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门峡市优秀家教论文征集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研究
学校:三门峡市义马跃进小学 姓名:成川
电话:*** 通讯地址:三门峡市义马跃进小学电子邮箱: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问题的形成是农村家庭、学校、社会、经济体制与人口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其中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问题,对留守儿童将来的成长路径,心理状态,以及人生观等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对家庭教育问题深入研究,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工作有重要意义。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深入、真实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将十分有用。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产生原因,家庭结构等,找出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以后关于留守儿童的工作提供便利,使留守儿童能够树立正确价值目标,调节自我,使之能以端正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将来步入社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解决对策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left
Summary
With the population shift toward urba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have become a hug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 their family problems, education problems, security problem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nduct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acute.These problems are caused by rural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system, economic system.Family education is important to the future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also to their mental status, and life in general.Concerned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family education would be very useful to improve the way we used to help left behind children.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family education, I hope this thesis can facilitate the work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future and enable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outlook of value and their life.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family education solution 4
目 录
导言 „„„„„„„„„„„„„„„„„„„„„„ 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
(二)文献综述 „„„„„„„„„„„„„„„„„ 1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及产生原因 „„„„„„„„„„ 4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 4
(二)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 „„„„„„„„„„„„ 4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 6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探析 „„„„„„„ 8
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 9
(一)家庭方面 „„„„„„„„„„„„„„„„„ 9
(二)学校方面 „„„„„„„„„„„„„„„„„ 9
(三)社会方面 „„„„„„„„„„„„„„„„ 10
(四)政府方面 „„„„„„„„„„„„„„„„ 10
五、总结 „„„„„„„„„„„„„„„„„„„ 12
六、参考文献
„„„„„„„„„„„„„„„„„ 5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据全国妇联2008 年2 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所示,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社会群体。当时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约为5800 万;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42.8%的留守儿童父母同时外出;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 年以上。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称: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21 亿,未来10 年尚需转移农村人口逾1亿人[1],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将持续处于上涨的趋势。
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差异最主要表现是学习教育方面,以及与其有内在联系的心理方面诸如人际关系、与父母关系以及对家庭感受方面,而这些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为突出。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主要分为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本篇论文主要针对的是有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相应的对策。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一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隔代教育,通过对现有的资料的研究表明,隔代教育会带来很多的负面效果。比如社会交往的困难,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以及由于缺乏 1
父爱母爱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等等。如何通过一定的措施来缓减消除这些不利的影响,也是本篇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文献综述
据现有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缺少亲情关爱,加之同时存在监护“盲区”、教育“误区”、改革“难区”、社会环境“雷区”,从整体上看,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心理、品行、安全诸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容易出现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部分问题儿童甚至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毁掉的一代”。[1]其中,家庭教育问题无疑是重灾区,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问题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的支持加以改善,而家庭教育往往受限于家庭本身的结构,以及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情况,生活情况的影响,难以通过外在力量加以解决。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2]其中,老年人大多有隔代亲情节,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生活方面的问题,而很少或根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加上有些长辈溺爱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孩子的顽劣行为和心理,而这种行为或心理一旦形成,对儿童将来的人生发展无疑是极其不利的;加之老年人大多年老体衰,本人需要家人照顾,精力有限,很难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在另一方面,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往往会缺乏安全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心理上留下阴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且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上述情况很难保证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从而使得对其教育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指望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而是要尝试通过多个途径,多管齐下。在现有的文献中,主要可以找出如下几种途径:
首先,在政府方面,政府切实履行在教育方面的职责,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发展并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使在校的留守儿童能够得到较为周全的基本生活照料,最起码食宿有保障。[2]以学校教育降低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所占比重,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在儿童教育方面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
其次,在家庭方面,儿童的抚养人应在保证儿童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应进行所谓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式的教育,也不应过分溺爱。[3]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想当然的加以解决,而是应当主动向老师或是有相关教育经验的人士咨询,以找出妥善解决的方法。
再次,在社会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开发地方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所有问题的最好出路和长久之计。[4]
根据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有范围广,情况复杂等特点。而随着这一问题的爆发式的凸显,与之相对的应对方法却还处在探索研究的阶段。家庭教育对与儿童的成长有着巨大深刻的影响,如何加快脚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乃至所有与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及产生原因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谋生,而还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的儿童。[5]其中主要是指那些已经到达入学年龄,在学校学习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第一监护人父母的监护,而其在身体上、思想上又未成熟,故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焦点。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资料显示,当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2300万左右,其中87%分布在农村地区,高度集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6]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竟高达18-22%。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而《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我国2009年流动人口达到2.11亿人,其中14岁及以下儿童占20.8%。[7]。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正在逐年上升,并据调查显示,在未来仍会有约一亿人口向城市迁移,留守儿
童数量势必会继续扩大。
(二)留守儿童产生原因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差异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条件。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工,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担的其大城市里孩子读书的诸多现实问题,如高昂的住房、教育、生活等费用问题,再加上农民工一般文化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就业以及收入的不稳定,经常处于流转状态,不说他们无法照顾孩子,就是孩子们需要的最起码的稳定都是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城的农民工不可能再用高昂的经济代价将孩子带在城市上学,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孩子单独留在农村生活、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由此产生。同时,我国城乡存在着中国特有的“二元结构”问题,尤其是二元户籍制度。[8]这种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了带约束性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农民虽然可以进入城市经商或打工,但农村居民仍然没有在城市定居的权利,而是实行暂住证制度。这一制度也客观上促进了更多留守儿童的产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据调查统计,由于抚养人或监护人与父母在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教育观念、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均存在差异,从而使留守儿童较之非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身体发育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问题(见表1)[1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临时的、不稳定的教养结构。由上表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父母的外出打工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对留守儿童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据林宏[13]发现,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并且留守男孩和女孩相比,男孩的症状强于女孩。从男女的性格分析,女孩相对较安静顺从,不易出现事故,而男孩更好动,难管教,易发生问题。王丽芬发现,父母离开时间的长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父母离开时间越久对留守儿童心理影响越大。并且,农村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发生扭曲,一些父
母通常采用的“物质+放任”的补偿方式易使其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贪图享乐的陋习以及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并直接导致他们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其次, 心理健康水平低下, 易出现性格问题和人格缺陷。孩子缺乏父母的至亲关爱, 内心孤独, 缺乏安全感。心理问题的形成和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畸形心理, 进行矫正型教育将会更难。[14]调查发现,多数留守儿童容易情绪波动、多愁善感或性格孤僻, 同时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 这一点从更深层次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并且,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所引发的后果的严重性不仅仅在于对家庭的眼前创伤或对社会的直接危害, 更关键的是, 留守儿童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 所以其消极影响可能波及几代人, 其代价无法估量。
最后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隔代教育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祖辈的观念相对滞后,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15]同时,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甚至以致形成亲子之间的感情隔阂和对立情绪。并且,农村隔代抚养中经常会出现的包办现象会造成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低下,孩子与老年人的长时间相处,容易产生内向、人际交往恐惧等心理障碍,这会给他们的身心发育、人际交往及将来的自我实现带来很大的阻力和影响。”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探析
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家长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教育的方法不当;重男轻女,家教失衡;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9]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除了一般的农村教育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
第一,教育管理时间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育管理时间严重不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规模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一户人家出一人,以男人为主,女人在家边干农活,边抚育孩子。因此,有一定的时间呆在子女身边管理子女,对子女的学业管得比较多。家庭承担了一定的教育责任,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而如今,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越来越多,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大大减少,造成父母对子女教育管理的时间严重不足。
第二,父母教育管理方式发生了改变,父母在外打工,远离孩子,如何实施遥控管理,有的选择以金钱为诱饵,有的以打骂为主。很多父母根据成绩单的绝对值来判定,成绩好则给以金钱和物质奖励,再不合理的要求也同意,自己辛苦也值;成绩差则一顿暴打,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教育管理方式异变的典型表现,也被很多的事实证明为是不成功的,错误的教育方式。
第三,教育上重智轻德,重身轻心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身体好、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智育上,又过分关心分数。分数代表一切,忽视孩子智力
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5] 第四,教育上过分依赖学校,而忽视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方面的作用。[10]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的确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表面繁荣也助长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惰性,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心,削弱甚至放弃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
第五,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我国留守儿童中,有祖辈抚养的比例占到66.47%,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率就越高。“隔代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形态。[11]由于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影响留守儿童创造个性的形成,同时,祖辈的过分保护也会遏制了留守儿童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甚至还会造成亲子感情隔阂。
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家庭方面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家庭、家长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首先,父母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到整个家庭的发展,要意识到孩子
[16]的前途也就是整个家庭的前途。在外出打工时尽量考虑父母中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尽可能保证家庭教育的进行。如果父母双方都必须外出时,有条件的父母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孩子时刻能体验到父母的爱与关怀,这是最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在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时,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寻找和确立更最为合适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问题。同时,即使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父母也不能够逃避或是减轻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应当勤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其次,如果家庭教育是隔代教育的情况,抚养人应当积极与留守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地寻找办法解决。留守儿童的祖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经历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到孩子的教育上。
(二)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教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应为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建立档案,以便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追踪,使学校和教师能够掌握这些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17]同时,当留守儿童在某方面出现问题时,学校能够及时与儿童的监护人或父母沟通,共同解决问题,保证儿童的成长。此外,学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留守儿童为重点”的教育理念,[18]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和关心帮助,容易得到留守儿童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应多留意在校的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变化,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业上、情感上的需要,尽可能地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学业上更多的帮助,情感上更多的理解。
其次,学校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设立本校的课程,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方面应当仔细研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改革现有课程,设立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例如,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强化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设立道德教育课程,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态。通过这些措施,尽可能的减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社会方面
在社会层面,提升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意识,重塑农村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完善农村留守子女监护网;同时,还需要净化农村社会治安环境,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农村少年儿童生活在安全稳定有序、民风自然淳朴的社会环境中;并且,我们还应当净化农村文化,清除农村陋习,为农村少年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子女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其次,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网络概念,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
[19]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农村社会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帮助也是不可忽视的。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教育亟需建立起来,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损失。应该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农村乡镇机关中富余人员,回乡定居的老干部,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方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融入社会这一个大家庭。
并且,我们应当合理的借助媒体的力量,使全社会重视留守儿童这一日益庞大的弱势群体,依靠社会大家庭的力量来帮助教育管理留守孩子,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造成的身心伤害,使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四)政府方面
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上的跟进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制订和逐步实施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18]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的待遇,尽可能的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统筹城乡发展,消除我国二元社会结构,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同时,政府应当致力于开办寄宿制学校。在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无疑肩负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通过行政手段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五、总结
“留守儿童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可以预见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持续存在的社会现象,保障他们正常的社会化发展,不仅是国民教育中的基础环节,更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城乡一体化稳定与持续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也能发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单单靠某方面的努力就能解决的。
因此,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状况,需要其所在的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高度关注,家庭是重点,学校是关键,社会是推力,政府是根本,只有四者之间协调联动,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坚,“当前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学习(聚焦三农),2012 [2] 任相韵,“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农村教育),2006 [3] 范方著,“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 段成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 [5] 王晓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传承(三农问题),2012 [6] 杨雁,“浅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内江科技,2012 [7] 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M],全国妇联网,2008 [8] 叶敬忠、杨照著,“关爱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 袁凤琴、袁真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 [10] 陶中扁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 [11]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http:// [12]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 [13]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14] 胡燕,“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考及展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5] 周宏霞,“农村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J],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2012 [16] 黄宝中、闭文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17] 韦伟,“留守儿童研究的新视角——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 [18] 张熔,“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2 [19] 李新、张静,“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20] 张礼、蔡岳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 [21] 蓝彩玲,“父母的关爱是留守儿童的灵丹妙药”[J],现代阅读,2012 [22] 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6 [23] 杨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关系研究”[J],视点动态,2012 [24] 李新、张静,“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刍议”[J],社会民生,2012 [25] 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工作研究,2012
谢 辞
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
第二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
论文类别:德育论文
作者姓名:卢钦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在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中,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却又薄弱的一个环节。在留守家庭中,家庭教育职能弱化,亲子情感交流欠缺,教育方向不正确,隔辈监护,给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安全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道德问题等。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齐管共抓:家庭方面应该弥补亲情的缺失,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家校沟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积极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条件。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快速流动成为转型期社会的一大特征。据统计,全国现有劳动人口I已超过1.3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批未成年孩子留守家中。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留守儿童生活在亲情缺失的家庭中,亲子之间缺乏沟通,缺乏亲情关爱,成了“有家的孤儿”。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父母关爱缺失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着出门挣钱,对孩子只管生养,不管教育。几乎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道德行为和心理问题。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不与学校沟通,也很少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甚至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上课。他们不清楚孩子心理和身体的变化,不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且,在情感交流上,因客观条件的限制,父母没有机会向留守儿童表达自己的关爱。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面临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自身变化等许多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此时得不到父母的引导、关心和帮助,他们极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行为失控。
(二)、隔代监护弱化了家庭教育
隔代监护是指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抚养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这些监护人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于家庭教育的意识非常淡薄,认为他们的责任在于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让他们吃好喝好身体好,很少关注孩子情感变化的意识。对孩子的发展问题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不是素质的全面发展,他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我们只管他们健健康康去上学就行”。
(三)、家庭教育方向不正确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首要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关注的是孩子吃饱穿暖的问题。他们一般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全权交给学校和老师。一方面是因为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文化程度限制。他们很少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而只注重考试分数。至于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他们无暇顾及,而教师也很难对孩子进行专门的品德教育。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在德育方面的不足。孩子犯了错误也无人纠正,这会使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是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吸收大量的农民到城市打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父母双方背井离乡到城市里打工,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去承担高消费生活的城市成本,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请老人或者亲戚加以照顾。
1、情感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与父母缺乏亲情的沟通。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有在春节时才能见到外出打工的父母。父母打工路途较远,春节假期普遍不长,留守儿童来真正能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大部分是由家里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老人给予的关爱不恰当。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就是掌上明珠,几乎大部分老人都溺爱着孩子。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会向父母一样严格管教,只会一味的顺从孩子。
2、学习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存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委托的抚养人都很少受过教育,大多数是文盲。农村的传统思想,认为读书没有用,对女孩子更是歧视,也就别说督促留守儿童学习的意识了。而且农村的学校教学资源也极为稀缺,学习条件艰苦。
3、道德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物质生活关怀较多,对其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功利化和世俗化,对社会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缺乏认同。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受负面影响较多,有的留守儿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
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误,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会过问,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现象,有的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极个别的儿童甚至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教学设施问题
硬件设施教室普遍年久失修。个别地区留守儿童在漏雨窗户没玻璃的教室上课。农村学校较少,路途远。很多留守儿童天没亮就要上学,每次去学校都要走上一到两个小时。学校的图书也极为稀缺,很多书本都是几年前的,书本都快翻烂了。新华字典都需是学生公用,轮流查阅。软件方面,农村学校教师资源奇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普遍条件艰苦、资源短缺、生活单调使得教师难以忍受不愿来此工作。有的农村学校只有两位教师,要负责百十位学生,教师每天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教师资源的紧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未来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1、家庭方面
(1)、父母改变双双外出打工的方式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增强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信心,不良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无法专心学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对子女成长起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来自父母双方的关爱和教育,才有利于子女身心全面的发展,同时,养育子女也是父母的责任。在父母方面,要意识到孩子与父母分离会对孩子的心理、学习、个性、行为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挣钱养家固然重要,自己打工是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本意是好,但是他们也必须意识到儿童留守潜在的问题。不能认为把孩子交给长辈和学校就万事大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孩子未成年期间尽量留在家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即使要外出务工,也要尽量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或到离家较近的城市务工,保证家庭的完整。
(2)、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
养育、教育孩子是法律赋予家长的责任,特别是在孩子行为、习惯成长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身为父母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警告世人:“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无望了。”因种种原因必须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不能因为外出或工作繁忙而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教育期。要多抽出时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多向临时监护人和老师了解孩子留守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情况,与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即使远离家乡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情关爱和家庭的温暖。用心弥补孩子感情的饥渴,用心经营孩子的未来。
2、学校方面
家庭、学校及社会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教育阵地。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不足或偏离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学校给予了更高与更多的期望,一方面要求学校教育和督促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校给这些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弥补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应该配合留守儿童父母或临时监护人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面对大量留守儿童的农村学校,有必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孩子基本情况、父母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情况等建立详细的档案,主动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沟通,及时反馈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协同他们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现实情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弥补其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传授知识,但是留守儿童每天长时间接触的是学校的集体,包括老师,同学。他们的品德行为更容易受这这些人的影响。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要密切注意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及时纠正。
(2)、举办家长学校
学校可利用师资和地理优势,在农闲和春节等留守儿童父母回家团聚的时间,举办家长培训学校。也可由退休老教师和热心留守儿童问题的志愿者组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委员会,深入到留守儿童家庭,向留守儿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教育效果。
3、政府和社会方面
政府应采取一些专项的、直接性的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政府要为农民工儿童进城就近入学提供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免除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使多数留守孩子能够成为进城学习儿童。不能跟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所在的乡镇、村组、妇联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重视起来,建立农村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育,组织镇、村的教育资源,发动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来担当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家庭教育缺位的现实情况,广大热心的教育工作者和热衷于农村教育的人士可以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适当地建立一些青少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站、儿童乐园等作为社会教育活动基地,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合作的人生态度,给留守儿童以生活、学习和心理上更多的关爱,以此补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总而言之,社会各界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各个层面的关注。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除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外,还要注意帮助纠正、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才能使这些孩子克服一切障碍。只有我们一起努力,留守儿童才能在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苏琦雄、覃桂林.浅谈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教育策略[J].教师,2011(24)
[2]刘召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8)
[3]王付欣,李旭.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2-3
[4]黄宝中,闭文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9):20-21
第三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重庆市双竹镇三所小学为例
【作者】 余文盛; 钟昭会;
【摘要】 在农民工流动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大量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亲子教育缺位、教育期望出现偏差、临时监护人监护责任浅层化、教育能力低下、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内容片面等。因此,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均应采取相应对策,合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蒋平;
【摘要】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把他们留在原住地入学接受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条件下,在学业成绩、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及身体发育方面出现的不良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和解决。
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辛冲镇留守儿童为例
【作者】 蒋俊杰;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未能与父母双方一起生活,导致其家庭教育缺失严重,造成留守儿童在身心、学习和成长上出现了失管、失教和失衡的问题,同时也引发了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本研究是以武汉市辛冲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为例,探索建构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辛冲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分析,在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发掘服务地点对家庭教育的需求。第二,社会工作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服务运用,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在辛冲镇开展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具体服务。第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服务模式构建分析。结合对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总结,在分析了辛冲镇具有的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服务模式,并且提出了服务模式持续性发展的建议。第四,针对本研究的内容提出研究的结论与讨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严重,急需专业服务介入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较有成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模式的建构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还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模式、社区资源利用及农村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三方面进行了讨论。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 肖媛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镇化进程迅猛,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人口和出行量增加,这一方面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广大农民摆脱贫穷、增加收人的一条重要途径,也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然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趋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 又叫“空巢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l4岁以下儿童[①]。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流动,通常把仍在读书的孩子留在农村。他们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投靠在亲朋好友家,或者就兄弟姐妹自己过,从而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这种新组合的变异家庭,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亲情关爱、言传身教、健全而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留守儿童”的成长恰恰存在着这一缺失,所以在他们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接受习染的最早环境。家长应当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任责任人;家庭应当成为孩子品德修养与学习智慧的培训基地。尤其是对于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异于一般儿童的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其家庭教育现状并深入提出解决措施,在当前来看有极其重要而长远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乏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课,它的成功需要父母和孩子间的长期沟通。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二)隔代监护弱化了家庭教育
父母外出打工后后,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责任就落在祖辈或其他亲戚身上。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不能比较科学地为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同时,这一代老人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都比较落后,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论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戚,他们对孩子的关怀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只顾及到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培育,结果使家庭教育挂一漏万。
(三)家庭教育的诸多不合理
其一,祖辈对孩子的溺爱。祖辈往往觉得孩子离开父母十分可怜,于是便溺爱孩子,疏于严加管教。其二,留守儿童错误观念极易养成。孩子的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关爱,也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些,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孩子对金钱的需要,孩子便会好好学习,成材成人。可惜的是,这样非但不能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反而会助长孩子“重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
其三,孩子的全面发展受阻。部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未能做到以孩子为本,而是以家长为中心,以命令主义为主,甚至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孩子的成长,未能注意到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让我们产生了忧虑,残缺的家庭教育会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而系统地了解这些问题又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教育问题
由于年龄较小,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监护人的监护。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
关紧要。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挣钱,甚至比“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部分农民工对子女的期望过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挣钱上。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给了孩子.使孩子相信“凑书无用论”,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二)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大多受到人身的侵害。二是自已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
(三)心理问题
青少年是人格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温暖和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也替代不了的。由于长期的家庭缺失,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缺乏同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而其他的监护人又替代不了父母正常情况下提供的亲情温暖和关爱,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在孩子遇到各种问题时,尤其是在失败、孤寂的时候,他们不愿意与带管人交流,而采取与同龄人交流等方式。久而久之,在其心理上的成长留下了后遗症,通常表现为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和不善于与人交流、敏感、仇视或者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和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同时父母外出打工的儿童个性心理发展偏离“常态”的比例较对照组高。
(四)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容易误人歧途。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对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不良的社会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社会规范教育的缺乏,无法给予留守子女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于是一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留守儿童,自我行为得不到控制,加上与社会不良人员的接触.厌学、逃学、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家长要高度重视和不断改进对孩子的教育
资料显示,留守家庭的孩子缺乏父母的日常教养,祖辈作为留守家庭的支撑者和家庭教育的代行者,往往把对孙辈的教育仅看作他们繁杂事务中一个小小的部分,甚至当作可有可无的、无可奈何的负担或排遣孤独的小伙伴、玩偶。应该帮助这些祖辈从观念到行为将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教养上。而不是放在起早摸黑的农活儿上:既要满足孙辈合理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又要严格管教他们的不良思
想和言行,切忌溺爱、纵容。尤其是处于非“常态”位置的父母更不能因在外打工而忽视其教育责任,要讲究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改变出于“愧欠”心理而实施“物质补偿“的做法;加强与孩子的电话、书信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状态,尽多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抚慰与思想上的引导。
(二)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
首先,促进经济发展,革新家庭生育观和教育观。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应通过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在经济上逐步走出贫困,走向富裕,增强自我养老保障能力,从而促使其改变落后的生育观、教育观以及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
其次,稳定家庭教育队伍。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南城县徐家乡五帝村党支部书记吴木根说:“建设新农村,资金也许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没有人才,甚至连像样的劳动力都没有。现在年轻人都进城了,村里剩下的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许多村子甚至都变成了„空心村 ‟。在这种情况下,谁来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农村发展战略调整,标志着由漠视农村向建设农村转变、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互动转变。新农村建设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应当为农民提供更多在乡村施展才
华的机会,使农民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家长也会因此而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和教育孩子,这就为农村家庭教育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力量——父母,使大量“留守儿童”将不再留守。
第三,改造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颜氏家训》中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行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道出了环境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使农村基层组织有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来改善农村的生存环境、促进农村民风、乡风的升华,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社会各界积极履行职责,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第一,政府、妇联和村组要加强对留守家庭的人力物力帮助和人文关怀。从外部环境提供帮助与关怀,减轻留守家庭老人和儿童的压力。
第二,学校要及时向留守家庭传达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以及老师的建议和家教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能力。
第三,政府应采取一些专项的、直接性的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政府要为农民工儿童进城就近入学提供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免除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使多数留守孩子能够成为进城学习儿童:不能跟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所在的乡镇、村组、妇联要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重视起来,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组织镇、村的教育资源,发动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尽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四)政府积极扮演重要角色
1.留守儿童随父母外出就读,取消借读费
许多父母都愿意把子女带出到打工点就读,但由于借读费太高,多数只能望而却步。从查阅的资料来看,儿童愿意跟随父母就读。我国《教育法》第18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改革户籍学籍制度,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教育体系
影响留守儿童跟读的主要因素还有户籍、学籍制度。由于不是当地户口,一方面当地学校不接收,另一方面即使接收,费用也很昂贵。这就成为制约留守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又一大障碍。子女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益处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比如:父母和子女在一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思念误会和问题,家长能够更好地督促孩子学习,孩子能够更好地看到学习的未来。
3.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
实践证明寄宿制学校的建立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安全、心理、教育等问题。通过调查寄宿制学校深受师生欢迎,可以解决家庭教育的不足。当然,学生居住在学校,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寄宿制虽然是一种解决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但是,要建寄宿制学校,首要的是资金。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更强烈的纯公共产品的性质,应主要由公共财政给予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受益人不仅仅是个人,也不限于地方,而是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及全体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具有更鲜明的国家公共产品的性质。尤其是从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短缺状况及义务教育的财政困境来看,加大中央政府的投入具有紧迫性。通过加大中央的投入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公平性。总之,鉴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根本,当务之急是要倡导留守儿童随父母外出就读,取消借读费;改革户籍学籍制度,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教育体系。加上其它措施的齐头并进,综合处理,深信留守儿童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五篇: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征(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 1001410024)
摘 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其教育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诸如心理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良,道德发展出现危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任其发展下去还会演绎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以圆满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形成了庞大的民工潮队伍。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应该看到,和城市中“流动儿童”遭遇的教育困境一样,“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那些被留在户籍所在地而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之所以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副产品,也是客观社会结构制约下的农村劳动者无奈的理性选择。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正在或将要步入城市,这也意味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将长时期存在。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不佳:在农村,由于监护人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在对儿童的知识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当儿童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除了向老师寻求帮助以外,基本上找不到其他的解决途径,再加上农村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对互联网等新兴教学媒体的使用很是欠缺。学生的知识面也十分的狭窄。再加上家庭本身对教育的不重视,对学习方面管理的不够好,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容易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经常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旷课已是家常便饭,有的留守生甚至辍学。甚至于有些留守儿童要帮助年迈的祖父祖母承担过重的家务劳动,直接影响到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城市相比普遍较低。
(2)心理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个人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多数外出务工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好几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中,与父母的亲情关系趋于冷淡,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享受到父母在价值观念上的思想指导,也无法享受到完整的家庭人格教育,孩子因此变得内向、敏感和脆弱,不愿与别人交流,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长期无法排遣的郁闷感势必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的行为常常会有失控倾向,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问题少年”。(3)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在农村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许多留守儿童接收不到正规的道德教育,他们大多数是跟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由于监护人知识水平有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许多儿童容易惹上社会上不好的习惯,容易被社会不好风气影响。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面对不良文化和行为,他们进行正确判别的能力不强。在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在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方面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旷课、逃学、迷恋上网等现象,有的甚至被社会上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参与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
(4)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
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5)代沟现象较为明显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90%的儿童承认跟监护人发生过冲突,冲突的理由主要是代理监护人唠叨和不被代理监护人理解,这两项合计占86%。在回答“如果你有机会给现在的监护人提一个要求的话,你最想说什么”的问题时,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都表达了要求被理解和要求得到帮助
(6)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和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1)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该注意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教育公平,为农村子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育资源,更加完善的教学设施。发展信息教育,素质教育不断拓展农村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国家应适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的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最大的优惠。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2)学校方面: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是不完整的,就迫切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进行弥补。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学校主阵地、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要调整课程设臵,增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坚决制止“管优不管差”的现象;要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而且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
(3)家庭方面:留守儿童家庭应该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倾注更多的时间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尽可能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平衡感和孤独感,使他们依旧体味亲情的温暖。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农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4)社会方面: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其法定监护人的事,也并非只是政府和学校的事,而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群策群力。因此,应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来宣传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大力组织开展社会关爱行动。比如在社会上广募大学生、志愿者、“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在亲情上关爱,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鼓励帮助留守儿童;呼吁当地村民积极配合各村组织做好工作,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多方争取社会资助,帮助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研究,2002,(9).[2] 史晖,王德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9)[3]胡朝阳,张振乾.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报告[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8).[4]王晓腾.没妈的孩子也是宝[N].贵州商报,2007 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