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学生思维训练四问
语文课学生思维训练四问
淮北市海宫学校
李浩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启发了学生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在这样的课中,学生认真思索,积极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思维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现实的情况是,有的课,学生仅是被动地接受,思维活动粗浅甚至缺失,这就是不成功的课。
一、朗读指导,唤醒学生思维了吗?
教学片断1:某老师上《济南的冬天》一文,导入之后,放了一遍范读录音,然后布置学生读书,学生自由读了两遍之后,停了下来。教师对学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我们开始朗读。”于是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读得热闹,读得整齐、响亮、流畅。这样几遍下来,半堂课过去了。
如此单一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读,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思维处于缺失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的遍数虽多,但达成的教学效果仅是读得熟练而已。
其实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完全可以充分调动起来,揣摩一些句子的语气、重音、情感、声调等应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特别是朗读时情感的把握是需要认真思索才能体会的。十多年前我到天津观摩全国教学大赛,哈尔滨三中的夏广露老师上的是《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老葛朗台看到女儿的妆奁盒上的金子时,两眼放光,说了一句:“啊!金子!”就是这句“啊!金子!”夏广露老师反复指导学生揣摩,一定要把这句话的感情、语调读出来,学生思索后,认为这句话应该读出葛朗台的惊喜、贪婪、想立即占有等复杂的情感。通过老师的示范朗读,学生把这句“啊!金子!”读了十几遍之多,理解了葛朗台对金钱的无比贪婪和狂热的占有欲,赢得了现场听课的一千多名老师的热烈掌声。
笔者听过一位年轻女教师的课,她上的是《金色花》,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读了一遍,说:“你最喜欢的段落是哪段?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学生就按教师的要求去读,气氛相当热烈。这也是读,读是有思维活动参与的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偶尔插话“你为什么这样读?”学生说明自己这样读的理由。由于在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课上得就有了深度。
就《济南的冬天》而言,第一段乍一看,平白如口语,怎么能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思维呢?通过引导,让学生思索品味,渐次明白“北平”、“不刮风”、“奇迹”等表示主要意思的词要重读;一层意思后停顿时间要长一些;根据句意、词意和句子类型,运用不同的语气;揣摩之下,就能发现作者写前三个地方是为了和济南作对比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由衷的喜爱和赞美。带着这种感情去读,自然就读得好了。当学生都随着你的引导琅琅诵读的时候,课堂气氛好了,他们也能真切地感受语言,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二、传授知识,训练学生思维了吗? 教学片断2:一位老师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学生朗读了几遍之后,说:“同学们,你们对这首诗的意思理解了吗?”有学生说理解了,大部分学生说不理解,老师说:“不理解不要紧,我这里有这首诗的翻译。”于是鼠标一点,大屏幕上显示出对这首诗的译句。译句整齐,每句诗都是11个字,由每句诗七个字变成11个字,不知这位老师是怎样搞出来的。看到老师把整首诗都译了出来,有的学生忙着抄,有的看。可抄完这首译诗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老师还有教学任务要完成,不等学生抄完,鼠标一点,又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这个教学确实是个败笔。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缺失状态,对于诗意的理解学生没有思考与涵泳,老师就把他的思维硬塞给学生。学生无法记住这么多句子,即使记住,也无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这是无效的教学环节。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理解古典诗句呢?笔者上过《石壕吏》一课,课后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相当好,不吝溢美之辞。“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云云。我是这样上的,在指导学生朗读后,我说:“本课的题目是《石壕吏》,看来石壕吏是本文的主角,现在请同学们把写石壕吏的句子找出来。”学生马上找出两句“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第一句‘有吏夜捉人’,对于这一句诗,你有什么问题吗?”“吏为什么要捉人?”“吏为什么要在‘夜’里捉人呢?”“吏要捉什么人,是犯人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我夸奖了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我说,你们问的问题也是我想问的问题,咱们一起研究一下好吗?于是学生积极思考,对上述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对于学生的回答作了点评。学生的讨论热烈而有创意。理解了吏的狡猾、前线战事紧急和普通百姓的无奈、痛苦。对于“吏呼一何怒”,我也是如法炮制。思维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在这里,我没有对诗句进行翻译,只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和见解。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些问题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只有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才会有学生的真参与,也才会有学生思维的真发展。教学是以生为本,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本,这个教学片断训练了学生整个思维的全过程: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问题设计,深化学生思维了吗? 教学片断3:教学《第一次真好》
一、引课 以课件中的“第一次”引课。(展示PPT)
二、教师范读课文,订正字音,理解词义(展示PPT)
三、自主学习,感知“第一次”
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展示PPT)
1.作者记述了哪些“第一次”? 2.这些“第一次”分别“好”在哪里?
四、合作学习,探究“第一次”
默读课文,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探究下列问题:(展示PPT)
1.文中的“第一次经验不一定都愉快”和“第一次真好”矛盾吗,为什么?
2.所有的第一次都能尝试吗,为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第一次?
3.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愈益丰富多彩? ……
这个课显而易见的缺陷就是设计的问题“浅”和“散”。“浅”就是问题都是表层的问题,学生无需深入思考就能回答,激发不了学生思索的兴趣。“散”就是问题没有以一贯之的主问题来统摄整个教学过程;课文写到什么,就问到什么。预设过强,没有生成的余地,师生之间不可能有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从当时的课堂气氛来看,显得极其沉闷。由于问题全是由PPT显示出来的,老师无法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上课老师被PPT“绑架”了。这样的课在现实中广泛地存在着,由于PPT的广泛使用,许多老师总是喜欢把设计的问题都用PPT显示出来,让学生回答,这样的课实质上是懒汉的课。老师懒,因为他只要在课堂上点点鼠标,问题和答案都能准确无误地显示出来,他无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语言的交流,无须回答学生质疑;学生也懒,他懒得思考,他只等着标准答案出来,他就照抄。思维给淡化、虚化、粗浅化了。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呢?方法很多,这里也提供一个教学案例供大家揣摩体会。这是一个优秀教师上的《孔乙己》的课例。他精心设计,形成思维跨度。他以“笑”为突破口,设计了如下问题—— 第一环节:找出描写“笑”的句子。(学生们找到12处)第二环节:分类归纳(学生讨论、归纳、点评)。可以把“笑”分成四类:一是顾客的笑,二是掌柜的笑,三是小伙计的笑,四是孩子们的笑。
第三环节:比较四种人笑的异同。顾客的笑是冷漠、无聊的;掌柜的笑是冷酷、自私的;小伙计的笑是解脱、解嘲的;小孩子们的笑是天真、幼稚的。
第四环节;联系全文内容,体会“笑声”的作用。
一、“笑声”是连接文章内容的一根红线;
二、“笑声”的描写,加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三、“笑声”更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在该课例中,围绕主问题“笑声”分四个层次进行研讨。让学生先找出文中描写“笑声”的句子,再思考“笑声”的类型,然后比较其异同,最后思考其作用。这四个问题呈递进关系,富有层次感,使学生形成了思维跨度,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大了学生的思维势能。
四、合作探究,调动全体思维了吗?
教学片断4:语文课上,老师提出了问题,“合作探究”,让学生来回答,张三举手了,李四举手了。而张三和李四是这个班级里的优秀学生。老师就让张三和李四来回答问题。第二天的课上还是这样,都是张三和李四来回答问题。其他学生没有举手,老师也不叫他们回答。这样一来,大部分的问题都是由张三和李四来回答,只有张三和李四在课堂上显得思维活跃。这样的语文课堂并不鲜见,发展学生的思维仅仅是发展了几个尖子生的思维,优秀学生往往成了老师的“代言人”,独霸了话语权。其他学生几乎沦落成了看客。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旁观者,让每位学生都积极思维。
要在课堂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组织两个层次的学习交流。第一个层次是小组内的交流。每位学生在组内将自己的课前研究过程中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和盘托出。之后,小组成员商讨,如果我们这个组等会儿在全班交流,该如何整合小组内各人的想法,该如何分工将小组的学习向全班介绍。第二个层次是全班范围的交流。往往由一个小组在全班主讲,其他小组的学生,先“听”后“讲”,也就是在听完该小组的介绍讲解之后,再陈述自己的想法。
笔者在今年11月2日听了湖北名师胡明道老师的课。她上的是《孙权劝学》,在她的课中每个环节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形式组织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老师对于学生的思考的成果仅作适当的点评、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极为高明,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学生的思维活动,全员参与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层次。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堂学习中,仅有少数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较好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处于不活跃甚至抑制状态的痼疾。
邮编:235000 电话:***
第二篇:思维训练
让情感和智慧的火花竞相绽放
„那年高考作文题是《毁树容易种树难》,傅云龙在论述了“毁树容易”和“种树难”之后,又简要论述了“毁树未必容易”和“种树未必难”,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他的作文被判为满分。田老介绍,他的作文无非是运用了辩证思维。我听了深受鼓舞,(我还曾经)立刻写信给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彭漪涟教授请教(辩证逻辑),彭教授与我素不相识,却很快回信,鼓励有加,并以自己的著作《辩证逻辑概要》、《哲学大辞典》相赠。
前辈的指点令我感奋,前辈的智慧在我脑中融会贯通,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各种类型的议论文,其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其实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的运用。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症结还是在于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而且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于是,对于高一论说文写作教学,形成了初步的方案:首先,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单项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如何使论点准确、鲜明、深刻、新颖,如何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取舍、阐释、论证、评价等)。抓住了这条训练的主线,就抓住了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形成训练的序列,从而解决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方案已定,成竹在胸,我心里似乎时刻涌动着创作的冲动,时刻都在急切地期盼着开学、上课,把我的设想付诸实施,与同学们分享。终于开学了,我想以一堂课作为整个思维系列训练课的开场白、总动员,让学生对训练的总体设想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按照阅读课堂教学 “预习——讨论——归纳——迁移”的基本模式,我课前布置学生以“谈成材”为题,写一篇作文,作为预习。作文收上来,大多是两个论点:或者说“逆境可以成材”或者说“顺境可以成材”,少数同学说“顺境逆境都可以成材,关键看自己”。论证自然也无法深入。
于是我问同学:为什么我们只想到“逆境可以成材”或者“顺境可以成材”呢?因为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谈到的就是这些观点,但是耳熟能详的观点决不是富有新意的观点,也未必是我们能够充分展开论证的观点。富有新意的、能够充分展开论证的观点,一般是经过了自己的分析、思考,最后综合概括出来的观点。“谈成材”这个话题并没有限定我们非得谈论“在什么环境下才能成材”,我们为什么作茧自缚,思路为什么不能放开一点呢?一来是我们习惯于偷懒,习惯于借用现成的观点;二来我们不了解从哪些方面展开分析思考。我们今天就教同学们几“招”。说白了,这几招没有什么深文大意:无非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无意识地采用的一些分析、思考的方法。比如,到了新的班级,我们多少总得想想:这个班级的特点如何?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条件是什么?这些特点会引发、产生哪些结果、影响?这个班级和我们原来的班级有哪些不同点相同点?等等。这
就分别是在作特性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当然,我们还会经常运用概念分析、数量分析、辩证分析等。经常地练习分析思考,我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就会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综合、概括能力也会提高,提炼论点、展开论点、论证论点自然也就形成了。那么对于“成材”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如何作上述分析呢? 学生们一下子来劲了,七嘴八舌道:可以对“成材”作特性分析,我们要“成”什么样的“材”;可以把成材和发财、和“考上大学”作比较;可以分析怎样才能够“成材”。关键时刻,我稍加点拨:这里说“怎样才能成材”,其实涉及外因、内因,同学们作文里谈的顺境、逆境其实都是外因,但是可惜的是对于“外因”,我们把它看成了囫囵的整体,其实“外因”包括很多方面,“顺境”、“逆境”也是具体的,各不相同的呀。于是话匣子打开了,外因可以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别的不说,班级环境中的某科老师,他的道德、文章、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对同学的成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啊!这时我简单做了一个小结:学习、练习分析思考,我们在“初级阶段”的要求是做到“目无全牛”。熟能生巧,到那时候,一个概念,一个判断在我们眼中,都是“无限可分”的,这样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就会觉得“思如泉涌”。
当时同学们欢欣雀跃,我乘热打铁,又布置一道话题作文帮助学生巩固所形成的认识,题目是“说谦虚”,要求同学提炼论点、编写提纲。当场收上来,看到学生的提纲中,涉及各种分析方法。我真的想喊出声来:好聪明的孩子!同学们的提纲整理如下(第七组提纲是我加上的):
一、谦虚是一种美德。
1、谦虚就是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
2、谦虚就是在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虚心接受;
二、人所以能够谦虚的原因
1、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教育、环境的影响;
2、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认识到谦虚的好处;
3、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己;
4、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胸怀远大志向。
三、谦虚的好处——谦虚使人进步
1、谦虚让你永不自满,永远保持进取精神;
2、谦虚让你了解自己的欠缺,以便改进;
3、谦虚让你与同学同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谦虚和骄傲的对比
1、表现的不同;
2、本质的不同;
3、结果的不同。
五、谦虚和自卑、虚伪不是一回事
(提纲与“三”大致相同。)
六、如何成为一个谦谦君子——胸怀大志方能虚怀若谷(提纲与“二”大致相同,最后指出,胸怀大志是各个原因中的重要原因。)
七、谦虚未必使人进步
1、简述“谦虚能够使人进步”;
2、指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取得进步还需要决心、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其进步的环境,等等。
这七组提纲,分别采用了概念分析、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对比分析、比较分析、决策分析、辩证分析。我打了个比方,同学们作分析,相当于做“白案师傅”,把各种原料切碎了;接下来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境、顾客的胃口,把几种原料合在一起,当一把“红案师傅”,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烧成口味各异、风格不同的美味佳肴啦!同学们哄堂大笑。
这是一堂平常的课,但是它体现了我多年的心愿和思考,也凝聚了许多前辈的智慧和他们对晚辈的期盼帮助。这堂课是成功的,但是只是开场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教给学生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民主氛围。当时无锡市实施的“班级集体建设研究”给了我启发:我决定在班上实行“操行等第自我评价”,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各个小组讨论制订操行等第评分标准,每个月一次民主生活,对照标准,对自己的操行等第自我评价,每个学期结束再进行总体评价,这样,“操行等第自我评价”就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同时在班上设立“班级日记”,每天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班级日记,但是其他同学可以在上面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为学生、老师的多方面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同学的民主意识和班级的民主氛围。这个“班级日记”的内容日益丰富,从学习到生活,从班级到学校到社会,各类热门话题都成为谈论、交流、争辩的内容;“班级日记”也就成了“课外练笔”发表的园地。三年下来,同学们各自的“课外练笔”和“班级日记”放满了一箱子,重达四十余公斤,学生们全部作为礼物送给了我,成为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项飞同学以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为主体,撰写《危机,存在于中国农村的土地——给农业部长的一封信》获得89年华东六省一市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博得广泛赞誉;我们班同学在各类作文刊物中发表的文章五十余篇;高考中本科到线率比同等条件班级高出31%。1989年7月30日,同学们“挤挤一堂”,挥汗如雨,聚集在我二十平米的小屋里,直至半夜三更,不时提到的就是我们的思维训练、班级日记;直到现在,学生每年看望我时,还会提到我们班的思维训练和班级日记。
1989年,学生毕业后两个月,我把思维训练的总结报告寄给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朱智贤教授,朱教授卧病在床,请他的学生林崇德教授给我回信,总结以《给学生以解剖刀》为题,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发表;1991年,经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副会长顾黄初教授推介,《高中论说文写作和思维训练》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写作学会裴显生教授撰写书评,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国教育报》1994年7月以半版篇幅、以《教海扬帆一轻舟》为题,报道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和审美教育的经验;多年来,我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为高三学生开讲座,在江苏教育学院为全省骨干教师开讲座,在扬州大学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讲座,1999年以后连续五年,我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开设讲座-----我都会想起我上过的那堂思维训练的起始课。因为那堂课我包含了前辈们对我的期望和帮助,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智慧,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三年来,我们教学相长,情感和智慧的火花竞相绽放,那是我“实现自我”的起始。我跟年轻的同行、朋友们也经常讲起那堂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未必有当老师的极好的天赋,但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仍然可以成为有成就、有特色的语文老师。
第三篇:一年级思维训练测试(四)(测验试题精选)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一年级思维训练测试
(四)一、填空 1.找规律填数。
(1)2、4、6、8、()、()、()、()、18、20。(2)19、17、15、()、()、()、()。(3)0、1、1、2、3、5、()、()。 2.(1)2+□=3+□
(2)10-□=6+□
(3)10=□+□=□-□=20-□
3.从1、2、3、4、5、6、7、8、9、10中选出9个数填在□里组成三道 算式,每个数只能用1次。
□+□=□ □+□=□ □+□=□
4.小明比小亮大2岁,再过3年,明明比亮亮大()岁。 5.强强和小军打了3小时乒乓球,两人各打了()小时。
6.图形代表几。
○+○=6,○=(),△+△+△=15,△=(),○+△=()。
二、列数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20、9、3、11、0、15、8、17、6、10(1)上面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2)从左往右数,第6个数是(),第8个数是()。(3)0是第()个数,你是从()往()数的。(4)把上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判断。
(1)17里面有7个十和1个一。()(2)从0数到9,9是第9个数。()(3)8时整时,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条边是相等的。()(5)铅笔、墨水、本子、书都属于学习用品。()
四、在3、9、12、13这四个数中选三个数写出四道算式。
□+□=□ □+□=□ □-□=□ □-□=□
五、应用题。
1.飞机场上停着10架飞机,起飞了3架飞机,现在飞机场上还停着多少架飞机?
2.小红要做12个沙包,已经做了10个,还要做多少个沙包?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3.新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9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和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两个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名学生?
4.小明全家早上、中午、晚上各吃4个苹果。一天中,小明家吃了多少个苹果?
5.一只小黑羊排在小白羊队伍里,从前面数小黑羊是第7只,从后面数小黑羊是第4只。这队小羊一共有多少只?
6.教室里有10把扫把,又买来了5把,现在教室里有多少把扫把?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四
二年级上册思维训练四
班级姓名
1、奶奶拿糖给冬冬和小红吃,他们每人吃4颗剩1颗;每人吃5颗差1颗。奶奶拿出了()颗糖。
2、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3、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5段需要2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
4、一根木料长10米,要把它锯成一些2米长的小段,每锯一次要用4分钟,共要用多少分钟?
5、5个草莓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杏的重量,3个杏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桃的重量,()个草莓的重量是1个桃的重量。
6、从底楼走到3楼,用了18秒;那么从1楼走到6楼,需要几秒?
7、把一杯水倒入空瓶,连瓶共重140克,如果倒入三杯水,连瓶共重260克。空瓶的重量是多少克?
8、李奶奶家现有16个鸡蛋,还养了两只每天下一个蛋的母鸡。如果李奶奶家每天都吃4个鸡蛋,她家可以连续吃几天鸡蛋?
9、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有人买了27瓶汽水,喝完后又用空瓶换汽水,那么,他最多喝几瓶汽水?
10、二(1)班小朋友排成长方形队伍参加体操表演。红红左看是第6名,右看是第2名,前看是第4名,后看是第3名。二(1)班共有几个小朋友?
11、商店有7盒钢笔,每盒8枝,卖了一些后还剩28枝,一共卖了多少枝钢笔?
12、汽车场每天上午8时发车,每隔8分钟发一辆。那么从8时到8时40分,共发了几辆车?
第五篇:数学教学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使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而课堂中有目的阅读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着眼于“疑”,是读与思的前提与基础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基础科学,要想使儿童有很强的求知欲,必须激
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之积极、主动地阅读和操作学习材料,并促进思维发展。课堂中我常抓住契机,巧妙设疑,利用学生好胜的欲望,为读与思做好铺垫:例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先拿出长方体的教具,然后把它展开,用手演示一下长方体的表面有多大,接着设疑:“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学生们看着刚才我手中还是立体图,转眼间成了平面图形,就想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到底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思考片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想急于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正确。这时,我就说:“同学们,请翻开书看课本上如何讲的?是否和你所说的一样?”学生们此时对数学书产生了浓厚兴趣,轻声地读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因此,“读’是理解的前提,“疑”是思维的开端。教学中围绕知识要点,制造悬念,能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动机。
二、着力于“导”,是读与思的关键与重点
课堂中,教师主导不仅是用恰当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更要引导学生读例题、读思维过程进行自学,善于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自己学会所学的内容,让全体同学的智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例如在教《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根据例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我给学生出了三个思考题:(1)该题题意是什么,找出条件和问题;(1)题中的关键句是什么,该句说的什么意思:(3)如何列式解答,是否有不同的方法,学生通过这三道思考题自学例题,深刻理解例题中所阐述的思维过程,并四人小组讨论,一一解答问题,也层层深入地思考,根据教师的导读,学生条理了思维过程,正确列出算式,而且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了该题。
我在他们的回答过程中进行点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量是这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要使学生思路条理,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以读为本、读出过程、读出思路、读出方法。
三、着手于“练”,是读与思的巩固与升华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技动的最好途径。而在练习时,读题、审题,不仅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为分析、综合,辨别等思维方式奠定了基础。因而,着手于“练”,是读与思的巩固与升华。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练习中,设计了求火柴盒的外壳、内壳的表面积、学生读练习题时,要注意图中所求的内容进行区分,然后思考火柴盒内壳、外壳分别是几个面,并且将如何求,才可动手来做。在《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中,我将例题租加变化,将“增加了”改成“增加到”,让学生读出不同之处,再做出正确答案,这样就提高的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知识内化的过程,利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教法的各个环节上,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读和思的训练,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