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家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张家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行政执法依据
行政执法依据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994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94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3号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公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1997年1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5号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主席令第28号发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7月21日国务院令第9号发布,自1988年9月1日起施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1990年11月22日国务院令第66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10月16日国务院令第364号发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3日国务院令第258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令第259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令第375号发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令第423号发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1999年6月23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号发布,自1999年9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2004年12月1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1号发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2004年10月22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5号发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2003年10月25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7号发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2003年10月25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7号发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3月19日部长令第3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2000年12月8日部长令第10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2005年6月14日部长令第26号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03年12月30日中国保监委令第23号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集体合同规定》(2003年12月30日部长令第22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低工资规定》(2004年2月5日部长令第21号发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1月6日部长令第20号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工伤认定办法》(2003年9月23日部长令第17号发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稽核办法》(2003年2月27日部长令第16号发布,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2002年5月14日部长令第15号发布 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2001年10月9日部长令第14号发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2001年5月8日部长令第12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年10月10日部长令第9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2000年3月16日部长令第6号发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部长令第2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00年10月26日部长令第8号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2004年2月27日部长令第25号发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1996年9月27日劳动部令第1号发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1996年9月25日劳动部令第2号发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实施 <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05年2月3日省政府令第29号发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1999年9月10日省政府令第161号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1998年4月11日省政府令第139号发布,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劳动监察规定》(1997年9月3日省政府令第95号发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职工失业保险规定》(1995年8月12日省政府令第64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江苏省最低工资暂行规定》(1995年2月14日省政府令第56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执法主体及其依据
张家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行政执法主体类型:法定行政机关 行政执法主体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2、《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各级劳动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进行检查。”
3、《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的劳动部门对本地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职责是:
(一)指导和监督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4、《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5、《失业保险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失业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6、《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五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7、《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8、《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条第一款“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三)省地方性法规
9、《江苏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劳动力市场的组织指导和管理监督。”
10、《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进 行合法性审查,依法对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进行监督。”
11、《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五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工资支付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12、《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第六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3、《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进行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
14、《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第三条第一款“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缴费单位及其责任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可以按照条例规定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与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的检查、调查工作。”
15、《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第四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
16、《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第八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用人单位提交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就业申请表》和有关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就业许可决定。对符合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准予就业许可,颁发就业证;对不符合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条件不予就业许可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并说明理由。”
17、《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九条“劳动保障部负责制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有关政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进行监管。”
18、《集体合同规定》第七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并负责审查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19、《最低工资规定》第四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执行本规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0、《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21、《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五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22、《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第十二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参保个人领取社会保险待遇情况进行核查,发现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丧失待遇领取资格后本人或他人继续领取待遇或以其他形式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立即停止待遇的支付并责令退还;拒不退还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并可对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3、《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第四条第一款“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境外就业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24、《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外经贸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的审批、登记、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25、《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第三条“劳动保障部主管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26、《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第六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资协议进行审查,对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7、《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8、《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缴费单位办理申报后,未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向其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对拒不执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分别并入各项社会保险基金。”
29、《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第二十五条“经办机构发现不符合条件,或以涂改、伪造有关材料等非法手段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应责令其退还;对情节严重的,经办机构可以提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进行处罚。”
3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下简称劳动保障法律)的情况进行监察,适用本规定;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规定执行;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情况进行劳动保障监察,根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职责,依照本规定执 行。”
31、《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
32、《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第二条第一款“本规定适用于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依法申请听证的行政处罚当事人。”
33、《江苏省实施 <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不支付工伤职工各项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34、《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第四条第一款“县以上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工作。”
35、《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第六条“省、市、县劳动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养老保险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各级经办机构负责征缴养老保险费和支付养老金、管理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工作。”
36、《江苏省劳动监察规定》第二条第一款“本规定所称劳动监察,是指本省县(市、区)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责令改正或者依法予以处罚的行政行为。”
37、《江苏省失业保险规定》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职工失业保险工作,其所属的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负责职工失业保险、失业职工的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等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38、《江苏省最低工资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张家港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结算中心 行政执法主体类型:法定授权组织 行政执法主体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
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委托,可以进行与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的检查、调查工作。”
3、《失业保险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失业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4、《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5、《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第六条第二款“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社会保险事务。”
6、《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第三条第一款“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缴费单位及其责任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可以按照条例规定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与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的检查、调查工作。”
7、《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第三条第一款“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稽核工作。”
8、《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第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申请,审核确认领取资格,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及标准,负责发放失业保险金并提供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9、《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稽核缴费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基数和财务状况,确认缴费单位是否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被稽核的单位应当提供与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的用人情况、工资表、财务报表等资料,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稽核,不得谎报、瞒报。”
10、《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管社会保险登记。”
11、《江苏省实施 <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办理缴纳工伤保险费申报手续时,应当提交参保职工名单,由经办机构核实后留存。”
12、《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第四条第二款“县以 上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征缴、支付和社会化管理等业务工作。”
13、《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第六条“省、市、县劳动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养老保险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各级经办机构负责征缴养老保险费和支付养老金、管理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工作。”
张家港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行政执法主体类型:法定授权组织 行政执法主体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
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委托,可以进行与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的检查、调查工作。”
3、《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第六条第二款“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社会保险事务。”
4、《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第三条第一款“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缴费单位及其责任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可以按照条例规定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与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的检查、调查工作。”
5、《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第三条第一款“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稽核工作。”
6、《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稽核缴费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基数和财务状况,确认缴费单位是否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被稽核的单位应当提供与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的用人情况、工资表、财务报表等资料,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稽核,不得谎报、瞒报。”
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行政执法主体类型:受委托执法组织 行政执法主体依据:
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四条“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符合监察执法条件的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以下统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具体负责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工作。”
3、《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第九条“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属于事业组织的劳动监察机构经劳动行政部门的依法委托,有权以所属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
4、《江苏省劳动监察规定》第七条第二款“劳动行政部门依法成立的劳动监察总队、支队、大队,接受同级劳动行政部门的委托实施劳动监察。”
张家港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行政执法主体类型:受委托执法组织 行政执法主体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第二篇: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区电话地址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3030918/12333 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18号
天津市河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8275815天津市河西区黄埔南路9号
天津市和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7302977天津市和平区沈阳道66号
天津市南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7381338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平湖路5号 天津市河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4310805 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27号
天津市河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6012526 天津市河北区月纬路70号
天津市红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6372200 天津市红桥区子牙桥北西侧
天津市东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4390233 天津市东丽区荣成路13号
天津市西青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7393715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西青道365号 天津市津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8391671 天津市咸水沽镇津沽路91号
天津市北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6390370 天津市北辰区果园东路2号
天津市大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63222631 天津市大港区世纪大道68号
天津市塘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65271912 天津市塘沽区山东路一号
天津市汉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5695066天津市汉沽区河西二经路街一经路 天津市静海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8942588 天津市静海县静海镇胜利路19号 天津市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82862113天津市蓟县兴华大街41号
天津市宝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9241428 天津市宝坻区城关镇苑北路39号 天津市宁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69592631 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新华道西侧 天津市武清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9342874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镇新华南路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23030894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18号
天津市国际劳务技术服务公司[天津市境外就业职业介绍所] 23397712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义生里18号
天津市再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23306559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97号
天津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23312600天津市和平区台儿庄路13号
天津市劳动服务公司 27119486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四宜里4号增1号
天津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3030918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18号
天津市就业训练中心 23364607/23368444转11 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53号
天津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239107***/23955952 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铁道南津淄公路东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 87971627/87973331 天津市西青区西青道274号
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 28333569天津市河西区黑牛城道40号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级技术学校 24379634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卫国道三美电机交口(东院)
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 23030918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18号
天津市劳动保障服务指导中心 23331150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2号
天津市创业培训指导中心 24793828天津市东丽区警民路19号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6748181天津市河北区建昌道21号
天津劳动保障服务热线 12333
第三篇:青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推荐)
青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青浦区总工会
青劳保〔2007〕49号
关于举办“2007-2008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
青浦区预赛活动的通知
各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区直公司工会: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07—2008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通知》(沪劳保技发[2007]23号)精神,加快我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和选拔,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青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青浦区总工会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2007—2008青浦区职业技能竞赛预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07—2008青浦区职业技能竞赛预赛”以展示本区高技能人才的精神风貌和促进先进制造业人才辈出为主题,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推动青浦区人才
—1—
队伍的建设,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区战略。
二、竞赛项目、等级和主办单位
1、预赛职业
维修电工
2、竞赛等级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3、预赛组委会
“技能竞赛”预赛活动由青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青浦区总工会主办,活动设组委会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青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就业科。
三、参赛对象
本区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失业人员及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等均可报名参加。参加预赛选手的资格一般应具有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工龄满五年,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较高,经单位推荐,持证与否不限(需附单位证明)。
四、竞赛申报
1、申报单位和个人填写“青浦区职业技能竞赛”报名表,附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选手先预交竞赛报名费100元,参赛后予以退还。
2、报名时间
10月15日—10月30日
—2—
3、报名地点及联系方式
⑴青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304室培训就业科
联系人:严老师联系电话:69717246
⑵青浦区总工会二楼经济部
联系人:姚老师联系电话:59729237
⑶青浦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大厅
联系人:翁老师联系电话:597105674、竞赛时间
12月中旬,具体时间由市鉴定中心统一安排。
5、竞赛标准
竞赛分应知、应会两部分,试题从《维修电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题库中抽取。资料查询:上海市劳动保障服务网()→职业培训指导→技能鉴定→资料查询,翻看“维修电工--四级—程序化实施方案”。
五、奖励办法
1、本次竞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1000元;三等奖5名,奖金800元;优胜奖若干名,奖金500元。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2、竞赛成绩合格者,获得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发的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竞赛第一至第三名的选手选送上海参加决赛。
—3—
4、决赛成绩合格者,将获得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发的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附:青浦区职业技能竞赛报名表
青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青浦区总工会
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劳动保障职业技能竞赛预赛通知 抄送:区府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青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2007年9月28日印发
—4—
第四篇:益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益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益阳市人事局、益阳市教育局、共青团益阳市委联合举办
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月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文件精神,促进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根据益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市妇联、市残联•关于印发†益阳市2009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方案‡的通知‣(益劳社工字„2009‟13号)部署和安排,益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决定于2009年4月4日至5月30日在全市联合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月活动。
一、活动名称、主题
活动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月”
活动主题: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
二、主办单位
援助月活动由益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团市委、资阳、赫山两区对口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各县(市)区劳动保障、人事、教育、团委联动协办。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09年4月4日----2009年5月30日(2009年5月16日上午举办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地点:湖南城市学院
四、活动组织领导
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服务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陈青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副组长:陈又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刘亚非市人事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
肖光球市教育局副局长
陈万军团市委副书记
谭建国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主任
成员:谭赛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与失业保险科科长
杨固忠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处副主任
刘惠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介中心主任
张佑来市教育局就业办主任
樊浪波团市委工农部副主任科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 谭赛丽
成员:杨固忠、刘惠明、张佑来、樊浪波
五、具体工作安排
根据服务月活动需要,分设五个工作组:
1.综合宣传组
组长:陈又生联络员:刘惠明
主要工作职责:新闻通篇、广告宣传等工作。
2.政策咨询组
组长:刘亚非联络员:谭建国
主要工作职责: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解答,维权政策宣传资料的发放等工作。
3.信息收集组
组长:陈万军联络员:刘惠明、樊浪波、张佑来、主要工作职责:负责联系组织安排省内外用人单位,制作用人单位及空岗信息的名册(联系表)、发布招聘信息;打印招聘简章,招聘现场的场地安排、布置,招聘现场的组织;活动后的情况收集、统计、分析;组织用人单位入场招聘,并引导高校毕业生入场应聘,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失业农民和其他求职者入场应聘。
4.安全保卫组
组长:周争蔚 湖南城市学院保卫处处长联络员:江卫兵湖南城市学院保卫处治安科长主要工作职责:招聘现场的安全保卫,现场秩序维护、车辆停放、人员疏导,并预防突发事件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
组长:郭志明联络员:程高中、谭赛丽、城市学院招生办
主要工作职责:招聘会的签到、就餐人员的统计、中餐盒饭的准备、发放,会场桌椅的安
排,卫生的清扫等工作。
六、工作进程
(一)活动宣传
1、起草•服务月活动通告‣,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5月10日以前完成)
2、起草服务月活动邀请函,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5月15日以前完成)
3、起草新闻通稿及相关材料,并送领导阅示、审定。由综合宣传组负责。(5月16日前完成)
4、联系宣传报导,于5月13日左右刊登•服务月活动通告‣,并发布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和岗位信息,由综合宣传组负责联系媒体。具体内容由信息收集组负责提供。
(二)网络招聘周利用益阳政府门户网、益阳人力资源市场网、益阳人事人才网、益阳教育信息网、益阳共青团网发布各类招聘、求职信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周活动,时间5月8日—5月15日。同时利用现有的网络建立长效的服务机制,深化网络服务功能,分行业、分专业地组织毕业生信息、岗位信息和相关政策信息,组织开展专业化的”网络大招聘“活动,保障信息质量,提高网络招聘成功率。
(三)创业助我行
5月5日—5月18日深入各高校组织开展校园内的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活动,培养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四)青春创业大讲堂
5月4日-29日在全市挖掘不同类型的创业先进青年典型人物成立报告宣讲团,深入大中专院校开展创业事迹巡回宣讲活动。组织和动员青年学生现场听取报告、参与创业交流互动,改变青年学生就业择业观念,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以学生创业推动学生就业。
(五)完善自我 迎接挑战
4月20-5月15日在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开展就业创业社团文化活动,将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事迹和就业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以话剧表演、情景歌舞剧、相声小品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展现,鼓励青年学生改变就业创业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直面就业压力、大胆投身创业。
(六)女大学生创业导师
4月20日—4月28日选择一批有实力、有经验的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结对帮扶,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实践场所,帮助一批高校女毕业生提前了解就业环境,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创业和就业技能,提升创业、就业成功率。
(七)残疾大学生就业对接服务
4月20日—4月28日广泛收集残疾大学生就业岗位信息,掌握普通高校和特教学院应届残疾大学毕业生基本情况,开展针对性就业前指导、岗位快递、专场招聘、特殊就业扶助等活动,帮助其实现就业,并为其稳定就业提供延伸专业服务和物质支持,以帮助其适应学校环境转向职业环境转换对接,保障机会均等,避免就业歧视。
(八)工作岗位见习
5月5日—5月29日积极组织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建立和拓展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一批毕业生上岗见习,落实见习毕业生的基本生活补助资金来源,并结合本地实际适当延长见习时间,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
(九)帮您努力找工作
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制度,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免费保存档案等相关扶持政策。对于就业困难毕业生,及时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援助,并落实相应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
(十)场地布置和安全保卫
1、用人单位的场地位置排序、招聘简章张贴,由信息收集组负责(09年5月15日前完成)
2、现场彩球、拱门、宣传标语、横幅制作并悬挂,由综合宣传组负责(09年5月15日前完成)
3、制定招聘场地突发事件预案,确保招聘期间各类参加招聘的企业和求职人员进出招聘现场安全有序,由安全保卫组负责(09年5月15日至17日完成)
七、其他事项
为了扩大影响,邀请•益阳日报‣、•益阳广播电视报‣、益阳电视台新闻频道等新闻媒体参与。
益 阳 市 劳 动 社 会 保 障 局益阳市人事局
益阳市教育局共 青 团 益 阳市委
二00九年四月二十日
第五篇:晋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晋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晋 江 市 人 事 局
晋江市公安局晋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晋劳„2011‟7号
关于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
秩序专项行动的通知
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派出所、工商所、人力资源市场、人才中心:
为切实维护求职者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职业中介和企业招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省公安厅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通知》(闽人社明电„2011‟5号)精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局决定自2011年3月14日至3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联合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专项行动以严厉打击以职业中介为幌子的违法犯罪分
子、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组织、清理整顿违规经营的职业
中介机构为重点。通过清理整顿,有效遏制职业中介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规范职业中介机构的中介活动和用人
单位的招用工行为,改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为促进劳动者
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清理整顿对象及内容
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各类招工用人单位进行清理整顿。内容包括:
(一)严厉打击职业中介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以职
业中介为名,坑骗求职者财物、拐卖妇女或者未成年人等违
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单位或个人要严厉打击。属于违反治安
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
(二)依法取缔“黑中介”。对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组织或个人,由劳动保障部门、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和取缔。
(三)加强职业中介监管。对申请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劳动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范围和相关规
定,严格审查;对已取得职业中介许可证、人才中介许可证的职业中介机构,劳动保障、人事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建
立健全职业中介机构守法诚信档案;对虽有相关许可证和营
业执照,但在职业中介活动中提供虚假就业信息、扣押劳动
者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非法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以职业
中介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超出核准业务范围经营特别是未
经核准擅自从事培训业务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等行为的,由劳动保障、人事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关许
可证,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四)规范用人单位招工行为。对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违反规定将“乙肝五项”作为体检项目,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以招用人员为名牟
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用人单位,依法责令
改正,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3月1
4日至3月18日)。加大专项行动的宣传力度,督促各类职业
中介机构、用人单位自查自纠,主动整改。同时,公布举报
投诉电话,利用劳动监察协理员对网格内职业中介机构情况
进行排摸,全面掌握本市域内的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分布实
情,为有效开展集中专项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联合执法检查和督促整改阶段(2011年3月
19日至3月27日)。市劳动保障、公安、工商、人事等有关
部门开展联合专项检查活动,对重点地区、场所进行梳理排
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从源头上解决违规违法行为,切实
维护广大求职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11年3月28日至3月
31日)。对专项行动中还没有涉及到的市域进行查漏补缺,及
时处理涉及非法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各类投诉举报案件,严
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书
面总结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紧密配合。为加强对这次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市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协调
小组(见附件1)。各镇(街道)也要建立专项行动协调机构,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专项行动各项工作进展情
况,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调度、督促检查。
(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清
理整顿力度,劳动保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事等部门
要统筹安排,强化协调组织,明确落实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实施统一行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保专
项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三)注重宣传,积极引导。为营造有利于专项行动开
展的舆论氛围,要认真做好集中专项行动宣传工作。各镇(街
道)要充分利用节后务工人员集中返城就业和开展春风行动
等就业活动的契机,在流动人口集散地以及职业中介机构聚
集地,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典型案件,要在新闻媒体给予曝光或跟踪报道。
(四)认真总结,及时上报。认真做好专项行动情况统
计和总结工作。各镇(街道)于3月20日前将专项行动实
施方案报市专项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专项行动结束后,各
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并于4月13日前将总结材料和报表报市专项行动协调小组
办公室。
联系人:李焜鹏,联系电话:***,传真:
85662348,电子邮箱:。
晋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晋江市公安局
晋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晋江市人事局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抄送: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办、许宏程副市长。
晋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2011年3月11日印
附件1:
晋江市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协调小组
成员名单
组长:邵萍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副组长:陈鹭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洪荣塔(市人事局副局长)
洪勇(市公安局副局长)
黄永豪(市工商局副局长)
成员:张贻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科科长)张跃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科科长)
黄志胜(市人事局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黄河(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
洪文志(市工商局注册管理科科长)
林松仁(市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专项行动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