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展望

时间:2019-05-13 02:2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展望》。

第一篇: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展望

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展望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方法:过询证收集国内外文献,总结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结果:我国社区护理存在人力资源严重短缺,护士学历低,专业技术骨干缺乏。服务对象片面等问题。结论:我国社区护理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需通过多种手段构建社区医疗护理新模式,加快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关键词】社区 医疗护理 现状 展望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护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这一全球性战略目标,社区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的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向导,贯穿服务对象生命全过程,以社会为范畴﹑家庭为单位﹑个人为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2]。因此,如何加快社区护理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第1章

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社区护理人员现状

1﹒1﹒1 社区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目前我国社区护士普遍存在学历偏低﹑知识老化﹑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等现象,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3]。据报道,美国1993年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即达到了护士总数的33.5%,至2000年美国社区护士中具有硕士学位者达11.6%,远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德国约一半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韩国社区护士也占护士总数的24%[4-7]。而我国现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大不到护士总数的10%[8],社区护士中85%以上为中

专学历[9]。WHO提出社区护士与社区医师之比应为2:1或4:1,即每千人口中应有2名护士,而我国社区护士与社区医师之比为1:1.5平均每万人口拥有护士2.4人,社区护士普遍不足。

1.1.2 社区护士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我国社区护士中中专学历占67.95%-77.1%,无正规学历者占7.5%-20.5%,小于30岁护士占80%[10],反映了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学历低,专业技术骨干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上海与浙江是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但其社区护理人力资源仍不容客观,叶文琴等[11]对上海市34所医院调查表明,社区一级医院床位使用率最高,为(117.50±41.41)%,但护士缺编最严重(理论床护比1:0.39,目前实际床护比1:0.25),护士流失到非护士岗位比例最高(占编制5%)。章冬英等[12]调查显示,杭州市社区护士635名中,中专学历与无学历者占76.9%和15.9%,且都未经过社区护理理论学习,都是由临床护理专业毕业后直接到社区工作,毕业后也未再接受相关培训。所以,社区护士在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素质上均有所欠缺。

1.2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不仅是社区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根据我国的条件和需求,目前只有老年慢性病人是社区护理的重点对象,部分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服务的工作[13]。1.3 社区护理服务形式

(1)社区护士直接上门服务;(2)站点门诊护理;(3)所在街区社区服务中心开办的健康教育。

1.4 社区护理的内容

1.4.1 家庭医疗护理

家庭护理以老年老年病、慢性病、孕产妇为护理要点 当老年病、慢性病病人的疾病状态进入稳定阶段,转入家里治疗和处置无风险,居室内环境能够保证安全并适合在家庭中接受治疗[14],通过家庭护理的饮食调理、精神调节、康复训练等手段,来辅助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1.4.2 预防保健的护理

社区人群中的老年人,是社区护理的重要服务对象,社区护士可以为他们提供以预防保健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护理服务。

1.4.3 康复护理

由于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们对生命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对社区康复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日本康复对象是针对无生活自理能力或精神、身体有明显障碍而家庭照顾困难,65岁以上长期卧床的老人[15]。我国康复医疗的主要对象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残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其目标是他们最终在身体、心理、社交及职业等方面获得最大潜能,提高生活质量。

1.4.4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的切入点从关注个体人的疾病转入到关注个体人的整体及人群整体。健康教育开展迅速、深入且形式多样化,效果显著。通过对居家环境、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等干预性教育,达到预

防疾病、控制感染、自我保健、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4.5临终护理

为濒临死亡病人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是社区护理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护理使病人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能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活质量[16]。

第2章

构建社区医疗护理新模式

2.1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扩大护理教育课程设置

社区护理应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卫生服务,社区护士应具备多方面职能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起到临床护理专家和个案护理者的角色,更要起到能向社区群众的家庭提供医疗、预防、保健一体化的互利服务和初级卫生管理的角色[17]。有关部门在制定一般社区护理培训的同时,培养部分高层次具有初级保健管理能力的人才,以此带动整个社区护理[18]。完善和改进社区护理课程设置,建立社区护理中心,为护士学习提供基地,加强社区护理师资力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2 改变观念是做好社区护理的前提与保证

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如下改变;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病人服务向群体、家庭、社会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向院外的社区家庭服务转变;岗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行为医学等边缘新兴学科转变。2.3 建立健全社区各项制度的法律法规

提高居民的健康投资意识

大力宣传社区护理,完善和制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使社区医务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利于社区护理健康发展,为提供居民健康投资意识和加深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社区部门和政府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制度,可通过各种媒体及设立网站,制作宣传小册子、广播、小讲课等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防病和保健的知识.建立医保制度和特殊人群的有关制度,逐步改善因经济问题而淡化的自我保健意识[19]。2.4 建立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信息网络

2.4.1 利用现代科技资源

将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电脑、个人的手机,住宅电话在社区建立起一个医疗护理的服务网络,直接把社区医疗服务和每个家庭,甚至个人联系起来,建立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重点人群监护网络,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功能。

2.4.2 信息互动

通过社区的网络再和市内相关大医院或者外地医院,进行视频的远程问诊、会诊。这样不仅能使社区医疗也能分享大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资源,还可以使“小病不出社区”得以实现。社区也同样可以将有关健康信息通过网络发布每家每户及个人,从而形成“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机构—生活照顾”的网络体系[20]。

第3章

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原则

3.1 科学合理的进行社区医疗服务网点布局

要做到方便快捷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服务点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应尽量的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而且尽可能的不要设在高层之上。服务点周边的环境也争取比较适合医疗工作的开展。3.2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应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疗服务人员,都应本着“假如我是病人”的换位思考方式,检查我们的措施、方案、实施过程是否体现人性化服务。对家庭护理工作而言,面对自己亲人长期生病,人性化服务理念,更是每时每刻都要体现出来。给病人精神上最大安慰,才是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3.3 社区医疗护理与建设和谐社区相结合

社区医疗护理工作,是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开展社区医疗护理工作,从一开始就应纳入社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之中。以小区的和谐氛围去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小区的统一规划去制定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长期目标。依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3.4 可持续性发展社区医疗护理

社区医疗护理体系建设,关系着千家万户,所以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社区的领导和全体居民,统一思想,融汇大家的智慧,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要实行广泛的民主监督,防止任何庸医假药的侵入。真正达到方便快捷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的医疗护理服务,保证社区居民医疗护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良英,何仲,赵红:等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及任职资格的预测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41(6):491 [2] 冯正仪主编:社区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5 [3] 吴欣娟,李晓霞,王玲,等.北京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192 [4] 段燕:北美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9.[5] Emells,AyahJ,Julies,etal.The Registered Nurse populstion March 2000 [J].USA: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rices Health Resources and Serrice Admmistration Dirision of Nursing,2002:25

[6] 周荣慧,陈立,孙佩珍,等:德国的医院护理管理及社区护理管理简介[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4):191-193 [7] 郭红:韩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55-557 [8] 周昌菊,李东芝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9] 陈志录: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0(11):108 [10] 汪宗芳,凌莉,尤黎明,等:护理人力资源现状[J],热带医学杂志,2003.13(10):69.71

[11] 叶文琴,杜莉,徐筱萍:上海市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874-877 [12] 章冬瑛,陈雪萍,许亮文,等:杭州市社区护理服务现状调查与建设[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3):164-165 [13] 方晓丽,刘丽:实践中的老年公寓医院[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61-62 [14] 日本看护协会:主编保健员业务要览[M].第8版,日本看护协会出版社,1997:4411 [15] 龚兼坚:从日本国的社区护理看社区护理的多样化[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2):41 [16] 王丽姿:香港善终服务的信念与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60

[17] 李春玉,李剑媛: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98 [18] 郭红:韩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55-556 [19] 武英:开展社区护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6(7):187 [20] 姚岚,陈子敏,尹卉,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公共功能状态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4,7:1780-1782

第二篇: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8级护理专业

韩立华

710300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庭模式也由传统的主干家庭为主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这就使我国国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为适应国情的改变,全面、快速、规范的发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支持、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发展趋势

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它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最终目的,集可及性、持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保健性服务为一体[2],是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涉及到的面不仅仅是医疗,而重在人群的预防和保健,是适应社会发展、维持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有效途径[3][4]。

1、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1.1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范畴

1.1.1家庭医疗护理

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5]。1.1.2社区预防 包括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和管理。

1.1.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1.4社区保健 以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对社区特定人群和婴幼儿、妇女、老人进行保健。

1.1.5社区康复 采取医学和社会的综合措施,恢复残疾患者的功能,使之重返社会。1.1.6计划生育服务 社区计划生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前哨阵地。1.2 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1.2.1人员短缺 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之比是1:6,而我国是6:1,正好是一个倒置。按照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提出2010年社区护士的配置要达到3-4名/万居民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配置还未达到1名/万居民[6][7],因此我国社区护士人员短缺还较严重。

1.2.2 学历偏低 目前我国在城市从事社区护理的公共人员中,还要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学历层次上的调整与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里面的社区护士50%以上是大专毕业,30%以上是中专毕业,本科和研究生只占社区护士的1%左右,这就说明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及培养,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工作热情,但缺乏社区护理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 1 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8][9];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10]。

1.2.3 部分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欠缺 根据社区人口、文化、宗教等的不同,其保健意识差异较大,还有很大部分社区居民的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

1.2.4 社区保健项目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新政策未落实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保健项目开展不健全,社区护理的服务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尚不完善,也没有正规的法律条文来保障社区服务对象及护士双方的利益[11]。

1.2.5 缺乏适应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在我国目前地区与地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差异还很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规范、统一的护理模式[12]。

1.2.6 医疗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地段的卫生所承担,国家卫生部门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且各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协调较差,所服务的人群主要是社区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13],受益的人群非常有限。

1.3 社区护理发展的必要性

1.3.1 人口增长及老龄化 ①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40年代末端35岁上升到现在的71.4岁。②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15年老龄人口系数将达到14%,2025年将达到18.4%。③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14]。

1.3.2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卫生部日前发布的2006年的卫生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药费用仍持续增长,门诊病人及人均医疗费用在6年间增长了40%[15]。

1.3.3 疾病谱的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传染病及营养不良→慢性病及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升高,1996年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4.59/10万,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0.92/10万,占农村死亡原因第二位。

1.3.4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随着家庭模式的转变,传统家庭逐渐由核心家庭所代替,以及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老年人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

1.4 社区护理发展的基本原则

1.4.1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多方筹资。

1.4.2坚持为社区人群健康服务的宗旨,依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4.3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1.4.4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发展。1.4.5坚持在社区卫生服务总目标下进行社区护理。1.4.6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2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2.1 社区护理不断推广、完善及发展

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加强卫生保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人口素质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16]。社区护理的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防治,也开始注重对健康的促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精神、心理和行为因素更应得到重视。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将逐步得以调整,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得以加强,快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政府宏观调控及组织管理

在理顺社区护理管理体制的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社区护理管理职责,社区卫生将会纳入整个社区统筹计划中,政府将对社区卫生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及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制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财政支持

[17]。

2.3 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制

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将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一方面将对目前的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如规范转岗培训:重点在于帮助护士转变观念,了解社区卫生相关政策,补充社区实用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目前社区护理发展的需要

[18]

;另一方面各护理院校系在专业设置中将增加社区护理专业,以系统的培养社区护理人员,专业设置中将注意硕士、本科及专科社区护理人员的比例问题,以培养社区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国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将会有统一的认证资格考试[19]。

2.4 社区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及计算机网络化

社区护理的管理将逐步走上正规,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标准将逐步形成及完善。社区护理质量监督及控制将会采取统一的标准。社区护理管理的资料将通过计算机联网,以便为社区服务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并有利于社区健康资料的及时传递、交流、分析及评价,以合理应用 3 资源,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2.5 家庭及老年人的护理不断发展、完善及提高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完善,卫生资源的重新调配,许多慢性病人、经医院紧急救治后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将进一步回到家中进行休息及康复,同时许多老年人的家庭护理也成为护理的重点,使家庭护理得到不断的发展及完善。

2.6 多层次社区卫生保健体制的建立

社区保健服务中心将由护理、医疗、心理、营养、理疗等方面的专家、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地方性的社团及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参与共同完成[20]

。并会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及保健需要,建立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及促进康复等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2.何国平,张静平,实用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0.3.何国平,郭佳,贺达仁,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1A):63-64.4.刘宇,何国平, 浅论阻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3,10:6-7.5.李赞,周立,社区卫生服务中护理工作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32.6.袁立,焦红霞,焦庆萍,社区护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社会护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28-31.7.杨辉,陈娜,从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看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二)—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和挑战[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11(9):723-725.8.李雪丽,狂瑞明,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培养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3):127-129.9.刘素英,王春燕,浅议我国社区护理问题与发展对策[J].哈尔滨医药杂志,2007,27(2): 4 38.10.李玉乐,曹晶,吴欣娟,我国社区护士培养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24-25,29.11.再娜莆,那兰慧剑,社区护理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22.12.韦林安,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展望[J].护理研究,2006,20(11):192.13.肖爱军,焦守凤,周晨,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9.14.王燕珺,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J].理论与现代化,2005,4:55-57.1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3-48.16.孔菊红,王贵华,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17.郑悦平,李映兰,我国社区护理发展需求、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87-89.18.李春玉,李彩福,李明今,等.构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1466-1468.19.周艳,吕淑芹,吉林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M] 长春: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20.王千,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36.5

第三篇: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国社区护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本文对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中的组织管理、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为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护理;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黄金凤(1984-),女,硕士,研究方向: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05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初级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社区护理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居民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需认清存在问题,不断完善社区护理实践,进一步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求。

1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颁发了多项政策文件,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等。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护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管理职能不到位,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某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未建立护理管理组织,社区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确。部分社区护理人员的管理仍沿用综合医院的管理模式,忽视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

1.2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匮乏

1.2.1社区护理人才短缺:WHO提出社区护士与社区医生的比例应为2∶1或4∶1[1]。侯淑肖[2]等人通过对18个省市的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调查发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2%,医护比例为1.6∶1;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3.3%,医护比例为1.5∶1。虽然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有了初步发展,但目前社区护理人才

第四篇: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摘要: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截至2006年,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真正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探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发现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相关对策,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有所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弱势群体、体制、对策

一、残疾人事业及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制度的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阶段来说,它都是回避不了的、不容忽视的,是涉及相当数量人群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生活、教育、康复和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法律规定,为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构建残疾人社会安全网,这对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权、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身有残疾的社会成员,在失业、失学、失去抚养人或赡养人、年老、疾病、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足够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的援助制度,属于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在社会保障对象中,他们又是一种特定的保障对象,需要采取特定的保障措施。从具体内容上看,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残疾人的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着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象,其范围已由城市残疾人扩展到农村残疾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项目,其内容已由单一的生活救济逐渐拓宽为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医疗康复等综合保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130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近4万名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10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开发解决了温饱;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我国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进展,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商场、医院、宾馆、影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场所及居民住宅设置和改建了一大批坡道、盲道、扶手、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无障碍设施,12个城市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创建活动;不少电视台开办了电视手语新闻栏目,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加配了字幕。全国已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5万余个,社会各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环境逐渐形成。

综观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发展现状,可以看到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迅猛的发展。残疾人社会的地位、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价值观上,也已经由收养救济残疾人向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转化,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已被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虽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广大残疾人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残疾人社会保障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且保障的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康复、教育、参与社会等方面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状况仍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拉大,甚至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还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这些情况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欠账过多,体系不完整,现有残疾人社会保障犹如杯水车薪,导致残疾人社会保障在供给与需求上的矛盾突出。

2、缺乏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中,我国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04%。调查表明,大多数残疾人生活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比例高,残疾人口多。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严重落后于城市。目前全国农村残疾人群体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数量大,绝大多数残疾人在农村;二是贫困残疾人比重高,我国贫困残疾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三是向城镇转移困难,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的障碍,农村残疾人很难象其他人一样进城务工,改变其生活状态。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严重缺失,这样情况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

3、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我国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特殊支持的力度不够,残疾人保障过分依赖。社会支持体系由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政府的直接性干预行为。非正式社会支持包括以慈善组织、残疾人组织、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和志愿服务构成的群体支持和以血缘、亲缘、业缘、地缘和友情缘为基础的个体支持。对残疾人来说,政府支持、群体支持和个体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这一特殊困难的社会阶层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在目前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血缘和亲缘关系所提供的个体支持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主要力量,而政府支持和群体支持力量较弱,效果不显著。目前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收入太低,其次是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匮乏,还有看病及子女上学的花费太大。不论是经济困难还是劳动力短缺,农村残疾人的首选求助对象都是亲戚。我国农村残疾人家庭掌握的社会资源极少,获取财富的机会远远小于健全人家庭,其经济能力往往非常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残疾人家庭往往是当地农村经济条件最差或较差的家庭,长期缺乏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有力支持,家庭支持系统独木难支,难以应付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这也成为我国农村残疾人长期沦为社会底层,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健全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仍然存在,人道主义基础还相对薄弱。

4、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滞后,实施机制不健全,实际成效不明显。

我国目前已经建有一套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它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本法律,包括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和扶助残疾人的规定等近四十部法律法规,涉及残疾人生活、劳动、教育婚姻、权益保护、收养、继承、保险等诸多领域。虽然这些法律条款中作了一些特殊规定,但很多法律原则性太强,并没有系统有效的实施办法;而且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足,只是停留在人道主义帮助的层面上,仅仅在道德和舆论上受到社会的监督,并没有严格的实施制度来保证。因此,要使保障残疾人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保障,必须完善残疾人保障法制建设,保证实施成效。

我国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所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我国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由此可见,我国残疾人事业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这是由多方因素引起:政府责任缺失,家庭承担残疾人保障的主要责任;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起步晚、水平低;政府和社会缺乏对残疾人的特殊支持;公众的观念陈腐。要完善各项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与组织,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响应与积极参与。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是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要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的政府补贴,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尤其是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步将残疾人急需的康复医疗项目纳入社会保障支付范围。要大力发展残疾人福利,逐步将残疾人特殊的迫切需求纳入福利保障范围,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要逐步提高对低收入残疾人的专项生活救助,大力开展对0-6岁残疾儿童免费的抢救性康复;对重度残疾人配备基本型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日间照料、护理与居家托养给予政府补贴。要着力发展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

2、是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更加公平、更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加快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技术和绩效考核标准,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发展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不断扩大残疾人享有服务的覆盖面,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带动残 疾人服务业加快发展。

3、是要建立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等经费通过各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同时,通过社会捐助及个人与单位负担等多渠道筹集经费。要加强机构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严格行业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是要统筹城乡和区域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优先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就学、就医等迫切服务与保障需求;中部地区要加快建设与发展,缩小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东部地区要全面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保障和服务的能力、水平与残疾人的需求相适应,并率先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

规范化。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大力支持、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服务设施,构建以新农合、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危房改造政策和其他救助为基础,以农村残疾人就业与扶贫服务为重点,统筹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就业、住房、文化、权益维护等内容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格局,推进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一体化和 服务均等化。

5、是要加强对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要加强基础性调查研究工作,学习各社会发展领域以及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探索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和服务模式,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够既融于国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大局,又能真正惠及有特殊困难和需要的残疾人,最终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残疾人带来更多和更长久的福祉。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新残疾人观,残疾人社会保障才能更好发展,达到社会保障的公平、正义、共享。

四、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前景展望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近日已经国务院同意并批转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共分四个部分:残疾人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纲要的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纲要指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1、1300万残疾人将得到不同程度康复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帮助13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500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将实施0至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2、1000万农村残疾人将受到扶持

“十二五”时期,将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我国将完善贫困残疾人口的识别机制,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范围。同时,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培训,为1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培训项目,使经过培训的残疾人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增收技术。3、200万人次将获托养服务补助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200万人次补助。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建立健全以省级或省会城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我国还将大力发展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职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免费教育

我国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根据纲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

1、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3、郑功成,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J]中国残疾人,2008(6)

5、张琪 吴江等著.中国残疾人就业与保障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第五篇:社区高血压管理现状及展望 研讨会

“社区高血压管理现状及展望”学术研讨会

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推动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及防控体系建设,通过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增强技术指导和学术交流,由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社区高血压管理现状及展望”学术研讨会,于7月7日上午在西园中心会议室成功举办。全市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及数十位院内外临床医护人员参会。

会上,西园中心主任王永峰主持了开幕式并进行了精彩致辞。对此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能够增强社区医护工作者对高血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促进对高血压病的诊疗能力,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健康素养,积累经验、分享智慧,并且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研讨会上,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李洁华、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公卫科主任刘光义、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任菁菁分别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血压管理高质量”、“人工智能随访系统在血压管理中的应用”、“全科医师亚专长培养模式”为主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探讨。

一、提高患者依从性,优化血压管理 李洁华主任讲解主题涉及依从性显著影响血压达标率、改善依从性的策略两大内容,她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及2017版中国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了工作总结与经验交流,强调高血压管理的依从性是药效的重要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并给出应用长效制剂合理用药、生活方式干预、提高护理质量三大改善依

略。

二、AI健康管理系统在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刘光义主任指出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也是可控可防,社区高血压防控现状更是面临着很多挑战而关于高血压防治的新政策新技术也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刘主任现场演示了几种AI健康管理系统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并通过工作实践验证提出人工智能在高血压管理工作中减负赋能增效,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居民获得感的效

论。

三、亚专长全科医师GPwSI培养模式探索

任菁菁主任从亚专长全科医师的定义到国内外亚专长GP的发展及现状向与会人员带来了前沿化学术知识的探索,并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详尽地为大家讲解了发展GPwSI在实际工作中对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升就医满意度、优化全科医师队伍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同与会人员对如何准入亚专长医师、如何保证质量等现实工作中的疑难点进行进一步启发探讨。

大会接近尾声,王永峰主任、李洁华主任做总结致辞,指出本次会议为一次成功的高血压研讨会,此次学术会议对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同时提出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挑战。参会人数多,内容丰富,与会医护人员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讨论热烈,大会圆满

幕。

培训结束后,与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开阔了眼界的同时,学习和了解了很多很实用的高血压管理与防治前沿知识,对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认识到了社区作为高血压管理“主战场”,全科医生作为血压管理的指导者和执行者还充满探索与挑战,任重道远。

作者:刘小阳;校对:李红坡

下载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农村医疗保障是指政府通过制度安排与保护、基金筹措与给付、公共服务与监督,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既包括医疗......

    我国农业经济政策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摘要:在对我国农盘经济欢策的发展历史进行丁分析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农业经济政策发展的问题.对于农业经济政策的皮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

    社区护理的现状及思考

    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

    探讨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精选5篇)

    探讨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 摘 要:探讨研究国内外护理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匮乏及护理人力资源机构的不合理、职责不清等存在的问题。改善当前......

    中韩关系现状及展望

    中韩关系现状及展望 摘要:中韩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国际环境的原因,中韩关系面临诸多挑战,潜在的历史及领土问题仍是将来中韩关系发展所面......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医疗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全面、快速、规范的发展社区护理虽然已......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国走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光辉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粮食行业完成了从统购统销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