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合作

时间:2019-05-14 09:0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合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合作》。

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合作

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合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2班 1*** 林超阳 指导教师 涂开仁

【摘 要】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带来的新的投资环境的突破性改善和新的市场准入机会。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只有顺应世界潮流,走国际化经营道路,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利用各种经营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发展历程,针对面临的形势,提出新形势下企业跨国经营的若干重大战略选择和运用合作战略发展跨国经营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有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跨国经营;跨国投资;投资政策

引言

贸易是人类最为基本的活动之一,而国际贸易就是人们跨越国界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广义的说,他不仅包括国际贸易及国外生产,同时还包括新兴的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国经营拓宽了合作领域,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与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1)树立了世界中心主义的观念,把母公司与子公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尊重子公司的自主权。(2)企业决策“多国藉化”,跨国公司广泛吸收外国人参与母公司决策。(3)跨国公司的一体化生产体系把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配置在效益最佳的地区。(4)减少多层次的网络关系,其中包括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分包方式、特许全方位或类似的合同安排方式相联系,使职能责任分散化。(5)跨国公司之间结成战略联盟,以合作方式快速有效的发展。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历程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是在1979年改革开放方针确定以后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79--1986年)。这一期间,只有个别企业开始对外投资,采取的方式是在主要国家的主要城市设立代表处、办事处,主要任务是代理国内公司向外推销产品,投资特点是金额小,业务功能简单;

(二)发展阶段(1987--1990年)。这一阶段对外投资出现热潮,许多企业懂得了走出国门做生意比坐在家里等客户效果更好,纷纷在自己产品的主要销售国家建立一系列的分支机构,扩大自己的经销点,慢慢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经销网络;

(三)扩大阶段(1991年以后)。这一阶段跨国经营活动出现了新的质变,不仅代表处、人事处、销售网络相继建立,而且许多企业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窗口,如商场、宾馆、展览中心等,更有一些生产企业在一些国家建立自己的生产、维修基地。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在130多个国家建立了600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6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与国内吸引外资“合作”、“合资”经营一起,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经营格局。除初级产品外,1997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也普见下跌。如1998年12月较上年5月,钢材价格平均约跌20.3%,机电产品价格约跌7.4%,化工品价格约跌30.5%,棉(坯)布和棉纱价格分别下跌16.9%和14.2%。总地说来,跌幅也约达11%。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形势

(一)世界各国针对我国的贸易堡垒

正如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所说:自由流动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获益。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世界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每个国家设置贸易管制的原因有:(1)为了改善国际收支逆差;(2)考虑到国家安全;(3)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

近年来国外针对我国企业的制裁性措施日渐频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除了传统的配额、反倾销制裁等手段外,利用技术壁垒,特别是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企业出口形成遏制的情况日渐增多。商务部发布的《200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调查报告指出,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发展的影响形势依然严峻,在我国22大类出口产品中,2005年有18类遭遇直接损失,损失达到691亿美元,贸易机会损失达到1470亿美元。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商务部前阶段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9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投资下同115.4亿美元折合70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2%。截止今年2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372亿美元折合32838亿元人民币。目前跨国经营的主要方式有:境外投资办厂、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农业合作、进行跨国购并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多,也会创造出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

1、中国企业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体系缺乏了解从目前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现实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体系不熟悉、不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做出了“遵循规则,开放市场”两大承诺。这就要求企业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规。一方面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用规则来保护自己。但就目前状况而言,企业规则淡薄。不清楚国际贸易中卖方与买方的义务。卖方一般义务:(1)卖方必须提供符合买卖合同约定的货物和商业的发票,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其他与合同相符的证据。1~10中所指的任何单证在双方约定或符合惯例的情况下,可以是同等作用的电子记录或程序。(2)许可证、授权、安检通关和其他手续。(3)运输合同与保险合同:a 运输合同:卖方必须自付费用签订合同,将货物自交货地内的约定交货点运送至指定目的地或指定目的地内的约定地点。必须按照通常条件订立合同,由卖方支付费用,经由通常航线,由通常用来运输该类商品的船舶运输。b 保险合同:卖方对买方无订立保险合同的义务。但应买方要求并由其承担风险和费用,卖方必须向买方提供后者取得保险所需的信息。(4)交货:卖方必须以将货物装上船,或者以取得已装船货物的方式交货。无论哪种情况,卖方都必须在约定日期或期限内,按照该港的习惯方式交货。(5)风险转移。(6)费用划分。(7)通知买方:卖方必须向买方发出所需通知,以便买方采取收取货物通常所需要的措施。(8)交货凭证。(9)查对—包装—标记。(10)

协助提供信息及相关费用。

中国企业要必须按照《出口贸易流程图》中的流程来进行国际经济贸易。

2、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严重短缺的状况,如以荷兰的中资企业为例,绝大多数的公司投资在5万元到25万元,因自有资金匮乏,银行贷款没有保障,筹措资金能力有限,又没有相应的国内政策保障,融通资金渠道狭窄,是跨国经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3、我国跨国经营企业不具备明显的核心竞争优势我国的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还缺乏国际竞争力。进一步看,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世界之强,不仅要看其营业额,而且要看其资本总额、资产质量、市场规模、开发实力、人才水平、管理水平、盈刺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只有上述诸方面的“综合实力”强才是真正的强,其中最为重要和直观的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就单个企业而言。这些恰恰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在这方面,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相比,确实还存在很大差距。

(四)采用合作战略实现跨国经营

1、利用合作创新战略实现跨国经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递的迅速、便捷,成本的下降,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创新可采用如下模式:

(1)可以与高校联合,借助高校的技术优势和一些成果在成熟前期的费用较低廉的特点,采取先获得后发展的策略,利用企业决策快、调头灵活的有利条件,争取到未来有发展前景的创新成果并率先使用。

(2)可以进行横向联合,联合行业中规模相当的中小企业,采用觅缝战略,即投入资金做大企业不愿涉及和不值得涉及(需投入巨资但回报率不高的微利行业)的领域做好文章。(3)可以与大企业协同进行创新。中小企业应与大企业结成纽带关系,作为大企业的零部件、配件生产协作商,参与跨国经营,形成由大企业带动下的系列化的企业群体,在核心企业带动下更新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利用劳动力优势的低成本战略为大型企业提供产品。

2、运用企业集群战略实现跨国经营集群是企业在发展规模较小时,增强跨国经营竞争力的有效方法。集群的方式有:

(1)产业链集聚。按照产业链的方向集中起来,形成聚合效应,在聚集的过程中,使企业找到市场和业务发展的方向。如上海提出“聚集张江”以来,高科技项目投资此起彼伏,在这些投资中,企业可以搭乘高科技企业的快车,利用产业链的形式聚集,实现跨国经营。(2)团组集聚,即几个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超强的生产区位。我国产业结构的缺陷是,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能力差,没有形成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体系,同时中小企业之间也未结成相互协作分工的生产或销售联合体。而国外发达国家广泛采取的“水平”和“垂直”分工,有效地克服了中小企业“小而全”、“小而散”的状态。

(3)聚合效应。企业内部的联合协作也十分普遍,广东沿海地区数万家中小电脑厂商,在东莞一带已经初步形成团组“聚合”效应,95,的配套可以在本地解决。

3、与大企业合作寻找跨国经营的切入点在跨国经营中,寻找到切入点是十分重要的。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在投资场所的选择上,要符合国际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在产品的生产、设计上要有先进的“绿色”理念。但是仅仅依靠中小企业实施绿色制造面临的困难较多,可以采取与大企业合作的方式解决。在产品设计方面,由于大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联系较为紧密,对世界市场的新动向能够及时把握,在人才培养、储备方面也胜中小企业一筹,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大企业的力量,借用大企业的人才来发展自己的绿色产品,实现跨国经营。与大企业合作可以获得资金方面的优势,以利于直接购买国外先进的环境保护设备和后期处理设备,实现绿色制造。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开展绿色制造,不仅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合现代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消费潮流,而且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使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因此是否能够与大企业合作开展绿色制造,关系到中小企业的产品是否能够在国外市场立足,实现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

三、新形势下企业跨国经营的若干重大战略选择

国际贸易的形式:由于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一家公司准备打入国外市场时,它必须面对一些特殊的困难。虽然它采用相同的营销理念和策略,但文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使其进入海外市场更加的危险。所以,大多数公司一旦决定进入国际市场时,就不得不谨小慎微,小心行事。他们通常通过调查来具体了解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关税、配额和外币等方面的情况。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公司选择最好的从事国际贸易的方式。新形势下的跨国企业经营也需慎重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

(一)跨国经营主体的选择

目前国际上的跨国经营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是以贸易企业为龙头,集贸工农一体化的日韩式综合商社;一是以工业企业为龙头的欧美式跨国公司。这两种企业都在现今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日韩模式为代表的综合商社是在大型贸易公司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并兼并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对外贸易和投资而形成的跨国企业,它主

要是日本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融为一体的产物,目前只有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有过成功的经历,大多数国家均难以效仿。由于综合商社是以贸易公司为主体的跨国企业,所经营产品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商品,并以薄利多销作为主要营销手段,因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高技术化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正因如此,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日韩综合商社纷纷调整自身结构,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联姻,生产部门在综合商社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此外,日韩综合商社是与银行金融资本融合形成的,多为高负债经营。以韩国为例有些企业负债率竟高达3000%之多,在此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这些企业危机纷纷“浮出水面”。大企业、大银行的破产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给国民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由此可见,综合商社并非一种好的模式,中国企业在借鉴此种模式时需做仔细分析,克服其弊病。另外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资金并不雄厚,如果不采取高负债经营势必难以对外扩张,而高负债经营风险又太大,实不可取。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跨国经营的主体还是应为具备较强实力的生产企业,政府应多鼓励生产企业向外扩张,在国外设立生产、组装或维修基地,充分发挥我国产业的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跨国投资市场的选择

我国企业跨国投资应树立多元化发展的观念,不应过分依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则可对投资市场有所偏重,以使国内的剩余资金发挥最大效应。现阶段,笔者认为欧美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仍然是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首选之地,这主要因为:

1、这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社会政治较为稳定,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这些国家有着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丰富的营销经验,是中国企业进行“练兵”的首选之地,中国企业只要能在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以新学到的技术和开拓市场本领与当地企业竞争,将也能对国内企业的质量和水平有所推动和提高;

3、从当前形势来看,欧元、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币值越来越坚挺,具有很强的增值能力,因而可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

4、目前,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都实行鼓励外来投资的政策,提供投资者各种低息贷款,这为中国企业进军这些市场提供了大好时机;

5、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东亚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资产大幅贬值,低于其实际价值,这无疑为中国企业投资这些国家创造了好的条件。

(三)跨国投资产业选择

首先,从企业层面上看,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无非是以下几种:绕过贸易壁垒、保持和扩大出口市场、寻求东道国的生产要素优势、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企业优势和将企业的技术、管理优势内部化等等。我国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源开发型产业具有较强的优势。从国际市场来看,这些产业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作用不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去竞争。此外,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如航天工业、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我国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这些产业的跨国经营也是可能的。

其次,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当今世界任何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都不完全是企业的自发行为,都有一定的国家政策导向。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落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位置,要改变这一情况,必须依靠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就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方向来说,国家应鼓励中国企业选择产业内贸易量大、国内连锁效应强、产品供求链长的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进行投资,以带动国内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跨国投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可以采用两种基本方式,即在东道国创立一个新的企业和兼并收购当地企业。创建的新企业可以是由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设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独资企业,也可以是由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的投资者或第三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在东道国建立一个合资企业。与创建新企业相对应的一种方式是对东道国企业的兼并与收购(简称并购)。跨国购并与创建新企业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

1、迅速进入当地市场;

2、利用适合当地市场的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从而可以避免因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而造成的种种麻烦;

3、获取被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竞争;

4、获得收购企业的各种无形资产;

5、可提高跨国企业在海外的知名度,并在东道国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当然,并购也有许多不足,如要背负并购企业留下的包袱及成本较高等等,但对于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中国企业来说,采取并购方法可减少许多麻烦,使海外企业较快走上轨道,并且,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东亚许多国家资产大幅缩水,价值低廉,这为中国企业投资这些地区提供了条件。通过并购手段,中国企业可以低成本快速进入这些市场。因此,目前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方式以购并国外企业为主。

四、跨世纪推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宏观管理,完善经济政策

首先,应加快制订和完善包括《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境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内的各种企业海外投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的各项宏观管理政策,如审批制度、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等;其次,虽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口管理部门是外经贸部,但跨国经营不同程度地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影响,不利于统一管理,因此,应成立跨国经营的专门管理机构,以便协调管理,有效地支持跨国经济的发展;再有,可设立全国性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机构,为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最后,在税收方面,在避免双重征税的前提下,通过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并用所得利润进行再投资。

(二)采取适当的扶持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开展跨国经营

首先,加速中国跨国公司的建设,授予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资金、资产、资源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外贸经营权、对外投资权、外事审批权、海外融资权等等;发挥其活力,增强其竞争力;其次,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经营自主权的下放,积极推动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符合国家产业和整体利益的跨国经营;第三,在大企业内部,围绕跨国经营活动的展开,逐步建立信息、技术、产业、资源开发中心及对外服务中心,以大产业经济集团或大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

(三)加强跨国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共同发展

加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拓展是中国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不仅立足于国内,同时积极向全球发展,其中以中国银行的发展最为迅速。截止1997年底,中银集团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2万人,海外资产总值1700多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近千亿美元,比1992年末增长80%,盈利水平则比1992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我国银行业的向外扩张,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一方面可为国内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国外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一

些金融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银行在那里设立分支机构可带动中国企业到这些国家进行投资,从而促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多元化发展。

(四)以援助为依托,促进跨国经营的发展

1995年5月,国务院对援外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积极推行优惠贷款方式,并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为承贷银行,负责办理政府优惠贷款业务。这项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政府无息贷款或赠款的单一援助方式,充分发挥银行的筹资和管理功能。银行筹资,财政贴息,银行负责放款和贷款的收回,收回的贷款流动使用,用于有偿还能力的国家从中国进口技术、机电产品、成套设备以及中国企业和受援国企业的合资、合作生产项目。截止98年底,我国同30多个国家签订了37笔优惠贷款框架协议,金额41.4亿元人民币,涉及木材加工、汽车装配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中国企业可以政府优惠贷款为依托,发展对受援国的跨国经营,并以跨国经营巩固援助成果,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结语

中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跨国公司逐步加大了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因此,我们不能光看着外国公司到中国来抢占市场,而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国际分工优势,通过在国外投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多方位,多角度地推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才能使中国的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平台上越来越受人瞩目。

参考文献

[1]易露霞,方玲玲,陈原 主编.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黎孝先生编,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3]林康,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4]胡涵钧主编,国际经贸实务[M].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8

第二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学生姓名:

考籍号:

指导教师:

焦萍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教师: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2010

年 4 月 专业年级:

工商企业管理

题目: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目录

摘 要..............................................................1 绪论...............................................................2 第1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3 1.1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发展.........................................4 1.2 实例证明.......................................................5 第2章 中国“走出去”的理论基础...................................6 2.1 “走出去”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7 2.2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8 第3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 3.1 中国跨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弊端................................10 3.2 跨国经营的含义和类型........................................11 第4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与对策.................................12 4.1 跨国企业发展经营战略..........................................13 4.2 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和建议......................................14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摘 要

目前企业的跨国经营对全球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几十年来的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跨国经营现状,问题以及跨国经营理论的分析,试图探寻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道路。

论文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

绪论:当今世界经济领域发生着许多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跨国经营的巨大发展和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跨国经营是对外直接投资为基础,进行国外生产和进出口贸易,以及技术转让,间接投资等等活动。

第一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1.1: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发展

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我国对外投资已由初期的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拓展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国家鼓励的领域。目前,服务贸易、生产和加工、资源开发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三大支柱领域。这三大领域的中方投资额共占中方对外投资额的 92%。

投资区域日益广阔

我国对外投资目的地从上世纪80年代集中于美、欧、日、港澳等少数发达国家的地区,发展到周边国家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东欧独联体等广大发展中国家,遍及16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主体日趋优化

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从初期以国有外贸商业公司和工贸公司为主,转变为目前已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其中,中央管理的企业级沿海地区的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日益发挥主导作用。2003年,中央管理的企业对外投资占中方投资额的49%,沿海地区企业占43%,中央企业平均投资规模超过1500万美元。投资形式日趋多样

我国对外投资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投资办厂、资源开发、并开始采用收购兼并、股权臵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的呢过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2003年,我国以并购方式的投资额8.34亿美元,占去年中方投资额的40%以上。投资效益显著

据初步调查,贸易性企业尽管大多规模小,经验不足,管理薄弱,但绝大多数盈利,非贸易性企业,已开业的项目80%以上不同程度获利或持平。而从总体水平看,所创社会效益却更为显著。

1.2:实例证明 自1979年我国在东京建立第一家国外合资企业以来,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经过20多年的跨国经营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投资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进388.25亿美元,累计境外投资企业共计8099家分布国家和地区达160多个。2003年发展中国家按海外资产排列的50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非金融类跨国公司中,中国大陆有5家公司入选。自2003年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上升,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再创新高,非金融类达176.3亿美元。

第二章:中国“走出去”的理论基础

2.1:“走出去”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所有权特定优势

以山东青岛啤酒集团为例,该企业地处青岛,有优势的地理环境,优质的崂山水源为青岛啤酒创造了资源条件。中国劳动力资源的丰富与廉价,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劳动了优势。青岛啤酒节的召开,再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使其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市场。由此青岛啤酒集团完全具备了走出国门的所有权特定优势。随着“入世”进程的加快,信息量会进一步扩大,我国企业的发展空间会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会更多,这将使企业提高在不同货币地区和政治局势下分散或减少风险的能力。内部化优势

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市场交易的不完全、以及交易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国际市场间交易转让成本高,利益冲突大。中国企业如果在海外建立自己的跨国公司,通过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产品及价格转让。即可避免国际间交易存在的缺陷,保证国内公司获得最大利益,又保护了跨国企业的财产权和无形资产。中国大型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有良好的组织生产和系统管理制度,完全可以利用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作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战略的手段。

2.2: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 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条件

“ 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三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中国跨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弊端

虽然一些中国企业已具备了跨国经营的条件和能力,但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对海外企业存在着管得过死或放任自流的两种极端倾向。跨国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无法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做出灵活的反应。目前,中国从事跨国经营管理模式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缺乏充分必要的海外筹资融资、对外投资生产经营等。然而国外跨国公司天然具备上述经营自主权。这就使得中国的跨国企业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还严重阻碍了中国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还有海外投资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的论证也缺少高素质跨国人才。有些企业建立海外企业的目标并不十分明确,为了“跨出去”和“走出国门”,往往饥不择食地抓项目,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也缺乏慎重,受骗事件时常发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各投资主体之间也缺乏沟通和配合,不但不能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往往出现项目的交叉重复,甚至成为竞争对手。同时海外企业经济效益偏低,海外投资行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同一国家的投资还常常出现自相竞争的不利局面。

3.2:跨国经营的含义和类型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贸易为目标,进行包括海外投资、营销在内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即在资源获取、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开发目标的确立等方面,将企业臵身于世界市 场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协作和竞争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跨国经营的类型:资源确保型

市场开拓型

劳动力指向型

贸易壁垒对应型

技术指向型

全球战略型

第四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与对策

4.1:跨国企业发展经营战略

1:采取分层次推进、有重要突破的稳健发展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一是在实力雄厚的机电、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突破,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力度,向规模过度。二是在一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内部突破,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集团积极走向世界,获取国外原料与市场。三是在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突破,利用国外资源,开发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得产品,增加技术控制,占领国际市场。

2:采用灵活多样的进入战略或股权战略。采用全方位进入,因地制宜发展区位战略。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应集中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制造产业。在东南亚及周边国家地区市场上,应把优势传统制造业作为投资重点。在中东石油国家和地区,应把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作为重要目标。

3: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地区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可以包括功能多样 话、行业多样话或产品多样化。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首先要完成企业功能的转变。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时一般均需要设立自己的经销网络和机构,推销母公司的产品,采购设备、原料,销售国外生产的产品并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及时向母公司反馈。贸易公司在建立自己的生产性企业时也应考虑本公司的技术生产管理能力等,不应冒然建立或收购当地生产厂家。在行业多样化方面,中国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管理经验不足,不宜在行业或产品方面过分多样化,一般实业一业为主的相关型多样化战略为好。

4: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应加快制定跨国经营及海外投资总体战略规划与法规。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族对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重要意义的认识。其次,制定和WTO协议相一致的扶持跨国企业经营的相关法律如《海外投资法》、《跨国经营公司法》等。

5:各类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可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选准投资行业。采用以第三产业部门为主导,兼顾其他行业的产业选择战略。以服务贸易为例,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中国的名胜古迹,人文及自然景观对海外人士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劳动力出口仍有很大潜力。入世后国外政府将对我国开放大型工程承包项目、政府采购市场,我国专业人员的资格和技术也可通过互惠协议在海外获得自动认定,我国服务业可根据WTO透明度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信息和技术援助而获得指导服务。当然在发展第三产业部门跨国经营的同时,应兼顾其他行业的发展。另外,加工装配性制造业是中国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优势行业,也是发展跨国经营与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对于 劳务输出性工程承包行业,作为跨国企业的前沿行业,应尽早走出国门,带动国内技术和劳务出口。

6:中国企业应到国外发展自己的R&D机构。国外分公司的R&D活动更容易结合东道国内市场的具体条件进行研究,有利于吸收其他企业在当地产生的R&D活动外溢性。美国经济学家证实企业自身的R&D活动与来自其他企业的R&D外溢性产生经济有益的新知识中是互补的。中国企业如果到国外发展自己的R&D机构,将有利于自身企业进步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4.2: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1:成立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2:在信贷、外汇等管理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

3: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形成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制度性保证。4: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5:在技术方面,注重创新。

6:在融资方面,加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金融支持。

7: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在人事上稳定海外企业干部队伍,实现一般管理人员当地化。

结论

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话和区域一体化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战略研究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逐步建立健全的跨国经营机制。

致谢

感谢焦萍辅导老师的指导,感谢授课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是你们让我学到了这么多有关经济学,工商企业管理学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才让我得以顺利的完成论文,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参考文献

1:国际投资学【M】杨大楷,上海财大出版社,1998.8 2:国际贸易【M】陈同仇,薛荣久,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5 3:跨国经营:中国经济加入WTO的必然选择【N】.中国信息报,2001.2.9 4:王关义,等。编著。现代企业管理【M】.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

来源: 更新时间:2008-8-20 点击数:182

内容提要:根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缺乏竞争优势的成因,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跨国经营,竞争优势

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各国跨国公司的竞争。但是,作为中国经济主体的500强企业,绝大部分处于产品出口阶段,进行海外投资的极少,能够利用全球性资源跨国经营、进行全球性生产销售、具备全球性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的企业更少,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要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就必须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研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对培育中国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跨国经营与竞争优势

跨国经营和国际化经营是两个不同的企业经营学概念,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企业跨越国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一现象。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母国企业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一个仅在国内配置生产要素的企业,面对许多在全球范围内调配生产要素的竞争企业,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成长的一般方式。企业面临的已经不是能否跨国经营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赢得优势的问题。

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首要战略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即凭借什么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跨国经营比之于国内经营有更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跨国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各种优势的发挥,克服国际市场的分割性和不完全性,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跨国经营竞争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相对于本国国内企业、东道国和第三国企业所具有的生产、营销、组织、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跨国经营优势必定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一家原来没有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学习和积累国际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优势。而原来具有某些经营优势的企业,随着国际经营环境的变化,其经营优势也会发生变迁。

跨国经营不仅是企业实现优势的活动,也是企业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求优势的活动。获得国外有利的经营条件从而增加自己的优势,实际上是各种类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普遍存在的动因。中国企业不仅要关注获得跨国经营的条件,更要关注如何通过跨国经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尝试性起步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跨国经营已初具规模。到2002年6月底,我国在境外投资设立非金融类经营机构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有着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完全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背景和特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是在两个特殊条件下层开的:

1.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属于后发展型的,在竞争优势等方面与传统跨国公司明显不同

(1)加入WTO使中国企业按照WTO的规则普遍享有各成员国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增加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许多国家对原有的国家垄断行业陆续放松管制,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2)国际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发展中国家因其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检验能力较低,明显处于不利地位。技术壁垒正以一种超乎关税壁垒的力量,阻挡着发展中国家大量的弱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3)加入WTO后,我国有关国际投资的政策性壁垒将逐步拆除,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必然被不同国家企业间的竞争所代替,国内企业将无法独享本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都将由国内外企业分享,尤其是激烈的人才竞争。竞争环境更为公平,我国企业的资源优势将受到影响,竞争更为激烈。

(4)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走出去”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结构性的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已高出市场需求40%,彩电生产能力高出 60%,1996年空调生产厂家的开工率只有30%,洗衣机厂的开工率只有43.4%:电子产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已由 1995年的18.3%下降到1996年的15%,供不应求的产品已由14.4%下降到10%,供大于求的产品已由66.3%上升到75%。一批企业开始眼睛向外,到国际市场寻求出路。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等各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来推动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的境外加工贸易投资项目共有151个。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集中在轻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行业。

2.中国是一种过渡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逐渐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

(1)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普遍具有为国内经济成长服务的倾向,这同我国跨国经营的主体?*****兄破笠涤泄亍9易魑笠底什乃姓撸豢赡懿挥米约旱睦孀非罄从跋炱笠档木霾撸绕涫且恍┐笮推笠岛推笠导牛涠酝馔蹲驶疃苯拥毓岢购吞逑至斯叶酝饩梅⒄沟恼铰砸馔肌R虼耍幼芴迳峡矗夜笠档亩酝馔蹲屎涂绻⒉唤鼋鱿抻谀鼻笃笠当旧淼母霰鹩攀疲悄鼻笪夜梅⒄购筒斡牍史止さ淖酆嫌攀啤?/FONT>

(2)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相当一部分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到2002年,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改制面达到83.7%,一批国有大型企业相继在海外上市,得到国际资本市场和战略投资者的认可。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远未得到根本解决,大部分企业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营的主体,政企不能从根本上分开,行政干预因素较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产权界定不清晰,国有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尚未健全,使跨国经营的国有企业机制僵化,难以适应变化莫测的国际经营环境。

(3)国家政策导向不明,缺乏统一的管理。虽然原则上鼓励企业跨国经营,但是尚无对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和明确的倾斜政策。《对外投资法》尚未出台。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缺乏一个权威机构来统一协调,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多部门、多层次,限制很多,时间过长,通常一个项目审批需要4~6个月时间。

有关部门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其他资料显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投资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且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如服装和纺织、简单食品加工等,缺少名牌产品,较少的广告费用支出,并且大多数采用合资经营的形式等等,尚处于跨国经营后起者地位。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问题及其成因

虽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有着广阔的空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却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在:

1.投资规模小,海外企业效益差

目前我国企业所进行的海外投资规模较小,近90%的海外投资项目在300万美元以下,技术水平及设备要求不高,基本上是投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机械、轻工和纺织服装等几个行业。现阶段尚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的能力。

大多数海外企业仅?*****谠谕獾拇翱诤徒哟荆滴窈苣颜箍>莶煌耆臣疲M馄笠抵杏恼?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盈亏平衡的占28%,亏损企业占17%,以生产性企业居多。从上海市的情况看,到 1999年底,上海获正式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达545家,投资总额为4.27亿美元。但其整体效益为,大约2/3的海外企业步履维艰,甚至亏损。在国际市场上难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

境外企业的效益不理想,这一方面由于在跨国经营的初期阶段,跨国经营时间短,缺少经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与我国政府的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理制度有直接关系。使得不少企业化整为零,采取先生存后发展的策略。

2.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2%,即使是2002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平均也只占到3.8%。而“全球500强”美方上榜企业是5%~20%。现在,约有2/3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8%。这表明一个基本的事实:国内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直接结果就是,我国的对外投资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

由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的作用急剧增大,导致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减弱。

3.许多跨国经营成功的企业尚未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来源

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跨国经营的经验,管理手段落后,高层次的跨国经营人才匮乏,受技术和资金的局限,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优势。加之信息不灵和语言文化方面的障碍,使许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步履维艰。此外,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系统平台。如许多企业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远景,但是这些个人远景却没有转化为大家共同的远景进入组织的血液。

四、构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对策

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可以发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企业可进行跨国经营的优势已经多元化,除技术和资金优势外,销售能力、区位因素、低成本生产、综合经营能力等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可以成为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来源。比如我国的海尔和海信,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海尔选择的关键环节,即市场销售和服务环节。而海信则将关键环节选在辅助活动的技术开发环节和基本活动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生产出性能价格比极优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当务之急是加快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现代化改造,建立健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和内部监控,这是当前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前提条件。

1.建立母国的体制优势:尽快确定国家的对外投资模式

企业竞争优势的实现仅靠企业本身是无法完成的。竞争优势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它还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反映一个国家政治体制优势对经济运行规律的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母国优势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制定政策,帮助本国企业提高跨国经营的竞争能力;(2)与东道国谈判,为本国企业跨国经营争取比较好的待遇和条件。如法国电信、雷诺、威望迪等法国国有跨国公司,其优势是具有政府背景,可与东道国政府直接洽商,解决在当地所遇到的问题。为了体现法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法国政府对企业的海外投资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鼓励,支持它们与美、英等国的跨国公司争夺国际市场。在必要的时候,政府甚至挺身为本国企业做资信担保,大大加快了法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业绩同样得益于不断改善的宏观政策环境,但现行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中“部门多、手续繁、效率低、周期长”的无序状况使不少企业坐失良机。因此,(1)有必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的法律规范,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实施有关促进、保护、监管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使企业能及时获取权威性政策咨询服务。(2)落实企业的跨国经营自主权,尽快使具备“走出去”条件的企业享有外贸、外经、外事审批权、资金融通等自主权,使企业得以在国际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3)财金政策的配套改革。通过税收、信贷和保险等手段鼓励跨国公司的发展。(4)政府应积极推进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建立良好的国家间的关系,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践证明,良好的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民间文化的交流和认同往往为企业跨国经营敲开大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保护。

2.增强规模优势:跨国并购

(1)基于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大,应先在国内同一产业内形成内聚力强大的几个产业集团,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如企业之间的横向兼并与收购等,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规模优势,尤其是跨国并购国外的中小企业,能拓展经营能力,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对方的市场份额,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情况。通过兼并、收购、控股、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与国内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形成优势互补。例如,浙江万向集团生产的汽车万向节1984年由美国舍勒公司领进门,打进美国市场。在经历了“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阶段,于1994年建立了万向美国公司,开始了“企业走出去”的历程。万向美国公司勇于创新,以“股权换市场、参股换市场、设备换市场、市场换市场、让利换市场”等多种形式,迄今已成功收购了英国AS公司、美国舍勒公司、ID公司、LT公司、QAI公司和UAI公司等8家海外公司。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7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18家公司,构建了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

(2)品牌的策略性收购是许多跨国公司在外国市场攻城掠地的有效途径。在进入他国市场时,应用品牌兼并的方法购买当地的知名品牌可以避开当地的种种心理和行业中的进入障碍,迂回进攻,最终占领市场并从对当地领导品牌的战略投资中获利。如新疆德隆,在美欧拥有3家企业和销售网络,其主导产品番茄酱产量已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 10%。

3.培育管理优势:战略与变革

(1)适当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根据国际经验,跨国公司的成长将经历跨国经营、多国化和全球化等主要阶段,企业应从长远发展的战略管理高度不断强化跨国经营战略意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市场进入战略和循序渐进的市场拓展战略。

企业应对自身的能力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考虑企业的各种资源的客观能力和企业文化、经营理念、领导者风格等主观能力,并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的结构和特点,作出最优抉择,然后集中优势,选定全球目标市场,确定相应的战略。作为后发展型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注意“避实就虚”、“以速度抗击规模”,选择关键环节,争取形成相对竞争优势。TCL在国际市场推广自己品牌时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李东生说,在欧美、日本这样比较成熟的市场,自己打品牌风险很大,胜算不大,TCL就以外包、OEM、ODM为主,来扩大市场份额,而在东南亚、中东、俄罗斯、东欧,就以推广自己的品牌为主。

(2)组织的灵活性。国际经验表明,从开始从事单一产品的出口贸易到最终成为一个著名的跨国公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期间企业不仅需要进行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而且需要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只有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企业在关键环节上形成的竞争优势才不能被模仿,企业优势才得以保持。如完善组织机构,增加组织结构调整的灵活性,建立信息网络,加强控制和绩效考核:与西方跨国公司在某些领域结成战略联盟等等。

4.提升技术优势:扬长避短

中国企业在适用技术上比较成熟,集中体现在家电、纺织、轻工、电讯设备制造等产业。低成本优势较为突出。虽然在附加值高的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产业方面的竞争力尚处于劣势,但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行业已具高水平竞争力。在中国向海外的投资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制衣、鞋类和电器等行业。他们瞄准产品市场的低端,这些公司在这一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1)实施错位竞争,发挥适用技术和产品的优势。任何市场都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差异性。产品有不同技术层次的差异,同种产品也有质量,价格、花色品种等方面的差异。在竞争力相当有限的条件下,企业应实施错位竞争战略以开拓市场空间,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如应用产品差异化策略,以产品的差异化来开发企业的生存空间不失为一个低成本的方法,这种差异的机会在一个产业的发展中比比皆是,可以是价格的差异、性能的差异、销售渠道的差异等等。

(2)增强企业跨国经营的技术优势。虽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技术优势主要是小规模、灵活性和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技术优势,这在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中是有效的,但仅靠这种技术优势很难实现规模化、全球化的战略目标。即使这种优势本身,也需要加强投入,继续保持和增强。另外,我国在中医、中药、餐饮等领域具有特有的技术优势。因此,企业应提高科研开发能力,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技术的商业化研究放在头等重要地位,并重视和逐步开展海外企业的R&D活动,以进一步拓宽投资技术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比如同仁堂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摸索出一条以“品牌、技术投资为主,部分资金投资为辅”的跨国经营之路,发挥同仁堂优势,坚持特色发展,以绿色药品为切入点,扬长避短绕开壁垒。1999年,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控股70%在美国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美国)有限公司,现已有4个产品完成了美国FDA的通关工作,并在美国各大超市开始销售。

(3)开拓小规模市场,不断开发这类市场所需的生产技术以获得竞争优势。

(4)在主要市场或技术先进地区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如华为在美国硅谷、达拉斯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

5.挖掘区位优势:寻找国际市场的突破口

企业应根据所处的产业及自我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来选择区位。一般地,原料开发利用型的产业区位在澳大利亚、拉美和非洲;成熟的加工制造业适宜选择非洲、东欧、中亚和东南亚,第三产业如金融、信息业,适宜选择美国、中西欧和东亚。

广东省对“走出去”企业的调查表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设立贸易公司和科研开发机构的首选地,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则是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热点地区。

上海市经委在2000年底对该市企业海外投资的调研报告中提到,上海企业发展海外经济首先是开拓东南亚市场,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其次是开拓南非市场,在南非兴办了20多家生产加工企业,把上海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带出去,在当地组装和加工生产,销往南非和非洲南部市场。

据统计,目前中国在越南的投资项目达142个,合同投资金额达到2亿多美元,像TCL集团、新希望集团、江苏江动集团等,在越南市场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力帆从1999年进入越南摩托车市场,在2001年销售额达1.17亿美元。力帆、海信、华为、广州卷烟一厂等在发展中国家以较低的代价创出了名牌。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目标不是出口创汇,而是出口创牌,海尔的张瑞敏认为,美国、日本、西欧市场与我国市场的互补性强,如果我们“避实就虚”,低端产品高端市场走,就会找到生存空间。因此,海尔在市场开拓上先难后易,在发达国家打响品牌。

6.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

通过有策略地与有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作为网中的一个节点,可以分享、获得和利用更多的资源:利用网的接近资源的能力,实现自身的资源,利用网的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网的技术转移机制,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利用网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水平,利用网的本地化经营,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网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最终达到增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目的。如创维集团和格兰仕的OEM(定牌生产),即外方的品牌+中国的制造能力,大大加快了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7.保持跨国经营竞争优势:本土化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各大跨国公司从90年代末,纷纷实施本土化战略。本土化战略最关键的因素有三个:高中级经理的当地化、研究与开发当地化、公司风格当地化。

海尔在海外发展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即设计、制造、营销都要在当地进行,通过当地融资、融智、融文化,实现创造本土化名牌的目标。在人力资源本土化方面,海尔的雇员上至经理下至普通员工没有一个中国人,主要依靠近400名全球聘用的“洋经理”运作其海外网络系统。“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等独特的“海尔文化”已成为维系海尔海外员工的纽带。

8.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根源于其内部长期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在当前的超强竞争时代,企业之间的对抗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即在任一时刻,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是层次展开的。

在动态的环境下,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是一个由最深层的基于战略逻辑与远景的竞争优势、中间层的基于战略资产与核心能力层面的竞争优势、基于作业流程与价值链配置层面的竞争优势以及表层的基于最终产品与市场层面的竞争优势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支撑而构成的动态的层次体。

我们如果去看大多数500强公司的成长过程,会发现他们通过企业家的某种创造才能获得成功后,通常会采取三个步骤来获得持续的能力:(1)为企业树立一个长期的企业目标,为员工树立一个人性化的核心价值观。之所以需要核心价值观作为员工长期激励的动力,原因在于只有价值观才能提供超越时空的力量。(2)建立与比较竞争优势匹配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扩张模式,而不是盲目扩张。比如SONY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是精密技术的小型化能力,SONY的业务扩张基本是围绕这一核心竞争能力建立起来的,比如麦当劳的核心竞争力是标准化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在不同分店的食品递送能力,麦当劳在全球的扩张显然都是依赖这一能力建立的。(3)建立基于今天、明天和后天的三层业务链。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持续其强大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能够同时考虑企业今天、明天和后天三个业务层面的发展机遇,即在第一层面发展和保有核心业务(今天的业务),在第二层面建立新业务(明天的业务),在第三层面选择企业长远发展的新生业务(后天的业务)。

第四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等等。

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决策不够谨慎。一方面表现在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对国际市场投资的新环境不适应。一些投资决策者在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 会习俗等(宏观)环境和(合作者的)生产能力、资金筹措以及各种可能的风险等没有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就草率确定项目,造成立项不当,使企业先天 不足。有的企业甚至仅凭官员意志办事,结果一些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企业也设立了投资项目,结果导致项目受挫。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海外投资的合作伙伴选择草 率。

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制不适应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需要。根据规定,中方境外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由外经贸部审批,凡需要向中央 申请贷款(包括外汇、人民币)的项目,均由外经贸部审批,必要时会同国家计委审批。境外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繁琐。在外汇管制方面,我国对外汇的收入和支付 实行较为严格的宏观管理制度。企业向境外投资之前,要先由外汇管理部门对投资外汇风险、投资回收计划等进行审查,此类审查结论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投资项目的合同或其它证明境内投资者应汇出的外汇资金数额的文件,作为向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和投资外汇资金汇出手续的必备材料。

中国企业 跨国经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在地区结构上,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 等二十余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就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于中国开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市场的多 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 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少,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不到30%。

企业跨国经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可以获得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融资、财政融资、证券融资、商业融资和国际融资等5类。但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国从事海外创业活动的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缺乏后劲。

中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现代商品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名牌产品争夺的市场,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表明,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其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以上。在这方面,中国跨国公司距离很大,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位的名牌产品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产品。

对策及建议

成立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制订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跨国经营,归根结底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此,需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组织,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对全国的跨国经营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即通过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趋势进行 调查分析,研究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从宏观上统一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与协 调。

在信贷、税收、外汇管理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应

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境外投资 项目行业指导目录。对国内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能弥补国内紧缺的资源供应、战略资源开发、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明显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应给予优惠政策。简 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外派劳务仅由公安部门进行犯罪记录审查,免除政审程序。放宽对经商人员的出国管制,是中国企业和产业实现国际化的前提,也是必须得到满足的基本条件。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形成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 略的制度性保证。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所有 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使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近一段时间内,获取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应是海外投资的主要战略选择。其中,获取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资源(先天性资源)是现阶段海外投资 必须考虑的投资重点,这主要包括在生产活动中日渐短缺的铁矿、石油、木材等资源。高精尖的技术(获得性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同时又 是21世纪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制高点。中国经济实力不强,科研投入有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为此,中国海外资源性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寻求高新技术的资源。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一是要遵守产业演进的一 般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长期的价格竞争优势。其中,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依然是低层次的,在质量、款 式、品种、营销手段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竞争优势将更强。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种类丰富,可以得到持久的开发。二是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中国应该放弃对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保护和扶持,采取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办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和处置,尽快实现跨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产业重组,做到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同时可以保留对少数本国基础较好又具有或接近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产业的扶持,但必须严格限制范围和程度,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使其比较优势得到提高和充分发挥。

在技术方 面,注重创新。虽然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开拓和科技的新突破,但技术变动性使企业又能够在适当范围内加以改革,使之适合于当地条件,从而使技术 本身得到发展和提高。这种技术的变动过程遵循一定的发展程序并且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创新的性质。

在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上,应充分体现灵活、创新的要求与特点,组织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并随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变化。

在融资方面,加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金融支持。首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以银行为主导的产融结合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逐 步向市场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过渡。其次,大力发展国际产融结合的方式,为我国的产业资本寻找与国际金融资本结合的途径。国际融资是跨国公司非常重要的一 条融资渠道,但现在我国国际金融资本在世界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2%。因此,今后我国应重新调整利用外资战略,积极引入当今世界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 具和金融资产,合理选择并制定运用国际融资渠道的对策。一方面要更加完善对外借款融资方式的管理,如优化借款期限、品种结构和汇率结构等等;另一方面,积 极探索和利用新的融资方式,大力发展如BOT、TOT和ABS等项目融资方式。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在人事上稳定 海外企业干部队伍,实现一般管理人员当地化。首先应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既善于管理,又通晓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并选派他们到海外企业工作。同 时应制订严格的选择、任用、轮换、淘汰和退休制度,改革现行任期轮换制。对海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期,应根据企业自身的

特点、业务性质和发展需要确定;对 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轮换制,并由海外企业按当地法律签订聘任合同。

加强企业跨国经营的立法,提高法规的透明度。我国有关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 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且缺乏透明度。各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零散,且不配套,降低了管理效率。境外投资管理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在境外项目的审批、资金筹 集、税收制度、外汇管理、财务管理、投资保险制度等方面,应增加法规的透明度。

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在其发生、发展中为解决自身带来的负面 影响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取得“后发优势”而不得已举起的大旗,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之前,不啻为一剂趋利避害的良方。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应当认真去考虑如何尽早实现跨国经营的问题,以便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关问题

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关问题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重新“洗牌”,所有国家都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压力。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认真思考如何调整发展战略,变革体制,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更加市场化的世界中争取新的战略主动权。由于国内市场和资源的局限,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并不是高枕无忧。只有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一个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才能确保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由于受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没有学者研究“走出去”的战略和理论,中国也没有实力开展跨国经营,只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当时生产力的束缚,最初阶段也没有实力“走出去”。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我们才开始了跨国经营的实践。同西方理论研究和实践相比,我们晚了半个到一个世纪。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对跨国经营的认识和理解还处在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方面,尚未深入研究企业开展国际竞争及至全球竞争所遇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缺少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缺少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规模小,投融资能力弱

经营规模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的境外企业大多数投资规模过小,竞争力不强。据商务部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对外投资平均仅为130万美元左右,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户均800万美元的水平,表明中国对外投资总体上以中小项目为主。融资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的主要问题。

(三)信息不灵,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

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环境,要求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必须拥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和反馈系统。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加工处理能力薄弱;投资信息渠道不很畅通。虽然我们国家有不少驻外机构,还有一些对外投资咨询公司,能够提供一些信息,但很难及时、全面、准确的提供相关信息,致使我们在竞争中失去了好多机会。由于资料不充分,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使企业对国际市场最新动向把握不准,导致经营方向不明,经营决策失误。

(四)中国企业间自相恶性竞争

随着拥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逐渐增多,不管是在境外直接投资领域还是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领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少数企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为谋取个人利益而牺牲国家和行业的整体利益,严重干扰了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如,近几年到南非投资的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在某些投资领域往往有好几家企业在竞争。由于南非市场容量有限,过多的同类企业挤在一起势必造成相互压价,肥水外流。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领域,一些企业的恶性竞争严重干扰了行业经营秩序,成为长期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适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有效战略

(一)树立全球观念战略

2从事全球跨国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行为,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超前的意识和全局的观念,必须通盘考虑、长远规划,站在全球经济的高度,减少经营风险,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全球视野和思维,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二)全球边角战略或缝隙战略

该战略的基本思路就是从众多的国际市场中去发现那些被大企业忽视或无暇顾及的细分市场,并从这些细分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入手,进而占有市场。创造市场机会的核心是用新产品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和善于从现存市场中发现机会。在瑞士厂商垄断民办钟表行业的时代,日本钟表商率先采用石英技术,随后又推出世界第一块用太阳能电池的指针表和误差仅三秒的高频石

英表,一举打破瑞士机械表长期垄断钟表市场的格局,用更精确、更经济、更方便和更耐用的电子表取代了传统机械表,创造了世界钟表市场新的营销机会。

(三)专业化与规模化战略

专业化与规模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世界500强企业大多都是先走专业化和规模化道路,成功之后,才在此基础上发展多元化。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实施专业化战略有利于改变“小而全”或“中而全”不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降低成本。《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曾经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今后企业可能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精越好。纵观全球500强企业,其业主都很清晰:往往闻其名,就知其业主是什么,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可谓名实相符。在业主清晰的情况下,哪怕是小产品,只要一以贯之,不断创新,也有可能发展成世界几大公司。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很多,如美国吉列公司、麦当劳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等,他们都成功的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

(四)特色经营战略

特色经营战略的基本思想是生产和经营具有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实现以特色取胜。特色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或产品具有特殊的功能,能够满足客户特殊需求;或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高人一筹;或者使用本地独特的资源,使产品具有独特的材质或性能;或者在商业文化、销售服务等方面与众不同等等。对于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餐饮、传统工艺业、中药等行业来说,这种战略是走向国际市场现实而可行的战略选择。北京同仁堂的国际化可以说是靠其独特的技术、独特的品牌文化和独特的服务而走出来一条特色经营道路。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始创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同仁堂紧抓世界医药市场回归自然潮流所带来的机遇,坚持发挥天然、绿色、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和“同仁堂”的品牌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美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地开办了多家合资公司或药店,推动企业国际业务不断成长。

(五)贴牌战略与名牌战略

贴牌战略的思想是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成本优势),通过贴牌与外国企业的品牌优势相结合,推动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这种战略主要适用于那些拥有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而缺乏国际品牌优势和国际营销网络的企业。“格

3兰仕”正是靠贴牌生产在短短七年多时间里从一个不知名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

名牌产品,特别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使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培育国际名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是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到境外从事工农业生产、加工贸易还是国际工程承包,都应注重树立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值。但是,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需要的投入也是很大的。人们往往认为,家电是日本的最好,丝绸是中国的最好,而对于中国的家电、日本的丝绸,他们就不那么信任。为此,“海尔”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国际营销,扩大名牌的知名度。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贴牌正是这一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海尔”在最初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时也采用过贴牌。“格兰仕”的经验表明当企业的条件不成熟时,不妨先做贴牌,在做贴牌的过程中全方位的提高企业素质,积累资源,为以后自创品牌或收购其他企业的品牌奠定基础。

(六)强强联合战略

强强联合战略联盟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达成的合作安排,可以有效提高竞争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它包括从事类似业务的公司之间的联合,也包括从事互补性的业务的公司之间的合作,如企业与金融企业的联盟;可以采取股权形式,也可以采取非股权形式;可建立长期的联合或联盟,也可在短期内就某一开发项目建立联合或联盟。在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联盟与合作已司空见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与日本东芝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大规模的进入日本市场。2003年六月,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与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通过强强联合,一举拿下6.5亿美元的苏丹麦洛维大坝大型水电项目。该工程竞标时有许多世界级的大公司参与,根据现实情况,两家中国公司采取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从55家国际知名承包商组成的44家联营体中胜出。

下载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合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合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差异研究[大全]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差异研究 [摘要]跨国企业面临着国家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差异的问题。文化差异成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核心问题,文章分析文化差异对跨国企业经营的......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五篇材料]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融入这一洪流。企业国际......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推荐阅读]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 李志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代表,是一个国家利益在全球存在的象征。毫无疑问,中国需要自己的强大跨......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准备.(5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准备 摘要: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在迈向跨国公司的重大转型过程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企业文化的哲学与理念体系的构建、企业跨文化的沟通与管理两......

    新形势下中国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

    摘要: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具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综合载体的特性,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很大,且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筑企业的......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趋势;对策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舞......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5篇范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文/郭蕊更新时间:2011-1-18 武汉网站建设 服务内容为:网站建设、域名服务、虚拟主机、网站优化、网络推广... 武......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合集五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