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0个党建新名词
学习十八大40个党建新名词
1.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4.两个“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7.五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8.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9.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10.反“四风”:既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11.三严三实: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2.政治规矩:包含:
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
二、党的纪律尤其政治纪律是刚性约束;
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
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13.四个“统一”:“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坚持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这是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
14.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一、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二、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
三、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
四、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15.两学一做:既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目的在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6.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17.三个“确保”: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8.合格党员的“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9.四个“自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20.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21.四个“铁一般”: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22.反腐“三清”目标: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3.一案双查: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一并调查发案单位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24.好干部“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5.心中“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26.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27.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指导、推动、督促中央有关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
28.领导干部“四讲”;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
29.党的“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30.“六有”政治局面;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1.打铁还需自身硬;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提出“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2.网络群众路线和;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见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33.互联网+;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都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34.清准扶贫;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35.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所产生的满足感,现多指努力使各项改革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
36.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发突出地位。
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淮则)。
38.简政放权:“简政”,既解决机构只能交叉,政出多门,人浮于事,相互掣肘的现象,解决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放权”,则是拮据对经济活动审批过多,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解决政府管不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情、一些该管的事情却没管好的问题。
39.双随机、一公开:既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40.四凡四必: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检查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
中共福州速传区域公司党支部
第二篇:新名词
新名词: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一个五位一体)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个五位一体)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八个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两个“百年”: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4字核心价值观: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型目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第三篇:十八大以来党建新名词
十八大以来党建新名词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201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2.两个一百年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五大发展理念 / 9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创新发展揭示了如何激发新的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5.五大思维能力
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适应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要求,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哲学、历史、法律、科技、国防、国际等各方面知识,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6.四个自信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7.四种意识
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四种意识”,认为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9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9.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基础、关键与要害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其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10.反腐败斗争“两个没有变”、“四个足够自信” 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反腐败斗争“两个没有变”、“四个足够自信”。
两个没有变: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
四个足够自信: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11.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与四自能力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 9
党面前。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12.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要改进调查研究;要精简会议活动;要精简文件简报;要规范出访活动;要改进警卫工作;要改进新闻报道;要严格文稿发表;要厉行勤俭节约。
2016年8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若干规定》,提出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执行出国(境)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兼职取酬管理规定;严格执行科研成果转化取酬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津贴补贴和奖金发放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执行会议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婚丧喜庆事宜有关规定。
13.四风
2013年6月1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14.党内监督体系
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 9
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15.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 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 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16.六项纪律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员和党组织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项纪律作出明确规定。
17.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主要内容
2015年1月13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政治规矩”一词,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主要内容:
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 / 9
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
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 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18.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
2015年1月13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严明纪律的重要意义,提出“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
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
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 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 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 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
19.七个有之
总书记指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即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都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20.党内政治生活六大基本规范
总书记在2016年7月26日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 9
会议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保证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心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21.党内政治生活“四性”
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2.两个责任
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即通常所讲的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各级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领导责任。
纪委要切实承担起监督责任,认真监督执纪问责。对责任不落实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23.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五个方面
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阐述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党委承担主体责任五个方面的/ 9
重要内容:一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四是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五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
24.一岗双责
就是一名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具体业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也就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要求,提高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认识,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克服“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或纪委的事”、“党风廉政建设与非党员领导干部无关”等错误思想。
25.四个一同
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确保责任落实。
26.三转
中央纪委是根据党章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9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主责主业,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全面提高履职能力。
27.一案双查
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28.四个“铁一般”
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29.好干部“五条标准”
2013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好干部“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30.四凡四必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审核措施,实行“四凡四必”。即: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事项“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 9
第四篇:经济新名词
㈠同比、环比、定基比
1、综述
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均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2、同比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
其计算公式为: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100% 同比增长是指与历史同时期比较。例如,2011年8月份与2010年8月份相比较为环比。
3、环比
环比分为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和年环比。
环比发展速度是以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对比(相邻期间的比较),所得到的动态相对数。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变动程度。如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 ……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
环比增长是指和上一时期、上一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例如,2010年8月份与2010年7月份相比较为环比。
4、定基比
定基比发展速度也叫总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如“九五”期间各年水平都以1995年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一年内各月水平均以上年12月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就是定基发展速度。
5、三者的区别
同比发展速度,一般指是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一般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同比和环比,这两者所反映的虽然都是变化速度,但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其反映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环比可以与环比相比较,而不能拿同比与环比相比较;而对于同一个地方,考虑时间纵向上发展趋势的反映,则往往要把同比与环比放在一起进行对照。
㈡债权人与债务人
债权人——“债务人”的对称。债的主体之一。在债的关系中,有要求他的债务人实施一定行为或者不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的人。在罗马法中,债具有严格的人身性质,债权、债务不得转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换关系的复杂,债权债务逐渐可以转让,允许第三人享受债权或者履行债务,所以债权人的严格的人身信任性质则远远超过了过去。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在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绝对情况下进行创分的,在大多数债的关系中,当事人可能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既享受权利,又承担义务。
债务人——它与“债权人”相对,是债之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
㈢价格指数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s Price Index),GNP缩减指数(GNP Deflator)。消费者价格指数——
含义:消费者价格指数(英文名称:consumer price index 缩写:CPI)指的是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意义:消费者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 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假如通货膨胀率受到控制而下跌,利率亦同时趋于回落,反而会利淡该地区的货币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导致“龙舌兰酒效应”,这是拉美国家常见的现象。作用:
1.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它说明了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的幅度。通货膨胀率一般以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表示。
2.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3.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生产者物价指数——
含义: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GNP平减指数——
GNP平减指数(GNP Deflator),又称“GNP缩减指数”,又称“GNP折算指数”,是指反映价值指标增减过程中与物量变动同时存在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GNP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价格指数。GNP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其计算公式为: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一般比较重视隐含物价平减指数,因为它不仅代表物价的变动,也能反映国民生产毛额(GNP)组成份子比例的变动。而固定物价平减指数的表达方式,是以1972年为基数(100)直接加价比较,假若上下两季的物价末波动,则固定物价平减指数就不会产生变动。GNP平减指数的优缺点: 优点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的优点是其包括的范围广,除了消费品和劳务外,还包括有资本品和进出口商品,所以他能较全面的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
缺点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的缺点是编制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很难及时更新和公布,在时效上无法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
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GNP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CPI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第五篇:教学方法新名词
“教学工场”
实训教学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文章主要以我校商经专业“教学工场”实训课程入手,设计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为目标的实训体系。
有效教学 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
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
2、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教师下达给学生的行动导向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行动导向如太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 1 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行动导向,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行动导向教学步骤:
①课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
②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③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作“任务”,形成“作品”。
④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意义:
①、“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②、“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③、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化教学法
所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形式 ”的 2 理念,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情境化教学
是隶属于讲授法范畴内的教学方法。它继承了讲授法的用口头语言表达来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知识的特点。然而情境化,顾名思义,是要创设情境的,老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进入到一个情境中去思考,这样一来,便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所以它又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再者,单纯的理论讲授法即使当时能够是学生理解明白,但时间长了很容易遗忘。如果加之情境化来讲述,那么即便时间长了,只要回忆起当时所描述的情境,便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内容了。所以情境化教学还具有帮助理解、记忆知识的特点。
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也可以称为案例教学法,教师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因为不是要讲语文课。比如思想政治或法律法规课程,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一个名词、一条法规、一项政策,便可以用情境法讲述一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情境教学法也不一定非口头讲述不可,也可以用多媒体的方法播放展示案例,视听结合的案例,更容易接受。
(二)悬念情境
设置悬念无疑是最有效地抓住人的注意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些像探究法,教师抛出一个悬念,让学生分析,探索,最好能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对于亲自参与得出的结果往往会更记忆深刻。比如数学和物理上的逻辑推理,结论通常会有两个以上,这时候,教师不必立刻给出正确结果,而是留些悬念,却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3 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结果。如此学生就会在悬念被抛出的初期就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知道完全掌握知识。
(三)竞争情境
竞争情境与悬念情境相似,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老师讲述为主的情境教学法。课堂辩论赛就是一种极好的竞争情境,这种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结果如何,都会使同学将枯燥的理论课深深地记在脑中。除此之外,开展分组竞猜也是较好的竞争情境,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期望取得胜利的愿望,组织分组竞争情境,为了不打消输的同学的积极性,这种竞争最好不要一次结束,多做几次,让每个小组都能有胜利的机会。因为人对胜利所获得的喜悦总是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用竞争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长久地记住所学知识。情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虽然情境化教学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但是也并非可以随意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运用情境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素质,否则情境一旦展开,学生们的激情被带动起来,很容易造成课堂秩序和混乱,反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再者,如果是教师一人创设的故事情境,那么就要求故事的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不能顾左右而言它,给学生造成思维迷茫,不知老师所云,或者干脆教师自己随着意识流说道其他事情上去,从而偏离主题。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要根据自己擅长的方面来选择教学方法,不能说一味地从众。
五、学生自主创设情境的情境化学习
情境化教学不仅可以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悬念、也可以由学生们自己主动想象情境、创设情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化被动为主动。不是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学生自己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自主创设情境学习的乐趣后,更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加以应用。教师把教学法转变成学习法,使学生受益终生。
项目教学法
总体来说,情境化教学方法对课堂的影响,尤其是对理论课堂的影响是积极的,只要教师能够运用好情境教学法把枯燥的课堂生动化,就会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
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 5 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发展历程
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和近代西方教育家卢梭、第斯多惠、斯宾塞等人的教学思想,然而当代各国教师广泛采用此法乃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结果。布鲁纳提出的上述著名论断构成了发现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由此进一步衍生出发现教学法的基本宗旨。优越性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
第三,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技巧;
第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第五,发现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教学过程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第三阶段: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第四阶段: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师在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制定出具体要求。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独立探 6 究、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教师结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只要跳一跳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就会得到发展。分层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这种模式多限于职业教育。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具体做法是:入学时进行摸底调查,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在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也反馈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正确定位。然后,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分成两个层次,升学班与就业班。两个班的主要文化课安排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只是教学的目标和知识的难度有区别,升学班更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就业班则突出文化知识与职业实践的结合。当二年级学生参加水平测试并合格后,学校又给学生提供第2次选择,升学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而就业班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