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仙游县山立学校
林美丽
本人从事低年级教学工作有几年了,每次被安排教低年级时,心里都会掠过些许的紧张,总觉得教低年级的学生,付出和回报很难成正比,相信许多老师都有同感。几年来,本人一直在思考着这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如何在四十分钟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效果。
英国科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昂的时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学生缺乏自制力和思考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它还能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奥秘。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心理因素和强大的推动力。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学习信心成正比,这三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此,本人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从七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获取学生的信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老师有了师生情,才会欣然接受老师的培养和教育。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强烈的影响,如果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就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信任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会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记得教三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个留级生,初次见面就让我觉得这孩子在家里肯定有上树捉鸟,下河摸鱼的能耐,来了一会儿就上蹿下跳的,皮得很,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当时我真想拒绝,但教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应该收了这位学生。不出所料,入学考试只考了4分,后来我向他家长了解情况,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家对孩子很溺爱,大点了就管不住了。后来,我经常给他“开小灶”,课后找他聊聊天,谈谈心,慢慢地我发现他变了,课堂上也能经常举手,即使回答不那么准确,我也不忘给予适当鼓励。这样一来,学习成绩逐渐进步,着实让我感受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真谛。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问题,相信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在学生心里产生亲切感。相反,如果我们对学生不闻不问,上完课就一走了之,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对老师所任教科目产生消极或抗拒的心理。所以,师生感情融洽、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课堂妙趣横生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幽默,不仅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当然,教学中要灵活有效地运用幽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要考虑其特殊性。第一,教学幽默要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做到恰到好处地推进教学活动,不能一味的为了活跃气氛而幽默不断;第二,幽默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幽默要以教育教学为大前提,紧扣课程的教学目的,既要寓教于乐,又不能让课堂成为娱乐场。
成功的教育应当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教学中的幽默集中体现了智慧美,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美的享受。例如:在讲到语言的重要性时,可以引入这样一则趣味横生的小故事:一只母老鼠带着几只小老鼠在草地里漫步,突然来了一只猫。小老鼠吓得全都躲了起来,只有母老鼠沉着冷静,没有躲开。眼看猫越走越近,小老鼠们非常害怕,就在这时,母老鼠学了一声狗叫,猫不知其中有诈,调头跑了。等猫跑远了,小老鼠一个个胆战心惊地走出来。等所有的小老鼠都到齐了,母老鼠才语重心长地教导小老鼠:“孩子们,掌握一门语言是多么的重要啊!”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之后定会有所感触和启迪。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轻松自然而又回味无穷。
幽默之于教学,恰似催化剂之于化学反应,也如润滑油之于机器,能使教学过程更和谐,更流畅,还能让学生觉得教师既可亲又可敬。
三、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充满天真烂漫的情怀,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这类问题。这种对自然的好奇心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强烈而积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使学生在好奇心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让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直观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相对而言,直观的认识能力比较强。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抽象平淡的叙述不仅使课堂的气氛沉闷,而且使学生也难以理解和记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相反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种挂图、实物或实验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就变得灵活生动、丰富多彩,不仅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例如在《乌鸦喝水》的课程设计中,利用PPT展示乌鸦和长颈瓶的图片,让学生对乌鸦和瓶子的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再播放一小段乌鸦喝水的动画,让学生的注意力从书本上静态的插图转移到多媒体动态的画面上,配上背景音乐和旁白,生动形象地还原故事情节,最后请几个同学到台上来动手演示,模仿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感受瓶子里的水渐渐上升的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在学生惊叹乌鸦聪明的同时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五、游戏融入课堂,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安坐听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上课时经常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动一动,跳一跳,笑一笑,偶尔根据课文内容情景,让孩子进行课本剧表演,偶尔编一些儿歌让孩子边学边唱,偶尔放些轻音乐让他们在中途休息,这样一节课就会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结束,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调动积极因素,享受成功乐趣
学生参与的成功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形式、多途径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指导朗读课文时,许多学生都想读,就请想读的都站起来读,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们多读,并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出题目,然后让其他孩子做这些题目,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兴趣大增。最后给出题的小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通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就会学得更轻松、愉快、主动、热情,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乐学。
七、创设比赛环节,形成竞争氛围
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比赛活动。比如在背诵古诗或文章时,开展记忆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最多。上复习课时,为了避免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可将复习的知识有分有合地组成几个比赛环节,使学生在激烈的竞答中巩固知识点。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也可以用速读、速写方式贯穿其中,如上“如何写好人物神态”这一内容,我选一位善于表演的学生在台上表演几个动作,其余同学速写,限时完成,看谁写得又准确又生动。通过比赛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方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二篇:浅谈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 要]一向被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中职学校却往往遭到学生忽视或拒绝,有一定的原因。根据《中职语文课标》的要求,要让语文课重回正常教学的轨道,必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达到这一目的,可尝试多种方法,如:把握教学环境,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认知;根据课堂需要,以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实际应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写应用文;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剧本;根据时代特点,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等等。
[关键词] 调动 中职生
语文
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课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并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开拓发展空间。
然而,在多年的职教经历中笔者发现,一向被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中职学校却往往遭到学生忽视或拒绝。他们声称,他们到中职学校是专门来学技术的,语文课可听可不听,少上几节也无所谓,上课发呆、走神也属正常,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习语文简直是浪费时间。他们只偏重于专业课,文化基础向来较薄弱,再加上有的语文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老师讲课味同嚼蜡,学生听课呆若木鸡”。结合平日的教学,在与学生们交流后,笔者发现,其实学生拒绝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们教师传播知识的途径。笔者认为,身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课堂活跃起来,充分展示语文魅力,让学生想学、会学。那么,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思考着,并且做了以下尝试:
一、把握教学环境,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认知
1、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创造。语文以文字的形式来记录知识,如果将枯燥的文字叙述制作成课件,配以生动的画面和语音,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精力集中,情感专注,身临其境,从而获得更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学习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反复阅读这篇散文。课堂上借助多媒体音乐和,师生一起朗读。播放音乐,教师开始范读,当读到“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时,乐曲凄婉。教师的声音也低沉起来,这时学生脸上的神情庄重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当读到“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乐曲变得非常明快,教师读得也轻快柔美,学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神情,似乎感受到了老人的幸福表情。在这一刻,学生都能理解老人一生的追求,理解了什么是“朴素的一生”。实践证明,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颇深。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中职语文课本有大量的插图:有说明文的实物示意图,有散文或诗歌的意境图,有小说戏剧的生活原形图,有记录历史风云变幻的珍贵照片。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渲染气氛,不仅可以让他们深刻领悟课文,还能够培养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
3、组织体验场景。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性,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教学中应把学生带到课文涉及的实体场景,用最直观的情境告诉他们无法用语言讲述的知识内涵。比如,讲授应用文写作时,指导学生到会场、公证处、法庭、中介事务所,亲身感受体验文体的客观反映对象,形成牢固的感性认识。
二、根据课堂需要,以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舒婷的《致橡树》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思考题:爱情是美好的,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职生能不能过早地品尝男女之间的爱情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反响很大。因为这涉及“早恋”问题,有的学生赞同它,甚至已成为“早恋”者;而有的学生却持反对意见,认为“早恋”是错误的。这是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各自都有话说。所以,在课堂上便止不住地辩论起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早恋”这一问题,笔者便让学生组成正反两方,要求课前认真做好准备,下次课堂上一起辩论。题目定为《中职生“早恋”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由于作业形式很新颖,所以布置后学生便马不停蹄地积极准备着。辩论的场面非常热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简直不分胜负。经过激烈的辩论,正方“中职生‘早恋’弊大于利”获胜。通过辩论这一形式,学生高涨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不仅对“早恋”这一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辩论这种口语交际形式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如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等等,所以,人不能只靠爱情活着。
三、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写应用文
“学以致用”这句话古已有之。面对中职学生的就业需要,语文教育应重点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毕业后立即投入工作的需要,这也是中职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应重点让学生学习各种实际所需的应用文,如广告、新闻、说明书、会议记录等。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非常受他们的欢迎。
例如,生活中商品广告、公益广告、求职广告通过各种媒体铺天盖地而来,中职生很有必要学会写广告词这一应用文体。写作指导中,先让学生了解广告词的特色:语言简洁,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内涵丰富,让人产生联想;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指出了产品的功效和作用。然后向学生介绍写作广告词通常运用的手法及注意事项。再鼓励学生搜索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广告词,并对其进行评价。学生对此兴趣十分浓厚,纷纷开动脑筋,搜集了许多好的广告词,并积极参与讨论。如某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某眼镜店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某运动鞋广告------“安踏,永不止步!”最后让学生学写广告词,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们不仅不觉得枯燥,反而兴致更加高涨了,写出了不少内容和形式都很出色的广告词。
四、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剧本
学习剧本这一文体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了好几种教学方法,都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影视文学剧本《城南旧事》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相思、淡淡的哀伤,笔者先播放了这部影片的主题歌曲《骊歌》,那缠绵忧伤的歌曲在学生的心间慢慢流淌,他们很快就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了。之后又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由于前面主题曲的作用,学生都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欣赏影片,从而对剧本的内容有了更真切地体会。
又如,学习舞台剧本《雷雨》一文时,若按传统教法,中职学生不感兴趣。于是,笔者变换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个演出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排练,上课就是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要熟悉内容,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人物个性和作品的魅力所在。事实也是如此,课堂上学生表演认真,配合默契,把母亲鲁侍萍这个人物演饰得真切感人,而周朴园这个虚伪人物的丑恶嘴脸也让人念念不忘。可以说,这节汇报演出课形式新颖,紧扣剧本内容,给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学生对剧本的学习有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
五、根据时代特点,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的中专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较多,他们的意识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对一些课文的理解与老师的见解不同。而老师也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之有理,则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项链》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是一次想象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时都是沿着课文的思路给女主人公一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死了”。另外一部分学生写女主人公幡然醒悟。可以说这是最普通的两种结局,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要求他们把自己当做女主人公,想象自己会怎样,再加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想法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得回项链捐给了慈善机构,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利用项链的钱自己创业,成为真正的贵妇人等等,本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耳”的效果,要生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以上所谈到的五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有的择取、综合运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立足本校和学生的实际,以满腔热情来染学生,持久地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这样,中职语文教学才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页码
参考文献
第三篇:怎样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国培小学数学2班 河北省保定市 铁路第一小学 马彦敏 邮编071000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能力提高的主要渠道。它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力。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体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抓住学生心理,多个方面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动机、主体作用、最近发展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下面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浅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灌输,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数学,学习效果当然会降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应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与乐趣,从思想感受到数学有趣,学习数学好玩,从而产生“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的想法,真正达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期。
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新旧知识的悬接点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期。数学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就应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期上,这样只要学生稍加思索就能进行新知的学习,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课堂切入点放得过低,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过高学生够不着,无从下手,不仅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期,找准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
新课程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一再强调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天生爱动。课堂中不能让学生只听不动,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学习就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边操作边学习知识,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寄托于操作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六、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这种直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
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1]游慧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培养学习兴趣是个老话题,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仍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程.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尝试.他们有的从兴趣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求兴趣的激发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的从大的语文学习范围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一些相关资料,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学习兴趣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受教育的基础阶段,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小学阶段,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
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这就说明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在最初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累一定的知识,达到后来的有目的的、自觉地学习。所以,如何让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了小学教师的关键任务。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思索,已有一定的成果。本文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经验出发,参考相关材料,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一些笔者认为有效的培养途径,为其他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完善,为深化素质教育出一份力。
在现实生活中兴趣和爱好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爱好则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人对某种事物或对象发生兴趣时,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对事物的观察也变得细致、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情绪高涨,意志能力也增强,使整个心理活动发生巨大变化,才能把某件事坚持下去。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堂中兴趣的培养
1.巧设导语,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课部分至关重要。好的导课,短短几句话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好奇心和有趣心理常常是新区的开始,也是继续一件事的基础。在导语设计中应注意曲直隐显交互为用,在保持启发性特征的前提下,应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长时间的思维积极性。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课文、新知识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巧设悬念导入、讲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实物演示导入、录音导入、审题解题式导入、复习旧知式导入等形式,创设一种情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及一些适当的手势烘托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气氛,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看、听、说、想多种感官同时运用,以引导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兴趣,牵动学生情感,使其心理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枫桥夜泊》为例,教师可将苏州城市宣传片或网络中有关该古诗的视频播放给同学们欣赏,以此为突破口,教师在江畔枫树、茫茫江面的点点渔火的视频背景下,可向学生提问,“这种意境是如此美丽,而诗人是否和我们一样充满感悟呢?”进而导入课程教学。此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将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象按所见所闻分别讲述出来,并阐述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情感,即“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词中包含的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程学习。
2.鼓励积极参与,表扬激励,提高兴趣。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很弱,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能把学生看最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有感情的朗读,对某段落的理解、就某个问题小组讨论、对文章中的任务进行作色扮演等活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解,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回答对或者错,要照顾学生的情绪,再告诉其结果时,也要表扬他的积极性、独创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期待其下次更好的表现。教师的表扬和期待使学生努力地的动力。
3.布置课外任务,巩固兴趣。
一个聪明的老师不会随着课堂的结束而所有问题,他会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留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答案。早课堂上老师经常创设一种情境或开展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后,失去对某一个事物或问题的兴趣,老师要就某一事物或问题给学生留一些课外任务,比如,学完《枫桥夜泊》,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了解一下枫桥和寒山寺的情况;或者,就课堂上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不接受,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一些材料,说明
自己不接受的理由和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仅增长了知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巩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了积极动手、动脑的好的学习习惯。
二、写作教学中的兴趣的培养
1.运用情感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学生的兴奋情绪和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所以说,教师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到作文的意境当中去,品尝学习写作的乐趣。在作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应用教师的感染力。善于利用自己感染力的教师,能很好的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所谓教师的感染力,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最主要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的方法技能,而且也有赖于教师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记忆中的情感因素,将它与写作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引导学生写自己之所爱,写自己之所喜,使作文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以丰满与升华。教师在布置作文写作的时候,可针对题目提出问题:从题目看写作范围是什么?中心思想是怎样的?哪些材料可以反映这个中心?如何安排这些材料„„提出这些问题对写作文没兴趣的
同学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念一篇教师预先写好的小作为,让学生看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应加强?如何改进?如果你写这篇文章你怎样安排才更合适?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出学生的思想,消除写作为时的为难情绪。也可以采用回忆引导法,引导学生对经历过的事情的进行回忆,细心体会并去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我们每个学生所经历的事情都是很多的,但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并不留意,提笔写文章的时候,进行想象的成份多一些,叙述时主观经历和客观叙述往往显得脱节,写出的文章很不感人。例如说:要求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怎么做?曾经怎么做过?这样从生活中的经历来引导学生对所记的人或事去体会和感受,会使他们有一种亲身经历感,也有真情实感。2.创新批改方式,亲身体验。
作文的的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时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只有清楚了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所改正,才能进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创新批改方式,放弃传统的教师批改的方式,采用教师、学生先改,老师后改的方式。在学生批改时,老师随机发给同学每人一本作文,不论学生批改的是谁的作文,都要认真、客观的批改,在批改中要有固定的部分,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使用不恰当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不合理的部分、整体的评价。然后老师在进行批改,这样学生不仅在发现别人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中学到知识,也能认识到自己可你存在的问题,利于改正,而且可以在与老师的评价对比中发现自己 的不足,利于进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评价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成果展示,感受成功,激发动力。
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前进的动力,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每次作文批改之后,老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表扬优秀者的同时,使其他同学也有希望自己的作文被读的努力目标。也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作文园地”,让所有学生的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而且,可以额外出一些题目,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一旦有学生的习作发表或获奖,老师就在班上大力宣传,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作品集结成册,积累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阅读教学中的兴趣的培养
1.设置故事悬念,引发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往往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就会表现出精神抖擞,群情激奋的样子。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先听为快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实践
表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通过教者声情并茂地故事讲述,能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而正当孩子们专心听讲、情感起伏,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却戛然收获。“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你们快去读这本书!”如此则使学生产生了对读物期待与向往的心理,从而积极关注读物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例:为了激发学生对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我有三天光明》一书的阅读兴趣教者首先为学生朗读“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时想见到什么的段落,当读到“第三天”时戛然而止,让学生猜测结果。在否定了学生所有的答案后,教师故意对学生说“你们要想知道作者第三天的结果,那就到图书室借这本书看吧!”学生一下子被兴趣推动,课后纷纷要求借书。如此由“听”到“看”,阅读兴趣自然水到渠成。再如,教学老舍的《草原》时一文时,教者告诉学生:“老舍爷爷可有才华啦,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龙须沟》《茶馆》等,学校图书室就有一本《老舍作品集》,想看的同学下课赶快去借吧!”此时,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充满了激动之情,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2.勤做笔记,分享感受,体验收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要给学生灌输一种好的阅读理念,使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刚开始在阅读时,老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阅读某篇文章获某本书,而且要要求学生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段落,写读后感。同时,教师应该定期举办一
些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笔记和感受或者给同学们将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获某本书,在巩固阅读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努力。
3.树立榜样,养成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心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道德情感,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他们的心中逐步产生了需要崇拜的偶像。因此,我们可通过树立阅读榜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1)名人榜样。在平时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如,老舍、巴金、冰心等等。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作家,正是由于他们平时热爱读书,而能在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2)同伴榜样。除了用名人作榜样外,我们还可选取学生身边热爱读书的同龄人作榜样。一次,笔者在自己所教班上范读一名学生的优作,并故意询问其写作好的原因,该生认真地说:“我写作好的原因是平时能多看课外书,并注意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教者及时抓住此契机,对其进行大力表扬。未想到的是此举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很多学生都能像那位同学一样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有的甚至还准备了小本子专门摘录一些好词佳句。总之,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四、课外学习中的兴趣的培养
1.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兴趣。
除了平时的学士活动外,老师还可以在班级举办图书角、阅读月、组词比赛、词语串连、成语意思及使用讲解、写作月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而且也是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
2.确定伙伴,共同进步。
小学生的意志力是很弱的,要他们自己坚持一件事时很困难的,而且他们的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利用小学生的这写特点,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行伙伴制。两个或三个同学一组,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及时交流,相互比较,共同进步。
3.多渠道学习,培养爱好。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特别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外时间的休闲方式很多,很多同学喜欢看书、上网、看电视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书、网站、电视节目,使其在休闲的同时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广泛的爱好。
总之,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中,不仅要重视以上所讲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而且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连系,使家长在家里配合老师的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快乐学习,开心生活。
参考文献
[1]康雪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5期
[2]雷义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探.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3]崔炳苗.漫谈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导语设计.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年10期
[4]王超.浅谈小字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9卷第3期
[5]李宝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学习.2009年第2期
[6]谢娟.如何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学生之友—小教版.2010年第4期
[7]吴学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外.2009年第2期 [8]曲秀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智.2010年第24期
[9]郝金秀.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7期
[10]余宗奇.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009年第S1期 [11]李志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教育评论.2003年第6期
[12]潘彩红.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探索.陕西教育.2008年Z1期
[13]王志梅.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浅谈.新课程.2010年第3期
[14]袁雪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三法”.学生之友—小教版.2010年第4期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要: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首要,注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教学,让教学有一个好的开始。平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全体同学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关键字:和谐、情境、多媒体、激励性语言、培养兴趣。
从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来看,学生学习语文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如何才能让学生由学习语文的被动状态变成主动状态,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呢?综我的教学经验,现在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讲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说明了要想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过去,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对教师只有服从,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表达和发展自己的见解和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和教师和谐关系的确立主要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放下身段,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般来对待,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可爱、可亲、可信的人,让学生敢于与教师亲近,肯于和教师交流。上课铃声响后,无论课前教师是高兴还是不开心,教师都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充满信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质疑,教师不能不给予理睬甚至动怒,教师都要重视并帮助其解决。只有学生在教师的面前觉得轻松自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注意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伊始,教师要注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诗歌、哥曲把学生引入到趣味的课堂,也可以用对话,置疑等方法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简单价绍小女孩的遭遇,最后问:“最后这个小女孩怎么
的兴趣。
六、利用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教师的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那么教师使用丰富的激劢性语言评价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使用丰富的激劢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着急着去找学生回答,而是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教师首先得对学生敢于回答回题,不怕出错的精神给予鼓励。在很多情况下,哪怕是教师带有鼓励性的只言片语,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向上动力。在教学中,如果是学生回答的好,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这样的表扬鼓励学生:如:“看来大家阅读课文可真认真,这么难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真了不起,如果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就更好了。” “哦,你理解课文可真深透,老师真佩服你!”等语言真诚地表扬学生。让学生知道被老师赞扬的快乐,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是学生回答错了,我也不会生气,我会这样安尉他们:“不要紧,再好好想想。”“已很接近正解答案了,再仔细读读课文,肯定能想出来的。”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老师的期望,激起学习的动力,从而推动课堂学习。教师还要及时地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语文,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地学习语文,把语文学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教师肯于钻研,用心思考,就一定能想出许多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