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8:0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

第一篇: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

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

“朦胧”,就是模模糊糊、不清楚地意思。诗歌的“朦胧美”,是一种隐约、含蓄的美,是一种有所感触却往往难以了然于心的美。追求朦胧含蓄的表现风格,是中国诗词的一贯传统,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世界上最讲究朦胧美的诗歌。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描写爱情的诗歌。古希腊诗人是这样写的:

妈呀,亲爱的妈呀!我哪里有心情织布? 我已经充满了

对那个人的爱慕。——萨福《相思》

中国人是这样写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两相对比,很明显,《相思》表达情感是直接的强烈的;而《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其实,这种宛转幽深的朦胧美,可以说是我国各类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如建筑领域运用照壁,林木遮掩,回廊曲径等方式营造朦胧曲折的美;国画更是典型的写意风格,讲究神似、渲染、留白;即使女子巧笑嫣然,也不忘记用一方罗帕或一纸团扇遮住半边脸,让人看不真切„„

回到诗词上,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

1、为什么传统诗词会呈现出如此普遍的朦胧美;

2、是什么构成传统诗词的朦胧美。

一.为什么传统诗歌会呈现出如此普遍的朦胧美?

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这里指自然。“天人合一”,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这种思想反映到文学创作领域,便形成了这样一种传统:中国的诗人总是把个体置于天地万物的大背景中,把自身的情感融入这个大背景中,达到一种彼此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形成圆融含蓄的朦胧美。正如《文心雕龙》中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陶渊明《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将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完全交融,“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形成了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

2、意在言外的审美趣味。“意在言外”,是指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它往往只提供某种暗示,其韵味得细细体会才能知道。这种思想在先秦的儒家和道家作品中都有体现。《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说得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永恒的东西了,真正的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孟子》说:“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话很浅近,意义却很深远,这是好的语言。到了后世,追求这种意在言外的倾向就更浓了。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严羽说:“言有尽而意无穷。”都是这个意思。总之,他们认为,真正写得好的诗歌,不是要告诉读者什么,而是要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因此,中国诗歌很注重暗示性和联想性。诗歌提供一种模糊的暗示,大家根据自己的阅历和心情去联想、去生发、去充实。例如,秦观有两句词:“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很简单的十四个字;很简单的意象,飞花、丝雨;很简单的抒情,梦、愁。可是,却营造出一种似梦似醒、似有似无、似浓似淡的意境来。透过这些暗示意味浓厚的词,我们是否联想到那个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时节独自葬花的落寞孤女?是否想起蒙蒙细雨中江南的雨巷?诗歌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充实,而每个人的生活、性情又是那样迥异,因此诗歌就生发出摇曳多姿的不确定的美来。西方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用在中国古典诗歌上可能更恰当。进退失据的心路历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都受儒家思想熏陶。儒家思想讲究内圣外王之道。既要求自己锐意进取,治国齐家;又要求自己品行高洁,不能苟且。可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洁身自好的人才往往是备受压抑和打击的。当仕途无望之时,知识分子便会到老庄的思想中去寻找解脱,希望退身自守,放浪江湖,可是这种退守又往往是逼于无奈的。因此,他们常常处在欲进则力有不及,欲退则心有不甘的尴尬境地。这种心理矛盾表现在诗歌中,便形成一种失望与希望交织、迷惘和执着同行的纠结复杂的情感,情感的纠结也就造成诗境的恍惚迷离。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背景寥廓、荒凉。孤舟、独钓,越发被衬托得孤寂渺小。你说他是在垂钓着雪一般的寒冷寂寞,还是在垂钓着雪一般的纯洁执着呢?

二.是什么构成传统诗词的朦胧美?

1、借意象抒情。不懂意象,就是不懂中国诗歌。意象意象,意和象是不可分的。没有无意之象,也少有无象之意。换言之,没有不表达情感的形象;也少有不依附外在形象的情感。我们读诗,读到的不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附着了作者情感的意象。言在此意在彼,我们需要将它进行情感的还原。还原得到的情感,已经是我们自己的情感,而不一定是作者的情感。这种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偏差,不同读者之间的情感偏差,就造成了诗的多义性、再创作性、朦胧美。例如白居易的《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意这首诗中的意象:花(非花)、雾(非雾)、春梦、朝云。这些意象都具有美丽却又稍纵即逝的特点,全诗也因此染上一层不确定的、不真实的意境来,却仍然是充满着向往和留恋的。

阅读意象还是一个意象重组的过程。自然界中的客观形象总是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处于和其他形象的联系中,而诗歌当中的意象是被抽取出来的。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其他的意象。有这么两句诗:“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四个意象,雨、树、灯、人。而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肯定不止这四个意象,还应该有一间荒败的陋室,一阵袭树而过的悲风,一曲栽有枯荷的池塘,窗外无穷无尽的暗夜„„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诗歌极简单又极丰赡的美,一种不确定的朦胧的宽泛的美。

2、借修饰语、虚词抒情。意象往往还需要借助修饰语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上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黄叶、白头这两个修饰语对于营造萧条凄冷迟暮的境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修饰语常常使同一意象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试读这首诗: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月夜送别》 再读《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同以江山为意象,前一首是沉沉月夜,山冷水瘦,送别故友,身心俱寒。再加上前面的乱、寂寞等修饰语,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而后一首,用“多娇”二字表现出江山的壮美,再引出英雄豪杰主宰江山之志。

运用虚词抒情也是古代诗歌常用的手法。如骆宾王的《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一个“已”字,一个“犹”字,表达了作者对荆轲的怀念崇尚之情。再如杜甫的《蜀相》中有这么两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如丝,黄鹂好音,多么美好的景物。可是“自”“空”(均有徒然、白白地的意思),却表达出斯人已逝,好景徒然的不胜唏嘘之情。

无论是借意象抒情,还是借修饰语、副词抒情,都属于间接抒情,适宜于表达委婉、含蓄、曲折、复杂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加情感抒发的深厚度和感染力,给读者以回味、思索的余地。

3、重写神不重写形。既然意象只是情感的载体,那么,最重要的是写出意象的精神内核而非外在形象。因此,中国的诗歌与国画一样,是注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周邦彦有一首词,写到了荷花: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意思是,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荷叶高出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这一节铺叙很有名,因为它写出了荷的线条、色泽、动态。这是写形,写得好了,自然也是能表现情感的。但这不是中国诗词的主流。中国诗人笔下的荷往往是这样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是纯洁芳香的。(《古诗十九首》)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是枯败落寞的(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是破碎怅惋的(李白《折荷有赠》)

在这些句子中,我们不知道诗人眼中的荷花是怎样的,可我们知道诗人心中的荷花是怎样的。重神似的传统,会产生一种简省却丰韵的美来,用最简单的句子表现最深处的情感,绵绵长长。

4、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1)寄托和象征。举三处咏蝉的诗句为例。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蝉》

三首诗都是以蝉自喻,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第一首诗说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第二首说自己在政治上不得以,在言论上受压制。第三首说自己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寻求帮助,却只是徒劳而已。不同的情感寄托表现了作者不同的际遇和性情,正如前人所评:“虞诗是清华人语,骆诗是患难人语,李诗是牢骚人语。”寄托遥深,就是说寄托使得情感和意向之间的距离更加远,作者的情感隐藏得更深,更有含蓄蕴藉的诗味。蝉这个意象也因其深处高处,吸风饮露而象征着清高人格。

(2)比喻、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先看比喻,南宋诗人何应龙写过一首《见梅》: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这首诗咏梅花,第二句化用杜甫诗句,以空谷佳人喻梅。佳人,有美丽纯洁之意。佳人而在空谷,又多了寂寞清高之情。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对梅花进行直接的描写,却通过这一精巧的比喻写出了梅花的神韵。

再看借代。借代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借代,不同的借代又能引发不同的联想。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句以“孤帆”指代船,只看帆字,便有一种轻盈缥缈的味道,一种乘风疾去的惆怅。b句以“樯橹”代船,自然是厚重的,有力的,符合战争血与火的氛围。

最后说双关。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晴”谐音“情”,“丝”谐音“思”,“泪”既指蜡炬之泪,也指人之泪,是意义双关,“莲”谐音“怜”,爱怜之意。双关手法,有时幽默诙谐,饶有风趣;有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这些修辞手法,都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曲折,深化了诗歌的朦胧美。5 时空错杂与转换。

诗歌的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跳跃性极强。一句话可以越过千年,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话也可以勾连千里,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诗歌中,不可逆转的时间长河是可以自由驾驭的,时而神游千年以前甚至到了天地初创之时,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多么深邈的遐想。也可以到无穷无尽之时,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多么悠远的情思。拘束在这个特定时空的我们,读到这些诗句,如何能不神游之,如何能不向往之,如何能不带给我们绵延而又怅惘的心灵体验。

在空间转换中,有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叫对写法。对写法,主要用在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中,就是身在此处的我,不写此处的我如何思念她,却写身在彼处的她如何思念我。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两句就是对写法。对写法做到了虚实结合,使抒情更加婉转有致。

我们的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朦胧美成为专属于我们的精神财富,它不能被翻译成任何一种其它的文字。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做一个中国人,是幸福的。

距离产生美,这是现代的流行语。可是,中国的诗人们,在几千年以前就知晓了。他们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笼上一层雾,遮上一层纱,不是要故意隐藏什么,而是他们知道,最真切的感受是最细微的,最真挚的情感是最不可言说的。中国诗歌的美,如同碧海里、贝壳中沉睡的珍珠,只要我们耐得住摸索中的迷惘,寻求中的不安,最终,将发现那种美是如此的精巧璀璨,震撼心灵。

第二篇: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科目: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古有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古古典文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优美而动人的词汇一代代的流传下来。萦绕在我们耳边的是国,是家,是情,是恨,是爱,是愁等等。都是古诗词带给我的感受。

古诗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我们还是孩童时,父母老师就会教我们背诵它们。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什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在那时只是我学习的教材,要求的课程。有时还不禁说出“这些古人没事做啥诗啊,还要我们背!”的孩子气的话。现在想来真是可笑。诗词的内涵我们需要慢慢体会。

诗词并不是单纯的我们背诵的课文。那些优美的语句通通包含了作者的心境。作者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在诗句中表露无疑。在我们欣赏诗词时,可以充分的话体会到那份情感。有时会发出同样的感叹!因为我们会猛然发现那诗词的意境与我们有时一样。

对于诗词欣赏来说,其实并不困难。有时难以理解的词句,结合整的语句,我们就可以大概明白了。就算有非常深奥的词句。不要紧,我们可以先背下来。以后的某一天某一时刻,当我们发生什么时,回想起这个词句的语境,就会有同样的感触!从而也会懂了那句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这些古典诗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用那优美婉转得词汇点缀了生命,每种诗词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蕴含了不同的意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的诗词欣赏也从诗经拉开序幕。

诗经分为风、雅、颂。诗经语句清楚明白,没有过多的隐晦。它可以用古朴的风格告诉我们作者的的思想。就像关雎和木瓜一样,用轻快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诗经可以澄清心灵。我们为什么会想起这些诗句。因为在我们心情不好时,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就会想到几千年前,在同一片天空下,有这么个古人和你有同样的遭遇,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共鸣,从而在心灵中出现了一偏净土,让我们的心灵静了许多,也让我们轻松了很多。诗经带给我们得也是最淳朴的人性感情。没有参入复杂的关系。很纯净。

到后面就到了唐诗!

说到唐诗,我们应该会想到一大堆的名人。像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有孟浩然、温庭筠、李商隐都代表着唐代的丰盛文化时期。

唐诗有四种的派别: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从诗派就可以看出唐诗的丰盛。

在唐诗中,因为用韵的原因,我们可以享受平仄平平仄的语言感受。在唐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弗兰露华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凤凰台上分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情怀。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感慨。唐朝是历史上最丰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和商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唐代的历史因为它拥有了最鼎盛的时期,所以在这样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注定会不一样。人们的感情更加的丰富。也不比诗经得单纯。,在了解了这个历史的背景,使我们对唐诗的欣赏。对唐诗的欣赏要加上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就像是杜甫的诗一样,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历史之后,杜甫的诗表达了百姓的苦困,他的诗是悲愤的,带着这样的情感去品读杜甫的诗,才可以品读到他的诗的韵味。但是用这样的感情就不是品读李白的诗可以带的情感。李白身处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是行侠仗义,慷慨大志,豪放不羁的,所以唐代的诗是要带着背景去品读。

宋词也是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必不可少的。在唐诗之后的宋词。它是文学和音乐的融合,对于宋词朗朗上口的便是一大堆的词牌名吧。“浣溪沙”、“破阵子”、“蝶恋花”都深深地应在人们心中。更不用说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优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都是宋词的代表。同其他诗词一样,它们同样需要感情的注入才可以品读好它的韵味与感情。

之后是元曲,对于我来说,元曲的欣赏较为陌生。但像“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词句也充实在我的生活中。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的重要元素。它们都需要我们带着感情的去阅读,品读。每个诗句都有它的内涵所在,通过我们并不漫长的得人生感受去把这些古典的诗词解读成我们自己的人生。

作为诗歌欣赏,其实不是在乎别人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他独特的见解,对于诗词欣赏是个人的,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是去有隐私的的,因为他本来就是我们个人对他的感受,就像我们喜欢音乐一样,有的人喜欢摇滚劲爆的,有的喜欢优美恬静的。你不可能去要求一个人去改变他的思想。诗词的欣赏也是这样。作为我,每当午日扇下我会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夜幕降临,看着浩瀚的星空我回想起“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不开心想到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是我自己对诗词的独特感受,诗词可以让我跨越千年的时光,跨越空间的阻隔。使我沉浸在一个自己的世界,感受自己的心灵,澄净自我。

在诗词的世界我们可以得到慰藉,不用在乎别人,因为它是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感受,我们对诗词的感悟,对诗词的并不是热情的,因为它无需热情,在我眼中它是恬静的,优美的,高尚的。它是的心灵鸡汤,所以不需要热情,只有喜欢、欣赏。

对诗词的欣赏,我会不断的继续,在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的过程中,我夹杂了许多的情感,可正是有这份情感所在,所以诗词的欣赏才有价值。所以带着感情去解读,一切公式化的读书,并不会得到她的内涵。认真的去品读,他会给你不一样得收获。当然这份收获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感性些。

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的欣赏,我们去欣赏它的魅力、它的内涵、它的情感。

第三篇:论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定稿)

论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

[摘要]鉴赏古诗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不管是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基本的还是应先把握诗词内容,否则,所谓的诗词鉴赏也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古典诗词 鉴赏 语文教育

一、赏“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则暗示了内容。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是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二、赏“作者”

“文如其人”、“诗言志”。任何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每首诗歌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因此,不妨抓住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来鉴赏。

比如王维,他不仅能写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他以写山水田园诗出名,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的由几幅画组成意境,但多数都是一个画面,有动景,也有静景。如果我们有了以上关于王维的知识储备,那么,结合中学课本上他的名篇《山居秋暝》,就能很快分析出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清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这首小诗格外清闲隽永,情趣盎然。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赏“意象”

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抓住作品的意象,是读透作品的关键。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读懂古代的诗词作品。

四、赏“意境”

意境和意象一样都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钥匙,它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因而,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意对其意境的把握。如: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溶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

五、赏“诗眼”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优秀的作品中,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而这些含有诗眼词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常言道:“窥斑而见豹”,“见微而知著”。诗眼词眼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有着奇妙的艺术功效。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中的“咽”字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日色冷青松”,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也极为传神。山林幽暗,夕阳余晖抹在幽深的松林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冷”。这一“冷”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因此,不难看出:“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六、赏“典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用典故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有些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点化前人语句、用神话故事、用历史故事等。如:杜牧的《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懊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此外,鉴赏古诗词还得抓住文本所透视出来的作者“情愫”及所给“注释”加以综合分析,变通运用,才能准确理解诗词,顺利解读。

参考文献: [1]李军民.鉴赏古诗词.作文周刊(教师版),2007,(8).[2]王小忠.语言分析与古诗词鉴赏.文学教育,2009,(8).

第四篇:关于中国古典诗词

关于中国古典诗词

一、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

所谓中国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有韵的、最为凝练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 体。

这个定义包括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种凝练、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认为,文学体裁有四种,诗词、散文、小说、戏剧。诗词是其中之一。

诗词、散文都是直接抒发情感的文体,但诗词是最凝练最含蓄的。这一点,就把散文(包括杂文类)与诗词区别开来。

所谓凝练,主要指诗词的篇幅字数而言;所谓含蓄,主要指诗词的各种表达技巧。而最主要的技巧之一就是语言的运用,所谓遣词造句。

第二,它是有韵的文体。因此,没有韵或者押韵不正确的,不能划归诗词范畴。当然,在诗词产生的初期一些未成型的文字、现代的新诗(尤其某些探索中的东西)以及由外国文字翻译过来的作品,因为有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不能同日而语,可以不争不论。有韵使诗词的独有性体现出来。而有韵的最集中体现则是诗词的音乐美、节奏美即格律美。因此,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因此,要读懂诗词、赏析诗词并最终创作诗词,就必须讲究章法、技巧和语言的优美和谐与统一。

二、阅读、赏析、创作古典诗词的三大门径

第一,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诗词的语言不仅要优美、含蓄,还要凝练。优美、含蓄、凝练,是诗词所独有的美,与一般的文学语言和口语有着很大的不同。

诗词的含蓄美,就是不能直说,要绕个弯子。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你“所造的景或借景所造的某个意象”这一特定的内容,让作者从中读出来、感受到的。所谓凝练美,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一首绝句二十几个字,一首律诗几十个字,就是一首长调的词也不过一两百字,要表达作者常年积累的情感,没有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是不能完成的。

还有一点,即诗词特有语言的音乐美。含蓄的特点,散文可以具有;凝练的特点,其他文体如谚语、对联、超短散文等等也可以具有,可以这样说,这两点都不是诗词所固有的特点,惟独语言的音乐性,才是诗词作为语言的艺术所特有的。没有了音乐性,也就是不符合格律的作品,无论好坏,都很难叫诗。相信大多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是很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一点的。因此,要想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优美的诗词,必须掌握格律。

第二,诗词有一定的章法。章法就是谋篇布局的能力,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我们知道,写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因此,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布局方法。

诗词与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跳动的叙事方式。如果按部就班,就显得呆板。但如果跳跃得厉害,就容易混乱。因此,如何既艺术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把原因结果等等交代清楚,既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又要让读者略得要领;既要受格律、对仗等的约束,又要受字数等制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第三,诗词有一定的技巧。关于技巧的内容有很多,比如传承有序的赋比兴,以及常用的修辞技巧如双关、象征、暗示、影射等等方法,都是属于技巧的范围。使用技巧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文章做得更好。

对于阅读、赏析、创作诗词者,语言功夫最重要,也最难把握。掌握诗词的语言技巧或者功夫,大致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知律但不适应,但要有勇气写出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子;

第二步,律熟但窍生,要力求写出顺畅、准确的句子,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凝练、含蓄地表达出来;

第三步,律熟窍通以后,就要再进一步的熟悉技巧,打通三昧,使句子灵巧、精警、有味道。

做到语言的含蓄与凝炼,要比熟悉格律困难许多。其中的困难之一,就是作者的古文功底和读书的多少问题,所以才有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说。

总之,只有熟练掌握并使用了诗词的语言,才有可能写出不错的诗词来。晚唐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说明,没有一定修为与努力,要达到一定的语言熟练高度是较困难的。而语言的问题,又不仅是关乎功夫的问题,还是一个关乎各种经历、寄寓、情怀、境界的问题。

所以,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极致的艺术,要寻门就径、登堂入室,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三、有关读、赏、作诗的三句似应牢记与运用的话

第一、读诗要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书生意气;

第二、赏诗要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文人情怀;

第三、作诗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丈夫胸襟。

这三句话,虽然分别对应于读诗、赏诗与作诗三个不同的精神活动领域,但实际上它们既泾渭分明又一团和气;既各难相让又互无轩轾;既分领其事又共通其奥。

总之,从读诗进而赏诗、赏诗进而作诗之始,就要将自身浸染在这三句话的大笼罩中,视身如天地一沙鸥,不卑不亢;视诗词如春秋事业,我行我素,虽千万人吾往矣。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于 养源山房

第五篇: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摘要: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刻画的人物之形象、景物之传神、炼字之精到。这三方面的特点能使人遐想无穷,回味不已,给人以精神的提升和享受。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人物形象;诗情画意;炼字精到。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一、古典诗词中形象的人物

毛泽东给陈毅关于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诗词要达到震撼读者的心灵,使

人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靠的就是形象,靠的就是形象思维。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隔‛来论古典诗词,将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否与作者有关来分。其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诗词里抒情的是作者自己的形象,简言之就是‚我‛的形象。

陆游在《诉衷情》里写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臵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臵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通过这一形象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诗词中表现的是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简言之,就是‚我‛描写出来的人物形象。

柳宗元的《江雪》家喻户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这个老渔翁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孤独而孤傲。诗句通过‚鸟飞绝‛ ‚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独钓江雪‛ 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清高孤傲品格的人物形象——‚蓑笠翁‛。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作者表现的这种人物形象虽然不是‚我‛,但‚我‛的思想感情也倾注在里面了。

辛弃疾的《村居》同样有此情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水之畔,茅屋之前,老头儿老太太正在悠闲地聊天。孩子们有耕、有织、有乐子,各得其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有乐,其乐融融的动人场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将人伦之情,天人之美之韵点染得妙趣横生。

而元稹的《行宫》:‚寂寥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平实的语句,却有丰富的概括力和想象力。‚古行宫‛、‚宫花‛、‚白头宫女‛、‚闲坐‛这些意象更是含蓄地表现出了宫女青春已去,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往事的宫女的哀怨形象。

二、古典诗词中事物的传神

在古典诗词中,动态美与传神美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论既重视动态美又讲究传神美。皎然说‚诗有七德‛(《诗式》),其五是‚精神‛,是说诗文要表现出事物的精神。司空图说:‚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诗歌只有写出‚奇花初胎‛‚青春鹦鹉‛,使人体会到花苞开放的欢乐,鹦鹉青春的鸣叫,表现其内在的神态,才能激起读者的丰富想象,构成一个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诗歌境界。反之,如果只表现一堆‚死灰‛,而没有蓬勃‚生气‛,就不可能形成美的意境。所以诗人对具体物象的摹写,都力追神似。正如刘熙载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如王维诗: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是以烟雾写山之精神。陶渊明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谢灵运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琴。‛则以草树写春之精神。这些诗句,千古传颂,贵在通过具体的物象描写,表现了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种动态美和传神美,令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就是一组动画连拍,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飘落滋润,小草冒芽,却又远看似有,近看却无。诗人巧妙地把握住这个‚似有若无,似动若静‛的瞬间和特点,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七个字,转达春天悄然而至的脚步。而读者似乎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嫩绿的小生命在涌动、闪烁,在轰轰烈烈地成长,长到‚绝胜烟柳满皇都‛。这种动态传神的表现手法,把春的到来写得如此悄无声息,却又惊心动魄。而‚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丰富睿智的涵义,去人又能给人无尽的思考。

唐人王建的七绝《雨过山村》则更是体现了情高韵远的境界;‚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唐诗别裁》评价这首山水田园诗为:‚心思之巧,语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全诗紧扣山村特色描写,‚鸡鸣‛、‚竹溪‛、‚村路‛写出山村的恬淡,自然和谐。‚妇姑相唤浴蚕去‛,写山村人家忙碌劳动之景,而飞来之笔‚闲着中庭栀子花‛,则又是另一种淡然娴静。在这里,作者多层次表现了诗歌丰富优美的意境。为了写人忙,从反面写花闲,栀子花香气四溢充满诗情画意,创造了美的意境,表达了深远的情韵。总之,这首诗处处写山村的景美、人美、花美,表达诗歌深远的意境之美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三、古典诗词中炼字的精到

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所以古人非常注意炼字,借用关键字词来创造意境。

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文学风格外,语言的准确生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杜甫非常讲求语言的锤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清诗丽句必为邻‛都是他终生的追求,因此,他的诗歌语言生动而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意和主题。《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一个‚潜‛字把春雨写得有知有感,也写出了雨丝绵绵,悄临人间的春雨特征。《月》中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二句,本是写月亮从山凹之处升起,却炼出一个‚吐‛字,此字一出,则山立即具备了人的形体、姿态和行为。以上诸字的锻炼,均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当然,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炼字使得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绝不止杜甫一人: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写:‚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二句,通过‚引‛、‚衔‛二字使雁和山拟人化,似乎连这些飞雁、青山都能成为他的知己,带去诗人之所憎而送来诗人之所爱,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诗意。再如两个宋词中炼字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著一‘闹’字境界全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因为通过‚闹‛字和‚弄‛字,把春意和花枝变得好像具有知觉,给人以动态感和生命青春的感受,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周邦彦作为词坛大家,他的词摹情状物堪称一流。王国维称赞他‚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人间词话》),获得如此盛誉与他长于炼字琢句有紧密关连。如其代表作《兰陵王〃柳》开篇两句:‚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此词借咏柳起兴,引出离别主题,寄寓词人倦游京都却又留恋情人的凄惋心情。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离情别绪。所以周邦彦落笔即写柳荫。其中‚直‛字是词人精心锤炼的诗眼,一则词中写的是汴河堤岸上的柳树。汴堤为人工开筑,故其上所栽柳树笔直成行。再者柳树阴浓,沿堤展列,不偏不斜,又显示出时当正午,日悬中天。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直线和弧线勾勒塞外的荒凉寥廓,气象壮阔,笔力雄劲粗犷,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为‚千古壮观‛。周邦彦把王维诗中的这个‚直‛字移用来描状春日正午汴堤上的柳阴,状物切实逼真,又渲染出一种寂寞、单调、苍凉的情调氛围,可谓用字大胆出奇。第三从视觉效果上看,‚直‛字画出一道色彩由浓变淡、由近到远的直线,使画面有一种深远的视觉效果。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诗词中体现出的浑然天成的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它诱发了人们不断去开掘诗歌蕴藏的美学意蕴。古人在诗词中炼字的精到更是创造和升华着古典诗词的意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下载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和当代价值

    中国文学之古典诗词专题(利峰部选编) 简论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魅力 在意大利,人们探亲访友时一般都要送一本诗集,去看病友时也是送一本诗集。诗歌不仅能够愉悦心情,也能......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美(5篇材料)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是古典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五种情感:即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执着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5篇范文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八 陈友冰 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

    中国古典诗词排座次

    中国古典诗词排座次,你不服不行 历史那点事 2016-08-08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0首诗词排行榜。这些诗词,你都读过吗? 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高考必背诗词积累: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行》白居易) 【释义】像另有一......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常识 一、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 ①四言古诗——《诗经》最早;②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③七言诗:成熟于唐代 2.乐府诗——标题加上“歌”、“行”、“引”、“曲”......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1.什......

    中国古典诗词常用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常 用意象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