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同一个中国 同一个梦》解读十八大报告精神(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8:5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节、《同一个中国 同一个梦》解读十八大报告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节、《同一个中国 同一个梦》解读十八大报告精神》。

第一篇:第四节、《同一个中国 同一个梦》解读十八大报告精神

第四节、吴淑霞老师《同一个中国 同一个梦》解读十八大报告精神

一、成果、光荣与梦想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主题,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决定性的判断。十七大以来,我党取得了十个方面的成绩,分别是: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4、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5、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6、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7、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8、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9、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10、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此外,十八大报告中还衍生出了许多新词汇,例如“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梦”,“中国模式”,“中国动力”,“中国答卷”等。

中国的成功靠什么?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民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二、“新”意“新”解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报告中提到:首先我们的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认清国情才能保持清醒。我们要有两个清醒,一是成绩面前、胜利面前要保持醒,第二,困难面前、挑战面前要保持清醒。所以这个报告里面,要求我们的清醒的认识到三个没有变,一个基本的国情没有变,还是初级阶段;第二、主要矛盾没有变;第三、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非常清醒的一种判断。

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自信”。“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代表大会提案制: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产品: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生态多样性”。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两个“翻一番”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口径预算决算”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服务型”政党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服务型政党是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正在完成的新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党,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功能的重新定位;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种转变较之于其他任何政党都要深刻得多。作为未来5至10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纲领,十八大报告多处强调“服务”理念,凸显出“把‘人民’举过头顶”的执政观。“海洋强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十八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十八大过后,央视网对小康一词进行了解释:小康就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趋附“一面旗帜”

毛泽东同志说过“主义就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趋附。纲领就是这样一面旗帜,奋斗目标建立起来了,人们才有所期盼,有所展望,要走的道路明确了,人们才不会等待,才不会迷茫”。党的纲领的制定更是引领着中华儿女肩负历史的使命,卫视向人生的理想,为祖国的建立和发展不断前进。

旗帜鲜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色和固有品格。恩格斯在谈到《共产党宣言》时曾说过,一个纲领就是一面公开竖起的旗帜。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附。”旗帜,统全局、指方向、明道路、聚人心。旗帜问题,是一个政党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有效地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树立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信念、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首要问题。

四、坚持“一条道路”,一个体系,一个制度

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个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五、积极培养“一种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六、核心价值观、相伴我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可以统计为五个字:“知”“情”“意”“信”“行” 知:认知明理(基础)情:以情动请(方法、途径)意:坚定意志(保障)信:忠贞信仰(动力)行:践行实际(目标、尺度)

第二篇:中国梦征文:同一个梦

中国梦征文:同一个梦

有一个梦,像高高飞扬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有一个梦,像涓涓流淌的源泉,滋润着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有一个梦,像广阔无垠的蓝天,任我们张开臂膀自由翱翔。有一个梦,微小似尘埃,廉价亦无价,那是我的梦;有一个梦,品之如咖啡,苦涩亦醇香,那是您的梦;有一个梦,坚固似磐石,幸运亦幸福,那是她的梦;有一个梦,繁华如锦绣,曲折亦祥和,那是我们共同的梦。

我的梦

小时候,每当电视里开始播放新闻联播,爷爷奶奶就会笑着对我说:“你长大要是能当一名记者就好了,让我们都能在电视里看到你报道的新闻”。于是,一个小小的梦开始在心中生根发芽,那是一个关于童年理想的记者梦。

大学毕业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一个军工企业担任记者和编辑。每天,都有一个扎着马尾、穿着蓝色工装的女孩儿、挎着相机穿梭在各个厂区、车间。湖南湿热的气候让我不知不觉患上了过敏性鼻炎,炎热的夏季无法吹风扇,更不敢吹空调,然而每当署有我名字的小豆腐块儿见诸报端,心中都会感到欣慰。然而内心深处,却是无名的感伤,这难道就是我的记者梦?

经过再三考虑,两个月以后,辞职回到家乡的我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了一名事业单位公务员,终于不再遭受鼻炎的困扰了,也终于可以时常陪伴在家人左右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因公与许昌电视台资深记者合作,阵阵涟漪在心头泛滥。她对工作的耐心与热忱让我无法想象她是一名参加工作数十年的老记者,她脸上那被阳光晒出的斑痕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可是她却始终恬淡着,平静而又快乐地谈论着工作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一次,突然发现,能够用心经营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我长大了不是吗?我的梦已不再是简单的记者梦,那是一个关于用心付出、用心经营人生的成长之梦。

您的梦

年过七旬的您,是一位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然而现在,这三个身份都不再属于您。您为了儿子的事业,自愿放弃党员身份;您响应国家“回乡支农”的号召,从一位公办教师转为乡村干部。您有着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文化水平;您写得一手好字,逢年过节总能在别家的大门上看到你的笔迹;您有五个儿子,四个都是当年家喻户晓的大学生。

但是您知道吗?我很遗憾。虽然您的儿子个个孝顺,您的生活还算衣食无忧,可是您却没能像别人那样领一份属于自己的退休工资。您说过,自己的钱自己花着总是舒心,也可以为儿女子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确,每当看到您为此神伤,我都会试着劝慰并尽快转换话题。我知道,这是您一辈子的遗憾,是您的梦。

2011年7月,禹州市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您和老伴儿每月都可以领到60元钱了。2012年10月,一项关于向原民办教师发放养老补贴的政策出台,您的梦终于“实现“了。我笑着调侃:“看,您不是每月也能领到几百块钱退休金了”。您微笑着说:“这不仅仅是我的梦,也是许多老百姓的梦啊”。

是啊,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有国才有家”?老百姓的梦,又何尝不是祖国的梦呢。

她的梦

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两个孩子的妈妈。七年前,怀揣一个小小的养家致富梦,她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丈夫前往福建谋生。那一带有来自各地的打工者,他们和那些人一样租住在简陋的民房里,白天推着小车卖河南面点--葱油饼,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城管追赶,想孩子时打个电话说两句便匆匆挂断,过年回家买火车票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大事”。

如今,阿姨和叔叔都回家了。当被问及为何做出这种决定时,阿姨高兴地说:“儿子长大了,这几年在外打工学会了一门做鞋的技术,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有好几千,我放心了。可是女儿还小,供应她好好上学重要,把她留给她奶奶我不放心,儿子没有文化,我和她爸也没文化,得好好供应俺女儿”。

每每下班回家,看到阿姨在学校的厨房里、在洗碗间和大碗儿小碗儿、大锅小锅作着各种“斗争”,都会默默地想,这个朴实但却依旧漂亮的阿姨,有更多更好的工作在等着她啊,可是她却为了女儿甘愿做一名女厨师。阿姨说:“在学校能天天看到女儿,心里感到满足,跟着她,还能时刻监督她的学习,我放心”。

幸运是什么,就是身边有一位这样的母亲;幸福是什么,莫过于做别人梦里的一部分。而阿姨的梦,又何尝不是天下母亲们共同的梦呢。

我们的梦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大地震,举国同哀,从此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梦--保护生命,防灾减灾;2010年4月14日5时39分57秒,青海玉树地震,再一次牵起国人的心扉,国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然而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地震当天全县电力恢复供应,地震第二天全县通讯设备恢复使用,地震第四天所有交通干线全线贯通……

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平安之梦?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太空飞行时间115时32分,在轨运行76圈,成为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继“神七”、“神八”、“神九”之后,2013年6月11日,神十飞天,女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了我国首位“太空老师”;6月20日,随着授课视频传遍祖国大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了解太空,意义非同小可。

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强国之梦?

站在2012年9月的街头,飞驰而过的车流里好像突然少了什么;大小超市里,各种日系产品滞销;全国各地的校园里,同学们以各种形式表达保钓的决心。还记得那些被砸坏了的汽车,还记得那满街林林总总的爱国口号,还记得市政府广场那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

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卫国之梦?

有一个梦,像广阔无垠的大海,有了它,才有了我们跳跃的浪花;有一个梦,像无所不在的阳光,有了它,才有了我们生长的力量;有一个梦,梦里梦外都没有你我,然而却处处包含你我。她是你的梦、我的梦、她的梦、我们的梦,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中国梦。

第三篇:我的中国梦征文 同一个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征文 同一个中国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有梦才是真正的人生,有一个中国梦才能创造真正的人生。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中国梦。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著名将领叶挺在担任新四军军长时治军有方,战功卓著。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俘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因为他怀抱着一个中国梦,一个中国解放的梦,他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囚歌》,高唱:“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一直鼓舞着人们为中国梦而献身。叶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一个中国梦,即使我被打倒,但精神却不会被打倒。

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许多爱国之士,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拥有一个中国梦。茅以升面对国外的金钱、荣誉、地位等接踵而来的诱惑,他不为所动,怀着为祖国的桥梁事业献身的满腔热情,决心回到祖国。当别人劝他回国是自毁前程时,他却坚定地回答:“中国再穷,也是我的祖国,我不会因为祖国穷而嫌弃她。”他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以他的才华,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样,与茅以升一样怀抱中国梦的还有绘画大师齐白石、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学术巨匠叶笃正、“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中国梦,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作为一个刚走过花季的高中生,今日坐在教室里为我的未来疾书奋斗着,不知未来,不知结局会怎样,不知未来多艰苦,但在这段时光里,我将为我的梦想不停地奔跑着,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更加努力,为中国的富强而读书,去奋斗。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只有强的国,才有梦的家。”人生在世,不仅仅是为自己而生,更要为祖国而活着。爱国主义不会过时,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要提倡爱国主义精神,它应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有志青年的心里,牢牢记住我们都有一个中国梦。

第四篇: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摘自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世人瞩目。“两会”上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相得益彰,更加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潜质。

【热点关注】

政治体制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十八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专门阐述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要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

首先,报告明确“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解决了要不要改的问题。其次,报告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解决了改什么的问题。最后,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解决了怎么改的问题。

可以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始终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具体实施和补充完善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法治建设,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们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解决,但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所以报告中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我们应该意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人民群众,这一意义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向前推进。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我国反腐败的力度很大,但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不到位,因此报告有针对性地强调了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十八大之后不太长的时间内,这一方面就会有更大的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人认为应该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也有人强调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从认识规律的角度来讲,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总结,进而想出解决办法,这当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既然我们已经认准了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顶层设计,更主动、更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从这一方面讲,尽快出台一些能够提振人民信心的举措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这样的灵丹妙药。但我们坚信,在循序渐进地推进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不断地取得进展,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也必将越来越广泛。(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谢春涛)

【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摘自十八大报告

“实践证明,—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而—个国家的强盛也定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热点关注】

24字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认同力凝聚力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共识”产生“合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需要最大可能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人民首创精神的尊重,是对人民权益的保障,更是对人民平等发展权利的维护,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价值和个人道德的普适要求,与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仁爱德义不谋而合。可以说,“三个倡导”顺应世情民意,最大限度地代表了社会共同理想和追求。

实现“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如何保证自由、平等,尊重群众的创造力,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的基本权利,都需要相关的法规制度更加完善和执行有力。

实现“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离不开每个人从我做起,自觉践行共同的价值追求。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化为点点滴滴爱岗奉献的行动,把诚实守信、互助友爱融入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中,在“春风化雨”中弘扬真善美,呼唤中国进步发展之“魂”。

今天,前人期待了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简短的24字如同一面旗帜,鲜明亮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必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权戚解读】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11月12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做客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国社会科学网和光明网联合主办的“十八大观察家”栏目时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强国战略,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个概括点出了我们文化强国建设的精髓。

刘玉珠指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专门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具有深意的。文化强国对内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就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使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标题,刘玉珠表示,对于“扎实推进”,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从认识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全面研判了党情、国情、世情后提出的关于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对文化强国战略进行论述很有新意,深化了我们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认识。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开始就一直很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虽然当时是战争年代,但是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始终注意发挥文化在战争中的作用,在延安的13年,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于文化的重视。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论述,诸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对文化的地位、性质、功能和作用做了详尽的论述,在革命时期对保证革命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21世纪,全党、全社会在奔小康的进程中,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这3个报告当中看出,我们党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

第二,从工作层面来看,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以后,全党、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总体上是好的,但是由于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目标,而且包含的面也比较广,需要我们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更需要有关部门和机构来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要把目标进行分解,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把目标具体化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形成共识是第一位的;其次,有政策才有抓手。有了要求、标准和政策,监督检查也更有针对性。光靠会议、文件,文化强国战略是很难落到实处的。

发展文化产业并非权宜之计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此,刘玉珠表示,党和政府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权宜之计,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格局提出的。

文化产业并非将文化产业化。刘玉珠说,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求,我们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相冲突,和我们的法律法规不相矛盾,这样才能投放到市场上来。因为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它对人们的素质、品德和价值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好文化产业内容关是关键。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

文化体制改革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从这几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它在增强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文化产品和活动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刘玉珠表示,要充分认识到中央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要充分考虑到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的消费需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刘玉珠指出,不能简单地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增加GDP比重的需要,因为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又好又快”,“好”是指文化产品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快”是在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我们一是要继续凝聚党和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战略考虑;二是要将战略任务通过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体现出来;三是要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四是在体制机制上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这就是政府应该考虑的,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做环境,企业做市场”。这里的环境是指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刘玉珠说。

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任重道远。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十八大提出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看待我国当前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的问题?刘玉珠表示,文化消费水平是同经济基础、消费需求和实际的供给能力密切相关的,人们只有在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后才能考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基本解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开始提到日程上来。但由于我们这两个方面同国外相比发展时间都很短,所以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是比较低的,目前从总体上看只达到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

所以,政府高度关注文化消费问题,正在千方百计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中之重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长期发挥作用的体现,需要文化的长期积累才能发挥润物无声的效果。文化软实力是沟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最有效方式。刘玉珠表示,政府的推动应与企业相结合,尤其是要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重中之重。

刘玉珠表示,要发挥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必然选择。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的侧重面是不完全相同的,政府是通过文化交流、通过“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如,政府鼓励和支持在国外建立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形式。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另一种形式,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获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市场上被人们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从而与中华文化进行沟通、理解,达到相互尊重,这样长期积累,对中国的了解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真实,中华文化软实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方筱筠 陈叶军)

【延伸阅读】

中国文化迈向复兴之路

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为此后10年中国文化的巨大发展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

发展10年,以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中国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覆盖5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电影……

发展10年,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目前,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甚至达到7%。

改革创造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创造力。舞台艺术领域,10年来,戏曲中的每个剧种都有十几部、几十部的代表作;影视创作领域,我国2011电影产量接近800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电视剧产量多年保持在1.5万集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出版发行领域,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品种、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出版大国。

……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发展成果,已经为中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10年,中国文化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局面,中华民族将以文化的复兴迎来民族的复兴!(刘阳)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国情决定我国的政治制度

人类数千年政治文明史充分说明,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治制度,一定要与该国的国情相适应,而国情又有多种要素构成,比如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所处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等等,由于这些因素千变万化,从而也就决定了各国政治制度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维护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秩序,为后发国家选择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以上事实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经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在不断进化,并在进化中彰显着独特的政治生命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政治体制改革也同时被党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做了系统、精辟的论述,敏锐而又深刻地分析了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产生根源、问题实质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阐明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总病根”在于权力过分集中。80年代中期,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以此为指导,党的十三大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做了全面部署,系统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使政治体制改革有了一个初步蓝图。党的十三大以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根据这一大战略,政治体制改革转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对行政机构与人员进行精简,并着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体系。十五大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定位意味着在政治领域要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的政治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并以此为据规范执政行为。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起来,与其相适应,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身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迈出了平等选举权的重要一步。基层民主得到不断发展,规范化程度日渐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大部制改革稳步推行,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纵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相关性。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也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基本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要求,二者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事实上,由于我国传统体制中经济与政治高度融合的特性,决定了我们的改革没有也不可能将这二者严格分开。比如说,如果没有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家庭联产承包根本不可能实现;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也总是伴随着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与调整等等。对于我国来说,经济、政治再加社会和文化体制不能以简单的“线性结构”来认识,而应当将其看成是一个“网络结构”,各种改革相互牵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改革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必须”和“三个更加注重”表明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和着力点,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里提出的“两个必须”和“三个更加注重”表明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和着力点,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体,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结合而成的完整体系。它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的一些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形,还不能很好体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优势,需要不断加以调整与革新。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另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借鉴而不拒斥,学习而不照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这一决策,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认真领会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深入贯彻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本质对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必须坚持文化发展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坚持文化建设服务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研究中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促进艺术创作中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一切贡献都能得到社会尊重,最大限度地焕发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坚持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重要原则。实际、生活、群众这些紧密联系的实践要素,历来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土壤和源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改革进程波澜壮阔,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求文化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觉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等环节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创作源泉,歌颂他们的伟大创造,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改革,培育文化事业骨干;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健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文化经济政策和改革配套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紧贴中国发展实际,紧贴国外受众的中国信息需求,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间参与、合作共赢的要求,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参与世界文明对话。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体现到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贯穿于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公民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显著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落实这一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二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三是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特别是应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诚信,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对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历史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五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既离不开广大群众的道德自觉,也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文艺作品、网络文化等领域的文化创作生产,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与人民期待和社会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激发创新活力,大力繁荣文化创作生产,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职责,自觉深入生活、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支柱、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把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作为根本任务,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作生产中,应善于把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信息与完美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提升作品思想内涵的同时,不断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作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传世佳作;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文化发展理念,推出更多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俱佳、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浓郁的优秀作品。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文化需求,满足这部分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公益的实现。另一部分是基本文化需求之外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满足这部分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权益的实现,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才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坚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把文化消费作为内生动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为此,应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与价值,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文化熏陶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只是文化形式的差别和载体的不同,而承载的精神即文化的灵魂是一致的,那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它们的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努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以文化人的功能。

第五篇: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2(共)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臶、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十八大报告共分四大板块、12个部分。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为第一板块,是报告的总论,主要论述过去5年工作和10年基本总结,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至第八部分为第二板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具体展开,分别就目标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作出论述和工作部署。第九、第十、第十一部分为第三板块,分别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作出部署。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为第四板块,主要对下一步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和作出部署。

一、关于十八大的主题、主要成果

(一)十八大的主题。十八大确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个主题,鲜明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一是旗臶问题,二是奋斗目标问题,三是道路问题,四是精神状态问题。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要向党内外、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二)十八大的主要成果。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

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关于十年基本总结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十八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的基础上,高度凝炼地概述了十六大以来10年的基本实践,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并对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明确要求。

(一)10年的实践历程和历史性成就。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历程。综观这10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开创了改革发展新局面。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及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臵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海世博会,隆重纪念和庆祝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良好形象。可以说,这10年的探索极不寻常,10年的成就来之不易。

10年来,我们按照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0.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9%的增速,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进出口总额从6208亿美元增加到36421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3元增加到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我们胜利完成“十五”、“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开创了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这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用“三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对这10

年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作了高度概括。“三个大台阶”,就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就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总的看,经过这10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十八大报告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第二,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这“四个更加自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三、关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十八大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的新概括和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和低潮,历经成功和曲折。历史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胜利、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必须确立适合本国国情、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报告系统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用“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

史性贡献;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概括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相互联系。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一科学概括,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提出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臵,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

(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基本要求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方向的,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四、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

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一)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本考虑和主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是从以下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报告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今后9年年均增长7%左右即可实现,增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实现这一目标,今后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8%即可,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报告用“五个加快”,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五个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主要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

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我们一定要坚持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五、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八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些部署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我们要结合实际,把各项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报告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增加产能、促进出口等等。在当时条件下,这么做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这些工作将来还要在更高水平上继续做。同时,必须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和必将带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再靠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支撑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是走不了太远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四个着力”就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五个更多”就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第二,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中,“四化”之间进展不

一、互动不够、带动不足。我国工业化进展很快,但数量扩张特征明显、产能过剩,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城镇化质量不高,两亿多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城镇化为工

业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供给的互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第三,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从7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作出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归根到底

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二,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力点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第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

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力点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进一步部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

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二,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第三,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经过反复研究,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并从6个方面作出了新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赞成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我们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第二,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问题突出,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呈现新特点,外部势力千方百计插手,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三,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

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社会体制,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基础才会更加坚实。要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深化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话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实践,全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就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十八大报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现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主要问题是:资源约束加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我国年均缺水量达536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红线;环境污染突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

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环境群体性事件增多;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不讲生态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我们一定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第二,必须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

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第三,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大报告还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等方面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六、关子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对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所列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多的,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们党拥有8260多万名党员,2007年以来新入党的达

1480多万。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全面理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大报告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其中,“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是党的根本建设。“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四自能力”,即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的根本途径。“一个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这个总体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

本遵循。

(三)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十八大报告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抓4个方面。

第一,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国际国内经验反复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无论叫什么名称、喊什么口号,迟早都会垮台。

第二,必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动力和保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第三,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近来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十八大报告总结经验

教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第四,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单独列条进行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七、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是十八大的一个重要议程。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这次党章修改的内容归纳起来为15条,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出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二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成就的内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四是完善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实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增写了生态文建设的段落。五是充实了加强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六是对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分别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这些修改,使党章的内容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发挥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这就是必须增强“四个意识”。一是增强忧患意识。二是增强创新意识。三是增强宗旨意识。四是增强使命意识。

结束语学习和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首先必须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全面准确领会十八大精神;其次自觉把十八大精神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与“五个湖北”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学以致用;最后要求积极践行,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去自觉体会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第四节、《同一个中国 同一个梦》解读十八大报告精神(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节、《同一个中国 同一个梦》解读十八大报告精神(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下) 发展。错误 96分 1.十八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2.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是提高资源利......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上)(5篇模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上)考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2.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 3. 中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下)试卷满分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100.0 分! 您通过考试!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原则是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正确 √ 生态效益......

    我的中国梦-十八报告道德建设(推荐)

    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做最美中国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虽然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但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建设一个崇德向善、......

    “弘扬中国精神,共筑中国梦”征文(汇编)

    祖国啊,母亲 各位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你最爱的是谁?”我知道,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那当然是生我养我的父母了。”可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我们除了要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和亲人以......

    弘扬黄河精神 共筑中国梦

    弘扬黄河精神共筑中国梦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精神是民族精神,更是时代精神。弘扬黄河精神,不仅是传承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对......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核心精神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核心精神 作者: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2013年XX月XX日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 ---用马克思主义......

    2013全国两会报告十大数字解读中国梦

    2013全国两会报告十大数字解读中国梦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十大数字引人注目,凸显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经济增速7.5%左右:重在调结构。这已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