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3 10:5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篇: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医疗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全面、快速、规范的发展社区护理虽然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但是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支持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发展趋势

1.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1.1缺乏有效的政策、财政支持

我国城市卫生资源的重心还集中在大医院,向基层社区,转多力度不够[1]。对基层卫生保健的人力、财力、物力投人较少。另外,政府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不够。近二十年来,我们忽视了社区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中不可替代的平台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是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公共产品,致使政府的主导作用缺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医疗机构重治轻防,大医院越做越强大,基层卫生机构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足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1.2护理人才短缺,缺乏完善的教育制度,至今没有一所正规院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2]。

1.2.1人员短缺 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之比是1:6,而我国是6:1,正好是一个倒置。按照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提出2010年社区护士的配置要达到3-4名/万居民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配置还未达到1名/万居民[3][4], 因此我国社区护士人员短缺还较严重。

1.2.2学历偏低 目前我国在城市从事社区护理的公共人员中,还要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学历层次上的调整与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里面的社区护士50%以上是大专毕业,30%以上是中专毕业,本科和研究生只占社区护士的1%左右,这就说明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及培养,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工作热情,但缺乏社区护理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 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5][6];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7].目前的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护理站及老年家庭病房的基础护理,社区护士在社区健康教育、咨询,行为干预,社区人群保健等方面参与很少[8]真正实现社区护理中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服务还有很大差距。

1.3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单一,在理论上的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文献资料中很少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9]。目前社区的家庭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治疗或对家庭现存问题的处理,缺乏对家庭的全面评估和对潜在问题的关注。1.4尚未形成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及管理体系

1.4.1目前国家卫生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

1.4.2缺乏系统而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

1.4.3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服务项目等。

1.4.4尚未形成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及管理体系

1.4.4.1目前国家卫生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

1.4.4.2缺乏系统而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

1.4.4.3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服务项目等。

1.4.5社区护理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部分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不足,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了解不够,人们通常将疾病的康复归功于医生,对护士的价值不能真正理解,尤其对护士独立工作的能力表示怀疑。陈正英等对西部地区居民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居民对社区护理不 理解,比较了解及非常了解者仅占2.8%[10]。1.4.6医保政策支持不足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地区没有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纳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

2、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2.1护理发展潜力大

我国目前大部分社区护理服务是由医院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医院派出的社区护理人员负责提供的[11]。多居民甚至部分学者常常把社区护理仅仅化为医院护理的延伸[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势在必行。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13]。社区护理发展潜力很大,是一个新的护理领域,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成分,是21世纪国内护理发展的趋势。2.2 精神心理行为因素更加得到重视

知识经济时代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消除和减轻这些压力,密切关注人群的心理问题,大力开展诸如戒烟、戒酒、心理咨询等一系列健康服务活动,是人们不断壮大自己防御系统以抵抗不良情绪的产生,成为社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3社区护理由相对独立的系统向社区护理网络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地区。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社区护理工作和研究方式。应用微机建立健康档案,存储和编辑医学资料,利用医学信息网络进行文献检索、信息交流、专题讨论等为社区护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社区护理网络实现家庭-社区-医院-社区-家庭的无缝式管理[14],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或提供服务对象的准确信息,使护理工作更加迅速而有效。

2.4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得到加强能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4年的“禽流感”都警示各级政府,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人民群 众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而国家之间,地方之间以及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对于准确快速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将是非常必要的[15]。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将逐步得到调整,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低成本、高效益、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6],这种完善的体系将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在最基层的水平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2.5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教育更加科学和规范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护士能够用护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模式去设计执行和评估他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服务。同时也应具有人工统计,数据分析,评价,结论,研究和成本效益核算的能力。目前国内的社区护理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设置,学员培养,岗位培训和再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社区护理发展需要一大批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卫生技术骨干队伍。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培养制度,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是社区护理教育发展趋势人类未来的医学是预防医学,随着人民群众经济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不仅是治疗者,护理者,也是卫生保健指导者。同时,社区护士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3.小结

总之,初级保健目标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而社区护理的发展,又是实现国家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的基本动力,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7]加强对社区护理教育的重视,提高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水平,为社区护理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社区护理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姚建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进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2):1. [2] 王翠霞.开展社区护理必要性[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14(3):14750.

[3] 袁立,焦红霞,焦庆萍,社区护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社会护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28-31.[4] 杨辉,陈娜,从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看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二)—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和挑战[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11(9):723-725.[5] 李雪丽,狂瑞明,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培养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3):127-129.[6] 刘素英,王春燕,浅议我国社区护理问题与发展对策[J].哈尔滨医药杂志,2007,27(2):38.[7] 李玉乐,曹晶,吴欣娟,我国社区护士培养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24-25,29.[8]余昱虹,徐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1—62. [9]张国英,李伟,王红妹,等.社区护理模式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795—796. [10]韩英.社区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5):1409—1410.

[11]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7.[12]王菊芳,孙伟芳,陈丽红.对上海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66-69.[13]绳宇,郭迎春,刘淑香.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0):626-628.[14] Mondoy C,Cardenas D.The role of an advanced practice public health nurse in biorerrorism preparedness.Public Health Nurse,2003,20(6):422-431.[15]钟华荪.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南方护理学报,2001,8(6):1.[16]古彩英.社区护理工作模式探讨.护理研究,2005,19(5):930.[17] Holland WW,Detels R,Knox G,et al.Oxford textbook of public health.Oxford Union Press,1985:161

第二篇: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8级护理专业

韩立华

710300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庭模式也由传统的主干家庭为主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这就使我国国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为适应国情的改变,全面、快速、规范的发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支持、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发展趋势

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它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最终目的,集可及性、持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保健性服务为一体[2],是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涉及到的面不仅仅是医疗,而重在人群的预防和保健,是适应社会发展、维持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有效途径[3][4]。

1、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1.1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范畴

1.1.1家庭医疗护理

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5]。1.1.2社区预防 包括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和管理。

1.1.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1.4社区保健 以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对社区特定人群和婴幼儿、妇女、老人进行保健。

1.1.5社区康复 采取医学和社会的综合措施,恢复残疾患者的功能,使之重返社会。1.1.6计划生育服务 社区计划生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前哨阵地。1.2 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1.2.1人员短缺 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之比是1:6,而我国是6:1,正好是一个倒置。按照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提出2010年社区护士的配置要达到3-4名/万居民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配置还未达到1名/万居民[6][7],因此我国社区护士人员短缺还较严重。

1.2.2 学历偏低 目前我国在城市从事社区护理的公共人员中,还要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学历层次上的调整与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里面的社区护士50%以上是大专毕业,30%以上是中专毕业,本科和研究生只占社区护士的1%左右,这就说明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及培养,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工作热情,但缺乏社区护理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 1 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8][9];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10]。

1.2.3 部分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欠缺 根据社区人口、文化、宗教等的不同,其保健意识差异较大,还有很大部分社区居民的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

1.2.4 社区保健项目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新政策未落实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保健项目开展不健全,社区护理的服务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尚不完善,也没有正规的法律条文来保障社区服务对象及护士双方的利益[11]。

1.2.5 缺乏适应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在我国目前地区与地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差异还很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规范、统一的护理模式[12]。

1.2.6 医疗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地段的卫生所承担,国家卫生部门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且各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协调较差,所服务的人群主要是社区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13],受益的人群非常有限。

1.3 社区护理发展的必要性

1.3.1 人口增长及老龄化 ①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40年代末端35岁上升到现在的71.4岁。②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15年老龄人口系数将达到14%,2025年将达到18.4%。③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14]。

1.3.2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卫生部日前发布的2006年的卫生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药费用仍持续增长,门诊病人及人均医疗费用在6年间增长了40%[15]。

1.3.3 疾病谱的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传染病及营养不良→慢性病及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升高,1996年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4.59/10万,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0.92/10万,占农村死亡原因第二位。

1.3.4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随着家庭模式的转变,传统家庭逐渐由核心家庭所代替,以及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老年人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

1.4 社区护理发展的基本原则

1.4.1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多方筹资。

1.4.2坚持为社区人群健康服务的宗旨,依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4.3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1.4.4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发展。1.4.5坚持在社区卫生服务总目标下进行社区护理。1.4.6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2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2.1 社区护理不断推广、完善及发展

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加强卫生保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人口素质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16]。社区护理的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防治,也开始注重对健康的促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精神、心理和行为因素更应得到重视。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将逐步得以调整,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得以加强,快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政府宏观调控及组织管理

在理顺社区护理管理体制的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社区护理管理职责,社区卫生将会纳入整个社区统筹计划中,政府将对社区卫生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及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制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财政支持

[17]。

2.3 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制

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将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一方面将对目前的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如规范转岗培训:重点在于帮助护士转变观念,了解社区卫生相关政策,补充社区实用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目前社区护理发展的需要

[18]

;另一方面各护理院校系在专业设置中将增加社区护理专业,以系统的培养社区护理人员,专业设置中将注意硕士、本科及专科社区护理人员的比例问题,以培养社区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国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将会有统一的认证资格考试[19]。

2.4 社区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及计算机网络化

社区护理的管理将逐步走上正规,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标准将逐步形成及完善。社区护理质量监督及控制将会采取统一的标准。社区护理管理的资料将通过计算机联网,以便为社区服务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并有利于社区健康资料的及时传递、交流、分析及评价,以合理应用 3 资源,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2.5 家庭及老年人的护理不断发展、完善及提高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完善,卫生资源的重新调配,许多慢性病人、经医院紧急救治后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将进一步回到家中进行休息及康复,同时许多老年人的家庭护理也成为护理的重点,使家庭护理得到不断的发展及完善。

2.6 多层次社区卫生保健体制的建立

社区保健服务中心将由护理、医疗、心理、营养、理疗等方面的专家、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地方性的社团及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参与共同完成[20]

。并会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及保健需要,建立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及促进康复等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2.何国平,张静平,实用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0.3.何国平,郭佳,贺达仁,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1A):63-64.4.刘宇,何国平, 浅论阻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3,10:6-7.5.李赞,周立,社区卫生服务中护理工作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32.6.袁立,焦红霞,焦庆萍,社区护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社会护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28-31.7.杨辉,陈娜,从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看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二)—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和挑战[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11(9):723-725.8.李雪丽,狂瑞明,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培养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3):127-129.9.刘素英,王春燕,浅议我国社区护理问题与发展对策[J].哈尔滨医药杂志,2007,27(2): 4 38.10.李玉乐,曹晶,吴欣娟,我国社区护士培养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24-25,29.11.再娜莆,那兰慧剑,社区护理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22.12.韦林安,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展望[J].护理研究,2006,20(11):192.13.肖爱军,焦守凤,周晨,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9.14.王燕珺,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J].理论与现代化,2005,4:55-57.1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3-48.16.孔菊红,王贵华,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17.郑悦平,李映兰,我国社区护理发展需求、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87-89.18.李春玉,李彩福,李明今,等.构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1466-1468.19.周艳,吕淑芹,吉林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M] 长春: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20.王千,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36.5

第三篇:我国绿色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l1月,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的7大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等。到2005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3695家,产品总数9728个。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类产品占14.2%,水产类产品占5.8%,饮品类产品占16.4%,其它产品占6.5%。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00万t,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54万hm。l19个县(农场)创建了151个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积270万hm,年产优质原料1878万t,带动农户420.35万户。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

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浅谈我国温室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温室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0-1-27 14:49:00

页面功能 【收藏】【打印】【关闭】

摘要: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玻璃温室、塑料棚温室、塑料日光温室、活动屋面温室形式为主。我国温室未来的发展呈现出现代化、精准化、多元化、都市型的特点。

关键词:温室;设施农业;发展

1.温室的分类和特点

1.1 玻璃温室

玻璃温室是以透明玻璃为覆盖材料的温室,透光率一般为60%-70%。这类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玻璃温室在设施栽培中,是使用寿命最长的一种结构类型,但从引进温室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在我国气候适应性较差,成本较高,安装维护不方便,大部分经营亏损,经济效益差。在我国通常只有在晚秋和冬春季节用来栽培花卉、蔬菜育苗及农业科研上的作物种植和观赏示范,因此,玻璃温室在我国发展得很慢。玻璃温室包括单坡面玻璃温室、双坡面玻璃温室。

1.2 塑料棚温室

塑料大棚又称塑料棚温室,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园艺设施类型。塑料大棚是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以竹、木、水泥与钢筋混合柱(近年来又发展了镀锌钢管支架和金属线材焊接支架)为骨架材料的不加温单跨拱屋面温室。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冬季保温、夏季遮阳,用于冬季茄果类、瓜类等喜温性蔬菜育苗和蔬菜的秋延后、春早熟栽培。由于塑料大棚光照强度较弱,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目前为一种季节性栽培设施而被利用。

1.3 塑料日光温室

塑料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温室,近年来发展迅速。与玻璃温室相比,其重量轻、骨架材料用量少、造价低、结构件遮光率小、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益好、环境调控能力基本上可达到玻璃温室的同等水平,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用户接受能力远远高出玻璃温室,几乎成了现代温室发展的主流。但是由于塑料薄膜透光性低于玻璃,这种温室存在春冬季采光不足,室内空气污染,夏季后墙挡风,温度过高的缺点,与现代化温室相比,环境调控能力和土地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

1.4 活动屋面温室

活动屋面温室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设施,在气候温和、无雪的地区使用较多。这种温室屋面采用高强度塑料薄膜或遮阳网,配自动控制拉幕系统,能根据室外条件的变化适时启动拉幕系统,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活动屋面温室包括单层活动屋面遮荫棚、单层活动屋面温室和两者兼顾的双层活动屋面温室。

2.我国温室的现状及特点

2.1 我国温室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世界塑料大棚和温室面积约36.576万公顷,而我国面积最大,我国塑料大棚和温室的建设面积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多公顷发展到现在近15.67万公顷,占世界42.8%。设施农业同普通农业相比,产业化程度高,效益好,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强。我国现有大型温室面积约200公顷,其中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约有50多公顷,从荷兰、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引进的约140公顷(包括1995年引进的温室)。在已确切统计的73公顷引进温室中,大多数为大型连栋温室,是近十几年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温室形式。其中大型的连栋塑料温室约占2/3以上,其余为玻璃温室。建设在南方的大型温室以生产花卉为主,北方的则以栽培蔬菜为主,少部分温室用于栽培苗木。

2.2 我国温室发展的特点

塑料大棚、中棚及日光温室为我国主要设施结构类型。其中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热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日光温室为我国所特有。1997年我国日光温室面积已超过近16.7万公顷。由农业部联合有关部门试验推广的新一代节能型日光温室,每年每亩可节约燃煤约20吨。采用单层薄膜或双层充气薄膜、PC板、玻璃为覆盖材料大型现代化连栋温室,具有土地利用率高、环境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和便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

设施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业技术人才的投入,提高了设施园艺的科技含量。现已培育出一批适于保护设施栽培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的设施专用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育苗、喷灌、滴灌、无土栽培技术、小型机械、生物技术和微电脑自控及管理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栽培作的产量和质量得以提高。

目前我国温室的骨架多采用热镀锌管(板),覆盖材料多为玻璃、双层充气膜、PC板等;还自行研制设计了各种环境调控系统和微机监控系统等;对于无土栽培、优良品种选育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成果的应用还很有限;在温室内机械耕种方面,只有少量的育苗、移植等设备,大部分是靠引进设备或手工作业;在应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未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温室结构简单、设备简陋,环境的综合调控难以实现,生产管理和运行水平还远低于国外。

我国设施农业目前存在着诸如土地利用率低、盲目引进温室、设施结构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运营管理费用高、管理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及单位面积产量低等诸多问题。我国商品化温室普及率很低,高、中档次的商品化温室主要被一些机关团体、军队、农场和科研单位采用,很少被个体及一般农民采用,普通农户采用最多的是自建的简易拱棚,约占我国温室总量的60%以上。

3.我国温室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完善并建立温室相关的国家标准。

目前只有《温室结构设计载荷》国家标准,天津市已制订实施了《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

术规范》地方标准,温室国家标准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有的控制系统大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由于温室结构千差万别,执行机构各不相同,对于控制系统的优劣缺乏横向可比性。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本国模式是温室行业国产化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所以我国温室的研究设计单位应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温室模式,从而使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模式有据可依。可以尝试制订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然后申请国家标准。

3.2 开发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温室优化控制软件。

目前我国引进温室的控制系统大多运行费用过高,而自行研制的控制系统缺乏相应的优化软件,大多仍使用单因子开关量进行环境因子的调节,而实际上温室内的日射量、气温、地温、湿度及CO2 浓度等环境要素是在相互间彼此关联着的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都很复杂,当我们改变某一环境因子时常会把其它环境因子变到一个不适宜的水平上,因此,结合温室内的物理模型,作物的生长模型和温室生产的经济模型,开发出一套跟我国温室生产现状相适应的环境控制优化软件是非常重要的。

3.3 需进一步加强对温室结构的研究。

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应有相应的温室结构,温室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温室生产的经济性,例如: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应加强对温室保温性能研究,以减少冬季的热能耗;而在南方地区,则应加强对夏季通风装置的研究,以减少夏季的温室高热。

3.4 加紧对温室相关的技术的研究。

例如:开发适合温室生产的综合机械配套设研究温室内的管理技术,研制适合温室种植的优良品种等。

4.我国温室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国温室未来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温室的发展将向着域化、节能化、专业化发展发展,形成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工厂型农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健康食品。我国温室未来的发展呈现出现代化、精准化、多元化、都市型的特点。

4.1 温室现代化

在日光温室基础上排灌、施肥、光控、温控、湿控、植保等系统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并实现无污染、全天候、周年连续性生产。

4.2 精准化

精准化技术在温室生产中逐步推广应用。包括:精准化施肥技术,精准种植、精准施药、营养微量元素供给。

4.3 多元化

温室生产实现蔬菜、瓜果、花卉、水产品、畜牧养殖等多元化。

4.4 都市型

旅游休闲、观光娱乐、体验田园等都市休闲型农业主要在温室农业中得到发展。

第五篇:我国甲醇汽油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甲醇汽油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是少油富煤的国家,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来生产液体燃料以补充石油供给,是21世纪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议题。

在众多的汽车燃料的开发研究中,醇类燃料是替代石油燃料中的新希望,其中甲醇燃料成为首选。

醇类燃料属于可再生、清洁型能源,但由于技术问题,目前使用的是E20乙醇汽油「汽油中含20%乙醇」和M10「汽油中含10%甲醇」、M15「汽油中含15%甲醇」甲醇汽油。甲醇汽油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全面推广使用。我国也已经开始引进和推广甲醇汽油,并已被纳入“十一五”规划。

1、亚甲醇的产量、市场与价格

2006年,我国甲醇生产874.7万t,进口甲醇112.7万t,出口19万t,表观消费量968.4万t,共有甲醇生产企业167家,产能合计为1344.4万t/a。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建、拟建甲醇项目共42个「不包括二甲醚、甲醇制烯烃生产企业自身配套的甲醇生产装置」。其中,“十一五”期间可以投产的项目为35个,产能合计1198万t/a。

预计到“十一五”末期,我国甲醇生产企业将为200家左右,产能将达到2500万t/a至4850万t/a。

近15年来,我国甲醇消费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主要消费领域依然是传统的化工行业,而其他行业消费比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燃料甲醇汽油未来的发展对甲醇消费有所促进。在化工领域,甲醇仍主要用于甲醛、醋酸、MTBE、甲胺、二甲醚等的生产。其中对甲醇消费增长推动最大的仍是甲醛和醋酸。预计到“十一五”末,甲醇总年需求量约为1900万—2500万t。而同期的市场年需求量,包括甲醇汽油市场在内,约为1800万—2100万t,与目前已建、新建的甲醇产能基本平衡。但如果甲醇汽油、二甲醚相关标准颁布较晚,市场准入政策不能出台,甲醇汽油不能按预期上市,约1000万t/a的甲醇潜在市场将会落空,则甲醇产能就会过剩。

1998—2000年,我国甲醇最低价格曾到过800-1000元t。2003—2006年,甲醇最高价格一度超过3800元t。随着化工行业景气高峰期的离去「预计在2008年前后」以及甲醇产能的迅速增长,预计甲醇价格将会逐渐回落。预计2008—2010年,甲醇价格将下降到2000-2500元/t

近年,国际上尤其是美国,对MTBE的使用争论,使MTBE发展受阻,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也未被大范围禁用,但对MTBE需求的增长是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甲醇在该领域的前景不容乐观。

甲醛产品的出口已受到制约,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甲醛用量限制的规定也逐步出台,如淘汰了部分甲醛含量高的油漆;限制了胶合板中甲醛型胶粘剂的用量等,绿色建材标准的实施对甲醛行业有一定的冲击。

醋酸消费约占全球甲醇需求的7%,可生产醋酸乙烯,醋酸纤维和醋酸酯等,其需求与涂料、胶粘剂和纺织等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虽然我国目前醋酸生产多采用粮食发酵法或乙烯法,但以甲醇为原料合成是醋酸工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新建的10万t/a以上规模的几套醋酸生产装置都是采用以甲醇为原料的工艺。

山西省正在实施发展甲醇汽车计划,争取用5-10年时间,把山西省建成“国家燃料甲醇生产基地”和“清洁燃料「甲醇」汽车示范地区”。因此,甲醇作为燃料的应用普及对甲醇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势头。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这必然会导致房地产、建材、室内装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增长,而甲醇的下游产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应用在上述领域。

今后几年,碳一化工的一些热点产品,如碳酸二甲酯、甲酸甲酯;二甲醚等对甲醇的需求量将有较快的增长。总之,国内甲醇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作为重要的有机原料,甲醇衍生物生产仍将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2、甲醇生产情况

我国甲醇的合成装置基本上使用煤、油、天然气三种原料;现代甲醇生产技术几乎均为低压法。英国ICI公司和LURGI公司的低压甲醇生产技术占全世界甲醇总量的70%以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运行大型甲醇装置已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基础:水煤浆为原料的大型气化炉已运行多年,可实现长周期运转;新型水煤浆气化炉与干煤加压气化炉正在积极开发中;各种低能耗的天然气蒸汽转化技术均已掌握;低成本以空气为气化剂的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技术已经开发;多种的脱碳、脱硫工艺已成熟用于工业生产;变换、精脱硫、甲醇合成催化剂均已国产化;新型甲醇合成反应器已形成专利技术;精馏装备已达到节能和优化水平。目前国内已掌握了建设10万-30万t/a单系列甲醇装置的设计技术。

国内甲醇装置规模仍然较小,且多采用煤头路线,单位产能投资高,约为国外大型甲醇装置投资的2倍,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提高,影响成本竞争力。而以中东和中南美洲为代表的国外甲醇装置普遍规模大,公用设施分摊投资少,且采用天然气路线,单位产能投资大幅下降,成本竞争力大为增强。

目前,国内最大的甲醇单套装置的规模为40万t/a,主要的生产企业有榆林天然气化工公司、四川维尼纶厂、上海焦化有限公司、蓝天集团光山化工公司、大庆油田化工公司和内蒙古苏里格化工公司等,生产规模一般在18万-40万t/a。中海油海南60万t/a装置和日本三菱瓦斯在重庆建设的85万t/a装置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甲醇装置。

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装置能耗低,许多厂家都采用低压合成甲醇技术,使用的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为:美国C79-

2、G106;西德LGl04、日本M-

5、丹麦LMK、LMK-2R和MK101以及国产NC307型。

甲醇合成催化剂应向低温、低压、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热稳定性和高机械强度方向发展。

国内甲醇装置技术、设计单位:西南化工研究院、山西煤化研究院、山西大同第二设计院、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杭州林达化工技术工程公司,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华东理工大学等。

3、甲醇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清洁燃料

从微观上看,利用煤或天然气生产甲醇,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技术成熟,甲醇价格合理;从宏观上看,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已充分显现。

我国已成为汽车大国,汽车保有量增长也刺激了国内车用柴油、汽油需求的快速增长,2000年我国柴油消费量为6924万t,2005年我国达到10968万t,2000—200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9.6%。2006年,我国柴油消费量达到11646万t,其中75%左右的柴油用于交通运输。解决石油资源短缺问题已迫在眉睫。

能源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美国能源研究与发展署研究认为,甲醇是最有希望的内燃机替代燃料。甲醇汽油是一种高辛烷值燃料。在常温下,甲醇是液体,其储存、输送、使用都和汽油、柴油一样方便。添加甲醇可显著降低有害物的排放量,是一种清洁的车用燃料。甲醇汽油经发动机燃烧比燃烧90号汽油的排气中有害物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轻,美国「DOC」研究中心对10种汽车使用含甲醇5%-10%的汽油行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般汽油发动机上用甲醇汽油时,燃烧排气中的一氧化碳比汽油减少了30%左右,氮氧化物比用汽油时减少30%-50%,未燃烧碳氢化物减少30%-60%。甲醇汽油的开发有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甲醇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清洁燃料。

4、甲醇作为燃料的利用形式

4.1 汽油掺烧甲醇

汽油掺烧甲醇在国际上已有应用技术,我国四川部分地区有较长期的甲醇和汽油掺烧应用,掺烧比约为3%-5%的甲醇。“七五”期间,原国家科委在山西省曾组织较大规模的甲醇汽油掺烧试验示范,掺烧比为15%-25%的甲醇。试验和应用实践表明,低比例掺烧甲醇「3%-5%」和纯汽油燃料相比,发动机未做任何变动而工况和性能不受任何影响;15%-25%甲醇和汽油掺烧后,应对发动机系统适当予以调整;甲醇燃料「M85以上」,通过国家甲醇汽车示范工程50部甲醇把客车的试验示范,在甲醇汽车制造、发动机技术、燃料贮存和运输、燃料配制、加注、车辆特殊技术与维修、监测及数据分析、营运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果,可资推广借鉴。如果甲醇燃料汽车能在近期实现灵活燃料化,即可使用汽油与甲醇任何比例混合的燃料,由燃料传感器识别成分,通过电脑提供发动机最佳运行参数,便可加快普及推广甲醇汽车的进程。

4.2 甲醇裂解

目前,甲醇裂解在汽车上的应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催化剂裂解,另一种是等离子体裂解。甲醇裂解后成为H2+CO气体直接进入气缸燃烧,其燃烧特征是燃烧温度低和在贫氧下能够充分燃烧,因此,可达到较好的环保效果,油耗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目前,以催化剂裂解形式的甲醇汽车已在云南和北京的两个科技企业研制出来并有实际应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也开发出等离子体甲醇裂解技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山西佳新能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改装昌河牌微型车和492型化油器甲醇车将于2007年底投入运行。

4.3 甲醇燃料的间接应用

二甲醚燃料和MTBE的应用。二甲醚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柴油机替代燃料,可以首先在城市公交车辆、城市内使用的轻型车及载重车或城市出租车上使用。此外,二甲醚还可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炊事燃料使用。MTBE是甲醇和异丁烯的合成产品,主要是代替四乙基铅作抗爆剂。随着环保对汽油无铅化要求的提高,以甲醇为原料,制造汽油添加剂MTBE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增加。同时,MTBE还可作为中比例甲醇和汽油混合掺烧防止燃料分层助溶剂来使用。

4.4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FC是燃料通过电化学作用,直接变成电能的电化学连续反应装置,可用于驱动电动汽车和发电。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已生产出甲醇燃料电池汽车样车,并在2004年实现了商品化。在2007年6月举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也展出了甲醇燃料电池汽车样车。预计,燃料电池汽车有望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模式,甲醇燃料有望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燃料之一。

5、甲醇汽油的现状

5.1 使用情况

目前市场上有M5、M15、M19、M45、M60、M85、M100甲醇汽油。

M5、M15甲醇汽油都不需改变发动机的结构,可直接使用。

使用M5甲醇汽车燃料,经实验,结果表明不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其消耗量与汽油相同。德国和欧盟都允许使用,许多加油站都使用过M5甲醇汽油,国外一些炼油厂曾生产过M5甲醇汽油,使用中未发现不良影响。尾气中NO、CH的含量明显降低。但经济性不明显。M15甲醇汽油是由90号汽油、甲醇及一系列助溶剂组成,从1999年3月2日起,采用上海焦化有限公司配制的M15甲醇汽油,在桑塔纳、桑塔纳2000、红旗及东风牌卡车上试用,共消耗3000LMi5甲醇汽油,运行距离约30000km。据资料介绍:使用M15甲醇汽油与汽油相比,百公里可节约1.9元。

“六五”期间,国家科委组织交通部负责将M15甲醇汽油研究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在山西省组织由480辆汽车,并建有4个加油站的营运规模:“七五”期间国家科委,中科院负责将492发动机改装烧M85甲醇汽油技术列入攻关项目,“八五”期间进行了中德M100甲醇燃料科技合作项目,有8辆全甲醇桑塔纳轿车在北京行驶,并建有一个加油站,同期国家把低比例M3、M15甲醇汽油列入攻关计划,在江苏、四川、河南、重庆等地有数百辆汽车投入运营试验。1996年由国家科委、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中科院、清华大学、化工部、山西省等单位,参加并完成把煤转化为汽车燃料的课题研究,有50辆示范甲醇中巴车投入商业使用。

低比例甲醇燃料的应用技术已有较大突破,局部地区短期运行结果表明,可直接代替汽油,不必添加助溶剂和腐蚀抑制剂,已初步具备推广的条件;使用中比例甲醇燃料,不需对发动机进行改造,但由于发动机以及电喷系统等均需进行必要的改造,还需做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

高比例掺烧甲醇有两条途径:一是改变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二是添加甲醇改性剂。M50甲醇汽油就是不改变发动机的结构,添加一定量的改性剂调配制成的甲醇汽油,其燃烧传播速度、汽化热值、互溶性、爆发性、加速性能等方面接近、超过国际清洁汽油,实际辛烷值超过100

目前市场上有漯河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M50甲醇汽油。该公司选用丰田型、桑塔纳2000、普通桑塔纳、松花江面包型四辆车,分别使用90号汽油和M60甲醇汽油,在漯河市至许昌市城区道路、高速公路及107国道上进行实际行车试验。四辆车使用90号汽油百公里耗油平均13.54L,使用清洁甲醇汽油百公里耗油平均12.36L。使用清洁甲醇汽油百公里油耗平均降低1.18L,可节约5.46元,节油率为8.7%。

M100全甲醇燃烧装置是对传统汽油发动机的供燃料系统、供热系统、变速箱等进行重大改进,改进后的发动机可100%燃烧甲醇,不用汽油;可提高甲醇燃烧的雾化程度;燃烧充分,杜绝了放炮现象,运行成本比汽油机降低了25%;动力性与普通汽油发动机相当。甲醇汽油消耗汽油少,有利于节约能源又由于燃烧充分,尾气排放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减少55%-90%,环保效果突出。甲醇汽油的成本较低,车辆使用甲醇汽油比传统汽油油耗可降低7%—25%。由于甲醇可以由煤、植物纤维转化制得,可持续再生,能节约大量石油资源,解决21世纪全球能源严重短缺问题,甲醇汽油作为车用燃料市场空间很大。

5.2 甲醇毒性和安全性

受假酒事件影响,甲醇毒性问题很受人们关注。实际上甲醇和汽油一样,在化学上都属于中等毒性物质。甲醇是不可饮用和溅入眼中的。北京医科大学的三院职业病科和眼科共同进行了为期三年详细的连续跟踪检查,并和不接触甲醇的人群进行了对比。结论是,只要遵守操作规程,没有发现人体健康有异常。我国从事甲醇汽车试验研究了20年的人员,以及现在仍在驾驶甲醇汽车的司机,也未发现健康有异常。根据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报告认为,醇毒性对水生物影响比汽油小。用百分制打分「100为最高毒性」评定LD50「半数致死量」毒性评价如下:汽油为100,乙醇为50,而甲醇为30。

我国生产甲醇已有数十年历史,也从未发现甲醇工厂工人有甲醇职业病。实践证明:只要遵守操作规程,甲醇作为燃料是安全的。

6、市场展望

目前,石油化工行业进入景气高峰期,甲醇价格一直处于较高位置,生产企业盈利水平大为提高,各地甲醇新建项目陆续开工。由于甲醇燃料发展前景广阔,引发了国内对甲醇装置的投资热。

甲醇能登上我国历史舞台,是因为我国能源遭遇了短缺危机。这个与国家能源安全联系在一起的化工产品,也因此被赋予了一种特殊身份,变成了一种“准战略物资”。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上看,“甲醇”不仅是一个经济词汇,更是一个政治词汇。甲醇过剩不过剩、甲醇产

业有没有未来,并不取决于市场,而是取决于国家能源政策。

7、发展甲醇汽油的几点建议

「1」汽车工业需要稳定的新能源。我国正探索各种新能源和新汽车,如甲醇汽车、乙醇汽车、燃气汽车和电动汽车。这种频繁的燃料变动,使汽车的研究、开发、使用造成很大困难。难于长远规划和研究开发出高水平的汽车,并难于组织大量生产。我国亟需选择和尽快发展像石油那样长期稳定的百年汽车新能源,为新世纪汽车持续稳定的大发展提供保障。「2」要全国统一的能源。因为汽车的运营半径几百公里以至上千公里,要跨省区行驶。如果各地采用不同的能源,如在山西用甲醇,河南用乙醇,北京用天然气等,汽车将难于跨省区行驶。

「3」放弃天然气、乙醇、蓄电池汽车能源。天然气难于运输,只能在有气的地区使用,不能普及全国城乡,天然气要低温高压缩成液体,供输系统投资大,投资是醇类供应站的10倍以上。只为少数城市车用,难能组织汽车的大量生产和降低成本。

用粮食制取乙醇作为车用燃料是一种消化陈粮的短期做法,乙醇价格太高,普及使用乙醇汽油需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同时乙醇汽油损伤油箱和化油器,影响汽车使用寿命。近期召开的国务院179次常务会议决定,今后将不再新上粮食乙醇项目,现有的粮食乙醇定点项目也要逐步转为非粮路线;由于耗资巨大,煤制油今后不再建新的项目。国务院的这一决策,给各地一哄而起的粮食乙醇、煤制油投资冲动踩了刹车,避免了我国在探索石油替代能源的发展之路上再走弯路,同时给国内煤制甲醇燃料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蓄电池汽车续驶里程只有100km,只能在城市中使用。

「4」甲醇汽油的推广需要政府制订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推广煤基甲醇燃料发展迅速,但推广进展并不顺利,这已成为制约醇醚燃料发展的瓶颈。为此,山西、陕西、四川和黑龙江等地分别制订和颁布了M5、MIO、M15车用甲醇汽油6个省级地方标准。2006年以来,为论证甲醇燃料的可行性,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能源办、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环保总局、林业局、国家标准委、清华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组织近百名专家分5个专业组赴河南、山东、辽宁等地进行专题调研,结论是“煤基液体燃料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和技术基础,是今后三五十年主要过渡性替代燃料,是可能将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维持在50%左右的现实选择”。而甲醇汽油的国标也在加快制定中,其中高比例甲醇汽油拟于2007年完成,低比例甲醇汽油标准拟于2008年完成。况且,这次国务院对发展过热的粮食乙醇、煤制油踩了刹车。可以预期,作为一种经济可行、节能环保、利国利民的替代能源,甲醇燃料投入使用指日可待。

「5」改造甲醇汽车与甲醇燃料输配系统的建立必须同时进行。

「6」解决甲醇汽车的燃料加注问题,加强对使用甲醇汽油车辆的售后服务工作。

下载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绪论………………………………………......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日渐成熟,以从事房地产业管理为基础的物业管理,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我国市场中最具竞争活力、最有投资潜......

    我国公司治理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我国公司的治理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摘要: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 公司治理逐步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速,公司治理成了......

    我国电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 国 电 梯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简称电梯)、倾斜方向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我国电梯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 祝晏君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

    医学论文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探讨

    医学论文/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探讨 【摘 要】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预防保健知识需求逐渐增加,对临床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护理作为当......

    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最终定稿]

    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总结我国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清洁生产工作取得的进展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分析了在工业清洁生......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推荐)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 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用十八个字概括:根底浅、环境差(意识环境、政策环境、生存环境)、基础弱、差距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