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寻未知的自己
找寻未知的自己
当喧嚣终于褪去时,内心有些许的激动,因为激动手指有轻微的颤动,我可以听见心灵中某种回归的声音,似乎在说——孩子,安静下来吧,你需要静静地聆听自己真实的想法,你需要看清楚你自己是谁!
——写给自己
初始张德芬三个字,应该要从在杭州学习算起了,那时每天中午要进行黄庭禅坐,静谧的音乐响起时,就可以听见其中一个带着台湾腔的标准女声缓缓道来,声音很轻很柔,似乎也很遥远,让在静坐中的自己似乎可以倾听到灵魂深处的声音。就这样每天在德芬的声音中,我有了片刻的休憩,也似乎在那一刻里,才会感受到整个人通体的透明和澄澈!
离开杭州一年有余了,除了间或游走在光明网站之外,对于德芬似乎只能是一种回忆了!好在,我们的缘分未尽,无意中看到了德芬的新书介绍《遇见未知的自己》,内心有了小小的期许,可是繁忙的工作让自己觉得去书店都成了一种奢侈,就这样在期待中缓慢度日,直到从朋友那里借到了这本书,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虽然德芬不建议这样去做)。书中灵性的文字,贴切的生活实例,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让主人公若菱逐渐扫去蒙尘心灵的尘土,看到了真实的自己,而我似乎也是随着她在逐一地剥去自己心灵上的旧伤,一步步看到自己长期以来的陈旧的观念、思想、固定的思维模式!书,阅毕!已是满眼泪水!是为若菱寻找到了真我吗?还是因为书中那位智者的离去?抑或是,看到了自己内心的不确定,不真实?一连几天似乎都沉浸在这样的思考中,从没有发现,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竟然还会有这样宁静的生活,从没有感受到已经躁动了多年的心灵,还会在同样的环境中找到安宁!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是啊,曾经的纷争是你,现在的淡然是你;曾经的迷茫是你,现在的豁达是你;曾经的郁闷、苦恼、烦躁都是你,而如今的快乐、洒脱、幸福,也是你!一切都没有变!你还是你,变了的只是你的心态,只是你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态度,变了的是你逐渐明晰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
所以,德芬在《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中写道:“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心想事成!如果能够扫除内心的障碍,与无形的灵性世界连接上,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恢复我们与生俱来的心想事成的能力。”
心想事成也好,一帆风顺也罢,其实,每一天我们都在心想事成中度过,只不过自己没有察觉而已!如果你相信,人生会有今生和来世,那么请好好地思考下,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每一个清晨,当我们睁开双眼看到又一个美好的早晨开始时,我们除了对宇宙发出无限的感恩外,就是开始这一天快乐、幸福的生活!不要担心事不如意,也不要觉得人生苦短,因为每一个挫折、不顺都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只不过这份礼物没有一个华美的外表而已,只要你能拆开它并不如人意的外衣,就一定会得到这份硕大的礼物的!
请永远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第二篇: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系统 09信管一班单小红)摘要: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
关键词:身心灵爱喜悦和平第一次读灵修类书籍心里既欢喜又害怕,好在真的全情投入以后,我很快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遇见未知的自己》,从始至终都在讲述这个道理: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何为外面?就是包裹住真我、让你感到沮丧、灰心、失望、痛苦甚至焦虑的事情。
为什么会有负面情绪?
因为“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用悲伤易怒的情绪模式生活,即使快乐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也会视而不见,因为潜意识里你需要的是“痛苦”,就象吸毒者毒瘾发作需要毒品来补给一样。检测自己潜意识里的人生模式的公式:人生模式= 性格倾向 X 外在环境 X 各种教育 X 生活事件 X 前世业力(如果你相信的话)
我是谁?!
你是谁?你问过自己吗?
有人说:我出生在XX家庭...有人说:我天资聪明,美丽可爱...有人说:我毕业于XX大学...有人说:我丈夫是XXX...有人说:我供职于XX名下,月薪...有人说:我资产过X,我住在...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你!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我们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着,陪着我们上学、读书、结婚、工作。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着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而每个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爱、喜悦、和平!1
如何找回真正的自己 自出生后为了保持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因为小我是如此的虚幻、脆弱,所以它需要更多的抓取、获得,才能延续它软弱的生命。于是身体就这样让我们与真我分开了,于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里多少都有些晦暗的颜色。我们能做的不是驱除这些黑暗,因为它已经客观存在了,我们能做的是用我们的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用我们的智慧之火去点燃它们,而我们首先要做的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跟自己的身体对话,倾听自己身体的讯息!具体来说:“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自己的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珈,只要你能够专心地关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我们的脑袋不是惦记着过去就是憧憬着未来,可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呼吸永远都活在当下!不论你有多忙,请记得抽时间关照一下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呼吸,“若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啦!”
如何对付负面情绪 我们要知道,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我们管不了、他人的事我们不该干涉,所以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要知道所有的情绪都有能量,负面情绪也一样,我们不该把不好的负面能量给身边的人!比如生活中的我们:你要按时吃饭啊,不然....小孩子不能走太远啊,不然....你赶紧穿衣服啊,不然....为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我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我们自己无法承担可能会失去他们的危险,于是我们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到他们身上!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对方做某事的出发点其实不是为了对方而是为了自己。所以对身边的人我们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力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还会造成彼此关系紧张!对付负面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它!认同它!然后用灿烂的阳光照亮它!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痛苦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自己对事情的解释。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其中A永远是中立的,同样的A,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比如男朋友看见我时脸色不太好(A),如果我认为他是对我发脾气(B1),我会很生气(C1);如果我认为他是心情不好(B2),我会很心疼(C2);如果我认为他是身体出了问题(B3),我会想立刻带他去医院(C3)。同样的A,因为我们自己的判断不一样,所以得出不同的B和C,也影响着我们和当事人的关系。
活在当下的力量——关于臣服: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时,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很多强迫性的念头盘旋在我们的脑海里无从消减,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我们只能把自己注意力及时地拉回当下。“看到我们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如果你进而检视它的真实性,你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几乎都是不正确的。当你不再盲目地听从脑袋里的声音时就是它可以止息的时候了”。
当然,要立刻做到发现真我、让我与真我相脱离、让真我迎风飞扬似乎有些难。但千万别望而却步,好的习惯日积月累,点点滴滴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当你洗碗的时候,你就认真感受水的温度,感受皮肤和碗接触时的变化,碗从油腻变到干净,你的手指触摸体会它的变化,这些可以阻止你胡思乱想;当你坐车或等待的时候,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体里,去体验当时你身体的各个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因为你知道吗,我们的思想总在过去和未来,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都活在当下!
心想事成的秘密: 记住,所有的事情都是能量的振动,两个相同振动频率的东西会互相吸引。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宇宙并不知道你正在散发的振动频率是因为你观察到的或是实际经历的事物,还是你记得或者是想象的事物。它只是接收到了你振动的频率,然后用和它相配的事物做出响应。所以最大的秘诀就是:我们用视觉的观想和自己的感受所发出的振动频率是最强的!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们吸引过来。同样的,要是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常有倒霉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了!当然,外在的努力也非常重要!只是知道了心想事成的秘密之后我们采取行动的过程该是毫不费力而又充满喜悦的,这样不但效果好,而且我们也乐得轻松呢!
最后: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其实都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只要我们勇敢地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心境,所有外在,包括人和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让我们一起记住: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第三篇:遇见未知的自己
来一场心灵的旅行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最近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受启发。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的各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继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糕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幸运的机会下她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他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女主人公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我们所在的城市中许多人一直在追求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势,在不断的追求中满足欲望中,成为一种习惯,如上瘾一般,戒除不了。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的越严重,内心就更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由不快乐这个话题引申提出了小我的存在,什么是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
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有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就会很痛苦的。其实在我看来,自己对于外在一切的认知,观念都是自己内心、身体、细胞中的记忆的投影,也是我们潜意识的投影,我们会选择性的接收我们熟悉的事物,看见的是我们潜意识里面想让我们看见的东西,其他东西大脑会自动排除掉。
我们认识到小我的存在后,我们会想办法去改变,去追求真正需要的爱、喜悦,和平。然而外界的一切不能给予我们这些,即使追求也得不到,所以我们会转而向内心向自身寻找爱,喜悦,和平。也就是书中所强调的寻找真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思想职位代号上,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们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你会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书中的老人教会我们要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住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要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正如书中说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面又被刺激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我们要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快乐不快乐的决定权在于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我们要经常自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实,甘心的去接受,慢慢找
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要活在以前,只活在当下。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通过它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安抚了我内心浮躁、悲观和欲望,它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置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却让人更容易感悟理解。它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常保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
当我独处,静静的享受自己的世界,不再不安,不再焦虑。因为,外面没有别人。
第四篇: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暑假期间,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读了一本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接下来谈谈我读后的想法。
这本书的作者张德芬,曾经的台视知名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MBA。2002 年开始,她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各种不同 的心灵成长课程以及心理治疗方法,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名列台湾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空前热烈。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浅显的把它理解为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做真实的自己。而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
因为对于心灵类的书籍我以前并不感兴趣,觉得太过唯心,所以刚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它很深奥,很难懂。但还是耐着性子往下读。故事是从一个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该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高薪白领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如此之不幸,没有父母的爱,失去丈夫的爱,终日面对婆婆的尖刻、冷漠,甚至多年不孕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惶论拥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托。。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找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其实我们所有的情感都来自于自己本身,所有信息的过滤也是通过自我,我不否认这个世界的物质性,但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最终的输入与输出却依旧来自于自我。喜欢书中的这样一个解释概括起来说就是:喜悦与快乐的不同在于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是不会随着物质的消灭而灭失的;但快乐却相反,它来自于外部,是随着外界的某些你所追求的刺激的出现而产生的,一旦这个刺激消失了那么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的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当然会失落。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切不要找错了方向。
这本书给我带来一些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做人的态度与原则,让我学会了更宽容,更包容的对人对事,让我学会了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让自己的心慢慢平和,沉淀下来,去慢慢体会喜悦,和平.
第五篇:“体验”未知的自己
“体验”未知的自己
我是樱花园服装公司的董事长,因为业务发展需要,现诚聘一支设计师团队,要求如下……请各组讨论后设计一套应聘服装,待董事会投票后,公布招聘结果。”
3个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绘图、上色,很快,一张张有款有型的样衣跃然纸上。之后,每个小组代表依据招聘要求,详细解读了团队的设计理念与应聘优势。
这是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实验学校“职业体验课程之服装设计”课上的活动情景,像这样有趣的“职业”还有:城管、厨师、主持人、导游、瑜伽教练、拍卖师等。
职业认知与体验课程是学校针对学生德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开展的一次课程改革尝试。在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滕珺带领的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学校结合国际社会生涯体验的前沿理论与各国实践经历,提出了未来性、开放性、真实性、互动性、融合性等5条基本原则,又综合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趋向,选择了一批颇具特色的职业,按照传统职业与新兴职业分为两类,开设了这门校本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职业逐渐消亡,而一些新兴职业则应势而生。职业不再单纯是人们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生存需要,更是人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的生存形式,甚至成为人们展示个性、丰富世界的生命态度。”校长郭锋认为,启蒙中小学生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职业观的教育。
在学校课程负责人孙双忠看来,职业认知与体验课程是一个“三赢”课程,第一个赢家是学生,他们可以增强自己对职业的直观认知,增加深入接触社会的机会,为职业选择做铺垫;第二个赢家是教师,跨学科教学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领域,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第三个赢家是学校,体验课程为学校的精致化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要不要与“辣翅”谈飞翔
“许多学生在头脑中认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一条早已设计好的轨道,他们没有自己的选择,就像快餐盒里的炸鸡翅,没有办法飞翔。”这是教师王珊最初接触这门课时的感受。然而,学生越是这样,她就越要与“辣翅”谈飞翔。
王珊认为,职业认知与体验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途径。“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模拟职业劳动,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在实践中发现乐趣、发展自己,并对自身职业进行思考,为生活点燃目标”。孙双忠收藏了许多学生上课时的照片,他一张张翻看着,回忆着。“他们在认真聆听城管叔叔的讲座,为接下来的亲身体验做好准备;他们在仔细体会每一个瑜伽动作的要领,亲身体验做瑜伽教练的快乐和辛苦;他们穿上工作服,准备一展身手,做出自己人生中第一道菜肴;他们举着话筒走上舞台,展示自己播音主持的才华;他们拿着自己设计的导游旗,引领„游客‟游览园博园……”孙双忠看着照片中学生们自信的样子,脸上透着掩不住的喜悦。
令孙双忠记忆犹新的是学生在厨师职业体验中的表现与感想。“鸡蛋西红柿组”说,他们的菜做得最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团队的力量,在合作中,每个人都显得至关重要。“油焖大虾组”则深感做事一定要有信心,“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在什么时候结束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学生们才是体验世界的主人”,孙双忠说,“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生活阅历,逐步成为一个有见识、有见解、有见地的人。”
体验的门再也关不上了
学生高思寒是导游体验课程的受益者之一。现在,他负责接待来校参观学习的客人,带领大家进行真实场景中的校园文化之旅。“在开放的环境中体验职业特点与在模拟的场景中上课完全不同,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升。”教师王春华说。尝到甜头之后,上学期暑假,王春华便把课程开到了大自然中,让学生在游学中接触各类导游,领略各种解说风格,甚至有的学生在旅游车上直接代替职业导游进行实战演练。
体验的门从此再也关不上了。导游课程还结合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走进园博园、北京外事服务学校,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写稿、背稿,或现场解说,或模拟解说。
教师谢文讲授城管职业体验课程。第一阶段是组建小组。谢文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周六日走近城管,观察他们如何工作,然后制作PPT,在课上交流。第二阶段,谢文结合自己的所见所知,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以外的城管现状。第三阶段,谢文邀请专业城管现身说法,普及行业知识,告诉学生为什么社会对城管存在偏见。第四阶段,让学生走进公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市民对城管工作的看法,然后形成调查报告。第五阶段,让学生进行职业演练,亲身体验城管工作。
小学部的职业认知课程则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3种方式展开,一是职业认知校本课程,二是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德育活动。
在交警职业认知课程中,学生们以表演情景剧的形式体验指挥动作,认识违反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年级的“小豆包”在体验挤奶工的工作时,还学会在挤奶前抚摸亲吻奶牛,照顾奶牛的情绪。学生们用自己工作挣到的工资换取各种各样的美食,每个人都乐在其中。樱花园实验学校的许多家长都是做生意的,于是教师就组织学生举办跳蚤市场,摆摊出售自己的闲置物品。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樱花园实验学校职业认知与体验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中合成的,并流动在日常行为中。
从体验到体贴
学生赵虹捷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成为像董卿一样的“名嘴”,站在舞台中央主持节目。为了实现目标,她选修了播音主持体验课程,通过竞选成为学校“英华在线广播电台”的主播,先后对英华十大校园人物、英华公益大使、校工等进行了采访。“一遍遍背台词,一遍遍对着镜头NG”,赵虹捷深刻体会到了主播的艰辛。
通过体验,学生不仅深刻体会到不同工种的酸甜苦辣,还懂得了体贴家长。
学生家长马丽是一名旅游规划师。在一次课程任务中,学生王永麟请妈妈讲述工作中的故事,那是他第一次了解妈妈的工作。“不只是简单地游山玩水,大多数时候,因为实地考察旅游线路,脚上都磨出了血泡。我听着听着就哭了”。在职业感受中,王永麟写道:“在外人看来,妈妈的职业体面、光鲜、收入高,但是妈妈在快乐工作的背后付出了许多。为了考察一些地区的旅游情况,她经常要熬夜查阅资料,搜集数据,撰写项目报告。”
从此,王永麟在许多细微之处发生了变化,比如当妈妈出差时,他会嘘寒问暖,叮嘱增减衣服。“职业认知与体验课程是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渠道,会帮助他们拉近距离,并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感恩教育。”马丽不禁为学校“点赞”。
当学生对家长关怀理解、对不同职业感同身受时,他们便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学习也就更加主动。“内心世界的和谐是为了更好地面对世界,做到丰悦于心、慧通于世,这就是学校英华教育的价值追求。”郭锋认为,生活体验与社会体验需要紧密结合,因此学校不仅开设职业体验课程,还有社会生活体验课程、特殊生活体验课程,让教育从学校向社会蔓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