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市场化改革 四川成都探出一条路
土地市场化改革 四川成都探出一条路
2007年,成都城乡统筹的改革经验引起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的浓厚兴趣,3年来,周教授多次莅临成都,对成都的城乡统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成都经验对我们的吸引力首先来自城乡统筹的全局意义。从空间上看,中国不是城就是乡,所以城乡统筹虽然只有四个字,却代表了国民经济的全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就把城乡统筹作为地方施政的纲领。七年过去了,在成都这个地方发生了很多新鲜事,创造了综合改革的丰富实践经验。‛近日,周其仁教授在成都参加全省统筹城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训会,向与会者系统介绍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成都统筹改革的经验。会后,周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级差土地收益”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成都的改革实践给我们第一个启发就是充分认识和利用土地级差收益这个规律,来为城乡统筹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周教授说,成都的实践表明,充分利用级差土地收益规律,不但可以更合理地配置城乡空间资源,而且可以给城乡统筹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和工作平台。在成都已大范围展开的‚国土整治(包括农地整治和村庄整治)的经验中,我们看到推进农村国土整治所需要的庞大资本,不可能来自农村和农民的自我积累,而只能来自于城市化推高了的土地收益;通过农村国土整治所增加的农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又经由‚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级差土地收益。这说明,惟有城乡统筹才可能形成城市资本与农村闲散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更集约地利用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并为更公平地分配级差土地收益提供经济基础。
“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
‚人们知道,级差土地收益是在资源的流转中产生的。因此,要发挥级差地租规律的作用,就要启动土地资源的流转。‛ 周教授认为,成都的实践让大家注意到,还有比土地流转更根本、更基础的工作有待完成,这就是对农村各类土地和房产资源普遍的确权、登记和颁证。
‚成都市2003年提出通过‘三个集中’来推进城乡统筹,到2008年提出推进全面的农村产权改革,其首要内容就是确权。这里讲的确权,不仅限于明确界定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而且要明确界定所有农村耕地、山林、建设用地与宅基地的农户使用权或经营权,以及住宅的农户所有权。‛ 周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后也认为,如果不以确权为前提和基础,贸然发动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那么这个流转的主体就不可能是农民,却很可能是其他权力主体,从而使土地流转成为其他权力主体侵犯农民财产权利的又一轮机会,那样就背离了城乡统筹的初衷
‚我们在调查中看到,提出确权不容易,认真执行更艰难。这是因为多少年来我们对农村土地资源就没有完成普遍的、有明确法律表达的产权界定。‛ 但是,成都经由试点,摸索出一套实际可行的确权程序。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发明了‚村庄评议会‛(有的地方叫‚村资产管理小组‛),把历史上担负过村庄公共管理责任的长者推举出来,由他们根据对多年来没有可靠文本记录的土地、房产变动的回忆,对入户产权调查和实测结果进行评议,特别是对存有异议和纷争的疑难案例进行梳理,并把评议结果作为确权预案公示,直到相关利害的各方都接受,才向政府上报确权方案。由此,农村产改的确权,已从一个比较抽象的口号,发展为由动员、入户调查、实地测量、村庄评议与公示、法定公示、最后由县级人民政府颁证等环节组成的可操作程序。
周教授说,经验表明,以确权为基础的土地流转,才能实现同地、同权和同价。这个逻辑顺序不可颠倒,否则一哄而起的土地流转,有可能歪曲改革并让改革背上黑锅。成都的确权先行,消除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系统性风险,为改革加上了一道保险阀。
探索改革现行国家征地制度的现实途径
‚成都的改革不仅涉及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小调整,而且涉及现行国家征地制度的根本变革。‛周教授说,成都经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探索一条改革国家征地制度的现实路径。实现这一路径,大概有这么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在征地制度框架内,主动改变级差土地收益的分配模式,适当扩大政府征地所得对农村和农民的补偿,通过占补平衡和挂钩项目从成都的土地收益中,逐步拿出一个越来越大的数目,返还农村投入土地整治。从经济道理上说,提高征地所得的返农比例,就是提升征地的成本,终究会发生抑制征地需求量的效果,与‚逐步收缩征地范围‛的战略意图是相容的。
第二环节,适当扩大征地制度的弹性。譬如都江堰市向峨乡,那里在灾后重建腾出了三千亩非经营性建设用地,复垦后新增加的耕地留在原处,但农村建设用地的指标却可以到附近的双流县换回6亿元重建资本。从向峨乡到双流县的距离这么远,实际上就是扩大了挂钩项目的半径,以实现更高的级差地租收益。
第三环节,寻找保护耕地的新机制。现行征地制度高度依赖行政权力配置土地资源,除了保证级差地租集中为城市化的资本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方便用行政权力来贯彻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所以,任何对现行征地制的改革,倘若不能找到保护耕地的新机制,就难以被接受。成都市完全知道这个硬约束,所以成都改革经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从地方的土地增值基金中每年拿出26亿人民币,直接通过补助农民的民生而保耕地。这至少反映了地方的努力,从地方性的土地收益中拿出一个数目来保耕地,为大规模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级差地租规律创造条件。
最后一环,缩小征地与扩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并举。成都的改革实践面对现实而不是回避现实,在坚持城乡统一规划、严保耕地的前提下,在改革试验区的框架内,大胆而又谨慎地为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提供创新的合法通道。特别是在利用级差土地规律进行灾后重建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有益探索。成都的经验说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统筹城乡、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就不但不应该歧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权利,而且要为集体建设用地公开、合法、有序地入市,创造更完备的条件。
努力找寻新的平衡点
‚众所周知,土地资源具有空间上的唯一性。一幅土地,用到城市就不能用于种地,用于建工厂就不能用于盖酒店。由于利益矛盾与观念的双重纠缠,在土地问题上常常包含对立的看法。这也是改革土地制度的困难所在。‛周教授说,成都给我们的启发是,千难万难,也要尽最大努力找寻新的平衡点。这是因为,在我国急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只要更充分发挥级差土地收益规律的作用,人们总可能找到更多的办法来使各方的利益都比原来的状况有所改善。这个基础是存在的,问题能不能充分反映到观念上和改革的策略选择上来。无论如何,要坚持寻找新的平衡点。比如耕地和建设用地,两者之间当然有矛盾。但它们之间就截然没有统一性?成都的经验证明还是有的。因为耕地的产品最后卖到哪里去?农业落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远不够发达,所以既没有足够的需求,也无从对农业提供现代技术、资金等投入。成都就坚持在对立的统一中寻找新的平衡点,譬如耕地资源外,还有大量集体建设用地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城乡统筹的方略下,可以做到既通过保护耕地直接保护农业,又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工业和城市、最后间接刺激农业的发展。看到对立,也看到统一,就能够找到新的平衡点。
对于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居民自用的宅基地,人们担心如果允许流转,会不会造成农民的流离失所。这种担心有根据。但是在成都,我们也看到,深入下去就不难发现这里面有一个量的临界点:保证农民的居住权,包括那些进城务工失败了再回乡的农民的居住权,人均30-35平方米的宅基地怎么也是够用了,事实上,政府规定的农村宅基地面积,也就是人均30平方米。可是在事实上,由于多年集体福利分地,谁不多占谁吃亏,农民实际占有的宅基地面积大大超过人均30平方米。成都怎么找新的平衡点?就是把农村人均150平方米、或者130平方米居民占用的建设用地分开处理,其中人均30-35平方米的那部分用来保农民的居住权;余下的部分确立为‚其他农村建设用地‛,经由合适的程序可以释放出来进入流转。
第二篇:四川新闻网成都
四川新闻网成都
9月16日讯(记者 唐波 李敏)9月16日晚8:00整,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升钟湖畔高朋满座、桂花城夜色魅力无限。来自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的垂钓高手、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钓鱼运动员、裁判员来到美丽四川,走进锦绣南充、相约魅力南部,共同迎来了“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精英赛暨第三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的隆重开幕。
此次升钟湖国际钓鱼精英赛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水利厅、南充市人民政府主办,南部县人民政府具体承办,南充市文体局、南充市旅游局、南充市升钟水库(湖)管理局协办。主要赛事包含2011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预选赛、第三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国际钓鱼精英赛等活动;并且举行2011国际钓鱼精英赛暨第三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开、闭幕式和颁奖仪式。
南部县县长陈正泽接收上一届冠军奖杯
开幕式上,中共四川南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修礼、中共四川南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道蓉、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中心副主任张怡、中共四川南部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正泽等领导先后热情洋溢的致欢迎词、开幕词、发言并接收上一届冠军奖杯,中共四川南充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文龙宣布“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精英赛暨第三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开幕。开幕式由四川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喻小广主持,同时,还有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四川省委农办、省水利厅、省调查总队、南充市委市政府、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南充市政协、南部县的相关领导及有关企业负责人应邀参加开幕式。
“神韵升钟湖”专场文艺演出 央视名嘴担纲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主办方举办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张泽群担纲主持本次文艺晚会,张也、甘萍、容祖儿、戴玉强等国内著名歌星、艺术家向现场近两万名观众奉献了自己最激情的表演。
开幕式进行一个小时,现场即下起了大雨,观众仍热情不减。当晚,大家看到了一段独特的鱼文化表演,展示我国历史上丰富传奇的钓鱼典故。现场还有南部傩戏、花灯等传统曲目。现场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服务南部的特岗教师也登台表演节目。
钓鱼节活动丰富 升钟湖可看可玩
此前,南部县已经举办了五城才艺大比拼活动,烹饪大赛。钓鱼节期间,该县还将在县城和升钟湖组织地方名特产品(含桂花衍生产品)展销会,在县城举办在外乡友联谊会,招商引资洽谈会。届时,你不仅可以聆听创业讲座,还可以捕捉商机。
钓鱼节期间,升钟湖景区景观大门建设接近尾声,这个钟形景区大门将成为景区新的地标建筑。
升钟湖景观大门紧邻升水镇,由整座山分割建设而成,外形如同一座钟,被命名为“升钟.印象山体”。大门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周边建有鱼文化雕塑,正面设计为姜太公钓鱼浮雕。浮雕的背景画则由体现升钟湖传统文化的“升钟八景”岩画构成。
升钟湖景区的又一重要项目——中国升钟湖钓鱼文化博物馆也将在钓鱼节期间正式开馆并举行开馆仪式暨名家书画展。这是中国首家钓鱼文化主题博物馆,收藏了近500件关于钓鱼的展品,让人期待。
今年参加国际钓鱼精英赛的运动员遍布五大洲的20个国家,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升钟湖湖滨别墅已经建成,钓鱼节期间可投入使用。为了推进升钟湖景区旅游接待工作上档升级,南部县质监局、旅游局联合制定了全省首个渔家乐地方标准,大大提升了渔家乐服务水平。160家星级渔家乐将承担起主要接待任务。
此外,升钟湖的活动钓台也已经全部更新,全长8公里的环湖公路将安装180套高8米,形状如竹节的灯杆,同时配以形体酷似鱼形的单臂路灯,升钟半岛2公里景区道路旁将安装96套绘有各式鱼图案的庭院灯。路灯、庭院灯装好后,升钟湖夜景将更加迷人
第三篇:市场化改革料加速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9日即将拉开帷幕,世界各国主要媒体近来纷纷对中国可能在会后深化改革的领域展开预测和分析,其中围绕国企、土地和金融三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引发外界最多遐想。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指出,从中国主要领导人最近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中国下一轮改革的大方向是: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明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统一市场,“毫无疑问,习近平和李克强正在推进市场化改革。”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表示,涉及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在三中全会后出台。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认为,破除国企垄断将是三中全会首要改革之一,以此来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的重新成长。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称,如果三中全会能够在国企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受到热切企盼的领域有大胆突破,那就证明本次三中全会及其开启的变革的确意义重大。
针对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德国《世界报》认为,金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将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诸如放松利率管制、引入外部竞争等方式,将推动总体经济增长。
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指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将解除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一个主要阻碍,让人民币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国际间流动。
韩国《朝鲜日报》估测,中国将在金融、通信、石化等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其中,金融领域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另外,对高达2.5亿的农民工及贫困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构筑社会安全网,也将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中国领导人近期频频提及的城镇化和民营经济问题,同样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多国媒体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可以为支撑中国下一轮增长提供动力。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三中全会将给出改革指导方针,以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过度依靠投资、出口和国有企业,逐步转移到倚重内需、民企、城镇化、高新技术和服务产业等作为提振经济新动力。
美国彭博新闻社在报道中指出,随着老龄化和人力成本上涨调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中国领导层已经明确表示将依靠城镇化作为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此三中全会或将推出涉及户口制度的改革,以促进劳动力流动。
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较之过去30多年平均逾9%的增幅有所降低。然而德国之声认为,若以经济力和增长率作为衡量标准,中国的情况仍好于其它“金砖国家”,深处金融经济危机、债台高筑的西方工业国家更无法与之相比。尤其是3.6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中国具备了深化经济改革的财力基础,“这或许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批准进一步经济改革计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本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引发多家外媒关注。外媒认为,公报勾勒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未来几年的改革蓝图。外界舆论均预测,这是中国新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的首次尝试,将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勾勒中国未来10年改革蓝图
多家外媒均在第一时间关注中国官方媒体的相关报道。美联社报道称,在为期四天的会议目的在于确定中国未来10年的改革蓝图。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共在公布的一份旨在推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宣称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并明确了各级党委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这份外界密切关注的文件勾勒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对未来的改革构想。
路透社称,从历史上看,三中全会往往具有深远意义,是中国实现经济改革的“跳板”。而本届三中全会可以看做是中国新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针对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美联社报道称,许多观察人士预计,中共领导人同意逐步并无争议地推进解决爆炸性议题,而这些议题很可能引发各方矛盾冲突。
路透社还表示,三中全会提到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态、民生、法律等,是全面改革,而且会议强调是若干重大问题,全面却不是事无巨细,实际上是对当前面临的重要核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报道称,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是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是更符合市场关系。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表示,会议公报包括了许多国家及地方政府官员、学者以及其他人士的讨论结果,在这其中达成的共识要远远超过美国的国情咨文或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西方主流媒体现在对习李政权推进改革的决心更多几分期盼,同时提出“关键要看实施”。不过,已经有不少观察人士表示,三中全会确定政策方向,其历史意义或许要到几个月、几年之后才开始显现。
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此外,多家外媒还聚焦“中国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以往的政策声明中,中国官方言论一直是呼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这一次的措辞变成了发挥“决定性作用”。路透社据此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市场的地位在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理念中有所上升。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正在寻找由市场带头、摆脱政府控制的途径。在过去,中国市场的物品价格和投资决策主要由政府作出。“在中国国内,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理论”。
《联合早报》则认为,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过去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美联社表示,中共给予该国民营企业强烈的支持,称他们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导人承诺令市场经济发挥更大作用,并试图优化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中国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后,将让本国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日本经济新闻》此前曾指出,贯穿本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推进“市场化”。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反复强调的那样,“转变政府职能”这一多年来的课题成为本届会议的重要课题。虽然目前已开始致力于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但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市场作用、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稳定增长不可或缺的。
改革不止要说更要做
“三中全会将给中国的未来勾勒蓝图,中国目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环境问题和中等收入陷阱。”法新社称,中国仍然致力于经济改革,尽管目前步伐有所放缓。
美联社则援引经济学家的话说,在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的中期经济前景取决于政府能否做到开拓道路。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要施行必要的改革,就要挑战既得利益。最好的选择是,部分国企应该私有化。至少,这些国企应当被迫提高效率,参与竞争。此外,还需要实施相关的银行业改革。
路透社则称,强调“反腐改革”的习李新政上位伊始就拉开机构改革序幕。面对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又作为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李克强称,半年多中央政府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指出,中国发展到今天,一次会议创造奇迹的可能已越来越小,但这绝不意味着领导人没有发挥空间。恰恰相反,社会的强烈要求与外界的善意期待,是领导层能在几件具体而民众有需求的问题上,展现“闯关”的勇气,改革贵不在项目多而在精,需要设计还更需要执行,不止要说,更要做。
文章进一步强调,改革除了要思路,还要具体的操作要求。只要抓得准,哪怕只是一项改革都可能让全局改观;只要领导人有决心,改革从不缺路径与方法。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成都农地改革
成都农地改革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成都两地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接到批准后,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讨论调研。08年初,成都率先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都江堰、温江、双流、大邑等4个区、市、县和14个重点镇是这次改革首批试点区。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就是对农民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和林权,进行登记确认,让农民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物权。然后,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形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成都的土地产权改革,并不是要土地私有化,而是坚持既有的宪政框架,以物权法为主要改革依据,增加物权弹性,让农民获得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权利。
成都这样城市化高速推进并且正在进行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的地区,有工业化、城市化扩张的强烈需求,有较好的前期发展基础,同时承担有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增长的任务。在这样的局部区域,以相对封闭的方式,采取风险可控的措施,实施渐进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探索。中国土地改革可以分区域、分步骤推动,未来改革方向是产权清晰、充分流动,同时有效实施用途管制推进方式和推进节奏。
在所有试点中,温江最具代表性,故称为“成都温江模式''。成都温江模式的第一步是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
2008年1月,温江区正式启动对全区集体土地进行确权登记,然后核发相关的确权证书。确权的过程是先对村里的土地进行测量,由地方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然后将测量的结果公示,以此为依据,再由当地国土局、房管局、农业局发放各种权证。2008年6月,温江区就有部分农民拿到了权属证书———“四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即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林地使用权证》。
拿到确权证书只是第一步,让农民把土地变成可在市场上流转的资产,是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2008年4月,由成都市委、市政府牵头组建的成都市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有限公司成立。公司除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流转行为进行担保之外,还将对利用宅基地、农村房屋、新居工程等抵押融资进行信用担保。
成都市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即农村土地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和集体林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确定了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以及合法流转的权利,并通过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为农村土地流转和抵押融资、农村建设贷款及农村劳动者创业贷款等提供行为和信用担保,一方面为农村融资提供了抵押贷款的新途径,解决了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投资风险大,以及农村资产不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贷款抵押物标准等所造成的农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构和农业保险机制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以及进行农村融资的风险,将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