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网络游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单亲、离异、流动家庭„„这些都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难题。当好班主任难,当好中职班主任更是难上难。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入学门槛,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等方面也不好。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多志、朝令夕改”的青春期。他们忽而表现出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稍有一点挫折或不满,又变得悲观和失望。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不良引诱时,很容易失去理智,误入歧途,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重重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的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不虚度年华、学有所成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做到“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德
著名教育家斯霞指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个“三品之说”值得深思。中职生在应试教育者眼中就是被普通高中招生淘汰掉的“次品”。当中职生走在大街上,有人问:“你读哪所学校?”如果学生说是中职学校,别人就会投来不屑的眼光。在以学历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下,中职生常常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和“才”的结合。诚实、善良、富有爱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就属于“人”的部分,简称“人格”。“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常言道:“万事德为首,百业德为先”。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相比,“才”只是处于零价值的地位。“才”的价值只有依靠良好的“人格”方能显现,人格的分值越高,人才越有价值。人格就像阳光雨露般沐浴着“才”。知识也好,能力也罢,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机勃发,在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牢固树立育人先育德、“先‘人’后‘才’是人才”的重要思想,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德艺双馨的真正含义。
二、读人先读心,施教先施爱
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不听话、逆反、倔强、胆小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懂学生吗?”学生,作为自身学习和成长的主体,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学生最需要的是老师的“懂”。老师不懂学生,就会错怪学生,就会不切实际地要求学生,会把学生推得很远,甚至爆发情绪战争。教师不懂得学生,就不能给学生真正的爱。读懂学生是学会真爱学生的第一步,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多花时间陪伴学生,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试着去理解他们言行背后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教师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快乐,形成健全的人格。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所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其实,只要教师蹲下来,跟着学生的视线看他的世界。老师就会发现,学生每做一件事都会有他们的理由,很多在我们看来“离经叛道”的事情,是他们内心成长的需要。学生的任性和叛逆不是天生的,是老师不懂学生、误解学生逼出来的。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多半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造成的。
2011年秋期开学后不久,我就遭遇了“女儿国”的合班**。当学校决定把同是服装专业的另一个班整班并入我班,那个班级番号取消时,两个班的同学都不情愿。面对另一个班级学生不到我班来上课的尴尬时,没有冷静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用言语刺激,导致又一批学生离开教室。当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我立即控制情绪,请行政值周领导把关,自己马上去寻找离开教室的同学。我没有批评她们离开教室“逃课”,而是带着原班“队伍”到那个班教室去。放学后,我又到寝室去找她们谈心,这些行为,直观而朴素地表达了我对她们的关爱、理解、宽容和歉意,打动了学生的内心,化解了问题。众所周知,教育首先是感化人的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个情就是爱。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心灵的波动时机,把握好传递爱的契机。学生忧愁时,及时慰藉,使其得到排除;痛苦时,送去温暖,使其得到解脱;困难时,雪中送炭,使其得到帮助;矛盾时,积极化解,使其豁然开朗;期待时,合理满足,使其得到激励。班主任只有把满腔的爱倾注给学生,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形成心心相印的默契。
三、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教育是浸润心灵的事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班主任仅用德育的方法去教导学生还远远不够,唯有用心去做,饱含着感情去做,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培养健康的人格。
记得那是2011年初冬的一个星期天,上晚自习时我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一个学生,而且是班上唯一的男生。他担任清洁委员,很爱劳动,提水、拖地、抹窗户是他的拿手活,教室经常被他打理得非常干净整洁,在大伙儿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向乖巧的他,怎么没有来上学呢?”我心中泛起了疑团,于是,马上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得知他早就来上学了,我急忙四处寻找,终于在顶楼的转角处发现了他的身影。蜷缩着身子,耷拉着脑袋,双手抱着小腿,穿着单薄的衣衫,一声不吭坐在台阶上。我走上去关心他,他反而把头埋进缩抱在一团的大腿内。凭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断定他心里有“结”,心中有“恨”。如何敲开他的心扉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心病还需心药医。我当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通过与他父亲的沟通,了解到孩子的母亲从小就严格要求,且只抓住缺点狠狠批评,很少肯定孩子的优点。在母亲心中,孩子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废人。孩子心中充满了失落感,孤独感,周末回家画画、根雕、搞泥塑,也全被认为“不务正业”。没有人能理解他,心灰意冷的他有时干脆在房门外挂上“闲人免进”的牌子。当我与他深入交流时,他告诉我最让他留念的是家里养了多年的那条狗。我觉得有必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只有扣动他的心弦,才能收到 奇效。于是,我查询了他的健康档案,进一步了解到他自卑心理严重,敌对情绪突出,强迫因子得分也高。穿着单薄的衣衫是为了让大脑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而不去想那些令他烦恼的事儿。多么令人痛心呀!小小年纪,居然用身体疾病来掩盖心灵的痛楚。
尊重、理解、真诚、共情、阳性强化„„我用心与他沟通,和他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教他学会微笑,学会放松,学会欣赏阳光。最终让他懂得了认知影响情绪的道理,树立了“只要我愿意,就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坚定信念。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艺术,是管理艺术,是爱心传递艺术,更是心灵沟通艺术,需要爱心、诚心、耐心与匠心相结合,才能扣开学生的心扉,激扬生命,开启成功之门。
第二篇: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5月25日至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了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的人才建设理念。我深表赞同。人才乃立国之本。人才建设的重心是人才的培养,“德才兼备,德为先”,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家园,也构建了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底线。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影响着我们的言语和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西方伦理学家称为道德金律,是普世道德观的构成基石。
儒家思想向来重视修身,认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孙中山先生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中国最早,最系统的人生哲学。梁濑溟先生将重视修身称之为“向内用功” “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内在修为的外拓,这也是儒家思想中一个人成才的最高境界了。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即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是升华自己心灵的高度。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修正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向,从而确定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育德的过程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过程。“德为立身之本” 可见,育德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决定着德作用的范围。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育德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才的培养,不可偏颇一方。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必须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首先,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是人才成长的原动力。理想和信仰是我们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航标和原动力。理想和信仰可以让一个人在这个物欲过度诉求,精神世界空虚的时代里,荡涤心灵的杂质,保持一种“笑看花开花落,景观云卷云舒”的平和心态;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信步闲庭”的坦然心境;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呼万唤不一回”的坚韧品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去奋斗,不断鞭策自己去学习,进步,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次,不断学习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支撑。毛主席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上除了“勤”和“苦”二字外,是没有其它捷径可走的。
立志成才就要用“天道酬勤”这是一条铁律鼓励自己不断的学习知识拥有特长而有前途,有多种技能而有多种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进而实现理想和追求这一最有分量的生命承载,最后,“人尽其才”的育才观念是人才成长的外在推动力。所谓:用人之长,天下皆可用之才;用人之短,天下皆无用之辈“。每个人都有他的禀赋和特长,“犬能守夜,司晨不如鸡;马能行千里,犁田不如牛。”人才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成长模式。“九方皋相马,不识其毛色,不辨其雌雄,只看其是否具备了千里马的资质”“人尽其才”就是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和特长去培养,塑造,使其才能的发展最大化。
温总理说过:“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国家和世界。同时又需要一些脚踏实地的人,踏踏实实的去做苦功夫”我们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什么样的人才都要有,什么样的人才也都有用。“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只有全社会都树立“人人皆有其才,人人皆能成才”的育才理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构成体系;努力形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开放局面。才能实现我国人才建设的战略目标,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的行列,最终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为何育人先育德
8月29日,何济董事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的讲话中强调了一个重要观点——“育人先育德”。这说明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科创学院奉行的教育理念是“学历+能力,做人更重要”,为什么今天又强调育人先育德呢?其实质与核心要求均是四个字——德育为先。学校为什么要把德育放在领先地位呢,下面略加阐述。
一、“育人先育德”是民族兴旺、国家昌盛、长治久安的需要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
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清醒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思想教育要牢牢地把握主动权,理直气壮地、旗帜鲜明地、求真务实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试想,如不实施“育人先育德”战略措施,那么一个素质低下的民族怎么能兴旺发达,国家怎么会有繁荣富强,社会怎么能有和谐局面呢?这绝非危言耸听。
二、“育人先育德”是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是教育方针的基本原则。各级各类学校务必坚持执行,以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此可见,坚持德育为先是关系到是否忠于党和人民,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衡量教育工作者是否成熟的大是大非问题。
十多年来,科创学院一直奉行“修身强体,博学感恩”的校训,提倡“学历+能力,做人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把育人放在领先地位,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这说明学校办学是有战略远见的,广大教职员工是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的。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民办高校中是难能可贵的。科创学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把“德育为先”纳入全校各项工作统一部署,纳入目标考核。这对提高学校形象,培养合格人才,打造“百年老店,千年名校”是富有深远意义的。各二级学院相应制定了“育人领先”的目标,使“德育为先”观念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如机电学院贴出对联:“修身育德讲文明学做真人,学习实践练本领争当栋梁”;信息学院提出了创建“文明学院,特色学院”的奋斗目标;工商学院创“和谐工商”的奋斗口号等都是把学校 “育人先育德”的办学理念寓于教育实践中。
三、“育人先育德,做事先做人”是学生就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一个无德无才的人,不可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只有受到市场竞争的淘汰。试想,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连自己都难以立足,自身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何谈对社会有所奉献,何谈与时俱进为“四化”建设出力,更谈不上要为人民服务,为共同富裕出力。
没有人品,难以成家;没有本领,何谈立业。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德智体三者关系尚未摆正,其后果显然不同。常言道:“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从用人角度来说:谁愿招聘一个职业道德低下的人来占据工作岗位呢?“德育为先,才重一技”,这是单位用人的首选标准。又有用人标准曰:“有德有技——破格使用;有德无技——培养使用;无德有技——限制使用;无德无技——坚决不用。”由此可见,德与技的关系,德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育人先育德”也是提高学校形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试想,一个校风不良的学校,岂能获得群众信任,学生怎能会到校读书,又怎会安心求学奋发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德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不能先行一步,个人就业、学校发展是没有希望的。
四、明确“育人先育德”的内涵,大力提高“育人先育德”的针对性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育人先育德”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教师育人先育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
育人工作者应从政治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等宏观原则着眼,根据校情,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首先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热爱科创学院做起,做一个尊师爱校、忠于科创的合格大学生。
为此,必须打造一个思想好、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要教育学生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永远热爱党和人民。一个缺乏政治信念、意志薄弱的人,一个政治立场错误、动摇不定的人,必将缺乏工作动力,对事业对工作碌碌无为,甚至走向社会的反面,堕落成违法的犯人、国家的罪人、人民的敌人。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我中华”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亿万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民族兴旺,匹夫有责。<
第四篇:育人先育己
育人先育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学校要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有素质的人才是多么的不易。作为一名教师来说我们的感受更深。
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不仅需要苗木本身的基因,更需要阳光、空气、水等等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环境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在小树生长的关键时期能否为小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一个孩子长大成才必须有遗传和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努力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我认为作为专门培育人的学校这个因素应该是主要的作用力。它应该是重中之重,角色中的主角。因此,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必须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发挥出来呢?我认为“育人先育己”。
为什么要想育人必须先做到育己呢?
想想:我们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对学生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每天都在以书本上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接受。可课堂外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首先按课本上的东西来要求自己呢?自己有没有真正在内心接受呢?在学习上我们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备批改呢?在品德上我们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首先让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呢?不,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喜欢犯的错误是:对学生高要求对自己却低要求,甚至有时课堂教的是一套课外做的又是另一套。根本难以做到“课堂课外一个样”,根本难以做到“知行合一”。作为教师我们都不能首先做到我们又怎能很容易地要求学生做到呢?举个司空见惯的例子吧。我们有时一边要求学生好好学习,一边自己却肆无忌惮地搓起了麻将。这样诸如此类的低级趣味在我们身上又怎能为学生带来好的影响呢?怎能起到育人的作用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惭愧。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想培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培育好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士卒,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先自己来教育好自己才可育人。
学生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不可能具有成人的理解力、自制力、判断力的。很多事他们根本不能真正地分清是非标准的,很多知识、经验他们根本难以体验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用嘴来说教;一味地要求学生应怎样而不应怎样;一味地要求知识是怎样不是怎样。不先自己令“知”化为“行”;不先自己将知由抽象化为具体;不先自己把理论化为实践,学生不会真正理解接受的。那样只会让学生更迷茫,长而久之恶性循环而与教师的教背道而驰,根本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我们只有先自己教育好了自己,在行动上来感召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去模仿,去学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主地表现出来,这才能自然而然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因此,育人先育己。
第五篇:育人先育己
“育人先育己”学习体会
本次的师德教育中我学习了“教师如何育人先育己”这个专题。教师的“育己”就是对自身的提高,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其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师德是育人之本。一个民族的强大,首先要有一个强大的教育。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良好的教育要有良好的教师队伍,教师要从事好教育事业就要有高尚的师德。“教育无小事,事事教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这句话我始终铭刻在心,它指引着我,鞭策着我,同时也让我从中有所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完善自身人格
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不能升官,也不能发财。从事教育工作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风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学识才能,性格情趣,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为了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决心。
在知识不断更新,信息叠呈的今天,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课堂,书本的知识,教师也很难以旧有的知识站稳讲台。正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应不断充电,不断自修,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深猎群书,广泛阅读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开阔视野,丰富头脑。
二、关心热爱学生,高尚师德德服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所有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们教孩子,教给的应该不仅是知识,而是更多的应该是爱,是用自己的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用自己的爱去拨动孩子的心弦。爱学生,既要做良师,又要做益友,做到和学生心灵上的真挚沟通。对于有差距的学生,要用爱心真诚的感化他们;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也要用爱心去呵护他们,尤其是对后进生倾注更多的爱,不歧视、冷落差生,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只要用耐心和爱心去启发,大部分差生重感情,重友谊是他们为人处事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以身为范,言传身教
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博学卓识,对学生来说,是耀眼的旗帜,是崇敬的榜样,是效仿的楷模。所以教师应以自身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率先垂范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之,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做到:德良、志坚、风正、纪严、仪端、学勤、心慈、言美、才能以美好的师表形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导向,导学和导行。
四、教之有方,学之有趣
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所谓学习指导是指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正确的学习方法是:第一,要提高课堂效率;第二、重视课后复习,要做到及时;第三、合理安排时间,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表,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有兴趣地主动进行学习。
教书的生涯是平淡无奇的,一支支粉笔记录的是岁月对教师磨蚀,三尺讲台放飞的却是孩子们美好的梦想。所以,我想只要我们用真心对待孩子,平凡的日子里你会体会到不平凡的感动。
201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