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一居一品特色之路 建亮点突出品牌社区
走一居一品特色之路 建亮点突出品牌社区— “海光之路”
海陵区城西街道海光社区居委会地处泰州市主城区扬州路南侧,东起江洲北路,西到康乐路,南至金田路,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左右,以海光新村为主体,共有居民楼房88幢,平房9排,住户3261户,居民总人数8651人。社区党组织为党委建制,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34名。
社区近几年分别荣获省充分再就业先进社区、市爱国卫生先进社区、市关心下一代先进社区、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廉政文化示范点、区十佳和谐社区、区十佳示范社区、市民主法治先进社区。多年来社区深入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因地制宜,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整体效益,营造了和谐文明社区的良好氛围。
现就结合今年的创建文明城市以及社区创佳争先工作,如何打造我们的社区品牌 “海光之路”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品牌含义
海光社区从成立至今,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2005年以前,海光社区内没有一条象样的道路,到处坑坑洼洼,遇到下 1 雨天,道路一片泥泞,居民们出行十分不便。对此居民们十分抱怨。社区领导面对这种情况,积极想办法,到处集资,最后与共建单位——市建设局一起为社区修建了十几条的水泥路。道路宽敞了,居民出行方便了,居民的心情也欢愉起来。海光社区作为市区建成较早的居民楼,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之久,目前环境设施已十分陈旧。面对这种情况,在创建争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海光社区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居民克服物质条件的贫瘠,在迈向幸福的大道上努力前行着。海光社区的居民都说:虽然我们的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我们精神生活十分丰富,社区居委会经常组织我们搞各种各样的活动,组织我们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使我们生活在社区中感到很愉快,很幸福。海光社区两委成员正是按照这种方向,带领社区的广大居民走出一条特色的海光之路。
二、指导思想
在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驻社区单位的参与和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广大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改革社区管理机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一居一品”,在“特色之中上精品”,树立一批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一居一品”创建和创佳争先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社区居民的拥护和满意为主要标准,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使“一居一品”创建活动成为解决实际问题、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过程,成为提高社区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建设深入发展的过程。
(二)因地制宜,确立内容。在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社区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和今后的服务内容、创建目标进一步明确定位,确立建设“一居一品”的工作内容。
四、目标任务
在社区创建工作中,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规范工作程序,积极创造具有“海光之路”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推出我们的社区品牌。
通过创建和创佳争先工作,社区要在原有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建立七种特色型社区:
一、关爱型社区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党的温暖及时传递到困难群众中去,并号召社区居民发扬“尊敬老人,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帮扶救困活动,使社区内需要帮助的人都得到关爱;
二、服务型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广大居民群众,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
三、学习型社区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社区学习场所和设施、完善学习网络、丰富社区学习活动、营造全民学习氛围等工 作步骤,使社区成员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法制型社区要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社区居民“知法、用法、守法”;
五、平安型社区要做到小区内无治安刑事案件,无重大灾害性事故,居民生活安全稳定;
六、文体型社区通过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社区居民在文体活动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七、共建型社区要通过与社区内单位的广泛联系,确立“共建美好家园、共育文明之花”的共建思想,使驻区单位、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营 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建氛围。
第二篇:XX社区“一居一品”特色服务品牌事例
东大街社区“一居一品”特色服务品牌事例
一、背景
东大街社区居民委员会,2000年10月正式成立,所辖面积约0.24平方公里,东至护城河中心线,西至建国路到建国四巷西口,南为建国四巷,北为东大街沿街门面单位、居民院落的自然延深,户籍户数3328户,户籍人数5886人,其中拆迁户950户、1294人,常住户数2378户、4592人。办公地点为建国一巷垃圾压缩站3楼,面积300平方米,电话:87428290。社区自愿者队伍现有128人。
社区班子健全,班子主要成员年龄结构良好,大中专文化99%。社区党支部由3人组成:书记1人,委员2人,党员人;社区居民委员会由7人组成:书记兼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4人;社区议事会由9人组成:主任1人,副主任1人(兼职),委员7人。再就业协管员2人,计划生育协管员1人,残疾专职委员长1人,医保协管员1人,综治协管员1人,低保协管1人。
本社区近半区域地处繁华的东大街,集商业、酒店、银行、百货服装、20余家化玻试剂系列商店遍布东大街,还有即将竣工的大型商业楼,消防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帜——西安市消防一中队,为全国多项重点工程绘制蓝图的西北水电设计院。建国路西的街面上饮食、商店一条街,省作家协会,西安事变纪念馆、省雍村饭店。为我们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的和平路派出所。集居民楼域、省档案局、煤炭厅、省作协、市建总公司、兵马俑、中医医院、市国际经贸、解放电影院、派出所家属院
本社区有6个大单位近百个小单位、10个家委会、10个居民院落,各地来我辖区经商的人员为我社区的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东大街社区地处西安经济主动脉,随着旧城改造的完成,一个欣欣向荣的东大街社区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主要内容
为更好的服务辖区居民,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意识,以人为本,打造“一居一品”创建和谐社区,我们东大街社区主要抓特色服务品牌为主,使居民充分享受到“居民共建”带来的实惠快乐。社区根据自身实际,突出工作亮点。在兼顾各项工作的同时,打造居民共建品牌,让辖区居民在社区建设感到变化,享受和谐。
三、主要做法
我们坚持做到关心、关注社区弱势群体,每月为辖区内独居老人、贫困家庭、双残家庭上门服务,例如打扫卫生、理发、按摩、开展谈心聊天。关心外来打工人员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最快捷、方便的服务,真正体现出特色服务内涵品牌。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居多,购物不方便,社区与人人乐联系,每月利用双休日将居民所需的生活日用品及蔬菜果蛋等送到居民的家门口,不用出门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居民群众称赞社区为他们办了件实事、好事,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为老人服务方面。例如:社区退休党员吴玉婷老人、72岁,现独居、老伴病逝,在同一年内儿子又出车祸身亡,使老人倍受打击,女儿接她同住,老人又不愿意,社区了解到情况后,春节为老人送去了米、面、油,定期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聊天、为老人按摩,使老人不感到孤独,老人一看我们就高兴的说:孩子们回来了。
退居干吴桂芳,现年71岁,因腿不慎摔伤,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2个儿子不在身边。社区人员定期上门为她理发、按摩、打扫卫生、聊天。我们主动上门为她办理居民医保,并将医保本送到家中。吴桂芳老人逢人就说:“现在的社区人员比我们当年的居委会工作量增大了,服务更好了。过去居民办事上我家需要证明,盖个章子就走,我们很少到居民家中,而现在的社区,服务热情、热心,并且上门服务,真让我感触很深。”社区贫困老人黄淑贤现年70岁,因夫妻俩无单位、无收入,儿子吴建华智力残疾。结婚后,妻子嫌家贫,扔下儿子弃家出走,老两口既要照看孙子,还要为生活忙碌,社区给办理了低保。考虑到一双老人70多岁找工作谁能要呢?就与建四小区物业联系安排二老门卫值班,尽管工资不高,但也给家庭增加了收入。社区定期上门为老人理发、老人有病时帮着打扫卫生。只要有需求,我们是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在办理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中,对于社区的老人、残疾人家庭、双职工办理孩子,没时间缴费办理的,我们逐个上门服务,办理好后将医疗本送到各家,收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社区为老人、残疾人发放了《健康互动卡》,每月组织社区医疗站人员上门免费查体、测血压,并将社区的电话给他们,只要有需求,只需一个电话,我们就立即上门为您服务,为您解忧。
为更好的服务辖区居民,做好社区平安、文明、和谐,保证居民邻里之间、婆媳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帮,社区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经常开展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对邻里之间、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的矛盾发现后及时调解。如社区双失业人员朱建安、严小青因下岗失业、孩子也无工作,社区虽积极帮助找工作,安置多次,都因为种种因素干不长就又失业了。夫妻俩经常吵架,今年初朱建安对妻子严小青大打出手,社区同派出所共同对朱建安进行了批评教育,社区主任陈荣花也批评了严小青不足之处,促膝谈心,使夫妻俩和好,孩子也有班上了。
对于突发事件,社区更加做到对山川林业人员、涉军人员、民事纠纷上访人员,我们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对于上访人员,社区干部及家委会主任深入家中,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于个别有家庭困难及其他需求的社区在能解决的范围内第一时间给予解决,解决不了的报上级领导。例如涉军人员胡幸福(副营级),居住于建国四巷建四小区,在退伍军人几次集体上访中,胡幸福都没有参与(春节期间社区上门进行了慰问,平时上门定期家访了解需求);我社区居民杨玉然的侄女被电褥子电死,外甥女被电褥子击伤。此案1996年新城法院判付赔偿21万,到中院减了6万,当时只付了4万,还欠9万至今未赔偿,此案无人管理。杨玉然的哥嫂为讨赔偿费无果,又因女儿的死精神受到刺激,现不知去向。杨玉然的父亲杨瑞武82岁,现居住骡马市艺术中心家属院,在两会期间,杨玉然陪同父亲杨瑞武上京告新城法院。3月下旬街道接到区信访下转的上京人员名单,我社区及时进行了摸底排查,杨玉然现在无业,妻子病逝,女儿无工作,儿子上中学,他也提出家庭十分困难,要求社区帮助。社区给杨玉然做了耐心的思想工作,请他给父亲做工作,尽量在当地解决不要上京,对于家庭的困难,社区会尽量解决。
在做好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意识,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行动打造出“一居一品”及“一居多品”服务,居民和居民、居民和驻地单位,共同创建和谐社区。
东大街社区
东大街社区特点:
1、社区同驻地单位消防一中队,组织居民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遇火灾时自救、逃生的方法。
2、社区同驻地单位张学良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活动,使社区居民及社区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
3、社区同驻地单位和平路派出所,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及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活动。
第三篇:走特色发展之路 铸职教示范品牌(定稿)
走特色发展之路 铸职教示范品牌
——青龙职教中心办学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向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青龙职教中心的发展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龙职教中心始建于1986年,是一所融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卫生学校、农业广播学校、秦皇岛电大青龙分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是全国首批教育改革试点学校,河北省“十三五”期间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校,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120”项目名牌校。
学校占地110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现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电子电工、计算机、学前教育等12个中等专业和中文、法律、农村经济管理等11个高等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河北省骨干专业。学校各类在籍生共 5447人,其中,中职在籍生4049人(新型农民培训1150人)。现有教职工28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248人,专任教师245人,专业课教师121人,双师型教师148人,中、高级职称教师218人,外聘兼职教师35人。
建校30年来,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培养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深造有路径,就业有保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不断夯实办学基础,创新办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流专业,培养合格学生,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 23100 人。
二、打造品牌,示范特色
随着我县“大力发态生态农业、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建设的不断推进,我校打破区域界限、行业界限,调整专业设置,整合优质资源,具体实施“八项工程”。
(一)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围绕我县农业产业优势,突出林果、畜牧、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等种养殖产业,成立相应的合作社,坚持现代化经营理念,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引领带动型职业农民,实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目标。以我校为龙头,各乡、村成人技校配合,根据各乡镇特色重点建设了土门子乡丰果村奉民苹果实训基地、秦皇岛市中药材实训基地、青龙镇苏丈子村万丰食用菌基地、马圈子镇兴隆沟山野资源开发基地、肖营子镇五指山村板栗实训基地。与市教育局扶贫工作队共同开发建设了前白枣山乡大枣实训基地。对当地农民致富起到了帮带作用,引领大批当地农民走向脱贫之路,并逐渐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
(二)实施“科研助农、科技惠农”工程
首先突出科研,以研促农。我校投资320万元建成国家级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打造农业科研平台。先后开展了测土配方服务、野生食用菌驯化试验、药用菌天麻栽培实验等项目,服务于地方农业产业。其次兴办校企,服务三农。我校自2004年2月创办了植物医院,并注册了“青龙满族自治县金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业教师倪占顺为企业法人,自主决定公司管理、运行,公司为学校师生解决实习及就业,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和科研技术支撑,做到校企合作、校企分开,实现双赢。公司对全县农民进行物、技服务,定期为农民组织新技术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等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放心农资,公司的优质服务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倪占顺老师被评为县级政协委员、优秀科技特派员。三是精编教材,助力职教。我校组织专家历时2年,编写出全县初中地方专业课教材,通过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审定,为全县初中生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职教中心编写了《核桃高效生产技术》《龙富苹果生产技术指南》、《板栗生产技术》《绒山羊养殖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柞蚕放养技术》等实用的专业教材,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广大农民爱不释手。四是因势利导,合理布局。青龙满族自治县一些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带。例如:土门子、大石岭的苹果基地;八道河、肖营子、七道河、西双山的板栗基地;木头凳、三星口、凤凰山、七道河的药材基地;隔河头、官场的梨基地;草碾的贡米、小杂粮基地;平方子、双山子、娄丈子、凉水河的食用菌基地;青龙镇、大巫岚、祖山的大棚蔬菜基地;安子岭、祖山、凤凰山的桑柞蚕基地;大巫岚的苗木繁育基地等。传统的农业发展强调“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现代农业更强调“绿色环保”,“有机生产”,经过不懈努力,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已基本成形。
(三)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为达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注重各专业建设。与省内外高职、中职学校合作,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群体系,重点建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学前教育6个品牌专业,不断进行市场调研,每个专业群开发适应市场的不同专业,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课程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以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服务产业、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我校非常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多年来与天津、保定长城汽车有限公司、西宇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华道数据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合作。北京华道数据有限公司将企业设备投入到青龙职教中心,将部分业务放于青龙,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边学边实践,实现真正的引企入校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利用校内的汽修厂、幼儿园,学生随时实践,实现了校中厂模式;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将课堂直接放在了百姓的大棚、果园、养殖厂,不仅为学送去了技术、还为各实训点送去设备、农资、电脑、书籍、技术资料等物品,解决学员技术和设备的困难,实现了田园式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
(五)实施满族特色育人工程。我校多年来摸索利用满族民族特色进行育人,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蹴球、陀螺、珍珠球、键球等体育项目引入校园,增建了少数民族体育场地,编写少数民族体育教材,将这些项目加入体育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猴打棒”项目为青龙特色,我校曾代表秦皇岛市参加了“天津旅游推介会”、奥运会 “祥云”秦皇岛传递演出、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河北卫视《河北新闻联播》金猴闹元宵等特色表演,更好地宣传了青龙,宣传了青龙的职业教育,几年来无论是学生学习成绩还是文明礼仪都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六)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为提高教师素质,我校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将教师提高计划做为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国家教师培训计划,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培训,到企业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加强校内培训,采取师傅带徒弟式、队伍研修、业务讲座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对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开展“绿色证书”制度。从2013年3月起与乡镇成人技校联合培训,将45岁以下全体教师每人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自学为主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达到既能教文化课又能讲专业课;既能指导学生实践也能带领农民科学种田和经营,培训参与率达到100%。
(七)实施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全面提高我校信息化装备水平,重新开发校园网,投入50万元新建多功能录播教室,开发仿真实训软件,投资150万元建设数字化教室。将校园网及教学资源对全县乡、村技校开放,为学员提供免费的学习视频、教学课件、资源库、科技信息等服务,满足学习、教学等功能。正着手进行电商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民进行网络交易及网络推广的相关服务,将青龙农资、特色产品推向世界,从电化教学及网络方面达到一流的水平。
(八)实施农村电商工程。将电子商务纳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将农民、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复员返乡军人等培育成网民,将网民培育成网商。根据水平高低开设三级培训班,完善课程内容,落实相应师资,确保培训实效;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部门支持”为模式,对重点企业和致富带头人进行网上开店流程、分销管理、网点工具等实战培训,使其熟悉电商创业流程,在短时间内开设一批网点。商务、人社、党校等单位要搞好协调配合,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培训机构对接,积极开展大型电商培训活动。秦皇岛广电燕山电子商务青龙分公司、合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6培训六期400人次以上,拟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
三、总结成果,改进不足
(一)主要成果:
1、在职校各专业办学中,注重各级技能大赛工作,近三年来先后派出学生参加电子装配工、汽车维修工、钳工、学生礼仪等多个工种的技能大赛,先后获得省级二、三等奖8个,优秀奖16个。
2、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及相关活动,获省级团体奖2个,省级综合奖7项,省级业务奖23项。
3、多次参加各项会议及交流活动,在国家级会议上交流发言4次,在省级7 次,办学经验多次在网络及报纸等各种媒体报道。
4、先后获得河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北省“十三五”期间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校、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120”项目名牌校;学校先后被确立为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秦皇岛市外派劳务专业培训基地、河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多次被省、市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先进单位”。2013年10月顺利通过省级职成教育示范县验收。目前,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县。
(二)主要问题
1、青龙职教中心骨干专业较少,现只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省级特色、骨干专业,应进一步加快骨干专业建设步伐,提高办学竞争力。
2、各部门合作共建工作推进缓慢,培训资源整合还不到位,各自为战现象有待扭转,应充分发挥青龙职教中心龙头作用。
3、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业务开展、软件材料、硬件建设有待完善。
4、由于县域资金较紧,对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投入力度不大,对于加快学校发展、专业建设方面难度较大。
总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职教会议精神,创新工作思路,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展职业教育工作,构建具有青龙地域特色,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农村职成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为实现经济发展和青龙脱贫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一校一品”创建特色品牌实施方案(定稿2015.9)
第三小学特色品牌传统武术学习工作实施方案
一、“一校一品”特色定位
(一)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家长过多的包办孩子的一切 , 减少了孩子为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自理能力所必须进行的学习、实践及体验的机会,孩子无法感受到由实践而获得的进步,无法体验满足与乐趣,当然也无法从失败和挫折中换来经验教训,其结果使学生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培养。
其次,学校养成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假、大、空”的弊病。把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与人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品性的培养罗列在一个层次上,让学生无所适从;教育中一味地回避、抵制或阻止各种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于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了截然不同、互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学生在“真空世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与现实世界挂不起钩来,于是学生出现了双重人格。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差”在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和陶冶上,学校的养成教育缺乏超前意识,缺乏系统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缺乏体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法单一呆板,教育途径划一封闭,注重即时效应,忽视长远效果;缺乏有效的系统的训练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小学生的基本道德存在着知行脱节等现象。
(二)特色定位
传统武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传统武术重视武德的培养,许多武林志士、英雄人物都有着良好的武德规范,他们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们的侠义、爱国故事被人民千古传颂,成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写照。因此,学生进行传统武术的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另外,儒家的仁学思想也是传统武术学习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这些与当前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吻合。因此,传统武术走进学校,以点带面,可以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从特色体育的崛起,带动五育并举,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在学生有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最终实现特色学校的目标。
因此,为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质,打造办学品牌,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发展态势,我校决定将传统武术——太极拳确定为特色品牌项目。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为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以大课间活动为平台,把中华武术融入大课间活动,以“中华第五大发明——太极”为载体,让武术成为我校师生的必修课,以达到“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的特色办学目标,不断提升办学品位,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为
特色办学理念,以练好太极拳为突破口,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抓手,通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推进,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我校成为武术特色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精品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与学期目标
第一阶段:创建特色项目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目标:进一步规范武术教学行为,根据学校实际选准创建的特色项目——太极拳,制定规划,初步构建特色项目的内容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机制,以大课间和其他课外体育活动为特色建设活动载体,建立师生精英团队,集中全力,狠抓特色训练,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武术大课间特色活动模式,即形成特色项目。
学期目标:
第一学期(2015.9—2016.1)A.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师生及社会有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聘请相关专家对我校创建目标进行充分论证,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B.全面制定发展规划,初步构建优势项目的内容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机制。C.从中高年级学生中精选40名,低年级20名,组建学校精英团队,由教练组织进行特别训练。D.全体教师和中高年级学生全部完成武术训练任务,并达到动作规范。
第二学期:(2016.3—2016.7)A.规范武术教学行为,围绕特色建设,提高教学质量。B.开发校本武术,初步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大课间武术活动模式。C.开展校级特色课题研究,积极推动特色项目建设。D.加快精英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E.进一步提高中高年级武术训练水平,要求学生不仅动作规范,而且富有神
韵。
第二阶段:形成学校特色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目标:在完善太极项目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式等的基础上,成立多个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并使大课间活动更科学、规范、有效,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其他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使教师、学生全部参与学校体育运动,掌握技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逐步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学期目标:
第一学期(2016.9—2017.1)A.进一步完善太极项目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式。B.研究课题武术特色项目立项,联系学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课题研究活动,及时解决特色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C.学校精英团队已达到相当高的训练水平,能引领全校师生有效开展特色活动。D.中高年级学完2套以上太极拳项目,并达到动作规范;低年级学完一套太极,动作符合标准。
第二学期:(2017.3—2017.7)A.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以特色训练为龙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B.特色项目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效,研究成果在学校开始推广。C.突出重点,加快学校特色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武术训练质量,使教师、学生全部参与学校特色体育运动,掌握技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奋发向上,由此推动学校工作上台阶。D.中高年级学完2套太极项目,低年级学完一套太极项目,不仅能做到动作规范,而且还富有神韵。E.归纳、总结武术蕴含的体育精神,使它成为学风、班风、教风和校风,使特色体育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健体、养性的作用,从而形成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第三阶段:建成特色学校阶段(2017年9月—2018年7月)
目标:通过三年的打造,以点带面,从特色体育的崛起,带动五育并举,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学生有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最终实现特色学校的目标。
学期目标:第一学期:(2017.9—2018.1)A.学校充分体现特色 B.申报市级特色课题研发展的显性标志,特色建设的层次不断提升。究,不断拓展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重视特色科研成果的孵化作用,推进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C.师生全员参与到特色项目的学习、训练和展示活动中。师生潜能得到开发,在各级比赛中获奖。D.中高年级掌握武术训练技巧,具有较高质量;低年级学完全套技术,并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
第二学期:(2018.3—2018.7)A.学校充分体现特色发展的隐性标志,特色教育已经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B.特色教育的模式已经形成,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得到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肯定。C.全校学生全面掌握太极动作要领,达到整齐划一,充满神韵,水平较高,得到专家的认可。D.特色已是学校的象征,特色已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特色就是学校。学校特色建设得到相当的社会认可度。在特色教育的理念引领下,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空前提高。
四、具体措施
1.健全机制,加强领导。
为了有效地指导、督查和管理我校特色建设的创建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体卫艺处、德育处、教导处
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三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体卫艺处,闫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学校把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总体规划和每学期工作计划,并建立校长负总责,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的管理责任体系。
2.加强特色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特色教师主要存以下问题:一是特色教师数量不足,二是质量不高。解决措施如下:(1)合理确定特色教师的数额。在全校教师中精心挑选符合条件的5名青年教师作为特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以特色教师为主,专兼职体育教师为补充的特色教师队伍。(2)组织开展特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组织全校体育教师开展以特色技能竞赛、特色理论知识竞赛、特色体育论文评比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创造条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各种展示才艺的条件和机会,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全面提升特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3)强化特色教师培训工作。从2015年开始,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特色教师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在我校开设特色讲座,加强特色教师继续教育,选派教练员外出参观学习,提高特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3.科学制定特色行动计划。
为如期达到创建目标,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步骤:一是逐层分散训练。即先由特色教师对所有班主任进行培训,班主任再对每班选出的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二次培训,最后各班进行全员培训。二是集中统一训练。即在特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全校学生进行集中训
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面为主。训练对象可以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小学中高年级→小学低年级。在时间安排上,主要利用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4.营造浓厚校园特色体育文化。
张贴有关特色体育、全民健身有关标语,利用墙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宣传阵地加强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参加武术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班主任要组织以学习中华武术的深远意义为主题的班队会,把武德培养、武术精神逐步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
5.家校结合,进一步推动特色学校建设。
通过发告家长书、举办家长座谈会、书面联系卡等形式,宣传开展特色体育运动和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法规。将特色体育知识的传授纳入家长学校教学计划,引起家长对孩子体育活动的关心和支持,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体育学习环境,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特色体育竞技活动。利用每天的体育健康作业巩固练习。
6.积极开展特色体育科研工作。
围绕武术特色体育活动,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由校行政和体育组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组 长: 孟改英
副组长:常春杰 钟月英 刘嘉丽 杜聪慧
组员:孙海霞 闫勇、杨红叶、许艳梅、全体体育教师、全体班
主任
2.经费保障。
确立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每年优先保障教师训练费、购置服装费、教练和学生奖励以及外出比赛等费用。积极筹措资金修建标准训练场所。
3.政策保障。
学校不断修订完善一系列关于特色体育方面的制度,诸如:特色体育经费预算制、特色体育成绩奖励制等特色体育工作导向政策,保障学校特色体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4.评估考核保障。
每学期期末对特色体育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使学校的创建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奋进。
第三小学
2015.8
第五篇:一居一品创特色 和谐睦邻扬活力
一居一品创特色
和谐睦邻扬活力
————珠山区新厂街道昌江广场社区申报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社区材料
昌江广场社区位于我市珠山区新厂街道,地处朝阳路东部,辖区面积约0.7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东起昌河中学,西至昌江广场,南临长虹金域中央小区,北至李家坳,共有10个居民小组,住户1439户,居民4185人,社区党员121人。社区办公面积500平米,设施齐全,有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综治、民政等窗口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厅。
2009年以来,昌江广场社区以创建和谐社区特色为目标,从满足社区群众最需要、最直接的利益出发,立足“服务+活动”理念,创建“廉政文化进家庭”特色品牌,积极营造“社区引领促和谐,居民同心共睦邻”的良好氛围。现将昌江广场社区“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搭建平台,建立健全家庭助廉机制
社区创新模式,构建社区“大工委”机制平台,采取“社区党支部书记+辖区、包居单位党组负责人+社区党员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的设置模式,实行兼职委员制(现有委员195人),积极整合资源,调动发挥社会各方力量优势,为廉政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大工委”平台机制保障下,社区按照“健全组织、培养队伍、加强活动、深化服务、稳步推进”的思路,成立了“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组织机构,并成立了3人纪检监督小组,对社区廉政文化宣传、辖区内各项政策落实,特别是涉及民生工程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积极建立完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学习制度、“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联系群众、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等一批工作制度,使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得以不断巩固和拓展,形成了“社区主导、多方联动、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态势。
2012年,雕塑瓷厂生活区因居民人口大幅增加、供水管道老化破裂等原因,使得当地居民用水长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社区通过大工委平台,找到挂点单位市委办公室,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帮助雕塑瓷厂生活区更换了新水管,今年4月彻底解决了雕塑瓷厂生活区500余户居民用水的老大难问题。
二、强化教育,努力提高家庭助廉意识
在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中,社区以党员活动室、社区学校为阵地,积极开展“一发、二签、三学、四看、五谈、六推”的“六个一”活动。具体为:一发,即向全社区党员领导干部家属发放一份家庭助廉倡议书,号召她(他)们坚持操守、勤俭持家、弘扬新风,争当“廉洁家庭”;二签,即与党员领导干部家属签订一份家庭助廉承诺书。三学,即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学习有关法纪条规和反腐倡廉相关知识。四看,即组织领导干部家属观看韩桂芝、刘方仁、王怀忠等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电教片。五谈,即召开家庭助廉座谈会,请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就如何当好抗诱惑、拒腐蚀、守清廉的“廉内助”,营造廉洁、和谐的家庭环境等问题谈认识、谈感受、谈体会。六推,即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本社区的“学廉尚廉”先进典型。
近年来,社区共出宣传专栏11期;与党员领导干部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100余份;组织观看警示电教片600余人次;邀请专家、老干部举办廉政讲堂20余次,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胡建中亲任社区的廉政文化宣讲队名誉队长,另有三位党校老师为成员,经常在社区义务宣讲党的政策和法纪条规,普及教育400余人次,使干部群众深受教育,也在社区居民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爱廉、竞廉氛围,其中5户家庭荣获社区“五好文明家庭”称号,5人荣获社区“崇廉助廉廉内助”光荣称号。
三、加大宣传,促进家庭助廉活动开展。
社区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廉政文化进家庭的宣传力度,以保持家庭助廉活动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制作宣传专栏。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载体将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呈现给辖区内广大家庭成员,并做到及时刊出和定期更换。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将宣传橱窗、阅览室、活动室、电教室作为文化阵地,面向社区家庭征集廉政文化作品,选取优秀作品张贴、拍摄、编印,扩大影响。组织开展以廉政文化为内容的“唱响珠山”、“廉政文化进家庭迎重阳书画展”、“构和谐迎华诞唱红歌卡拉OK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宣扬廉政文化,使社区居民直接感受廉政文化的魅力。三是大力促进学校家庭二级廉政宣传网络构建。在辖区学校开展以“敬廉崇洁抓教育、拒腐防变爱我家”为主题的廉政启蒙教育。与铭贵双语学校联合举办社区、学校“迎国庆中秋,讲文明、树新风”经典红歌演唱会。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暑期“四个一” 活动(组织一次暑期手工廉洁主题小制作比赛、开展一次廉洁家庭知识答卷活动、创作一份以廉洁文化为内容的手抄报、完成一篇以上述活动为内容的心得日记)。四是强化新闻宣传力度。积极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广泛宣传家庭助廉教育活动的意义及社区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的开展情况,使群众对此项工作更加关注和支持,有力的促进了家庭助廉工作扎实开展。
四、广泛发动,充分发挥“五老”优势
昌江广场社区以组建多姿多彩的“五老”文化团队为抓手,以宣扬廉政文化为内容,号召动员社区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建各类文艺团体,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甘共苦社区现已组建了廉政文化宣讲队(9人)、戏剧协会(12人)、柔力球队(35人)、太极拳队(44人)、舞蹈队(200余人)、关节操队(100余人)等多支文体团队。近年来,这400余名廉政文化的团队成员们,积极发挥着他们的廉政文化宣传功能,在每年的“学雷锋月”、“六一”、“七一”、“八一”等重要节庆日;今年五月三十日社区举办一场“清风扬帆、廉花盛开”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演出;九月一日在街道举办的“悦动珠山情、共圆中国梦”文化晚会上,五老文化宣讲队表演了八项规定为内容的三句半;通过各类竞赛、表演、宣讲等形式,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积极、主动、广泛的宣传廉政文化,取得了很好效果,也让广大居民群众更加“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