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爱育心,用心育人
以爱育心,用心育人
自从参加”知行中国”的班主任培训以来,我每天认真收看大量的视频、讲座和案例分析,积极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和留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与了解。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觉得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因此在班主任工作实施中,我始终坚持“以爱育心,用心育人”的原则。因为一颗爱心带给学生的是一片温馨,一份真情浇灌的是饥渴的心灵,用爱心导航,孩子们成长的旅程中将撒满一路阳光。
一、真情付出,以爱育心
爱心的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我坚持对学生“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作为班主任,我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大姐。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绝不姑息,严肃批评,晓之以理,明确是非。但要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我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我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问寒问暖,有同学因病不能来上课,我便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为这些学生送去温暖。爱的付出,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二、讲究技巧,用心育人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深有体会。我在教育过程中,不但有着一腔热情,而且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讲究技巧。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始终坚持“五个一”的理念。
1.“问一问” 学生犯了错误,先问一问原因,以免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很可能会错怪学生。问清事情的起因、真相,然后再进行教育。
2.“缓一缓” 学生的错误,有时会令人生气,如若进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极有可能把学生推到对立面,这时采取“缓一缓”的办法,先使师生双方都冷静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
3.“引一引” 学生犯了错误,一味批评、指责,往往事倍功半,我采用耐心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从思想深处弄清为何犯错,今后如何改正。
4.“选一选” 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比如在融洽的气氛中,在学生寝室里,在食堂餐桌上,学生情绪放松时,我再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5.“激一激” 抓住有的学生自尊心强的特点,在与学生谈话时,我就采用激将法,激励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批评教育的同时,我更多的是采用鼓励、表扬法。对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优秀学习成绩的学生,我都注意时时在班级和个别交谈中进行表扬。对于那些稍有进步的同学,我更是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
三、以身作责,为人师表
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深深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自己先带头遵守。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当成是班级的一员,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在校园内看见垃圾主动弯腰捡拾;打扫教室,我经常拿起扫把和同学们一起扫地,拿起抹布和同学们一起抹窗户。对学生要言而有信,不能说大话、空话、假话,向学生许诺的,就一定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工作中不能投机取巧、马虎了事,而是要有踏踏实实、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精神和健康的人格。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我深知:要想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同时相信:只要俯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并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面对已取得的成绩,我不会停步。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会实践我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格言“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第二篇:以爱育爱以心育心
以爱育爱以心育心
——南任村小学探索创建爱心校园文化侧记
(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铜冶镇南任村小学校长史建华)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出现一些负面情况和问题,怎样更好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日益成为学校不得不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铜冶镇南任村小学结合校情,通过打造以“爱”为抓手的校园文化,牵一发动全身,逐渐形成了“以爱育爱、以心育心”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面貌有了新局面。
一、精神文化先行——对“以爱育爱、以心育心”的解读
爱就是喜好,爱心在学校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和学生有深厚的感情,有爱才会思想上重视,才容易自觉不自觉的生发爱的行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和干好工作的基础情感和前提,有爱才有奉献与付出。与其它学校相比,学校有两颗树龄30多年的雪松,树冠亭亭如盖,由于土壤等原因,一颗大一颗小,大的喻指老师,小的喻指学生,“以爱育爱、以心育心”就是以校长的灵魂去引领老师们的灵魂,再以老师们的灵魂去带动学生们的灵魂,以一个灵魂去影响另一个灵魂,以一颗心去影响另一颗心。这就要求领导、老师打铁自身先要过硬,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
先较高标准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身教胜于言教,良性互动,师生不断熏陶感染,强化正能量,形成正能量磁场氛围,润物无声,逐渐形成了“以爱育爱、以心育心”的办学理念。
二、物质文化陶冶——校园弥漫“爱”的文化气息 走进南任村小学,意味着走进了“爱”的世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校内建筑、路面等都以“爱”命名,赋予 “爱”的图标,如学校一重门取名“感爱门”;二层院落取名“润爱园”,两边辅以 “黄坡有路塑德地、龙嘴无涯润爱园”的对联;进入二重院落映入眼帘的是龙嘴喷涌活水的“涌爱泉”;再往前走是手掌型圆拱围绕的“仁爱路”和生发两棵雪松的“悟爱坛”;附属幼儿园取名“博爱楼” ;小学教学楼取名“育爱楼”等;院落南墙是爱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爱学习、爱环境等“爱心”故事;校园北边的育爱楼走廊楼柱上是《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励志格言”等,处处发挥育人的功效,让我们的教师“奉献爱心、点燃希望”,用“爱心哺育”学生“健康成长”,用教师的“一腔爱意润蓓蕾”,使学生“万棵桃李吐芳华”,最终实现学生“立德修身凌云志、博古通今栋梁材”,打造 “爱心校园”“书香校园”。
经过精心布局,把有限的空间赋予了无限的“爱心”,使整个校园充满“爱心”哺育,以教师之“爱”,育学生之
“爱”,让学生在“爱”中全面发展,在“爱”中健康成长。学校开设了“葫芦丝”、“竖笛”等特长班,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特长;以国学经典诵读为载体,挖掘“爱”之魂,欣赏“爱”之宝,传承“爱”之意,开展“诵经典、塑美德、润人生”活动;教师要真正的把一腔“爱心”赋予对孩子们的辅导和教育之中,让孩子们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去感受“爱”、领悟“爱”,升华“爱”,实践“爱”,争做文明、懂礼、博学、儒雅的好少年,使学生在既平凡又浓重的氛围中愉快、健康、阳光成长。
三、行为文化强化——养成“爱心”习惯,润泽人生“爱心”教育,是为了把“爱”的思想、“爱”的精髓根植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爱”,践行“爱”,把“爱”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之中。学校定期开展“我做爱心小明星”评比表彰主题大队会,颁发“爱心小明星”奖牌。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学校、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社会,以至于爱党、爱祖国的美德。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爱心”习惯。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改观,德育初见成效,“爱心”教育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金钥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校的工作仅仅是个开始,今后将且行且探索、加强薄弱、弥补不足、以求再进。
第三篇:以心换心,以爱育爱[范文]
以心换心 以爱育爱
张 娟
最近我参加了“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深有感触,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我有不少心得。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特点,常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假如我是学生,希望老师拥有一颗童心,理解宽容,呵护我们健康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思想的个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教师的理解和鼓励。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如果能多份童心,喜学生之所喜,忧学生之所忧,时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还一份自尊给学生,留一份自信给学生,能给学生更充分的自由,以博大的胸怀,真爱的情感,宽容的力量感化学生。
假如我是学生,希望老师学会倾听,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根据初中低年级学生爱表现,喜欢被表扬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我总是用赏识的目光去注视他们,用鼓舞性的语言去激励他们,我告诉他们,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记得有年在工作单位时我任教的是八年级学生,我班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大部分比较内向,学生成绩落差也较大,我自己制定了学习积分制度,用积分的形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学期末根据积分多少进行表扬,让他们在不断地前进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盼,接近一年的教学,孩子们渐渐变得开朗,学习差距也逐渐变小。
假如我是学生,希望老师知识广博,善于施教,精于施爱。老师如能讲究授课艺术,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课堂上轻松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能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在管理上下功夫,让学生健康发展,我想,那才是孩子们的期望。要实现这一技能,就要求老师打铁必须本身硬。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她就要是一条小溪。老师要善于学习,要不断充实和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时刻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把它献给学生。老师要善于施教,用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以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老师要精于施爱,用自己的心系住学生的心,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
假如我是学生,希望被老师关心和爱护。教师应像一颗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炫目,没有白云那样高远,但只要你心中有爱,心中有学生,即使被遗忘在角落,也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07年夏天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我,在教学上,在工作中,在各种问题处理上,或多或少都碰过钉,撞过墙。我流泪过,彷徨过,迷惑过。然而,在这一场又一场征程中,我始终铭记着:飞扬的青春,是我的能量;崇高的责任,是我的使命;唯美的和谐,是我的义务;无悔的奉献,是我的追求。
虽然我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奉献的是自己。但是,对于当初的选择,今生我无怨无悔。我将趁着年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用今朝的奋斗去谱写明日的辉煌。我将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为中国教育而努力!
最后我想用一首诗,结束我今天的心得,宽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待到桃李满目日,便是我们自豪时。
第四篇:用心教书 以爱育人 - 陕西省教育厅
辛勤耕耘二十载 耿耿丹心育英才
---王卫强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卫强是我院外语系的一名教师,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外语教学的第一线,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饱满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去,潜心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他勤奋敬业,师德师风高尚,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并多次受到省人民政
一、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大学的课堂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师自己就得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才观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王卫强同志首先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本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努力培养高质量、高素质、能力强的合格外语人才。
另一方面,王卫强同志深刻认识到青年是祖国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高校是引领青年大学生思想的主阵地,始终将关心大学生思想成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他在教学中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以“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为原则,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他特别注重塑造学生“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他严于律己,守时守信,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但率先垂范,而且要做到更好,以实际行动作为学生的榜样,力求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由于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表现,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高教系统先进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二、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
二十多年来,王卫强同志总是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个平凡而神圣的职业。他不断探 府、省委教育工委及学院的表彰奖励。索和应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高效生动的课堂,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他担任过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英语写作》、《英美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旅游英语》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他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最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用勤恳扎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教学态度影响学生,用宽广深厚的知识感染学生,用大量的信息唤起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技巧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参与意识,不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英语文化意识,并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以扩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第一,他以课堂为人生的舞台,把“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这一理念渗透于教学之中,建立亲切、友好的师生关系。在他的课堂上,知识永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交给学生用知识指导生活,又从生活中汲取知识的方法,他的课堂因此充满了生动与和谐,让每一名学生找到了家的感觉。
第二,他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倡导“师生平等”的理念,最大程度的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他总是鼓励学生提问题、提意见、表达不同观点,鼓励创新思维。他与学生平等讨论,在讨论中学习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充分树立自信,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学习知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他不断采取和发扬先进的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开拓和扩展学生视野,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第四,他一直认为英语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训,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教育。他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情感、学习风格和策略的差异,注重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思维能力、道德素养方面的总体提高,并视“人”的培养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加上他满腔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和创造性努力,使学生接受到了生动活泼、效果良好的课堂教育,受 到同行的大力肯定和学生的高度欢迎,每学期学生和同行网上评教得分都在90分以上,他也因此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宝鸡文理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1项、“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2009年被全校学生推选为宝鸡文理学院“首届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2014年被学院授予“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悉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王卫强同志总是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积极组织并参加对学生有益的课内外活动,并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悉心指导,做学生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长期以来,他几乎每年都要给新生做专业思想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用真诚与爱心、思想与言语、事实与实例,生动详实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观念,帮助他们设计好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力促学生成长、成才;他精心组织各种考试动员和辅导,认真传授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英语专业学生四、八级考试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他辅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科技项目、参加各种省校级英语竞赛,多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他指导的毕业论文,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近三年来,王卫强同志面向全系40多个教学班做动员、辅导、教育每年10余场,组织教育教学实习见习活动共10余批,组织院系各种英语竞赛共10余场,组织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每年2次,每年联系1个班和1个宿舍,亲自走访并参加主题班会,做考研专题辅导报告每年2场。三年来组织动员共300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学生考研上线率由2012年的33.7%迅速提升至2014年的45%,有近100名学生被成功录取,其中由王卫强同志亲自辅导的20余名学生分别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十余所国内知名院校的研究生。
他不但在学习上而且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情耐心地接待需要帮助的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帮他们找问题、想办法、指方向,以真诚和亲切让每位需要帮助的学生感受到系上老师和领导的关怀,确保学生思想稳定。曾经为3 名同学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为多名同学捐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每周接待学生10余人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历届毕业生反馈的情况看,他被公认为外语系教学能力最强、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之一。
四、利用网络平台,不断传递正能量
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延伸大学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持续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卫强同志不但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在校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与外语系毕业生保持着长期的联系,并不断向他们提供“营养”,督促他们在职业生涯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上继续取得进步。
他于2007年初就开通了QQ空间,着手进行学习资源建设,与学生展开学习和思想交流。目前,他的空间已有近千名往届和在校生加入,访问量已达10万人次。有日志760余篇,分为“学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个人日志”、“学习园地”等10几个种类;有说说840余篇,绝大部分是“英语美文”、“双语分享”和“励志杂文”。在这个空间里,学生们可以享受思想、智慧和语言所带来的心灵熏陶,可以体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吸取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可以交流思想,提高外语交流的能力,可以保持与其他同学的联系,可以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他的QQ空间已经成为在校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成为往届毕业生了解学校和外语系发展的窗口,成为提供就业等信息的渠道,成为外语系毕业生与母校联系的纽带。他用自己行动告诉学生,老师们一直在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他们的每一个成绩和成功都是老师们的衷心期盼。他的空间已然是大学教育的有效扩展和延伸,对每个学生的人生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而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而外语教师队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年轻化。如何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合格大学外语教师,是一个教学单位的重要任务。王卫强同志在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以管理育 人为使命,创新思路与方法,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团队实力。
一方面,他扎实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精心选题,深入研究,在英语教学、文学翻译和英美文学方面成果卓著。他主持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规划项目1项,参与省厅级项目4项,主持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持编写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
另一方面,他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他所主持的多项科研和教改项目团队中,注意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精心指导青年教师科研方法。参与组织和实施“大学英语”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组织实施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外教社杯”等讲课竞赛,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能力。主持成立了外语教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等4个研究团队,开展定期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帮助指导青年教师申请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得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帮助,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督促青年教师尽快提升学历和职称层次,加强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已有10多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10多名教师职称得到晋升。
王卫强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人,他用二十多年的青春辛勤耕耘,用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外语英才。他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告诫同学们说:“你们要讲规则、讲道理、讲情义,先做人、后做事,低调做人,高效做事;要用你们的双肩,肩负起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要用颗真诚的心对待别人、对待自己;要用一颗热忱的心对待学习、对待工作;要用勤奋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给社会做奉献;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不但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第五篇:以心育人
【轨道运校】“以心育人”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者虽久不废,流芳百世,是为“三不朽”,而立德居首。《管子·权修》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说明人才的养成需要终身培育。职业学校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输出和智力支持,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立德树人从根本上说是以心育人,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价值观和人格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明确立德树人的主体性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师德高尚、有丰厚专业积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要求教师知、情、意、行相统一。知、情、意、行的统一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表征方式,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人才,首先是成人,其次是成才。高校的教育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通过和他人的接触、对生活和学习的思考逐渐形成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理解和认识问题有着深刻影响,对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经过思索与沉淀,内隐的意向发展成为外显且较为稳定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构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包括价值塑造、人格养成、教授知识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方式获得,“教”的功能逐渐淡化,“育”的功能逐渐凸显。“育”是心对心的召唤,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育”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有重要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育”的基础,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因素。《礼记·大学》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说明心理是行为规范的内部动因,教师心理健康是“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基础。
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生2700多万,在编教职工200多万人。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需要发挥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引导教师建立起对新常态下中国的特色发展道路、发展理论、社会制度和优秀文化的认同,带动高校近3000万师生建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认同。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立德树人的科学性
心理学的社会互动与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认同和解释过程建构了社会本身。个体会按照所期望的方式,对所处的情境进行认同选择,在产生社会知觉时,主观上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通过所隶属的群体来获得“集体自尊”,努力追求积极的自我形象。因此,对主流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自信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之上,认同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系统认知为基础。只有从心理上构建起对中国国情和发展的系统认知,才能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元的思想意识和各种价值观交融冲突的态势下,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研究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表现、特征和结构,才能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准确评价,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标准及测评体系研究”课题组,在对我国多省市数万名一线教师访谈和测试的基础上,从认知与探究、社会能力、职业动机与情感、职业人格与道德等方面构建了我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测评体系,并在研究中发现,心理健康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能够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表现出较强的亲社会行为: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热情、豁达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培养了学生诚挚、谦逊、豁达等优良品质,更容易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积极的认同。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决定了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才能确保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提高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培育教师积极的社会心态,增强对现行社会制度与文化的认同感,表现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显著提高立德树人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的教师处于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良好状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和培养出人格健全、心态积极的学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只有清楚地认识各类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特征和结构,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水平,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师德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化才能完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形成师德的必要条件。对国情不熟悉,对中华文化不了解,认为社会规范是对自由的约束和限制,抵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思想和认识容易导致不适应社会文化、蔑视社会制度等个体行为,若任其发展,可导致其出现文化适应障碍,甚至反社会型人格的出现。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从提高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入手,从而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系统工程 作为专业研究人类意识与行为的心理学科,理应发挥其特有的学科优势,积极探索,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主体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充分发挥心理学科优势,加强对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管理工作,有助于从国家政策层面、高校管理层面和高校教师工作层面为维护高校教师积极的职业心理健康状态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深入地探索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明晰教师职业心理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及时了解和把握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体系,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及时掌握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评根据,为扎实、有效地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相应的教师心理促进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