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代名词。“把时间还于学生,把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策略,改变着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它将学生推向前台,更加有效、主动的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过程。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是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来完成的。所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的建设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尤为重要。
我们奇台二小学和其他学校一样,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现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和教育同仁们共同探讨,学习改进.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慎重编号,合理分工
分完组以后,接下来就要编号了。在编号时,最初是最好的编1号,中等的编2、3号,最差的编4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差生对于自己是4号有点抵触情绪,觉得自己最差编号就在最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及时进行调整,最好的还是编1号,最差的编2号,并且是同桌,中等的编3、4号,是同桌,这种编号的方法用到现在还没发现问题。我们认为编号不能一直不变,应该是一个学期一换,到下学期时再进行对调,这样学生不但有新鲜感,还能保护学
生的自尊心。
编完号后,还要对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合理的分工,让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事做,强化了组员的责任意识,大家的小组大家共同来努力。一个小组内通常有以下分工:
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
作业检查员 :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预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
纪律监督员: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监督组员的纪律和组内违反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行为。
管理:首先对组员进行分工,每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担任一定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作业检查、纪律监督员、并由小组长统筹,定期轮换角色。课堂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时,由组长把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使每位同学都体验不同的角色,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其次组长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倘若三个组员同时排队等待组长的讲解,既是不可能的,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很好地体现“高质高效”的原则;即便在课下,对三个组员知识学习的检测和常规的考核,也不可能由组长一个人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尽量减轻组长的负担,同时也要努力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的合作学习与考核真正落到实处。对此,在小组内部推行“一帮一”的政策。一般来说,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能力较弱的2号同学,3号负责4号,手拉手,齐头并进。这样不仅大大解放了组长,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使小组的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迅速培养起了一大批3号学生,作为组长的后备力量,为小组的规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精选组长,用心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选好小组长1号,小组长必须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能带头、有威信、有组织能力。对小组长要明确职责及相关要求。同时要给小组长以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允许小组长自己召开小组会议,可以在课间点名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要及时提醒,小组长的任务最重,不但要协调组内事务,还要帮助好组内最差的2号组员,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给组长权利,在班级内树立好组长的威信,告诉学生,组长就是老师,组员一定要听从组长的安排。
组长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小组的进退,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实施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①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为防止小组的辅导处于应付状态,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是把个人评价转变为小组捆绑式评价,由小组评议和全班学生评议两部分组成,也就是围绕小组的辅导学习情况,先由各小组长投票打分,再由全班学生统一投票打分,这两部分各占50%,然后张榜公布各小组的名次排列情况,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小组长之间、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积极引导小组长,使他们明确,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不小收获。②定期召开组长会。一周召开两次组长会,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发现课堂存在问题,了解他们组内的情况,对出现问题大家共同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相应同学限期整改。更重要的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其他小组一些好的做法,自己小组赶快借鉴,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召开小组长会议的时间可以是课间、早上课前、中午课前、放学后等,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抽空进行,不要太长,一般3-5分钟左右。③大胆放心地把管理权交给小组长。平时评选优秀组员活动由各小组长独立完成,每个小组长手中有一张评价表格,并坚持每周评价一次,表现好的上光荣榜,差的在组内进行整改,效果十分明显。④指导小组长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4、制定组规,培养组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组规和良好的组风是小组规范建设最为有力的保障。所以,小组建立初期就应该要求各小组学生尽快建立起一套严格细致、切实可行,并具有约束力的“组规”,严格执行,使学生在小组内部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严格的小组组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
(1)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等别人说完之后再补充;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2)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把解题思路说出来。
(3)一帮一落实制:每四人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对照学习目标实现互相帮助。
通过以上规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5、制定目标
要让小组内的每一位组员都好好表现,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让组长及组员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为此,我们利用班会时间讨论并制定了班级共同的目标:下面是我校一个班制定的目标:
(一)班级目标 :比学赶帮,共同进步!
(二)小组目标 :争创班级最佳优胜小组!
让每个组员都得到发展!
(三)个人目标:争创最佳优秀小组长
争创最佳优秀组员
争创进步小明星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使用
1、保证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向“一帮一”结对子的同学求助,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就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最后请教其他小组或者老师。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①、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各不相让;②、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③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④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针对这种现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每小组先指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因为平时发言往往出现好孩子发言的机会多,稍微薄弱点的孩子机会很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改变了策略,就是如果哪个小组让本组内最差的2号发言,就给本小组加4分,4号发言加3分,3号副组长发言加2分,1号正组长发言加1分。这样就大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只要本组内最差的学生敢于发言,那么其他同学就更没有问题了。
第二步: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全班内解决。
第三步: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这是最后要达到的理想效果,这个必须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做好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不用小组长去管理,同学们你 4
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就争先恐后的进行自由发言。在这个环节,小组讨论的效果怎样?主要的调控权在小组长手里,对于那些不积极参与、跑题的组员,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不听劝告的同学课后告诉老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
2、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
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始终把握整个班级学风、班风的整体导向,防止出现意外、混乱、困难的局面。同时对于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要及时反馈评价,这样有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找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 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 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 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方式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组内自评”可以明确每人的责任,“组与组互评”可以互相竞争、互相提高。另外还要注意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组员的参与情况、及某单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其实小组合作真正的效率就在于这及时的评价和激励。根据小组成员平时的表现情况,小组长负责把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每日评价表上。
(三)评价的内容
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每天由课代表如实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2、作业情况评价:针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的反馈和巩固情况等。每天由组长负责评价小组各成员的自学情况,课代表做好每天的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3、检测成绩评价:结合平日检测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对各小组的成绩、反馈矫正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奖励。
(四)评价的做法
1、每天一小结,拿出约5分钟的时间,根据组长的记录对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发现不良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并扣分。
2、每周一总结,小组长利用周末把小组内的总分算出来,记录到月总记录表上,我们在班里利用周一班会时间,进行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得到三面红旗,第二名的得到两面红旗,第三名的得到一面红旗,以此类推。学生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获得的红旗,高兴极了,认为自己了不起,很有成就感。这样既保证了小组整体的发展,又保证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3、每月一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把每月4个周的总得分算出来,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 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 进步之星”“合作之星”并且发“喜报”进行奖励。
4、每学期一表彰,学期结束时,根据每月的得分情况以及评比栏上的奖励情 6
况,学期末发奖状或一些物品进行奖励,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小组内出现“你帮我,我帮你”,全班内出现“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些评比的实施,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的热情,大大的促进他们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四、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小组“发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作为本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发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第二篇: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之我行
齐艳娥
“把时间还于学生,把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策略,改变着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是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来完成的。所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尤为重要。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小组成员的最佳组合。
1、小组划分的原则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
2、合理编号,细致分工
分完组以后,就要编号。在编号时,最好的编1号2号,中等的编3号4号,最差的编5号6号,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根据编号得相应分数。对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合理的分工,让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事做,强化了组员的责任意识,大家的小组大家共同来努力。一个小组内通常有以下分工: 小组长(1号学生):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记录员(2号学生):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
作业检查员(3号学生):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预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
纪律监督员(4号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监督组员的纪律和组内违反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行为。卫生管理员(5号学生):负责小组卫生。
课堂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时,由组长把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使每位同学都体验不同的角色,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在小组内部推行“一帮一”的政策。一般来说,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能力较弱的5、6号同学,2号负责3、4号,手拉手,齐头并进。
3、精选组长,用心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选好小组长1号,小组长必须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能带头、有威信、有组织能力。对小组长要明确职责及相关要求。同时要给小组长以充分的信任与支持,①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②定期召开组长会。一周召开两次组长会,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发现课堂存在问题,了解他们组内的情况,对出现问题大家共同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相应同学限期整改。③大胆放心地把管理权交给小组长。④指导小组长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学习。
4、制定组规,培养组风
(1)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等别人说完之后再补充;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2)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把解题思路说出来。
(3)一帮一落实制:每六人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对照学习目标实现互相帮助。
5、制定目标
(一)班级目标 :比学赶帮,共同进步!
(二)小组目标 :争创班级最佳优胜小组!让每个组员都得到发展!
(三)个人目标:争创最佳优秀小组长 争创最佳优秀组员 争创进步小明星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使用
1、保证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①、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各不相让;②、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③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④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针对这种现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每小组先指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
第二步: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全班内解决。第三步: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这是最后要达到的理想效果,这个必须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做好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不用小组长去管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就争先恐后的进行自由发言。
2、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
始终把握整个班级学风、班风的整体导向,防止出现意外、混乱、困难的局面。同时对于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要及时反馈评价,这样有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找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四、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第三篇: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庙滩镇小学 李建波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代名词。“把时间还于学生,把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策略,改变着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它将学生推向前台,更加有效、主动的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过程。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是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来完成的。所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的建设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尤为重要。我们庙滩镇小学和其他学校一样,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现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和教育同仁们共同探讨,学习改进.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慎重编号,合理分工
分完组以后,接下来就要编号了。在编号时,最初是最好的编1号,中等的编2、3号,最差的编4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差生对于自己是4号有点抵触情绪,觉得自己最差编号就在最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及时进行调整,最好的还是编1号,最差的编2号,并且是同桌,中等的编3、4号,是同桌,这种编号的方法用到现在还没发现问题。我们认为编号不能一直不变,应该是一个学期一换,到下学期时再进行对调,这样学生不但有新鲜感,还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编完号后,还要对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合理的分工,让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事做,强化了组员的责任意识,大家的小组大家共同来努力。一个小组内通常有以下分工:
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
作业检查员 :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预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
纪律监督员: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监督组员的纪律和组内违反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行为。
管理:首先对组员进行分工,每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担任一定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作业检查、纪律监督员、并由小组长统筹,定期轮换角色。课堂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时,由组长把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使每位同学都体验不同的角色,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其次组长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倘若三个组员同时排队等待组长的讲解,既是不可能的,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很好地体现“高质高效”的原则;即便在课下,对三个组员知识学习的检测和常规的考核,也不可能由组长
一个人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尽量减轻组长的负担,同时也要努力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的合作学习与考核真正落到实处。对此,在小组内部推行“一帮一”的政策。一般来说,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能力较弱的2号同学,3号负责4号,手拉手,齐头并进。这样不仅大大解放了组长,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使小组的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迅速培养起了一大批3号学生,作为组长的后备力量,为小组的规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精选组长,用心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选好小组长1号,小组长必须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能带头、有威信、有组织能力。对小组长要明确职责及相关要求。同时要给小组长以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允许小组长自己召开小组会议,可以在课间点名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要及时提醒,小组长的任务最重,不但要协调组内事务,还要帮助好组内最差的2号组员,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给组长权利,在班级内树立好组长的威信,告诉学生,组长就是老师,组员一定要听从组长的安排。
组长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小组的进退,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实施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①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为防止小组的辅导处于应付状态,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是把个人评价转变为小组捆绑式评价,由小组评议和全班学生评议两部分组成,也就是围绕小组的辅导学习情况,先由各小组长投票打分,再由全班学生统一投票打分,这两部分各占50%,然后张榜公布各小组的名次排列情况,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小组长之间、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积极引导小组长,使他们明确,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不小收获。②定期召开组长会。一周召开两次组长会,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发现课堂存在问题,了解他们组内的情况,对出现问题大家共同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相应同学限期整改。更重要的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其他小组一些好的做法,自己小组赶快借鉴,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召开小组长会议的时间可以是课间、早上课前、中午课前、放学后等,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抽空进行,不要太长,一般3-5分钟左右。③大胆放心地把管理权交给小组长。平时评选优秀组员活动由各小组长独立完成,每个小组长手中有一张评价表格,并坚持每周评价一次,表现好的上光荣榜,差的在组内进行整改,效果十分明显。④指导小组长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4、制定组规,培养组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组规和良好的组风是小组规范建设最为有力的保障。所以,小组建立初期就应该要求各小组学生尽快建立起一套严格细致、切实可行,并具有约束力的“组规”,严格执行,使学生在小组内部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严格的小组组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
(1)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等别人说完之后再补充;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2)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把解题思路说出来。
(3)一帮一落实制:每四人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对照学习目标实现互相帮助。
通过以上规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5、制定目标
要让小组内的每一位组员都好好表现,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让组长及组员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为此,我们利用班会时间讨论并制定了班级共同的目标:下面是我校一个班制定的目标:
(一)班级目标 :比学赶帮,共同进步!
(二)小组目标 :争创班级最佳优胜小组!
让每个组员都得到发展!
(三)个人目标:争创最佳优秀小组长
争创最佳优秀组员
争创进步小明星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使用
1、保证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向“一帮一”结对子的同学求助,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就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最后请教其他小组或者老师。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①、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各不相让;②、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③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④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针对这种现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每小组先指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因为平时发言往往出现好孩子发言的机会多,稍微薄弱点的孩子机会很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改变了策略,就是如果哪个小组让本组内最差的2号发言,就给本小组加4分,4号发言加3分,3号副组长发言加2分,1号正组长发言加1分。这样就大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只要本组内最差的学生敢于发言,那么其他同学就更没有问题了。
第二步: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全班内解决。
第三步: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这是最后要达到的理想效果,这个必须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做好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不用小组长去管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就争先恐后的进行自由发言。
在这个环节,小组讨论的效果怎样?主要的调控权在小组长手里,对于那些不积极参与、跑题的组员,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不听劝告的同学课后告诉老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
2、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
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始终把握整个班级学风、班风的整体导向,防止出现意外、混乱、困难的局面。同时对于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要及时反馈评价,这样有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找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
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
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
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
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方式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组内自评”可以明确每人的责任,“组与组互评”可以互相竞争、互相提高。另外还要注意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组员的参与情况、及某单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其实小组合作真正的效率就在于这及时的评价和激励。根据小组成员平时的表现情况,小组长负责把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每日评价表上。
(三)评价的内容
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每天由课代表如实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2、作业情况评价:针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的反馈和巩固情况等。每天由组长负责评价小组各成员的自学情况,课代表做好每天的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3、检测成绩评价:结合平日检测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对各小组的成绩、反馈矫正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奖励。
(四)评价的做法
1、每天一小结,拿出约5分钟的时间,根据组长的记录对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发现不良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并扣分。
2、每周一总结,小组长利用周末把小组内的总分算出来,记录到月总记录表上,我们在班里利用周一班会时间,进行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得到三面红旗,第二名的得到两面红旗,第三名的得到一面红旗,以此类推。学生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获得的红旗,高兴极了,认为自己了不起,很有成就感。这样既保证了小组整体的发展,又保证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3、每月一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把每月4个周的总得分算出来,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 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 进步之星”“合作之星”并且发“喜报”进行奖励。
4、每学期一表彰,学期结束时,根据每月的得分情况以及评比栏上的奖励情况,学期末发奖状或一些物品进行奖励,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小组内出现“你帮我,我帮你”,全班内出现“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些评比的实施,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的热情,大大的促进他们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四、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小组“发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作为本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发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高效课堂改革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更是如此。那么在高效课堂改革下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呢?
一、梳理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首先,充分尊重学生,和谐师生关系。
1、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传统的师德观念,就是学生应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也是理所当然地。这种观念在今天已不适用,作为今天的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尊卑、贵贱之别。教师教育、批评学生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地发展。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不论他们在生活经历,还是个性特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人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作为教师不能整齐划一地去看待他们。特别是对于那么基础较差和个性怪异的孩子,更应给予关怀和照顾。对于学习较吃力的孩子,在教学中要时时处处找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励他们与同学交流。对于性格怪异、调皮的孩子,要充分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寻找契机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尊重是相互的。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尽量做到对每个学生细心的呵护和照顾。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要充分相信学生,要学会“放手”。
很多班主任早就习惯了“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他们总觉得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于是事事亲力亲为,自己做得苦不堪言,学生也得不到独立锻炼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长处,都有他们独特的思维和
创造力。尊重学生,就要充分相信学生,要学会“放手”,把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成长。
其次,培养得力的班级管理团队,架起师生沟通桥梁。
得力的班级管理团队,是学生中的先锋和楷模,能带动班级中中间和落后的学生,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是老师的好帮手,能协助老师作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更是师生关系的纽带,能及时、确切地将班级情况反映给老师,有利于班主任了解情况,开展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得力的班级管理团队呢?
1、培养服务意识
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起他们为整个班级服务的意识,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为班级的大局上来,时时替班级着想、处处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既要为同学服务,还要对班级负责,教育班干部不能有凌驾于班级同学之上的思想,更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很普通的同学。思想上引起重视和注意,虽不能说为了班级放弃自己的一切,但也应有一个比较高的思想境界,那就是要为班级利益多付出一点,为同学分忧,替班主任分责。只有在思想上有了足够的重视,才可能在行动上有所为。
2、明确班级管理团队的主要职责
先向学生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介绍本学期老师对班级工作的设想,让学生讨论,然后召开班干部会议,搜集学生们的好建议来确定班级工作计划和各项奋斗目标,再明确安排班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学科组长等人的具体职责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让每一位班干部深知自己身上所负的责任,共同讨论奋斗的目标。
3、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在同学中树立他们的威信。
班干部在全班学生中应该象“火车头”一样。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一切活动和学习。对班干部提出最起码的一条,即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作用,以自己的行动为同学们做出榜样。与此同时,尽量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当然,这种威信不是从老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是从班干部的言行进行宣传,使学生学有目标。
4、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能力。
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要使他们更快地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班干部,就要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得到提高。
5、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当好“参谋”。
培养班干部,班主任要放手,不能包办代替。但是放手不等于不管,相反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关心培养班干部的工作。班干部做出成绩,要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和威信;发现了问题,要召开班干部会议,引导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去改进。班干部工作中出了差错,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责任,千万不能去埋怨和指责学生。这样班干部的工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他们不仅能大胆工作,而且还会力求把工作做好。
6、指导班干部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当好优秀班干部,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假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班干部的思想情绪和工作学习,所以班主任要帮助班干部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班主任要教育班干部积极主动工作,求实奉献,搞好班级工作,同时还要指导班干部合理安排,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要求班干部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以身作则,不做“老好人”,讲究沟通技巧,摆正班级工作与个人学习生活的关系,与全班同学一起前进。
再次,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和谐生生关系。
共同的价值取向,会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了共同的目标,所有的学生会为了他们所认定的目标去行动,就会形成强烈的团体意识,使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使生生关系异常和谐。而班级的奋斗目标和班级精神常常借助班旗、班歌、班徽等形式加以形象的表达。因此,首先应通过广泛讨论和听取意见,确定了班级精神、班训、班风、班级口号、班级目标、班级展望等,然后设计“班旗、班歌、班徽”。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会、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
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各班级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带领下,自己创设自己班级的名称,如卓越、奋斗、雄鹰、扬帆等等,充满着奋进精神和豪气。在班内征集班徽、班旗的设计,再集体通过设计方案确定出代表班级形象的班徽、班旗。班级公约的各项规定,全部放给学生自己确定,讨论成型定格后,每个学生在“公约”上签字,并赋予坚决执行的保证。同时,制定个人及小组的晋级评价制度,使学生在学校、班级的每一个行为都得到量化,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自己在集体中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种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满足,这种满足必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激励,从而使整个班集体充满活力,充满向心力。最后,建设家庭式的亲情关系,使班级成为和睦大家庭。
现代社会,社会节奏日益加快。90后的学生,凭借自己年龄的优势,思想中有着许多新鲜的、迥异的见地。但是,在他们显得“刚强无比”“站在潮流之前”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深处需要的更多地是亲情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充满亲情的环境和氛围让自己更坚强。
此时的他们需要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有人听他们的心声。在家庭式、亲情式班集体中,学生的安全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亲情感非常强烈,能够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因此,建设家庭式、亲情式的班集体更加能够适应当代同学的需要。
因此,可以在公示栏里贴一张专门的生日表,上面列出了全班同学的生日。集体生日成为班级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同学们非常重视彼此的生日。虽然没有蛋糕,也没有昂贵的生日礼物,但学生们依然过得很快乐,同时也体会到了班集体如家般的温暖,过生日时,值日班长可以给家长打个电话,也让家长也感受下这一刻的温馨。除此之外,真正的家庭式、亲情式班集体模式的建设,还需要班主任和班级同学们一起长时间磨合,感情熏陶,形成彼此信任、彼此依靠的集体。班级开展和参加的重大活动是最能够增强班集体的情感交融的途径。另外,班级中发生的日常琐事,同学们在日常不经意的行为,都可以成为建设家庭式、亲情式班集体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观察,同学们也应该多理解。这样,家庭式、亲情式班集体模式才能够进一步深化,班集体才能够变成“大家庭”。
二、加强小组文化建设,促进班级健康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要依赖于小组、落实于小组、根植于小组,这样的班级文化才不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关键要做好小组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班名选取各组组名、拟定组训和组规,从而把班魂渗透到各小组中,让每个组的组名、组训、组规等从不同角度丰富、支撑班名和班魂。回过头去看看,我们如何如何分组、如何如何结对、如何如何选组长等等,那都是在建设小组的“形”,而没在小组的“神”上下功夫。有形无实的小组建设事倍功半,只有形神兼备的小组才具备了立体的小组文化。
那么,如何让小组有形之后有神采呢?我们还是要采取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方式。
1、选定组名:(1)学生根据班名有目的的再次熟悉人事物信息,比如:班名定好是“青松班”,那么我们就再次深入了解有关青松的信息。(2)学生从人物或事物信息中选取自己最欣赏或敬佩的某一方面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作为组名,比如定为“冬之松组”。(3)哪个组先定好就先把组名写在黑板上,其他组最好不要再选定这个组名,可人事物的其他方面考虑,比如还可定名为“夏之松组”、“松叶组”“松枝组”等等。(4)在各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各组出谋划策、相机点拨、引导,以便各组选定出合适的组名。
2、制定组训、组规:组训、组规要根据组名来制定,比如我组是“冬之松组”,组训、组规就要重点突出松树在冬天不畏严寒、倔强挺立、藐视霜雪的独特个性。同时,组员要深挖有关冬天松树的信息,比如要了解冬天松树的生活习性,搜集写冬天松树的诗词名句或文章,整理冬之松的图片等等,感悟之松的内在精神,从而不断丰富小组文化,并把这些优秀品质自觉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
做好小组文化建设,就是让班级之魂有了延续发展的空间、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有了开花结果的水分和阳光,就让班级之魂和小组之魂血脉相连。这样,班级之魂才立体、丰满、生动、实在、实用起来。
三、优雅的教室布置,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任何文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质条件之上,并且又通过具体物质文化展现出来,离开一定的物质文化,一切文化都无从谈起,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更需要坚实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因此,教室布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室里一切教育教学设施都要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感,“如果一个人从寻求它的方程式的优美这种观点出发,而如果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那么他必然就是在一条可靠的发展路线上”。教室必须时刻保持整洁,室内布置合理有序,充分地利用教室的空间来展现班级的特色和文化气息。教室内部的布置和装饰是教室美化的重要内容,在布置和装饰教室时,首先,课桌、椅布置平衡对称,教学用具和室内用具放置在合适的地方,不能随意乱放,其次,教室内四周可以布置一些简易、明快、端庄的装饰品,如图画、条幅、标语、墙报等,但内容要经过严格选择,保证艺术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不宜过多,尤其防止弄得学生眼花瞭乱,分散注意力;装饰品之间比例要适宜,要与教室内部其它装饰相互协调。一些便于更换的装饰品还要定时地加以更新和调换,以保持醒目。此外,教室内还可以养植几盆供观赏的花草或植物,既能净化空气又能增加生气,令人赏心悦目,还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当学生上课之余看一看五彩缤纷的月季、馨色弥漫的木兰,姹紫嫣红的芙蓉,清秀香幽的兰花,就会顿觉心旷神怡,舒适愉快,疲劳消失。光线在教室中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在生理上引起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还会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情绪,甚至影响他们的认知活动和学习过程;柔和淡雅宜人的色调,可使人心态平和、心情舒畅,反之则会令人焦躁郁闷,影响学生思维,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总之,教室的布置要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的:“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利用墙报,我们都要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提供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四、海量阅读,涂亮生命的底色。
“海量阅读”为青少年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阅读速度及广度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性“终身学习”阅读目标的技术性需求。更重要的是,“海量阅读”让学生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不要害怕学生只阅读,会缺少了分析。不要以为学生没有说出来、写出来就是没有分析。任何人阅读任何文章,只要是基本读懂,就必定分析过。只是因为没有外在表现,不易觉察而已。分析理解是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的:口头分析比较慢,笔头分析则慢而有序,但是大脑的分析却可以一闪而过!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导学生将教师的分析当作一块样板,然后让学生跟着实践,当发觉学生的分析有了偏颇,再指出或者引导。“海量阅读”也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一本本的书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个丰富的世界,让孩子们时而在草地上嬉戏玩耍;时而在飞入太空时代;时而和古人促膝长谈;时而走进外国小朋友的生活……在故事中孩子们学习谦虚、友善;学习顽强、乐观;学习坚持不懈,学习永不放弃。有了大量的阅读,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积极向上的。海量阅读把我们老师和学生都带入了另一种学习的快乐境界中。“海量阅读”实施方案
时间: 学生的校本课程或自主学习时间 方式:集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相结合 集体阅读;由老师统一给出书目,班级集体借阅或进入阅览室阅读; 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完成读书心得体会 班级召开读书会进行交流 评选“阅读之星”进行表彰奖励。个体阅读;学生自由阅读;
书摘以及阅读感受可以在教室的展板或文化墙向全班甚至全校展示 图书馆全天向学生开放。
海量阅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
阅读前,要提出严格要求: 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段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能背诵,具体字数不限。
2、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3、利用博客开辟“小书虫俱乐部”,创设交流平台。成立书香小组,根据队员的阅读数量和质量进行评选;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用“话配画”;猜猜这是什么书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4、不求甚解。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感悟,有些问题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的“反刍”提供条件,让他们浸泡在读书声中。
5、评价激励手段的运用。为了让孩子养成习惯读书,老师为孩子设计了一顶顶高帽、一项项奖励,变着花样去表扬奖励,让表扬经常地落到学习差、纪律差的每一个孩子身上。如奖励借书权、小卡片小奖状、给同学讲故事、光荣榜、每周之星、展示作品、博客上发表照片,发喜报、给家长发信息……形式不断变化。确立人人成功的阅读星级评价策略: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别,“海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
五、学校特色实践活动,使学生精神卓拔
只有深深体验到的东西才是铭记终生的教育,爱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一个人的本能。不管是学习、管理均是“体验”。因此,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们多创造一些 “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比如,学校可以利用清明扫墓的机会组织一次长途拉练活动,记磨砺了意志,学生们也能在互帮互助中增进友谊,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可以在新年到来时组织一次全校联欢活动,让在艺术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可以在毕业时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毕业典礼,让每一个顺利毕业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过校长亲手颁发的毕业证书,让毕业班的孩子家长到场观礼。对于这些辛苦了三年的孩子来说,此刻该是多么幸福啊。让毕业班的孩子给教过他们的老师颁奖,并致颁奖词,对于辛苦了三年的老师来说,此刻是多么欣慰啊。对于观礼的学弟学妹们,此刻除了感动外,也应该深深体会到压力和动力吧,只有努力学习的同学,只有顺利毕业的同学才有机会上台领毕业证啊,台下的爸爸妈妈还要观礼呢。
班级文化建设是高效课堂的辅动力,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摸索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第四篇: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中的一些感悟及措施
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中的一些感悟及措施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代名词。“把时间还于学生,把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策略,改变着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它将学生推向前台,更加有效、主动的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过程。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是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来完成的。所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的建设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尤为重要。
我们泗溪中学和其他学校一样,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现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和教育同仁们共同探讨,学习改进.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慎重编号,合理分工
分完组以后,接下来就要编号了。在编号时,最初是最好的编1号,中等的编2、3号,最差的编4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差生对于自己是4号有点抵触情绪,觉得自己最差编号就在最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及时进行调整,最好的还是编1号,最差的编2号,并且是同桌,中等的编3、4号,是同桌,这种编号的方法用到现在还没发现问题。我们认为编号不能一直不变,应该是一个学期一换,到下学期时再进行对调,这样学生不但有新鲜感,还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编完号后,还要对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合理的分工,让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事做,强化了组员的责任意识,大家的小组大家共同来努力。一个小组内通常有以下分工:
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
作业检查员 :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预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
纪律监督员: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监督组员的纪律和组内违反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行为。
管理:首先对组员进行分工,每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担任一定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作业检查、纪律监督员、并由小组长统筹,定期轮换角色。课堂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时,由组长把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使每位同学都体验不同的角色,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其次组长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倘若三个组员同时排队等待组长的讲解,既是不可能的,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很好地体现“高质高效”的原则;即便在课下,对三个组员知识学习的检测和常规的考核,也不可能由组长一个人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尽量减轻组长的负担,同时也要努力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的合作学习与考核真正落到实处。对此,在小组内部推行“一帮一”的政策。一般来说,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能力较弱的2号同学,3号负责4号,手拉手,齐头并进。这样不仅大大解放了组长,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使小组的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迅速培养起了一大批3号学生,作为组长的后备力量,为小组的规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精选组长,用心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选好小组长1号,小组长必须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能带头、有威信、有组织能力。对小组长要明确职责及相关要求。同时要给小组长以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允许小组长自己召开小组会议,可以在课间点名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要及时提醒,小组长的任务最重,不但要协调组内事务,还要帮助好组内最差的2号组员,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给组长权利,在班级内树立好组长的威信,告诉学生,组长就是老师,组员一定要听从组长的安排。
组长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小组的进退,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实施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①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为防止小组的辅导处于应付状态,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是把个人评价转变为小组捆绑式评价,由小组评议和全班学生评议两部分组成,也就是围绕小组的辅导学习情况,先由各小组长投票打分,再由全班学生统一投票打分,这两部分各占50%,然后张榜公布各小组的名次排列情况,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小组长之间、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积极引导小组长,使他们明确,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不小收获。②定期召开组长会。一周召开两次组长会,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发现课堂存在问题,了解他们组内的情况,对出现问题大家共同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相应同学限期整改。更重要的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其他小组一些好的做法,自己小组赶快借鉴,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召开小组长会议的时间可以是课间、早上课前、中午课前、放学后等,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抽空进行,不要太长,一般3-5分钟左右。③大胆放心地把管理权交给小组长。平时评选优秀组员活动由各小组长独立完成,每个小组长手中有一张评价表格,并坚持每周评价一次,表现好的上光荣榜,差的在组内进行整改,效果十分明显。④指导小组长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4、制定组规,培养组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组规和良好的组风是小组规范建设最为有力的保障。所以,小组建立初期就应该要求各小组学生尽快建立起一套严格细致、切实可行,并具有约束力的“组规”,严格执行,使学生在小组内部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严格的小组组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
(1)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等别人说完之后再补充;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2)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把解题思路说出来。
(3)一帮一落实制:每四人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对照学习目标实现互相帮助。
通过以上规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5、制定目标
要让小组内的每一位组员都好好表现,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让组长及组员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为此,我们利用班会时间讨论并制定了班级共同的目标:下面是我校一个班制定的目标:
(一)班级目标 :比学赶帮,共同进步!
(二)小组目标 :争创班级最佳优胜小组!让每个组员都得到发展!
(三)个人目标:争创最佳优秀小组长
争创最佳优秀组员
争创进步小明星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使用
1、保证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向“一帮一”结对子的同学求助,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就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最后请教其他小组或者老师。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①、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各不相让;②、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③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④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针对这种现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每小组先指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因为平时发言往往出现好孩子发言的机会多,稍微薄弱点的孩子机会很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改变了策略,就是如果哪个小组让本组内最差的2号发言,就给本小组加4分,4号发言加3分,3号副组长发言加2分,1号正组长发言加1分。这样就大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只要本组内最差的学生敢于发言,那么其他同学就更没有问题了。
第二步: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全班内解决。
第三步: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这是最后要达到的理想效果,这个必须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做好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不用小组长去管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就争先恐后的进行自由发言。
在这个环节,小组讨论的效果怎样?主要的调控权在小组长手里,对于那些不积极参与、跑题的组员,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不听劝告的同学课后告诉老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
2、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
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始终把握整个班级学风、班风的整体导向,防止出现意外、混乱、困难的局面。同时对于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要及时反馈评价,这样有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找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 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 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 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方式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组内自评”可以明确每人的责任,“组与组互评”可以互相竞争、互相提高。另外还要注意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组员的参与情况、及某单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其实小组合作真正的效率就在于这及时的评价和激励。根据小组成员平时的表现情况,小组长负责把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每日评价表上。
(三)评价的内容
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每天由课代表如实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2、作业情况评价:针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的反馈和巩固情况等。每天由组长负责评价小组各成员的自学情况,课代表做好每天的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3、检测成绩评价:结合平日检测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对各小组的成绩、反馈矫正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奖励。
(四)评价的做法
1、每天一小结,拿出约5分钟的时间,根据组长的记录对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发现不良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并扣分。
2、每周一总结,小组长利用周末把小组内的总分算出来,记录到月总记录表上,我们在班里利用周一班会时间,进行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得到三面红旗,第二名的得到两面红旗,第三名的得到一面红旗,以此类推。学生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获得的红旗,高兴极了,认为自己了不起,很有成就感。这样既保证了小组整体的发展,又保证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3、每月一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把每月4个周的总得分算出来,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 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 进步之星”“合作之星”并且发“喜报”进行奖励。
4、每学期一表彰,学期结束时,根据每月的得分情况以及评比栏上的奖励情况,学期末发奖状或一些物品进行奖励,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小组内出现“你帮我,我帮你”,全班内出现“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些评比的实施,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的热情,大大的促进他们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四、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小组“发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作为本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发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第五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几点体会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中小组学习的几点体会
庙滩二中丁全善
构建高效课堂,最基本的学习模式是小组学习。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构建所在。下面我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几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
1、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合理搭配,让不同性别、性格、成绩、能力、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2、平均分组,每组6—8人。平均分组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平均分组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使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更公平,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验证,自己展示;看到的是“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的自主互助式学习的场景。
3、对小组长准确定位: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具体要求是:① “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学习小组长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能力一定要强。具体职责是:① 指导学科代表实施好每节课的课堂展示、讨论和自学。②帮助C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③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制定组规并检查落实。
4、对组内搞好三个层次的分工:A、B、C三类。A类学生主要是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方法优秀、学习成绩优异。主要负责引导B类学生、监督帮助C类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B类学生为学习态度踏实、学习方法比较科学,但成绩一般。主要独立自学;C类学生为学习缺乏动力、缺乏学习习惯、成绩较差。主要是在A类、B类学生的帮助和引导下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二、加强小组的文化建设,突出文化氛围。
小组都有名称、目标、口号、组徽。组名都是两字和四字组成,比如:卓越、唯我独尊等。在教室明显位置张贴,小组个人目标用胶带纸粘贴在课桌上。
三、加强小组学习中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1)、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明确思考什么、怎样思考、思考答案的印证等习惯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质疑和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打破常规、追根求源等勇于质疑和善于探究习惯
(3)、发言和讨论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观点积极讨论、如何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参与讨论中应该注意的细节等良好习惯。
(4)、倾听和评价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但要会说、善辩,而且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如不要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要努力掌握同学发言的要点并友好地作出切中要害的合理评价等。
(5)善于总结、积极实践的习惯。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参与中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得生活的体验。合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的过程,为了使合作学习更好地凸
显生命的灵动,合作学习后,我们应注意总结、体会、体验。如写成小论文或专题报告,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实践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
四、充分发挥小组评价功能
搞好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能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增采。
1、多种评价的方式的有效结合:可以是小组成员的组内评价,也可以是对整体小组的组间评价。还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2、丰富评价手段:可以是掌声,还可以是打分,也可以是星级等等。
3、提升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对答案的评判,而且把评价的道德融入评价的要求,如把公正、公平、友爱、宽容、真诚、尊重、欣赏、赞扬等情感纳入评价的标准中。
4、注意评价中细节问题:如以激励为主、搜集资料、注重总结等等。
总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较好组织形式,但在具体的运用中还需用好,让小组学习能真正发挥它的长处,真正实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