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众媒体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河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
大众媒体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目 录
一、摘要
二、内容
1调查方式与地点 2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3调查的问卷设计 4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5调查问卷表
三、调查报告
一、摘要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时刻影响着受众的生活和思想。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之后,出现了手机、互联网等等新兴大众传媒。传媒业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中国传媒产业已经形成。这也意味着,大众传媒的影响变得更广泛,更深刻,也更复杂。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导向功能,既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也有消极的负面导向。限制和消除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导向的负面效应,必须纠正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强化政府的调控手段,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重建新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
二、内容
1调查方式与地点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选取三个年级的九个班级得到了500多份调查问卷,从中随机抽取了100份作分析。
调查时间:2012年8月19日-9月1日
2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今年的暑假,我来到曾经上过初中的 „.,向老师说明了在学校做事件调查的想法,老师很高兴的同意了我的想法,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这次调查试图通过对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分析,得出其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了解中学生对大众媒体表达价值观的看法,试着解决大众媒体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
3调查的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是本调查的主要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获取被调查对象(中学生)的基本状况、中学生接触媒介的情况、中学生受媒介影响的情况,中学生对大众媒介的信任程度、对各类新闻的看法等。
为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采取随机调查方式:
到选定的学校随机选取部分班级同学进行询问并填写问卷调查表,并回收填写后的问卷调查表。
4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及分析
数据的整理
对于调查数据,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有效性检验,对于回收问卷中未按规定填写完整、有数据缺陷的样本,要进行必要的资料补正和删除。必要的资料补正要严格与臆造数据区别开,在信息严重不全和不明确的情况下,宁可剔除问卷。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于调查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整理,以获得代表一般规律的结论。在数据整理好后,需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信息的统计规律以及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根据统计到的资料,分析形成该状况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5调查问卷表
大众媒体价值观对中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年级_____ 性别_____(注:请在选项上画“√”,可多选但请勿全选)
1,您对社会时事的了解多来自以下哪些方式:
A报纸
B杂志
C电视
D收音机
E上网
F同学聊天
G其他_______________ 2,您觉得哪些更适合形容网络媒体:
A发表自由反映真实
B信息广泛更新迅速
C趣味低级缺乏教育意义
D多有宣传嫌疑不值得关注
E扭曲事实不负责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哪些节目对中学生影响更大:
A学术类
B访谈类
C体育类
D娱乐类
E生活类
F新闻社会类
G科普记录类
H财经政治类
I电影电视剧 4,您经常观看以下哪些国家的影剧节目动画等:
A中国大陆
B中国港台
C美国
D欧洲
E俄罗斯
F日本
G印度
H韩国
I基本不看
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5,您的电脑或MP3中哪些音乐居多:
A 日韩组合B 蓝调
C 轻音乐
D 摇滚乐
E 西方古典
F 东方古典
G 音乐剧
H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日本地震与核泄漏,您的情绪倾向于:
A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B同情灾民敬佩救灾英雄
C对其报道表示怀疑并要着手去查
D对中国是否受辐射影响担忧
E对全球经济担忧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当今媒体,您觉得在哪些方面最应增强:
A 真实性
B道德性
C教育性
D品位
E 专业性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8,您觉得大众媒体对您的主要影响方面是:
A认知社会动态
B引发自己的辩证思考
C思想观念的调整
D只作了解
E消遣和谈话的素材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您在以下节目或人物中任选一个,简单谈谈您的看法:
A“非诚勿扰” B“郎咸平说” C“百家讲坛” D“超级女声” E“新闻联播” F刘翔
G陈冠希
H韩寒
I拉登
J凤姐
K马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众媒体价值观对中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传播信息范围最广、最为普及的工具。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优势——传递迅速、纷繁复杂、具体形象、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导向性强,几乎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理论观点、生活方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面前,变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正如传播研究学指出的一样:“大众传媒已经具有了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
中学生是大众传媒受众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大众传媒是一种充斥全部时空的教育资源、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人生价值观逐步确立;他们没走出社会、认识社会,他们的可塑性极强却又易受暗示。因而中学生最容易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往往令人震惊。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大众传媒已构成了中学生生活中一个不可分离并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客观社会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大众传媒凭借自身优势对中学生价值取向发挥了导向功能,其中既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也有消极的负面导向。虽然总体上我国的大众传媒在中学生的价值导向上是利大于弊,但具体到一些传媒,由于价值导向上的失误,使中学生在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混乱,甚至使得一部分中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正视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限制大众传媒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已是刻不容缓。
一、我国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 大众传媒宣传弘扬主旋律强化了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认同
在我国,大众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架设在人民和政府间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宣扬主流文化的重任,发挥着舆论导向的作用。大众传媒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歌颂弘扬主旋律。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中学生抱有正确的政治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认同。由于大众传媒受众多、传播快,而且自然、亲切、轻松,没有强制性,加之形式多样、方便灵活,因而在中学生中的感召力、影响力、渗透力十分强大。大众传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信息,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正面影响效果明显。同时,大众传媒所发布和传递的内容大都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念进行的重新评价、选择和认可,这样使得中学生们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观,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大众传媒的正面报道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我国的大众传媒从开办至今一直承担着对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念传播的重大责任。一方面,传媒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有利于中学生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摒弃错误的道德观念。同时,大众传媒也不同程度的宣传弘扬包括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对优秀人物、优秀事迹的宣传报道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判断。如:媒体深切“关注”的雷锋传人郭明义就成为中学生的楷模和偶像。许多中学生都在郭明义事迹的感召下,自发地成立了爱心服务队,开展义务献血、捐资助学等活动。大众传媒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具有宣传、鼓励、教育、引导等功能,其肯定的某些社会行为及存在的意义,可以促使中学生进行仿效,并进一步植入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之中。大众传媒传播的丰富内容提供给中学生多元价值观念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行业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当今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它像一张巨大无形的网,不仅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方方面面的资源,更将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主流的、非主流的等信息进行整合和渗透,使得思想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学生价值观念向多元和多样发展的态势。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多元文化,不同的文化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在其诱导下。青年中学生的价值观更加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一方面,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和吸收新鲜的东西,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现了年轻人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现代中学生个性张扬,注重时尚又灵活、现实,追求平等自由,注重表达和发表独到见解,思想活动相对独立和多变。
二、我国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 大众传媒的谣言或虚假新闻严重影响中学生的价值判断
谣言或虚假新闻本质上是不真实的,是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源的“新闻”,是利益驱使的产物。目前,在我国大众传媒中,制造谣言和假新闻最多的就是互联网。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得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发布、修改和删除信息,且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与此同时,部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铤而走险对新闻进行造假。
谣言或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极大,特别不利于中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往往混淆视听,扰人心智,不仅浪费了中学生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更欺骗和伤害了他们感情,更有甚者深受其害误人歧途,分不清是非,辨不清伦理,造成了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另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媒体形象,更降低了中学生对媒体的信任度,有碍整个社会常态发展。谣言或假新闻有时会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中学生价值判断造成误导,从而引发中学生思想混乱,造成群体事件,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大众传媒低俗化内容可能误导中学生的价值追求
近几年来,部分传媒在宣传和报道中的低俗之风愈演愈烈,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价值追求。有的媒体为了争夺受众者的“眼球”,热衷于抢新闻、挖新闻、大揭社会阴暗面;有的媒体则津津乐道于“两性”关系、追星捧星等;还有的媒体节目以语言低俗为特色,下流荒诞,不堪入目(耳)。这些大众传媒塑造的低俗内容严重扭曲了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使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功利化,在思想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人价值主义取向,崇尚自我,唯我独尊;在行为方面表现的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在生活方面具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颓废主义的物质价值取向。同时,一些节目常以中学生为话题,想尽办法揭秘中学生活隐私,将婚前同居、代孕学生、美女就业等问题完全曝光,从而引发中学生的错误联想,误导他们的价值追求。大众传媒传播的暴力凶杀内容使中学生漠视生命价值观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观体现他对生命生物性的认识、生命价值的认知,并对他的个人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是个体行为的动力。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从形成到发展,深受大众传媒传播内容的影响。
目前,我国传媒机构所播放的新闻类和广告类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暴力、凶杀、自杀、恐怖、诽谤等内容,一些收视颇高的涉案题材电视剧、电影也常常上演报复、陷害、杀戮等手段来争夺受众。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暴力、恐怖小说、自杀等网络信息也无形间给中学生带来盲目的随从模仿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导致部分中学生对生命价值观念的漠视。具体表现:一方面暴力、凶杀等镜头血腥、刺激符合现代中学生的“猎奇”心理,具有强烈的模仿性,促使中学生产生打架、暴力、杀人等冲动。另一方面,受到传媒中渲染或夸大的自杀报道的影响,原本就情绪不稳定、抗挫折能力差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社会学理论认为,自杀高危人群在看到报道后,会对背景或问题与自己相近的自杀者产生身份认同,并用模仿对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报道的越多。被模仿的机会越大。有研究表明,若自杀者为知名人士,对受众的影响比普通自杀者高出十倍。
三、总结
在大众传媒面前,中学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多元性,与他们缺乏必要的传媒修养是分不开的。学校要注重对传媒素养的培育,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使中学生了解媒体语言、反思媒体信息的意义,建立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我们要坚持传统伦理道德中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精髓,弘扬主流文化,形成主流价值观念,让大众传媒在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更多地履行对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深入探索。
第二篇: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团区委内容摘要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青少年在使用媒介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媒介的影响。大众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并从政府管理部门、共青团组织、传媒产业、学校等多角度,提出构建大众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和谐关系的合理性建议与意见。关键词大众媒体 青少年 价值观 影响
现代社会中,各种大众传媒充斥着人们的视听,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信息源,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给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左右人们的思维和判断。大众传媒尤其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当代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之,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又进一步诱导了大众媒体的传播内容和方式。为了准确把握闸北青少年对大众传媒的认识以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程度,为共青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共青团闸北区委员会和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于2007年6月在闸北区2000多名青少年中开展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大众传媒的概述
(一)大众传媒的涵义大众传播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指传播机构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未组织起来的个人和群体传递信息的过程。现代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籍、互联网等。各种传媒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形成了覆盖全球、深入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传播体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及其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功能
1、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覆盖面广。大众传媒凭借其传播方式和手段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等优势,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的普及机制。二是影响力强。大众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和非专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三是信任度高。大众传媒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息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确认性要大大高于处于匿名或半匿名状态的其他传播者。四是机制健全。大众传媒在百余年的传播实践中,形成了整套被社会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2、大众传媒的功能由于大众传媒的受众多、传播快、辐射远,而且具有自然、亲切的特点,使得大众传媒集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知识教育、监督沟通与大众娱乐等多重功能于一身。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大众传媒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还通过督导教育、传播知识、愉悦精神等途径推动人格转型和新的价值观的形成。简言之,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地生发出对人的教化功能。但是,大众传媒的负面功能不容忽视。市场化的大众传媒为追求商业效益而迎合一些庸俗消极乃至不健康的思想潮流,将健康的内容和灰色文化混杂在一起,通过炒作形成不良的社会导向,呈现出舆论环境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泛娱乐化倾向。随着大众传媒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大批的肥皂剧、被戏说的名著、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游戏和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畅销书等娱乐化、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断产生。虽然这种快餐文化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情况下的现实需求,但是所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混乱,导致部分青少年追求的目标严重偏离正确的方向。二是低俗化倾向。传媒低俗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随着大众传媒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低俗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已屡屡触及我们社会传统的道德底线,甚至在颠覆我们原有的传统观念。凶杀、暴力、色情这些低俗、哗众取宠的信息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扭曲了社会的真实环境,另一方面尤其容易引起分辨能力差但模仿性强的青少年盲目效仿。
二、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价值观是个体在对事物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突出的特点是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理想,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求新事物,模仿能力强,但是对是非的鉴别能力较弱,价值观念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强。因此,其年龄个性特征使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如下特征:
1、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但社会理想相对缺失调查显示,50%以上的青少年高度认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57.5%的青少年在升国旗、唱国歌时感觉无比自豪、充满责任感;对于为什么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58%的青少年表示是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但有关信仰问题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56.1%)的青少年是无信仰的,只有23.5%的青少年信仰共产主义。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与社会理想相对缺失实质上是“小我”与“大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如果放任这种态势,将导致少数精英辈出,同时“问题青年”大量涌现的失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