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4最后一分钟-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4最后一分钟人教版新课标(2014)师: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师播放《东方之珠》)好,谁知道歌曲中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儿?请大家一起告诉我。
生全体:香港。
师:那谁能简单谈一谈你了解到的香港?
生1:我知道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自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后,香港就慢慢被英国侵吞了。
生2:我知道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新界,租期是99年,于1997年6月30日期满,所以香港回归的日子就是1997年7月1日。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中英两国政府要进行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要回到祖**亲的怀抱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师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生全体: 24 最后一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请听要求:
1、自己读课文,注意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谁能给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师指名读)
xiaoxue.xuekeedu.com
(生分节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很流利,但是读错了两个音,我们看这两个词应该怎么读?(师板书:脊梁
骨髓)
(生读,师纠正字音:脊jǐ
髓suǐ)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个词语再读一遍!生全体:脊梁 骨髓
师: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下面我们听要求,再读课文,进行小组学习。
1、用本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资料,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下面开始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随机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得特别积极,说得特别多,在课堂上也应该积极发言啊!谁来把你们组交流的成果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老师提点儿要求:你要学会倾听,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者有不同的理解,可以站起来说,但是,别人发言时不要打断他,等他说完了你再说,开始。
生1:我知道了这首诗一共有四小节,每小节之间都空两行。师:嗯,这叫隔行分段,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小节和小节之间停的时间要长一点。
生2:我知道这首诗一共四小节,每小节都有“最后一分钟”。师:嗯,字字扣题。
生3:我知道第一小节的“午夜”指的是晚上。
生4:我知道距香港回归还有一分钟,过了这一分钟,香港就真
xiaoxue.xuekeedu.com
正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生5:我想谈谈第一小节中“拉住你的手”的意思。“拉住你的手”是把香港拟人化了,祖国是母亲,香港是游子,是祖**亲拉住了香港游子的手。
生6:我知道第一小节中“倾听”是耐心地、静静地听,是母亲倾听游子的心声。
生7:我从第二小节中“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这句话里,知道“红色”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师:是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紫荆花绽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下冉冉升起,此时此刻,与旗帜一同升起的还有所有中国人的希望。
生8:我想谈一谈第一小节中,中国人为什么会“心跳”。因为香港马上要回归了,中国人内心无比激动。我还想谈谈“叩问”一词,叩问是真诚热切地询问。
生9:我知道是祖**亲询问香港游子。
生10:我给他补充,我觉得是祖**亲询问香港游子一路上经历的风雨。
师:分析得很透彻,请同学们在第一小节找到“风雨归程”这个词语,谁能谈谈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11:老师,我觉得这个词语是说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师:那香港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雨呢?
xiaoxue.xuekeedu.com
生11:香港离开祖国那么多年,始终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生12:我通过查资料知道,香港包括九龙,香港岛和新界三个部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所以说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才回到了祖**亲的怀抱。
师:说得真好!英国对香港这块儿肥肉早就垂涎三尺,他们看到清政府特别腐败无能,就张开血盆大口,将香港一口一口地吞进自己的肚子里。香港的回归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老师了解到,从1983年到1984年,中英双方就进行了22轮艰苦的谈判,最后,终于在1984年的12月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有了归期,可以说香港是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家了!
生12:老师,听您这么一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久别的游子正在母亲的怀里讲述着自己的不幸,而眼里却闪着幸福的泪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谁还来接着谈?
生13:我通过读第三小节“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这句话,知道作者联想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
师:“虎门销烟”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而鸦片战争又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
xiaoxue.xuekeedu.com
生14:第三小节中“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意思是说,百年来,中华儿女的耻辱终于被洗雪了。
生15:我通过“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这句话知道了,作者由旗杆想到了中国人的脊梁。
师:好,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师出示句子: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你们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由旗杆想到了中国人的脊梁呢?
生16:我知道旗杆是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也是直的,所以作者才会这样写。
师:旗杆是直的,我们能够看见,可为什么说中国人的脊梁也是直的呢?
生17:我知道这里的旗杆指的是回归现场的旗杆。这个旗杆上升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旗升上去了,代表香港回归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腰杆挺直了。
生18:我认为是中国强大了,有能力把香港收回来了,所以腰杆挺直了。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中国现在国富民强了,所以腰杆挺直了。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从哪儿可以发现咱们中国确实强大了?
生19:人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了。生20:咱们中国现在有核武器了。要是他们再来侵略中国,我 xiaoxue.xuekeedu.com
们就用核武器对付他们。
生21:我通过查资料,知道中国的神州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都发射成功了,嫦娥一号也升天了。这说明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所以腰杆挺直了。
师:你们了解得可真多,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可以说,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了,科技更发达了,军事更完备了,我们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了。那你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怎么读?自己读一读。
(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师指名读)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全体: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师:很有气势!我们接着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22:我知道第四小节中“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中“奔跑”是因为人们现在的心情非常急切。
师:人们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师板书:急切盼望)
生23:我知道第四小节中的“紫荆”指的是紫荆花,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
生24:我觉得这里的“紫荆”指的就是香港,人们在迎接香港回归。
生25:第四小节中“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
xiaoxue.xuekeedu.com
都是世纪的钟声”是说,香港回归后的明天会更美好!
生26:这是对香港的美好祝福。
师:对,人们都在深深地祝福香港。(师板书:美好祝福)生27:我知道第三小节中“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师:也就是这三个条约,使得香港一步一步地沦陷了,它们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生28:老师我还知道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和英、法、美、德、日、意、奥、俄签订的《辛丑条约》也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段历史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屈辱的,都是刻骨铭心的,所以书上说“深入骨髓的伤痕”。
师;说得真好!
生29:老师,我通过叶茂那段话想到了一个词语“勿忘国耻”。师:对,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那段布满烟尘的历史,但是我们不会忘记那血雨腥风的厮杀,也不会忘记那刀光剑影的拼搏。正是这灵魂深处的力量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正义和平而战!
生30:我来谈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的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这句话。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皮肤”指的是所有的炎黄子孙,香港马上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最后一分钟,旧条约即将成为过去,中国人即将走过那段布满烟尘的历史,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兴奋、自豪,所以流下了
xiaoxue.xuekeedu.com
激动的泪水。(师板书:激动自豪)
师:说得好。谁还来接着谈?
生31:我想谈谈“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这句话是说香港马上要回归了,这种激动的心情仿佛能“使大海沸腾”。
生32:我知道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我还知道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也“使大海沸腾”。
师:你了解得可真多!香港,澳门回归了,可以说我们的祖国是百年沧桑,百年梦圆,举国欢腾,普天同庆,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师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下面全体同学自由练习朗读,一会儿男女同学进行朗读比赛。
(生全体练读后,男女生比赛读)
师:女生读得很好,男生也读出了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在最后一分钟,人们都急切地盼望着,盼望着这一分钟早点过去,此时此刻,内心无比激动兴奋。同时,作者想到了香港那段屈辱的历史,在最后一分钟,作者又献上了所有中国人对香港的深深祝福!好,文章学到这儿,谁还有不懂的问题?
生:书中有句话说“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我不太理解这句话。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下面我们就在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谁
xiaoxue.xuekeedu.com
能帮他解答。
(生讨论)
生1:因为香港回归,人们太激动了,所以会出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生2:因为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所以当人们一起望着倒计时牌,数到最后一分钟时,所有的人都在叫,都在喊,人们互相拥抱,就是这样一个欢呼雀跃的场面。
生3:之所以说“寂静”,是因为那时要升国旗了,升旗的时候,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要肃立,所以才出现了片刻的寂静。
师:可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4:我觉得不管是“万众欢腾”还是“寂静”,都表达了大家对祖国的热爱。
生5: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听到激昂奋进的国歌时,人们就会屏息凝视。那个时候是人们在与国旗国歌对话,是所有的爱国心在一起碰撞,所以才会“寂静”。
生6:我觉得“万众欢腾”“寂静”还不足以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所以书上说“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也许只有用微微颤抖的嘴唇,还有挂在腮边的泪水才能表达此时此刻的激动。
师:是啊,只有发自心底的喃喃呼唤,才能倾吐此时此刻的心声。接下来我们就到香港回归的现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师播放香港回归时的交接录像,生看到升国旗自觉起立敬礼)
xiaoxue.xuekeedu.com
师:也许是太久太久的期待,也许是太多太多民族血泪的凝结,我看到同学们刚才都起立了,向国旗和区旗献上了庄严而神圣的队礼,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1:香港,你真的回来了吗? 生2:香港,祝愿你的明天更美好!生3:香港回来了,台湾也早日回家吧!
生4: 香港,你历尽沧桑,今天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快来吧,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正期盼着你;快来吧,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等候你。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特别激动。老师想用作者的语言来表达现在的心情,行吗?
生全体:行!
(师感情朗读诗歌第四小节,生纷纷举手要读课文。师指名朗读,气氛热烈,达到高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吧!全体起立!(师出示《公元一九九七》MV课件)
(生齐读全诗)
师:此时此刻,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生1:老师,我想到了邓小平爷爷。香港回归,邓爷爷功不可没。生2:我知道邓爷爷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五次途经香港,然而他最大的愿望是香港回归后,踏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但他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是一个遗憾。
xiaoxue.xuekeedu.com
生3:我觉得虽然邓爷爷把遗憾带走了,但是他却把中国伟大统一的构想永远地留了下来。香港回归十多年了,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发展得很好。
生4:还有澳门,同样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发展得很好,相信台湾也能顺利回归。
师:相信游子回家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让我们祝福香港,祝福祖国!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二篇:五年级上语文教案-落花生-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落花生》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3.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xiaoxue.xuekeedu.com
“慕”字下面是不是“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xiaoxue.xuekeedu.com
【第二课时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
(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
(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
(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 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xiaoxue.xuekeedu.com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
xiaoxue.xuekeedu.com
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教材内容:<<最后一分钟>>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 第7单元 第24课(1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
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学情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升华这种情感。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 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 跑,去拥抱 / 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
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1--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2--词句间的停顿。
五、小结
六、作业
第四篇: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15落花生2-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5落花生人教版新课标(2014)(铃声响起,正式上课开始)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啊,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就是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你说。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是啊,问的好!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生齐:15.落花生。
师: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里?你们都预习过,是吗?
生:是。
师: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
师: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我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来,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xiaoxue.xuekeedu.com
生:分辨,常常。
师:等等,第一个词,你读一个。生: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师:你听出来什么特点了吗?没听出来,他听出来了。生:我觉得他们一个声音比一个大。
师:哦,他们读的特点是,我问的问题是这四个词语读音上有什么特点?也难怪大家听不出来,刚才有人读的不对,有人知道,你说说看。
生:他们这四个词呢,就是xx(一个学生的名字)呢。他把第一个词“吩咐”读成了“分辨”,但是他又改过来了。
师:是的,知错改了,你说说看。
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
师:你瞧瞧她多有眼力啊!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另外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吩咐、常常、便宜、石榴”(师师范读),你们请坐,辛苦了,一起来读一遍,预备起。
生齐:吩咐、常常、便宜、石榴。师:第一个词再读一遍,吩咐。生齐:吩咐。
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谁来读读这段话?好,请你吧。
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xiaoxue.xuekeedu.com
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你能够读下来,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音,很不错!这个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你说。
生:应该是“播种”(四声)。
师:他读的跟你一样,有不同的意见吗?有,那个女孩子,你来说。
生:是播种(四声)。
师:也是播种(四声),我问的是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是播种(二声)。师:为什么?
生,额,因为它是翻了地再种它。
师:是翻了地再种它,老师提示你一下,看看前面这个词,是买,买什么?(买种)买的是种子,翻的是?翻的是什么?(地)浇的是什么?(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要读什么?(种)看你们很聪明,大声的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播种。
师:好极了,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判断。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附加题,刚才这个字他读错了,谁听见了?他读成什么了?你离的近,你说说。
xiaoxue.xuekeedu.com
生:我觉得应该是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他读的是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
师:听得非常仔细。可是,为什么说是后园而不是后院呢?这俩字有什么区别?猜猜看,你马上就举手。
生:院子是有很多人可以在里面玩耍,园子是可以种东西的地方。师:园子说的挺清楚的,院子有点问题,你说说看。生:我发现院子的院是四声,园子的园是二声。
师:你发现了读音的不同,意思呢,再给一个机会,你说,让他说好吗?你发过言了。
生:我觉得院子的院应该是人们住的地方前面有个小院子,而园子是种弄作为的地方。
师:原因也说对了,大家想啊,刚才两个孩子都说院子是人们住的地方,有围墙没有?有没有围墙? 生:有。
师:它们俩的区别就在这儿,院子是围墙四周房屋的空地,园子是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这段明白了吗?读书的时候要是分不清楚,别偷懒查查字典。还是这段话,第二句还没读完呢,现在呢,我请大家再来看看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你的标点符号,你的词突然就跳出眼睛里了。好,有人发现了,说。
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
师:从居然里看出来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
xiaoxue.xuekeedu.com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但是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到我,看你们能不能理解上下文找找答案。花生收获了,为什么没想到呢?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还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好,这位女生,还没说过话的,你来说。
生:因为他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非常的辛勤,所以花生很快的就收获了。
师:那么辛苦劳动之后,收获花生就更应该了,这个理由不成立。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为什么没想到?你说。
生: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师:你瞧瞧,特别会读书,什么地? 生:荒地。
师:荒地啊!要能种出来,是不容易啊,没想到!再看看母亲说的话,判断咱们姐弟几个这是第几次种花生?
生:第一次。
师:判断对了,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xiaoxue.xuekeedu.com
师:仅仅是意外?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是呀,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你说。生:激动。
师:还有?意外的高兴?你说。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那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个段话,好不好?
生:好。
师:嗯,先酝酿一下,从第一次种到收获了,我们家的后园,预备起~~ 生齐: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可能是齐读的原因,那种惊喜还不够呀,孩子们!没关系,下去再练练,刚才还有个词语没读对的,播什么?
生:种。
师:是的,播种,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吗?居然是最后一句话。是呀,?什么,看出问题来没有?呀,你说说。
生:那里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师:他根据我们以前的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用的是。
xiaoxue.xuekeedu.com
生:逗号。
师:问的好,为什么呢?猜猜看,你猜猜好吗? 生: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阶段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师:这位同学的意思是,每个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不是很紧的,中间隔了一定的过程,那么还有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生:不是。
师:也持续了一定的—— 生:时间。
师:说得好,最容易猜对这种答案了,其实啊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是语气舒缓,而且是比较长的时间,就用——
生:逗号/ 师: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告诉大家,两个都对。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的浏览课文,除了这两件事,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情?
(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师:还写了哪几件事呢?你是第一个举手的,你来吧/ 生:还写了尝花生/
xiaoxue.xuekeedu.com
师:还写了尝花生。你们找找看课文里边,真写尝花生的在哪儿呢?找找,看见了吧,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尝了没有?尝了吗?他摇了摇头。还没呢!真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啊?你说。生:还写了议花生。
师:是,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这里的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你说
生:因为是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师:重要的是,这是这篇文章的什么? 生:中心思想。师:重要!我给你个词。生:重点。
师:好极了,重点的过程作者写的,什么?多还是少(多)多,我们用个词叫作家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的?跟详细、具体对应的叫什么?
生:多与少。
xiaoxue.xuekeedu.com
师:不详细不具体叫什么? 生:应该是略。
师:简略,说得多好!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要分明。那我问问大家,这样的写法对你们平时的写作文有什么启发没有?不要慌,你平时写作文,你说说好不好?
生:因为一般写作文先是把那个,先是把起因先写上,然后再把自己得到的启示和重点写上,最后再写上总体得到的启示。
师:咱们先不说先后,就落花生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启示?还没想好,没关系,你先坐,谁想好了?说。对你写文章有什么启发,你说。
生:先写次要的,再写主要的。
师:那倒不一定,请坐。就是说咱们平时写文章啊,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要写详细,次要的呢(简略)是这样,那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在一起都发生和讨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15自然段,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寻找自己的疑问)
师:看大家都读得差不多,看我要把第一个提问的机会给谁?这个孩子,你说。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师:后边呢?
xiaoxue.xuekeedu.com
生:非常的难得。师: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我的问题是天色既然不是特别好,为什么父亲也来? 师:父亲来是不应该的吗?问题在哪? 生: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师:瞧,他这个问题问的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很难得。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呀?你来说。
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是,他跟我们平常想的一样,父亲可能工作很忙,孩子你猜对了!忙什么?提示,快速的翻一翻课后的资料吧,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好,看材料,你说。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师:可能在忙什么? 生:在和台湾交流。
师:哦,他倒不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呢,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天色还不大好,父亲也(来了)所以说,(很难得)
生:实在难得。
师: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那晚上,xiaoxue.xuekeedu.com
预备起。
生: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师:是的,那天对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一样,很难得,你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吗?来。
生:我说花生的价值很便宜,不对。师:想好了再说,别紧张。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孩子。就是你在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有一样最可贵,为什么说它最可贵,是这个意思吗?
生:对。
师:你瞧瞧这个孩子问的问题,很重要。咱们应该谈谈花生了,谁对花生的谈论最重要?谁说花生的话是最重要的,谁?是父亲.。你看他抓住了父亲的话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却想聊一下,为什么说最可贵?先得知道什么最可贵,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呢?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靠我还是靠你们?一起说。
生:靠自己。
师:大声说,是的,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的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求救室,想解决问题就得先读书,先读课文的第十个自然段,用笔轻轻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的批注在旁边。如果有想法了,可以和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好了,开始吧。看一看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xiaoxue.xuekeedu.com
师:这个读书习惯非常好,看起来平时就有边读书边批注的好习惯。有想法了可以喝同桌交流交流。好了,孩子们,我看大家都批注的差不多了,谁来说说,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呦,瞧瞧你们,刚才读书很有效率,这么多人都举手了,我最喜欢看到课堂上你们林立的小手,你来说。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做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一连说了这么多词,这些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课文的原文呀?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好,你来。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她读的原文很好,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吧就说花生,说桃子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这样像做人,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张扬自满,这样我觉得很不好。
师:其实呀,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挂在枝头,其实也就是炫耀吗?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你说花生,这苹果要是长土里,那还是苹果吗?摇头了,不是。刚才有个孩子有的发言我很欣赏,就是说父亲其实就是在拿跟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
生:作比较。
xiaoxue.xuekeedu.com
师:聪明!作比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我们跟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那么,我又有问题,一个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够这么默默的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好不好?
生:好!
师:跟大家一段时间酝酿一下,等会儿我们看谁读得好,读出对比。
(生自读父亲说的话)
师:行,看来练的差不多了,谁来读,呀,别着急,读好,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你有点?厉害!特别是有勇气读就很好,老师刚才听同学读得有点心痒痒,我也想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们允许了,我就试试,读得好呢就给点掌声,好吧?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xiaoxue.xuekeedu.com
(孩子们给老师送上一片掌声)
师:看起来读得还不错,刚才没有立刻鼓掌的一定陶醉在我的话语里了,你们能像我这样读吗?
生:能!
师:相信你们能比我读的更好!我们一起来: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说花生可贵是在于它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这正是父亲为什么说它最可贵的原因。课文读到这里,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
师:你们摇头了,说不是。不仅仅是在说花生,是在干嘛?你说。生:是在讲述花生对人们的道理。
师:在讲做人的道理。哪句话明白告诉我们在讲做人?你说。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师:真有眼光。看看这句话,明白在讲做人啦,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说说吧。
生:我从这句话里的不好看,读出了花生不计名利的高贵品质。师:他虽然不好看,可是——
xiaoxue.xuekeedu.com
生:很有名。
师:是的,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来说。生:做人要代表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师:他的意思是说呀,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读。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我发现齐读呀,我听不出你的理解,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谁想?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我听到两个词,你先别坐,一个是体面,什么是体面? 生:体面就是只讲以貌取人吧!师:体面,咱们就说体面这个词 生:体面就是„„
师:有点困惑,看看我今天的穿的体面吗?好看吗?还行,穿的好看叫体面。长的呢?(帅)那也叫体面,长的体面。体面就是外表的东西好看,你继续说
生:体面就是不要只看一个人的外表怎么样,要看他的内心美不美。
师:我听见他刚才强调——不要只,你再读一遍,把那个不要只。生:不要只看。
师:读读这句话,把你刚才读的这句话,不要只给读出来。生: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xiaoxue.xuekeedu.com
师:少了一个字,不过比刚才好多了,这句话是讲人能不能讲体面?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没有。
师:大声的告诉老师。生:没有。
师:比如说我今天穿的邋里邋遢的来是对你们的尊重吗?不是,所以说讲体面是没有错,关键是不能,看那个字,不能什么?
生:不能对别人没有好处。
师:不能什么?看那个字,讲前面的那个字可关键。生:不能只讲体面。
师:对了,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平实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是的,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注意,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预备起。
生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再请一个孩子读,一个,谁来?不要做只讲体面,好,你来读。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是的,请坐,那么孩子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你说。生:他得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师:是的,能举些例子吗? 生:就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xiaoxue.xuekeedu.com
师:好,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生:默默奋战的人。师:哪些人?哪些行业? 生:警察。
师:警察是,还有哪些? 生:为人分忧的人。
师:为人分忧的人,很好,还有哪些人? 生:还有义工。
师:义工?说说他们的人。
生:就像地震中那个阿福为了救人而牺牲。师:说得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生:我觉得清洁工也是,就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都在默默奉献。师:这个城市的清洁可离不开他们,你说说看。
生:我觉得我们要做给别人雪中送炭的人,我们要默默的给别人奉献,不能„„不图虚名。
师:你的意思是说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去帮助他,是吗?你来说说。
生:我觉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师:比如说,看看台下。
生:台下很多都是老师,大家每天都要批作业、教课,很辛苦。师:谢谢你,孩子,我替在座的老师谢谢你!这会儿真的有点感动,其实在坐的老师和我一样,只要你们学的好,我们付出再多都是
xiaoxue.xuekeedu.com
心甘情愿的,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呀,在生活中有很多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他们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
生:有用的人。师:不要做——
生: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到处都是满满一屋子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喊,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读出来吧。
生: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师:读得特别好,孩子。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你知道?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师:说的多好,他是把自己落花生的品质作为自己一身的追求,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
生:以物喻人。
师:借物喻人。课文学到这儿,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最后啊有个小小的请求,在我兰州的班级里有个同学,他叫小鹏,大鹏展翅的鹏,名字起的很大气,但是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我们那里当保安,而其他孩子的父母亲都是大学教师,所以这个小鹏在班里常常抬不起
xiaoxue.xuekeedu.com
头,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请同学们鼓励鼓励他,也已经打铃了,我想请大家给小鹏写封信,用你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劝劝小鹏,让小鹏抬起头来,和你们一样的自信,你们可以把信写好以后发到我的邮箱里,老师期待你们的信可以改变小鹏。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大家不用起立了。
(会场里传来一片掌声)
师:谢谢老师们,这片掌声应该是送给你们自己的!
第五篇: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5古诗词三首人教版新课标(2014)
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 师:出示牧童骑牛图。
师: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
师:出示古诗《牧童》。
师: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的。关于吕洞宾,谈谈你对他的了解。
师: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这节课我们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
[评析:牧童,是古代文人言说快乐的对象,他们借用牧童这一具象载体,从表面看是言说童年多彩的快乐,更深层的是言说自我境况中已有的或是心之向往的快乐。所以,在导课时让学生观察骑牛的快乐牧童和了解作者崇尚快乐的特点,逐渐地靠近文本主旨——言说快乐,指明解读诗文方向。]
二、读通诗文,触摸快乐 生:自由练读诗文。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师:指名诵读诗文。
(教师请3位同学读诗,相机指导、纠正字音。)生:说说读诗后的感受。
[评析:毫无疑问,读正确和读流利是读出感情的基础和前提。
xiaoxue.xuekeedu.com
古诗的诵读更是如此,教学中给足时间让学生反复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文。其实,这也多次触摸了文本主旨——言说快乐,为后续理解诗文、感情诵读以及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读懂诗意,走进快乐 生:研读第一句诗。师:“草长田野六七里”。
老师:草铺的铺是什么意思?横野指什么意思?
师:“草铺横野六七里”如果改成“草长田野六七里” 或“草长野外一二尺”,比一比两句诗有什么不同?
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 和“草长田野六七里” 或“草长野外一二尺”。
[评析:“草铺横野六七里” 看似写景,实为以景衬情,作者写景匠心独运妙笔生花。第一句诗假使只为写景,还可这样作诗——“草长田野六七里”或“草长野外一二尺”,和第二句诗一起读来也是很有韵味。但是,牧童那份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快乐则荡然无存,和全诗所要言说的主旨格格不入。更为巧妙的是,这句诗中一“铺”一“横”把绿草的茂盛和原野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把“铺”换成“长”、“绿”或“生”,把“横野”改成“田野”、“原野”或“旷野”,效果则截然相左,古诗的意韵大大削弱。] 2.研读第二句诗。
师:“笛弄晚风三四声”说的是什么意思?
师:这句诗说的是在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吹出的悠扬笛
xiaoxue.xuekeedu.com
声,诗句中“弄”其实是“吹”的意思,把“吹”代诗句中,读一读诗句这样写行吗?
师:出示 “笛弄晚风三四声”和 “笛吹晚风三四声”。师:从“弄”中读懂了什么?
[评析:“笛弄晚风三四声”作者采用以声衬情的方式,落笔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上,“未见牧童其人,先闻悦耳笛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试想,一天放牧回来,倘若牧童闷闷不乐怎会笛弄晚风三四声呢!这真是,牧童的惬意之感无以言表,笛弄晚风是最好的表达和言说。这句诗,有个极为亮眼的词语——“弄”,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牧童当时的状态和心境,如果换成“吹”,整首诗意蕴让人大跌眼镜。] 生:研读第三句诗。
师:“归来饱饭黄昏后”写出了牧童的自在,从哪里读出来? 师:牧童在“黄昏后”才吃饱饭,在牧童“饱饭”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
[评析:“归来饱饭黄昏后”告诉我们牧童回家吃饱饭已是黄昏之后。这里,虽然没有家人聚集的场面,没有父母的表现和参与,可是我们从“黄昏之后”的“饱饭”,可以想见牧童在家的其乐融融。这就是诗的的留白,诗的张力和魅力所在,让读诗读到了文本中的“这一个”。] 生:研读第四句诗。
师:“不脱蓑衣卧月明”说了什么意思?
xiaoxue.xuekeedu.com
师:吃饱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心情怎样?
[评析:“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牧童是累了,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什么都不想;或是会像白天的经历;或是悠然地欣赏着草地夜景。更为紧要的是牧童静享那份独有的惬意把古诗意蕴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四、细读诗眼,提炼快乐
师:出示整首诗,引导带着理解和感受读诗。(指名读——齐读)生:细读“卧”,进一步整体感受牧童的快乐。
师:第四句诗的“卧”把牧童的快乐写的淋漓尽致。劳累了一天的牧童,在皓皓明月高挂的夜晚,躺卧在草地上,是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什么?
师:牧童躺卧在草地上,一点也不用担心,相反是一种独有的享受,在享受中他可以欣赏什么?
[评析:毫无疑问,《牧童》满诗尽是快乐在。王崧舟老师说得好,“文本细读虽然强调沉入言语、逐字逐句的解读,但是这种解读并非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散步式细读。”应该像钱理群先生说的“不能要求学生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弄明白。”否则,细读文本处处精细就是扼杀精细,正所谓“精细反被精细误”。第四句诗的“卧”是诗眼,是牧童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放牧归来时间晚迟、家长是否会指责、牲口能否吃饱、笛弄的时间和姿势、xiaoxue.xuekeedu.com
是否脱蓑衣躺卧„„更是因为他躺卧在草地上,可以好好地享受欣赏皓皓明月、吹拂舒心晚风、欣赏草铺横野的夜景、静闻野花的香气、回味白天放牧的情景„„]
五、延伸阅读,强化快乐
老师:牧童,是不少古代文人表情达意的对象,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牧童的诗文吗?
师:出示相关诗文。(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张说在《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第三首“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储光羲的《牧童词》“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李涉的《山中》“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刘驾的《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成彦雄的《村行》“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老师:自由读一读,说说诗中的牧童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老师: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诗后感受。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