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时间:2019-05-14 08:3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第一篇: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摘要: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截至2006年,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真正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探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发现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相关对策,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有所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弱势群体、体制、对策

一、残疾人事业及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制度的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阶段来说,它都是回避不了的、不容忽视的,是涉及相当数量人群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生活、教育、康复和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法律规定,为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构建残疾人社会安全网,这对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权、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身有残疾的社会成员,在失业、失学、失去抚养人或赡养人、年老、疾病、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足够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的援助制度,属于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在社会保障对象中,他们又是一种特定的保障对象,需要采取特定的保障措施。从具体内容上看,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残疾人的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着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象,其范围已由城市残疾人扩展到农村残疾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项目,其内容已由单一的生活救济逐渐拓宽为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医疗康复等综合保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130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近4万名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10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开发解决了温饱;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我国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进展,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商场、医院、宾馆、影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场所及居民住宅设置和改建了一大批坡道、盲道、扶手、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无障碍设施,12个城市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创建活动;不少电视台开办了电视手语新闻栏目,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加配了字幕。全国已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5万余个,社会各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环境逐渐形成。

综观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发展现状,可以看到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迅猛的发展。残疾人社会的地位、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价值观上,也已经由收养救济残疾人向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转化,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已被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虽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广大残疾人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残疾人社会保障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且保障的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康复、教育、参与社会等方面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状况仍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拉大,甚至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还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这些情况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欠账过多,体系不完整,现有残疾人社会保障犹如杯水车薪,导致残疾人社会保障在供给与需求上的矛盾突出。

2、缺乏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中,我国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04%。调查表明,大多数残疾人生活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比例高,残疾人口多。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严重落后于城市。目前全国农村残疾人群体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数量大,绝大多数残疾人在农村;二是贫困残疾人比重高,我国贫困残疾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三是向城镇转移困难,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的障碍,农村残疾人很难象其他人一样进城务工,改变其生活状态。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严重缺失,这样情况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

3、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我国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特殊支持的力度不够,残疾人保障过分依赖。社会支持体系由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政府的直接性干预行为。非正式社会支持包括以慈善组织、残疾人组织、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和志愿服务构成的群体支持和以血缘、亲缘、业缘、地缘和友情缘为基础的个体支持。对残疾人来说,政府支持、群体支持和个体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这一特殊困难的社会阶层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在目前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血缘和亲缘关系所提供的个体支持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主要力量,而政府支持和群体支持力量较弱,效果不显著。目前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收入太低,其次是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匮乏,还有看病及子女上学的花费太大。不论是经济困难还是劳动力短缺,农村残疾人的首选求助对象都是亲戚。我国农村残疾人家庭掌握的社会资源极少,获取财富的机会远远小于健全人家庭,其经济能力往往非常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残疾人家庭往往是当地农村经济条件最差或较差的家庭,长期缺乏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有力支持,家庭支持系统独木难支,难以应付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这也成为我国农村残疾人长期沦为社会底层,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健全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仍然存在,人道主义基础还相对薄弱。

4、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滞后,实施机制不健全,实际成效不明显。

我国目前已经建有一套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它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本法律,包括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和扶助残疾人的规定等近四十部法律法规,涉及残疾人生活、劳动、教育婚姻、权益保护、收养、继承、保险等诸多领域。虽然这些法律条款中作了一些特殊规定,但很多法律原则性太强,并没有系统有效的实施办法;而且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足,只是停留在人道主义帮助的层面上,仅仅在道德和舆论上受到社会的监督,并没有严格的实施制度来保证。因此,要使保障残疾人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保障,必须完善残疾人保障法制建设,保证实施成效。

我国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所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我国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由此可见,我国残疾人事业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这是由多方因素引起:政府责任缺失,家庭承担残疾人保障的主要责任;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起步晚、水平低;政府和社会缺乏对残疾人的特殊支持;公众的观念陈腐。要完善各项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与组织,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响应与积极参与。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是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要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的政府补贴,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尤其是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步将残疾人急需的康复医疗项目纳入社会保障支付范围。要大力发展残疾人福利,逐步将残疾人特殊的迫切需求纳入福利保障范围,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要逐步提高对低收入残疾人的专项生活救助,大力开展对0-6岁残疾儿童免费的抢救性康复;对重度残疾人配备基本型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日间照料、护理与居家托养给予政府补贴。要着力发展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

2、是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更加公平、更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加快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技术和绩效考核标准,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发展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不断扩大残疾人享有服务的覆盖面,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带动残 疾人服务业加快发展。

3、是要建立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等经费通过各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同时,通过社会捐助及个人与单位负担等多渠道筹集经费。要加强机构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严格行业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是要统筹城乡和区域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优先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就学、就医等迫切服务与保障需求;中部地区要加快建设与发展,缩小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东部地区要全面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保障和服务的能力、水平与残疾人的需求相适应,并率先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

规范化。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大力支持、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服务设施,构建以新农合、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危房改造政策和其他救助为基础,以农村残疾人就业与扶贫服务为重点,统筹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就业、住房、文化、权益维护等内容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格局,推进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一体化和 服务均等化。

5、是要加强对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要加强基础性调查研究工作,学习各社会发展领域以及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探索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和服务模式,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够既融于国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大局,又能真正惠及有特殊困难和需要的残疾人,最终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残疾人带来更多和更长久的福祉。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新残疾人观,残疾人社会保障才能更好发展,达到社会保障的公平、正义、共享。

四、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前景展望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近日已经国务院同意并批转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共分四个部分:残疾人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纲要的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纲要指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1、1300万残疾人将得到不同程度康复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帮助13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500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将实施0至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2、1000万农村残疾人将受到扶持

“十二五”时期,将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我国将完善贫困残疾人口的识别机制,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范围。同时,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培训,为1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培训项目,使经过培训的残疾人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增收技术。3、200万人次将获托养服务补助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200万人次补助。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建立健全以省级或省会城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我国还将大力发展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职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免费教育

我国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根据纲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

1、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3、郑功成,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J]中国残疾人,2008(6)

5、张琪 吴江等著.中国残疾人就业与保障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第二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应当使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较大增强。第五,人力资源应当得到更好开发。在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规模的前提下,应当把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充裕的优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领域的战略重点。第六,社会和谐程度应当有较大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应当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有限目标,在现有物质基础上,重点应是调整公共资源配置方向。首先,应当使农村现有的贫困人口实现温饱,建立起有效的返贫应对机制。其次,及早建立适应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比较健全的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再次,中等收入阶层应当明显扩大,调节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手段应当逐步健全起来。最后,需要对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呼声进行有效的化解和适当的疏导,使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都能享有平等的表达意愿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

第三篇: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阿里巴巴钢材2012-11-27专题:钢材打印

27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2012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对国内服装行业进行了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长24.8%。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3%。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5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500.2亿美元,增长2.9%,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446.2亿美元,增长2.6%。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10.0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674.7元,比2010年提高15.9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45%;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29.5%,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17.5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2.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11年从服装制造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在价格上涨和国内外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制造业整体运行情况虽好于预期,但仍面临着生产继续趋冷、出口增长乏力、订单萎缩、库存持续走高、亏损企业增亏加重等问题。同时,汇率问题、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用工问题等,都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长远看,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且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对中高档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显著加快,品牌服装将更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服装产业景气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服装行业政策

①出口退税政策

2005年-2007年,为了缓解国际贸易争端压力,以及促进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多次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2007年7月,服装、鞋帽、箱包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至5%。

2008年下半年,为缓冲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对国内纺织产业的冲击,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分别于8月、11月和2009年2月和4月四次提高出口退税比例。从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较2007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在中国纺织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出口退税比例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

②国内其他相关政策

2009年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研发创新、金融支持以及加强知识产保护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2010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东部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而将自身定位于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2011年1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将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纺织行业唯一的一部国家强制性标准法规,该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适用于我国境内市场的所有纺织产品,其目的在于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安全健康,引导纺织品生产销售企业逐步以产品质量为主,提升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以便从容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2011休闲服装博览会表示: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中国纺织工业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还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整合国内外资源、进一步调整结构,向纺织强国迈进,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出口纺织品服装价值量年均增长7%左右。

③国际相关政策

欧盟发布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新规定,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该规定在原有的13种与纺织品有关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中又新增8种,这将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规的申报和测试将增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成本,对中小企业出口造成很大阻力。我国相关企业应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新加坡是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量呈现逐年递增的上升趋势,其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保护(消费品安全要求)法草案2011》,将管制消费品范围从原有的45种增加到了15,000种。其中,婴儿产品、纺织品服装和服装饰物等都属于受安全管制的消费品。法案要求,商品供应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组织的ASTM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安全标准。若消费品被认定为不安全,或者不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创新委员会(SPRING)可对产品进行撤柜或禁止销售的处理,零售商和供应商也将受到罚款或最多两年刑期的处罚。

(3)服装行业竞争态势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规模趋于萎缩,但由于掌握着品牌和销售渠道,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目前国内服装市场来看,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具有较大的垄断性,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管理、服装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而国内服装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档产品生产和服装加工,出口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内销售网络、人工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在发展中逐渐从规模、产量转变为品牌、品质以及产品个性化方面的竞争,涌现出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如杉杉、波司登、红豆、罗蒙、报喜鸟等。

(4)服装行业前景

在经历10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了调整期,特别是出口增速有所缓慢,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迅速淘汰了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国内市场上半年的低迷状态使内销型企业在生产计划和营销目标上都更为理性。从长远看,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为我国服装产业奠定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服装产业将从规模扩张走上价值扩张道路。

在国际市场,中国低档纺织服装品凭借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20%,并形成了以中国香港、日本、欧盟和美国等代表的几大出口区域。但在进出口方面,纺织服装工业面临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问题,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主要是以来样来料加工、OEM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的档次低,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难以获得高附加值。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想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步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并在品牌、质量、特色等方面重力出击。

2009年4月《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建设服装强国的重要推进,也成为探索未来服装强国的第一份可行性规划。行业规划更注重发展导向性和目标性,地区规划将把区域优势性、差异性基础上兼顾与其他地区的协调作为重点,企业规划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由于纺织服装业对劳动力依赖性很大,使得中国的低工资成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和成熟的技术配套,未来全球纺织服装业将会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发展,随着海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服装纺织业正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并形成区域性针织基地。总体上来讲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第四篇:东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东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东软的概况

1991年,东软创立于中国东北大学。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7000余名,在中国建立了6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3所东软信息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设有子公司。东软是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解决方案、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在软件与行业应用的结合、软件与数字化产品的结合、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咨询服务方面形成了东软独特的经营模式。东软是中国领先的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1991年,东软创建于东北大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以软件与服务、医疗系统、IT教育与培训为主要业务领域,集软件研究、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培训与服务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业务定位 东软的核心业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软件与服务、医疗系统、IT教育与培训。

同时,东软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在全国四地构造了自己的产业发展基地与服务平台——东软软件园(沈阳、大连、成都、南海)。

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与服务的结合,软件与制造的结合,技术与行业管理能力的结合,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

面向行业客户,我们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易扩展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管理最佳实践,以满足客户需求。行业解决方案涵盖的领域包括:电信、电力、金融、政府(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海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知识产权等)以及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

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世界著名的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车载信息产品、IT产品等众多产品中运行。我们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在医疗领域,我们开发并提供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等10大系列50余种医疗产品,其中CT机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能够生产CT的国家。产品销往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在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等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设备安装,拥有客户5000余家,构建了覆盖中国、辐射全球的销售服务网络。

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IT咨询服务、应用开发和维护、第三方ERP咨询与实施、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包(BPO)、IT教育与培训等服务业务。

其中,在业务流程外包(BPO)方面,东软面向日本、韩国、欧美等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供多语言、多类别的一站式BPO服务,包括: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系统支持、Help Desk等Front Office外包服务,以及HR 外包、网站内容服务等Back Office外包服务。涉及IT、教育、政府、通信、互联网、制造、个人消费品等众多行业领域。

东软致力于成为最受社会、客户、股东和员工尊敬的公司,并通过组织与过程的持续改进,领导力与员工竞争力的发展,联盟与开放式创新,使东软成为全球优秀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

(二)公司理念

激情、敬业的高潜质员工是我们不断追寻的目标 激情:成就导向、积极乐观,自我激励; 敬业:目标导向、注重细节、团队合作、客户第一; 高潜质:聪明,有良好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三)网状职涯发展通路

东软为促进员工实现在企业的持续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员工构造了网状职业发展路线,并通过职位能力管理、员工技能提升计划、各种培训机会、员工E-learning在线学习、内部流动制度、骨干员工发展计划、关键岗位继任计划、领导力发展计划等为员工职涯发展提供帮助。

(四)“EAP”计划

2006年,东软引入90%世界500强企业正在实施的EAP(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项目,关注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使员工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快乐成长。东软认为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员工的健康和发展是东软得以不断开拓的基石。东软实施的员工健康发展计划包括健康专题培训、心理咨询服务、团队拓展训练、体育健康活动等项目。

(五)“信任、尊重、认可”的良好沟通环境

东软向员工开放了“CEO”信箱,并每年定期组织“员工与CEO对话”等活动,使得员工的意见可以直接传达到最高层,获得高度的重视和反馈。“在过去两周里,您是否因为工作出色而得到表扬”

在每年一次的员工调查中都会出现类似上面这样的问题。公司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尊重、激励、培养和发展等纳入公司对干部的领导力评估以及相关评价要素中。同时,员工会作为一个纬度对负责人进行评估或者参与不记名调查,评估和调查结果将影响干部的综合评定和升迁。

二、东软的发展机遇

(一)经营业绩

东软集团(600718)08年中期经营业绩增长稳健,实现营业收入16.43亿元,同比增长18.9%;实现利润总额2.18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7%;基本每股收益为0.34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实现稳步增长,国际化业务领域发展突出。其中国际软件业务实现收入7818 万美元,同比增长32.4%;医疗系统业务出口实现收入761 万美元,同比增长达到108.4%,增速较快。同时该两项业务领域对公司主营业务的贡献率也不断提升,其中公司对日本和欧美的国际软件业务占全部营业收入的份额上升至33.4%;而医疗系统出口业务也占到全部医疗系统营收的17.9%。

(二)发展机遇

整体上市对公司的影响和带来的发展机遇,是通过将集团公司的BPO、软件技术基础研发、培训教育以及软件园区建设开发等业务纳入公司业务范围,实现公司产业链的延伸和业务范围的拓展。未来公司将成为国内软件行业为数不多的,具备“做大做强”发展潜力以及国际化发展潜力的企业。未来,国际软件和医疗系统出口业务将有望成为公司国际化发展的两大突破口。特别作为公司国际化业务重点的软件外包业务,虽然全球服务外包和ITO 外包增长变缓,但是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并且随着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外包意愿不断增长,全球产业的市场份额也呈逐年增长态势,因此未来公司软件外包与BPO 业务双管齐下,将有望获得较快发展。通过整体上市将集团公司业务纳入公司业务范围之后,公司的产业链和业务链均实现多方位拓展。软件技术基础研发业务的纳入将加强公司在自主产品和基础软件方面研发的力量;而BPO业务的纳入拓展了公司在国际软件业务领域的发展环节。此外,集团公司在培训教育、园区建设开发以及产业投资等领域业务的纳入,使得公司从单

纯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商转变为多元化的IT 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产业链和业务链环节从上游的研发到下游的销售、服务;从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到外围的投资和教育、培训,各个环节几乎都有所覆盖,公司的业务分工也更为细化,这些都为公司未来多元化、国际化和全面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考虑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的因素,预计公司2008-2010 年将实现每股收益0.86、1.08 和1.29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9倍、23倍和21倍。我们对公司整体上市之后的发展前景和机遇较为乐观,因此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由于公司外包业务易受全球经济环境、汇率等因素影响,因而存在一定的发展不确定性。

第五篇: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概况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我市拥有全部7大类的旅游资源,其中人文旅游资源83处,自然旅游资源24处。目前已建成开放的旅游景区(点)20多处。其中: 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现已形成以雷台、文庙、罗什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沙漠治理志愿者基地和马路滩林场为代表的大漠休闲游,以天祝三峡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等三大旅游精品线路。

2.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武威现辖三县一区,93个乡镇,1125个行政村,总人口191万人,居住汉、藏、回、蒙、土等38个民族。因武威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独有的地理位臵,使武威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非常丰厚。藏、土等民族风俗习惯保留原始风貌,武威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凉州贤孝、凉州宝卷、武威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3.乡村旅游方兴未艾。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兴起,“农家乐”旅游休闲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乡村农户依托旅游景区、果林苗圃、沙产业和交通环线等资源和区位优势纷纷投资开发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全市初步形成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的乡村旅游格局。据统计,全市现有“农家乐”235家,其中:凉州区144家,古浪乡56家,天祝县12家,民勤县23家,全市“农家乐”项目总投资6331.8万元,旅游从业人员达1043人,年营业收入1944.98万元。

4.旅游商品琳琅满目。全市现有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33家,旅游商品经营网点25家,已开发以“马踏飞燕”文物复仿制品为代表的文物复仿制、轻纺编织、酿造、医药保健、农副特产、旅游纪念工艺品、图书影像等7大系列千余种商品,其中:“马踏飞燕”及“铜车马阵”复制品系列荣获“2009年甘肃省首届旅游商品展示评选会名优产品”第一名和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5.文化艺术不断创新。我市创排的以五凉文化为题材的大型历史秦剧《暮色西凉》,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重点创作剧目参加国庆献礼会演,创编的大型诗乐歌舞剧《梦幻西凉》在第七届“天马”旅游节参加展演,凉州区《攻鼓子》表演艺术团已成为独俱武威特色的文化品牌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大型展演,我市创编的文艺节目先后在全省首届农民文艺调演、第五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全省第四届群星艺术节、全省新创剧目调演活动中荣获奖项。

二、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臵,位居我国大陆中心地区,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臵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的重要门户,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区位优势。

2.文化底蕴深厚。武威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是五凉古都和西夏陪都,保留了大量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8处。拥有馆藏文物47347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一般文物46063件。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3.综合实力增强。近年来,全市共投入4亿多元,完成了雷台、白塔寺、西夏博物馆、天梯山石窟、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苏武景区、马路滩林场、天祝三峡旅游景区及步行街、三大广场、凉古公路等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综合实力得到提升。目前,全市现有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三星级宾馆6家,二星级宾馆4家,其他社会宾馆、饭店、招待所50多家。国际国内旅行社18家。4.品牌效应显现。近年来,通过连续举办七届“天马”文化旅游节,逐步形成了以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为标志的武威文化旅游品牌为代表,以雷台为重点的汉唐文化景区,以文庙古代建筑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景区,以罗什寺、海藏寺、白塔寺、天堂寺为重点的佛教文化景区,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为重点的大漠休闲旅游景区的四大特色旅游精品板块。

5.旅游商品丰富。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理位臵优越,在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甘肃省的文物大市,馆藏文物4.7万多件,在悠远的历史传承中,孕育了灿烂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是陆路交通的枢纽、民族大融合的熔炉,域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具有开发历史文化类旅游商品的相对优势;近年来,着力实施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推动了生态农业、绿洲绿色产业的发展,为绿色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武威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酒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利于开发“酒文化”类系列旅游商品。

三、存在问题

1.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薄弱。武威作为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于投入不足,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相当落后,一是外部交通设施薄弱,旅游可进入性差,主要体现在客运列车停靠车次少,没有国内直达机场。二是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接待档次有待提高。目前,全市旅游宾馆、饭店、招待所床位数量不足10000张,而且没有4星级以上旅游宾馆、酒店,无法接待国内大型旅游活动,不能留住高档次旅游客商。三是旅游娱乐还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武威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局面仍在延续,旅游业无法进行更大的发展。

2.城市形象塑造不到位。武威是历史文化名城,但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与旅游产业相关的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特色民居没有很好地保留下来,此外在城市规划中拟建和保留的几处文化景区,如文庙历史文化景区、大云寺黄土民居区、罗什寺佛教文化景区、雷台汉文化景区至今没有规划建设到位。特色文化市的形象从总体上讲不突出。

3.历史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一是我市原成立的“五凉文化”、“西夏学”、“藏学”研究会等民间研究组织,因人员、经费得不到落实和保障,基本上名存实亡。二是高级专业研究人才缺乏,使我市大量珍贵的文物得不到专业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文物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掘利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三是文化挖掘没有与导游员、景区讲解员解说词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导致旅游解说内容贫乏,缺乏吸引力。

4.宣传推介力度不够。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天马”文化旅游节,加强对外宣传,不断提升了武威的知名度。但由于缺乏持续的、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形象宣传,武威文化旅游大市的形象没有真正展示出来。文化旅游产品内涵挖掘不足,形象设计跟不上旅游者的需求,地方特色不明显,开发水平较低,品牌形象塑造和整体宣传模式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我市旅行社业务大多为向外组团旅游,没有形成地接业务,加之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缺乏必要协作营销手段,无法对外地游客形成吸引力。

5.文化旅游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历史文化研究、文博研究等方面专业人才匮乏,文博、旅游窗口单位导游讲解人员年龄老化,旅游服务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文化旅游营销人才不足,都制约了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影响武威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形象。

四、发展思路

2010年至2015年,全市围绕文化大繁荣、产业大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以“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城市形象塑造为主线,以武威历史文化游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集团化经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鼓励民间投资办旅游等多种方式,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沙漠探险、民俗风情”三大品牌,积极培育乡村休闲观光游和“农家乐”度假体验游市场,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推进旅游企业发展,促进武威市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全面提升武威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使我市成为全省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城市之一。

发展目标:至2015年,把武威建成主题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管理有序、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全市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四星级旅游宾馆2家,星级农家乐200家,旅游接待床位达到12000张。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到232万人次,年均增加14.5%;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年均增加8.1%。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0000人次,旅游创汇310万美元,年均增加10.1%;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5.03%。

五、主要任务

1.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筹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组农家书屋续建工作。至2010年,力争完成全市94乡镇综合文化站,111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任务;二是完成书画院内部装修及文化墙、雕塑、石刻、绘画等绿化美化工作;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武威市公共图书馆、市博物馆、五凉文化艺术中心、天马艺术剧院和“天马苑”等建设项目。

2.加强全市文物的保护、维修和建设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城乡建设工地文物清理发掘和日常巡查工作,对出土和馆藏的文物及时进行修复保护。二是做好全市文物普查工作,分完成田野文物普查任务。三是加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争取力度,加快西夏历史文物陈列馆、文庙保护修缮、市博物馆建设、儒学院恢复重建、雷台三期建设工程、鸠摩罗什寺、亥母洞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莲花山寺、皇娘娘台、古钟楼、长城遗址、瑞安堡等项目保护维修工作。四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力争于2015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0项。

3、推进旅游景区配套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向上争取、招商引资等形式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一是重点做好武威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武威市“天马之都大酒店”、天马宾馆会展中心、天祝三星级宾馆等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工作;二是做好清水玫瑰园、清源王庄小康住宅村、威龙葡萄酒堡、莫高葡萄庄园、黄羊绿色食品观光区、天乙生态园、金羊果木烤鸡农家乐、高坝休闲农家菜馆、枣园生态休闲美食园、五一乡韵度假村、松涛柳湾湖旅游度假区、永昌石碑滚灯、四坝攻鼓舞艺术、下双休闲餐饮园、张义休闲避暑观光区、新华生态农家、高沟堡祭祖项目、长城沙乡农家乐、西营镇农业多功能开发、丰乐8000亩生态植物园等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工作;三是做好武威市沙漠旅游综合开发、凉州风情园、武威市旅游景区改造提升、西郊公园、武威四十里堡西路红军战斗遗址、古浪烈士陵园、沙漠公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雕游艺城、动物观赏项目、民勤苏武牧羊旅游区、红崖山水库旅游、马牙雪山天池景区、石门沟药水神泉景区滑雪场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四是做好武威沙漠探险旅游道路、天梯山石窟旅游公路、亥母洞景区旅游公路、重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改造、本康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和石门沟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是做好武威市旅游商品综合开发、民勤旅游商品开发、天祝藏区特有白牦牛产业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天祝县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古浪旅游商品开发项目等旅游商品开发项目。

4.做好全市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依据《武威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分实施计划,指导各县区编制完成区域旅游开发规划,逐步启动武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雷台文化景区、文庙历史文化景区、大云寺黄土民居区、沙漠休闲旅游景区、苏武景区、马路滩景区、天祝马牙雪山天池景区等重点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用规划更好地指导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

5.扶持武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发挥书画院、群艺馆的作用,坚持专业与业余相结合,调动广大作者的创作热情,集中推出一批特色展览、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组织参加全省和全国各类文艺汇演,促进我市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曲艺、文学等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繁荣。积极扶持古浪千乡万才国际会展中心动漫开发事业,在原开发“快乐星猫”、“秦时明月”等动漫产品的基础上,结合武威深厚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及当前石羊河重点治理等素材开发我市文化旅游动漫影视作品。

6.做好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争取组建武威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培养一批专业研究人才,充分调动业余和民间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武威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藏学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并将系统性、权威性和特殊性较强的研究成果融入武威旅游资源开发和导游词编撰中,不断丰富我是特色文化市的内涵,提升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和品位。大力引进文化和旅游业高端人才,加强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重视发现和启用民间人才、乡土人才。依托省、市内高校、旅行社,依托职业教育,抓好本市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造就一支数量众多、工种齐全、政治思想素质及文化技术过硬的文化旅游产业队伍。

7.加强区域联合,实现客源共享。

牢固树立“大文化”、“大旅游”观念,加大旅游对外开放力度,大力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加快与周边省区市构建多个无障碍特色旅游区。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旅行社地接奖励机制,大力推行旅游年卡和旅游景区淡季门票半价制度,炒热本地游市场;加强与兰州、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外地旅游集团、旅行社、文化团体的联系,把武威旅游线路向周边区域和丝路沿线辐射,把景区开发向邻近市县延伸,把武威纳入丝绸之路等重要旅游线路,通过行业协作、区域联合,加快建设大武威旅游经济圈。

8.加强宣传促销,提高武威旅游的知名度。

在深入研究武威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找准亮点,选准突破口,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线路设计,提升产品形象,按照“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启动周边市场”的思路,借助报刊、画册、纪念册、风光片、旅游光碟、电视电影等对武威旅游景区(点)、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联姻作用,积极争取和吸引中央、省、市等各大媒体来到武威对文化旅游进行宣传报道、采风,摄制民俗风情片,拍摄与武威历史、文化、风情、景观有关的影视、广告等,录制各民族民歌以及曲艺节目,扩大武威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9.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工作。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进一步强化对网吧、音像制品、娱乐演出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场所,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风尚。着力加强旅游市场的行业管理,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加强对旅游社、导游、星级饭店、A级景区及农家乐的规范管理管理,全面落实文化旅游行业质量提升计划,开展最佳旅行社评定、优秀导游员选拔、五星级旅游饭店创建、绿色饭店评定、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星级农家乐评定等行业管理工作,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产品开发

一是加强对旅游产品特色的挖掘,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马踏飞燕”为标志,重点突出“历史文化、沙漠探险、民俗风情”三大特色,集中力量做细做精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突出个性化服务和内容,深度开发、特色推介、品牌宣传,逐步建设武威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景点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高品质的旅游精品。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构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按照“面向市场、统筹规划、围绕重点、突出特色”的要求,开发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着力解决产品单一的问题。在充分利用丰富的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等资源,在开发观光旅游的同时,鼓励各县区利用自然资源、工农科教项目等各类资源优势,开发建设各类休闲度假、科学教育、健身娱乐、乡村农家乐等大众旅游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消费兴趣旅游者的需求。三是加快旅游商品研发步伐,全面建设旅游商品市场。以武威独特的人文民俗文化、标志性景点建筑、特色饮食、土特产品、传统工艺为基础,高起点策划、研发、包装“新、优、奇、特、美”的智能化、折叠化、微型化旅游商品。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规范旅游商品市场,完善旅游商品物流体系,积极培育引进旅游商品研发专业人才,实施旅游商品品牌战略,引导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武威地方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

2.加强合作,强化宣传,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借助各级宣传部门、外宣部门和各新闻媒体,在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开辟旅游专栏、专版,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旅游宣传,营造发展旅游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派驻异地推介。协调我市各类驻外机构,分派辖区旅行社专职营销人员到各类驻外机构从事旅游宣传推介工作。三是建立周边联系。积极探索与市外、特别是周边旅游城市、主要旅游客源地协作宣传的机制和办法。四是地接鼓励引导。出台旅游地接奖励政策,坚持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客源互送、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拓展客源市场,逐步建立区域旅游经济圈。

3.理顺体制、机制,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政府出资源、企业运作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组建武威旅游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对景区(点)进行策划、建设、包装和宣传推介。二是提升挖掘文化旅游互促潜能。利用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作用,把我市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地域文化精粹融会到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去,突出地域特色,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我市旅游产品的自身魅力和吸引力。三是全面推进县域旅游建设。通过申报旅游促进就业试点县,争取国家在乡村旅游投资、交通、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并以市旅游集团公司为市场主体,授予其投资和资本运营的权力,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四是多渠道开展投融资活动。按照国家、省旅游产业发展导向,建立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重点项目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外招商引资。五是积极研发特色旅游商品。出台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发旅游产品及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资开发旅游产品新格局。

4.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

一是从产业发展层面加大整合力度,实现多业兴旅。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体育、环保等相关产业的联系与融合,共促共赢。二是从产品开发层面加大整合力度,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有机整合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民俗资源,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吸引力和永久生命力。三是从旅游资源要素配臵层面加大整合力度,解决产业协调发展的“短腿”现象,实现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套、协调发展,重点解决购物和娱乐不足问题。

5.健全机制,落实旅游安全监管责任

一是建立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运转有效的旅游安全责任机制。成立旅游安全协调工作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安全强制性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旅游应急管理机制。二是明确各级政府对旅游安全的领导责任,旅游、质检、航空、铁路、交通、卫生、保险、消防、防疫、公安、国家安全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旅游安全的监管责任;各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点)、旅游客运企业以及旅游节事节会主办单位的旅游安全主体责任。三是每年广泛开展旅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旅游安全监管与服务力度。深入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与隐患整改工作。四是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主要景区建立山地旅游救援系统、安全警示标牌,配备卫星电话与GPS系统,建设旅游远程监控系统、旅游应急通信项目、医疗急救站(点)体系等。

下载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作为人际间信息交流中介的手机,现在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并逐渐演变成手机媒体。手机媒体体现着不......

    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贫地耕者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自然符号发展中国家保险业的普遍现状。由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故保险业的规模及受......

    电子招标投标现状及前景展望范文

    电子招标投标现状及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13/4/20信息来源:必联网 引言:“为落实中央惩防体系规划、工程专项治理,以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关于推进电子招标投标的要求,国家发......

    现场总线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行业新技术讲座课程名称:行业新技术讲座 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现场总线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在现今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控制领域......

    我国台湾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探析

    我国台湾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探析 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在其独特的政治条件、经济背景和文化环境下产生的,每个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深深打上了本地区的烙印。台......

    残疾人社会保障

    一 关于残疾人 定义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

    2014年我国肉鸡业前景展望

    2014年我国肉鸡业前景展望 时间:2014-01-03 来源: 作者:从我国经济看,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2014年整个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金融领域......

    我国云计算前景展望5篇

    我国云计算前景展望 网讯: 内容提要:展望2012年的云计算展望2012年,虽然云计算会继续在隐私保护、安全可信、标准化、可靠性、网络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受到质疑,但行业内外的质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