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北京 张翠平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故此,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过去的一些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对班主任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班主任老师要从过去当“纪律监督”、“政治说教”、“活动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改变高高在上的说教作风,做到用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人格力量去影响他们,用平等宽容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友好真诚的言语去激励他们,为实施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第二,具有现代教育学和心理科学知识。班主任老师要加强现代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了解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正确的帮助和辅导学生,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具有整合各种教育因素的能力。班主任老师要把各项教育、教学和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教育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来,培养学生健全的统一的人格。
第四,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班主任老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和记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个案分析,采取多种方法,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认真学习、掌握现代的心理辅导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班主任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同样也能“感染”学生。班主任最重要的品德是为人坦荡正直,有一种凛然正气和坚持真理的作风,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世俗,不随波逐流,民主、公正、平等、友善。教师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去影响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的原则
1渗透性原则。小学生年龄偏小,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据其心理特点,心理教育不能单靠知识传授,简单地说教是不行的,要重视强调潜移默化,从兴趣入手,注重把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班队的活动之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2自主性原则。“一切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少年儿童主动地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自愿参与活动,达到自己教育自己;通过自愿接受,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3针对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的放矢”,在加强计划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抓住特殊的生活“瞬间”,即把握教育契机,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4要体现以身作则的原则。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焦虑、不安、困惑、无助是来自教师的情绪、眼神、语言和行为。可见,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求我们每个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人格力量的提升,用健康的人格,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的方法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才能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一)观察法——这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班主任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集体活动、体育活动、寝室、就餐、值日、午饭后至下午上课前等活动时间观察学生的真实情况。观察越是深入细致,就越能正解认识学生。因为学生在自由活动中最能真实表现出他们的思想状况、情绪好坏、兴趣爱好和才能特长等。观察学生,教师有时带有一定目的去观察某一个学生的表现,有时就是随意观察去发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养成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习惯,以便把握学生的心理信息。
(二)谈话法——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关键。有目的地找个别学生、班干部谈话,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谈话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谈话前,班主任应当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中心内容,采取的方式,以及选择的时间等。在谈话过程中,对学生要亲切自然,态度和蔼,不要使学生感到拘束紧张;要讲究技巧,善于启发学生讲真话;要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让学生把话讲完,不要有不耐烦的情绪,边听边思考,联系学生一贯的思想言行和平时观察的印象结合起来加以分析,不要听了一面之词,就轻率地得出结论。在批评学生时,谈话既要讲究疏导的方法,还要注重谈话时间的选择,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
(三)研究书面材料法。我要求学生每周写周记,从周记我可了解许多情况。学生在寝室的守纪情况,值日工作情况,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等。学生很多“本我”不是课堂上反映出来的,而是在课后反映出来的。通过“知心信箱”更能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如对班级的制度执行情况,家庭情况,对班干部的看法,甚至对科任教师的上课情况,都会如实反映。
(四)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除了向学生调查以外要特别注意向学生家长和科任老师作调查。向学生作调查,最重要的是要亲近他们,同他们打成一片,既做学生的老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对学生的了解才会深入。
四、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又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填表、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在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做到:
(1)坚持知行并重。心理素质教育课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理解力不够高,在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重点应放在行为的塑造上。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学会排除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惑、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都有一个提高。
(2)坚持学生主体。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赖于主体的自我教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真正领悟问题实质,学会自主、自立地处理问题。教学中创设以师生互动、心理相容、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学会通过不断地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活动等方法自我培养、自我优化各种心理素质。
(3)坚持点面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都得以最大可能性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同时,教师要时刻把握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原则,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同时,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疏导,让学生的共性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施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坚持师生和谐。一要坚持平等性。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二要坚持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三要坚持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要轻易地评价。四要坚持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五要坚持目的性。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2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
二是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班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自己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的目的。
三是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环境。办好“心理健康角”,板报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搞好心理咨询等。
3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发:(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教育中,从教师的关心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激励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共同讨论、合作学习、自己能行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奠定基础。
4把握教育契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育契机,它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间,因此,把握好教育契机,对强化心理教育活动的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注意把握好下几个时机:
(1)新学期开始之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怀着要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来上学的,这点愿望好比是一点明亮的火花„„但这点火花是微弱的,毫无保护的,因此,也是最容易熄灭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一开学抓住这儿童赖以获得成长和发展的“火种”,为队员创造一个乐于进取的环境,促使其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就有充分信心去完成今后的任务。
(2)评“优”选“干”之际——在学生心目中,当上队干部是了不起的。抓住这一特点,每年的班队干部选举或“优秀少先队干部”“三好学生”的评选,全部采用通过“演讲”、“自荐”、“自评”让广大少先队员在公平竞争民主的良好氛围中,积极自觉参与,认识自我价值,建立起自信、自尊、自强的人格。
(3)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考前焦虑,考后兴奋,是多数学生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考后自我调适的方法指导,是心理教育的最好时机之一。
(4)典型的人物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学生一般崇敬英模的心理,引导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请来英雄人物举办“报告会”,以实际行动向英模学习等活动的开展,都是对学生进行的有效的心理教育。
(5)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残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都是学生十分关注的大事。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些恰恰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理教育材料,它告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才是夺得金牌的根本保证。
(6)校园活动之日——校园内月月有竞赛、接待参观、或外出活动等。每次活动前的动员、教育,都是教会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表现最完善“自我”的最佳时机。
(7)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教育、引导活动。
(8)个案跟踪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每个班都有五、六十个学生,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存在,比如多动症、抑郁症、学校恐惧症等,为了帮助这些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班主任要建立个案,作个案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积累心理教育经验。
5建好心理健康教育基地
(1)建好“知心信箱”。让学生直接倾诉自己心里的知心话;谈出自己对各种事情的观点、看法;
(2)在班级学生自己办的小报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典型心理障碍案例,进行个案分析。
(3)每月有针对性地开设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解决学生共同关心或存在的问题。
(4)班级黑板报设立“健康角”。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5)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俱乐部。每一种教育的成功,都取决于主体的主动参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胜过老师重复的指导和辅导。学生活动俱乐部为学生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场所。
6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
班主任要利用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创办家校联系小报,通过教育视点、家教知识、家长园地、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等栏目,宣传家教方法;用好家校联系卡,使教师、家长互相反馈学生的表现,以表扬、报喜为主,“跟踪激励”教育学生。
采取多种手段实现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园区各居委会,村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
总之,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创新,为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努力。
第二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7月9日至7月11日,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名师团送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在徐州白云宾馆开班,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执教的都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他们是傅宏、杨静平、丁家永、郗浩丽、顾雪英。他们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从不同的侧面详细讲解和解读,讲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教育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浅,感触颇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让我知道了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我想到了,把本次培训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在学习上以动力和信心,学生对学习有了信心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反之,学习成绩好了心理更健康了,这样学生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她是初二女生,性格内向,学习刻苦努力。对自己要求很高,责任心强,有理想。一旦迭不到自己的目标。她首先不是考虑目标是否合理,而是陷入自责,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不自信。于是下一次还会制订更高的目标以作弥补,那肯定还是达不到,于是再次深深自责,变得越来越自卑。在潜意识中,她总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因此,很难找到知心朋友,也就很难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归属感。严重的自卑与自我否定倾向都属于不良人格,而这些心理障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因此长时间地干扰了她的情绪。正是由于她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力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目标,因此,她一直处在一种紧张抑郁的、生理与心理全都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先认真地听完她的叙述,不做评价。她述说的过程也是不良情绪和压力释放的过程。
2.分析李虹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她的压力主要是学习上的压力,压力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同学间的竞争、学习方法不当,更重要的是性格方面及错误的认识。
3.纠正错误认知。示范解说,我拉着李虹的手走到房间的一面墙边,用双手抵住李虹的双肩向墙的方向按压。李虹不解地看着我。“你就是这样,把自己压在一个过于狭小的空间,所以把自己逼得透不过气来。只有让自己的心处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它才会舒展。”看到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接着说:“你不是以自已是否舒适为标准,而是用道德标准限制自己的行为。可是你要知道,有张有弛,才是文武之道啊!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
4、阳性强化法。对她的积极做法和成功之处不断鼓励,不断强化,不去触及她所说的那些不愉快的往昔回忆,而是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她现在的生活和爱好上。她说她爱写作。我问她,不快乐的时候是不是会写出来呢?她说以前是的,但初三时间太紧了,没有精力写什么东西愉悦自己。
5、把每天快乐的事写下来:给李虹留了一项作业,每天记下两个“快乐”,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想,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总之.一切让她感到高兴的事物。她很郑重地答应了。一个月之后。她告诉我说她的情绪“好多了。”
案例启示:
学校越来越重视升学率,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着这狂风暴雨式的压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面对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忧虑——如果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个个案,我运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即让李虹认识到一张一弛的道理,并给她留了心理作业,通过行为训练,逐渐改善她的心理状态;发现并肯定她的优点和长处,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对于类似的心理障碍个案,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倾听内向型学生的心声
内向型学生往往缺乏人际交往。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根本就没有闲情顾及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长时期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倾诉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为此,他们十分需要一位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可以更快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等,也是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更容易使他们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本案例中,梁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使因内向而自我封闭的孩子也能打开心扉。
2.引导内向型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我们要帮助内向型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必须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异常。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3.引导内向型学生提高自信
一个自信的人,主要在自我接受和自我价值感。所谓自我接受,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有一种基本的承认、认可,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所谓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和挑战现实的目标,并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设定自己的生活,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形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进步产生的巨大的作用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学校,说要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实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是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它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第四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她是初二女生,性格内向,学习刻苦努力。对自己要求很高,责任心强,有理想。一旦迭不到自己的目标。她首先不是考虑目标是否合理,而是陷入自责,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不自信。于是下一次还会制订更高的目标以作弥补,那肯定还是达不到,于是再次深深自责,变得越来越自卑。在潜意识中,她总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因此,很难找到知心朋友,也就很难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归属感。严重的自卑与自我否定倾向都属于不良人格,而这些心理障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因此长时间地干扰了她的情绪。正是由于她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力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目标,因此,她一直处在一种紧张抑郁的、生理与心理全都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先认真地听完她的叙述,不做评价。她述说的过程也是不良情绪和压力释放的过程。
2.分析李虹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她的压力主要是学习上的压力,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同学间的竞争、学习方法不当,更重要的是性格方面及错误的认识。
3.纠正错误认知。示范解说,我拉着李虹的手走到房间的一面墙边,用双手抵住李虹的双肩向墙的方向按压。李虹不解地看着我。“你就是这样,把自己压在一个过于狭小的空间,所以把自己逼得透不过气来。只有让自己的心处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它才会舒展。”看到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接着说:“你不是以自已是否舒适为标准,而是用道德标准限制自己的行为。可是你要知道,有张有弛,才是文武之道啊!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
4、阳性强化法。对她的积极做法和成功之处不断鼓励,不断强化,不去触及她所说的那些不愉快的往昔回忆,而是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她现在的生活和爱好上。她说她爱写作。我问她,不快乐的时候是不是会写出来呢?她说以前是的,但初三时间太紧了,没有精力写什么东西愉悦自己。
5、把每天快乐的事写下来:给李虹留了一项作业,每天记下两个“快乐”,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想,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总之.一切让她感到高兴的事物。她很郑重地答应了。一个月之后。她告诉我说她的情绪“好多了。”
案例启示:
学校越来越重视升学率,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着这狂风暴雨式的压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面对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忧虑——如果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个个案,我运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即让李虹认识到一张一弛的道理,并给她留了心理作业,通过行为训练,逐渐改善她的心理状态;发现并肯定她的优点和长处,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对于类似的心理障碍个案,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倾听内向型学生的心声
内向型学生往往缺乏人际交往。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根本就没有闲情顾及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长时期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倾诉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为此,他们十分需要一位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可以更快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等,也是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更容易使他们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本案例中,梁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使因内向而自我封闭的孩子也能打开心扉。
2.引导内向型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我们要帮助内向型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必须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
异常。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3.引导内向型学生提高自信
一个自信的人,主要在自我接受和自我价值感。所谓自我接受,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有一种基本的承认、认可,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所谓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和挑战现实的目标,并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设定自己的生活,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形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进步产生的巨大的作用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学校,说要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实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是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它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第五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班主任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优势与技巧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资料(2010年11月23日)
目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当中,相当部分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着。因此班主任也就有必要重新认识自己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优势,同时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技巧,以提高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效。
一、班主任与其它科任老师包括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具体为:
1、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的学生。
从自己当上班主任,新学生报到的那一刻起,班主任就几乎与学生在一起。正常情况小循环一带就是三年,而大循环更是一带就是六年。而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六年。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是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很难逃过班主任的法眼。在自己学科的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果,还要不时地备学生,及时地根据学情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这也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家长更是把班主任当自己了解小孩情况的可靠信息来源。心理辅导本质是心灵的沟通,有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不仅有利于快速打开心扉,削除心理阻抗,而且有利于迅速找到心理问题。“知学情”是班主任开展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前提与基础。这是班主任与它科任教师相比开展心理问题的最大优势。
2、班主任的德育功能的实现也要求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
德育与心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班主任做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肩负“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大量的事实都证明一切的教育手段都以人的心理为中介。优秀的班主任在长期的工作之中已经自觉地意识、运用到这一基本规律。“上课是老师,平时是朋友”,就是这种认识的朴素表达。班主任们应将一笔宝贵的工作财富用好用足。
3、班主任与学生容易形成心理认同感。
从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来看,班任与学生学生是紧紧在一起的整体,是利益的共同体。“班荣则我荣,班耻则我耻”已是大家的共识了;学校在日常管理当中也是将班主任的考评纳入班级常规评比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环境,这是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得力武器。
4、班主任具备相当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识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许多班主任都感叹自己没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实上,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学习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的。在教师专业化水平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必要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现在,我们需要的是重新找出课本,给自己充充电,让沉淀已久的知识重新涣发出新的生命力。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做为支撑,班主任的育人行为就不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5、班主任本身比学生年长,知识与阅历相对学生丰富。
什么人适合做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呢?抛开专业知识不讲,丰富的人生阅历就是一条重要的条件。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培训中,明确指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老师一定是一个人生经验丰富的、人事练达、察力敏锐的人。班主任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学生正经历的也是我们曾
1经经历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班主任理应是学生人生的指路人。在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如果能适当的敞开心扉,讲一讲自己曾经的故事,不仅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询的技巧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强调全程性、全员性。班主任要看到自己在心理辅导中的优势,消除畏难情绪,勇敢地担任起学生的心育工作。当然,班主任如果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询的技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世界民卫生组织就明确提出健康的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尽管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讲求生命品质,全面的健康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仍有还对许多人于心理上的健康还是不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讳疾忌医。我们讲正确的意识是正确行为的前提。做班主任更是应该主动消除错误观念,树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意识。事实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名人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疾病。
2、要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成天与天性调皮的学生在一起,如果缺少职业热情,那就很难想象能把教育工作做好。现在有研究表明许多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后的5-7年不可避免会出现所谓的职业倦忌。原先对工作的那份热情与喜爱逐渐消退。如何始终保持高涨的职业热情不仅是学校领导要考虑的事而是教师本人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根本的一条,还是要不断学习钻研,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取得专业成长,增强职业效能感。有了对学生的一颗爱心,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显得自然而生动,其效果也会事半而功倍。心理辅导就是爱的慈善事业。伟大的文学家冰心讲:“有爱就有一切。”缺少爱的力量,工作对我们来讲是一种痛苦,对学生而言是可能就是一种折磨。
3、要克服角色冲突。
心理学对角色的定义是指不同的角色所蕴含的行为规范与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辅导老师等都有自己的行为要求与角色定位。当要求一个人同时扮演好几种不同的角色,就不可避免会存在角色冲突,也就是所谓的行为规范矛盾。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却往往会出现冲突。“职业病”一词也由此而来。班主任与心理辅导老师角色定位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容易造成角色冲突。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对自我意识强烈、个性突出的学生,少一些指责命令,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批评教育,多一些民主平等;少一些上纲上线,多一点温情理解。很难想象一个让人生畏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走进学生心灵的辅导老师。
4、要正确把握好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人与人是有一定安全的心理距离的。心理学家常常用人与人之间的身体距离来衡量心理的距离。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往往是高高在上。如果班上的学生看到你就远远地避开,那么就可以认为你与学生心理相距甚远。所以就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缩小师生的距离从而达到缩小心理的距离。
5、要注意倾听。
心理咨询项基本的技术之一就是要学会倾听。真正的心理辅导应该是以倾听为其基本特征的,可分成“外在表现上的倾听”和“心理上的倾听”两种。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心理健康的客观保证。学生的心理困扰如果能得到社会系统的及时支持,那么心理问题就能得到宣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不分青红皂白,猛灌大道理的做法。当与学生的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班主任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心里话。不要轻易打断其谈话内容,更不要动不动就进行是非评价。有时候学生仅仅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不需要你给你提什么具体的建议。你所要做就是静静听,让来访学生感受到你的理解支持。从你的支持中他会汲起前进的力量。
6、要学会共情。
共情即同感,又称“同理心”。它是指辅导教师要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学生的内心体验,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原由,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当事人的是非得失。辅导目的:要让对方走出情绪的阴影,启发他学会自己思考分析问题,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这也是我们平时讲的心理换位。使用“同感”,即“自他相换”,“用对方的眼睛看世界”。这有利于学生表达出更真实的内在感受,有利于发现学生更内在更全面的矛盾。班主任的“同感”,会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自己人”、“朋友”的感觉。很多时候,仅凭建立起良好的“同感”基础,不少心理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7、要接纳学生。
无条件地接受你的学生。要具备有教无类的思想,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学生都是可教育好的,要相信学生都是有发展的潜能与空间,要对教育充满无限的信心与希望。使用接纳技巧,其目的在于使来访学生感到双方谈话无所顾忌,因而愿意敞开心扉说出心底里的话。辅导教师要让学生能充分表达并接纳其表达,包含了以下三项基本技巧: ⑴姿态亲和;⑵语调变化; ⑶适当回应。
8、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与平衡。
班主任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又有谁来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讲助人自助。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咨询最终的目的是要帮助来访者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二心理辅导教师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得到维护,自已的专业也应该得到成长,自己的生活品质也应该得到提升。所以当我们在接受学生的咨询之后,接受的大多是负面的信息。这些负面的信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我们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学会自我摆脱心理烦恼与心理平衡,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建议班主任在自己咨询工作结束之后,要从事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如听音乐、参加文体活动、写咨询笔记等,让负面情绪心理充分宣泄释放出来,而后才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家或投入新的工作之中。
此外,班主任还要有意识地一步学习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有条件的要适当开展一些团体心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在活动中快乐成长;还要切实注意保密原则;别外不要以为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是万能的,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心理问题一定做到及时转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