员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P185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C.《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D.《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E.《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
3.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遵循的相关法规包括 P191 A.《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规定》 B.《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规定》
C.《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D.《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 E.《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
4.《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第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裁减的人员包括 P197 A.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E.违反用人单位相关规章制度的
三、判断改错题
1.退休职工按照规定的标准领取退休费,直到本人去世后,依然可以由亲属代为领取。×
2.辞退是一种集中性的行为,发生在企业经营的某一期间。× 3.员工被企业辞退,无论是否属于过失性辞退,都不可以要求赔偿。× 4.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半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P190 5.我国《宪法》第43条和第44条的相关规定,是规范退休人员的法律基础。√ 6.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有两个,必须满足全部两个条件,才可以实行经济性裁员。× P195
四、名词解释题
1.退职:是指职工不具备退休条件,但经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必须退离工作岗位,并获得一定物质帮助。P183
五、简述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程序。P195 答:裁员是集中地辞退员工,用人单位确需裁减人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①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②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③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④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⑤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会最早产生于 P200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世界上第一个以保护工会法律地位为宗旨的《工会法》,诞生于 P200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3.按工会成立的组织原则,可分为产业工会和 P200 A.企业工会 B.地区工会 C.工会联合会 D.职业工会
4.将凡从事同一职业的熟练工人都组织在同一工会内,即为 P200 A.企业工会 B.地区工会 C.工会联合会 D.职业工会
5.我国工会运动的发展史中,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代表的统一的工会组织是在 P201 A.1921年 B.1937年 C.1948年 D.1949年 6.我国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工会法》是在 P202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7.根据修改后的《工会法》特别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 A.维护雇主合法权益 B.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C.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D.维护特殊人群合法权益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通过是在 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9.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C.《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D.《中国工会章程》
10.2003年9月26日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C.《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D.《中国工会章程》
11.根据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两个主要的机制和手段:一是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二是 P203 A.罢工 B.示威游行
C.暴力手段 D.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2.规定“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的相关法规是 P205 A.《工会法》第25条 B.《工会法》第53条 C.《劳动法》第55条 D.《劳动合同法》第7条
13.《工会法》中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 向工会拨缴经费 P207 A.8% B.6% C.4% D.2%
14.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 P209 A.工会 B.职工俱乐部 C.职工代表大会 D.商会
15.企业职工奖惩制度中,对职工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处分。属于 P212 A.行政处分 B.经济处罚 C.刑事制裁 D.以上都不正确 16.对职工给予罚款、扣发工资、降低工资级别等处分。属于 P212 A.行政处分 B.经济处罚 C.刑事制裁 D.以上都不正确
17.职工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应给予 P212 A.行政处分 B.经济处罚
C.刑事制裁 D.以上都不正确
18.《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6条规定,对违纪职工罚款的金额一般不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 P213 A.50% B.40% C.30% D.20%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与工会相关的立法包括 P202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C.《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D.《中国工会章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工会的具体职权包括 P203 A.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B.对不适当解除劳动合同提出意见权 C.对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提出意见权 D.工会有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的权利 E.工会有依法调查、参加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的权利
3.我国《工会法》第22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有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的,工会有权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这些情形包括 P204 A.克扣职工工资的 B.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C.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D.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E.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三、判断改错题
1.工会以劳动关系中雇主代表的身份来维护企业家、商人的利益。× P201 2.我国《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1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3.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为会员。其中也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 P206 4.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不仅适用于本单位范围内,而且也适用于本单位以外的范围,如企业所在行业适用。×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不仅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则,关于劳动过程之外的事项,如企业职工的日常家庭生活也属于内部劳动规则的范围。×
四、名词解释题
1.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是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P210
五、简答题
1.简述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的方面。P202 答: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包括就业的权利、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得到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等;
二是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主要是指维护职工依法对企业、事业单位事务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根据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两个主要的机制和手段:一是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二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工会的具体职权包括:
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对不适当解除劳动合同提出意见权 对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提出意见权 工会有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的权利 工会有依法调查的权利 工会参加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 单项选择题 1.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最长不超过 P222 A.10年 B.7年 C.5年 D.3年
二、判断改错题
1.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不计入工龄计算。× P227 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是 P231 A.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B.在我国境内签订、履行的劳动合同的当事人
C.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本单位工人以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D.军队、武警部队的事业组织与其拥有军籍的人员
2.从劳动争议的具体内容方面看,以下不适用于劳动争议的是 P232 A.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B.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C.发生在没有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如发生在职工与职工之间、企业行政领导之间的争议
D.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在我国《劳动法》中,对劳动争议进行了专章规定的章节是 P233 A.第八章 B.第九章 C.第十章 D.第十一章
4.目前,我国与劳动争议有关的法律、法规中,专门针对劳动争议的处理进行规定的是 A.《劳动法》 B.《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D.《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5.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之一的调解程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 .... A.《劳动法》 B.《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C.《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D.《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6.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之一的仲裁程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固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 ....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C.《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的通知》 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7.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之一的诉讼程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C.《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的通知》
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于 .. A.2001年3月22日 B.2001年4月1日
C.2001年4月30日 D.2001年5月1日
9.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时,可在 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A.10日 B.15日 C.20日 D.25日
10.《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规定的处理劳动争议的一般程序为 P235 A.调解——仲裁——协商——诉讼 B.仲裁——调解——诉讼——协商
C.诉讼——仲裁——调解——协商 D.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1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原则当中,原则是进行调解的本质和前提 A.自愿 B.依法 C.实事求是 D.平等
12.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 内结束。到期没有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P237 A.10日 B.15日 C.25日 D.30日
13.《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8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区的,由 的仲裁委员会处理 P239 A.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 B.用人单位母公司所在地 C.上级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所在地 D.同级工会所在地
14.我国《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P241 A.20日 B.30日 C.50日 D.60日 15.我国的仲裁时效为 P241 A.20日 B.30日 C.50日 D.60日
16.企业对仲裁委员会因紧急情形作出的部分裁决不服的,可以参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9条的规定,向原仲裁委员会申请 P243 A.撤销裁决 B.协商 C.调解 D.复议
17.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超过期限起诉的,一般不予受理 P244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包括 P234 A.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B.社区居民委员会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E.人民法院
2.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设立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必须保证调解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三方原则”。“三方”指的是 P236 A.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代表 B.职工代表 C.企业代表 D.企业工会代表 E.企业所在社区的代表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采用“三方性”的组织原则。.......“三方”是指 P237 A.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B.同级工会代表 C.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 D.企业商会代表 E.企业所在社区的代表
4.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P238 A.现行调解 B.解释 C.查清事实、依法处理 D.回避 E.公正处理
5.法院在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 P245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双方当事人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 C.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D.回避 E.着重进行调解及密切与有关单位配合
三、判断改错题
1.劳动争议的双方主体,无须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与之建立了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即劳动争议不是一定要发生在有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在职工与职工之间、企业行政领导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机关或与社会团体之间的争议也构成劳动争议×。2.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必须是双数,在仲裁决定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4.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履行完全靠双方当事人的自觉。√
5.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45日内,必须以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
6.企业对仲裁委员会因紧急情形作出的部分裁决不服的,可以参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9条的规定,单独就部分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 7.劳动争议诉讼,需要在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处理的前提下,由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的活动。×
四、名词解释题
1.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时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P231 2.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是指企业和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后,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遵循一定原则,通过宣传国家法律和政策,促使企业和有争议的职工达成协议,从而把劳动争议解决在企业内容的一种活动。
3.部分裁决: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劳动争议案件终结裁决作出之前,发现劳动者再生活上遇到困难或因工负伤、患病需要治疗等紧急情况,性爱对案件进行初步审理后,作出的要求用人单位预先支付劳动者工资、医疗费用的裁决。
五、简答题
1.简述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内容。P231 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
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指用人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我国境内签订、履行的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如中国境外的企业或劳动者与我国境内企业和公民;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本单位工人以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个体工商户与学徒、帮工,以及军队、武警部队的事业组织与其无军籍的职工。2.简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P238 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者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①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②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③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④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3.简述劳动争议诉讼必须具备的条件。P243 答:①起诉人必须是当事人;
②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裁决后,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
③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④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即必须提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⑤必须有事实依据;
⑥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有关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就业引起劳动争议的主要管理法规是 P246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D.《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2.目前我国有关中国人出国就业引起劳动争议的主要管理法规是 P246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D.《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3.根据我国的外资企业法律制度,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仍然属于我国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目前对我国劳动者与我国的外资企业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管理的主要法规是 P247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D.《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4.对于台港澳居民在中国内地就业所引发的劳动争议,适用的法规是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D.《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5.规定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必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的相关法规是我国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 P248 A.第5条 B.第8条 C.第9条 D.第10条
6.规定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的相关法规是我国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 A.第5条 B.第8条 C.第9条 D.第10条
7.我国新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从 起实施 P249 A.2005年1月1日 B.2005年5月1日
C.2005年10月1日 D.2006年1月1日
8.规定用人单位支付所聘用外国人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法规是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2条 B.《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3条 C.《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4条 D.《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5条
9.《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对劳动合同由职工个人同企业以书面形式订立的是 A.第7条 B.第8条 C.第9条 D.第10条
10.《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企业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公休日、探亲假、婚丧假、女职工产假等假期的是 P254 A.第23条 B.第24条 C.第25条 D.第26条
11.《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企业因订立集体合同与工会或工人代表发生争议,争议双方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组织争议双方协商处理;企业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经双方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是 P255 A.第23条 B.第24条
C.第25条 D.第26条
12.《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按照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机构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是 P256 A.第15条 B.第16条
C.第17条 D.第18条
1.《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处理争议所依据的我国法规是 P251 A.《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三、判断改错题
1.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条的界定,确定员工是否属于外国员工的依据使是其拥有的居住地。× P247 2.外国人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就业也适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3.《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适用于外国驻华使、领馆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人员。× P247 4.根据新实施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我国不对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实施就业许可制度。× P249 5.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适用于在他国境内从事与中国公民有关的境外就业中介活动的管理。× P258 6.为内地公民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就业提供中介服务活动的,也适用《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 P258 单项选择题
1.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标志,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重要措施,是指事业单位实行 P268 A.人员考核制度 B.人员选拔制度 C.人员聘用制度 D.人员末位淘汰制度 2.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的期限分为短期、中长期和 P271 A.无固定期限合同 B.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 C.永久期限合同 D.试用期合同 3.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过程中,面向社会招聘的,同等条件下 P271 A.军队转业干部、退伍复员军人优先 B.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优先 C.本单位应聘人员优先 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优先 4.事业单位中,受聘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A.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B.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C.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D.聘用单位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解聘
5.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和 A.事业单位工人工资制度 B.事业单位基础工资制度 C.事业单位结构工资制度 D.事业单位年薪工资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1998年12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18条规定: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包括 P265 A.名称 B.住所 C.宗旨和业务范围 D.法人代表 E.经费来源
2.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
A.公开招聘制度 B.签订聘用合同制度 C.定期考核制度 D.解聘制度 E.辞聘制度
3.《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单位应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包括 P269 A.现役军人的配偶 B.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C.残疾人员 D.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为1级~6级伤残的 E.国家政策有明确规定的
4.事业单位中,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P273 A.受聘人员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B.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C.因工负伤,鉴定为1级至4级丧失劳动能力的 D.患职业病以及严重疾病或精神病的
E.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5.事业单位中,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包括 A.在试用期内的 B.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 C.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D.依法服兵役的 E.距首次提出解聘期满6个月再次提出解聘的 6.我国事业单位工资相关法规包括 P277 A.《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B.《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办法》 C.《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薪酬管理法》 E.《国务院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按管理制度可分为 P277 A.参照公务员标准 B.全额拨款 C.差额拨款 D.自收自支 E.多退少补
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可分为 P277 A.管理人员职员等级工资制 B.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 C.基础工资制 D.年功工资制 E.结构工资制
三、判断改错题
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它登记和管理的对象是一切事业单位。× 2.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29条的规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按照法定程序产生,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组织。× P266 .. 3.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一律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包括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 P266
四、名词解释题
1.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指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及其法人资格进行核准登记并对其登记事项和社会行为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3.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P266 4.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它是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和职工个人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它属于职工个人所有,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P285
五、简答题
1.简述事业单位同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P263 答:一是设立的目的不同。设立事业单位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某方面的公共服务,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二是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业单位主要是在科、教、文、卫等领域中,从事社会服务,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是从举办主体和资金来源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事业单位是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2.简述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的内容。P270 答:聘用合同的内容:
①聘用合同的期限; ②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③岗位纪律; ④岗位工作条件; ⑤工资待遇;
⑥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⑦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单项选择题
1.系统地对公务员的方方面面进行的总述,是公务员管理的基本法,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B.《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C.《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确立的法律、法规是 P29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B.《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C.《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者涉及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属于
A.任职回避 B.公务回避 C.地域回避 D.临时回避
4.国家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属于 A.任职回避 B.公务回避
C.地域回避 D.临时回避
5.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属于
A.任职回避 B.公务回避 C.地域回避 D.临时回避
6.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以及国家公务员调出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属于 A.调任 B.转任 C.转换 D.挂职
7.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政党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平级调动(包括跨地区、跨部门调动)是指 P299 A.调任 B.转任 C.转换 D.挂职
8.国家行政机关对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有计划地实行职位轮换是指 P299 A.调任 B.转任
C.转换 D.挂职
9.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是指 P299 A.调任 B.转任 C.转换 D.挂职 10.国家公务员实行 工资制 P301 A.职等 B.职级 C.职系 D.职业
11.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辞去现任领导职务的行为属于 P302 A.离职 B.辞退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12.任免机关根据领导成员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的行为属于 A.离职 B.辞退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13.《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国家公务员的最低服务年限为 P302 A.1年至2年 B.3年至5年 C.6年至8年 D.9年至12年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与公务员相关的法律主要包括 P291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B.《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C.《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 D.《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其中非领导职务包括 A.办事员 B.科员 C.副主任科员 D.主任科员 E.助理调研员
3.我国《公务员法》第47条规定,国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任职
A.新录用人员试用期合格的
B.从其他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 C.转换职位任职的 D.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E.因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4.我国《公务员法》第33条规定:行政处分包括 P297 A.警告 B.记过、记大过 C.降级、撤职 D.开除 E.枪决
5.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包括 P300 A.对新录用人员的培训 B.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C.专门业务培训 D.更新知识的培训 E.再就业培训
6.公务员工资的构成部分包括 P301 A.基本工资 B.津贴 C.补贴 D.奖金 E.其他收入
7.国家公务员实行职级工资制,而工资内容包括 P301 A.职务工资 B.级别工资 C.基础工资 D.工龄工资 E.计时工资
三、判断改错题
1.国务院人事部分门负责组织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 2.公务员与机关就人事关系所发生的人事争议,主要就是通过控告程序解决的。× 3.我国公务员监督体制实行司法监督,监督主体是县级以上司法机关。×
四、名词解释题
1.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2.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P290 3.公务员回避是指通过对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减少因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公务活动的干扰,保证公务员公正廉洁地履行公职的法律制度。P299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P288 答:公务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依法履行公职,这使公务员与社会其他人员相区别;二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这使公务员与使用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和军事编制的人员相区别;三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使公务员与不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相区别。
2.简述公务员与机关就人事关系所发生的人事争议所采取的申诉和控告的区别。
答:申诉和控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两者有不同之处:
①目的不尽相同。申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人事权益;而控告除了有维护公务员合法权益的目的外,还有要求上级机关或者其他专门机关依法惩办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机关及其领导人的目的。
②客体不同。申诉的客体是人事处理机关的决定;控告的客体是侵害公务员合法权益的机关及其领导人员。
③范围不同。法律对申诉的范围做了明文规定,主要涉及人事关系;而对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控告内容没有限制,对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只要公务员认为该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都可以进行控告。
④程序不同。申诉有法定的较为完善的复核、申诉、再申诉程序,有层级限制,公务员只能按照层级逐级申诉;而控告不受层级限制。
第二篇: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法规与案例-重点)
课程重点章节及内容:
第一章 劳动就业
第一节 概述
1、就业资格 概念 年龄、能力、愿望【(选择、名词)】
2、劳动者特征 合法 限于国民经济领域 一定期间达到一定量【(多选)】
3、就业形式正规非正规(灵活)个体【多选】
4、劳动就业制度的原则【简答】P2平等微、宏观结合城乡特殊
第二节 公平就业公平就业包括的内容P3【多选】
第三节 特殊就业保障
1、妇女就业保障注意禁止性规定P6⑤⑥
2、未成年人就业保护P7【简答】
3、招录残疾人的原则P9【多选】
4、队伍军人的安置原则: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单选】
第五节 劳动监督与监察
1、监督体系P15【多选】
2、二者区别和联系P17 知识链接 【简答、论述】
第六节
1、P24 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多选、简答】
第二章 劳动合同
第一节 概述
1、劳动合同概念保障的利益代签无效【名词、选择】
2、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区别联系【简答】P283、劳动合同法基本原则【多选】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1、基本规定P29 用人单位禁止性行为【选择】劳动关系的确立时间【单选】
2、劳动合同形式P30【多选】
3、单位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简答】P304、劳动合同条款【简答】P315、试用期的规定【单选】P326、培训保密 理解 按上课要求
7、无效合同P33【简答】 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无效【选择】
第三节 解除与终止
1、劳动者主动解除的条件【多选】P352、单位主动解除的条件劳动者过错劳动者无过错(给一次机会)裁员 P36【论述】
3、单位不得解除的规定 P37职业病工伤非工伤治疗期间女职工三期临退老职工
【简答】
4、单位解除合同的补偿计算P38【单选】
第四节 集体合同
1、特征:最低保障工会把关集体协商审查备案P39【简答、多选】
2、集体合同草案表决 P41【单选】
3、审查备案期限【单选】P42
第五节 劳务派遣
1、概念适用范围【名词、多选】P442、劳动者、派遣单位、用工单位的相互关系【论述】P443、用工单位的义务【简答】P454、非全日制用工非整日 不过四 可同签前优先无试用随解除发工资十五日【选择】
5、理解P47 对劳动合同法的六大误区
第三章 职业培训
1、职业培训概念包括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多选】
2、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 【多选】就业前、转业、学徒、在岗、转岗或初级、中级、高级
3、就业前培训对象【选择】初次求职者、下岗失业者
4、企业职工培训概念【名词】P535、专项培训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培训费支付规定【单选】P54最后一段、P55第一段 同等情
形职业教育培训费不得要求支付
6、职业培训对象范围【多选】P577、职业培训实体设立的条件P58【多选】章程、教师、设施、经费
8、工人考核种类【选择】P62录用、转正定级、下岗转岗、本等级考核、升级考核、技师、高级技师任职考核
9、考核合格的标准【多选】思想政治、工作成绩、技术业务水平均合格
10、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选择】
11、技术工种的就业准入制度P6512、国家技工职业资格分为【多选】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
第四章 工作时间与休假
第一节 概述
1、工作时间包括:【多选】作业时间、准备工作时间、结束工作时间2、2、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安排的原则【简答】生产任务、健康休息、劳动效率、经济水平
3、P72 标准工时【选择】
4、计件工资的概念P765、探亲假、产假、婚丧假、病事假基本规定【选择】
6、带薪假的规定【单选】P817、延时补偿P84平时1.5倍休息日2倍节假日3倍
第五章 薪酬福利
第一节 概述
1、工资概念【名词】
2、工资的特点【简答】劳动关系为前提,标准事前规定,依据劳动数量和质量,货币支付,水平企业决定
3、工资分配原则【多选】同工同酬,按劳分配
第二节工资总额
1、工资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工资【选择】
2、计时工资概念【名词】以定性为制定标准分类:月工资、日工资、小时工资【多选】
3、计件工资概念【名词】以定量为制定标准包括:超额累进计件、工作任务包干、提成【多选】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单选】
4、奖金、津贴、补贴概念【单选】
5、最低工资概念【名词】分类:月工资标准和小时工资标准
6、最低工资标准两年最少调整一次
第四节 工资支付
1、工资支付包括的内容【多选】支付的项目、水平、形式、对象、时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
2、工资支付形式货币、本人、签字、清单不能实物、代领【多选】
3、了解克扣、拖欠、补偿金概念劳动者造成经济损失每月扣除部分不能超过当月工资20%【单选】
第五节个人所得税
1、应纳所得税的范围【单多选】
2、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范围【多选】
3、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牢记公式 可出单选题计算或案例分析题计算
月应纳税所得额=(本月工资+本月其他收入)—物价补贴—子保费—电话补贴—房租补贴—住房基金—保险金—个税起征额
应缴税款=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额
P108页基本问题解答第一题学会就够了了解公会费用不交税
第六节职工福利
1、职工福利概念【名词】
2、主要包括【多选】减少生活开支,减轻家庭负担,活跃文化
3、职工福利提取按工资总额14%
4、职工集体福利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福利【多选】
第六章社会保险
第一节概述
1、社会保险概念【名词】
2、社火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简答】
3、社会保险种类五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
第二节养老保险
1、养老保险组成:基本养老保险(强制)、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及企业年金(自愿)、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自愿)【多选】
2、养老保险费用来源:国家、单位、个人或单位、个人共同承担【多选】
3、退休年龄【选择】
第三节医疗保险
1、概念【名词】
2、构成,同养老
3、建立医疗保险原则【多选】
第四节工伤、生育、失业
1、工伤险特点【多选】
2、工伤的认定、不认定为工伤【多选】P132表6—43、失业保险发放标准【单选】P145表6—124、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险和工伤险费用【选择】
注意比较学习P148—150表 基本涵盖本章主要选择题
第七章劳动保护
第一节概述
1、人类最早的劳动保护立法和我国最早的劳动保护立法P152【单选】
2、我国规定劳动保护的法律规范主要有P153-154【多选】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
1、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多选、简答】P154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类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单选】
3、安全检查的类型P156【多选】
4、伤亡事故报告程序P157【多选】
5、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义务P159【多选、简答】
6、用人单位如何实施职业病防治【多选】P1637、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主要包括:工业、安全技术、个人防护、生产辅助设施【多选】
第三节 女职工及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的工作P172《劳动法》59条、60条【多选】
2、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夜班工作【单选】
3、劳动者最低工作年龄16周岁【单选】
第八章 离职、退休与裁员
第一节 离职
1、离职的分类【多选】
2、裁员的概念【名词】
3、保密费的规定,学习P188案例
4、P189 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辞职,要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简答、多选】
5、经济补偿计算六个月以下补偿半个月,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补偿1个月,整年每年
补偿1个月,满整年以上超出部分按1个月补偿,最多不超过12个月补偿
第二节 退休选择上一章或本章学习其一即可
第三节 裁员
1、裁员分类【多选】
2、裁员条件p195【多选】
3、裁员程序P195【多选】
4、不得列入裁员的范围【多选】P197
第三篇: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名词解释
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按照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务员的的才表现、工作能力和业务效果所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请假,并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任用、培训的依据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最低服务年限为五年
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公家公务员的纪律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规范和约束国家公务员的行为,保证国家机关有效率有秩序的工作,所指定的要求国家公务员共同遵守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公务员的交流: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在机关内部调整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或者把公务员能调出机关任职、将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担任公务员职务的管理活动
调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员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转任: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平级调动,包括跨地区跨部门调动。转任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意味着公务员的职位和隶属关系的转变,但不涉及公务员身份的变更。转任是国家公务员在国家公务员系统内的流动。
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以及其法人资格进行核准登记并对其登记事项和社会行为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共28个级别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人物的工作岗位,共十个等级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共13个等级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程序: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的组织和实施。体检,公示以及聘用
事业单位聘用制:指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双方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聘用制改革、招聘改革、职称改革以及工资改革构成了当下事业单位改革的五大主旋律,其中分类改革和招聘改革可以看做是用人制度即聘用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聘用制改革是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专业技术资格: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的标志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从业资格:指从事某一专业或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执业资格: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较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或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是某一特定专业或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春晖计划(教育部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专项经费):主要资助对象是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本专业领域取得较突出的学术成就的留学人员,主要资助形式是回国的单程或双程国际旅费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
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科学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博士后流动制度: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在站内从事一定时期科学研究工作的制度
博士后流动站: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博士后工作站:指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等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最长将不超过六年
军队转业干部: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
军转干部就业方式分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两种方式
担任师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以下职务且军龄不满二十年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采取计划分配的方式安置
担任团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职务且军龄满为十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选择计划分配或者自主择业的方式安置
劳动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资格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职业中介机构:指由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经营性组织(政府不的举办或者与他人联合举办经营性的职业中介机构)
劳动合同:指劳动者同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终止:指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集体合同: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专项集体合同: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集体协商中的某项内容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
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0小时的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即用人单位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员工给付劳务报酬,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老公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劳动者于劳务派遣机构之间是劳动关系,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是劳务关系
劳动保护:指国家和单位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的立法、组织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社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活不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和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养老金的发放:指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工作转向社会,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组织管理,采用委托银行、邮局以及依托社区和在企业设立社会保险派出机构等多种形式发放
定点医疗机构: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了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险金版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定点零售药店: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
处方外配:指参保人员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
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恢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以支定收、收支平衡)
劳动能力鉴定: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非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
失业保险:是为了保障事业人员在事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生育保险:是为了维护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均衡企业间生育保险的负担的社会保险项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
生育津贴:指女职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产假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间获得的工资性补偿
住房公积金: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和一周内从事劳动的时间
休息休假:又称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包括劳动者每天休息的时数,每周休息的天数、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等
工资: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标准工时制: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日工作时间和周工作时间组织生产和工作的一种工时制度,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
综合计算工时制:是指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或部分职工,实行的以周、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制度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办法:比重法、恩格尔系数法
比重法:根据城镇居民家及调查资料,确定一定比列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恩格尔系数法: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烦人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职业培训:是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又称职业教育
服务期: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和庭前定制式或劳动合同履行的过程之中,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支付了特别投资的前提下,劳动者同意为该用人单位工作一定期限的特别约定。服务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另行约定的服务期限,可独立与劳动合同期限而使用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反不正当竞争法》
构成权利人竞争优势并经权利人采取了保护措施的任何机密的信息,一般都可认为是商业机密
权利人:指依法对商业秘密享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工商管理机构是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主体
企业年金: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资源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裁员:是经济型裁员的简称,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性裁员,是指企业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特殊情况下确需裁员时,依法与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
《工会法》(2001年修正)第二条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劳动合同的解除: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
职工代表大会:是公有制企业中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和进行管理的规则,是用工自主权和职工民主管理全相结合的产物
劳动争议:指劳工关系当事人之间印劳动的权力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劳动监察: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工会享有的权利:代表维护权,依法参与权和民主监督权
代表维护权:指法律赋予我国工会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权利
1.集体协商权建议权:法律规定当其时也单位违法处分职工是,工会有权利要求改正
3.协调全:法律赋予工会在企事业单位因故发生停工、怠工时间时,有权代表
职工与企事业单位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处理
4.紧急处置权:法律赋予工会在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情况或紧
急情况时,有权向企业提出解决或撤离的建议
依法参与权:法律赋予工会有权代表或组织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和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
1.参与管理权
2.参与审查权:法律赋予工会有权参与检车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共
程“三同时”审查验收
3.参与调处权:法律赋予工会有权参与工伤事故和严重职业病、参与劳动争
议的调查和处理
民主监督权:法律赋予工会有权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制度的情况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案件进行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
诉讼:指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规的程序,以劳动法规为依据,按照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第四篇:人力资源案例分析练习题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练习题
案例1:
小李大学毕业以后,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本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企业与小李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企业又与其续签了两年。
去年4月企业工会改选,由于小李平时为人正直,愿意为大家做好事办实事,群众关系很好,所以被职工选举为企业工会非专职主席,任期为五年。小李上任以后,为了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参与与企业的法人谈判。
今年三月底,企业人事部门书面通知小李合同期满与其终止劳动关系,并要求其办理离职手续。于是,小李就去人事部门交涉,认为企业不能与其终止合同,人事部门明确告诉他这是董事会的决定,退工的原因是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关系,人事部门无法更改,并将退工通知单交给小李。小李当即表示,自己尚在工会主席任职期间,企业是不能与其终止劳动关系的。经过多次与企业交涉未果,小李只能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劳动仲裁委撤消企业与其终止合同的决定,恢复劳动关系。
问题1:小李在担任工会主席期间企业不能与其终止劳动关系?请说明你的理由。问题2: 假如你是劳动仲裁员,该案件你怎样裁决,请说明你的理由。
案例2:
A公司是山东一家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0995年,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中央空调和机房空调产品生产销售厂商之一。目前有员工300余人,在全国有17个办事处,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和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也需要提升,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尤其是薪酬福利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早期人员较少,单凭领导一双眼、一支笔倒还可以分清楚给谁多少工资,但人员的激增,只靠过去的老办法显然不灵,这样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公平性、公正性、对外的竞争性就更谈不上。因人设岗,一人一薪、单一工资制等人治型管理特点明显。假设A公司聘请人就其薪酬体系进行系统设计。
请给出A公司薪酬改革的思路和工作步骤。
案例3:
某机械公司新任人力资源部长W先生,在一次研讨会上学到了一些自认为不错的培训经验,回来后就兴致勃勃地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全员培训计划书,要求对公司全体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脱产计算机培训,以提升全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久,该计划书获批准,公司还专门下拨十几万元的培训费。可一周的培训过后,大家都对这次的培训说三道四,议论纷纷。除办公室的几名文员和45岁以上的几名中层管理人员觉得有所收获外,其他员工要么觉得收敛甚微,要么觉得学无所用,白费功夫。大多数人认为,十几万元的培训费只为买来一时的“轰动效应”,有的员工甚至认为,这次的培训室新官上任点的一把火,是某些领导拿单位的钱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听到种种议论的W先生则感到委屈:在一个有着传统意识的老国企,给员工灌输一些新知识,为什么效果这么不理想?当今竞争环境下,每人学点计算机
知识应该是很有用的,怎么不受欢迎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导致这次培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企业应当如何把员工培训落到实处?
案例4:
“我觉得公司肯定有问题,但是不是很清楚问题出在那儿?”h公司的总经理伍先生说。让他焦虑是对于自己一手创建、已成一定规模的企业,现在却越越力不从心。
伍的秘书和其他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老板很忙很累,可公司内部呈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员工也开始有了不少的抱怨。
h公司如今已是东北地区一家规模较大的民营房地产企业,而1996年创建h的时候仅有50万元资金和5个员工。8年的摸爬滚打,h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拥有员工50多人,资产规模一亿多元。但是随企业的“长大”,问题越来越多,内部的人力管理、外部的市场、业务等等,伍作为总经理开始觉得自己对公司的管理、驾驭越来越吃力。
提到创业刚刚起步的公司,伍先生掩不住自豪。8年,原在机关任职的伍先生凭着敏锐的商业意识,毅然离开机关,东拼西凑筹集了50万元,带领几个亲戚朋友成立了h公司,经营房地产项目。5个公司成员分别负责公司的财务、项目前期、工程管理、行政等事务。其中财务的负责人刘女士是伍的小姨,仅有基础的会计常识。负责项目前期开拓的江先生是他多年的好友,曾经是一家餐馆的老板,仅接受过初中的教育。
h的飞跃发展在1998年,当时,伍先生凭着对市场的敏锐感性果断决定投资征地,而那时h所在的地区房地产才刚刚起步。准确的判断、广阔的市场、成功的运作给h公司带来较高的回报和巨大的动力,他开始加大力度进行商品房地产的开发。随后几年,伍先生开发的几个楼盘项目都有较好的销售业绩。
随着公司的规模的迅速扩大,过去原有的五个部门也增加到十个部门,人员也由过去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人员的增加,诸多的管理问题也频频出现。伍觉察到,虽然公司提出了明确的战略规划,但是总不能落实,“追究责任时候,好像大家都有责任,每次都是大伙一起自我批评一顿后,下次的规划依旧不能落实”。回忆公司初创的那两年,他感到大家特别团结,事实上,h在发展初期的很多困难就是依靠员工的团结和凝聚力度过的。但是现在,员工内部已经出现小利益团体,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都经常各自为政,意见不一。让他颇忧闷的还有,一方面公司觉得员工的整体素质较低,一方面员工对薪酬不满,抱怨有公平的考核体系。
“公司在若干资源中,最为缺乏的是人力资源。我们仅有两所普通高校,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外部人力资源的提供是一个困难”。伍先生自己也意识到,不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公司发展必然受阻。近年来,随着该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化运作的加速,万科、香港汇达等数十家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进入该地区。与这些公司相比,h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的土地开发,但是在管理、销售以及人力资源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另外,随着竞争对手的进入,该市的房地产开发迅速升温,众多的楼盘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推进,销售价格也在逐渐降低,这直接影响到天成公司固守的价格优势防线。
目前h公司手中仍然有约0万平方米面积的待开发土地,伍先生犯难的是,别的当家愁的是无米下锅,而他愁的是要不要下锅,怎么下锅?企业目前的状况已经让他忙得焦头烂额。市场较大的供给差、欠缺的人力资源能力、出现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等,都在考验着队伍和他的h房地产公司。
案例5:T君该不该采纳 A君的末位淘汰法呢?
某应用软件公司,现有员工200多人,是本行业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公司最近从一家美国著名的电气公司挖来一个人力资源副总监 A君,担任本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A君来公司后,提出了一系列公司管理上的改革方案,其中有一项力度较大的措施是:实施末位淘汰法,将年终评估中最差的10%解雇。对此办法,公司老板 T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采用。T君觉得公司的员工普遍表现都很努力了,实在很难从中评出最差的10%出来。如果强制划分10%出来,T君也觉得他们不应该给淘汰。但是,A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中,末位淘汰法是一个核心内容,并且此方法在 A君原来所在公司被运用得非常有效。T君不知如何是好?
案例6:施女士该怎么办?(关于上下级关系处理的问题)
施女士年初被提升,干上了她非常喜欢的工作。她的上司钱先生是一位良师益友,对她的工作给与很大的支持,她的上司的上司梁先生对她也很认同,所以施女士工作上如鱼得水。但是,上个月,她的上司钱先生因故离开了公司,经钱先生推荐公司从外面引进了一个人才李先生,作为施女士新的上司。李先生的到来使施女士的情况完全改变了。用施女士的话来说:“简直要崩溃了。”事情是这样的:李先生到来后,总是对施女士的决定做事后诸葛亮。有时候,甚至将施女士做过的工作再按李先生自己的方式重新做一次。最不能让施女士容忍的是,李先生不止一次在施女士的下属面前对施女士的工作方法表示怀疑。施女士很苦恼,她想跳过李先生,和李的上司梁先生反映一下情况。但是,有觉得可能会把问题搞僵。想同李先生谈谈,又担心控制不住情绪,反而更糟。想和老上司钱先生沟通一下,有担心让钱先生为难。
案例7: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是否实施差异性年终奖金制度?
A公司是深圳市的一家大型私营企业,想要实施差异性年终奖金制度,奖励超过指标的员工,达到激励优秀员工的目的。年底将到,公司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去做?
案例8 : H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问题?
某私营企业H公司,主要业务是作某著名品牌的新产品在中国区的总经销。由于管理人才的缺乏,公司成立之初,市场业绩一直不理想。后经公司内部员工推荐,老板未经过人力资源部履行必要的人事手续,引进了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主管销售和市场工作的副总裁。副总裁来公司两周后,公司委派其带领公司一部门几名员工去参加外地一个展会。员工A和该副总裁分别向财务借了部分费用。在参展期间,员工A预支的费用不够支出买回程的车票,请求副总裁支援。但副总裁怀疑员工A与展会主办单位有黑幕交易,拒绝支援并于展会结束后自己直接乘飞机回总部,并说服老板不安排汇款。参展的另外几名员工滞留当地一日,自行凑钱买了火车票回公司。员工A由于尚未结清参展费用,又无钱购火车票,被滞留当地三日,才辗转回到总部。
此事情发生后,在一段时期内给公司造成了消极影响。老板征求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意见,希望能采取合适的措施消除该事件的消极影响。
请问:H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问题?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
案例9: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如何去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做些什么?
我是一家台资工厂的总经理助理,我们工厂在东莞。我们工厂负责生产,公司的其他事
务如采购、研发及销售等各项业务由台北总公司负责。我们公司的工资水平,在本地区同行中算是中上水平,公司设备、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很好。由于总公司以及工厂的总经理对本厂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很不重视,全部力量都集中在生产上。导致很多问题:基层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几乎为零,并且对公司存在着极大反感。工厂的生产产能低,员工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企业凝聚力很低。特别是,今年以来,员工流失率很高。另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很差,部门之间互相扯皮,导致许多生产上和品质上的失误。
我很苦恼,可是问题是,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如何去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做些什么?
案例10:提高员工满意度,能否提高企业的绩效
我是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提高员工满意度,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吗?”,希望您能给我一个解答。
提高员工满意度,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吗?
案例11: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及应用,2000年7月大学毕业后来深圳打工,先在公司研发部任软件工程师,然后被派到管理部做MIS,现在是总助。毕业后短短两年里我经过了好几次职位的调动,我发现自己现在对哪一行都不是十分精通,我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才能不使自己和所有的亲人都失望!您能否给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些建议?
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
案例12:规模扩大了,继续“人治”行得通吗?
背景:
S公司创办于1990年,是一家生产经营交通设备设施的民营企业。发展至今,该公司已由20多人扩充到500多名员工,资产由最初投资的30多万元增长到上亿元人民币。可1998年以来,该公司经营业绩始终在2-3亿元间徘徊不前。市场变化莫测,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遭遇亿元瓶颈的S公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遇到哪些困难,致使发展受到阻碍?2001年底,S公司借助外脑——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顾问公司)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经过专家的分析、诊断和帮助,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案例13: 业务员A该不该被辞退
某公司一个业务员A按年终考核制度得了“差”,应作辞退处理。人事部主管向高层多次传递了想法和要求,但高层一直没给回答,人事部主管从侧面了解到他们想法是A员工的业务网大,辞退可能造成损失。请问怎么处理为好?
案例14: 如何突破“亿元瓶颈”?
深圳市扬帆实业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000多人,主要业务是为通讯产品厂家生产配套产品。公司业务发展迅猛,订单不断,效益可观。2003年1月———10月,公司的销售额已达到1.7亿元,比去年有25%的增长。员工的待遇也不错,但是,最近,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员工的抱怨也比较大,主要意见集中在公司的绩效考评上。
事情是这样的,半年前,为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解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问题,公司决定实施绩效考评,并采用浮动工资制,浮动工资占工资总额的50%。浮动工资的多少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发放。因为考评结果对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很大影响,所以绩效考评实施后,公司上下都很重视。但是,问题马上跟着就出现了,由于绩效考评指标大都是主观指标,例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无法客观衡量,所以,考评非常艰难。考评结果出来以后,多数人都不能接受,带来不少矛盾。在第一次绩效考评的那几天,公司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大多数人对考评结果都有意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意见,公司重新调整考评结果,使得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同考评前基本一致,这才勉强平息了矛盾。接下来几个月的考评,基本上是走形式,很多人都不愿意考评,在人力资源部的努力下,考评坚持了5个月,由于每次考评都会引发一些矛盾,员工抱怨很多,最近,公司决定取消绩效考评。几个月的绩效考评**终于过去了,但是,由于考评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人力资源部杨经理的压力也没有减小。公司老总和人力资源部都在反思,人力资源部的杨经理知道考评有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杨经理在来信中写道:“现在,公司上下都对我有意见,我非常痛苦,我该怎么办?”
第五篇:自考人力资源与管理小抄
(一)古代的重人思想:1人为万物之灵2以人为本,仁者爱人3得人心者得天下4人才乃国家之珍;古代的育人思想:1学而知之2有教无类3百年树人4学无止境5因材施教;古代的选人思想;1德才兼备2良才难令3以礼招才4不课不用;古代的用人思想:1为政之要,惟在得人2选贤任能3知人善任4用人不疑;古代的管人思想:1给人以“求”,以“礼”节欲2心智九窍,合理分工3刚柔相济,恩威并用4以身先之,以道御之
(二)西方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流派:
一、X理论-经济人(麦格雷戈-泰罗制)
1、泰罗制的主要内容a工时定额制b程序标准化c管理职能制d量才分工e差别分配
2、X理论主要管理方式的特点a任务管理b强制劳动c物质刺激d严肃律己。
二、行为科学理论-社会人(霍桑实验),其主要管理方式的特点:a注重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性需要b努力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c因势利导做好非正式组织工作d提高组织管理者的素质。
三、Y理论-自动人(麦格雷戈-马斯洛)
1、Y理论的研究基础-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Y理论主要管理方式的特点:a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b促进组织成员自我实现c充分利用内在激励d建立能够保证满足组织成员自我实现需要的管理制度。
四、超Y理论-复杂人,其主要管理方式的特点:a树立权变的管理观念b采用 权变的管理模式c运用权变的管理方法。
五、Z理论由威廉.大内提出,1、其核心观点是要在组织中建立起一种“彼我一体”,“信诚统一”,休戚与共的人际关系
2、Z理论的主要管理措施:a注重目标沟通b力求整体评价c协调人际关系(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性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一般属性的认识:1人具有自然属性:第一,人属于自然界;第二,人依赖于自然界;第三,人统治自然界2人具有社会属性:第一,人的生存具有社会性,第二,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第三,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第四,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3人具有精神属性。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本质属性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或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认识:1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2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3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为性。
四、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指导意义:首先,应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关心人体健康,满足其必要的生理需要与物质生活需要;其次,要充分认识人的社会属性,要深入研究、合理引导和努力满足人们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需要;其三,要特别注重人的精神属性,要注重对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激发人自身潜在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四)毛泽东的人力资源思想:1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2崇教育以培国本3干部是决定的因素4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5革命需要知识份子6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7人民群众有着无限的创造力8公私兼顾,调动人的积极性(五)邓小平的人才观: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国力强弱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劣3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抓教育不行4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标准5尊重知识,尊重人才6按“四化”标准,选贤任能(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7大胆使用,严格管理
(六)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要素有用原理1人是最活跃的要素2其主要内容:a坚持人人有才b承认人才各异c生才贵在适用。
二、系统优化原理1“系统”的类型与特征: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两个以上)有区别的子系统组合而成,并具有特定功能和共同目的的有机集合体。特征包括a关联性b目的性c多重归属性d有序性e适应性f冗余性2系统优化原则的主要内容:a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简单地等于部分功能的代数和b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大于最大,也就是在大于部分功能只和的各职中取其最优c系统的内部消耗必须达到最小d系统内人员状态必须达到最佳f系统对外的竞争能力必须最强。
三、能级对应原理,其主要内容包括:1人与人之间具有能级差异2管理的能级必须分序列、按层次设置,不同的级次有不同的规范与标准3人的能级与管理级次的相互对应程度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才使用的合理程度4不同的管理能级应表现为不同的责任、权力与利益5人的能级具有动态性、可变性与开放性6人的能级必须与其所处的管理级次动态对应。
四、互补增值原理,其内容有1知识互补2气质互补3能力互补4性别互补5年龄互补6关系互补。
五、激励强化原理,其主要内容:1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职能,其目的是为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尤其是为形成组织成员的主人翁精神提供系统动力2系统动力既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大方面,也包括正激励与负激励两大类型3激励手段必须综合运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六、反馈控制原理,(反馈控制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决策者根据反馈信息的偏差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输出量与给定目标的偏差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其主要内容: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综合运动过程,它包括由培养、选拔、配置、使用、管理等多个相互联结的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应有预定的目标,也就是要有衡量活动实际结果的标准3建立灵敏、准确、有效的信息反馈机构,以反馈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的信息,并分析和说明实际情况偏离预期目标的程度及原因4建立自我调控、高效运作的管理体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防止失控。
七、弹性冗余原理,其内容:1必须考虑劳动者体制的强弱,使劳动强度具有弹性2必须考虑劳动者智力的差异,使劳动分工具有弹性3必须考虑劳动者年龄、性别的差异,使劳动时间有适度的弹性4必须考虑劳动者性格、气质的差异,使工作定额有适度弹性5必须考虑行业的差异,使工作负荷有弹性6必须重视弹性的研究,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能的工作环境。
八、竞争协作原理,其主要内容:1竞争在人力资源的综合运动过程中普遍存在2合理竞争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效益的提高3合理竞争就是竞争与协调共存的竞争
(七)早期人力资本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代表人物有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萨伊、马歇尔)。
二、马克思的人力资本论:1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2马克思论述了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3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理论4马克思明确论述了教育在劳动力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八)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之父),其主要内容有1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2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3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4拜托一国贫困状况的关键是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
二、其他代表人物的人力资本理论:加里·贝克尔、爱德华·丹尼森
(九)人力资本理论
研究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衍生出大量分支学科,其中最重要的有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和人力资源会计学(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体系包括:1人力资源所有理论2人力资源你形成和投资理论3人力资源成本理论和投入使用收入理论4人力资源配置理论5人力资源市场理论和流动理论6人力资源价格理论7人力资源保护理论8人力资源发展理论
(十一)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表现在:1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远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2现阶段,人力资本收益率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收益率3技术进步要求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配合 人力资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意义:1中国经济增长受资源稀缺因素的约束2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资本供给是短缺的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 要依靠人力资源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必须解决的问题:1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劳动力资源供求平衡问题,使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相协调2提高劳动力素质,积累人力资本3建立高效运行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应包括:1人力资源开发制度2人力资源流动制度3人力资源使用制度
(十二)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
一、多元性,1从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角度看目标的多元性2从促进人的发展的角度看目标的多元性。
二、层次性,1从开发主体的角度看目标的层次性2从开发对象的角度看目标的层次性。
三、整体性,1目标制定的整体性2目标实施的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目标:
一、促进人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包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以及人的活动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多方面的发展。个性发展是指基于个性差异基础上的个人的兴趣、特长的形成与发展。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性:1充分发展的可能性2发展方向的多样性3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二、提高国民素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国民素质是指在一个国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一个国家大多数国民所共同的较为稳定的素养与品质。/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目标:
一、发觉人的潜能1开发人的体力潜能2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3开发人的创造力潜能4开发人的精神潜能。
二、提高人的使用价值1重视机会成本,追求最佳的人力资源个体使用效益2研究边际效用,追求最大的人力资源群体使用效益3改革用人机制,追求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
三、增加人的主体性1帮助人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引导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3增强主人翁意识。
(十三)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系统:
一、体力开发的相关理论1优生学、人口学等学科与人的遗传素质2生理学、卫生学等学科与人的健康水平3劳动生理学、劳动社会学等学科与人的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有三层涵义:a对劳动者的生理保护b经济保护c社会利益保护)。
二、知识、技能开发的相关理论1普通教育学与基本知识、技能开发2职业技术教育学与一般职业技术知识、技能开发3继续教育学与高层次专门知识、技能的开发(知识与技能开发是指根据人获得的知识与形成技能的特点与规律,运用教育科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促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形成更高的技能,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的知识与技能存量,更好地实现对智力与创造力潜能的开发。其三个层次:1基本知识与技能开发2一般劳动技术知识与技能开发3高层次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开发)。
三、智力开发的相关理论1脑科学与智力开发2心理学与智力开发①智力结构理论②特殊智力理论③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a动作的定向阶段b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c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e内部言语阶段.四.创造力开发的相关理论1关于创造力的结构2关于创造的原理a综合原理b还原原理c移植原理d分离原理e强化原理f换元原理g迂回原理h组合原理i逆反原理j群体原理3关于创造力开发的原则a普遍性原则b可开发性原则c压力驱动原则d轰击拓展原则e流动促进原则.四.关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1实施创造教育2训练创造性思维3加强创造技法的学习和运用4培养创造的个性与素质.五.精神力开发的相关理论1人生哲学与理想信念开发2劳动伦理学与职业道德开发3行为科学与积极性调动(行为科学研究的内容a个人行为b群体行为c领导行为d组织开发./调动积极性的途径a需要激励b目标激励c行为激励d综合激励).(十四)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系统:一.教育与培训开发系统1教育与培训开发的形式a家庭教育b普通学校教育c职业教育d成人教育e社会教育2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a家庭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奠基工程b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c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措施d成人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e社会教育是人力资源的必要补充3教育与培训开发的改革趋势。
二、配置与使用开发系统1配置与使用开发的方式a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方法b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方法c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方法2配置与使用开发中的问题a宏观调控不力,人力资源配置总量失衡,结构不合理b管理程序不规范,机构滥设,人浮于事,内耗严重c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活力,效率低下3配置与使用开发的改革对策a深入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配置与使用人力资源程序b坚持市场配置为主,同时加强宏观调控c遵循目标一致与统筹优化原则d健全运行机制(流动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三、环境开发系统1环境开发的类型与作用a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b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c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劳动环境d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人际环境2我国人力资源环境开发的成绩与问题a政策失误给环境开发造成损失b某些不良的文化氛围对环境开发产生负面影响c片面的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破坏给环境开发带来的威胁3优化我国环境开发的思考与对策①从政府的角度讲,主要是优化政策环境a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b优化人力资源开发政策c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政策d调整人力资源的就业政策②从组织的角度讲,主要是优化工作环境③从个人的角度讲,主要是优化人际关系a要认识人际关系的特点,把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规律b要培养个人健康的情绪c要学会自我制约d要心胸豁达,能悦纳他人e要谦虚谨慎,以诚待人/我国在通过教育与培训开发人力资源上取得了个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1对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比例偏低2教育与培训结构不合理3重数量扩张,轻质量提高,使得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令人担忧4受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与大一统的办学体制的制约,使教育与培训实体普遍缺乏办学自主权,缺乏生机与活力,难于主动形成适应劳务市场需求的机制./针对上述问题,今后我国教育与培训开发的改革方向1破除陈腐观念,从时代的高度认识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意义2切实保障对教育与培训的经费投入3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与培训模式4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营造良好的组织氛
围,组织领导成员需要: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充分尊重组织成员的思想、感情与个性2要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组织的真正主人3要淡化等级观念,平等对待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反对特殊化4要创造团结协作氛围,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了解,不断增进组织成员的友谊和凝聚力5要树立服务于社会的价值观,将社会需要、组织需要与个人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既要关心个人,也要真诚的回报社会;要按照竞争协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十五)一、人力资源的规划:就是一个组织科学地预测和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确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措施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1人力资源更新规划2人力资源发展规划a规划期内人力资源需要量b效率提高规划c人力资源增补规划d全员培训规划e专题培训规划f职业转移培训规划g重点培训规划h人力资源经费预算3职业转移规划4人力资源保障规划a安全生产规划b工业卫生规划c员工保健规划d员工福利规划。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2有利于改变内部人力分配不合理状态3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证4有利于指导职业转移。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1合法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服务性原则4效益原则5综合平衡原则。
五、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程序1收集信息a外部信息b内部信息2预测供求a预测供给b预测需求3制定规划4规划的贯彻执行(贯彻执行过程中要注意:1规划一旦开始执行,不得随意修改2规划执行的信息应及时反馈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便对规划实施监控3规划执行完毕后,要进行审核、评估,看看规划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是否严格执行等。
六、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1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要注意a要有完备的中长期人力资源预测资料b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和措施、方案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c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应留有余地(在编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①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决策②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措施、方案的决策)。2短期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包括a人力资源数量计划b人力资源质量计划c劳动生产率计划(在确定劳动生产率指标时采用的方法①典型对比法②动态分析法③因素分析法)。
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1德尔非法(采用此法应遵循的原则a给专家充分的信息使其能够做出判断b所有的问题应是被问者都能回答的问题c不要求精确,允许专家们估计数字,并让他们说明预计数字的肯定程度d尽量简化,特别是不要问那些没有必要问的问题e保证所有专家能从同一角度去理解人员的分类和其他定义f向高层领导部门和决策者说明预测的益处,以争取他们的支持)2人力资源现状规划法3分合性预测法4回归分析法。
八、人力资源供求综合平衡:1当需求大于供求时可采取的调节方法和措施a培训本组织员工,对受过培训的员工根据需要择优提升补缺,并相应提高其工资待遇b进行平衡性岗位调动,适当进行岗位培训c延长员工工作时间或增加工作负荷量,给予超时超工作负荷的奖励d重新设计工作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e雇用全日制临时工或非全日制临时工f改进技术或进行超前生产g制定招聘政策,向组织外招聘h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当供给大于需求时采取的调节方法和措施a永久性的裁剪或辞退员工b关闭一些不盈利的分厂或车间,或临时性关闭c允许提前退休d通过人力消耗缩减人员e重新培训,调往新的岗位,或适当储备一些人员f减少工作时间,随之亦减少相应的工资g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分担一个工作岗位,并相应减少工资。(十六)
一、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入到劳动者身上的,能够提高劳动者知识与技能,并能影响劳动者未来货币收入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投入。其主要内涵有:1人力资本投资概念的重点是具有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个人和企业双方的投资行为。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1教育和培训的投资2卫生保健投资3人力资本流动投资。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1教育投资的非经济收益2教育投资的个人经济收益a个人未来较高的收入b个人未来较合理的支出c个人未来较健康的身体d个人未来较大的职业机动性3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
四、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点1人力资本需求曲线2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3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
四、政府教育投资的主要形式:1财政拨款2用于教育的税费3专项补助4对学生的补助5科研拨款。
五、在职培训,又称在职教育,是指对已经受过一定学校教育,并已在工作岗位上从事有酬劳动的各类人员进行的再教育活动。(十七)
一、人力资源配置:是指人力资源要素在地区、部门、职业间的分配及其流动的排列组合。
二、人力资源配置的类型1技术进步型人力资源配置2产业结构调整型人力资源配置非均衡型人力资源配置。
三、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容1地区配置2部门配置3职业配置。
四、人力资源配置的模式1“行政配置”型模式2“市场配置”型模式3“混合配置”型模式。
五、人力资源市场构成要素:1劳动力2用人单位3人力资源市场机构4价格5供求关系。
六、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包括:1就业服务体系2劳动关系调整体系3职业技能开发体系4社会保障体系5宏观调整体系6劳动法制体系。
七、人力资源市场机构1城乡机构2区域结构3国际结构。
八、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内在机制1价格机制2竞争机制3供求机制。
九、人力资源流动:是指因改变工作岗位、职业、单位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人力资源移动,之中移动一般具有非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其类型1岗位之间的流动2职业之间的流动3单位之间的流动4产业之间的流动5地区之间的流动6国际间的流动。其方式:1以个人决策为基础的自由流动2以政府决策为基础的计划流动3混合决策型的人力资源流动。其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的影响2职业因素的影响a职业评价因素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b职业技术水平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c劳动者对职业投入的多少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3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八)招聘的基本程序:
一、招聘计划1确定招聘机构2分析与招聘有关的信息a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b分析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c分析招聘时间d分析招聘的区域3制定招聘方案a需招聘人员的层次、类别、数量及录用条件b招聘的区域范围和招聘的起止时间c招聘的主要形式及运用何种渠道发布招聘的信息d招聘的程序及各阶段时间安排e招聘测试的方法和基本内容f招聘的费用开支预算。
二、发布招聘信息1发布招聘信息的原则a覆盖面要广b发布要及时c要分层次2发布招聘信息的渠道①内部招聘的形式a内部提升b内部调动c内部招标②外部招聘的形式a直接申请b熟人推荐c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招聘(优点:1应聘者范围较广2可公事公办,以需求公开考核,择优录取3可直接获得应聘者的有关资料,节省招聘费用,缩短招聘周期;缺点:1必须给这些机构中介费,增加了招聘成本2对应聘者的情况不够了解3应聘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d校园招聘e广告招聘(其内容:
1招聘企业的介绍2应聘者的资格条件3招聘职位或工作种类及其特点4招聘工作的工资等报酬待遇5报名时间、地点及方式6报名需要的证件材料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三、招聘测试1申请表a基本信息b教育状况c工作能力d稳定性e生活能力2招聘测试的类型a心理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方法来测量被试者基本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b知识考试:是指通过笔试测验的形式来了解被试者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c情景模拟: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识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d面试:是指要求被试者用口头语言回答主试者提问,以了解被试者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种方法。3测试的技术指标a信度b效度。
四、录用决策1录用决策的制定2签订劳动合同。
五、招聘测试的方法:1心理测试①分类:a一般能力测试b个性测试c特殊能力测试②其优点:a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和其他指标,给招聘工作带来许多方便b心理测试在目前能够比较科学的了解一个人的基本素质c员工智商的高低通过智力测试以后,他们的测试结果可以比较,而其他的方法往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没有可比性。③其缺点:a心理测试虽然是一种科学的测试手段,但是也可能被人滥用b心理测试结果的解释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如果不能准确的解释,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性。2知识考试①定义:是指通过纸笔测试的形式对被试者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进行了解的一种方法②种类a综合考试b深度考试c结构考试。3情景模拟:其内容①文件处理②与人谈话③无领导群体讨论④角色扮演⑤即席发言4面试①其分类a平时面谈b正式面世c随即问答d论文答辩②面试的优点a可以进行双向沟通b有利于收集被试者多方面的信息c可以多渠道的获得被试者的信息③面试的缺点a面试中由于人的主观判断造成的偏见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b面试的时间不定,效果不理想c面试需要请专家,耗时长,比其他的测试方式的费用高。
六、招聘成本评估:指的是调查、核实招聘中的费用,并对照预算进行评价的过程。
七、影响招聘预算的因素1招聘方法的选择2该项工作具备资格的申请人的可获得性3工作的类型和在组织中的地位4该项工作应付的报酬5要考虑是否需要调动等等。
八、招聘核算:指的是对招聘经费使用的情况进行度量、审计、计算、记录等的总称。
九、撰写招聘报告的原则1如实的反映招聘的全过程2由招聘主要负责人撰写3明确指出招聘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十九)
一、定编定员的范围1普通职工2工程技术人员3管理人员4其他人员。
二、定编定员的内容:1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说明2种类人员划分范围3岗位设置及其工作量4各岗位的工作方法及程序5各岗位的定员人数6各岗位应具有的人员素质要求。
三、定编定员的方法1劳效定员法2设备定员法3岗位定员法4比例定员法5职责定员法。
四、定编:是指一切法定社会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形式及其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和职务的分配。定员:就是在定边的前提下,确定人数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界限。
五、职务:就是规定担任的工作或实现某一目的而从事的明确的工作行为。职务分析:就是全面了解每一项职务的管理活动,是对该项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
六、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征。个性的特点1独特性2自主性3创造性4和谐性。
七、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能力分析和测定可以为员工招聘和选择提供客观的标准2能力分析和测定可以了解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便安排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和任务3能力分析和测定为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了方向4能力的分析和测定还可以帮助员工个人制定更客观的职业发展计划。
八、员工职务调配的程序1员工本人提出申请或同意;并填写员工调动申请表2组织审核批准3调出调入单位双方协商同意4办理正式调动手续。
九、员工的职务升迁,又称晋升,是员工的职务或级别提升的称谓。
十、员工职务升迁的方式1常规晋升和破格晋升2年资晋升、功绩晋升、考试晋升与综合晋升。
十一、员工培训: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教导或经验的方式,为改变本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知识、技能和工作行为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使员工能在自己现在或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而进行的培训及训练。
十二、员工培训的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讨论法4试听教学法5目标竞赛法6角色扮演法7个案研究法8网络空间培训法。(二十)、员工培训与开发系统:
一、培训准备阶段1培训需求分析a组织的需求分析b工作的需求分析c个人需求分析2培训目标的确定。
二、培训实施阶段1培训计划的拟定2培训的实施a选择好培训教师2选择好培训教材3选择好培训场所4准备好培训的设备5确定培训时间6确定培训的方式。
三、培训评估阶段1确定评估标准2参训者的预先测试3培训控制4培训的评估5效果的评估a测试比较评估b工作绩效考察评估c工作态度考查评估d工作标准对照评估e同类员工的比较评估。
四、培训反馈阶段1培训效果的的测定2培训效果测定方法a直接收益法b间接受益法3培训的反馈。
五、激励的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克利兰的成就理论4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二十一)
一、工作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表现出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
二、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评,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自身发展情况,并将上诉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
三、绩效评估系统:是指在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由考评主题、考评对象、考评要素、考评标准、考评方法、考评程序等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包括:效度、信度、敏感性、可接受性、实用性。
四、绩效评估的特点:表现在考评目的、考评方法、员工权利、主管地位、考评结果等方面不同。
五、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核查表法又称清单法、量表考绩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镖定评价量表法、交替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目标管理法。
六、绩效评估的主体1员工的直接上级2员工的同事3员工的下属4员工自己5外界考绩专家。
六、工资:是薪酬系统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薪酬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主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其他职能部门参与、涉及薪酬系统的一切管理工作。薪酬系统结构:1以基本工资为主的薪酬结构2以辅助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3以效益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
七、奖金:是对员工超额劳动或增收节支的一种报酬形式,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1劳动保护: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总称2劳动保护的基本任务:第一,保证安全生产;第二,实行女工保护;第三,预防职业病;第四,实现劳逸结合3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生产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伤亡事故,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改善劳动条件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总称。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机械性作用;电的作用;爆炸的作用;化学物质作用;温度作用;与地面位置差的作用预防的技术措施:①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②设置安全装置③预防性实验和检验④有计划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使之保持良好状态⑤工作场合的合理布局和整洁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二)劳动卫生,是指劳动中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和职业中毒而采取措施的总称。职业毒害的种类:与生产过程有关的毒害;与劳动过程有关的毒害;与作业场所的一般卫生条件,卫生技术及生产工艺设备的缺陷有关的苏海。预防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医疗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三)建立和健全劳动保护制度;4为了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搞好安全卫生教育;②建立健全安全卫生生产责任制;③编制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计划;④安全卫生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⑤认真做好伤亡事故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5社会保障的特征: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公平性;6社会保障的功能:①稳定功能②优化配置人力资源③调节功能④资金集中功能;7社会保障的内容:
(一)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①养老保险实施范围狭窄②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③筹资渠道单一④管理机构多元话。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①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②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③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④基本养老保险计发;
(二)失业保险失业保险适用对象:①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②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整顿期间被精减的员工③按国家有关规定被撤销、解散企业职工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停产整顿企业被精减的职工⑤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职工⑥企业辞退、除名或者开除职工⑦依照法律、法规享受待业保险的其他职工。丧失领取失业救济金权利的情形:①领取期限届满②参军或出国定居③重新就业④无正当理由⑤领取期限内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刑;
(三)医疗保险;
(四)工伤保险;(五)生育保险;8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原则:①政策、机构统一的原则②政事分开的原则③服务社会化的原则④普遍覆盖原则⑤城乡有别原则⑥逐步建立的原则⑦多方共协的原则。9劳动法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突出对劳动者的保护
(三)实行统一的基本标准和法律规范
(四)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五)确认在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六)肯定了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职权
(七)加强劳动法制,依法追究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10劳动关系:广义是指社会分工协作关系,狭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由于交易所形成的关系。11企业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的特点:①企业劳动者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二者是通过劳动交易联系起来的,一方是雇主,一方是雇员;②企业劳动关系式围绕有偿劳动发生的关系,具有特定的范围,员工利益很多③企业劳动关系是与劳动关系有关的关系,常常通过劳动过程体现出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是必要条件;12劳动关系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保障企业与职工的选择权,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第二,保障企业内各方面的正当权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三,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维护安定团结,确保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顺利进行。13企业改善内部劳动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第一,立法;第二,发挥工会及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第三,培训主管人员;第四,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第五,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这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根本途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14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15工会的任务:①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和参加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②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③代表和组织实施民主监督;④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⑤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经济建设;⑥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16工会的职权:①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或参与民主管理或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②代表职工与企业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③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进行监督④对企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进行监督⑤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⑥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纪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17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过程中因为权利和义务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争议双方只能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二是争议内容只能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权利义务内容。劳动争议种类:①终止劳动关系的劳动争议②执行劳动法规的劳动争议③履行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④其他劳动争议18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①着重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②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原则③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劳动争议解决办法:①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③人民法院19人力资源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针对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如招聘、培训、安置、考核、晋升等,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人力资源测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目标做出量值与价值判断,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和推断出某些素质特性。20人力资源测评的要素:①行为样本;②标准化;③难度;④信度,是指测评结果反映受测人素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测评结果是否反映了受测人的稳定性、一贯的真实特征⑤效度,是指测评结果反映受测人素质的真实程度。21人力资源测评的功能:①为员工招聘提供依据②为员工安置提供依据③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④为员工晋升提供依据22实施测评操作的要领:采用标准化指示语;确定恰当的测评时限;创造适宜的测评环境;选派经验丰富的主试人。23人力资源测评程序:①确定测评内容②确定测评的基本形式和测评工具③测评的实施与数据采集④分析测评结果⑤根据分析做出人事决策或建议⑥跟踪检验和反馈24人力资源测评的理论基础:
(一)个体素质差异
(二)岗位差异
(三)人岗匹配,是指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即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25人力资源测评工具:
(一)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测验的特点:优点是测验高度结构化,实施简便,计分、解释都比较客观、容易。其缺点是受测人常因情境的改变而做出不同的反映,测验的信度不高;受测人对问卷的回答不一定能反映其真实情况,测验的效度受到影响;个体的反应定势和反应风格常影响测验的结果
(二)职业兴趣测验测验的特点:①根据中国人和中国职业的特点设计,符合中国的国情②题目的设计具有隐蔽性,尽量避免误导受测人③各维度的题目混合编排,降低了测验题目维度量属性的可猜测性④可区分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的职业兴趣维度定义:艺术取向;事务取向;经营取向;研究取向;技能取向;社交取向
(三)能力测验测验的特点:①测验高度结构化,实施较简便,结果较客观②可以以纸笔方式作答,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能方便地进行团体施测③测量结果是一组不同能力倾向的分数,显示了个体在以上六项能力上的强弱分布④根据能力的强弱分布,可给出适宜的职业排序,并指出最适宜的职业。维度定义:语言理解和组织能力;概念类比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机械推理能力
(四)公文筐测验测验的特点;①情景性强②综合性强③灵活性强维度定义:工作条理性;计划能力;预测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
(五)无领导小组讨论测验的特点:①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性,能观察到受测人的相互反应②能看到许多笔试和面试看不到的现象,检测出笔试和单一面试所能检测出的能力或者素质③是一种对受测人进行集体测试的方法④受测者存在做戏、表演或者伪装的可能维度的定义:组织行为;洞察力;倾听;说服力;感染力;团队意识;成熟度
(六)结构化面试测试特点: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②具有可比性,结构化面试对所有应聘者均用统一格式进行问话、统一标准加以评价,在比较评价受测人时效度较高③具有双向沟通性26薪酬:是指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包括他们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等所付给相应的报酬或答谢,是员工从事所需要的劳动而得到的货币或非货币形式的补偿27薪酬管理的基本术语:
(一)工资
(二)奖金
(三)津贴
(四)补贴
(五)福利
(六)薪酬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主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其他职能部门参与、涉及薪酬系统的一切管理工作。薪酬管理包括以下方面内容:①薪酬总额管理②企业内部各层次人员的薪资水平的管理③确定内部薪资制度以及薪资形式④企业的日常薪资工作27企业薪酬具有以下特征:①薪酬是企业员工以劳动关系为基础所得的劳动报酬,是企业对员工履行劳动义务的物质补偿形式②薪酬额以国家现行的劳动法规、劳动政策、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为确定的依据③薪酬是以法定货币和法定方式定期支付给企业员工的劳动报酬28薪酬功能:补偿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29薪酬系统结构:①以基本工资为主的薪酬结构②以辅助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③以效益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30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31影响薪酬制度的因素:
(一)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 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劳动生产率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③政府的政策调节④物价变动⑤当地的生活水平⑥行业薪酬水平的变化
(二)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 ①企业经济效益②企业的发展阶段③企业管理哲学或企业文化④劳动差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