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22:4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4课《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四)、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4、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读,读对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髓”是平舌音,读上声“suǐ”而非“suí”;“刹”与“铸”是翘舌音,不要把“刹(chà)”读成“shà”“颤抖”的“颤”读“chàn”不是“zhàn”。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⑴指名读第1小节。

⑵“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⑶“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⑷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激动无比。)

⑸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⑴自主学习第2、3节:

(课件提示)

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

⑵“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

①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②“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③“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⑶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板书:

自豪、激动、喜悦。

⑷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⑴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⑵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

美好祝愿。指名读,齐读。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

(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六、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美好祝愿 自豪 喜悦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 等方面资料。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学生听歌曲《东方之珠》后教师激情导入,板出课题。

二、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2、反馈

板书:(庄严时刻来临前 庄严时刻来临时 庄严时刻来临后)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师:这首诗共有四小节,每一节都提到“最后一分钟”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1)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课件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景,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2)老师引读,让学生理解“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3)思考: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指名读)

2、学习第二、三小节,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1)播放课件,感受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庄严。引入:听,最后一分钟走到了尽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

(3)、课件出示“香港历史”,学生置身于文本,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使大海沸腾是什么意思?(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4)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在此时联想到了什么?(虎门销烟--硝烟散尽,不平等条约--悄然落地)交流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5)、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情感。(自由感受读,男女生分别读二、三小节,进行比赛读,教师范读,配乐齐读)

3、学习第四节,读中感悟,畅想仪式后。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四、读中升华,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3、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教材内容:<<最后一分钟>>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 第7单元 第24课(1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

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学情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升华这种情感。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 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 跑,去拥抱 / 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

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1--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2--词句间的停顿。

五、小结

六、作业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4、最后一分钟

课型:阅读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1、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台湾)是的,虽然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七)、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七

课型:讲读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3、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习作(第一、二课时)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的主要内容,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口语交际(第三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课题:回顾•拓展七

课型:讲读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和含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和含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第五篇: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

第七组 异域风情

【本组概述】

本单元围绕“异域风情”这一主题,共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2篇。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学习本组文章,不仅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内容】

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

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密西西比河风光》《田园诗情》《嗨!好绿的瑞士》《威尼斯之夜》《观斗牛》《神奇的北极》《克拉克河谷怀旧》《暖雨》。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再别康桥》《水城威尼斯》《威斯敏斯特桥上》《顿河》《西班牙舞韵》《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俄亥俄的雨》《雨中巴黎》《风景》《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罗马的纪念碑》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的田字格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积累文中的优美

教学

语言。

3、在阅读中使学生感受异域的风情,并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两翼目标”:

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8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指导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异域的风情,并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1—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1、课本第七单元单元导语,《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主题式•经典诵读》:《嗨!好绿的瑞士》《再别康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也有很多诗歌用文字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这样的古诗词。你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件填空】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教学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学生交流)

2、同学们的积累很丰富。世界上,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壮丽得祖国的锦绣山川,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主题的学习——异域风情,让我们乘上文字的风帆,去周游世界各地,那里有——

【图片展示】荷兰的田园诗情,瑞士的满眼碧绿,西班牙斗牛的匪夷所思,威尼斯的恬淡与安逸,密西西比河的秀色可餐,北极的原始和神秘——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相信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怎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这一主题的课文呢?请同学们看单元导语中的学习要求。(指名读、出示)

二、学习课文

4、我们的世界之旅将从欧洲开始,一路向东,去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情美景。这节课让我们先到位于欧洲西部的德国小城哥廷根,去感受那里与众不同的美丽。

5、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6、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德国人种花,把花种在窗子外面,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让别人看到美丽的景色。作者几十年后重返那里,发现美丽并没有改变。)

7、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特别的?(学生读句子)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是朝外开的,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板书:花的脊梁)

教学

8、我们养花是为了美化环境,自己欣赏,但是德国人辛苦种的花却是给别人看的,是不是他们不喜欢花呢?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1)“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2)“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3)“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9、虽然爱花的德国人看不到自己种的花,但是却并不影响他们欣赏花开的美景。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看到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个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交流)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么多艳丽的花,你喜欢吗? 你能把你喜欢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任何”“家家户户”——每一条街道,每一户人家都是花,这样的景象你看到过吗?惊讶吗?读出这种惊奇的感觉。

(3)“应接不暇”——花的海洋(板书:花的海洋)

漫步哥廷根的街头,满眼都是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鲜花,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如果你就置身在哥廷根的街道上,你有怎样的感受?(齐读,读出陶醉,喜爱的感受)

13、这奇丽的景色不去看看是不是太可惜了?让我们跟随镜头去哥廷根的街道上走一走,看一看吧。(出示哥廷根城市图片)

14、季羡林先生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了这奇丽的景色,想不想把这独特的风景记在脑子里呢?让我们来试试——

15、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出示课件 学生接读,填空背诵。】

16、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看到的是花的脊梁,呈现给别人的却是花的海洋。德国人这种做法给当时留学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在文中概括的那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生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

(1)谁能联系课文,谈谈你对“我为人人 人认为我”这种境界的理解?(2)生活中有没有体现这种境界的事例呢?

总结:同学们明白了每个人把美丽奉献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着更美丽的东西。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7、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刚下火车,感觉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我发现——【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交流)

总结: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美丽的鲜花没有改变,家家户户的窗子前依然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美丽的心灵没有改变,德国人依然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主题阅读 【出示:学习方法】

18、德国小城哥廷根到处是艳丽多彩的鲜花,但在同处于欧洲的瑞士却是另一番景致,那里到处都是让人为之清爽的绿色。想去看一看吗?

19、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嗨!好绿的瑞士》,画出描写瑞士的“绿”的句子或词语。(学生交流)

阳光温柔柔,空气清新而宜人,一片墨绿和青黛,扑入眼帘。绿茵茵的青草,将每一寸土地包裹,有如为大地,织就了一件梦幻的绿衣。沙路蜿蜒在草场中,教堂、民居点缀其间,有如大海中的扁舟,教学

悠悠荡漾着。

这就是绿色的国度——瑞士!

20、西欧不仅有充满花香、洋溢着人间温情的小城哥廷根,有满眼碧绿,一派田园风光的瑞士,还有一座有800年历史悠久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剑桥大学。(出示图片 简介)

21、我国近代诗人徐志摩也曾来剑桥留学深造。校园中荡漾着微波的康河伴随他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求学岁月。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

22、学生自读

23、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24、将我们的感受和理解融入朗读中,齐读。

25、总结:西欧的异域风情、绮丽风光为我们展现一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随着今后的学习,走进更多的国度,去体验那些神秘、多彩的外国风光。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田园诗情》、《观斗牛》两篇文章,了解位于欧洲的荷兰和西班牙又有怎样不同的风光,和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之夜》《水城威尼斯》

教后反思:

在组织本单元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同时,还要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个单元,注重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语句等重点项目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所以教学本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本,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来培养

教学

学生阅读兴趣、习惯,提升阅读感受、理解能力,感悟人间真情、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3—4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之夜》《水城威尼斯》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舱、祷告”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两翼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威尼斯风光片)教师简介

2、同学们描述的很形象,下面让我们看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抓住重点。1.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2)指读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请文章的叙述顺序。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三、合作研读,学习写法。

教学

1.读第一、二自然段,画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

2.汇报: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4.(出示图片)找出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四、发挥想象,体会情景。

1.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感觉又如何?

2.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3.教师引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他动作灵活── 他速度极快── 4.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出示威尼斯夜景图)。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七、主题阅读

1.总结过度: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简单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夜晚的威尼斯,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与众不同?

(1)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

教学

(2)威尼斯夜晚的清新和恬静。

2.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威尼斯夜空的美丽?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

3、当黄昏来临,晚风轻拂这座水上城市,你又看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4、而在法国作家乔治•桑的笔下,威尼斯的夜晚又是另外一种景象。

八、拓展阅读

1、让我们品读下面的诗歌,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这迷人的异域风情。

出示阅读要求:

(1)选择其中的一首,用——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诗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2)美美的读一读诗句。

2、读后交流

3、同桌互读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尝试背诵。

九、作业:阅读课文《与象共舞》《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观斗牛》《神奇的北极》,《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歌《顿河》《西班牙舞韵》。

第5—6课时

教学内容:《与象共舞》《观斗牛》《神奇的北极》《顿河》《西班牙舞韵》。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理解生字词。

教学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不同的民族。“两翼”目标:

1、光。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展示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⒈课件出示泰国风光图片教师简介

⒉学生展示收集: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3.板书课题,提问引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象出课文描写了那些内容吗?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⒉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⒈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用“——”画出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2.小组讨论: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个自然段都有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通过批注式阅读,感受斗牛的惊险与惨烈;感受北极的神奇风

教学 的开头。)

师小结:这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课文怎样具体描写人与大象关系的?用“~~~~~”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对比研读,习得方法

1、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⑴《威尼斯的小艇》和《与象共舞》共同点: a.都能抓住事物特点写。

b.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c.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

⑵不同点:《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的,而《与象共舞》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2、讨论归纳:

⑴说说学习这课后,有什么感受? ⑵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小练笔: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短文。

2、阅读《彩色的非洲》《克拉克河谷怀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

第7——8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

教学内容:《彩色的非洲》《克拉克河谷怀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独特的异域文化.“两翼”目标: 1.整体诵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独特的异域文化。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收集,揭示课题

1.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课件。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收集。2.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请学生读阅读提示,并提出自学要求,教师归纳:(1)认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2)“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3.课堂交流,检验自学。(1)认读词语,合作解析。

(2)理解“色彩斑斓”,并概括“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品读,体验“非洲的色彩”

教学

(一)彩色的植物世界

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划一划: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3、教师小结: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许多树也开花”这一特点,写出了非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二)彩色的动物世界:

1.导语: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2.在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这一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3.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引导朗读重点句子。

4.小结:非洲的动物多种多样,作者无法面面俱到地描述,所以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蝴蝶来写,详略得当,写出了非洲动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三)彩色的日常生活:

1.导语: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2.学生交流读书方法,如:(1)抓关键词理解;(2)找出写得最美的句子进行体会;(3)给自己提问题而后找答案等。

3.相机引导:作者通过花花绿绿的衣服、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掩映的住房和五颜六色的宾馆,来体现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

4.课件展示:非洲的日常生活。

(四)彩色的艺术:

1.导语: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造就了彩色的非洲艺术。引语:人们常说,非洲舞蹈是非洲艺术的灵魂,非洲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请同学们朗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2.学生朗读:“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旁那穿着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

教学

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3.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课件展示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断。4.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让人激情洋溢,热情似火。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共同传递这份豪爽,这份激情!

四、自主学习

1.阅读《克拉克河谷怀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并加如自己的适当想象,将异域风景通过朗读展现在眼前。

2.结合练笔

3.仿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写首诗赞美多彩的非洲。4.小组交流后选择好的作品全班交流。

第9课时:自主阅读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暖雨》《俄亥俄的雨》《雨中巴黎》《风景》《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罗马的纪念碑》

教学目标:

通过整体诵读,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认读出现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语段,升华爱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组图片(巴黎、美国、罗马),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美丽的图片一起去欣赏异国的美景吧。

二、主题回顾

教学

孩子们,在前面学习过的文章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异国风情? 《威尼斯小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彩色的非洲》— 《与象共舞》—

三、阅读概览

1、自读《暖雨》《俄亥俄的雨》《雨中巴黎》《风景》《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罗马的纪念碑》

2、交流感受,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和它给你留下的印象。

四、精读感悟

1、、老师相信在读这几篇文章时,一定有些地方特别打动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们再专心读一读,想一想。

2、有感情地朗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3、把你画出的好词佳句与大家分享。小组合作,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4、小组推荐读的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有感情地诵读。

五、作业

1、摘抄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复诵读。

第10课时 主题诗会 教学内容: 1.单元整体回顾。2.开展主题诗会。教学目标:

1.诵读优美文段,增强语文素养,升华爱的情感。2.通过整体诵读积累优美语段,增强自身情感。

教学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回顾 1.出示单元导语:

2.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祖国风景的诗句?交流评价。

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久久回味;跟随驾驶技术精湛的船夫,坐上(小艇),欣赏水城(威尼斯恬淡与安逸);在拥有(万象之国、黄袍之国、千佛之国之称)的(泰国),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美好;置身于彩色的(非洲),我们似乎生活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荷兰的(田园诗情),瑞士的(满眼碧绿),西班牙斗牛的(匪夷所思),密西西比河的(秀色可餐)北极的(原始与神秘)……相信他们都给你们留下了最美丽的记忆。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起走进美丽的异国风情画卷,走进让你心动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1、第十一课时 基础训练

教学内容:

语文课本164页回顾拓展。、教学目标:语文园地中基础内容巩固双基,积累语言。教学过程:

1、词语盘点:采用默写的方式,提炼词语盘点中较难的生字、词语。

2、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个别词语进行讲解。

3、交流搜集到的异域风情资料。以导游词的形式展示。交流心得

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指名交流)

教学

4、围绕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交流学习的收获。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