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后一分钟》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这篇阅读课文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二、说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我结合本组训练重点,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从与学生的交谈中引导学生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香港的认识与了解。接着,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如联系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我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由于刚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不久,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中国的种种罪行还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同学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还未消退,所以对香港能回归我们祖国妈妈的怀抱,是非常欢迎的,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在这节课上,我正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爱国因素,爱努力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发愤学习,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向前迈进。
第二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4﹡《最后一分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4﹡《最后一分钟》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做小实验:数一数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能跳动多少下;试一试自己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学过的生字;试一试自己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课下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不知大家完成的怎么样?谁给我们说一说?(指生说)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能跳动多少下?自己一分钟能读多少个自己学过的字?
一分钟你还能做什么?(表扬完成好的同学)
师: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住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一分钟》以后,相信大家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板书《7.一分钟》,齐读课题 二.
自读识字
师:课文中的元元仅仅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却迟到了20分钟呢?下面就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动动笔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画出来,标出自然段,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三.
合作交流
1.师:看到你们这么认真的读课文,老师很高兴,不知课文中的生字你们掌握了没有?(生:……)
师:那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声音响亮地和字宝宝打个招呼吧!出示小黑板: zhōng líng
nào hā
qiàn
chí
tàn
huǐ
bāo 钟
零
闹
哈
欠
迟
叹
悔
包 2.师:谁有勇气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生)
当他读的时候大家仔细听,如果他读得对,就请他当小老师,跟他读,如果他读得不对,就请提出来。生读,多找几个学生。(师注意点评)
3.师:我们的课题是《一分钟》,那我们下面就来做一个一分钟的小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速记生字,看谁记得最多、最准确。记得时候注意记字的方法。
计时开始!(学生识记生字,师不出声)
师:时间到。下面将自己记住的生字说给小伙伴听一听,看谁记得多。开始。(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记住了几个?有谁?(指生说)
生说的时候师出示字卡,你是怎样记住的?(生:)
熟字加偏旁: 钟、零、闹、哈、迟、叹、悔
熟字换偏旁:快——决、海——悔
谜语:“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每人用心干”(悔)
“走了一尺远”(迟)
“每次少两点”(欠)
生边说师边指导书写:
叹、哈:写得时候“口”左上偏小一点,要写小一些。
闹:半包围结构,里边的市不能“冲出门外”。
迟:里边的“尺”字捺变点,走之底三笔写成,第二笔名称是“横折折撇”,第三笔是平捺,要托住“尺”。
4.师:一分钟时间不算很长,可大家能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真棒!大家生字掌握得不错,那词语呢?
出示小黑板:
闹钟、丁零零、哈欠、迟到、决定 后悔、叹气、背(bēi)书包
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背的读音
跟读
谁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5、师:小火车,要开了,从哪开?(学生开火车读)
四、品读领悟
1、师:看到大家对生字、词语掌握得这么好,老师非常高兴。现在,就请大家把生字、词语带到课文中,把课文再读一遍,帮元元把这迟到的20分钟找回来,好吗?读的时候注意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元元说的话。(生读课文)
2、师:元元说了几句话?都说了什么?
(1)元元在说话前做了什么?他为什么叹气?
出示句子: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有点后悔)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很后悔)
(2)叹气的话应该怎样读?
(指生读)
(3)从元元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后悔、焦急)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哪一次后悔的程度更深一些? 师:用后悔的语气再读元元的话。
3、师:看课文第五自然段,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元元的后悔?(生找)
出示句子: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师:元元不仅后悔,还怎么样?(难过)
怎样读出元元后悔、难过的语气?(生读)
4、发现元元迟到了,李老师是怎样说的?
出示句子: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 谁当李老师来读一读?(指生读、范读)
李老师会用怎样的语气?(批评的语气、委婉的语气)学生练习读、齐读。
5、元元为什么会迟到?他是怎么想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从你读的话语里面我听出了元元的贪睡、无所谓,学着她的样子读一读。
6、因为元元一时的贪睡,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所以他非常后悔,来,齐读最后一句。出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师:元元非常后悔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生:……)
把最后一句再来读一遍。
7、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想法吗?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你想对元元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你觉得元元第二天还会迟到吗?按照自己的想法,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把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想得好、编得好。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叩、刹、硝、髓、铸”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7年的7 月1日,香港这个与祖国分离了一个多世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诗人李小雨将自己的思绪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下这令人难忘的一刻。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24课《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 生: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师: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 生:这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
师: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分钟,应该怎样读课题?(激动地)齐读。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深情地再读课题——《最后一分钟》。
2、出示自学提示,师:请打开课本,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诗,想一想: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小组自学讨论并汇报交流:(全诗有4个小节,分别是等待回归、升旗仪式、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
三、品读感悟,汇报交流(一)等待回归
1、引入:午夜,全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等待着最后一分钟的到来,一分钟,最后一分钟,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小节。(板书:等待)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试着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感受: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在“最后一分钟”里人们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体会到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点拨,出示课件句子。
A.“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B.如何理解“叩问”?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所有中国人的叩问,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板书:急切)
3、指导朗读:再过一分钟,香港就要回来了,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是啊,一百年的企盼,一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急切?(请男同学读)
一百年的企盼,一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激动?(请女同学读)
(二)升旗仪式
1、引入:听,最后一分钟走到了尽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升旗仪式开始了。(板书:升旗)
2、请同学们反复朗读第二小节,并说说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1)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旗帜冉冉升起——那是什么旗?
生2:旗杆——旗杆象征着什么?(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为什么作者由旗杆想到了中国人的脊梁?
生3:这里的旗杆指的是回归现场的旗杆。这个旗杆上升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旗升上去了,代表香港回归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腰杆挺直了。
生4:我认为是中国强大了,有能力把香港收回来了,所以腰杆挺直了。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中国现在国富民强了,所以腰杆挺直了。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从哪儿可以发现咱们中国确实强大了? 生5:咱们中国现在有核武器了。要是他们再来侵略中国,我们就用核武器对付他们。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所以腰杆挺直了。
师:你们了解得可真多,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可以说,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了,科技更发达了,军事更完备了,我们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了。那你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了万众欢腾的场面——是啊,举国欢庆。在升旗仪式现场却是(刹那的寂静),透过这表面的寂静,我们看到中国人内心的„„
(激动、自豪的情感)
生4:微微颤抖的嘴唇——为什么微微颤抖? 生5:泪水——那是什么泪?(2)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
师:你来轻轻呼唤,谁再来轻轻呼唤?让我们一起来呼唤。
3、香港回归,举国欢庆,人们无比激动无比自豪,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来,准备一下,男女同学对读。
(三)回顾历史
1、引入: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紫荆花旗的伴随下冉冉升起,此刻我们眼睛湿润了,泪光中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3小节。(板书:历史)
2、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交流感悟:
(1)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2)“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3)“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列强的侵略,签署丧权辱国条约的这段历史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屈辱的,都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所以书上说“深入骨髓的伤痕”。)
(4)“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曾经的屈辱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以有激动地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5)“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这句话是说香港马上要回归了,这种激动的心情仿佛能“使大海沸腾”。)
3、指导朗读: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我们的心中不仅有愤慨,有酸楚,还有激动,有喜悦,有自豪!带着你的体会读好这一小节(排火车读——齐读)。
(四)展望未来
1、过渡:最后一分钟的跨越,香港揭开历史的新篇章。(板书:展望)
2、“最后一分钟”既是午夜,又是清晨。“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它是屈辱的结束,崭新的开始)
3、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的大地上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的大地上第一朵紫荆”暗示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繁荣富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板书:祝福)
让我们捧起书本,把我们对香港的美好祝福读出来(齐读第四小节)。
四、小组合作,拓展升华
1、观看影片谈感受:是啊,只有发自心底的喃喃呼唤,才能倾吐此时此刻的心声。接下来我们就到香港回归的现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香港回归时的交接录像)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预设:
生1:香港,祝愿你的明天更美好!生2:香港回来了,台湾也早日回家吧!
2、小组合作朗诵诗歌,并互相评议。
五、总结全文
师:不忘屈辱恨这是扬眉吐气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满怀激动心这是期盼已久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饱含欣喜泪这是无比幸福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放飞祝福情这是无限美好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这节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永载史册的日子——1997年7月1日。
六、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等待——升旗——回忆——展望
急切祝福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 等方面资料。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学生听歌曲《东方之珠》后教师激情导入,板出课题。
二、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2、反馈
板书:(庄严时刻来临前 庄严时刻来临时 庄严时刻来临后)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师:这首诗共有四小节,每一节都提到“最后一分钟”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1)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课件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景,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2)老师引读,让学生理解“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3)思考: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指名读)
2、学习第二、三小节,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1)播放课件,感受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庄严。引入:听,最后一分钟走到了尽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
(3)、课件出示“香港历史”,学生置身于文本,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使大海沸腾是什么意思?(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4)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在此时联想到了什么?(虎门销烟--硝烟散尽,不平等条约--悄然落地)交流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5)、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情感。(自由感受读,男女生分别读二、三小节,进行比赛读,教师范读,配乐齐读)
3、学习第四节,读中感悟,畅想仪式后。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四、读中升华,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3、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第五篇: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蔡旗完小 赵晓霞
今天执教了《最后一分钟》这一课,感触颇多。《最后一分钟》是一首诗歌,诗歌的形式跟其他题材的文章不同。它没有孰轻孰重,很难取舍。还没开始教这一课时,我就赶紧去翻阅各种教学指导书,以及上网去查找各种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搜集了大量的资料通过整理后。于是,我就开始自己试着去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5个生字,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初读感悟,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读中升华,以读促写 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分布置分层作业 互动答题
现据目标的实施情况,反思如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理解第三节的诗句时,我让学生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等。体会一百多年前,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文后面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场面。我让学生深入体验:首先播放交接仪式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提问:看了这段视频后,你最想说什么?并让学生进行交流。
3、抓住诗句直接体会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时,我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如:“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让学生透过诗句,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小节之内诗句的停顿;注意诗句语气要高昂,注意诗句语气要沉重与坚定有力,通过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课的教学能注意以上三方面(搜集历史背景、充分利用视频资源和抓住诗句的朗读直接体会情感),所以不但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