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1:0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

第一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已有着几年的研究历程,对于帮助这些儿童树立生活的信心,确立学习的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他们的心理跟踪研究,使相当一部分孩子暂时摆脱了心理的困惑,得到了心灵交流,感受到了爱的温暖。2006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专门召开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强调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工作。近期,中央领导指示:“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工作。全国妇联正在推进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健全。我们要全力支持,使其发展得更快更好。”这为我们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关心和帮助。但是,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需要这些教师耐下心来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用爱心解冻他们心灵的“冰川”,用关爱鼓励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项研究内容从整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

采用问卷法、口头询问的调查方式向幼儿及家长了解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留守家庭的基本情况。

2、调查内容

①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②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问题。

③调查留守家庭亲子关系健康与否。

④调查留守家庭监护人的教养方式。

3、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薄弱的原因。

①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的不完善和家庭教育的弱化。

二十一世纪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祖辈与孙辈所处的大环境有很多差异,祖辈的教育理念显得有些落后,不合时宜。在留守家庭中,祖辈作为监护人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误区。因此,此类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能管的了孩子。爷爷奶奶由于上了年纪,同时又不懂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所以难以很好的教育。而那些寄居在邻居亲戚朋友家的,由于是别人的孩子,不太方便管,所以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至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单亲在家的)虽然是在年轻家长身边情况能有所改观,但是由于家庭角色的缺失,教育仍然有诸多问题。

●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

多数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其物质生活水平较普通家庭有了很大提 高,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提高。祖辈想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在物质和金钱方面给予大力补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一年中只有国定长假才会回来一次,而一旦回来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亲情缺失使留守儿童对情感的渴望难以得到满足,极易在心理与现实之间形成落差,在现实中表现为情感冷漠,内心封闭,不相信他人,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出现行为孤僻等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受农村的教育管理条件限制,学校也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上的足够关注。

●留守家庭教育内容单调,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德育。

留守儿童家庭中,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般只停留在生理需求阶段,他们为留守儿童提供衣食住用行方面等基本生活用品,家庭教育内容单调、浅显,缺乏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祖辈和亲戚、朋友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

②教育机构方面

●家长学校没有针对性。

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就是聘请保健专家、心理专家、教育专家,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家长进行保育、教育方面专门训练。虽然现在,家长学校一学期也能保证几次讲座,不过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同时讲座的内容科学性比较强,知识性比较重,年轻家长或许还能接受,但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家长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指导工作以为学校教育服务为主。

学校开展家庭亲子教育的指导工作,其指导者肯定都是教师,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难免以学校教育工作为重。例如指导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游戏,而具体的游戏却只适合在学校内进行,没有提供适合家庭开展的亲子游戏;又如指导家长应在家庭中也开展亲子阅读、儿歌等智力教育,内容却是对孩子学校所的知识进行复习。

●指导形式的“单一性”和“满堂灌”现象。

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且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家长总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指导的形式无非就是“讲座、家长会、谈话”等,而“满堂灌”是家长会议或家长学校时最普遍的现象,家长根本来不及消化、吸收。

●学校缺乏专业的家教指导队伍。

虽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学校工作的范畴,但是多年来,的家教指导工作一直处于“散打”状态,没有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保教人员,家长学校、家长讲座等也是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对家长提出的疑难杂症不能给予科学的、专业的指导,同时,家教工作一直为其他工作的附属品,由中层兼带,因而,指导人员缺乏,工作难免不全面。

二、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1)成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成立家长学校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支持学校工作,学会与孩子交流与沟通,配合学校对孩子实施切实可行的教育。学校可利用逢年过节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回家的有利时机,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形势、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理念及教育策略等方面的培训。有效加强学校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与交流。

(2)开办监护人培训班。

在监护人培训班上,除了请教育行家作育人方面的报告外,学校可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向所有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传授一些好的监管教育方法,要求他们鼓励留守儿童经常与父母通信、通话,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是只管他们的吃穿,还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要。通过对所有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为有效配合学校做好留守孩子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咨询,满足指导对象的全面性与分类指导。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既包括家长又应包括子女;既包括父母,又应包括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既重视对母亲的指导,又应注意对父亲的指导,还要注意对孩子的监护人的指导。对有不同特点的家庭要注意分类指导。可以从孩子特点、家长特点或家庭的特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咨询活动与其他指导途径相比,主要有显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留守儿童”家庭咨询活动的以家长的实际需要和指导者的安排为宜,开展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有弹性的,关键是要拥有专业的师资和专家指导,于是在请门诊医生、儿科医生、专家等担任专业指导外,还应鼓励教师积极担任咨询人员,贴近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从考虑家庭实际因素出发,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例如,祖辈家长带领的,就谈谈“隔代亲”教育问题;海桥地区的“外来媳妇”特别多,就从本地区的社会背景、民风民俗、传统教育等说起;同时,还可以解决家长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随机性比较大。

(4)家长指导内容选择的多角度和针对性。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应从多种角度加以选择。不论从何种角度,最终都应考虑作为指导直接对象的家长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态度及行为,使指导内容具有针对性。为了做好家长工作,学校班主任不仅要“ 读懂学生这本书”,还要“ 读懂家长这本书”。

举办“留守儿童”家长讲座最困难的就是选择讲座内容,理论多了家长不爱听,理论浅了难以转变家长的观念,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家长感兴趣的讲,针对家长自身问题讲、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要切合家长的实际。例如,把不重视家庭教育的祖辈家长归为一类,单独指导,使其认识到家庭亲子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方法不当、教养态度不妥的家长集中起来,加强指导,使其掌握榜样示范、启发诱导等诸多正面教育的方法;在对家长重点帮助他们做好孩子的学习工作。

(5)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多种载体,力求指导形式的多样性。

除了上述几种途径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家长会、上门家访、联系手册、颁发宣传资料、家长接待日、设立宣传栏、个别交谈、经验交流等途径来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开展家庭亲子教育的指导工作。

家长会是我们对家长进行指导的重要形式,具体分为全校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小组家长会等。全校家长会安排在每学期的学期前、学期中、学期末,中间穿插家长学校的讲座;而班级家长会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负责召集,保证一学期三次;小组家长会是效果最好的形式,按家长需求或用各种不同的标准对家

长进行分组,开会前,将家长的名字、会议的时间、地点公布在家校联系栏上,家长一进校就能看到,会议的氛围轻松愉快、家长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而对于留守儿童的家长来说,小组家长会是最适合他们的了,因为大家有着相同的经历,有着同样的感受,所以容易产生共鸣,交谈更融洽。

家访是最接近家庭的一种指导形式,能深入了解“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的情况,能给家长最实际、有效的帮助。在这类指导中,我们主张教师心平气和、要有耐心,以真诚和良好的形象感化家长。此外,在家访前,要事先预约,既不做“不速之客”,也避免吃“闭门羹”。

(6)培训骨干,形成家庭教育指导队伍。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指导者的能力与水平,因此必须拥有专业化的家教指导队伍。学校有专职的家教工作负责人,有家教指导志愿者队伍,平时通过“校本培训”、“专业学习”“内网管理平台”等途径开展家教指导骨干的培训,正着力提高指导者的水平,形成家长称心、满.意的指导队伍。问题在于,指导家长不是一位老师或几个老师的事情,而是我们所有学校工作者的责任,尤其对于留守儿童家长群体,更应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提高指导水平固然重要,但首先我们的责任、意识是前提,对于他们不能有歧视,不能有偏见,更不能产生抱怨,应该是耐心和引导,说服和疏通,有了良好的素质支撑,一定会受到家长的欢迎。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以本校对象,在本课题开展前后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所产生的效应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由专业科研人员和本课题小组成员密切配合,以理论练习实际的方法在实施前做现状分析,在制定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并不断调整,最后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调整分析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年4月—年6月)

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落实研究任务,收集资料、组织分析探讨、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关动态和资料;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方向、内容、方法及预期成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年9月—年4月)

(1)调查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编制问卷表,组织情况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原因。

(2)实践探索。通过调查,在了解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

究要求和实施策略,开展实践与研究。

(3)中期总结。在对留守儿童家长开展近一年的指导工作后,对前阶段研

究工作做个小结,并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与措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6月)

(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撰写研究终结报告《留守儿童家庭教

育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总结会,总结研究工作,展示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人员组成: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综合研究总报告《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

2.典型个案、实践心得、论文若干篇。

第二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重庆市双竹镇三所小学为例

【作者】 余文盛; 钟昭会;

【摘要】 在农民工流动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大量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亲子教育缺位、教育期望出现偏差、临时监护人监护责任浅层化、教育能力低下、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内容片面等。因此,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均应采取相应对策,合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蒋平;

【摘要】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把他们留在原住地入学接受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条件下,在学业成绩、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及身体发育方面出现的不良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和解决。

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辛冲镇留守儿童为例

【作者】 蒋俊杰;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未能与父母双方一起生活,导致其家庭教育缺失严重,造成留守儿童在身心、学习和成长上出现了失管、失教和失衡的问题,同时也引发了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本研究是以武汉市辛冲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为例,探索建构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辛冲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分析,在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发掘服务地点对家庭教育的需求。第二,社会工作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服务运用,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在辛冲镇开展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具体服务。第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服务模式构建分析。结合对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总结,在分析了辛冲镇具有的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服务模式,并且提出了服务模式持续性发展的建议。第四,针对本研究的内容提出研究的结论与讨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严重,急需专业服务介入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较有成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模式的建构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还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模式、社区资源利用及农村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三方面进行了讨论。

第三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门峡市优秀家教论文征集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研究

学校:三门峡市义马跃进小学 姓名:成川

电话:*** 通讯地址:三门峡市义马跃进小学电子邮箱: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问题的形成是农村家庭、学校、社会、经济体制与人口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其中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问题,对留守儿童将来的成长路径,心理状态,以及人生观等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对家庭教育问题深入研究,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工作有重要意义。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深入、真实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将十分有用。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产生原因,家庭结构等,找出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以后关于留守儿童的工作提供便利,使留守儿童能够树立正确价值目标,调节自我,使之能以端正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将来步入社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解决对策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left

Summary

With the population shift toward urba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have become a hug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 their family problems, education problems, security problem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nduct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acute.These problems are caused by rural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system, economic system.Family education is important to the future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also to their mental status, and life in general.Concerned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family education would be very useful to improve the way we used to help left behind children.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family education, I hope this thesis can facilitate the work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future and enable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outlook of value and their life.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family education solution 4

目 录

导言 „„„„„„„„„„„„„„„„„„„„„„ 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

(二)文献综述 „„„„„„„„„„„„„„„„„ 1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及产生原因 „„„„„„„„„„ 4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 4

(二)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 „„„„„„„„„„„„ 4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 6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探析 „„„„„„„ 8

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 9

(一)家庭方面 „„„„„„„„„„„„„„„„„ 9

(二)学校方面 „„„„„„„„„„„„„„„„„ 9

(三)社会方面 „„„„„„„„„„„„„„„„ 10

(四)政府方面 „„„„„„„„„„„„„„„„ 10

五、总结 „„„„„„„„„„„„„„„„„„„ 12

六、参考文献

„„„„„„„„„„„„„„„„„ 5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据全国妇联2008 年2 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所示,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社会群体。当时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约为5800 万;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42.8%的留守儿童父母同时外出;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 年以上。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称: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21 亿,未来10 年尚需转移农村人口逾1亿人[1],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将持续处于上涨的趋势。

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差异最主要表现是学习教育方面,以及与其有内在联系的心理方面诸如人际关系、与父母关系以及对家庭感受方面,而这些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为突出。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主要分为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本篇论文主要针对的是有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相应的对策。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一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隔代教育,通过对现有的资料的研究表明,隔代教育会带来很多的负面效果。比如社会交往的困难,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以及由于缺乏 1

父爱母爱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等等。如何通过一定的措施来缓减消除这些不利的影响,也是本篇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文献综述

据现有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缺少亲情关爱,加之同时存在监护“盲区”、教育“误区”、改革“难区”、社会环境“雷区”,从整体上看,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心理、品行、安全诸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容易出现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部分问题儿童甚至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毁掉的一代”。[1]其中,家庭教育问题无疑是重灾区,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问题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的支持加以改善,而家庭教育往往受限于家庭本身的结构,以及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情况,生活情况的影响,难以通过外在力量加以解决。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2]其中,老年人大多有隔代亲情节,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生活方面的问题,而很少或根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加上有些长辈溺爱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孩子的顽劣行为和心理,而这种行为或心理一旦形成,对儿童将来的人生发展无疑是极其不利的;加之老年人大多年老体衰,本人需要家人照顾,精力有限,很难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在另一方面,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往往会缺乏安全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心理上留下阴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且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上述情况很难保证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从而使得对其教育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指望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而是要尝试通过多个途径,多管齐下。在现有的文献中,主要可以找出如下几种途径:

首先,在政府方面,政府切实履行在教育方面的职责,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发展并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使在校的留守儿童能够得到较为周全的基本生活照料,最起码食宿有保障。[2]以学校教育降低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所占比重,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在儿童教育方面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

其次,在家庭方面,儿童的抚养人应在保证儿童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应进行所谓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式的教育,也不应过分溺爱。[3]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想当然的加以解决,而是应当主动向老师或是有相关教育经验的人士咨询,以找出妥善解决的方法。

再次,在社会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开发地方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所有问题的最好出路和长久之计。[4]

根据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有范围广,情况复杂等特点。而随着这一问题的爆发式的凸显,与之相对的应对方法却还处在探索研究的阶段。家庭教育对与儿童的成长有着巨大深刻的影响,如何加快脚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乃至所有与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及产生原因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谋生,而还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的儿童。[5]其中主要是指那些已经到达入学年龄,在学校学习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第一监护人父母的监护,而其在身体上、思想上又未成熟,故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焦点。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资料显示,当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2300万左右,其中87%分布在农村地区,高度集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6]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竟高达18-22%。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而《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我国2009年流动人口达到2.11亿人,其中14岁及以下儿童占20.8%。[7]。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正在逐年上升,并据调查显示,在未来仍会有约一亿人口向城市迁移,留守儿

童数量势必会继续扩大。

(二)留守儿童产生原因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差异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条件。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工,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担的其大城市里孩子读书的诸多现实问题,如高昂的住房、教育、生活等费用问题,再加上农民工一般文化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就业以及收入的不稳定,经常处于流转状态,不说他们无法照顾孩子,就是孩子们需要的最起码的稳定都是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城的农民工不可能再用高昂的经济代价将孩子带在城市上学,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孩子单独留在农村生活、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由此产生。同时,我国城乡存在着中国特有的“二元结构”问题,尤其是二元户籍制度。[8]这种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了带约束性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农民虽然可以进入城市经商或打工,但农村居民仍然没有在城市定居的权利,而是实行暂住证制度。这一制度也客观上促进了更多留守儿童的产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据调查统计,由于抚养人或监护人与父母在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教育观念、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均存在差异,从而使留守儿童较之非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身体发育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问题(见表1)[1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临时的、不稳定的教养结构。由上表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父母的外出打工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对留守儿童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据林宏[13]发现,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并且留守男孩和女孩相比,男孩的症状强于女孩。从男女的性格分析,女孩相对较安静顺从,不易出现事故,而男孩更好动,难管教,易发生问题。王丽芬发现,父母离开时间的长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父母离开时间越久对留守儿童心理影响越大。并且,农村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发生扭曲,一些父

母通常采用的“物质+放任”的补偿方式易使其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贪图享乐的陋习以及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并直接导致他们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其次, 心理健康水平低下, 易出现性格问题和人格缺陷。孩子缺乏父母的至亲关爱, 内心孤独, 缺乏安全感。心理问题的形成和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畸形心理, 进行矫正型教育将会更难。[14]调查发现,多数留守儿童容易情绪波动、多愁善感或性格孤僻, 同时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 这一点从更深层次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并且,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所引发的后果的严重性不仅仅在于对家庭的眼前创伤或对社会的直接危害, 更关键的是, 留守儿童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 所以其消极影响可能波及几代人, 其代价无法估量。

最后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隔代教育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祖辈的观念相对滞后,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15]同时,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甚至以致形成亲子之间的感情隔阂和对立情绪。并且,农村隔代抚养中经常会出现的包办现象会造成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低下,孩子与老年人的长时间相处,容易产生内向、人际交往恐惧等心理障碍,这会给他们的身心发育、人际交往及将来的自我实现带来很大的阻力和影响。”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探析

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家长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教育的方法不当;重男轻女,家教失衡;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9]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除了一般的农村教育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

第一,教育管理时间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育管理时间严重不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规模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一户人家出一人,以男人为主,女人在家边干农活,边抚育孩子。因此,有一定的时间呆在子女身边管理子女,对子女的学业管得比较多。家庭承担了一定的教育责任,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而如今,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越来越多,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大大减少,造成父母对子女教育管理的时间严重不足。

第二,父母教育管理方式发生了改变,父母在外打工,远离孩子,如何实施遥控管理,有的选择以金钱为诱饵,有的以打骂为主。很多父母根据成绩单的绝对值来判定,成绩好则给以金钱和物质奖励,再不合理的要求也同意,自己辛苦也值;成绩差则一顿暴打,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教育管理方式异变的典型表现,也被很多的事实证明为是不成功的,错误的教育方式。

第三,教育上重智轻德,重身轻心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身体好、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智育上,又过分关心分数。分数代表一切,忽视孩子智力

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5] 第四,教育上过分依赖学校,而忽视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方面的作用。[10]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的确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表面繁荣也助长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惰性,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心,削弱甚至放弃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

第五,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我国留守儿童中,有祖辈抚养的比例占到66.47%,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率就越高。“隔代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形态。[11]由于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影响留守儿童创造个性的形成,同时,祖辈的过分保护也会遏制了留守儿童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甚至还会造成亲子感情隔阂。

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家庭方面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家庭、家长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首先,父母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到整个家庭的发展,要意识到孩子

[16]的前途也就是整个家庭的前途。在外出打工时尽量考虑父母中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尽可能保证家庭教育的进行。如果父母双方都必须外出时,有条件的父母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孩子时刻能体验到父母的爱与关怀,这是最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在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时,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寻找和确立更最为合适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问题。同时,即使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父母也不能够逃避或是减轻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应当勤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其次,如果家庭教育是隔代教育的情况,抚养人应当积极与留守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地寻找办法解决。留守儿童的祖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经历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到孩子的教育上。

(二)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教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应为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建立档案,以便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追踪,使学校和教师能够掌握这些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17]同时,当留守儿童在某方面出现问题时,学校能够及时与儿童的监护人或父母沟通,共同解决问题,保证儿童的成长。此外,学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留守儿童为重点”的教育理念,[18]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和关心帮助,容易得到留守儿童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应多留意在校的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变化,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业上、情感上的需要,尽可能地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学业上更多的帮助,情感上更多的理解。

其次,学校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设立本校的课程,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方面应当仔细研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改革现有课程,设立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例如,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强化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设立道德教育课程,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态。通过这些措施,尽可能的减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社会方面

在社会层面,提升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意识,重塑农村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完善农村留守子女监护网;同时,还需要净化农村社会治安环境,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农村少年儿童生活在安全稳定有序、民风自然淳朴的社会环境中;并且,我们还应当净化农村文化,清除农村陋习,为农村少年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子女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其次,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网络概念,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

[19]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农村社会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帮助也是不可忽视的。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教育亟需建立起来,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损失。应该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农村乡镇机关中富余人员,回乡定居的老干部,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方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融入社会这一个大家庭。

并且,我们应当合理的借助媒体的力量,使全社会重视留守儿童这一日益庞大的弱势群体,依靠社会大家庭的力量来帮助教育管理留守孩子,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造成的身心伤害,使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四)政府方面

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上的跟进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制订和逐步实施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18]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的待遇,尽可能的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统筹城乡发展,消除我国二元社会结构,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同时,政府应当致力于开办寄宿制学校。在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无疑肩负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通过行政手段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五、总结

“留守儿童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可以预见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持续存在的社会现象,保障他们正常的社会化发展,不仅是国民教育中的基础环节,更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城乡一体化稳定与持续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也能发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单单靠某方面的努力就能解决的。

因此,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状况,需要其所在的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高度关注,家庭是重点,学校是关键,社会是推力,政府是根本,只有四者之间协调联动,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坚,“当前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学习(聚焦三农),2012 [2] 任相韵,“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农村教育),2006 [3] 范方著,“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 段成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 [5] 王晓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传承(三农问题),2012 [6] 杨雁,“浅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内江科技,2012 [7] 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M],全国妇联网,2008 [8] 叶敬忠、杨照著,“关爱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 袁凤琴、袁真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 [10] 陶中扁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 [11]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http:// [12]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 [13]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14] 胡燕,“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考及展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5] 周宏霞,“农村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J],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2012 [16] 黄宝中、闭文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17] 韦伟,“留守儿童研究的新视角——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 [18] 张熔,“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2 [19] 李新、张静,“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20] 张礼、蔡岳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 [21] 蓝彩玲,“父母的关爱是留守儿童的灵丹妙药”[J],现代阅读,2012 [22] 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6 [23] 杨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关系研究”[J],视点动态,2012 [24] 李新、张静,“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刍议”[J],社会民生,2012 [25] 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工作研究,2012

谢 辞

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

第四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

论文类别:德育论文

作者姓名:卢钦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在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中,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却又薄弱的一个环节。在留守家庭中,家庭教育职能弱化,亲子情感交流欠缺,教育方向不正确,隔辈监护,给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安全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道德问题等。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齐管共抓:家庭方面应该弥补亲情的缺失,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家校沟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积极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条件。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快速流动成为转型期社会的一大特征。据统计,全国现有劳动人口I已超过1.3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批未成年孩子留守家中。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留守儿童生活在亲情缺失的家庭中,亲子之间缺乏沟通,缺乏亲情关爱,成了“有家的孤儿”。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父母关爱缺失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着出门挣钱,对孩子只管生养,不管教育。几乎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道德行为和心理问题。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不与学校沟通,也很少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甚至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上课。他们不清楚孩子心理和身体的变化,不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且,在情感交流上,因客观条件的限制,父母没有机会向留守儿童表达自己的关爱。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面临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自身变化等许多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此时得不到父母的引导、关心和帮助,他们极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行为失控。

(二)、隔代监护弱化了家庭教育

隔代监护是指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抚养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这些监护人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于家庭教育的意识非常淡薄,认为他们的责任在于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让他们吃好喝好身体好,很少关注孩子情感变化的意识。对孩子的发展问题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不是素质的全面发展,他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我们只管他们健健康康去上学就行”。

(三)、家庭教育方向不正确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首要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关注的是孩子吃饱穿暖的问题。他们一般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全权交给学校和老师。一方面是因为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文化程度限制。他们很少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而只注重考试分数。至于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他们无暇顾及,而教师也很难对孩子进行专门的品德教育。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在德育方面的不足。孩子犯了错误也无人纠正,这会使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是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吸收大量的农民到城市打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父母双方背井离乡到城市里打工,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去承担高消费生活的城市成本,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请老人或者亲戚加以照顾。

1、情感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与父母缺乏亲情的沟通。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有在春节时才能见到外出打工的父母。父母打工路途较远,春节假期普遍不长,留守儿童来真正能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大部分是由家里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老人给予的关爱不恰当。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就是掌上明珠,几乎大部分老人都溺爱着孩子。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会向父母一样严格管教,只会一味的顺从孩子。

2、学习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存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委托的抚养人都很少受过教育,大多数是文盲。农村的传统思想,认为读书没有用,对女孩子更是歧视,也就别说督促留守儿童学习的意识了。而且农村的学校教学资源也极为稀缺,学习条件艰苦。

3、道德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物质生活关怀较多,对其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功利化和世俗化,对社会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缺乏认同。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受负面影响较多,有的留守儿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

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误,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会过问,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现象,有的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极个别的儿童甚至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教学设施问题

硬件设施教室普遍年久失修。个别地区留守儿童在漏雨窗户没玻璃的教室上课。农村学校较少,路途远。很多留守儿童天没亮就要上学,每次去学校都要走上一到两个小时。学校的图书也极为稀缺,很多书本都是几年前的,书本都快翻烂了。新华字典都需是学生公用,轮流查阅。软件方面,农村学校教师资源奇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普遍条件艰苦、资源短缺、生活单调使得教师难以忍受不愿来此工作。有的农村学校只有两位教师,要负责百十位学生,教师每天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教师资源的紧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未来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1、家庭方面

(1)、父母改变双双外出打工的方式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增强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信心,不良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无法专心学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对子女成长起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来自父母双方的关爱和教育,才有利于子女身心全面的发展,同时,养育子女也是父母的责任。在父母方面,要意识到孩子与父母分离会对孩子的心理、学习、个性、行为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挣钱养家固然重要,自己打工是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本意是好,但是他们也必须意识到儿童留守潜在的问题。不能认为把孩子交给长辈和学校就万事大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孩子未成年期间尽量留在家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即使要外出务工,也要尽量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或到离家较近的城市务工,保证家庭的完整。

(2)、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

养育、教育孩子是法律赋予家长的责任,特别是在孩子行为、习惯成长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身为父母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警告世人:“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无望了。”因种种原因必须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不能因为外出或工作繁忙而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教育期。要多抽出时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多向临时监护人和老师了解孩子留守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情况,与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即使远离家乡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情关爱和家庭的温暖。用心弥补孩子感情的饥渴,用心经营孩子的未来。

2、学校方面

家庭、学校及社会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教育阵地。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不足或偏离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学校给予了更高与更多的期望,一方面要求学校教育和督促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校给这些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弥补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应该配合留守儿童父母或临时监护人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面对大量留守儿童的农村学校,有必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孩子基本情况、父母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情况等建立详细的档案,主动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沟通,及时反馈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协同他们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现实情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弥补其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传授知识,但是留守儿童每天长时间接触的是学校的集体,包括老师,同学。他们的品德行为更容易受这这些人的影响。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要密切注意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及时纠正。

(2)、举办家长学校

学校可利用师资和地理优势,在农闲和春节等留守儿童父母回家团聚的时间,举办家长培训学校。也可由退休老教师和热心留守儿童问题的志愿者组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委员会,深入到留守儿童家庭,向留守儿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教育效果。

3、政府和社会方面

政府应采取一些专项的、直接性的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政府要为农民工儿童进城就近入学提供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免除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使多数留守孩子能够成为进城学习儿童。不能跟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所在的乡镇、村组、妇联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重视起来,建立农村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育,组织镇、村的教育资源,发动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来担当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家庭教育缺位的现实情况,广大热心的教育工作者和热衷于农村教育的人士可以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适当地建立一些青少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站、儿童乐园等作为社会教育活动基地,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合作的人生态度,给留守儿童以生活、学习和心理上更多的关爱,以此补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总而言之,社会各界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各个层面的关注。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除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外,还要注意帮助纠正、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才能使这些孩子克服一切障碍。只有我们一起努力,留守儿童才能在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苏琦雄、覃桂林.浅谈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教育策略[J].教师,2011(24)

[2]刘召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8)

[3]王付欣,李旭.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2-3

[4]黄宝中,闭文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9):20-21

第五篇: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

一、概念阐释

1.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答: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2.家长的道德素质 答:家长的道德素质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

3.家长的儿童观

答: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也就涉及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等问题的看法。

4.家长的人才观 答: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和期望。

5.家长的教育方式

答:家长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6.家庭精神环境 答: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2.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奠基性特点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其一生中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

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家庭教育任务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教育儿童的责任和工作。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体、智、德、美等方面。具体说来包括:(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4.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1)兴趣诱导法;(2)游戏活动法;(3)实践操作法;(4)环境熏陶法;(5)赏识鼓励法;(6)榜样示范法;(7)暗示提醒法。儿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1)幼儿园的指导;(2)社区的指导;(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指导;(4)社会团体的指导;(5)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导。

5.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答: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

儿童早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是其进行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决定其家庭教育的动机,影响其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并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

6.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 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2)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 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3)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 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4)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 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三、论述题:依据儿童家庭教育方法,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

下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乌沙镇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开 题 报 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专题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这个群体就是留守儿童,他们也是最弱势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群体。大量“留守儿......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教案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立体交叉的问题,应当根据孩子的实际和监护人的实际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采取他们能够接受......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交流经验材料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交流经验材料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个人社会化的开始,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而父母角色的扮演在这其中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留守儿童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的研究设计的分析评价 一,选题方面,本报告从一个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出发,引起思考,然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将其从内容上定义......

    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通知

    汇源办事处关于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及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通知 为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中面临的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题库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1)一、多项选择题 1、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有(ABC )。 A、幼儿园的指导B、社区的指导C、社会团体的指导D、个别指导 2、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有(ABCD......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201301

    一、多项选择题 1.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有。 A.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B。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C。促进儿童心算能力的发展D。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