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维训练计划(范文)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标签: 杂谈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如:简单速算、珠算、口算、估算等。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一是在考试中这部分内容尚未很好体现,因此不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着重点都在“重、难点”的基础知识上,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反映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上的矛盾。纵观各班级学生的现状,健康小学教导处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课题。
二、课题所达目标
本课题旨在分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研究探索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综合素质。
(一)课题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使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及整体素质。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4、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形成教研组特色。
(二)主要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课外练习、考查测试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2、利用课堂教学,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三)研究原则:
1、依照新课程理论对课例进行剖析。
2、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自己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3、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
5、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6、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7、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8、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9、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10、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四)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测试的摸底调查分析,2、经验总结法。注重收集研究活动中的所有资料并进行整理。
三、实施步骤
准备筹划阶段(2011年3月)
1、制定本课题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的成果展示形式。
2、方案制定后,请领导审阅,并写改,最终完善方案。
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四、具体做法:
一、强化首次感知。
数学式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或采用反例,可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以保证开始就让学生形成正确鲜明的印象,力求减少以后再现性运用乃至创新性动用中的失误。
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
1、校对的习惯
2、审题的习惯
a要审清数字和符号;
b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4、养成验算的习惯
三、加强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在口算的过程中,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就要重视口算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
四、熟记常用数据。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六、有计划的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练习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文字叙述、对比练习、错题纠正等,这些练习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七、搞一些竞赛,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就采取了习题形式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从而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篇: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六年级第一学期思维训练课计划
指导思想:数学思维训练是一种学科思维训练,是结合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以数学知识与技能为载体,根据数学思维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思维训练的原理,针对思维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达到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思维方法的训练活动。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教学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就是将隐含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维方法暴露出来,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验、感知、掌握具体的数学思维方法,并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运用。
培训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着眼点、训练点和发展点。系统梳理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维的因素,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确立小学各个年级训练重点;探索思维训练课教学的基本模式,编制各年级思维训练学习材料。
2.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探讨,加强数学课堂教学落实数学思维训练的方式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素质。帮助教师形成数学思维训练观念,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
具体措施:
1.儿童立场。本课是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必然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2.科学性。以心理学、脑科学、思维学研究成果为依托,进行科学的数学思维训练。体现以下三原则:①学科性原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与数学知识的教学紧密结合;②系统性原则。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③针对性原则。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年龄差异,使思维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全面性。数学思维训练从整体着眼,即要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方法和策略的应用,数学思维习惯与态度的形成等各方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目的。
4、系统性。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托,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数学教材中的训练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及训练策略。首先是梳理教材中的数学思维训练点,使教师明确各年段的思维训练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施训;其次是知识的结构化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形成对数学思维的系统认识。
第三篇:数学思维训练社团活动计划
数学思维训练社团活动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1.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去填写算式中所缺的数。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能力和珍惜时间的意义。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细心做作业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有余数的除法(1)
第2周有余数的除法(2)
第3周认识方向(1)第4周认识方向(2)
第5周按要求写数
第6周认识万以内的数(1)
第7周认识万以内的数(2)
第8周数的大小比较
第9周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第10周 两个数的相差的关系(1)
第11周 两个数的相差的关系(2)
第12周 巧算加减法
第13周 加减法谜
第14周 认识角(1)
第15周 认识角(2)
第16周 调查与统计
第17周 有趣的推理
第18周 总练习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及与课本思考题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意义;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探索与创新精神。
3、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步树立学好数学信心。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融于活动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观察力,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源于基础,高于课本,教材中难度较大,思维型强的知识。
2、贴近学生比较现实的数学问题。
3、数学报或奥林匹克起跑线的有关内容。
五、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计算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数学思维比较活跃,具有思考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部分学生思维狭隘、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启迪和辅导下,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开放性,生活型、智趣性的思维训练题目,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个性,全面发展。
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课堂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数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八、活动安排:
本学期共安排28课时,每周两课时。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及与课本思考题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探索与创新精神。
3、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步树立学好数学信心。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融于活动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观察力,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源于基础,高于课本,教材中难度较大,思维型强的知识。
2、贴近学生比较现实的数学问题。
3、数学报或奥林匹克起跑线的有关内容。
五、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计算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27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数学思维比较活跃,具有思考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部分学生思维狭隘、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启迪和辅导下,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开放性,生活型、智趣性的思维训练题目,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个性,全面发展。
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课堂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数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八、活动安排:
本学期共安排16课时,每周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