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福岛核泄漏谈我国核安全现状(5篇)

时间:2019-05-14 08:4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日本福岛核泄漏谈我国核安全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日本福岛核泄漏谈我国核安全现状》。

第一篇:从日本福岛核泄漏谈我国核安全现状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近8700人死于这场灾难,近1.3万人失踪。地震引发了另一场灾难——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遭到损坏,发生爆炸,出现大面积核泄漏。

3月12日,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首先发生氢气爆炸。14日,3号机组也发生氢气爆炸。15日,2号机组、4号机组相继爆炸起火。12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提高至7级。这使日本核泄漏事故等级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相同。

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2011年3月30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安全壳都应该已经破损。继东京电力公司称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4号机组将报废之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于2011年3月30日表示,5号和6号机组也将报废。至此,福岛一号核电站将全部永久报废。核泄漏的危害:

造成这次核泄漏的原因,分析如下:地震导致核电站自动停堆,但停堆后

一般情况下,只要保证两个关键点,核电站即便发生事故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一是要“停堆”(使核反应堆停止工作),二是要冷却。但这次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冷却出了问题。地震发生后,核电站立即自动“停堆”。但反应堆内还有核衰变所产生的热量,需要进行冷却,否则燃料包壳将被融损,造成核泄漏。冷却核反应堆需要电力,但地震已经造成外部电网断电,随后的海啸又摧毁了应急发电机系统。结果,反应堆无法得到冷却,堆芯温度持续升高,使堆内水位因汽化而迅速下降,造成燃料棒部分裸露。在高温之下,燃料包壳金属锆与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氢气,使压力容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为防止压力容器损毁,日本政府下令向外释放蒸气。然而,蒸气内的氢气含量超过了限值,遇到空气后便与氧发生反应而爆炸„„。虽然福岛核电站本身存在着机型陈旧、设备老化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大地震和海啸的共同作用,这次事故是不会发生的。我国核电现状和未来规划: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核电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突破口。核电的优势首先在于环保,它不会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另外,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建造核电站,是为了减轻环境压力、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核电,来解决能源紧张的局面。

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为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发展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已刻不容缓。政府对核电行业的态度已经从“积极发展”转变到“尽可能发展”,中电投、华能等电力巨头更是纷纷抢跑,积极投资建设核电站。

大陆的核电事业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4年,共建成了3台核电机组。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一期于1985年开工,1991年并网,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另外还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的2台机组。第二阶段是从1996年到2006年,共建成8台机组。第三阶段是从2006年至今,国家批准建造30台机组,目前已建成2台。

2010年年底,我国已投运13台核电机组,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还有近30个电站上百台机组在进行前期筹划或是等待核准当中。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预计将在8750万千瓦左右,乐观估计下可达1亿千瓦。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将开工建设首个内陆核电,并力争2015年投产首台内陆机组。到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294万千瓦,2020年达到9000万千瓦。截至到目前,11台在役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总装机容量为1080万千瓦。国家不断加大核电领域投资力度,陆续核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

鉴于近几年中国核电的超常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在2010年已经着手对《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3900万千瓦,到2020年,则可能达到800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5%,发电量的8%。

目前在建的28台机组在‘十二五’期间将陆续建成,届时我国投运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也就是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提前5年实现已无太大悬念。我国核电装机只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1%,规模实在太小。即使今后5至10年大致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7000-8000万千瓦,核电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也只能达到3.5%左右。

我国的二代改进机型,是从引进法国机型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和大量技术改进,特别是采取包括部分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在内的一系列安全改进措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所有投运核电机组运行良好,没有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2级和2级以上的运行事件,放射性排出物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我国二代改进机型的先进性、安全性,应该说比美国正在延寿和技改的大部分机组更好一些。” 还有许多其他重要指标。但就总体安全指标而言,我国二代核电机组安全性处于当今世界在运核电机组的先进水平,完全符合我国和国际核安全标准的要求。

用新技术的核电工程,特别是革新型核电工程,基本属于‘首堆工程’,建成后需要对其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进行全面的验证和评估,才能在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实现商业化。” 十二五”总装机将达4000万千瓦 从世界发展核电的现状来看,核电还是比较安全的。除了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爆炸泄漏事故是灾难性的,其他的核电事故影响都非常小。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操作员的失误操作,另一种说法归咎于设计缺陷,控制棒的设计缺陷,和缺少防止核扩善的安全壳,反应堆破损后,放射性反应物直接进入大气中。而且当时的工程采用的是石墨沸水堆。日本的福岛核电站是第二代核电技术,也是采用的是沸水堆技术。我国的核电采用的技术属于二代改技术都压水堆和重水堆。其安全性和技术先进性要优于二代技术。我国的核电设备都远离地震带。其投产运行经过严密反复的科学论证,和环评程序。

核电应用的三个阶段:

第一代核电技术是和平利用核能研发阶段的试验堆和原型堆。各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 发建设了实验性原型核电站,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是可行的。以第一代核电技术为基 础的核电站有1954年前苏联建成的奥布涅斯克实验性核电站、1956年英国建成的卡德豪尔 石墨冷气堆原型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希平港压水堆原型核电站、1962年加拿大建成的 重水堆原型核电站等。

第二代核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仍在运行的大部分商业核电站,它们 大部分已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批量建设,主要种类有压水堆(PWR)、沸水堆(BWR)、重水堆(CANDU)和苏联设计的压水堆(VVER)和石墨水冷堆(RBMK)等。

第二代核电站技术证明了发展核电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但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严重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公众对核电安全性的质疑,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 第二代核电技术的不完善性,许多国家的核电发展也都因此一度停滞。

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诞生 针对公众对核电安全性、经济性的疑虑,美国电力研究院在美国能源部和核管会的支持 下,对进一步大力发展核电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其研究成果制定出了《美国用户要求 文件(URD)》,对新建核电站的安全性、经济型和先进性提出了要求。随后,欧洲也出台 了《欧洲用户要求文件(EUR)》,表达了与URD文件相似的要求。

第三代核电技术就是指满足URD或UAR,具有更好安全性的新一代先进核电站技术。它具有在经济上能与联合循环的天然气机组相竞争、在能源转换系统方面大量采用二代成熟 技术的优势。第三代技术与第二代技术最为根本的一个差别,就是第三代核电技术把设置预 防和缓解严重事故作为了设计核电站必须要满足的要求。

截然相反的AP1000与EPR 现今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大致有6种堆型。分别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先进非 能动压水堆(AP1000)、法国阿海珐公司的欧洲压水堆(EPR)、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先进 沸水堆(ABWR)和经济简化型沸水堆(ESBWR)、日本三菱公司的先进压水堆(APWR)和韩国电力工程公司的韩国先进压水堆(APR1400)。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P1000和EPR。

作为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AP1000和EPR有一些不同。AP1000是在AP600的基础 上产生的,因此与AP600有许多相似,但是它更加简洁,更多利用非能动技术。

可以说,AP1000采用的是“减法”设计思路。它采用“非能动技术”理念,从根本上革新、利用自然界物质固有的规律来保障安全。利用物质的重力、流体的自然对流、扩散、蒸发、冷凝等原理在事故应急时冷却反应堆厂房和带走堆芯余热。按这种思路做出的设计,既简化 了系统,减少了设备和部件,又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而EPR的产生思路与AP1000相反,它采取的是“增加专设安全系统”的“加法”思 路。它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再增加和强化专设安全系统,同时增设堆芯熔融物捕集和冷却系统 以防止安全壳熔穿等。这样安全性能提高了,不过相应地核电站系统也就更为复杂,设备更 多,工程量也更大了。

第三代核电技术成为发展主流

从目前的核电发展情况来看,说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当今国际上核电发展的主流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世界上核电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和已向核安全当局申请建设许可证的核电 机组几乎都是第三代。而目前已向核安全当局申请建设许可证、在建和已运行的第三代核电 站中,美国占了26座,日本有14座,俄罗斯有2座,法国和芬兰各有1座。其中美国有 12台AP1000机组已向美国核监管委会申请建造运行许可证。6台AP1000机组的建造已经 签订了总承包合同,其中三台计划在2016年商业运行;而法国更是宣布不会再新建第二代 核电站。

如今,第四代核电技术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多个国家都在进行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的 研究和开发。相信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核能的利用也会越来越好,核电也会迎 来更大的发展。

对于我国的核电的压水堆和沸水堆的比较: 压水堆核电站的特点

最显著的优点:

一、结构紧凑,堆芯的功率密度大。我们知道,中子与氢原子核质量相当,每次碰撞时,中子损失的能量最多。轻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和气体相比,水的密度很大,含氢量很高。在各种慢化剂中,水的慢化能力最强。水不仅是良好的慢化剂,也是良好的冷却剂。它比热大,导热系数高,在堆内不易活化,不容易腐蚀不锈钢、锆等结构材料。由于水的慢化能力及载热能力都好,所以用水作慢化剂和冷却剂。这也是压水堆的主要优点。

第二、经济上基建费用低、建设周期短。由于压水堆核电站结构紧凑,堆芯功率密度大,即体积相同时压水堆功率最高,或者在相同功率下压水堆比其它堆型的体积小,加上轻水的价格便宜,导致压水堆在经济上基建费用低和建设周期短。

压水堆核电站的的主要缺点有两个:

第一,必须采用耐受高压的压力容器。我们知道,水的沸点低。在一个大气压下,水在100℃下就会沸腾。压水堆核电站为了提高热效率,就必须在不沸腾的前提下提高从反应堆流出的冷却剂的温度,即提高出口水温,为此就必须提高压力。为了提高压力,就要有承受高压的压力容器。这就导致压力容器的制作难度和制作费用的提高。

第二,必须采用有一定富集度的核燃料。轻水吸收热中子的几率比重水和石墨都大,所以轻水慢化的核反应堆无法以天然铀作燃料来维持链式反应。因此轻水堆要求将天然铀浓缩到十八亿年前的水平,即富集度要达到 3%左右,因而压水堆核电站要付出较高的燃料费用。

核电安全的分析:

核电的应用和发展是相对安全的,在核电的发展史上,共出现过三次较大的事故。一起是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境内)核电站事故(7级),另一起是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5级)。

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尔核电厂爆炸泄漏,美国的三里岛核泄漏事件和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尔核电厂爆炸泄漏原因:

切尔诺贝尔核电厂的四个反应堆都是石墨减速沸水式(会引发蒸汽爆炸),这种反应炉在设计上就有缺陷。切尔诺贝利的悲剧主要的两个原因:堆芯设计忽略冷却剂水的空泡反应性,没有设计安全壳。人员违规操作,为做实验,在碘坑里强升功率,全部提棒,瞬发临界时根本来不及放出热量。

切尔诺贝利的事故有几大原因: 1.反应堆没有安全壳

2.反应堆设计有问题,在特殊情况下堆功率有失控的可能。

3.事故当晚在进行反应堆停水(好象是模拟循环泵故障)应急处理试验,试验时总工程师不在,由副总工程师负责(似乎是为赶时间提前进行试验)。4.操作人员疏乎,致使反应堆水位过低,功率失控。

5.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处置失当,没有紧急停堆(停堆后重启要很长时间)导致堆芯熔化。其实当时的操作人员有很多机会阻止事故发生,哪怕是到了最后,只要能及时放下控制棒停堆,也能避免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操作人员考虑更多的却是停堆后重启困难,错失最后机会,这只能说是官僚体系下的人祸。就算是事故发生,如果有安全壳,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泄漏出来。

三厘岛核电泄漏的原因:

核电站2号机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但在这次事故中,没有发生爆炸、反应堆保护壳完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微乎其微。宾州还是在事故发生几小时后,迅速撤离方圆3英里内所有孕妇和孩子。原来,2号机组冷却水循环系统出现故障。由于两天前在维修时,一个出水阀门没有打开,反应堆的冷却水不断流出,却一直没有人察觉;而系统自动添加高压注入冷却水以“自救”,却被控制人员错误地关闭了阀门,停止了向堆芯内注水。这一系列失误导致核反应堆温度和压力上升,45%-47%的燃料棒发生熔化。事后调查发现,堆芯严重损坏,约20吨二氧化铀堆积在压力槽底部,大量放射性物质堆积在反应堆保护壳内,不过只有很少量放射性物质随部分冷却水的泄漏而释放到外部。

对于我国的核安全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从世界上看,核电事故发生的原因,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核电人员的核安全知识缺乏,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误造成的。但福岛核泄漏例外,它是因为地震和海啸导致的结果。

对于核电的发展,在世界能源紧张的前提下,合理发展核电是毫无争议的。但核电的发展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来解决。

对于还没有实践论证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应该先搁置一段时间再考虑发展利用。对于成熟的二代技术,要不断改进其安全性。如,对压水堆所控制压力的设备,提高其防渗,放漏能力和抗压性能。提高防波提的高度,近年来全球地震趋于频繁,提高核电的抗震等级,和防海啸的能力。特别是应急的冷却泵站设立,即应考虑到防震也应考虑到访海啸。可以把应急设备设在海啸不能到达的地方。提高核电的管理水平,提高核电人员的核安全意识和核电知识水平。世界上比较大的前两次核泄漏事故都是因为操作人员 错误操作,和错误管理相联系的。提高对核废料处置管理水平:对核废料的安全转移提供严密的运输管理通道同时,投入大量科研资金进行研究核废料的重复利用,因为当今世界的核电技术下,核燃料都只燃烧了3%—到4%左右,就维持不了额定功率了。而这些核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核燃料。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可见核燃料的重复利用的重大意义,不仅能降低和核污染的水平,还具用重要的经济价值。

切尔诺贝尔核电厂的四个反应堆都是石墨减速沸水式(会引发蒸汽爆炸),这种反应炉在设计上就有缺陷。现在已经没什么国家用了。(台湾还有4个沸水反应炉)现在基本都是使用压水和重水反应堆我们国家的秦山三期就是重水反应堆其余的都是压水反应堆。重水堆的优缺点主要重水带来的:

优点:燃料灵活成本低,可以用天然铀,可以使用MOX,RU(都是从核废料里回收的)和钍等其他燃料;相对燃耗深,铀资源利用率高,节省铀资源,废料中U235丰度低可以不考虑回收,适合一次通过循环;可以不停堆换料负荷因子高;中子通量高,可以生产同位素;由于慢化剂热阱存在,安全性好,有两套非能动停堆系统;堆芯结构和燃料元件易于生产,适合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国产化。

缺点:重水贵,占到投资的10%;堆芯很大;重水会漏,压力管式结构的接头多;压力管寿命只有堆寿命的一半,也就是说25年要更换全部管子;热效率比压水堆低;重水受中子辐照之后产生氚,有放射性,比轻水堆难控制;存在核扩散风险——只要减少燃耗多换料再后处理就可以获得武器级钚了。

重水堆理论上可以实现钍/铀233的自持

石墨堆也可以用天然铀,但是燃耗要比重水堆浅,堆芯体积更大,而且石墨高温会燃烧。

高温气冷堆的主要问题是燃料和功率不大,燃料富集度比轻水堆高很多,后处理困难。功率很难做大。优点是可以提供高温工艺热,用于高温电解制氢或热化学制氢。不过相比棱柱堆,球床气冷堆更难做大,我也不怎么看好球床,何况德国人的示范堆放射性污染甚至超过轻水堆。其发展是超高温气冷堆。

轻水堆中压水堆和沸水堆都很成熟,沸水堆由于没有二回路,受放射性沾染的地方多,检修麻烦,但是压力容器要更加易于制造,压水堆要更好一点。

快堆比较恐怖的是液态金属钠,钠火钠水都是很危险的反应,而且腐蚀性比较强,空泡反应性又是正的。不过快堆是减少核废物的最好途径,尤其长寿命锕系元素需要快堆进行嬗变。其他的下一代反应堆比较不错的是超临界水堆;技术上继承性好,成本低,热效率高,还可以做成快堆,但是比钠冷快堆进展要慢的多。至于熔盐堆,气冷快堆等等就更加遥远了。

火电放射性污染也很重的,云南的小龙潭火电煤里含铀,煤灰放射性超标,目前和加拿大的 业内皆知,过去五年,我国核电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已经到来的“十二五”,就运行核电规模来说,我国将进入世界核电大国行列。“今后5年,将会有30台左右核电机组建成投产,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将达到3200亿千瓦时,核电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2%。首批三代核电机组建成投产,将标志着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成功地走过了消化吸收全过程,对顺利推进后续项目建设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我国的核安全现状: 经验和教训:

提出观点:发展核能源,采取的安全措施。

国际先进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二代成熟的核电技术,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都已经掌握,而第三代核电技术只有美国、法国掌握。目前法国正在着手研究建设第三代核电站;美国在联合其它核电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第四代核电站的研究论证工作。我国核电的发展路线是轻水压水堆,技术处在二代加,接近第三代。目前,我国能自主设计建造的核电站最大出力为65万千瓦,而国际上先进的一般都达到百万千瓦级,美国GE公司的ABWR型出力达到135万千瓦。

根据国内主管部门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领域将新增装机容量2800万千瓦,是目前的3.2倍,涉及到的直接投资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但由于核电的特殊性,世界各国都严格限制国外资本涉足本国核电产业。

目前世界上的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掌握在美、法手中。法国正在着手研究建设第三代核电站;美国在联合其它核电发达国家进行第四代核电站的 研究论证工作。而我国自有的技术只有第二代,接近第三代的水平。

周边102个核电机组,离大陆最近的有100多公里;大陆的13个机组,远离地震带,技术新,3月18日,事故等级被提升为5级,此类事故最高为7级,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为7级,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事故为5级)。各国政府开始关注本国的核电安全。中国决定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德国宣布暂停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印度宣布对全 此次发生事故的福岛核电站机组,是目前世界上服役年限最长的机组之一,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971年投入运营,已达到40年的规定使用寿命。今年2月,日本政府通过决议,让这座反应堆再继续工作20年。这次事故也让日本人再次深刻反思本国的核电战略。核能专家细川荣久表示,日本“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太多的国家”,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简直就是核电站的天敌,“在某种程度上说,核电站的现行安全保障还不足以让人完全放心”。

成功的核反应堆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重水堆”。它用天然铀235作为“燃料”,用重水——氘(音同“刀”)与氧的化合物(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同普通水相近)作冷却剂。这种冷却剂在为堆芯降温的同时,将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中,使另一套管道中循环流动的普通水变热,产生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

第二种和第三种都属于“轻水堆”,是用浓度大约为3%的铀235作“燃料”,用普通水作冷却剂。根据运行方式的不同,“轻水堆”又被分为“沸水堆”和“压水堆”。“沸水堆”是把作为冷却剂的普通水加热成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日本福岛核电站都属于“沸水堆”。而“压水堆”在运行时,作为冷却剂的水不变成蒸气,而是通过管道加热另一套循环系统中的水,使其成为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压水堆”减少了放射性物质对发电系统的污染,安全性更高。目前,世界上的许多核电站都采用“压水堆”。第四种是“高温气冷堆”。它的冷却剂是氮气或氦气。气体从堆芯获得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加热普通水,产生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无论哪种核电站的反应堆,都要具备强大的“防御体系”——从里至外设置有燃料芯块、密封的燃料元件包壳、坚固的压力元件包壳、坚固的压力容器和安全壳4道屏障,以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

1979年,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重大核电站事故——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市东南16公里处的三英里岛核电站里,2号反应堆堆芯的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

这次事故的起因是一个常见的小故障:一台给水泵跳闸,使蒸气发生器失去了正常给水。此后,三道补救措施鬼使神差般全部失效:辅助给水系统自动启动后,给水管线上的阀门未能打开,无法供水;缺水的反应堆温度上升、压力升高,顶开了稳压器的泄压阀,得以成功泄压,但泄压阀的开关随即卡住,无法关闭;此时,两台高压注入泵自动启动,向反应堆的冷却剂系统注水,但核电站的操作员误以为注入的水已经够了,便关掉了一台泵,并减少另一台泵的流量。不久,堆芯温度达到2200摄氏度,导致反应堆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当年4月3日,经过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核反应堆堆芯温度开始下降,核电站发生爆炸的威胁得以解除。此次核泄漏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电厂周围80公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

1986年4月26日1时23分44秒,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今乌克兰境内)4号机组核反应堆在科技人员进行一项实验的过程中,突然发生蒸气爆炸,核电站的屋顶当即被炸飞。大火足足燃烧了10天,8吨多的放射性物质随高温冲向高空,扩散面积达乌克兰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致使56人直接丧生,336万人受到核辐射的侵害。直到今天,距离核电站30公里的区域仍被称作“死亡区”。1998年和2000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被永久关闭前,记者两次走进了这个“死亡区”。发生爆炸的4号机组,位于主楼一端的尽头。当年,大火被扑灭后,苏联开始封闭4号机组。一支35万人的抢险大军经过206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投入36万吨混凝土、5000多吨钢材,在4号机组上浇筑了一座高75米、长160米、宽110米的核反应堆掩体。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石棺”。即便如此,50—180吨核燃料的强烈核辐射,仍然穿透了厚厚的“石棺”。中国大陆周边地区的核电站是否对我国构成潜在威胁?我们的核电站能否抵御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这些都成了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核电站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李永江:除了日本的54台核电机组,其他情况是:韩国21台、印度20台、中国台湾6台、巴基斯坦1台。

日本核电发展较早,其采用的技术,从机型上看,主要采用“沸水堆”和“压水堆”。福岛核电站机组采用的是“沸水堆”。周边除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核电发展较早外,其余基本与我们是同步发展的,而且大多采用“压水堆”,属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技术,其标准体系和设计、建造标准有了很大提高,安全性应当高于日本前期的“沸水堆”机组。国际通行的核电站应急设计,是以反应堆为中心画一个圆作为应急计划区,圆的半径最大为30—50公里。圆以外的地区,受到核辐射的影响都是非常小的。从我国大陆周边看,印度、巴基斯坦与我们隔着喜马拉雅山脉,日本西海岸与我国大陆相距上千公里,韩国与中国大陆的最近距离是172公里,台湾省与大陆的最近距离也有126公里。假设周边地区的核反应堆发生最严重的事故,对我们的直接影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海水能够为核电站提供充足的冷却水;其次,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用电量较大,同时对核电的电价也能接受。核电站的选址还要考虑很多具体因素。例如,一般核电站厂址的地下应为基岩,即以岩石作为地基,这对核电站的牢固性很有好处。核电站也应避免建造在地震带和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区。

我认为,从我国目前核电站选用的机型、选址、安全标准、国家对核电站的监管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来看,我国发展核电是安全的。对每个核电站的设计论证,都会根据厂址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假想出所有可能影响其安全的事件。这些事件分为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内部事件包括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等;外部事件主要是地震、海啸和极端天气等。设计核电站时,会充分考虑每个事件及几个事件同时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出其中最严重的情况,从而在设计中加以防范。首先,我们在选址时就将核电站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我国的厂址资源非常充足,据我所知,目前可供选择的厂址至少可以建200个机组,相信还有很多合适的其它厂址。我国的核电厂址都严格选在非地震带及非地震高发区,有些地方甚至几百年都没发生过地震。

另外,我国的核电起步比日本要晚,所以采用的技术更加先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转时间已经超过40年了,而我国大陆最早的核电站也只运转了20年,现在还不存在设备老化的问题。核电站的安全是有保证的。二代改进技术和第三代技术掩护下,中国核电机组尚未出现超过二级的安全事故。表面的风平浪静下是法律的真空地带。

据美国核能研究所(NEI)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1月,全球29个国家共有442台运行核电机组,还有65座核电站在建。其中,中国在建的反应堆达28座,约占全球在建核反应堆总数的40%。日本福岛的核泄漏危机,让中国政府对核电站作出重新审视。“我们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称,“但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不会改变。”

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其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

目前中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三代AP1000技术,是美国西屋公司的设计。相比第二代,技术最核心的进步就是采用了“非能动”安全系统,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

2006年,美国西屋公司在中国第三代核电招标中成为赢家。中国也成为该技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当时,据《第一财经日报》及其他媒体广泛报道,西屋胜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报价较低,同时AP1000采用“减法”方案,简化了系统设计。

该反应堆技术将在浙江三门核电站和山东海阳核电站中首次使用,并作为未来国内核电产业的主流技术。

“福岛核电站事故表明,在紧急情况下,应急柴油机启动这种主动安全模式是靠不住的。”

今年年初,范必曾撰文支持第三代AP1000技术,“二代机型缺乏预防类似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严重事故的安全措施。

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新建核电厂大都采不过,虽然理论上讲,第三代技术的安全水平高于二代,但是像AP1000这样的革新型机型,目前首堆工程的钢安全壳还未封顶,安全性及经济性都没有得到工程实践验证。

用第三代技术。” 根据《核电信息周刊》透露,2009年,西屋在美国进行的AP1000机组的主泵空载试验以失败告终,具体表现为叶轮或轴承裂缝或断裂,后来进行了改进,但仍然出现密封失效等问题,随后西屋发言人称要改变反应堆冷却剂泵设计。直到去年5月主泵第三次中间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核电专家张禄庆指出,AP1000“还谈不上是成熟的商用技术”。与此同时,中国核电市场也是巨头博弈之地。虽然AP1000是中国规定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但尚未经实践检验,其主要载体、研发平台——国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并没有核电运营牌照。因此,当中国并未强制运营商统一核电技术时,第二大运营商中广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二代改”CPR1000改进型压水堆技术已在国内落地生根。

CPR1000技术源于从法国阿海珐引进的二代技术M310,即大亚湾的反应堆技术。M310因经济性和安全性上佳成为二代技术的佼佼者。中广核对其作了较小的改动,从而很早获批,并最先运用于2003年的岭澳一期,至今一直安全运行。

中国最大核电运营商——中核(中国核工业集团)也从M310先后发展出两项改进型压水堆技术CNP600和CNP1000,但因迟迟无法获得安全认证,不得已只好回头采用老对手中广核的CPR1000技术。

就安全性来说,二代改进型比原来的二代有明显的进步,拥有反应堆压力容器低泄漏设计、堆坑注水技术防止炉芯熔穿等特点,这也是两大核电企业不愿意轻易放弃二代加的主要原因。

“我们需要从福岛核事故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目前中广核正在对日本核泄漏事件进行跟踪评估。从核电站选址、技术选址,到防护管理及应急制度体系的完善,日本核事故已为中国核电事业发展“及时地上了一课”。从沿海到内陆

安全问题是困扰核电发展的最大命脉,一旦发生核电事故,对于一个国家的核电战略将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历史上,美国就曾因为三里岛事件,在30 年时间内没有建过一座核电站。“目前在我国,一个核电站从普选厂址到动工建设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安全性的反复论证。与普通火电厂不同,核电厂的选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不仅包括地震、洪水、土工、极端气象条件、飞机坠毁、化学爆炸等等外部事件,也包括自然环境、水文环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环境人文因素。

“例如,核电厂的设计应该能够防范地震、洪水等外部事件对核电厂安全的潜在威胁;对于使用水作为冷却剂的反应堆而言,需要有足够的冷却水源;同时,核电厂所在地区人口密度不宜过高,并且应具备建设应急撤离道路的条件。”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曲静原表示,“另外,还要考虑自然生态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核电厂周围应设置非居住区和规划限制区,非居住区的半径不小于500米;规划限制区的半径一般不小于5公里。其中,规划限制区内必须限制人口的机械增长,对该区域内的新建和扩建项目加以引导或限制,以保证在事故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采取防护措施。

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温鸿钧表示:“沿海有沿海的地震问题,内陆有内陆的地震问题,这与内陆和沿海没有关系,主要是注意避开地质断裂带建厂。”,内陆的江河湖泊,往往同时也是很多居民的饮用水源,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等用途,因此对于排放物安全性更加敏感。

中国各地区积极建设核电站的热情不难理解。近几年来,中国许多省份在冬夏两季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荒,而在节能减排“苛刻”的目标下,碳排放接近零而经济效益极高的核电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核电站主要收益来自于卖电。得益于单位发电量下燃料成本的低廉,核电站发电成本远低于火电。据了解,核电燃料成本约为0.1元/度,而火电燃料成本为0.3元/度。

目前中国在甘肃和广东各有一座核废料处置场,各可存放核废料8000立方米。“考虑到每百万千瓦核电站将每年产生核废料100立方米,我们预计两座处置场将在2020 年前后达到饱和。” 吴佳鑫分析:“如果原子能法不能如期颁布,我国核能发展将会面临一系列瓶颈。诸如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低下且权责不清,核废料处置无法可依,核燃料、核设备进出口无章可循等。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起草的《原子能法》,受到了国家重视,国务院法制办已经把《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列在了较为优先的位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炳德呼吁尽快出台《原子能法》—在“裸奔”了20余年后,中国核电还未穿上法律的外衣。核电站不会向原子弹那样爆炸,因为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核电站动力堆使用的核燃料中,铀-235的浓度一般只占2%~5%,而原子弹的核燃料中,铀-235或钚-239的浓度必须在90%以上。因此核电站动力堆根本不具备原子弹那样的爆炸条件。

所以说核电是安全的能源,也是清洁的能源。

1kg铀的原子核如果全部分裂,它所发出的热量相当于燃烧2700吨优质煤。

核能的开发利用,应按照其科技难度的不同,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值反应堆、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三步,但在技术上又相互交叉衔接,逐步进入实用阶段。

第一步是热中子反应堆,他早已进入实用阶段。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400多座核电机组,除少数几座以外,都是热中子反应堆。我国目前建成核电机热中子反应堆核电站主要缺点是核燃料的利用率很低。在开采、精炼出来的铀中,只有0.71%能在热中子反应堆中裂变产生核能,其余的99%都将作为贫铀(铀-238)积压下来,要待快中子增值反应堆建成运行后才能大量使用。

组装备的都是热中子反应堆。

第二步是快中子增值反应堆的应用。快中子增值反应堆(简称快堆)的最大优点是他能充分利用核燃料。因为它在消耗裂变燃料产生核能的同时,还能利用铀-238生产出相当于消耗量1.2~1.6倍的裂变燃料。这样就可以把热中子堆积压的贫铀充分的利用起来。它的建造和发电成本也比热中子核反应堆核电站高2~3倍。所以,由于快堆在技术上尚不成熟,在经济上尚不能与热中子核反应堆相竞争。如何使快堆技术成熟,工艺简单,经济性提高,是反应堆专家们为使快堆能成为21世纪的主力堆型需要解决的重要科技任务。

四、我国核电现状 4.1、我国已经投产运行的核电站主要有三个核电基地,共计11个堆,我国总装机容量为906.8万千瓦。其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全资和控股的核电机组4台,装机容量394.8万千瓦,占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43.5%。其余的核电机组为中核总集团全资和控股。其中:

l 秦山基地:5个堆,装机容量290万千瓦;其中秦山一期 300MW压水堆机组一台, 秦山二期600 MW压水堆机组二台,秦山三期700 MW压水堆机组二台,l 大亚湾基地:4个堆,装机容量380万千瓦;其中大亚湾900 MW压水堆机组二台,岭澳一期900 MW压水堆机组二台;

l 田湾基地:2个堆,装机容量200万千瓦;1000 MW压水堆机组二台; l 国内核电装机容量占电力装机容量的1.59%,发电占总发电量的2.3%。4.2.国内在建核电站

目前国内已经开工核电站有岭澳核电站二期2×108万千瓦、秦山二期扩建工程2×65万千瓦、红沿河核电站4×111万千瓦、宁德核电站4×111万千瓦,共12台核电机组获得国家批准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224万千瓦。其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全资、控股和为主建设的核电机组有10台,装机容量为1094万千瓦,占全部批准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89.3%。

近期开工在建核电站如下:

l 秦山基地:4个堆,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其中秦山二期600 MW压水堆机组二台,秦山一期方家山1000 MW压水堆机组二台,l 大亚湾基地:2个堆,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岭澳二期(岭东核电站)1000 MW压水堆机组二台,l 红沿河基地:2个堆,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l 三门核电基地:2个堆,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l 海洋核电基地:2个堆,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l 阳江核电基地:2个堆,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l 宁德核电基地:2个堆,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厂址准备:沿海、内陆已经选点申报了20多个核电基地,最近国家又调整了核电发展规划,由原来到2020年计划要建成4000万千瓦改为6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中国到2020年的核电发展规模将比原计划扩大50%。

4.3、采用CPR1000(M310)技术的国内核电站 1)岭澳二期核电站,2)广东阳江核电站,3)红沿河核电站 4)福建宁德核电站,5)福建福清核电站,6)秦山一期核电站“方家山扩建项目”。7)海南昌江核电站,8)湖南桃花江核电站(目前技术路线没有完全确定); 9)田湾核电站5~8#机组。

国各地的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 完全有安全保证

据报道全球在地震易发区运行的核反应堆有数十个,其中至少14个反应堆位于地震高危区。而这些核电站大多分布在两个地方,即日本和中国台湾。这两个地方由于自然资源有限,所以选择建设核电站,宁愿冒着核灾难的风险,也不愿完全依赖外国能源供给。

根据英国伦敦行业组织世界核协会提供的数据,全球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当中,有48个位于已知至少会发生中等地震活动的区域,占运行中反应堆总数的11%,这其中就包括日本核危机焦点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有14个反应堆位于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区域,占3%,其中有10个位于距海岸线不到一英里(1.6公里)的位置,面临地震和海啸双重风险。在位于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区域的14个反应堆中,日本和中国台湾两地就占了10个。美国也有两个反应堆位于地震高发区,斯洛文尼亚和亚美尼亚也各有这样一个反应堆。此外,亚美尼亚还有一个规划中的反应堆。

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

当年4月26日,位于今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这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3月12日,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初步定为4级。此后,该核电站发生了反应堆燃料熔毁、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质的情况,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标准将事故等级提升到5级。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符合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2008年1-11月,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2,877,173,000元,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372,958,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0,548,918,000元。2009年1-11月,我国核力发电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10,486,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9,706,462,000元。

“三代核电技术全面考虑了预防和缓解发生频度极低的严重事故后果的安全措施,在设计理念上也更加先进,安全性能更好。而且,三代核电技术大量吸纳了二代机组在长期改进中开发的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因此,三代技术实际上是二代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割裂二代、三代核电在技术上的连续性,不利于核电的健康发展。”张华祝坦言。

赵成昆表示,为了适应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在我国三代核电具备商业化推广之前,抓紧建造一批成熟的、安全的、经济的、设备国产化程度高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不会带来长期风险”问题。

核能发展会继续执行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反应堆-受控核聚变堆“三步走”的路线,现时核能发电以开发热中子反应堆技术为主,同时加快开展快中子反应堆的研究,并前瞻计划受控核聚变堆技术的探索工作。中国在建设核电项目的同时,将同步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用来处理核电发展不断增加的中低放射性废物,并在2020年前建成收藏高放射性废物的地下室。[3] 中国在大力发展核电的同时,也需要直面安全挑战,同时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除了核电站,在农业、医疗、科研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辐射装置的安全性也应受到足够关注。核能协会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未来5年,我国将新开工建设3800万千瓦核电,每年新开工8台左右机组。而且从2013年开始,每年开工的与建成投产的机组数量大体相当,在建规模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将为实现2020年建成7000-8000万千瓦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011年,在中国运行的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总核电容量有9百多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中国将增建成多座核电站,当前已经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福建、广西等沿海城市确定了13个优先选择的厂址,预计到时总投产核电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千瓦小时,可占全国发电量的6%以上。并且,根据当前的核电建设,这个目标预料还可以上调。

长远来说,从沿海的广东、浙江、福建到内陆的湖北、湖南、江西,将建设数十座核电站。由于内陆城市经济崛起,电量需求剧增,因此亦需要加快发展内陆核电站,并通过与国际合作,引进及掌握第三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工程的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这种机组的反应堆厂房设有四道安全屏障和多重安全保护系统,安全性极高,适合内陆核电站使用。

第二篇:讲堂104期 黄大慧 由福岛核泄漏看日本核政策

讲堂104期 黄大慧 由福岛核泄漏看日本核政策

2011年04月08日11:55腾讯公益[微博]黄大慧我要评论(0)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黄大慧老师在104期燕山大讲堂现场

精彩目录:

日本应对核泄漏准备不足

日本有50多个核电站,很多人居住在核电站附近,但日本并没有像防地震这样防核泄露,所以核泄露发生之后,对日本的冲击比较大„

日本的无核化政策

日本奉行“自主、民主、公开”的原子能三原则,对原子能的军事利用和民事利用有着严格的区别。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简称为“无核三原则”。但无核三原则第三条形同虚设,因为有美国长期为其提供核保护伞„

拥核言论近年来上升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的安全观发生变化,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朝核危机等因素,都让日本主张拥有核武器的言论有所抬头„

日本发展核武障碍多

日本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但只要美国给日本有效的核保护,日本就不会轻易发展核武,因为这样做代价很大,尤其政治方面代价太大„

日本未来核能政策或发生变化

福岛核泄露事件发生之后,我个人认为日本国民的反核意识会增强,核能的利用要谨慎,发展核武器这块的声音不会高涨„

主题:由福岛核泄漏看日本核政策

主讲嘉宾:黄大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主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承办:腾讯评论

时间:2011年4月2日(周六)下午15点-17点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北三环蓟门桥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杨子云

主持人:各位同学、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是燕山大讲堂第104期,请到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先生,话题为“由福岛核泄露看日本核政策”,大家都知道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中他们的房子没有倒多少,甚至在仙台这样的地方,他们的房子都没有倒塌的。但最大的次生灾难是福岛核泄露问题,由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引发了很多恐慌,今天请黄老师来谈日本核政策,我们想关注的不仅仅是日本的核政策,也包括中国未来的核电发展,掌声欢迎黄老师!

日本一直担心大地震会发生

黄大慧:各位网友、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非常有幸受腾讯网燕山大讲堂邀请跟大家一起交流,今天交流的话题是关于日本核政策,从福岛核泄露看日本核政策,这个问题大家现在非常关心,刚才杨女士也提到了,东日本大地震,跟地震伴随的海啸给日本造成很大的冲击,次生的灾害是核泄露。对日本老百姓以及世界各国来说,可能更关注核泄露。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多台风的国家,正因为有这么多的自然灾害,促使日本危机感、危机意识相对中国来说比较强。地震在日本司空见惯,我经常去日本,也在日本长期呆过,经常能够明显感受到地震的发生。日本人对一般地震不会过分敏感,但他们担心大地震,尤其担心预想当中的地震。日本人认为,未来在东海道,也就是东京西南部这一带,会发生一场大地震。因为历史上这个地区曾发生过周期性大地震,所以日本一直在做这样的防范。美国原来有一个驻日本的大使埃德温·赖肖尔写了一本书《日本人》,这本书很有名,翻译成多国文字,这本书提到这个问题,东京在历史上不到10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的地震,最近的一次大地震是在1923年9月1日日本的关东地震,距今已过去几十年。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一般称为东日本大地震,这次地震日本人没有预想到。地震发生在海上,如果发生在陆地上,损失远远比现在还要大。这次地震震级不小,紧接着是海啸,看电视的画面让人很震撼,我也非常震撼。1995年神户大地震对日本造成的破坏和打击很大,但这次震级远远超过那次。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地震,造成的海啸非常大,但东南亚国家对海啸的预防、监视不够,日本这次海啸,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海啸的破坏以及影响力。

日本应对核泄漏准备不足

日本地震、海啸,海啸之后就是核泄露,核泄露影响更大更深远更不可测。因为对日本来说,他对地震还是有准备的,在防震和减灾方面有很多非常好的经验,也有应对体系,地震发生之后日本人并不慌张,日本人在海啸和地震面前比较镇静,社会还是有序的。但核问题发生后日本人也紧张,核泄露后,中国人开始抢购食盐,同样日本对核泄露没有心理准备,电视上采访日本人,日本人说,地震我们能看见,核泄露看不见,不知道怎么防。在核泄露问题上,日本人没有很好的训练,这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日本有50多个核电站,很多人居住在核电站附近,但日本并没有像防地震这样防核泄露的应对,所以核泄露发生之后,对日本的冲击比较大,这也许是我和杨女士商量这个题目的原因,她让我讲一下日本核泄露的相关问题,商量之后还是讲核政策,因为我本身不是研究核问题的专家,技术层面我不是特别熟悉,从核政策的角度来谈谈可能更合适,因为核的问题比较复杂,这次大家看到日本的核专家在核泄露问题上,不能说束手无策,但起码没有非常好的办法,关于这次核泄露事件本身我不谈太多,因为大家看电视都知道,我只是从这个话题谈起,从两个角度谈一下日本的核问题:

一是日本的核武装的问题,二是谈一下日本的核能政策。一个是核武,一个是核能。我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我谈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日本的反核意识和反核运动。二是日本的无核化政策,大家知道日本没有核武器。三是日本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四是冷战后日本核意识的变化与拥核论。五是日本的核政策前景。前景谈两方面:一是日本是否拥有核武器,会不会制造核武器,二是日本核能政策在这次福岛核泄露之后会不会有变化。

在谈第一个问题之前,我说一下的我的专业,我研究方主要是日本问题研究,侧重研究日本的政治外交领域,日本的其它相关方面我们也做研究,但重点不在于研究经济,也不在于研究核问题,日本对外政策安全问题是我们研究的,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就这次地震、核泄露相关的,以及日本的政治、外交、中日关系等话题进行交流。

一、日本的反核意识和反核运动

日本为什么要反核,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日本人的反核意识,一个是核运动。反核意识是怎么形成的?反核意识跟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有关系,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类型是铀弹,爆炸高度离地600米,TNT当量1.5万吨。1945年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投在长崎,代号叫“胖子”,类型是钚弹,爆炸高度离地503米,TNT当量2.2万吨。

为什么要将两颗原子弹投在日本?美国后来的解释是想要尽快的结束战争,这是其一;其二,原子弹是为了尽快减少人员伤亡。从美国角度看是这样,为什么这样?如果不投原子弹的话,战争还会继续下去,日本会拼死抵抗,美国最后战胜日本的话,还会付出更大的牺牲,所以在8月6日投了第一颗原子弹,日本遭受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在政策上并没有真正动摇,8月9日美国投了第二颗原子弹,为什么要在8月9日投?8月6日和8月9日之间有8月8日,这一天是苏联军队对日宣战的日子,因为苏联看到美国8月6日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给日本造成很大伤害,对日本的震动比较大,苏联觉得这是苏联对日出兵的最好时机,因为日本可能要投降和谈判,所以于8月8日宣布对日作战。美国一看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了,所以美国赶快扔第二颗原子弹,第二颗原子弹肯定有政治意义,日本之所以战败,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跟日本战败之后,战后如何处理日本问题上的方法有关,我是这么理解的。

讲堂104期 黄大慧 由福岛核泄漏看日本核政策

2011年04月08日11:55腾讯公益[微博]黄大慧我要评论(0)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惨痛的后遗症

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广岛当天死了8万多人,负伤和失踪的有5万多人,建筑物半数以上都不能重建。二分之一长崎人口伤亡和失踪,建筑物六成以上摧毁,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皮肤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非常惨。两颗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战败了,之后在日本人当中形成了非常强的反核意识,这是灾难的后果,这个反核意识影响到战后日本政治文化和精神文化,战后许多经受原子弹轰炸和浩劫的人认为:将核武器的恐怖和非人道性诉诸世界,是原子弹受害国日本的特殊使命。这两颗原子弹的轰炸使日本人产生了强烈的反核意识和日本的被害意识或者受害者意识,日本到现在为止,无论日本政府还是普通民众,经常使用一个词说日本“唯一”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或者原子弹的受害国家,在很多场合都这么说。在战后日本社会中,日本社会形成了憎恶核武器和要求废除核武器的观念在战后的日本根深蒂固,而且相关的势力非常强大,日本的反核思想不仅仅停留在一般市民层次上,日本的学者、日本的舆论界人士也参加进来,而且在日本形成社会相关规范,这是我在前面谈到的日本被原子弹轰炸,日本形成强烈反核意识。

日本还有被害者或者受害者意识。日本确实是受害者,但在日本社会里不谈为什么遭到轰炸,这个问题在日本强调得不够,每年的8月6日和8月9日,日本政府在广岛、长崎都有纪念活动。首先日本领导人要去,向世界宣告爱好和平,日本是原子弹受害国。另一方面,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日本加害者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弱,它认为它是受害者,这一点日本一直强调,甚至放大。看这个问题要两方面看,日本是受害国,但为什么是受害国?美国为什么没把原子弹投到其他国家?是日本发动非正义对外扩张的战争,给别人带来灾难,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一种惩罚呢?当然这两颗原子弹投下,更多伤亡的是平民百姓。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日本反核运动的兴起

反核运动跟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有很大关系,有强烈的反核意识,这样的思想基础是后来掀起反核运动的重要背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契机,就是1954年3月1日发生的比基尼事件。当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上搞了一个氢弹核实验,在公海航行的“第5福龙丸”号渔船正好在附近捕鱼,遭受美国氢弹的辐射,氢弹爆炸后的灰尘落到该渔船上,40岁的船员永保山爱吉遇难,该事件在日本被称为“第5福龙丸”号事件或“永保山事件”,对日本产生的震动非常大。不到10年时间,日本一次遭受原子弹轰炸,一次遭受氢弹核实验辐射,这两次事件的冲击使日本掀起反核运动,第5福龙丸”号事件发生之后,引起日本国民的强烈抗议,要求追究美国的责任,还发生了禁止原子弹的群众运动,有2000多人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签名。日本现在人口1亿2千多万,那时日本还不到1亿人口,而那个时候已经有2000多人参加签名。禁止原子弹的群众运动在日本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在这个背景之下,日本国会通过了要求禁止核武器和原子能国际管理的决议,禁止原子弹运动在日本众多运动当中规模最大,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每年日本都要召开反对核武器、原子弹的大会,影响巨大,以上就是日本反核运动的兴起。转播到腾讯微博

反核运动的发展

日本的反核运动一直没有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了顶峰,冷战结束之后日本反核意识有所下降。日本反核运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契机,就是“陆奥号”核动力商船事件,陆奥号就在今天福岛核电站附近,靠近太平洋。1974年,日本在陆奥这个地方建了日本第一艘核动力商船,吨位为8000多吨,这个船还没有下水就遭到日本的反核力量抗议,阻止他下水,但还是强行下水了,下水后很快就出现了核泄露,发生核泄露之后,日本老百姓不让它靠岸,所以这个船在海上飘了50多天。从这可以看出日本的反核意识多么强烈,最后日本政府出面花了重金买通了港口,还是靠岸了。现在这个船里面与核相关的东西都拆除了,变成了博物馆。这是非常有名的事件,是反核运动很重要的契机,由于陆奥号的泄露,影响到日本后来原子能法的修改。

二、日本的无核化政策

无核化政策是没有核武器,非核化,日本不能有核武器。日本反核意识产生之后,形成了日本的反核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家想象在日本社会里如果想拥有核武器,从民意基础角度来看是何等困难,所以战后的日本只能选择一条路,即不拥有核武器这条路,为什么不拥有核武器?我一会儿再分析,日本对核比较过敏,谈核色变,深受核的伤害,在这个背景之下,日本发展核武器很困难,没有群众基础,第二,是不是日本社会就不接受核?不是这样,核在日本是一个核能利用的问题。

比基尼事件一个月后,1954年4月日本学术会议第17次大会召开,并制订了一个原则,即“自主、民主、公开”的原子能三原则。“自主”指日本在发展核能利用时,不能失去日本的自主性;“民主”指日本管理核能力时要民主地运营和管理;“公开”指的是凡是跟核有关的问题,日本都要公开,不能秘密地搞。为什么要发表这一原则?目的是什么?目的是防止军事研究与军事利用,也就是说可以有核、使用核,但不能用在军事研究和军事利用,也就是说不能发展核武器。在这个基础上,1955年,日本就制订了一部《原子能基本法》,原子能基本法第二条规定:原子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限于和平目的,以确保安全为宗旨,在民主的运营下自主进行,其成果公开,促进国际合作。这部法律是日本为促进原子能的研究、开发及其和平利用,确保能源和产业振兴而指定的基本法律。原来日本有一个原子能委员会来管理问题,但1974年发生陆奥号事件之后,日本发现光有一个原子利益委员会不行,要把制造、生产这块和开发、安全管理分离,为了强调安全,日本对《原子能基本法》进行了修改,在原有原子能委员会基础上又分离出专门负责管理原子能安全问题的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增加的这个委员会大家要注意,这是对原子能进行监管。

从《原子能基本法》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原子能利用情况和国际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有核国家在一般情况下是原子能的军事利用优先,和平利用往往是军事利用的附产品,而且在有核的国家里,也不区别原子能的军事利用和民事利用,但在日本有严格的区别,起码从他们出台的相关法律文件来看是这样。

无核三原则是无核化政策的标志 日本是一个无核政策的国家,无核化政策的标志是无核三原则,日本在1967年提出这一原则,经过日本政府、国会相关部门讨论,在上世纪70年代初形成。在这个时候,担任日本首相的是佐藤荣作,他是日本战后历史上担任首相时间最长的人从1964年年末到1972年5月15日。7年多时间,他为什么能担任这么长时间的首相?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最好的时候,就像中国现在这样经济高速增长,在经济形势非常好的情况下,连任7年多。观察日本国内政治有一点要注意,冷战结束以来日本首相如走马灯似的换,为什么?这跟日本经济形势在冷战结束以后不是很好有很大关系。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说他们失去了10年,有人说失去了20年,换句话说,从冷战结束以来到现在为止日本经济形势一直不是很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00年后,小泉执政5年半,他是冷战结束以后执政时间最长的,为什么?一个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以及他操纵选举和利用舆论的策略高超有关;第二,跟那个时期日本经济有所好转有很大的关系,日本经济形势非常好时,政权比较稳固,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执政时间比较长,这有规律性。

在这个时候提出无核化三原则: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简称为“无核三原则”,不运进是什么意思?日本跟美国是同盟关系,不能把核武器运到日本来。无核三原则确立过程是这样的,1967年12月11日:第57届国会上,佐藤荣作首相针对社会党议员成田知巳的质问,首次明确提出了“无核三原则”。1968年1月27日:佐藤首相在施政方针演说中,再次确认了日本的无核方针。1969年11月19至21日:日美首脑会谈决定,冲绳归还后,和日本本土一样,撤除核武器。1971年11月24日:无核三原则作为国会决议得到正式承认。不仅如此,日本还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有一个插曲,佐藤荣作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1970年,日本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签字。1974年,挪威议会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决定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佐藤荣作,该委员会的文件说,佐藤荣作是和解政策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任首相期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协定,这种政策已大大有助于稳定太平洋地区的情况。日本把无核化作为他们的国策,也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签字,但事实上日本并没有完全履行无核化政策。

当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佐藤荣作成了封面人物,他的同胞兄弟是岸信介,日本的前首相(1957年2月——1960年担任日本首相),他们俩是同胞兄弟,在日本能够有同胞兄弟当首相的迄今为止就是他们哥俩儿。

日本表面上发布了无核化政策而且作为日本的国策,向国际社会宣誓。实际上日本的无核化政策不制造、不拥有没有问题,但不运进这一点有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日本受美国核保护,在佐藤荣作时代,日本和美国有秘密协定,美国的核动力、核武器可以偷偷运到日本来。这一秘密协定在2009年日本民主党上台后被披露出来。日本为什么不发展核武器很重要原因是日美之间有同盟关系,日本和美国签订了日美安保条约(1951年),建立一个安全关系,1960年日美安保条约重新修改,同盟关系进一步明确,建立了一个军事同盟,如果日本遭受核威胁和核危机时,美国给日本提供核保护。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无核三原则第三条形同虚设,正因为有美国给日本提供核保护伞长期保护它,日本可以埋头发展经济,所以战后日本的战略是重经济轻军备,在美国核保护伞之下优先发展经济,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在军事方面投入比较少,负担小,所以战后日本很快复兴重新崛起,成为经济大国,长期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它的位置变化是在2010年,去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第二个经济大国,但我们还不能说是经济强国,我们现在的人均GDP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或者多一点,生活水平和日本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日本的核能开发与利用

核能开发这块,我简单介绍一下,大家感兴趣可以在网上看,有些书也有介绍,日本从1954年开始进行核能开发,预算是2.35亿日元,为什么是2.35亿日元?这里面有一个材料,据说2.35亿数字来自于铀235。1955年颁布了《原子能基本法》,1956年成立原子能委员会,1958年日本开始全面的核能开发。核能的初步运营是在1963年10月:在茨城县东海研究所内由美国通用公司设计的动力试验炉首次发电成功,后来跟英国合作,主要是跟美英合作。70年代到80年代是日本核电技术本土化和迅速扩张的时期,原因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给当时石油依存度超过70%的日本造成了巨大冲击,加速了日本的核电站建设。1975年至1985年十年间,日本产官学通力合作,通过3次反应堆标准化规划工程,将原本依赖美国的反应堆技术本土化。这个时期日本也有钱,60年代后期,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有这样的实力,所以把技术本土化,日本的核电、核能发展变得快。转播到腾讯微博

日本反应堆的标准化(资料来源:核能手册2003年版,日本核能产业会议)讲堂104期 黄大慧 由福岛核泄漏看日本核政策

2011年04月08日11:55腾讯公益[微博]黄大慧我要评论(0)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日本核能利用的现状

日本核能利用的现状(上图),圈内是日本这次地震发生的区域。福岛第一核电站有6个反应堆,第二个核电站有4个,日本全国有55个运行的核电站,分布在日本各地,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不管哪儿发生地震,都会产生危险,在建的有2个,计划在建的有12个,建议中的有1个。转播到腾讯微博

2009年主要国家核电发电量

2009年主要国家核电发电量,黄颜色是日本,最高的是美国,美国核发电量最多,其次是日本、法国。转播到腾讯微博

世界各国核能利用状况

世界各国核能利用状况(数据来源: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Energy),先看核电站比例,美国占104个核电站,日本是55个,法国58个,中国13个。在建的中国比较多27个,法国在建1个,日本在建2个,美国1个。计划中的中国50个,日本12个,美国9个。如果再往后看,美国还是第一位,第二位就是中国了。转播到腾讯微博

日本历年核电量和所有发电量(数据来源:同上)

讲堂104期 黄大慧 由福岛核泄漏看日本核政策

2011年04月08日11:55腾讯公益[微博]黄大慧我要评论(0)字号:T|T

日本核电占所有电能比重(数据来源:同上)

日本核电占所有电能比重,基本上30%左右,现在不到30%,90年代中期30%多一点。

日本电能近3成依赖核电站发电(数据来源:同上)日本电能近3成依赖核电站发电,所以福岛核电站一出事,东京就限电,影响比较大,日本首都圈有3900多万人口,特别集中,主要集中在东京圈,所以在东京开车、坐车走,从市中心往外走,还是有跟城市连接在一起的感觉。东京人多,车也多,跟北京差不多,但没有北京这么挤,交通还是很有秩序的。在日本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骑车带着小孩的人看到车开过来,只要小孩一举手那车立刻停在那儿,卡车都停,回到中国小孩每次举手都不停,这就是习惯,汽车文明的程度中国才刚开始,我不认为日本人种比我们优秀,完全不是那回事,这需要时间。

日本民众对核能的认可度提升

碳排放问题

日本为什么要发展核电?因为核电二氧化碳排放非常低,不像煤一样那么污染环境,黄色部分是核能发电,蓝色是水电,第一个是挪威,挪威没有核电。巴西的核电比较少,法国的核电比较多。日本核电发电占的比重比较大。右边红柱是各国生产每度电能所产生的核电量,中国比较高,澳大利亚没有核电,有风能。没有核电的,不使用核的往往比较高。正因为这样,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2009年上台,他在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雄心勃勃,到联合国讲话曾经承诺过到2020年日本将在1999年的基准上减排25%。他为什么敢说这个话,就因为日本有核电,二氧化碳排放比较低。在近两年之内也承诺过,通过一切手段减轻25%,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承诺?日本认为要想实现减排达到25%,核能是最有效的一个实现手段,这个大家注意,日本官方数据显示,如果减排幅度减为20%的话,日本的核电占发电量的比重达到45%,现在日本30%左右,要达到45%时,日本才能实现20%的减排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日本要在2020年实现减排25%的目标,就得继续发展核电,这是前提,但这次核事件发生之后,日本核能政策可能有所变化,实现起来可能非常难了。

讲堂104期 黄大慧 由福岛核泄漏看日本核政策

2011年04月08日11:55腾讯公益[微博]黄大慧我要评论(0)字号:T|T

四、冷战之后日本核意识的变化与拥核论

日本民众对核电的认可度提高

2005年日本民众对核电的认可度是35.6%,到2009年是50%。为什么这样,跟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关系,半数以上受访的日本民众认为核能有助于防止全球变暖,这跟日本民主党上台之后提出减排25%的目标有很大关系。

对于核电开发的立场

对于核电开发的立场,有应该积极的推广的,还有应谨慎推广的,当然还有一些反对的,2005年到2009年有一些变化。

对核电站的安全感

对于核电站的安全感,核电安全感比原来的认识提高了,有这么一些变化,正因为这样,日本在建核电站又发展那么多。拥核言论近年来上升

日本对核的认识包括对核利用意识变化之后,我们看看拥核论。什么叫拥核论?就是主张拥有核武器的声音,拥有核武器。

冷战结束以后主张拥有核武器的言论有所抬头,1945到1990年前后,日本国内不敢随便谈论核的问题,日本谈核色变,所以日本有一个无核化政策,民众有那么强的反核运动。这种情况在冷战结束以后发生了变化,1994年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回答记者时公然说:“日本确实有能力拥有核武器。”1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宝石》杂志披露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该杂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能在183天内造出原子弹!”2002年4月6日,日本在野的自由党党魁小泽一郎声称,“对于日本来说,制造核弹头是轻而易举的,我们的核电厂里有足够的钚元素,足以制造三、四千个核弹头,并能在一夜之间生产上千个核弹头,以遏制中国的过度膨胀。”

进入新世纪以后,2002年5月中旬,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自民党议员安倍晋三表示:“毫无疑问,日本将会拥有小型原子弹。”2002年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在记者会上公然宣称:“只要坚持专守防卫,日本也可以拥有核武器。没有不准拥有核武器的理由。”“核政策可以变”,2006年中田昭一也说过这样的话。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也说过“宪法并没有禁止日本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话。

2009年,日本政治家田母神俊雄说,日本作为唯一的原子弹轰炸受害国,为了不再遭受第三次核攻击,应该进行核武装。坂本刚二曾则宣称,日本应该退出联合国,发展核武器。

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9月30日出版的《周刊新潮》上,针对钓鱼台海域中日撞船事件指出,“从这次事件可知,美国还是不可靠。日本如果拥有核弹的话,绝不会演变成现在的情况;美国也不敢对日本做出太多经济要求。日本真想要拥核的话,两三年就可拥有了,今后该认真讨论有关核武的事。”

拥核论抬头的背景:第一、20世纪90年代:钚的拥有量极大。日本第一大报纸说日本有40多吨钚,共同社报道说有30多吨,不管30吨还是40多吨,日本可以制造出3900多枚原子弹。第二,朝鲜核问题。第三,来自于对日本国内政治的担忧。

进入新世纪以后日本拥核论进一步抬头,为什么?跟朝鲜核问题有关,朝鲜在2006年10月9日搞了核实验,这个对日本震动很大,这是一个原因。再有是中国崛起,另外跟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弱化,国际核裁军的停滞不前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就是美国核政策调整,美国9·11发生之后,2002年美国对核政策进行调整,日本认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那日本也有可能遭受恐怖分子袭击,当然还有国内的强军路线的影响。转播到腾讯微博

网友现场积极互动

五、日本核政策的前景

尽管日本有那么多拥核声音,但我个人判断日本发展核武器比较困难,日本发展核武障碍多,为什么说日本发展核武障碍多,有这么几个原因:

1968年、1970年日本曾经出台过两份报告——《关于日本核政策的基础性研究》。第一份报告认为日本没有制造铀浓缩的能力,但日本可以制造出少量的钚原子弹,日本有这个技术,技术可以开发出来,财政方面在当时有一定困难。研究报告的结论是:单纯制造少量的钚原子弹是可能的,而且比较容易,但若想在不久的将来创设有效的核战争力量,日本认为还存在困难。

1970年,中国已经有核武器,日本认为要继续研究,给出的观点跟上面的观点差不多,在那个背景之下,如果研究核武器,能制造少量核武器,但日本是一个被核武器轰炸的国家,又是战败国,如果他要发展核武器的话,外交问题和政治问题会成为很大的问题。如果日本实现核武装的话,不仅中国会进一步戒备日本,而且苏联和美国也会提高对日本的戒备,那样的话,日本在外交上会陷入孤立,所以日本判断不能搞核武器。

1981年日本又进行了一次秘密研究:《核武器装备问题报告》,日本政府下属一个单位做的,得出的结论是:日本拥有核武器不可行,主要原因是如果日本进行核武装,将会对日本的国家工业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负担。报告指出建立一套有益于日本防卫战略的技术系统是难以想象的。报告还说日本有能力制造简单的原子弹,但在原子弹战区运送和使用方面,需要美国方面的援助,为保障整个核武器系统的运转、维修和服务至少需要吸收9600相关专业的高级专家,而这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是日本所不具备的。报告强调,日本装备战略核武器,对国家工业和技术基础设施来说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而且如果使用核武器对日本来说也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因为一旦与前苏联发生战争,日本1/5的国民有可能在战争中死亡。

第三次是在冷战结束之后,1995年,日本出台了一个《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问题》的报告,这次报告在讨论日本核武装的战略意义时指出,日本因存在国土狭小、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等极为脆弱的地理特性,发展核武器没有意义,四面环海的日本与北约不同,缺乏发展核武装的必要性,保持英法式的核战争力量不适合于日本。其次,日本作为核武装的前提条件,日本研究了可能对自己构成核威胁的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只要美国核保护伞能够发挥其技能,很难想象中国和俄罗斯会对日本进行核恐吓或者核攻击。第三,关于日本选择核武装的成本问题,倘若日本下决心踏入有核国家的行列,不仅会被认为在带头破坏现行的核不扩散体制,也会给作为日美安保体制核心的日本与美国的核保护伞关系系带来微妙影响,只要没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就很容易使人理解为日本不信任日美安保体制。

这个报告书最后的结论认为,无论从政治经济等各种条件看,还是从地缘政治的脆弱性方面来看,日本发展核武器都不属上策之举。这份报告书是日本防卫厅面对朝鲜核问题,从军事战略视角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而提出来的,对日本政府核政策选择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上面这些日本政府几次秘密研究,日本有关部门虽然多次探讨核武装的可能性问题,但每次都得出了核武装弊大于利、核武装不可行的结论,并且最终基于这种结论放弃了独自拥有核武器的选择。日本不是不想制造核武器,几次都讨论个问题,但都觉得弊大于利的,没有发展。正因为这样,我个人判断日本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也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发生大变化,但只要日美安保体制,日美同盟关系健全,换句话说只要美国给日本有效的核保护,日本不会轻易发展核武制度,那代价很大,尤其政治方面代价太大。

日本未来核能政策或发生变化

日本这次核泄露引起核危机,很有可能限制世界原子能的利用和发展,对欧洲、美国、中国等未来核电的开发利用可能均产生影响。

日本的核能政策可能发生变化。3月31日,菅直人表示要将原先制定的到2030年底前新建14座以上核电站的政府能源基本计划“推翻重审”。4月1日下午,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已经做好了福岛核电站“长期战”的准备。日本的核问题很严重,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将日本福岛核电站废掉需要很长的时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用了14年时间才把这个问题处理,人们判断,日本可能需要20多年。福岛核电站就在日本的东北地区,而日本东北地区产粮,也靠近日本渔场,这次的打击非常大,不光是地震灾后重建的问题,核泄露、核辐射这块怎么处理也是问题。日本政府最近这些年天天喊旅游立国,吸收大量的人到日本旅游,并说有20万以上的年收入才可以去,一般老百姓去不了,现在谁去?不光是旅游还有相关产业。所以这块核能政策要发生变化。

日本与核很有“缘”,首先遭受原子弹轰炸,然后多次遭受核辐射,日本对核很敏感,日本对核过敏,谈核色变,福岛核泄露事件发生之后,我个人认为日本国民的反核意识会增强,核能的利用会更加谨慎,发展核武器这块的声音不会高涨,反核意识会抬头。谢谢!

主持人:谢谢黄老师,还有5分钟时间结束,最后还是留几个提问。网友1:日本比较反对建核电站,但我认为是必然的选择,日本没有煤炭也没有石油,最新的风能、太阳能没有达到商业利用的角度,日本的核能源必须得用,日本以后会不会继续发展,会不会只是速度减慢?

黄大慧:我刚才提到,日本确实是一个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在能源这块严重依赖国外,正因为这样,日本对核能发电的使用率非常高,我个人认为日本不会因为这一次核泄露事件放弃对核能的利用,可能在未来发展核电时会更加谨慎,原来所设计的计划里,在建的会重新考虑,会非常慎重,不会取消。日本是一个多山多雨的国家,河流非常湍急水利发电也有条件,完全可以水利发电,但成本比较高,日本在核电这块的政策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网友2:黄老师您好,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有传言说日本的这次核危机主要是由于他们搞了一部分海下核实验引起的,这种传言有可信度吗?再一个问题,这次日本的核辐射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报道说除了西藏以外,所有省区都检测出辐射物,这个东西对人有没有害处,专家说没有害处,但很多人对专家的说法有所怀疑。

黄大慧:谢谢,说心里话我也不是核问题的专家,这些问题不太清楚,我还是相信政府的,政府说没有问题,东京老百姓都没有跑,我们隔得还很远,我们在空气中测到这个东西,那我们搞原子弹实验也能测到,这个不用担心,如果有问题,不仅是中国,韩国会更紧张,这个问题还是相信政府、相信科学。你说日本搞海下核实验,我不知道,但可能性非常小,不会去这么做,这是我的判断。

主持人:在核能利用领域有几次重大事件: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泄露事件,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几次泄露事件使得核电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次日本福岛核泄露最主要留下的问题是能源安全问题走向何方,这是世界性问题。近期欧盟开了很多会议,是想怎样做得安全发展,一方面炭减排,一方面又要注意核能安全,这的确是非常两难的事。转播到腾讯微博

《财经》杂志封面图

我昨天看到这期《财经》杂志封面图,非常震撼。如果中国大力发展核电,各国都是这样,这个地球可能就是这个样子,整个地球可能毁灭。福岛的核泄露是全球的问题,答案在哪儿?我觉得没有答案,我一直也想找一个核能物理专家讲讲安全,谈谈中国核能安全发展之路。非常感谢黄老师,感谢各位网友,我们下周见。

第三篇: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情况介绍(3月13 日)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情况介绍(3月13日)

(1)日本福岛核电站海水注入后气压趋于稳定(03/13 01:02)(2)福岛核电站机组爆炸导致至少3人遭辐射(03/13 01:12)(3)日官员称福岛核电站机爆炸现场辐射量开始降低(03/13 02:24)(4)福岛核电站附近辐射量一度超标70倍(组图)(03/13 03:09)(5)日核电站机组爆炸 受辐射人数上升至190人(图)(03/13 03:24)(6)日本190人确诊遭核辐射 事发核反应堆将报废(03/13 04:44)(7)世界气象组织如临大敌 核污染对中国暂无影响(03/13 04:47)(8)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0公里内出现放射性污染(03/13 07:45)(9)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实施注入海水作业已完成(03/13 07:48)可确保

“当前的安全性”

(10)日本福岛核电站三个反应堆发生“过热”险情(03/13 07:50)(11)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无法向反应堆输送冷却水(03/13 07:53)(12)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03/13 07:55)(13)日官房长官称核电站放射性物质监测结果无变化(03/13 08:09)(14)福岛核电站附近在巴士上避难9人再遭辐射(03/13 08:14)(15)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10公里范围内15人受到污染(03/13 08:15)(16)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可能有160人遭辐射(03/13 08:23)(17)福岛核电站方圆10公里遭污染 1号机组注水完成(03/13 09:26)截至目前,福岛两座核电站共有6个机组存在冷却系统失灵问题。(18)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辐射量上升 达紧急事态(03/13 10:27)(19)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量仍超标 政府证实泄漏(03/13 10:36)(20)日本核泄露暂定4级事故 不被次生灾害干扰成功(03/13 11:34)(21)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注入淡水 辐射降低(03/13 12:08)(22)日本福岛核电站两反应堆或已出现“核心熔毁”(03/13 12:33)(23)福岛核电站辐射量再次上升 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03/13 12:34)(24)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的减压操作成功(03/13 12:53(25)福岛第一核电站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0余万人疏散(03/13 13:02)(26)日本承认:福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正“部分泄漏”(03/13 13:25)(27)辽宁三地连续监测尚未发现核辐射异常情况(03/13 13:39)

专家意见及分析

据共同社报道,东京电力公司于当地时间13日晨5时10分,就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冷却功能失灵做出紧急事态的通报。这是继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机组,第二核电站1号、2号、4号机组后丧失冷却功能的第六个机组。

英国核能工程中心的罗宾·格里姆斯教授指出,福岛核电站造成的核污染将会远低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格里姆斯说,因为后者泄漏发生时,核反应堆还在工作,而福岛核电站已自动关闭。但他同时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从现在到未来几天要确保核反应堆尽快冷却。

核安全专家林诚格也认为,“现在的情况跟切尔诺贝利的情况有很大程度、根本的区别,因为容器仍然是完整的。”福岛1号反应堆至少分为三层。核燃料外部包有一层合金包壳,再外面则是一层压力容器,第三层屏障则是高强度钢筋混凝土的安全壳。为支持安全壳,其外面还有一个方形建筑框架。现在发生所谓爆炸,仅仅是在混凝土安全壳里的氢气跟氧气形成的一次化学反应的爆炸。

日本核泄漏对核电及中国产生的影响

此次日本核泄漏对中国核能建设发展影响中性,但将增大地方核电投资预算及成本,对核电安全设备相关子产品如反应堆冷却设施、压力容器、核岛、阀门构成利好。中国力主三代核电并将其纳入新能源发展计划,根据规划新能源占比15%中超过30%将来自核电,鉴于风电与太阳能并网及电损的技术问题在可见的规划期内仍然无法解决,度电成本即将低于火电的核电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新军。

此次日本核泄漏对中国三代核电的发展形成重大推力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我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有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迅速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此次日本核泄漏带给我国核电安全发展三个启示,(1)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应对地震上比二代技术更安全;(2)从国家到核电企业层面都要做好安全预案;(3)各核电站之间应加强应急联动。

环保部:日本核泄漏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安排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张力军12日在此间称,日本因地震发生的核泄漏事件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

张力军是在当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做出上述表态的。他说,日本地震发生后,中国核安全局已与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进行了联系,详细了解日本方面的情况。中国方面已经启动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监测装置,正在监测日本的核电泄露对中国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监测的结果一切正常,尚未对中国造成影响。

据张力军介绍,中国现在运行的核电装置有13台。核安全监管部门在场内设置了监测装置,环境保护部门在场外设定了监测装置,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监测结果都表明,13台核电机组排放指标均远低于国际国内的排放标准,运行是安全的,运行状况是良好的。张力军同时称,中国关注日本的核电设施受地震影响的情况,也关注着其事态发展。中国会在核电发展战略上和发展规划上适当吸取日本方面的教训。

第四篇:从福岛核事件对科学技术的反思

连日来,日本因地震和海啸所引发的核事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议话题,并再度使核电事业在全球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其实,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谈核色变”并非第一次,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以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也曾令核电发展迅速降温。《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正告了人类由于科技的滥用,自然与环境已经不堪重负,让人们认识到了科技的负面影响和作用。这包括人类伦理(如无性繁殖的婴儿)问题、包括人类可能毁灭(如生化武器核子武器)的问题、包括人类生存质量化自然环境被破坏)问题等等。很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对人类社会物质、技术,乃至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带来推动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与生存环境的融合、对于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可 行性、对于人类自身生存的安全,甚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对于人类道德、伦理的完善和秉持,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发展,对先前的很多习以为常的认识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反思和质疑。

虽然,福岛核事故给日本以及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有些灾难带来的影响甚至是无法修复的,但最终全球核电建设的脚步依然在前行。多国政府已表示,日本福岛核事故不会影响本国发展核电的计划。在前段时期,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两国政府还签署了协议,俄罗斯将帮助白俄罗斯建设该国第一座核电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都需要核能。在这些国家中,核能已被视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必要部分。这些国家的共性是经济发展快、人口多以及能源需求巨大,就算不考虑任何环境问题(污染和全球变暖),传统的化石燃料也无法解决其巨大的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全球需要稳定的能源供给,需要应对气候变化,在这些方面,清洁、可靠的核电提供的机会远大于它带来的风险。

任何一件事物的产生和行进、发展,都会具有其本身的两重性,对核问题如此,对其它科学技术问题亦是如此。因为这样,人们常常将科学技术比作双刃剑。对于所有拥有核能的国家来说,此次事故起到了敲响核安全警钟的作用。从历史上来说,每次核事故以后,整个核工业界对核反应堆的安全设计和运行上的要求往往会更高,重视程度也会更大,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中各种安全设计和运行操作规范还会受到来自安全监管机构更加先进和严格的标准监督和审查。目前,美国、法国等核能利用大国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本国核设施安全检查。中国政府也已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并组织专家对全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世界能源理事会主席皮埃尔·加多内16日呼吁,核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国际问题,应该对其进行“全球化管理”,建立“共同安全目标”。这对于所有核能国家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可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省,对未来的工作做进一步的改进。

因此,对于科学技术的反思,是要警惕其给我们带来的认识误导;却更应基于人类整体性地对科学加以应有的管理与调控。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规律性的,科学家们的任务之一,便是找出其中的规律,以使人类可以善加利用。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科学的 规律,并使用规律来改造世界,使之更适合人类的生存,但是无法改变自然规律本身。科学不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我始终认为发展核能利大于弊,我国现在一方面要减排,另一方面又要满足能源的需求。在目前可预见的将来,我们的技术水平很难有更好的能源来代替核电。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安全方面更加注意,按部就班的推进核能产业的发展,并建设一套完整可靠的监管体系,使核能产业得到安全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日本核泄漏事件及对我国核能安全发展的启示

日本核泄漏事件及对我国核能安全发展的启示

核能是目前世界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5.8%,电力供应总量的13.4%。在以中国等亚洲国家大规模核电建设的拉动下,世界核能产业已从停滞期逐渐进入到复苏发展阶段。在核能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即是保证其安全性。如何在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发生时确保不发生重大核泄漏事件,是核工业者在核电站的选址、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等全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世界核能发达国家均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和应对。

事件背景及进展

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灾害发生后,日本境内共有4座核电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1座核电机组自动停堆。截至15日,大部分受影响的核电站机组摆脱紧急状态,但仍有机组存在冷却问题。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因冷却系统故障,出现反应堆堆芯燃料部分熔毁,导致堆芯水蒸气外泄产生的氢气和建筑物内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引起化学性爆炸,但并非内部核反应堆安全金属外壳发生爆炸,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反应堆安全壳没有受损,不会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核电站附近放射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为反应堆减压所排出的放射性蒸汽,而不是核燃料外泄。14日,该电站3号机组也发生类似的氢气爆炸。15日,2号机组现场发生爆炸,导致反应堆用于盛装冷却水和控制内部气压的容器底部压力控制池受损;4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失火燃烧,现已扑灭。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1、2、3号机组冷却注水工作仍在继续,而第二核电站4台机组已全部安全停止了运转。据报道,因福岛核电站爆炸而泄露的放射性污染物正在乘北风向日本各地扩散开,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关东地区,已检测到比通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质。但日本官方表示,现在检测到的数值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日本政府已将这次核事故初步定为4级,低于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5级)和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7级),即造成“局部性危害”,但预计随着事态发展会对事故等级进行调整。日本在运核反应堆55座,核发电量占该国总电量的30%左右,此次地震也使该国电力供应受到较大影响。

据日本专家指出,除去此次地震为日本史上最高等级地震的客观因素之外,发生事故的核电站设备老化和抗震能力不足也难辞其咎。福岛核电站使用的反应堆均为上世纪70年代投入运行,是从美国引进的老式单层循环沸水堆,冷却水

直接引入海水,只有一条冷却回路。沸水产生的蒸汽用来直接推动涡轮,一旦发生故障,蒸汽里就带有辐射性物质。根据东京电力公司在今年2月7日对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该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设备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并为其制定了长期保守运行的方案。此外,由于建设期较早,其配套设施的抗震能力偏低(抗震测试强度最高为7.9级),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同时,东京电力公司没有充分考虑核电站应对海啸的能力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此次地震的断层达到400公里,并且产生了大海啸。但电站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在核电站建设时只设想了断层几十公里、海啸数米左右的情况,导致应急电源因海水浸泡无法启动。

针对日本地震后出现的紧急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紧密跟踪日本发生的海啸对运行核电站和在建核电工程可能的影响,做好运行核电机组监测并重点关注海水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到目前为止已经确认本次地震对我国各核电厂安全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且在我国境内未发现任何放射性异常。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3月15日权威发布,日本中北部区域在中低层大气中风向由西南风转西北风;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近期由于降水发生,有利于放射性污染物质沉降,影响范围缩小。未来三天(16日至18日),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质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中部、北部及其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对我国没有影响。

核能发达国家核能安全发展态势

美国:周密的核应急体系

美国是开发核电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大规模将核电推广使用的国家,其核反应堆数量、装机容量以及核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早在1954年就出台了《原子能法》,1974年出台了《能源改组法案》。这些法律为核应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美国核应急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经费预算明确充足,各级核应急管理部门及单位之间协调运作良好,各类应急预案涉及范围较广,层次清晰。1979年三里岛事故后,美国开始建立联邦、州、地方、核设施营运单位等四级核应急体系,实行属地管理,符合应急工作快速、高效等内在要求,也符合核设施点多面广的客观要求。

美国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其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集事故监测、评价与事故信息报知于一体的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整合了应急资源,实现技术和信息多方共享;建立了大气扩散模型,适用于核、生、化等事故的后果预测和评价;核设施营运单位与政府共建一套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统一管理、共同监视。

法国:标准化+统一协调管理

法国的核电比例超过本国电力总量的75%,是世界上核电比例最高的国家,其核电规模仅次于美国。法国核电站一直安全运营,迄今未发生过一起核事故,法国人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8座核反应堆也没有感到恐慌。究其原因,标准化的先进技术加上研发、设备制造、生产运营及安全监督的统一协调管理是法国核电产业的特色。法国对核电站采取了系列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法国所建的58座核电机组分三大系列,其中34个为100万千瓦、20个为130万千瓦、4个为150万千瓦,这三大系列均采用同样技术,并采用总体工程管理模式。法国原子能署(CEA)全面负责全国核能战略、整体规划和研究开发;阿海珐集团负责从核燃料的前端提取生产到核电站设备的研究、设计和制造,直至核废料的后处理和储存等一体化运作;而法国电力公司则作为政府授权的唯一核电运营商专门负责核电站的运营、管理、销售和售后服务。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立的核管理局除制定核安全规则之外,最重要的是担当核电“警察”,行使监督核设施运行安全的职责。2002年法国在核管理局的基础上又扩建成立了国家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总局,增加了对放射性废料长期监管的职能。每年核安全局对大型核用户作700次-800次核查,采取检查、抽查和民意调查等形式。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一天、一周或半个月的时间,来看运营商组织管理,核安全的文件,执行操作程序的过程。核查不仅涉及核电站的设计、设备,更主要的是对整个核电站人员是否发挥积极性,他们之间是否有协调的团队精神尤为关注。此外,法国的核安全文化高度强调透明化。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及时通报,使公众与政府相信核能发展的安全。核电站内部采取透明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层,从核安全总监、核电顾问、核电站检查组、高级安全顾问到安全工程师,随时对不同的管理层监督,每年定期写检查报告,并直接将结果向国家安全当局汇报。

日本:巨灾难掩强大的防灾抗灾能力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核能规模第三大的国家。虽然在这次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灾害中受损严重,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地震多发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为应对地震灾害准备最充分的国家之一。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非常完备和细致;日本政府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建立了应对地震和海啸的最先进的预警系统和基础设施;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建筑规范;从民间到政府,救灾措施专业细致;同时非

常重视对国民进行防震教育,民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行为高效有序。此次地震发生后,核电站自动保护系统启动使核反应堆立即停运。首相菅直人立即宣布核安全紧急事态,为了保护福岛县附近居民免受核辐射,日本政府采取了如下及时有效应对措施:第一,马上疏散核电站附近居民。根据福岛县发出的指示,距离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2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居民、距离2号机组1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居民合共约30万人要马上撤离,以免遭受辐射的危险。日本政府还根据核设施的具体情况和变化,划定和不断调整疏散区半径,15日菅直人鉴于事件趋于严重,要求在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辐射的准备。第二,军方立即介入除染。日本自卫队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在首相菅直人的命令下,派遣6辆除染车进入爆炸现场附近开展除染工作。15日,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一支穿戴特殊防辐射服的防化部队,已经紧急开赴福岛第一核电站,接替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第三,政府马上组织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派发碘片等药物,防止身体吸入辐射,并组织医疗力量进行人员辐射检测。此外,日本政府还发布指引,要受影响地区居民避免皮肤裸露在外,关闭所有门窗,停止一切空调系统运作,避免吸入或皮肤受到辐射。第四,对于遭受地震海啸影响的核电站,通过释放反应堆容器内水蒸气以降低反应堆内压力,防止更大破损;同时向反应堆注入海水降低堆内温度,防止积聚的热量继续熔毁燃料棒。

我国核能安全发展态势

我国核能产业发展起步晚,但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在建机组占全球在建核电总规模的40%以上。我国目前在运核电机组共13台,其中除秦山一期核电站采用二代核电外,其余12台在运营核电机组都是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在安全性上都超过此次发生事故的福岛核电机组。核电站的选址均远离断裂带,而且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抗震、防洪标准等都做到了“高一级”设防,并且受国家核安全局的严格审查。在国家核安全局的牵头下,中国的核电安全规范也完全满足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过去20年来,未出现任何导致放射性外泄的安全事故。

但问题和隐患也客观存在:我国核电运营经验还不足,第一个核电机组到1991年才正式并网发电,至今刚刚20年;一些核电站在保养和维护方面,存在操作不规范的地方;与外方的技术合作,在个别项目上也出现了衔接不好的情况;大规模建设之下,行业人士可能会产生麻痹松懈的心理,认为技术有保障,就可能不按规范运作;核电建设中急于求成的心理可能造成核电站施工质量不达标,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核电安全的科学普及以及信息公开工作尚显不够。

启示与建议

自1954年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以来,仅经历了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核能发电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球有超过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在运440多座核反应堆,累计安全运行了13000堆年以上,核电已与火电、水电一起构成了世界电力来源的三大支柱,其在缓解世界能源紧缺和保护环境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是毋庸置疑的。人类无法且没有必要完全放弃核能,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安全性。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能源需求不断高涨的我国,需要辩证看待核能,从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战略性产业角度出发,必须要坚持核能发展不动摇的基本原则,不能中断发展。历史上,人类每项技术的发展都付出过惨痛的代价: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仅飞行了59秒就坠落;航天飞机也经历了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两次失事,使14名宇航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即使已商业运营的民航飞机也常有空难发生,各种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煤矿也时而发生瓦斯爆炸。这些造成的伤亡要远大于核电站事故造成的伤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相反更需要做的是全面汲取几次重大的核电事故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为今后核能的安全发展做好万全准备。基于此,提出建议如下:

(1)从国家能源系统角度出发加强核能规划

需要综合考虑全国能源结构、资源存量、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环境风险等因素,从系统角度进行合理布局。从国家到核电企业各层面需要强化安全预案,全面加强核电站安全标准。这次事故后,国际核能界肯定会对核电站的安全性重新加以评估,例如设计基准地震的考虑、场址的选择、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海啸的影响等。德国总理默克尔即于12日晚宣布,德国将全面检查境内17座核电站的安全标准;欧盟于15日在布鲁塞尔召开核能安全紧急会议,将重新审查欧盟各国的核能安全标准以及执行情况,重点是检查各国核电站应对地震的预案,以确保各国核电站的安全;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均表示将重审各自的核电站计划。我国从国家相关部门到企业层面都应不断总结他国经验教训,加强核电站从规划到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估工作和核安全的监控,提高核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更科学地评估今后核电站(特别是内陆核电站)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2)从法规政策配套措施等层面做好安全发展保障

需要结合国情,在更高层面上架构核电安全机制。尽快出台《原子能法》,以原子能立法为主旨,建立核安全相关技术标准认可机制、管理办法及工作程序;

建立相对独立和较为完整的核辐射安全监管技术能力体系;建立核电厂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核电工程公司的准入条件;建立全国联网的放射源监管系统及完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等。各核电站之间还应加强应急联动机制,目前我国还缺乏这方面机制,需要在国家层面加以推动。

(3)加强先进核电技术的研发应用

日本受影响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而以AP10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采用失效概率低的非能动安全系统,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从而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进而使核电站恢复到安全状态。反应堆堆芯熔化概率(CDF)提升至10的负7次方数量级,远低于目前对二代的10的负5次方的要求。但三代技术的大规模建设必须依赖配套产业链,所以国内企业对AP1000的消化吸收的进度成为了中国核电未来由沿海逐步延伸向内陆的速度。而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快堆、超高温气冷堆、钍基熔盐堆等)具有革命性技术进步,反应堆具有固有安全(非概率安全)特性,无需场外应急。但第四代核能技术目前还在研究阶段,2030年前尚不能投入商业运行,目前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工作力度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4)建立核电安全应急处理队伍,加强核辐射损伤的防治研究

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重点立足软硬件双过硬的积极预防。加强核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急性核辐射危重病人抢救、有效抗放射和促排药物等特殊药物研制等。尽量避免或减轻可能发生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本在这次核电安全处置过程中活跃着一支专业化队伍,我国也应尽快组建一支专业化核电安全应急处理队伍,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核能危机事件。

(5)建立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消除因不了解带来的盲目担忧。本次日本核泄漏事件产生的心理层面影响要远大于实质性影响,在众媒体的聚焦下,对核安全的担忧将被放大,或将在短期内影响全球核电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大级别的核事故都会引起对核电安全的社会性忧虑。美国在三里岛事故、欧洲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核电的发展陷入停滞。针对公众核能与核辐射基本知识的缺乏,需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编写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科普知识和公众心理

健康宣传资料,做好公众宣传教育工作,注意心理效应的防治。同时掌握核辐射及自我保护基本常识,学会核辐射的自救,能提高救援效果。

下载从日本福岛核泄漏谈我国核安全现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日本福岛核泄漏谈我国核安全现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