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内民主的动力来源
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内民主的动力来源
内容摘要: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是党的生命。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党的先进性,也就没有党的兴旺发达。发展党内民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创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发展党内民主,激发党的创新活力,无疑成为党自身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关系到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能够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关键词:党内民主;民主权利;民主制度
正文: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力的源泉,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改革创新党内民主制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为发展党内民主提供动力的坚实基础
党员是党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是党的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者,也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主体意识愈强、权利愈得到保障,党内民主的发展也必将愈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必须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一切有利于增强党的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必须将党员主体地位意识的培养与党员的工作、生活联系起来,与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联系起来,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鼓励广大党员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做好工作,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二是,创新党内民主制度是为发展党内民主提供动力的有力保障
1、建设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选举必须切实体现选举人意志,要把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作为改革的努力方向。实行规范严格的差额选举制度,扩大选举差额;要采取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发挥党员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要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进一步明确改革基层党内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同时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逐步建立和推行党内弹劾罢免制度
2.建设和完善党内民主决策制度
建立健全有利于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的制度。允许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自由讨论,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生动体现。积极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制度,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在党内作充分的讨论。要营造良好的党内风气,使那些敢讲真话、讲心里话的党员受到鼓励、保护,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严格决策程序,增强集体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度、建立各级党委的常委,完善单独或联名向同级党委会议提出议案的制度,实行决策预案征求意见的制度,逐步建立和通过专家论证程序。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3.建设和完善党内民主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党代会制度和党委会制度,恢复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实行党员代表任期制;设立党的代表大会常设机构;改革党的领导机构设置,明确划分重大问题和日常事务的界限;明确书记个人的职权;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制;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全委会的作用;完善党委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和完善票决制。明确党代会是党的权力中心,常任制是党代会权力不致流失的根本保证。通过制度明确常委会与全委会的权限、责任和工作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着眼于充分发挥党代表和党员的作用,激发党代表和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党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4.建设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将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有机结合;增强纪检机关的相对独立性加强党内权力制约和对领导的监督制约,监督、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在保证党集中统一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党内分权制衡,推进监督机制的运用,强化社会监督与网络监督的异体监督职能作用。
第二篇:对推进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
对推进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进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活力,健康党的肌体,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推进党内民主,提升党员民主素养是基础。党员的民主素养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基础。党员的民主素养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高,反之,党员的民主素养不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差,事必影响党内民主的发展。为此,要加深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的理解与认识,要逐步培养党员的民主习惯,提高党员的参事能力,丰富党员参与民主生活的实践形式,进而提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强化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二、推进党内民主,提升党员主体地位是前提。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切实把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放在突出位置。要积极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切实把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落到实处。要严厉查处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等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供坚定支持。
三、推进党内民主,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是保障。要加大党务公开力度,以提高组织工作透明度为目的,完善公开程序,明确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提高公开质量,切实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工作,充分发挥党代会闭会期间代表的作用。要完善党的地方委员会工作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委会与常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通过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充分行使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要加大党内监督力度,实行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建立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
四、推进党内民主,创新民主实现形式是关键。要积极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试行基层党代表直选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做法,切实把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要在不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的同时,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的一些有益做法,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三篇: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中共鹿寨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党支部
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为了保证党员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订本制度。
一、党内监督的基本内容
党内监督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的党内监督的八项主要内容,对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一是能否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决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二是能否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三是能否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四是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五是能否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六是能否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及有关规定,做好干部工作;七是能否廉洁自律,模范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八是能否坚持原则,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违纪违 法行为作斗争。
二、党内监督的重点方面
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作风建设情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重点监督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以及贯彻执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情况。具体为:一是能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二是能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三是能否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是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五是能否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六是能否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七是能否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八是能否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党内监督的主要方法
(一)定期检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并向全体党员通报。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党的支部组织生活的情况,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二)督促定期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会前,收集党员、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见,如实转告本人或者在会上报告。会后,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根据党内外群众提出的主要意见进行整改,并将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和生活会上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如实向上 级党组织报告。
(三)了解并掌握党员领导干部及党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并及时向局党支部反映。对于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干部,要及时谈话提醒。按照有关规定查处党支部和党员的违纪行为。
(四)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干部大会,听取本局机关行政负责人通报主要工作情况。
(五)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党支部、领导干部都要十分重视党内外群众的来信来访,认真听取党内外意见,并要认真解决处理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防止出现越级上访和突发性事件。
四、党内民主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一)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要严禁对批评、检举、控告进行岐视、刁难和打击报复,违者要严肃处理。
(二)民主公开的原则。要尊重和保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要克服只有组织监督党员,领导监督党员单向监督做法,实行公开民主的全方位的监督。
(三)实事求是的原则。党内监督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理服人,做到监督批评要准确。对以监督为名,在党内搞派 性活动或泄私愤、图报复以及有意诬陷、诽谤他人的,必须进行追究和处分。
(四)统筹安排的原则。要把党内民主监督与党的自身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党代会常任制 推进党内民主新路径
党代会常任制 推进党内民主新路径
(2006-02-22 10:08:27)
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是发展党内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就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试行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福建省委党校第29期厅长班专题调研组专门考察了浙江省台州市和福建省晋江市、石狮市等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市、县、区,通过座谈、资料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试点单位的情况,并提出了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若干对策。本版特摘要刊登。
现行非常任党代会制度的三个缺陷
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尽管建党以来,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有所改进和发展,但还不完善、不健全,突出体现为三个缺陷:
1.党代会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现行党的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党内许多重大问题往往不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讨论决定,而是以全委会、常委会或书记办公会议以及其他形式取而代之。这种决策制度难以适应党执政后民主决策重大事项的需要。不仅党代会作为党内最高决策机关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而且使其最高监督机关的功能无法实施,既导致党内权力过分集中,也致使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缺乏广泛而有效的权力制约。
2.党代表的权利未能得到充分的行使。由于党代表任期与代表大会届期不对应,大会结束后代表资格自然消失,权利无法保障。在大会闭会期间,一些本应由党代会决策的重要事项由其他组织代为行使,党代会赋予代表的提案、质询和监督等权利,也因代表资格自然丧
失或缺乏制度保障而无法履行。
3.党内民主制度难以得到规范的落实。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根本制度,是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基本内容。党代会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必然影响其他一系列具体制度和规则的实施,使党内民主制度难以得到全面而规范的落实。
因此,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把以非常任制为特征的现行党代会制度改为常任制,不仅是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三项主要做法】
全国各地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做法各有不同,具有明显共性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试行党代会年会制。年会制是党代会常任制制度架构的基础。试行党代会年会制,就是党代会闭会后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年会,履行党代会的决策和监督职责。主要职权有选举权(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和代表会议的代表;确认届内新增的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审议权(听取和审议党委、纪委工作报告以及提交的其他重大问题等)、表达权(履行适当程序,代表可以在年会上做专题发言)、决策权(讨论和决定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决议;修改和撤销党代会和党委作出的不适当决议、决定)和监督权(届中对党委、纪委和两委委员进行民主测评)。
2、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党代会代表任期与党代会届期相同,正常情况下其代表资格和职权任期内一直有效。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必然要改进代表产生方式,规范代表职权和履职保障,加强代表动态管理。
3、积极探索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建立代表活动日以及向党代表通报工作、征询意见,党委、纪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组织党代表开展述职评议、调查研究等。
【六点主要成效】
尽管党代会常任制的探索尚未完全成熟,但其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并被看做是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一个改革取向。
1.强化了领导核心,有利于更好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作用。党代会是党内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委员会权力源自党代会,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党代会常任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代表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同级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
2.扩大了党内民主,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可以及时对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同时,通过建立各种联系沟通制度、征询意见制度、调查研究制度,使党代表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参与地方和基层党的领导工作,建立起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大大提高了党委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3.强化了民主监督,有利于建立起党内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少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把党委和党委领导直接置于党代表和党员的监督之下。
4、增强了责任意识,有利于闭会期间党代表作用的发挥。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后,由于代表资格是连续的,就能够明确规定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职责,使党代表活动保持经常性和持续性,为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管理、履行法定职权、发挥代表作用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从而改变非常任条件下代表只是“五年开次会,会期三五天,举举手,划划圈,散会靠一边”的状况,促进代表作用的发挥。
5、密切了党群关系,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于代表是常任的,党委的重大决策和活动,通过代表传达到广大党员和群众之中,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代表反映上来,代表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和纽带,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互动。
6、发挥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带动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更多的基层党员参与议党议政,有效地推进了党内民主实践;通过党内民主实践的扩大,又有效地影响并带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一些地方总结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经验,将之推广到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之中,实行群团组织代表常任制和直选制,进一步丰富了基层民主的实现方式,形成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互动。
深化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三个努力方向
在试行党代会常任制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操作上的困难和缺少上下联动的机制,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疑难。存在思想认识有待统一、代表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高、现行体制有待完善、宏观指导有待加强、工作机制有待规范等问题。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在党内民主的所有制度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认为,进一步深化党代会常任制的探索,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上深化对党代会常任制的认识。从各种选择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推进人民民主进程的突破口最为恰当。要把党章规定的“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的党代会定位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对推行常任制工作的舆论宣传,提高党代表的主体意识和党员的主人意识。
2.从制度建设上积极稳妥地拓展党代会常任制的内涵。尽管试点工作取得一些进展,但只是初步探索了常任制的基础框架。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必须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党代会和党代表的地位、特点、职能、机构、内容、职权以及各项工作程序,包括党代表的产生、职责、权利、义务,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权限关系,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关系等等,使常任制试行工作更具指导性、规范性和操作性。
我们认为当前必须逐步加以解决的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从健全选举制度入手,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二是从完善领导体制入手,理顺权力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调整和理顺党代会与党的各种委员会之间的权力授受关系和权力结构,调整和理顺党代会与人代会、政协会以及其他人民团体的关系。
3.从加强代表队伍建设上确保党代会常任制的生机和活力。党代表是党代会的主体,决定着党代会作用的发挥。针对当前党代表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必须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代表素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进一步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和情况反映制度,进一步健全重大决策征询意见制度,进一步健全代表提案制度,进一步健全代表培训制度。
结语
无论是党内民主的整体进程,还是党代会常任制的推行和实现,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认为,使党的代表大会真正成“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才是党代会常任制探索的价值所在。试行
这项制度,不管采取何种做法,都应紧紧围绕这个价值取向来进行。即使在短时期内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也要按照这个方向去循序渐进地努力,而不应偏离这个方向。
(作者龚清概为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谢道勇为中共福建省委督查室主任,梁晋阳为福建省交通厅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祁永信为福州警备区政治部主任,胡智勇为中共厦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背景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有关部门重新对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进行研究。经中央组织部同意,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县级)、绍兴市(地级)分别于1988年底和1989年初开始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此后,黑龙江省的林甸县和肇东市,山西省的大同市矿区、洪洞县、晋中市榆次区、和顺县,浙江省的永嘉县、瑞安市,河北省的辛集市,湖南省的衡山县也相继开展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新世纪初,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在市、县进行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试点工作在各地积极推进。现在,浙江省的绍兴市、瑞安市、台州市和福建省泉州市的晋江、石狮、南安以及山西省的晋中市榆次区、和顺县等市、县、区还在继续试点。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先后在浙江、黑龙江、山西、河北、湖南等省的12个市、县、区,进行了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全国有代表性的试点有: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湖北省罗田县、宜都市,四川省雅安市,深圳市宝安区,福建省泉州市的晋江、石狮、南安等。
“十六大”后,1988年的首批试点继续推行,第二轮常任制的试点得到了有序展开。第二轮的试点除了继承第一轮的试点成果,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和党代表常任制外,还有不少突破。如四川雅安市的雨城区和荥经县从第一道民主程序开始改革,对党代表实行直接选举。湖北省宜都市则从更高的位置进行了民主选举的突破,举行了公开推选市委委员的试验。第二轮试点还有一个引入注目的地方,就是关于党内分权的尝试,重新界定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之间的权力关系。如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和湖北省罗田县等地,取消了县委常委会设置,实行县委委员制。规定“全委会是党代会常设机构,领导党的日常工作”。“大会期间确定表决的重大事项由代表进行表决。在闭会期间,涉及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的重大事项和干部任免事项,均由全委会表决”。
名词
党代会常任制
所谓党代会常任制,是在党代会完成换届选举后,作为党代会主体的代表和作为党代会组织载体的相应机构在其任期内发挥作用、行使职权的一整套制度规范的总称。其目的在于确保党的代表大会作为党内最高决策机关、最高监督机关的核心地位。具体地说,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后,在党的委员会任期内,每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行使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期间,党代表的资格一直有效,其任期与地方党的代表大会任期相同,一般为5年。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使党代会常任制成为“党的国会”的设想。同年9月,党的“八大”把党代会常任制写入党章,这一党内制度中一项带有根本性改革的创新,成为现在我们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重要理论渊源。邓小平在“八大”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党代会常任制问题。党代会常任制是对党代会年会制的提升,是党执政后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之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党代会常任制没再继续实行。
■龚清概 谢道勇 梁晋阳 祁永信 胡智勇
(来源:厦门日报)
第五篇:推进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加强自身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是现代政党政治、特别是其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向,并且成为一个政党走向现代化、民主化,更好地激发党的活力、发挥战斗力、提高其行动能力、执政能力、确保长期执政的重要途径。
第一,应当从更高的角度甚至战略层面来看待和重视党内民主建设问题,这是一个党得以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当今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冲击下,政党推动社会民主和发展党内民主具有更加现实和紧迫的意义,这是党争取民心、赢得民意的需要,是政党改善自身形象、扩大社会基础,改造成为现代政党的需要。在新的环境下,政党已经难以做到从数量上来扩充党的硬实力,更多的只能通过提升软实力来立足政坛,增大影响力,而发展党内民主便是各党增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途径。历史上那些衰落和败亡的党,几乎都与党内民主建设没有搞好、社会民主没有推进有关。苏东“一党制”政权(甚或中东国家)先后丧失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普遍缺失,从而失去了大多数党员的真心拥护和支持而退出历史舞台。而台湾的国民党则是通过自身改造,从新执政的成功案例。因此,党内民主建设与推动社会民主是十分重要的,决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
第二,弄清楚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不同,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党内民主是一种政治原则,是党的“生命”,是社会主义政党的重要体现和本质属性;民主集中制则是一种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社会主义政党维系组织架构发挥战斗力的基础要素。党内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的组织体现和保障。必须正确认识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以党内民主的发展促进民主集中的完善和健全;以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党内民主从而坚持党的先进性。但长期以来,我们把民主集中制等同于党内民主,甚至认为高于党内民主,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来冲淡甚至替代发展党内民主,甚而把党内民主简单归结为民主集中制的一部分,就是“先民主、后集中”,就是“群众民主、领导集中”,就是“委员民主,书记集中”从而使领导者和书记个人成了“集中”的主体,其个人意志成为统一意志,强迫别人接受。正因为如此,“实行民主是为了集中”、“集中是目的,民主只是手段”、“既是手段,就表明民主的从属地位,就表明集中高于民主;为了集中,就可以抛开甚至牺牲民主”等模糊认识和做法实际上剥夺了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与调动党员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善和健全、规范党内民主的发展,始终是政党特别是执政的共产党需要加以把握和掌控的重大问题。对于当今共产党来讲,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像前苏东共产党一样,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第三,党内民主建设要根据本国、本党情况和形势,稳步、渐进发展。国外政党的实践表明,任何政党发展党内民主都不是照搬哪一个党的典型例子就可以取得成功的,而必须立足于本党实际,根据党员的现实素质、根据党内的实际需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步向前推进,而不能人为地“拖”、也不能人为的“进”。离开国情党情势情,为发展党内民主而搞民主。同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发展党内民主要认真吸取苏联东欧党垮台的教训,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向前推进的正确方向。必须根据时代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党内民主的运作形式,更新党内民主的内容,使党内民主的发展始终成为确保党的生机与活力发挥的驱动器。党内民主要随着形势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在过去的年代管用的做法,到今天这种信息网络时代就可能落伍了、不适用了;在过去被证明是民主的体制机制,到今天可能就显得不那么民主了。一种指导思想,过去适用,不等于现在适用,历史在前进,不可能永远和万岁。形势在变,党内民主的实践方式和内容也必须随之变化,要与时俱进,已经不适用的该摒弃的还得摒弃、该退出的就要退出、该拿掉就要拿掉。否则,党就会在民主化的大潮中陷入被动,以至落伍,并最终被广大党员和支持者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