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周边环境与形式[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8:3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周边环境与形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周边环境与形式》。

第一篇:我国周边环境与形式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

一、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当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并行,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困难与希望相辅相成的国际安全环境下,我国的周边安全也处在比较复杂、不断变化的时期,总的来说与缓和的国际大趋势相一致,但也面临着一些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情况和问题,不排除发生较大动荡和曲折的可能性。

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天下仍不太平。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机遇。

1、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冷战结束后一段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所改变,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牵制霸权的因素不断增长。

2、从国内形势看,政治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影响因素多元

(一)美国因素

1、美国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潜在威胁最大的国家。

2、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3、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与我国存在着根本利益冲突。

4、美国从地理位置上讲与我远隔万里,但美国的干预和影响渗透到了我国周边的大多数地区,中美关系时有变化,总是处在不断的摩擦和碰撞之中,美国用它的强权处处压制着我国,采取合作和压制双相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延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步伐,它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甚至鼓动、唆使我周边国家与我对抗。

5、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

6、美国军力强大并在亚太地区保持前沿部署,在中亚形成了军事基地,使得过去在太平洋对华抑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尤其“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怖”介入中南亚,具有威胁我国安全的军事实力与潜在企图。

7、美国推行实质上的“一中一台”政策,表面上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暗地里支持“一台一中”,是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严重障碍。

8、此外,美国进一步插手朝鲜半岛事务;与我周边一些国家重归于好,讨论所谓“共同利益”;和日本签订安保条约,其目的就有针对我国的一面,从而增加了亚太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9、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所面临的诸多麻烦,几乎都有美国的背景。

(二)是邻国因素。

我国周边地区是世界大国较集中的地区,俄罗斯是拥有大量尖端技术、先进武器和核武器的大国;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印度是人口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且在东南亚地位举足轻重;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的地位不断上升,不容小看……

1、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国,与美国勾结,在国际社会上大叫“中国威胁论”以达到其军事扩张的目的。还在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等问题上与中国抗衡,且一直试图扭曲历史……日本积极插手台湾问题,追随美国推行“以台制华”。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不断上升趋势。

2、与俄罗斯的关系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冷战结束以后,俄国经济虽有衰退,但仍然是一个大国,且是世界超级军事强国。目前,中俄友好关系发展,但在分析和研究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时,以史为鉴,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予以高度重视和警惕。

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3、与朝鲜半岛关系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朝鲜的核武器试射让中国在国际上处于尴尬境地,朝鲜核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虽然经过了一次三方会谈和两次六方会谈,但朝鲜核问题仍处于僵局。一旦有变数,就会对我国周边安全造成冲突。

4、与印度关系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1998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了核武器试爆,威胁中国,中印边界问题也没有解决,争议面积已经达12.5万平方公里;印度还在西藏问题上阻碍中国的和平统一。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三)是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因素。

1、西藏的隐患

西藏以“**”集团为首的分裂团伙在印度、美国等的支持下在印度建立了流亡政府,成为外国势力阻碍中国统一的“工具”。

2、新疆的隐患

新疆分裂主义分子一直不停的煽动群众闹事,搞系列的恐怖暗杀事件,严重威胁新疆人民的正常生活。“东突”分裂是以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为主,建立了“东突斯坦国”。

3、台湾与祖国统一面临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台湾问题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

台湾当局在政治上竭力与我对抗,军事上不断提高与我抗衡的能力,外交上大力拓展生存空间,其分裂倾向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自李登辉推出“两国论”,2000年 “台独”为政纲的民进党上台,“台独”势力恶性发展,台湾当局还加大以武力拒绝统一。陈水扁 “决战境外”的构想,不断从国际军火市场采购军火,研制进攻武器……加上美日的撑腰,“台独”越来越迈向极其危险的一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些民族分裂势力还很猖獗,它们与国际反华势力相结合,它们打着宗教旗号,成立分裂组织,偷运武器入境,搞一系列的恐怖活动且这些地区都属于我国周边偏远地区,它们不仅我国周边安全哈,甚至阻碍祖国和平统一。

在世界形势趋于缓和的环境中,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总的讲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利用和争取一个较长的和平环境,集中精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争取主动权,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形成更有利于我的局面。

三、以钓鱼岛为例

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而不容侵犯的领土

历史渊源: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1972年美国将其“行政管辖权”连同琉球一起“交给”日本,历史上琉球并不属于日本。中日钓鱼岛争议由此产生。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有关部门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9月11日,央视首次播钓鱼岛天气预报。2012年9月17日,央视报道:中国学者发现1895年日政府就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

个人看法:从历史的角度讲,钓鱼岛的领土主权一直就属于中国,日本只是在二战后,拥有了一段时间的钓鱼岛的“使用权”,请所有日本人注意,这里是使用权,而不是“领土主权”,我依稀记得,钓鱼岛的领土主权在《波茨坦公告》好像有提及(驳回了《马关条约》中的内容),而且,据地理位置来看,日本只是拥有了琉球群岛的主权,而琉球群岛并不包括钓鱼岛,钓鱼岛大致是在台北与赤尾屿的中心连线上,因此们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讲还是从地理的位置上讲,钓鱼岛都属于中国,这是不容置疑的。

2、钓鱼岛的战略价值

钓鱼岛列屿仅为无人岛,但其身处中、日两国间的冲绳海槽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的西侧上沿。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那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屿那几座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的大陆架上,中国和日本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少将罗源指,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日本近年对东海的调查投入大量资源,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就会很容易的发现,原来,钓鱼岛不仅仅是南海海面上的一个小岛,但我们涉及到“大陆架”理论时,考虑世界的法律法规,就知道,具有满腔“狼子野心”的日本国,原来是想要在南海上站中国更加大的便宜,将物产丰饶的南海海域化为己有;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坚决不让日本得逞,坚决将日本从钓鱼岛上赶出去,坚决维护我国合法领土主权;其次,不仅仅是领土上的争端,日本海对中国南海的能源以及渔业资源充斥着野心;既然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在领土问题上我们就更加不能退缩。

3、钓鱼岛局势分析

近来,钓鱼岛的争端升级,日本相继派出巡航船只,并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将我国合法进行捕鱼的渔船撞翻,并已非常恶毒的手段将我国船员抓获,并带到冲绳群群岛进行审问,对此我国先后多次进行严正的抗议,要求日本立即归还抓获的船员;美国也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干涉态度,甚至有美国议员宣称美国政府已经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甚至在美国总统竞选时,也不时显露出“如果哪位总统地处的新的政策是针对压制中国的(本人猜测可能就是一些关于干涉钓鱼岛的主权相关问题),得票率会显著的上升”,这其实也预示着,中国在南海上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看来这是的形式是“钓鱼岛只有一个,但是想要分一杯羹的饿狼却不少”,美国、日本如此的嚣张气焰,可能也与曾经于中国交好的“中国的老大哥,军事上的强国”俄罗斯有关,现在形式还很难定,中国的态度明显是“如果能够尽量避免争端升级,就去避免”,不过目前,局势很复杂,也难下定论。

第二篇:我国的周边环境

我国的周边环境

经过一学期的大学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让我对我国的国防和军事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对我国的周边环境有一定的见解。我国的周边环境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放心。但是总会有摩擦发生,这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国家的国防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周边环境总体还是比较复杂的,同世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最为复杂。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4个。其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不少国家与我交往很深,接触很广,历史上的一些恩怨现在仍有影响。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聚集在我国周围。第四,我国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冷战时期曾形成不少“热点”,有些至今尚未彻底解决。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自身的实力,也取决于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调整。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也就是说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倒等情况。冲破地区局部利益与矛盾的囚笼,从地区之外寻找解决地区问题的有效依托,不但是地缘安全战略的融会贯通之处,也是一个国家从地区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

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自身的实力,也取决于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调整。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也就是说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倒等情况。冲破地区局部利益与矛盾的囚笼,从地区之外寻找解决地区问题的有效依托,不但是地缘安全战略的融会贯通之处,也是一个国家从地区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

我国周边的邻国很多,而且领土争端也不少,解决起来很棘手。最近周边恐怖主义猖獗,恶化了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海洋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隐患和威胁。但总的来看,美国还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最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

中国周边地区海陆邻国与中国没有共同边界的东南亚和中亚的其他国家,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是最大的邻国”。其因素有三方面:一是美国因素。21世纪初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大因素之一,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中美关系。特别是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使中美之间发生磨擦、冲突以各种手段不断强化对中国的遏制,直接威胁着我国国家安全;二是邻国因素。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很早就提出,在国际竞争中,接壤国家越多越不利。尤其是我国周边地区热点、爆发点较多且突发性较强。比如: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端、南海海域及南海诸海的争端。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安全形势;三是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因素。当前最主要的危险仍然是台独的分裂活动。“藏独”、“东突独”等民族宗教分裂活动也有加重之势,这些敌对分裂势力内外勾联,不断进行捣乱破坏。在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的安定,对我国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周边地区从地理上大致分为东(东北亚和东南亚)、北(俄罗斯和蒙古两国)、西(中亚和南亚)三个部分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总的可以概括为“东急、西重、北缓”。

东急:东北亚地区历来是世界战略重地。在这个地区,汇聚了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四个,除欧盟外,美国、日本、俄罗斯与中国均在此有着重大的国家利益,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朝鲜半岛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虽然六方会谈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难过程,还会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各大国围绕朝鲜核问题的角逐和博弈将继续下去,这不仅关乎半岛局势,而且牵动东北亚战略格局,直接影响我国周边安全。日本右翼政治和战略走向是中国周边值得警惕的不安全因素。东南亚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南线屏障,南海地区在国际海运航道上的地缘战略优势和丰富资源,是中国未来海军建设和潜在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还存在着领土争端。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利益,不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大国关系中,都是我国安全战略地位受到削弱和牵制的关键因素。

西重:我国西南和西部边境安全在21世纪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西部复杂的民族、宗教等社会因素,中亚极端民族宗教势力的影响,边界问题的存在,以及美国的欧亚战略,使我国西部边界安全形势严峻。维护西部安全的意义已不仅是领土主权的安全,而是具有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的安全。动荡的中亚地区对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不容忽视。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中亚5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顺利地解决了与中亚各国之间的边界问题,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并签订了一系列多边友好条约,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奠定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和政治、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基础。美国正不断加强对里海、中亚石油及其战略通道的控制,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依然深远。就中亚自身来讲一方面政局不稳,内部冲突不断,“颜色革命”此起彼伏,对我西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都是国家的安全隐患。

北缓:当前,相对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周边局势来说,北部周边保持着相对平稳缓和的局面。中国与北邻俄罗斯共同致力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与蒙古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营造共同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局势仍存在变数。随着俄罗斯务实外交的进一步加强和美国对俄关系的调整,可能影响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定位。中俄间的合作关系目前多存在于政治及安全领域,在经济贸易方面却收效甚微,形成了中央热、地方冷、官方热、民间冷政治热、经济冷的不均衡状态。这种关系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在当代条件下,政治经贸关系不发展,尤其是民间的各种经贸往来不发达,国家之间或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或安全关系是不稳固的“可逆转的”。

以上是我对我国周边环境做的简要分析。

系别 :国贸系

专业:物流2班

姓名:凌波

学号:201203050007

第三篇:我国学前教育的形式与政策

第六部分 我国学前教育的形势与政策

2010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重要事件)

1.7月29日正式颁布施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10月24日国家启动了10个方面50个项目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前教育是其中之一,共4个项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

3.11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学前教育必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的大发展。

第一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一、学前教育发展任务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幼儿在园人数2015年3400万人、2020年4000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2015年85.0%、2020年95.0%;学前两年毛入园率2015年70%、2020年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5年60%、2020年70%)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5.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1)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2)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3)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4)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5)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6)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

1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二)保障经费投入

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

三、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第二章 解读“国十条”

“国十条”是指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国十条”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在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人民群众意见较多,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国十条”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动员令,必将对全社会提高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亿万儿童健康成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十条”的具体内容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解读】

201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提出,要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把政策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能否有效缓解入园难,作为检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范围。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首先是由其社会功能所决定的。学前教育是所有儿童都应该公平享有的基本权利,这也可以认为是其公益性的体现之一。《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2000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签署了这三个重要国际文件,向儿童作出了提供学前教育服务以保证其基本权利的政治承诺。

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是教育部门办园,即财政预算支持的幼儿园;

二是其他部门办园,主要包括机关部队、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妇联)和国有企业所办的幼儿园。其中,机关部队、事业单位等部门举办的幼儿园可以通过事业费预算等方式,间接进入财政预算,获得部分经费;

三是集体办园,包括了城市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园、街道园和农村集体办的幼儿园。这类幼儿园的经费也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支持;

四是私立园。公民个人或集资办园。

这四类幼儿园中,前三类占到幼儿园总数的90%左右,其经费实行的都是国家、单位和幼儿家庭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都带有“公办” 的性质,家庭负担部分的比例不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剥离社会功能,事业单位精简机构,“公办”性质的幼儿园,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迅速被关、转、改,导致我国幼儿园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先撑起我国幼儿教育大半壁江山的,以工人、普通公务员、服务行业职工等中低收入家庭子女为对象的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急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靠家长付费且要从中盈利的民办园!公共资金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实际上变得越来越少!这样的办园结构已迫使幼儿教育事实上改变了公共服务的性质,偏离了公益性轨道。民办园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兴起与发展本身无可非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园的压力,其贡献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如果寄希望于通过大力扶植民办园的方式,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普及学前教育的问题则是不可靠的。今天民办园在我国幼儿园总体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过高,是不合理的。企事业及部门不再“办社会”而推出的、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服务的幼儿园应该改为“社会办”,即公共资金举办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机构。这种机构就是我们所说的普惠性幼儿园。

发展公办园要注意的首要问题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公共资金的功能是“保底”,一定要坚持“普惠性”原则。

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认识到教育是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今天,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的只能是普惠性幼儿园!

普惠性幼儿园应该包括两类:

一类是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及其直接指导和辐射的村园或班,以惠及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其中,留守幼儿更应该成为被优先考虑的对象。

第二类是城市平价幼儿园,包括运用公共财政举办的普惠性教办园、企事业单位园、工厂园、街道园和新建普通住宅区的配套幼儿园,以及社区幼儿班、幼儿活动中心等,主要服务对象为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包括外来务工家庭的幼儿。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布局,有效使用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各地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2011年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

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解读】

1.“保证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1)所有幼儿园都应有质量保证;

(2)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3)所有幼儿园的质量都应受到政府的督导评估;

(4)所有教育内容与方式都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2.特别提出防止“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科学保教,提高质量。抓住了学前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实现每个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要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积极交往中,通过观察探索、感知体验,享受快乐童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二要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和科研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特点的儿童保教方法。

三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财政部门;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价格、财政、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妇联、残联等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各省(区、市)政府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2011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行动计划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各省(区、市)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

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组织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地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解读】

刘延东提出,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编制好当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11年3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

刘延东要求行动计划要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对于发展学前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要有解决之策,对于学前教育的体制机制改革要有明确路径,对于三年内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

提出四点具体要求: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准确掌握基本情况和突出问题,从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合理安排规划与布局,不强求整齐划一,不追求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

二是确定目标,明确任务。要着眼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测算不同年份的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合理确定三年发展目标,并逐年落实。

三是制定政策,强化措施。地方各级政府对所需的财政投入要有适当的分担比例,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考虑幼儿园运行和教职工工资、社保等问题,努力提高投入水平。

四是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省区市编制的计划要以县为单位,主要措施要落实到县,建设规划要落实到点。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发展学前教育的工程项目,并纳入当地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重点保障。要建立责任制,落实责任目标、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总之,《规划纲要》、《国十条》的颁布,使得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方向已经指明,任务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定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第四篇:我国的周边环境和安全形势

我国的周边环境和安全形势

首先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分析:(1)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2)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3)树立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第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又分为5点:(1)中国的崛起(2)美国的超强(3)俄罗斯的复兴(4)中东等热点问题(5)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首先我国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必将震惊世界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2月19日文章:前所未有的成功(作者:彼得拉·科隆科),当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而欧洲和日本忙于结构调整时,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中国是全球第四经济大国,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率今年再度超越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其次是美国的超强,美国的强大体现在三方面,经济力,军事力,外交力。俄罗斯的复兴,和中东仍将称谓热点地区以及和平和发展依旧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第二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也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我国的有利因素有三点:(1)今天的中国没有陷入大国矛盾的旋窝(2)我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全面的改善和发展(3)我中央应对周边安全环境的策略方针作了新的重大调整。我国的不利因素分两大点,第一大点分5小点;(1)我们所处的亚太地区是大国矛盾的集中区(2)亚太地区是世界热点问题的高发区(3)亚太地区是国际恐怖势力的聚集区(4)亚太地区是民族宗教矛盾的集中区(5)亚太地区是领海主权和海洋矛盾的重灾区。第二大不利因素是中日现实领土领海主权矛盾问题,有钓鱼岛的主权之争和东海划界和油气田的开采问题。还有不稳定因素包括南北朝新和南海岛礁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能够很好的看清世界形势以及国内外的各种有利及不利因素更要树立起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是一种战略意识,是一种全局意识,是一种开放意识,是一种机遇意识,是一种驾驭能力,也是一种是一种精神状态。当然最主要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大学生我们需要树立起民族自豪感,时代幸福感和历史责任感!

第五篇:形式与政策-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

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

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拉动和支撑作用继续增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夏粮生产和农业农村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这些表明今年中央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效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臵,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力求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之间寻求平衡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进入七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政策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7月4-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部分省政府负责人、企业界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1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继续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6点意见;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7月11日出版的《中国全融》杂志上撰文表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进一步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突出和重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格稳定。结合这些情况,本专题将主要讲以下四个问题: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增长温和减速,总需求小幅放缓

1、经济增长温和减速

(1)经济增长减速的总体状况,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6%。

(2)由政策主导到自主运行的经济减缓增长,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受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增速从2009年一季度6.6%的谷底,迅速回升至2010年一季度11.9%的高位。

(3)工业经济增加值略有减缓,工业品的供给面基本稳定,工业经济仍然运行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

2、总需求整体上小幅放缓.总需求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国外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下降较为显著,导致我国出口显著下降。这三大需求的整体情况分别是:

(1)投资增长持续强劲,同另两类需求不同的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不降反升,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2)实际消费增长步入减速通道.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11.2%,消费实际增长为近年来同期最低水平。(3)外贸出口增速下滑,贸易顺差同比下降

(二)价格水平持续上升,通胀呈现向非食品扩散的苗头

1、消费品价格持续上,二季度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升。表明当前通胀压力很大,且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通胀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2、导致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导致食品价格继续上行的主要因素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因为去年的基数比较低,造成了今年上半年猪肉供给不足。二是成本推动造成的。养猪成本上升,由此推动价格的上涨。

(三)货币信贷继续收紧,政策调控效果明显显现

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并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0.75个百分点。

二、下半年经济面临的环境

我国下半年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喜忧参半的国内外环境。其中有利的条件主要有三:一是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二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仍然保持强劲的势头,三是房地产市场泡沫与信贷质量总体处于可控范围;不利因素主要有四:一是影响通胀的因素仍然较多,二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三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四是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因此经济形势也是不乐观的,不可掉以轻心。

(一)下半年的有利经济条件

1、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基本确立,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1.9%,虽然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下半年经济有望加速上行。

2、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温和放缓,但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3、房地产市场泡沫与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在剌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累积了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巨额信贷。

(二)下半年的不利经济条件

1、影响通胀的因素仍然较多

本轮价格上涨明显受到供给冲击和外部输入性因素的影响。进入2011年后,极端天气发生频率仍居高不下,洪旱灾害接连发生,受灾面积持续增加,结果导致食品价格回落缓慢。国际上则受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西亚北非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冲高,严重脱离经济基本面。下半年,我国通胀形势仍面临着极端天气、国际局势和国际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的因素影晌,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宏观政策的操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2、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

世界经济虽然有望保持温和复苏势头,但增长中的—些风险性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虽然在最后时刻达成了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协议,避免了债务直接违约,但经历此波折后,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下降,美国国债被评级机构历史性地降低信用等级,美国债务问题将更加复杂,对其复苏进程也会造成新的不利影响。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展,特别是作为欧元区第三大和第四大经济体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有卷入危机的可能。对金融市场信心会构成较大冲击。甚至会影响到欧元的稳定。日本全年的经济增长则仍然受到震后核危机的因扰,复苏的进程还要视核危机的应对情况而定。

3、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生产要素保障较紧,如国际油价上升了约25%,黄金和铜等重要金属价格上涨了约15%,铁矿砂价格同比大涨约50%。企业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20%以上,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出现分化。在信贷总体规模减少和商业银行信贷惠及面有限的形势下,一些小型、微型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增大。

4、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上半年投资消费的此消彼长,使经济投资拉动的特征进一步强化,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特别是在当前各地投资热情高涨、高耗能行业有抬头的迹象,而代表企业产品和技术升级的设备投资增长总体较慢,下半年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三、下半年的政策取向

在7月21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继续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6点意见。一是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二是要继续稳定物价总水平,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三是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再获好收成。四是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六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这些意见为我们下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下半年的经济政策也就是围绕这六个方面展开的。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1、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1)累积的矛盾 上半年我国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但由于经济运行的惯性和一些国内外因素的冲击,宏观调控的一些主要目标还尚未实现,如物价涨幅较高,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还在发展,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仍没有明显缓解

(2)新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并考虑政策的滞后效应和全球复苏进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

2、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对策

根据下半年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宏观调控要把握好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其对策主要有:(1)下半年要更加注重结构性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2)财政投入政策重点围绕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民生领域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3)积极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尽快走出困境。

(二)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坚持稳定物价的必要性 物价上涨较快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通胀不仅关系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因而必须多管齐下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2、稳定物价的对策(1)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步改变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使货币信贷增长由危机时的应急状态恢复正常,从而消除通胀的货币条件;(2)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应对供给冲击型通胀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提高补贴、结构性减税等措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从而保障供给、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并把通胀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3)严格市场监管、大力整顿市场价格秩序,特别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监管,防止游资再次借机大肆炒作农产品;(4)加强对超市、农贸市场等生活必需品以及餐饮、交通运输等价格检查,严厉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严防“搭车”涨价;(5)及时公布价格信息、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价格形势,稳定社会通胀预期。

(三)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再获好收成

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食品价格上涨对通胀的作用率超过三分之二。因而搞好农业生产是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基础,农产品供需平衡了,物价上涨的压力才会减轻。首先要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实现我国全年粮食生产“八连增”。其次政府将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几年开始以水利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增长潜力。三是加大对当前供给不足的农产品生产如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补贴、扩大养殖规模、加强疫病公共防控和强化信贷保险支持等方式,尽快恢复生产,保障供给。

(四)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这既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要落实在目标里。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中央的安排,今年全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居住困难的问题。为此,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督导检查,切实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开工率。除保障性住房外,今年还要在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教育、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等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五)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我国经济能否在危机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关键。因此中央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七项政策:

1、要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尤其要加大对钢铁、有色、水泥等这些产能过剩较多行业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2、同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力控“两高”行业过快增长,按计划完成调控目标,以防年底突击减排。

3、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促进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出。

4、随着“十二五”规划项目的启动,地方政府必须严把环境、用地、金融、项目投资管理关,严格执行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的有关规定。

5、与此同时,要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6、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税收、价格等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主体作用。

7、前瞻性地研究布局一批未来市场需求量大以及与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的产业,增加有效供给,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六)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的根本途径。

今年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开放。今年的改革开放重点包括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系五项改革和深入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

四、下半年可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仍然朝着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即经济增长继续温和回落但仍能保持9%以上的较快增长,而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将得到有效控制,通胀出现冲高回落的趋势。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9.5%,略低于上半年9.6%的增长速度,全年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在5%左右,比上半年低0.4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放缓的态势 从生产上来看,工业经济将继续平稳运行、但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先行指标显示,工业增加值在近期仍呈小幅回落的态势。

(二)消费需求的增长势头 占全部投资65%的社会投资增长较为强劲。

(三)出口增速的继续下滑 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外需总体不是十分旺盛,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继续抬头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等持续上涨导致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加之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均升值了约2%),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四)通胀压力依然严峻

1、国际影响因素 从国际看,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6月结束,出于其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考虑,不排除继续推出QE3的可能。日本震后短期内向金融市场注资46万亿日元的滞后影响将逐步显现,全球流动性面临加剧泛滥的可能。此外,西亚北非地缘政局动荡可能进一步升级。这些引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主要因素仍然存在。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2、国内影响因素 从国内看、虽然前期引起物价上涨的流动性、成本性因素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涨价因素

3、价格回落的因素

当然,下半年也存在着一些有利于价格回稳的因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将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步上扬。二是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共同行动减少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三是今年我国有望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这为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提供了基础。四是政府已经和将要出台一系列降低生产流通成本的政策措施、其效应也将逐渐显现。五是国内货币信贷条件已出现明显变化,对价格上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下载我国周边环境与形式[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周边环境与形式[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的周边环境和安全形势讲解

    我国的周边环境和安全形势 首先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分析:(1)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2)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3)树立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第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又分为5点:(1)中国的崛起 (2)美......

    网络强国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式与政策】

    网络强国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主要面临有西方国家的渗透、网络文化的挑战、社会转型期国民信仰危机和意识形......

    我国经济任务与形势 形式政策论文

    我国经济任务与形势(今年下半年 一、对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的基本估计和判断 展望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会继续蔓延,世界经济发展将面对“滞”与“涨”同时加剧的严峻形势,......

    形式与政策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就历史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包括北京在内......

    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式分析

    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式分析 班级:中文系11文秘(1)班 姓名:鲁丁瑜 学号:201101031022 摘要: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对我国的反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反腐工作......

    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形式

    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形式 伴随着美国几家银行的倒闭和股市的迅速下跌,金融危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企业倒闭,裁员潮,工作难找,工资......

    研究我国周边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

    研究我国周边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①新中国是世界......

    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影响 形式与政策论文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已经挣扎了将近6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