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评价方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科学学科学生学习综合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给予关注,注重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二、基本理念:
1、促进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引领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挥,并使之具有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2、立足过程。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一卷定乾坤”,而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科学的全过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只有在关注学习过程中,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3、注重多元。《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是多元的。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对自然和科学本质的理解。要注重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单纯记忆;要注重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对科学知识的评价要尽量融合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
三、评价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学期学生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行为表现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学生的进步或者违纪行为等,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学期或学年结束时综合评价的参考。
学生的科学记录、研究报告以及背诵情况等属于学生的科学作业。对这些作业进行评价需要进行综合评定。这时,我根据一个班学生的整体情况将它们分为3个等级。
2、纸笔测验评价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试题进行详细分类,既考虑测试学生对哪些科学概念的理解,又可以考虑测试学生的哪一项或几项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在测试结果出来后,引导教师逐一分析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将纸笔测验试题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科学知识题、科学方法题、解决问题的题。既可以评价学生科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评价相应的思维水平。
总之,通过平时测评和试卷师评方式,通过对平时表现的观察、资料收集整理的检查、考试、运用知识创新制作的展示等方面采用等级的方式记录下来,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肯定,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更具有激励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真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评价方案1
四年级科学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生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全面评价获得的多源反馈信息而深刻的积极的改进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文化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评价原则
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喜欢评价,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
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时间,阶段评——终评相结合;评价方法,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评价准则,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措施
1、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
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通过课堂表现记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关注的就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了学生整个科学探究中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最后综合起来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
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
4、具体几个方面评价:
1、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
B、书面作业(10%)
C、其它学习态度10%)
2、期末考查50%
A、书面考试(30%或略高)
B、实践考试(20%或稍低)
3、自评、互评20% A、自评(10%)B、互评(10%)
4、具体评价要求:
①、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
操作办法:教师每班准备一份名单类
似点名册。在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实验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有 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不认真行为,就记三角形。期末 根据所得五角星和三角形,确定在课堂表现方面的分数。
B、书面作业(10%)
操作办法: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记载确定该学生获得的分数。作业一般是打等级制的,可分派任务给 课代表或小组长列表记载。
C、其它学习态度(10%)
操作办法: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 科学课上的积极性,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 况给予一定的分数。
②、期末考查50%
A、书面考试(30%或略高):具体操作方法应该和以往的考查一样,主要应提高命题质量。
B、实践考试(20%或稍低):由教师出题由学生单独以实践操作完成一定的实验答题,也可采用抽题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和实验,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等情况可以让学生记录在纸上,实际是一种实践和书面相结合的考查方法。
③、自评、互评20% A、自评(10%): 可以编制问卷让学生自评,看结果确定学生的分值。主要是列举本学期学生应做到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对照自己做到了哪几条,再加上最后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答。
B、互评(10%):
通过小组讨论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价是有其合理性的。
具体操作办法:自评中的问卷由小组中的成员共同讨论,给本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定。
④、最终结果的呈现
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及格”,59及以下为“不及格”。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的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这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一定有了许多收获,让我们一起走进下面的检测题,重温我们的收获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头发带,而且在它们相互靠近时会产生 的现象。
2。植物的花蕊分 和。产生的花粉传到
柱头上,使 里的 受精,受精的 发育成长,形成种子。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像猫、狗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
4。通过看标签或相关资料可以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通过 来辨别食物中含有的其他营养成分,如在某食物上在白纸上摩擦几次,在阳光下发现有油渍出现,说明此种食物中含有。
5。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它含有对人体 的物质,所以发霉的物体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6。人们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常用方法有冷冻、、等。
7。岩石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 组成,我所知道的矿物有、、等。
8。电路连接有 和 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采用 方法连接。
9。和 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10。岩石和矿物是组成 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
11。我国已发现的矿物有 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13分)
1。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2。电路中开关制作的材料都是导电材料。()
3。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只要检测一次就可以了。()
4。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
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直接用这个电做实验。()
6。植物结果后花瓣就凋谢了,说明花瓣不能形成果实。()
7。“多利羊”是世界上第一例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
8。为了便于我们记录和研究,一般把“蕃茄炒蛋”算成一种食物记录。()
9。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食物分成不同的种类。()
10。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11。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因此多多益善。()
12。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13。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但是物体却不显示带电的原因是()。
A 因为静电不是电
B 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C 静电很弱小,人类感觉不到。
2。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以下。
A 110V B 36V C 220V
3。下图是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图,小灯泡特别亮的是()。
A B
4。如果一个串联电路中有三节1。5V的电池,那么这个串联电路的电压是()。A 4。5V B 1。5V C 3V
5。下列电器中一般使用干电池的是()。
A 电冰箱 B 日光灯 C 手电筒
6。开花植物的花粉都在雄蕊的()里。
A 花药 B 花丝 C 子房
7。单性花一定是()。
A 完全花 B 不完全花
8。完全花一定是()。
A 两性花 B 单性花
9。下列动物是卵生动物的()。
A 熊猫 B 兔子 C 蚕宝宝
10。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不会被破坏。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维生素
11。为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把食物放到水里搅拌
B 滴碘酒,观察颜色变化
C 滴酒精,观察颜色变化
12。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硬度最小的是()。
A 石墨 B 金刚石 C 黄铁矿
13。具有蜡烛一样的光泽的矿物是()。
A 石英 B 长石 C 云母
14。化石一般存在于()中。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15。颜色为青灰色,滴稀盐酸猛烈冒泡的是()。
A 花岗岩 B 页岩 C 石灰岩
四、连线题(共16分)
1。蒲公英 动物传播 2。石膏做铅笔芯
野葡萄 水力传播 石墨点豆腐
椰子 弹射传播 金刚石做首饰
毛豆 风力传播 金、银划玻璃
3。下面的食物中分别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花生
瘦肉 脂肪
牛奶
橙汁 糖类
面条
食盐 蛋白质
苹果
芝麻 维生素和矿物质
五、观察与实验(19分)
1.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并使第一张图中的灯泡比第二张图中的灯泡亮。(8分)
2.这是一粒蚕豆,写出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6分)
左图中,1是种子的(),作用();2是种子的(),将来长大成为植物的();3是种子的(),将来长大成为植物的()。
3.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发现岩石的哪些特点?(不少于3种方法,5分)
试题做完了,一定很棒吧!认真检查几遍。然后,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学习方法、态度和习惯,写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10分)
我的优点:
我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2010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
一、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
实验器材: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小锯条、蜡烛、铁圆盘、方盘。实验方案:
(一)1、把三根火柴用蜡油依次粘在小锯条上
2、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小锯条加热小锯条的一端。
现象:会看到三根火柴依次掉落下来。
(二)把蜡油滴在圆盘的边缘,用试管夹夹住圆盘,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圆盘的圆心。
现象:会看到蜡油会融化
(三)把蜡油滴在铁方盘的一角,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方盘
加热方盘的另一角。
现象:方盘一角处的蜡油会融化。
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二、实验名称:热对流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米、大米、黑米。
1、实验方案:在烧杯内放入少量的热水。把小米、大米、黑米放进去。
2、把酒精灯放在三角架下,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
3、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水开了以后,小米粒随着水游到上面,又游到下面,又上去,又
下来。循环往复。
实验结论: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
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产生了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播的。
三、实验名称:吸热能力强弱实验
实验器材:黑白纸袋、黑白手套、黑白锥形瓶、温度计。
实验方案:把两个同样大小、材料的黑白纸袋戴在手上,在太阳下晒。
把两个同样大小、材料的黑白手套戴在手上,在太阳下晒。
把两个同样大小的锥形瓶套上两个同样大小的黑白纸袋,里面分别放上温度计。
实验现象:黑纸袋和黑手套热,黑色的锥形瓶里的温度计度数高。
实验结论: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强。
四、实验名称:物体保温实验
实验器材: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毛衣、泡沫塑料、温度计。
实验方案:分别用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毛衣、泡沫塑料包裹住温度计的液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温度计的度数没有升高。
实验结论:这些物体不会生热,而是保温。
五、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热水、冷水、烧杯、小药瓶、吸管、酱油、橘子汁、牛
奶、醋、水。
实验方案:把吸管分别插在小药瓶的瓶塞中,把酱油、橘子汁、牛奶、醋、水,分别装在5个小药瓶中,盖上塞子。把这5个小药瓶先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热水中5个瓶子里的液体遇热上升,在冷水中液体遇冷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六、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烧杯、饮料瓶、气球、热水、冷水
实验方案:把气球套在饮料瓶口,用热水烫瓶身。观察现象。把瓶身放在冷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热水烫气球膨胀起来,放入冷水中气球缩回去。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七、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铁环、铁球、烧杯、冷水 实验方案:
1、点燃酒精灯。
2、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小球一段时间。
3、把小球套在铁环上,观察现象
4、把加热的小球放在冷水中冷却,再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后把小球套在铁环上,小球通不过铁环。
把加热的小球放在冷水中冷却,再放在铁环上,小球能通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八、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实验器材:电灯、纸张 实验方案(现象):
1、打开电灯。用纸卷成纸筒,能看到灯光。
2、把纸筒弯折,看不到灯光。
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九、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激光灯、牛奶、水
实验方案:
1、在水槽里倒入水,再倒入少量牛奶。
2、开亮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照过去。
实验现象:会看到激光灯的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的。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十、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三个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中间带小孔)。实验方案(现象):点燃蜡烛,把一张硬纸板放在蜡烛的前面,能看到烛
光。再放第二张硬纸板,透过两个孔能看到烛光,再放第三个纸板,透过三个孔能看到烛光,左右移动中间的纸板,看不到烛光。
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十一、实验名称:彩虹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阳光、喷壶
实验方案:在太阳下背向阳光喷水,背向阳光观察。实验现象:会看到彩虹。
实验结论: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
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十二、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器材:凸透镜、支架、纸屏、支架、蜡烛、火柴
实验方案: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按顺序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镜面、火焰、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实验现象:在纸屏上出现蜡烛火焰倒立的大小不等的像。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的是放大的像。
十三、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地性实验
实验器材:几粒浸泡过的玉米粒、纸巾、培养皿、黏土
实验方案:
1、把玉米粒放到培养皿里,使玉米的尖朝向培养皿中心。
2、固定玉米粒。将纸巾浸湿,盖到玉米粒上。盖上培养皿,封好口。
3、把培养皿立起来,并用粘土固定好。
4、每天观察玉米粒根的生长方向,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玉米粒的根都向下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地性。
十四、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花盆、向日葵种子、纸盒。
实验方案:
1、在两个花盆里种上同样多数量的向日葵。
2、把两个同样的纸盒罩在花盆上。
3、在两个纸盒上同样的高度分别钻上同样大小的孔,一个面向阳光,一个背向阳光。
实验现象:向日葵的幼苗朝向小孔的方向生长。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
十五、实验名称:植物具有向水性。实验器材:三个花盆、向日葵种子、水
实验方案:
1、在三个花盆里的中心分别种上同样数量的向日葵。
2、每隔三天浇同样多的水给三盆向日葵。第一盆只浇左侧,不要浸湿右侧,第二盆只浇右侧,不要浸湿左侧,第三盆全部浇湿。
实验现象:向日葵的根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水性。
十六、实验名称:昼夜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地球仪、小人、手电筒
实验方案:用地球仪当作地球,在它上面粘一个纸人,用手电筒的光代替
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地球仪在“太阳光”下运转一圈。观察“地球仪”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这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地球仪”的哪个部分照不到“太阳光”?这个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小人从开始接受阳光到再次接受阳光时,是不是正好转了一圈?
实验现象:地球仪向着太阳光的那部分被照亮,地球仪背着太阳光的那部
分照不亮。纸人从开始接受阳光到再次接受阳光时,正好转了一圈。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十七、实验名称:四季更替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四个地球仪、激光灯、粉笔
实验方案: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个椭圆做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把四个地
球仪放在轨道上,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的位置,把激光灯放在轨道的圆心位置,旋转激光灯一周,以北半球接受太阳光为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以北半球接受太阳光为例,如下图所示:
当地球仪运行到A处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相等,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是秋季。当地球仪沿逆时针方向运行到B处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多处于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当运行到C处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相等,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当地球仪继续运行到D处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少,白天最短,处于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实验结论:(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在自转过程中,有赤道平面,在公转过程中有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在赤.................................
道平面与轨道平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同一地点.................................(主要是温带地区)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有时太阳高度大(夏季)...............,有..时太阳高度小(冬季)..........,有时太阳高度适中(春秋季)..............。这样在一年中就会出..........现冷热不同的四季变化。...........
十八、实验名称:月相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手电筒、皮球
实验方案:两人合作,一人把自己当地球,将皮球高举在空中,当作月球,另一人使阳光(手电筒光)照射到月球(皮球)上,然后一边使月球公转(自西向东沿逆时针方向)。一边观察月球明亮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月球在绕地球公转时,由于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月亮的明暗部分大小不同。
实验结论:月球不会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月球总有一面被太阳照亮,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阳的一面有时全部是黑暗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相等,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相等,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就形成了月相的变化。3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题答案(精选)
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30分)
1、人体的骨头共有()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有()、()、()等作用。
2、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由()带动()、()而实现的。
3、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和(),使我们身体更加健康。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有没有变化,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或()的物体。
5、运动的快慢可以用()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叫()。
二、判断:(40分)
1、不同的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2、骨骼、关节受伤时,赶快热敷受伤部位。();
3、没有参照物,我们就不能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在运动。()
4、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壮骨骼和肌肉。()
5、汽车行驶的快慢与轮子的大小有关。();
6、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就是看哪个物体移动的快。();
7、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的接触面越光滑,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小();
8、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
9、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0、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的推测叫做预测。
()
三、选择:(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在括号里,每题6分,共30分)
1、根据关节的活动方式,膝关节属于()。
A 旋转关节B 铰链关节C 球状关节
2、摆的快慢与()有关。
A 摆锤的重量B 摆动的角度C 摆线的长短
3、“月亮在云中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A 云B 月亮C 星星
4、将10克的食盐溶解在50克的水中,溶液重()克。A 50克;B 60克 ;C 在50—60克之间。
5、在碟子放等量的水,把它放在()水蒸发得快。
A 冰箱里;B 房间的桌子上;C室外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