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会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5 00:0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工会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工会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篇:我国工会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工会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企业工会的组建率虽高, 但其组建质量低下令人担忧。调查发现, 为了完成上级工会下达的指标,许多企业工会的组建是“先搭台子后规范”的现象。这种自上而下的运动式建会方式很难避免出现一些不提取工会经费、不参加上级工会活动、不发工会会员证、职工不知情的“四不”基层工会。同时,企业工会受所在企业的制约太大,使工会的独立性成为形式。独立性缺损带来的另一个重大弊病是代表性不充分,并从根本上影响工会维权功能的发挥,工会工作者都是企业的雇员, 在经济上对雇主有依赖, 因而无法独立自主地维护职工利益,致使工会的维权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在劳资矛盾的调处中, 工会对职工的维权诉求普遍存在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现象, 有的甚至采取回避态度, 久而久之, 让职工感觉工会与自己并无关联。

求一篇关于“结合国内外的社会现实,谈谈工会的现状及其发生的作用”文章

1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与企业以及职工间的利益关系日渐明晰,凸现出来一些长期被掩盖的利益矛盾。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企业职工要求工会维权的需求日益增多。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其维权的职能也日益突出,这为提升工会的自身职责提出了更高要求。

2工会在企业中发挥职能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工会的维权职能,既面临着独特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有些经营不善的国企中,很多员工由于下岗、待业等的压力,经济地位逐步失落,并导致政治地位随之失落。一些国企存在着比较复杂的腐败现象,常常发生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情。在这样的局面中,一些企业工会却不牺牲职工权益,没有原则地与企业行政“相互配合”,个别工会人员甚至对工人的困难视而不见,激起工人的强烈不满。因此,企业职工对工会维权职能的需求变得很迫切,企业职工对工会加大维权力度的呼声日益升高。工会应该充分考虑职工的实际需求,定位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责所在,履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天职。目前一些国企工会却无法做到旗帜鲜明地为职工维权。主要表现为:

2.1没能彻底贯彻《劳动法》

当前,有些国有企业公然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在忙时强令企业职工加班,却并不按照相关规定付给工人加班费。若有不服从的工人,就威胁其下岗,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工人找到工会申请维权时,有的企业工会借故推诿,有的则对工人的诉求敷衍了事,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的工会站在职工的对立面,无视职工的正当权益与合理要求,致使工人与企业间矛盾激化,对企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2.2没有明确独立地位

有些国企的工会在规定中声明其属于一级群众组织,可是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工会干部由于过度依附行政领导而使工会的独立性被丧失,工会组织没能从行政体系中独立出来,只能被称作是一个“半独立”性质的行政组织,没能为工人群众的利益代言。还有些工会的领导甘受行政部门的委托,站到职工的对立面,代表行政和职工打官司。

2.3工作重点不明确

现有的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实际现状亟待工会加大自身的维权力度,然而某些企业的工会组织却将工作重心放在诸如文艺演出、唱歌跳舞等方面,由于工会的精力被诸如此例的文体活动所耗费,自然就无法做到将自身的工作重点放在为职工维权上。

2.4工会组织建设不足

即使一些企业的工会愿意充分发挥自身的只能,为职工维权而努力,但是有时却违背了一些领导的医院而受到打击,导致下岗,调离等,这些“下场”使工会干部缩手缩脚,工会组织建设被极大削弱。

3企业工会职能发挥不力的原因分析

3.1思想原因

一些企业的干部将工会看作党的一个部门,是工会的工作偏离了目标。在一些企业中,企业党组织领导对工会维权的独立性有所忽视,将工会完全等同于自己的一个普通部门,这就使工会工作以党的工作为中心,导致工会“以维权为中心”的目标产生偏差,妨碍了自身维权职能的发挥和强化。

在这种情况下,连企业的职工有时也将工会看作企业的普通管理部门,没有对工会维权形成广泛的群众支持,直接导致工会工作具有明显行政特征,在很大程度完全脱离了职工群体。在职工的观念里,工会已经不是一个群众组织,而是与其他管理机构等同的一个组织。当职工发生了劳资纠纷,无法向工会寻求协助。以上的局面,造成了工会维权职能的缺失,职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最终导致职工受害、工会不作为。一些企业管理者在工会人事和工会经费上干预,影响了工会的维权工作。企业的旧有观念已经成为工会维权最大的桎梏和工会组织权利缺失最大的思想根源。

3.2制度原因

工会有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才能顺利行使维权职责。而独立的行为能力来自独立的经济来源,这就对工会人事和工会工资制度提出了要求。而目前的现实是,工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严重妨害了工会的独立性,进而对工会的维权能力造成巨大影响。《工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由所在单位支付”。工会工资由所在单位发放,这严重束缚了工会行使权利。首先,妨害了工会的经济独立。经济上的不独立导致维权被动。工会工作人员是工会权利的行使者,在经济上无法与企业相互独立,维权时就会难以彻底。由于企业拥有工作工作人员工资的支付权,工会的维权好坏也就难以由职工说了算,维权职能得不到积极行使。所以一些工会干部对企业侵权一般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工会干部成为弱势的维权者,利益关系使工会工作人员维权积极性降低了。

4工会强化自身职能的策略

4.1加强工会人员的队伍建设

传统工会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发展,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当前的不少工会工作人员仍在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对工会履行自身职能形成了严重影响和制约。工会在新形势下要着力强化维权职能,前提就是建立高素质的工会队伍。工会工作者从职工中产生,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而工会工作人员的维权意识对工会维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到维权工作是否持久化,长效化。

4.2推进工会自身改革

工会自身的建设,需要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即职业化、法制化和社会化的维权机制。具体来讲,法制化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工会应该把法律作为维权的基本准绳,提高工会法律素质,借助法律实现个人权益的维护。社会化则指的是工会充分利用维权的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强化自身的维权职能。而职业化的内涵则是工会摆脱企业的行政限制,以独立的身份表达职工利益诉求。

工会维权模式的社会化、职业化与法制化,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工会的组织功能强有力的保证。为实现这些模式,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打破了地域限制,从而形成工会维权联动。使维权工作得到社会各相关部门共同的支持。

5结束语

企业工会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是市场经济对企业工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劳动者对工会的迫切需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企业工会维权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对企业工会维权职能进行分析,寻求强化职能的策略就更显迫切。

工会是什么?

●工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

工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即指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它主要是通过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来的。我国工会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通过工会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工人群众中去。同时,工人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通过工会反馈上来,作为党的决策依据。工会的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和团体不可代替的。第二,工会是政府的亲密合作者,是人民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享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的权利。工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以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第三,工会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是协调劳动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它通过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达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和民主权利的目的。随着我国劳动关系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地位也会越来越突出,成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工会组织的性质

《工会法》总则第二条明确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一规定从两个方面明确了工会组织的性质,一是阶级性。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的。二是群众性,工会是职工群众的组织,而不是政党或其它组织,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权参加和组织工会。此外,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职工参加工会和退出工会都是自愿的。●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工会法》第四条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工会会员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这一规定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了工会活动的根本准则。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了我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作为执政党和国家政权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也必须以宪法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来指导和规范工会的一切活动。

工会遵守和维护宪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才能保证工会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同时,宪法体现了广大人民意志和对人民利益的保障,工会只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尊严,才能真正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由工人阶级队伍中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和工人运动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工会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又应该按照自身的性质、基本职责和特点,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工会接受党的领导与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辩证地统一在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工会与人民政府的关系

在我国,工会与人民政府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关系。人民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职能。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应当支持自己的政府,协助政府开展工作。政府应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对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应当认真听取工会和广大职工的意见。《工会法》第五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工会行使国家赋予的参与权利,代表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组织职工开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行参政议政等活动。这充分体现出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民政府不可离开的重要支持者与合作者

第二篇:我国绿色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l1月,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的7大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等。到2005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3695家,产品总数9728个。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类产品占14.2%,水产类产品占5.8%,饮品类产品占16.4%,其它产品占6.5%。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00万t,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54万hm。l19个县(农场)创建了151个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积270万hm,年产优质原料1878万t,带动农户420.35万户。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

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我国电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 国 电 梯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简称电梯)、倾斜方向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我国电梯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社 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建筑设备,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实现 我国建筑业“节能省地”的国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电梯又因其功 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列为特种设备,其发展状况也一直为政府和人民群众所关注。

第一部分: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中国电梯业受到外资各种“蚕食”措施影响,原有的各大国企电梯品牌全军覆没,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95%以上。近年来,一批民族电梯企业苦练内功,绝地反击,出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劲旅竞争的主战场,中国电梯业目前面临行业的重新“洗牌”,民族自主品牌应利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等多方面有利因素,逐鹿天下,加快赢得更多市场。

外资品牌超强垄断 自主品牌借力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当时我国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情况,国家决定引进外资,电梯业成为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自1980年起,天津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等国内较大的电梯企业,全部与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日本三菱等外资品牌合资合作,外资或合资品牌由此全面进入我国市场。

目前国际电梯市场基本由美国奥的斯、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日 本三菱、东芝、日立、富士达等八大名牌垄断,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布世界各 地广大中心城市,合计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90%以上。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 电梯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电梯市场也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 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些国外电梯 知名企业因此长期以来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成为了引 进的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

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以奥的斯、上海三菱为代表的大型外商 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进口电梯占据了1%的市场 份额,民族企业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

外资品牌在初期进入的时候,确实有其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和在我国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迅速垄断了国内市场,在合资初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但外资品牌的进入对于促进我国电梯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加速了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整机生产企业中,外资品牌的技术与管理理念让民族品牌提速发展;在电梯配套件企业中,从为外资品牌配套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配套水平。由于整机和配套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得电梯自主品牌全面发展。

业内人士也认为,电梯行业的特性,也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整机制造商需要掌握的行业技术众多,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机电集成技术以及产品的售后安装维保的要求高。进入电梯行业特别是整机制造领域,对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安装维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同时,电梯作为终端消费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明显。品牌往往成为人们在选择电梯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电梯生产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并获得市场的认可,也必须经过市场一定时间的不断检验。

中国成为全球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大型商场等城市建设投入的增加,电梯市场需求量因多方面需求得到迅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中,外资品牌占国内电梯市场的75%左右的份额,民族自主品牌约占25%的市场份额。但我国民族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在资金和品牌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量民营企业开始介入电梯行业,从为外资企业做配套或者与外资企业合资开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消化技术,借鉴外资企业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安装维保体系、管理模式等,自主品牌电梯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上快速步入了国际化行列,逐步发展到目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涌现出如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等自主品牌企业。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电梯生产总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江苏省吴江市地处沪、苏、浙交汇中心,是我国电梯生产的重要核心区域,全市拥有电梯整机生产企业30家、配件企业150家,形成了一个以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电梯、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已经列入江苏省100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制约我国电梯行业发展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技术因素

电梯整机制造行业是一个集机械、电气系统于一身的技术密集性行业。在核 心技术的取得、资金的准备、技术人员的储备、技术开发规范化管理机制的建立 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障碍。部分大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能够掌握电梯整合设计 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产品的性能。掌握这 些核心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更需要靠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建 立的系统化的研发机制、储备的研发人员及不断更新研发与试验设备。新进企业 很难短时间内掌握电梯的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及研发团队的建设也很难达到现有 大中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的水平。2)资金因素

电梯行业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依据产品销售合同订单生产制造。在80年代,就有专家考证电梯生产企业的生产数量达到1,500台以上时才能明显降低成本,从 而具备生产规模效应,各地区电梯销售机构销售数量超过200台时才能达到营销 规模效益。因此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生产设施和营销网络的建设才 能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因为电梯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 电梯产品的研发当中,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先进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不会被淘汰。3)销售与服务网络因素

电梯产品通用性较差,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全面利用其整合技术,根据客户的 需求设计、采购、组织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与客户保持频繁 的沟通,建立起体贴的驻点服务,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电梯销售以后的 安装、维保等服务也需要及时、高效、高质的进行。因此庞大的销售服务网络建 设是企业保证其产品销路顺畅、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保证。目前国内大中型电梯 整机制造企业都已经经过多年的积累,建立起了覆盖全国乃至海外的销售服务体 系,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广泛的销售服务网络。4)资质许可因素

电梯生产企业需强制执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及《自 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等行业标准。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 式的决定》,电梯生产企业需具备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这 些因素使得只有具备执行国家强制要求的电梯行业规范标准并取得资质许可的 企业才能生产电梯。

第二部分:我国电梯行业发展趋势

2009年,面对外需趋弱、内需不足的整体市场条件,电梯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房地产成交量一路萎缩,直接导致了各大电梯厂商的销售业绩大幅下滑,随着企业订单量的锐减,多数电梯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更有一些外资品牌电梯巨头甚至考虑改变在华投资策略。进入2009年下半年后,中国经济V 型复苏,收益最大的房地市场回暖带动了电梯产销量的逐步上升,但电梯产业形势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以来,在国内掀起一场以“节能化,环保化,科技化”为导向的电梯革命。这预示着,新一代绿色节能电梯和高科技智能电梯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另外,政府采购项目已成为电梯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此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和基础建设领域,且投资力度不小,将为电梯行业打开新的局面。

我国未来电梯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国家颁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促进产业结构调 整暂行规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 件,装备制造业均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之一。根据《中国名牌产品“十 一五”培育规划》,电梯行业所属的通用设备制造业被列为重点培育行业之一。根据国家公布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政府将优先采购国 内自主创新产品。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提 高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水平的大环境下,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产品质量较高、生 产工艺较先进的大型本土电梯生产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2)电梯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人口的老龄化、建筑行业的进 一步发展、现有电梯的不断更新改造、既有旧楼加装电梯的大量需求,电梯市场 需求量未来若干年内仍将快速增长。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仍将是全球最 大的电梯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出口方面,2001年-2010年我国电梯的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08 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电梯出口也将逐渐回暖,其中以博林特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品牌在很多电梯产 品的技术和质量上具备了和外资大型电梯制造企业抗衡的实力,因此在我国未来 电梯出口市场逐步回升的情况下将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3)本土电梯企业的技术不断进步

我国电梯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历了20多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 精的发展历程后,我国本土电梯企业生产的中低速电梯产品已在技术上全面赶上 了外资大型电梯企业;而对于电梯下游消费的主要行业普通住宅和基础设施来 说,中低速电梯已能够满足其使用要求。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楼盘不断“拔高”,公共实施不断升级,电梯行业便成为其最迫切的需求,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准不平衡、人口密度差别大、城市化水平不一致等因素,中国国内电梯业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无论从在用电梯分布还是新增电梯分布均出现严重不平衡。特别是人口众多的省市,如山东、四川、重庆和河南等人口大省份的电梯拥有和增加均处于较低水准,因此借助区域振兴,此类二、三线城市的升级电梯需求会出现更大幅度增长。

目前,电梯行业中应用的控制系统主要是微机控制与PLC控制,其中微机控制仍是主流的控制方案。尤其在垂直电梯中,超过90%使用微机控制。这主要得因于微机控制的高灵敏性与低成本、CPU的高运算能力与高抗干扰能力。PLC则在简单的逻辑控制与可靠性方面比较占优势,因此在自动扶梯上应用比直梯更为广泛。

未来高速电梯也会是一个发展方向。乘梯的舒适感及电梯的启动与停止时的平滑过度也会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微机控制仍会是主流,但PLC的高可靠性及容易维护的优势也会让PLC有更多的应用。微机控制与PLC控制结合能更好地实现人性化设计。

电梯的驱动方式包括变频驱动、直流驱动、液压驱动、双速电机等,目前变频器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电梯驱动。变频器应用在电梯的提升与门机上。垂直电梯与自动扶梯等都会使用变频器来提升,直梯的门机上还会用到小功率的变频器。用于提升的变频器规模是22.8万台,应用于门机上的变频器规模是13.2万台。

低压电气在电梯上的应用主要是接触器与继电器。继电器是用于控制回路中电气设备的转换开关,在传统的电梯中也用来进行整个系统的电气控制。但应用起来逻辑关系比较繁琐,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接触器是用于远程闭合与切断电力回路的电器,它的电力触点利用电磁系统予以闭合。

09年电梯行业的继电器市场容量是4400万,接触器的市场容量1.36亿。继电器作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已经成为过去式,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加,继电器与接触器在电梯的市场中正在逐渐饱合,未来几年里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增长趋势会放缓。

作为经济复苏的受益产业之一,2009年我国电梯行业表现不凡,成为全球电梯生产量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垂直电梯和扶梯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将分别占整个全球市场的一半和三分之一,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年产值超千亿元,电梯市场可谓前景广阔。

2009年我国电梯年产量比2008年的25万台约增长5%,出口减少30%左右,国内市场增长13%。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出口减少30%,约1万台。国内市场需求较大,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但上升的幅度有所减缓。

我国电梯市场仍将保持每年20%的递增速度,年平均销售额至少为500亿美元。未来50年我国新增住房面积将达到200亿平方米。目前国家规定20米以上高楼就应安装电梯,未来住宅市场的电梯需求量会非常大。此外,机场、商场、地铁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对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电梯的需求也十分可观。

第四篇: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医疗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全面、快速、规范的发展社区护理虽然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但是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支持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发展趋势

1.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1.1缺乏有效的政策、财政支持

我国城市卫生资源的重心还集中在大医院,向基层社区,转多力度不够[1]。对基层卫生保健的人力、财力、物力投人较少。另外,政府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不够。近二十年来,我们忽视了社区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中不可替代的平台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是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公共产品,致使政府的主导作用缺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医疗机构重治轻防,大医院越做越强大,基层卫生机构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足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1.2护理人才短缺,缺乏完善的教育制度,至今没有一所正规院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2]。

1.2.1人员短缺 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之比是1:6,而我国是6:1,正好是一个倒置。按照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提出2010年社区护士的配置要达到3-4名/万居民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配置还未达到1名/万居民[3][4], 因此我国社区护士人员短缺还较严重。

1.2.2学历偏低 目前我国在城市从事社区护理的公共人员中,还要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学历层次上的调整与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里面的社区护士50%以上是大专毕业,30%以上是中专毕业,本科和研究生只占社区护士的1%左右,这就说明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及培养,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工作热情,但缺乏社区护理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 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5][6];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7].目前的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护理站及老年家庭病房的基础护理,社区护士在社区健康教育、咨询,行为干预,社区人群保健等方面参与很少[8]真正实现社区护理中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服务还有很大差距。

1.3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单一,在理论上的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文献资料中很少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9]。目前社区的家庭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治疗或对家庭现存问题的处理,缺乏对家庭的全面评估和对潜在问题的关注。1.4尚未形成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及管理体系

1.4.1目前国家卫生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

1.4.2缺乏系统而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

1.4.3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服务项目等。

1.4.4尚未形成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及管理体系

1.4.4.1目前国家卫生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

1.4.4.2缺乏系统而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

1.4.4.3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服务项目等。

1.4.5社区护理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部分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不足,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了解不够,人们通常将疾病的康复归功于医生,对护士的价值不能真正理解,尤其对护士独立工作的能力表示怀疑。陈正英等对西部地区居民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居民对社区护理不 理解,比较了解及非常了解者仅占2.8%[10]。1.4.6医保政策支持不足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地区没有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纳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

2、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2.1护理发展潜力大

我国目前大部分社区护理服务是由医院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医院派出的社区护理人员负责提供的[11]。多居民甚至部分学者常常把社区护理仅仅化为医院护理的延伸[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势在必行。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13]。社区护理发展潜力很大,是一个新的护理领域,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成分,是21世纪国内护理发展的趋势。2.2 精神心理行为因素更加得到重视

知识经济时代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消除和减轻这些压力,密切关注人群的心理问题,大力开展诸如戒烟、戒酒、心理咨询等一系列健康服务活动,是人们不断壮大自己防御系统以抵抗不良情绪的产生,成为社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3社区护理由相对独立的系统向社区护理网络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地区。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社区护理工作和研究方式。应用微机建立健康档案,存储和编辑医学资料,利用医学信息网络进行文献检索、信息交流、专题讨论等为社区护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社区护理网络实现家庭-社区-医院-社区-家庭的无缝式管理[14],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或提供服务对象的准确信息,使护理工作更加迅速而有效。

2.4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得到加强能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4年的“禽流感”都警示各级政府,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人民群 众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而国家之间,地方之间以及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对于准确快速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将是非常必要的[15]。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将逐步得到调整,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低成本、高效益、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6],这种完善的体系将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在最基层的水平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2.5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教育更加科学和规范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护士能够用护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模式去设计执行和评估他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服务。同时也应具有人工统计,数据分析,评价,结论,研究和成本效益核算的能力。目前国内的社区护理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设置,学员培养,岗位培训和再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社区护理发展需要一大批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卫生技术骨干队伍。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培养制度,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是社区护理教育发展趋势人类未来的医学是预防医学,随着人民群众经济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不仅是治疗者,护理者,也是卫生保健指导者。同时,社区护士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3.小结

总之,初级保健目标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而社区护理的发展,又是实现国家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的基本动力,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7]加强对社区护理教育的重视,提高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水平,为社区护理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社区护理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姚建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进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2):1. [2] 王翠霞.开展社区护理必要性[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14(3):14750.

[3] 袁立,焦红霞,焦庆萍,社区护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社会护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28-31.[4] 杨辉,陈娜,从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看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二)—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和挑战[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11(9):723-725.[5] 李雪丽,狂瑞明,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培养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3):127-129.[6] 刘素英,王春燕,浅议我国社区护理问题与发展对策[J].哈尔滨医药杂志,2007,27(2):38.[7] 李玉乐,曹晶,吴欣娟,我国社区护士培养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24-25,29.[8]余昱虹,徐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1—62. [9]张国英,李伟,王红妹,等.社区护理模式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795—796. [10]韩英.社区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5):1409—1410.

[11]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7.[12]王菊芳,孙伟芳,陈丽红.对上海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66-69.[13]绳宇,郭迎春,刘淑香.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0):626-628.[14] Mondoy C,Cardenas D.The role of an advanced practice public health nurse in biorerrorism preparedness.Public Health Nurse,2003,20(6):422-431.[15]钟华荪.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南方护理学报,2001,8(6):1.[16]古彩英.社区护理工作模式探讨.护理研究,2005,19(5):930.[17] Holland WW,Detels R,Knox G,et al.Oxford textbook of public health.Oxford Union Press,1985:161

第五篇:我国公司治理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我国公司的治理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摘要: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 公司治理逐步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速,公司治理成了热议的焦点。我国上市公司弄虚作假、国有企业掌门人以权谋;,企业有意不分红,导致股民只能到抛售差价盈利,股市投机性大,不健全;近来中小企生存异常艰难,纷纷倒闭,甚至温州出现小业主“跑路”热。这些不断出现的社会热点,让我们不得不关注我国公司的治理现状。关键词: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

中小企业

现状问题

发展趋势

目前,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的实践和研究亦一步步趋同。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环境的差异,公司治理客观实践上都是有不少差异的。

20世纪30年代,公司所有权与控股权的分离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公司治理的注意。随着问题的日渐严重,也迎来了这个问题的大讨论。我国对公司治理的关注比较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随着国有企业在职消费不断增长,领导人侵占企业资产,财务以及各方面信息披露不充分甚至置小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也掀起了公司治理探讨的热潮。

所谓的公司治理就是指,通过一套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公司治理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外部机制实施的共同治理。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目的是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化,而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制衡只是保证公司决策的方式和途径。从科学决策的角度看,建立在决策科学观念上的公司治理,不仅需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发挥作用的内部监控机制,而且需要一系列通过证券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来发挥作用的外部机制,如公司法、证券法、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社会审计和社会舆论等。①

其内容主要包涵两个方面:一个是治理机制,另一个是治理结构。治理结构有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等。治理机制包括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其中用人机制分为董事长人选、独立董事人选、CEO人选等,这两者共同决定了治理效率的高低。

分析我国的公司规模,大体可以分为大型国有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下面就分别分析一下这两类企业的治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及未来走势。

1.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从企业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大型企业是历经了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之后,发展到公司制企业的。公司制企业是由许多人集资创办并且组成一个法人代表的企业,是现代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②

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中重点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制化。目前,从形式上看国有企业基本实现了公司化,可是实质上还是有不小差距和问题的。我国研究公司治理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治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管理者的腐败;二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存在不少问题: 1.1.1所有权与控股权分离,所有者不明确

所有权与控股权的分离问题由来已久,却一直不易被解决。所有权与控股权的分离问题会产生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分歧,两者目标不一致,致使公司利益最大化无法实现。全球各国公司的问题:所有权与控股权的分离,我们也未能避免。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职业经理人的工资一涨再涨,虽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可是毫无回落的势头。因为,公司的控制权在经理人手里,不少人会为自己谋利,而侵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所以,股东不得不给他们提高工资。如大家所想,股东可以通过股东大会直接表决,罢免经营者;还可以通过抛售该公司股票,使其价格大幅下跌迫使经营者退位。可是,经理人经常伙同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粉饰财务报表,名盈实亏,欺骗股东和广大股民。美国有安然事件和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中国的琼民源、郑百文的破产足以证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当然也有不少股份制公司除了持有公司大量的股票,还积极参与日常的经营管理,使公司的目标始终保持利润最大化。例如摩根、克洛菲克、卡耐基都是特别好的典范。我国特有的问题更加严重:所有者缺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国家是大股东,各类国资产权代表并不像家族或者个人股东关心自身利益那样关心国有资产的利益,所有权不是很明确。这就直接造成内部人控制着国有企业。我国一直未断绝过的国有企业领导人以权谋私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例如ST郑百文在倒闭的时候外债几亿,可是其老总却拥有名车、豪宅。又如国资信的掌门人唐若昕,为一己私欲,将国家财产两亿多打了水漂。而我国上市公司一直是“一股独大”的局面,股权配置相当不合理,解决好所有者缺位是上市公司治理的首要任务。

1.1.2监控机制不健全,董事会独立性差

在我国,由于十多年的放权让利改革,目前较普遍的现象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股东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上市公司实行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即监事会仅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更无董事和经理的任免权,因此,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监事会由职工代表和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但是监事会中的职工监事人数是由公司章程分配的,章程又是股东大会制定的,这样,职工能派多少名监事进入监事会最终还是由股东决定;二是,《公司法》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相对重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视监事会的地位,对监事会的运作则规定得相对简单。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要么内部董事比例过高,要么是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任。者使得董事会的独立性丧失。无法很好地控制扰乱市场的行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1.1.3股权配置不合理,侵害小股东的权益严重

我国上市公司始终处于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的状态。使得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权益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小股东大多数小股民,投资机构不发达。关注时事不难发现今年银监会有意整改上市公司不分红的事。中国股市很大一个缺陷是投机性太大,主要是广大散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得不到分红,于是人们只能通过及时抛售差价来盈利。导致我国股市畸形发展。

而我国法治环境也不健全,使得公司结构治理有很多的阻力。例如,经理职权的法定化造成经理层凌驾于董事会之上甚至决定董事命运。董事长可以兼任总经理的法律制度,使得董事会的权力、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力集于法定代表人一身。这种制度为个人独断专行、损害股东权益开了方便之门。1.1.4.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控制监督机制均不足

我国公司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是对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不足,董事、监事持股明显偏低,许多董事甚至不持有公司股份。利益不直接挂钩,就难以保证其决策能真正考虑到公司的利益。二是公司高级管理者激励严重不足。我国公司中继续由国家掌握对管理人员的工资标准和等级标准,这种制度不能恰当地估计管理人员的贡献。内部对其约束力不足,极易出现怠工、舞弊的现象。

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结构正在走向趋同化。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企业也正遭受着前所为由的机遇和挑战。

1.2浅析一下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

(1)我国一直偏向采用英美股东模式,随着其日益为各国所效仿,这种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故,经理人市场会越来越完善,公司并购市场和证券市场体系形成其外部制约体系。③(2)现代股份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是国际趋势。我国已经入市,和国际趋同是不可阻止的潮流,故在构造公司股权多元化结构上面,国有持股比例会不断下调。投资机构,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加快发展,持股比例会上涨。个人持股限制会被放宽。小股东的利益会的到相应的保护。

(3)公司治理中权力机构的制衡关系会得到完善,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会增强。这反面的法律也会得到相应的完善,股东的利益受到公司管理层的重视。

(4)内部和外部监控机制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主要是限制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强化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外部监督主要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及产品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可以成为防止经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的最为有效的外部监控机制,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会对企业经营的业绩给以相对公正的评价,也会给经理人员带来外部压力。在此同时,必须要加强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银行已成为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国家应当允许银行将债权转股权 ,持有企业的股份,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的趋势。对于股票市场,国家股和法人股的应该进入流通领域,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5)经营者的激励制度能得到完善。对于激励,物质反面,有年薪制和期权制,由于后者将所有者收益与公司未来股票价格联系在一起,具有长期激励性。所有期权制在我国也会 越来越流行。精神反面,要知道经理人对社会有责任和义务,要适时地激发他们对其事业成就得自豪,不断地树立增强他们有为社会不停贡献的价值观。毕竟,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其终身奋斗的原动力。同时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快速规范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让市场竞争不断给经理人施压。

(6)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不仅肩负着为股东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责任,还肩负着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所在地的居民、公司债权人、政府等等)的利益的社会责任。⑥

2.中小企业治理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经济越发达,中小企业越显得尤为重要。近两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处境真是备受煎熬。资断裂导致大量企业纷纷倒闭,温州出现小业主“跑路”热潮。究其原因一是融资难,国家收紧银根,融资成本增加(吴英因涉及地下钱庄被判刑);二是,人们意识增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劳动成本提高;三是,不少企业脱离实体产业,投机金融业,不慎损失金钱。其实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大多是采用个人独或合伙制的民营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的特征包括企业所有权或股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权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 和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三个方面。

2.1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有事家族式的民营公司。他们的问题主要有: 2.1.1血缘关系成了阻力

股东、管理人员和家族成员这三个不同的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职责和利益,但在实行家族制的民营企业内,这三种关系角色交叉,互相对抗,从而造成了企业内部冲突。这种角色上的冲突是造成家族制企业内部纷争的根本原因。

在企业初期,血缘关系和经济关系得到了非常融洽的结合,节约了契约成本。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经济关系与血缘关系的对抗。建立公司制度

2.1.2 创业家族资本、经营问题对企业扩张的制约问题

中小企业因其封闭性,往往很难吸收社会资本,在创业初期一部资金来源于创业者自身,大部分是亲戚集资,一部份是银行贷款。当企业扩张的时候需要大量资金,这时企业往往采取更为广泛的集资形式,只依靠家族成员是行不通了。企业在扩大后,由于家族成员的各方面能力有限,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本的相对落后,会抑制企业的 发展。

2.1.3.董事会机构职责不清,独立性不强。

一方面是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合二为一;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形成内部董事占优势的格局。这直接导致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失灵。给公司高层经营者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欺骗知情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2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向。发达国家家族制企业演进的实践还证明,家族制治理模式绝对不是私营企业惟一适用的治理制度,家族制企业最终必须向公众化方向发展,建立委托代理制的,产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

其次,民营企业必须建立三个互不干扰的决策机构或平台以减轻家族成员间的冲突,所有权的问题可以放到董事会上讨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问题放在经理办公会议上解决;家庭内部的问题,放在家庭委员会内解决。最后,加强整体监管力度,推动自己前进。

最后,我国资本市场一定会得到较好的完善。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还特意强调了地下钱庄的事情,忧心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 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对其干预过度造成的。所以, 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和市场效率的效用。预计今后中小企业融资处境会得到改善。

上面我只是着重讲了国企和个人私企的问题,不少公司类型没有详细阐述。但是,公司治理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表现的越来越重要是无可非议的。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他们的健康发展对国家至关重要,相信我国的公司治理会越来越完善,目前出现的问题会逐步被抑制甚至解决。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争取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

参考资料:

1.公司治理:新兴学科的诞生 2.上课的课件,第22张ppt 3英美模式与日德模式的比较 4.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模式

5.李惠, 郭炎主编.中国政企治理问题报告.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6.刘连煌著.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7.郭春丽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财经问题研究,2002 8.张卓元等主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9.

下载我国工会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工会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 祝晏君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

    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绪论………………………………………......

    我国甲醇汽油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甲醇汽油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是少油富煤的国家,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来生产液体燃料以补充石油供给,是21世纪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议题。在众多的汽车燃料的开发研......

    浅谈我国温室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温室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0-1-27 14:49:00 页面功能 【收藏】【打印】【关闭】摘要: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玻璃温室、塑料棚温室、塑料......

    我国城市给水发展现状与特点

    我国城市给水发展现状与特点 崔玉川 (太原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系) 傅涛(建设部科学技术司) 1 城市给水现状与规划 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我国城市给水工程建设也得到了......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  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 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偏低    农村人口多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人口的分布不平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何春燕 摘 要:文章对我国当前气象观测现状及未......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校: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班级:10机化2班姓名:陈龙云学号:201030500204一、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设备技术水平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