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5篇)

时间:2019-05-14 09:3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第一篇: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关键词】 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学校;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32―01

城市留守儿童指的是一些由于各方面原因限制无法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由他人代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户籍为城镇的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城市留守儿童相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除了具有缺乏亲情、心理焦虑以及监护不利等共性的不良影响外,同时还具有其特有的个性。城市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m然在物质生活中相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却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教育,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诱惑,进而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以及学校干预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城市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中学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城市留守儿童都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以及学习成绩差等情况。在调查中显示,对自己学业比较满意的留守儿童占13%,不满意的占60%,其他的儿童则表示无所谓。同时超过50%的城市留守儿童都表示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考取良好的成绩步入高中、大学,进而让父母满意,也能获得更多的关爱。在学习的过程中,35%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同时50%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2.心理存在严重的偏差。由于父母无法长期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从而使得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进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偏差,表现得过于焦虑、自卑,同时存在冲动倾向和社交恐惧等不良心理。这种心理偏差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自卑内向,不善交际;另一种则为逆反、暴躁,容易被激怒,冲动、狂躁。同时,通过调查显示,46%的留守儿童表示不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在人际交往中自信心、社交能力等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

3.思想观念扭曲。由于父母的缺位,使得城市留守儿童会产生价值观的扭曲和偏离。通过调查显示,城市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没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对公益以及集体活动不关心、不积极,同时缺乏爱心和同情心,讲究吃穿,在消费上随心所欲。很多父母无法长期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会采用物质和放任的方式纵容孩子,进而使留守儿童形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并容易养成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习气,进而产生拜金主义思想。

二、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以及学校干预的策略

1.提升父母教育认知水平。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心理以及学习,所以在孩子的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至少要有父母一方留守在孩子的身边,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父母无法长期陪伴在孩子身边,那么在外出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与孩子保持亲子互动,虽然在生活上缺位但是不能失职。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要与监护人以及班主任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成长动态,而且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增进亲子感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城市留守儿童虽然是由于家庭原因导致的,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学校担负起相应的责任。首先,学校需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并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和管理;其次,设置留守儿童的管理部门,可以在校内实行一对多的师生监护机制,比如每名教师负责5名留守儿童的监护和管理;再次,设置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现、追踪和引导,进而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严重的叛逆心理,如果在生活中缺乏父母的关爱,更容易加剧叛逆的程度,通过心理专家的引导和对其心理问题的疏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最后,学校还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或者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为家长提供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情况等,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通过与家长形成合力的方式,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慎重选择监护人,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首先,代理监护人必须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具有和谐的家庭氛围,进而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代理监护人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水平,这样才能够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有利于对孩子行为以及习惯的规范;最后,代理监护人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不仅可以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并能够积极地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对于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考虑。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学校干预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188)编辑:郭裕嘉

第二篇: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学习心得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于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或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外出务工人员的原居地,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社会近来关注度较高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关系着民族未来的命运,所以留守儿童问题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且需要慎重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家庭是每个孩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留守儿童知识的源泉,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没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目标,家校共育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和我校实际,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我有了新的认识。

一、缺乏对留守学生的关注

1、关注面不够

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表现好的学生或表现差的学生,更不应该随自己的喜好关注学生,应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应站在育人的立场上对所有学生负责。避免关注的片面性与趋向性。

2、关注深度不够

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学生,只看到表面现象,凭看到的学生的某种行为或其他学生的言论对学生进行形式教育,缺乏与学生的内心交流。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与教师的精力、时间、心理状态以及近期的处境都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肩负起培育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用心浇灌每一个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做详细记录,以便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才能更好的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缺乏对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诸多的留守儿童问题中,有很多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观而造成的。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此,我觉得学校应该至少每一个月有一次德育专题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真正的有所体验与领悟。对个别学生要有特殊的指导,多渠道、多形式的把正确的德育观植入学生的内心,以此作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正如我最近教的一篇课文一样: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缺乏全面发展

虽然我们一直打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旗号,可是更多的只是形式。许多课程都未开设或只是敷衍了事。不是教育局领导不重视,不是学校领导不重视,而是我们所有的教育人员都适应了追求成绩的理念。不想改变,觉得麻烦,疲于应付家长的追问便是大多数学校没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根本原因。当然有的学校是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但我们最终都要克服困难,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努力实现转变!

第三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姓名:徐培勇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监护的,年龄在6—16周岁之间的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为了供子女上学、修房子、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远走他乡,外出务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孩子的祖辈或其他的亲戚代为监护,这样就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据网上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0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约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的儿童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主要问题:

心理不健康,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逆反心理重,学习成绩差

“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监护人,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之中,在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性格内向、孤僻,厌世自闭,不善言谈,交往能力差,社会逆反心理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甚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染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恶习。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亲情的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性格扭曲,易走极端。“留守儿童”参加打架斗殴、逃学的事经常发生,不听管教,顶撞老师,甚至报复心极强。

大部分“留守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不积极举手发言,也不思考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名,也是答非所问,或直接说“不知道”了事,至于作业则是应付了事,错误百出,更有甚者连题都抄错了,更不用说结果了。当然,抄袭或不做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二、因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父母长期在外,与子女分离的时间较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祖辈或其他抚养者。祖辈或其他抚养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四种情况:

(1)、祖辈对孙辈非常溺爱,对“留守儿童”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无论其要求是否合理,也无论是否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是尽力满足。而对其顽劣习性却舍不得严加管教。从而养成了“留守儿童”的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懒惰习性,这样的孩子在家大多饭不能做,衣不会洗。性格倔强,不服从管教。稍有不如意,极易发脾气。

(2)、有的老人信奉“不打不成人,黄棘棍下出好人”的信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言语粗鲁,动作粗暴,轻者辱骂,重则棍棒相加。这样教育下的孩子,逆反心理重,往往与教师或其抚养者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听不进他人的规劝,做事我行我素,不计后果。(3)、大多从三、四十年代走过来的农村老人,文化程度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加之年纪较大,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还是智力方面,都无力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4)、有的农村老人因种种原因与儿子、儿媳的关系紧张,对儿子、儿媳留在家中的孙儿、孙女不愿过问。

2、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1)、大班额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

2006年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全省小学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75026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43.7%,其中56至65人的超大班额分别达到24752和19190个分别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14.4%和11.2%;全省初中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51987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84.8%,其中56至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18051和16229个,分别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29.5%和26.5%。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现在的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都采用大班额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没有时间顾及每一位同学。

(2)、教师心理因素

由于新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们害怕自己在对某些逆反心理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学生顶撞自己而一时冲动,引起自己的教育行为触犯法律,给自己带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们大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给自己惹麻烦”的心态,对那些品质恶劣,行为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由发展。(3)、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方面的因素

现在,虽然我们口头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却无标准可依。素质教育的东风刚吹进一丝新鲜空气时,一些“有识之士”又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这本没有

错,但却被偷换了概念:更高的教育质量=更高的考试分数。社会、政府都只看升学率,当然各级教育主管领导也只有投大家之所好,表面上大讲素质教育,背后狠抓应试教育。错误的政绩观必定导致错误的政策导向。

各级部门对升学率的“崇拜”,导致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决定了学校的校誉,甚至能决定领导的升迁、去留。在高升学率的重压下,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就成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增加训练量、反复机械地训练就成为主要方法,时间加汗水成了提高成绩的法宝。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以校或班为单位,全学区拉通排位次。年终评职晋级、评选先进,学生成绩好,位次靠前者上了,而学生成绩稍差、位次靠后的教师,只能望“级”兴叹。考核机制的偏差,直接导致了教师工作重心的偏移。这样,大多数教师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提升班级在全学区的位次上。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学生品行的校正,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的这种成绩看不见、摸不着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上来呢?

3、社会方面的因素

(1)、社会功利主义思潮影响

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深入每个人的骨髓,衡量一个国家发达富裕与否,是看GDP的多少,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看个人资产的多少。一些外出务工者,回家过年,当他们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的打工经历时,当他们出手阔绰、大把大把地花钱时,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炫耀的色彩。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形成看谁比谁更有钱的相互攀比的心理。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对读书的意义认识不清楚,加之受父母、兄弟、朋友在外打工挣钱的诱惑,甚至有些父母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他们自己已经亲身体会到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读书无用,不上学也可以挣钱,不上学还可以多挣几年钱,不上学可以挣很多钱”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厌学情绪的滋生,最终辍学。混迹于社会,无任何劳动技能,成天与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青年混在一起。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经营着各种各样的游乐场所。如舞厅、游戏厅、网吧,这些不但对未成年人开放,而且对学校也已形成包围之势。加之大多数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于是,许多“留守儿童”在缺少监护人或教师的监管的情况下,时常进入这些游乐场所,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

三、应对策略

1、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大力推进各种制度的改革,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及住房制度等等,从而消除农民工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给农民工及其子女真正的市民待遇,废除各种不合理的教育收费,如过别学校收取非本地学生的择校费、建校费等。从政策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让他们也能像城市学生一样平等地就近入学,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引进工业企业,为农民工就近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为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让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家门口也能就业,在家也能劳动致富,减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数量,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父母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

2、正确引导家庭教育

政府和学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严峻形势及其重要意义。

学校经常召开家长会,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广大农民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积极正确地引导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让孩子们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成才的意义。

3、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额问题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适度超前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各级政府应加强资金投入,对城乡中小实行超前规划、超前建设,扩大城乡基础教育规模。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数量,预测学生人数,为扩建和新建学校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遏制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择校风”,从源头上遏制“择校”而带来的“大班额”问题。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心,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以缓解“大班额”压力。学校自身应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新策略和组织方式;组织和开展好课外活动,丰富师生课外生活,缓解师生的心理负担。

4、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要想让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真正地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这种对教师的“分数评价”体制,淡化“分数”观念。

转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教师不再为“分数”所累,不再成天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拼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让每一位教师教得轻松,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轻松,让每一位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留守儿童”、关心学困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联系,向他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向他们讲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5、结对子,传递爱心

学校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足球比赛、蓝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让青少年在比赛中为班集体争光,让“留守儿童”在比赛中感受到为集体争光的荣耀。从而在集体的活动中健康成长。

鼓励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每周与“留守儿童”有一次谈心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家访,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取得联系,向他们汇报“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要求在外务工的父母定期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教师鼓励其他同学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和学困生,让他们能感受到在集体中学习、生活的乐趣;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在集体的活动和游戏中的温暖。

6、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大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的力度,坚决禁止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等游乐场所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开放。

充分发挥社区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方面努力协调,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成立如妇女儿童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组织离退休教职工配合村委会构建群众性组织,他们完全有能力胜任中小学的教育和监护工作,给孩子在家庭的学校之间构筑一道健康的桥梁。借助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村民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感的爱心的培养,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能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身边的“留守儿童”,从而建立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社区儿童保护体系。

当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综合性的问题,要想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能。只有广大农民在国家的系列优惠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有相对稳定的生活、工作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能得到一定的缓解。要想真正的标本兼治,彻底解决,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人文上整体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中,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工作单位:四川省三台县百顷镇初中校 详细通讯地址: 四川省三台县百顷镇初中校 邮

编:621100 联系电话:***

第四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

引子:

案例一:

6月10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9日晚11点半,该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10日下午,田坎乡知情村民向澎湃新闻透露,中毒身亡的4名儿童,1男3女,是留守在家无大人照顾的四兄妹,9日晚一起喝农药自杀,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

记者连日来走访了4名孩子家的邻居、老师及当地乡镇领导,了解到事发当晚9时左右,当地的一个工作组曾集体到张启刚家进行了一次长达1小时左右的家访。在工作组离开约一个半小时后,悲剧突然发生了。

第一次家访:鸦雀无声

4名孩子中的老大、老

二、老三,从5月8日开始便不再上学,只有最小的妹妹张启味在坚持上幼儿园。

学校老师和邻居曾多次试图敲开4个孩子的家门,但大多遭到拒绝。有时明明还能听到孩子们从房内传出的声音,一旦外人靠近,整栋房子便会变得鸦雀无声。

田坎乡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湖海峰,是此次事故拟处理责任人之一。今天中午,胡海峰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事发前的两个月,他曾三次上门家访,但只有6月9日晚上得以走进4个孩子的家。

胡海峰说,4月17日,他第一次上门看望孩子们,为了让孩子们消除戒备感;他叫村里的几个老百姓帮忙去敲门,但孩子们始终不开门,没有办法,他只好交待村民们多留意几个孩子的生活,随时注意他们的处境。

第二次家访:置之不理 4个

子的家。

5月13日,胡海峰又与田坎乡教管中心主任潘峰及小学教师潘汶、乡干部李仲武等人在此上门家访。这一次他们喊村民张启富同行,与第一次一样,一行人仍旧没能叫孩子们打开房门,即便孩子们的二爷爷张仕贵到场,孩子们仍置之不理。

胡海峰说,面对这种局面,他们也不可能强行破门,他称前两次上门家访的时候都在中午。

最后一次家访:没有亮灯

6月9日晚,田坎乡教育中心主任潘峰与几名教师一起再次登门求访,潘峰、周白天老师们忙于教学工作,这样的家访就变得很随机。晚上8点左右,一行人来到了4个孩子家楼下,当时天未全黑,孩子们没有亮灯,但大家确定孩子们都在家。

“我们到的时候,孩子探头从三楼往下看。”一行人走到一楼,从虚掩的房门来到了三楼。当时孩子们这里躺一个,那里藏一个。”潘峰说,当时进屋的还有教管中心的王主任、幼儿园园长等6、7人。

自杀前关键词:烧书、害怕、浮肿 4个

子的家。

几名女老师就开始劝孩子们明天就去学校,其中最小的孩子张启味就说,书包和书被哥哥撕了、烧了。当晚进过现场的村张宗义则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他到现场时第一时间找到了3个孩子,但老二则找了半个小时,最后才在沙发下的窟窿里找到了。

他描述,当时孩子们都是害情的表情,都没有穿鞋,一位女老师跟着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当时房间里没有书本焚烧的气味。潘峰见好不容易进了孩子们的房间,立刻电话通知了乡政法委书记胡海峰。胡海峰接到消息后,立刻叫乡卫生院的白梅医生和村干部张胜骑摩托车赶到4个孩子家。当时,他已听说老二和老三脸皮浮肿,据说是互相殴打造成,“我喊白梅医生一起,好给他们做检查。” 医生检查后认为,两个孩子的脸皮浮肿,并不是营养不良导致。同时,他还检查了两个孩子的手指和脚趾。自杀前关键词:尿尿、汗臭、没鞋 4个

子的家。

这是胡海峰第一次进孩子们的家,他发现这个家虽然有电视机,沙发等设施,但布局十分凌乱。张又介绍,屋内还有一种屎尿味,他们将一间房子做厨房,挨着的房子做厕所,平常都是小便,偶尔还大便。都直接尿尿撒在地上。他称,二楼有床铺,但孩子们都在三楼的地板上。

见此场景,胡海峰就交代潘峰,要给孩子们送几袋米,每人头几身衣服,如果他们没鞋穿,每人还要买双新鞋子。见老大头发长了,他要求(下属们)次日带孩子找个地方理发。而男孩子也答应。第二天妹妹去上学,一行人便在9点左右离开了。离开前,胡海峰还交代大男孩:“爸爸好久不在家,但你一个人照顾3个妹妹很辛苦,再过几年你们长大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感觉到,房间里到处是汗臭。

自杀前关键词:计划、遗书、你们

一行人离开大约1个半小时之后,孩子们便自杀了。毕节官方最近发布了孩子的遗书。孩子称,“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好,但是我该走了。这件事情其实计划了很久,今天是该走的时候了。” 胡海峰说,他现在等候被处理,但他没时间去想自己被处理的事了,因为有很多后续工作正由他做。他还是当晚在场职务最高的行政人员。关于孩子们的遗书所感谢的“你们”,是不是正是当晚的家访工作组,他也来不及细想了。

案例2:

毕节市纳雍县勺窝乡中心村一对留守姐弟8月4日被发现在家中遇害。勺窝乡中心村村民张刚(化名)8月7日告诉记者,警方6日上午带嫌疑人指认现场,其中一名嫌疑人是村中张姓同族村民。

“姐姐死前遭性侵,去年曾遭同恶相求老人侵害3万元私了”

8月4日早晨,毕节市纳雍县勺窝乡中心村两名留守姐弟被发现在家中遇害,分别是家中15岁的二姐张某钰、12岁的弟弟张某海。

纳雍县公安局此前曾介绍,死者家庭成员共4人,父亲张习九(36岁),母亲已故,长女张某某(17岁),于8月3日晚走亲戚,夜宿亲戚家中未归,或因此幸免。死者分别为家中次女张某钰(15岁,患乙脑炎后遗症休学在家)、家中长子张某海(12岁,纳雍县勺窝乡中心小学学生),3个子女由父亲张习九抚养。

新华社记者8月7日从纳雍县公安局了解到,经贵州省、毕节市和纳雍县三级公安机关合力侦办,案件已告破。犯罪嫌疑人6日被抓获,并交代了犯罪事实、指认了现场。

村民张刚说,6日上午,他接到家人电话称“人被抓到了,在村里指认现场。”他连忙赶回村中,但赶到时犯罪嫌疑人已被带离现场,家人告诉他,看到了一名犯罪嫌疑人,是姓张的,和张习九等张姓家庭都是同族,大家都认识,但不是特别亲。

被害者的二伯张中斌告诉澎湃新闻,被抓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是亲兄弟,一个18岁,一个16岁,平时在家务农,一家人平时看上去都是老实人。目前犯罪嫌疑人全家已被警方带走调查。

被害姐弟的舅舅说,张某钰在事发当晚遭到过性侵。

张刚对此表示,他不知道张某钰遇害当晚的情况,但张某钰去年曾遭到村中一名老人的“性骚扰”。张刚说,张某钰因患有癫痫休学在家,平时很正常,但癫痫发作时脾气会比较暴躁。

北京青年报报道称,张某钰去年遭一名60多岁的老人侵害,该老人姓陈,是张习九家的邻居。当时张习九知道了这件事,曾亲自逼上门去“讨说法”,张习九坚持要“报案”,对方多次提出愿意“私了”,结果老人赔给张家3万元后,此事才算了结。

梁威: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一)留守儿童安全与日常生活问题教育对策 策略一,更新教育理念,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安全教育。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日常生活和安全内容教育。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开展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技能方面的教育,预防产生一些安全问题。

策略二,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专门开展日常生活教育。受农村生活条件制约,加之父母日常生活照顾的缺乏,导致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个人不卫生,饮食不健康,作息不规律等一些日常生活问题。这些问题产生主要源于家庭生活,但不可否认学校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传授基本生活常识的重要作用。教师要能够成为“代理家长”,对孩子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和教育。

策略三,针对留守儿童生活与安全问题,学校开展综合性干预行动。

1、组织开展专门主题班队活动,提升生活和安全教育实效性。

利用班、队会活动,开展生活和安全教育专题活动。学校可围绕学生周边的生活情境和安全隐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安排演讲、情景剧等活动,普及有关交通、消防、校内外安全自护的知识教************0000000000000育,帮助学生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掌握保护自己的有效办法。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开展日常生活和安全教育。

农村学校和教师在生活和安全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监护人同样也是学生生活和安全教育重要因素。只有学校和家庭联手,才能更好撑起学生保护的大伞。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教师要以负责任、务实的态度收集上报留守儿童信息,建立完整的的留守儿童档案;学校集大家智慧制定一些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制度,为安全教育奠定良好制度基础。

4、组织留守儿童家庭安全排查活动。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不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生活习惯较为传统,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牵头开展留守儿童家庭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给家长的几条建议

日常生活:

◎家长可以利用过节回家、亲人团聚等时间,一边指导孩子如何洗脸刷牙,洗衣晒被、饮食起居等,一边要身体力行,做好示范。

◎平时,家长也要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多与孩子进行交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运动等习惯,使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人身安全:

◎家长经常提醒孩子下列场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叮嘱孩子别去玩耍。这些地方包括:高压塔下;铁路、公路旁;变压器下;水深的河、潭、坑边;工厂的生产区和仓库;建筑工地;废弃无人居住的房屋;防空洞、地窑;水井、粪坑、沼气池附近;屋顶、树梢、墙头。

◎教给家里老人以及孩子一些应对日常生活安全、自然灾害的预防及救急措施等。比如要了解溺水、触电、食物中毒紧急救助的方法,要及时辨别地震、雷电、洪水等灾害的级别以及防治措施等,保证人身安全。

◎要教育孩子平时一定要记住父母亲的电话、老师的电话或最主要的亲人的电话及危险时打110等,确保孩子遇到危难时,能够与家长、教师保持联系畅通。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策略1 各级领导要利用学校的一切可利用教育资源,向教师宣传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

学校教师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多重角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家长的代理人以及心理调节者。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多数学校的教师往往更多地忙于学校的各种事务和教学工作,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能倾听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心底的秘密与期盼,来思考如何教育留守儿童更有效。

教师如何与留守儿童沟通

1、了解留守儿童学生的生活

了解学生的生活是向学生表示关爱和尊重的方式。

2、感受留守儿童学生的需要。3.推进高年级学生的民主权

学生到了高年级,自主决定的意识和能力都大幅度增强。对于本身自主独立能力就较强的留守儿童而言,自由和民主尤其重要。

4.发现学生的优点

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更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展示。

5.在学生间建立起互相关心的关系。

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认可学生

★关注和理解学生包括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

如,将身体倾向学生、眼神接触、点头、身体前倾、微笑或皱眉等等动作虽然没有一丝言语,但却都能传达出你在全身心的关注对方。

★还可以利用言语线索。

如使用“肯定回应”或者“同情的语气”如“嗯、噢、我明白了”等来表示出“我正在倾听”。

★也可以运用一些“敲门砖”来明确邀请学生说。

如“多告诉我一些”、“想谈谈这个事情吗?”等。

2.要有包容的心态

教师要高度警惕给留守儿童贴标签,也要尽力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创建一个接纳性的班级环境,避免儿童之间出现不必要的心理鸿沟。

3.积极倾听

真正的理解需要积极倾听来实现。这就需要进一步互动,即需要你将自己对听到信息的理解进行反馈。这可以帮助你检查理解的正确性。

在对学生反馈的时候可以用“你感到„„”这样的句式。可以利用积极倾听去回应学生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中所承载的非言语信息。

4.适当追问

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不是只答是与否的问题。就像积极倾听,开放性问题会导向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和交谈,然而封闭性问题则会切断交谈。5.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与试图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相比,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来帮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细化目标、找出多样的备选方案、从中聚焦出最实际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在做好与留守儿童有效沟通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1.借助互联网,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状况。

如建立班级网络空间,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记录学生的学校、班级生活,方便留守儿童家长随时看到孩子的学校生活。

利用微信、QQ、校信通、短信等互动途径,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一些在校表现。

2.建立留守儿童家长交流群,激励各位家长互相学习、交流,与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引导及时肯定或鼓励孩子在校表现。

在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基础上,教师要提醒和引导家长及时与孩子进行电话或视频联系,肯定或鼓励孩子的在校表现。

4.引导学生在重要节日、父母生日等日子里,向父母表达情感。如《给爸妈的一封信》等。

5.积极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家庭处境,理解孩子父母,融洽与家长的关系,保障有效沟通。

(三)留守儿童学习问题表现教育对策 策略1 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留守儿童不喜欢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动机的缺乏。父母亲对孩子的鼓励与期望,常常通过言行举止将这种期望传递给孩子,使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激发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具有努力向上的心态。

策略 2 加强正面引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儿童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可以让儿童不必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留守儿童因其父母不在身边,更需要有良好学习习惯来支撑其持续学习,完成学业。

策略 3 指导学会学习,教给有效的学习方法

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中学习辅导质量的下降,父母的长期外出务工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少了相当重要的辅导者。

教师辅导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辅导内容,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五个一”工作策略,即:☆每个月让孩子主动跟家长有一次通话;☆寒假给家长一份通报;☆每个月开展一次主题心理活动;☆每个孩子提供一次展示的机会;☆每个孩子有一个兴趣。

第五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林家坪镇中心校 刘海有

曾几何时,面向黄土背朝天农民,纷纷离开祖辈辛勤耕作的贫瘠土地,到外面世界去发家致富。而将正在中(小)学就读的孩子留在老家上学,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类学生的教育,也日益成为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问题一:家庭教育出现死角 父母外出赚钱,孩子的教育咋办呢?

现在不少村庄都是老弱病残看门照户,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淘金”。谁来监护、管理孩子,就成了首要问题。据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监护及管理多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些老人对隔辈子孙“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疼爱有加,管理出现死角。而且有些老人对孙辈儿也颇动脑子,无奈教育方法多是过去的一套,好心不得好报,不少孩子一听老人唠叨,就退避三舍,撒脚丫就走,半句也不想听。要不就是左耳进,右耳出。更有甚者“你让朝东,我偏向西,你让撵兔,我偏赶鸡”,逆反心理让人哭笑不得。可怜这些老人,一提起孩子,只有无奈叹息。若把孩子托付给其他亲友,则更是“深不得,浅不得”双方更是缺少感情沟通,其教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了。即便有的父母隔三岔五打电话问询孩子的情况,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这可以说是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死角的原因吧!

父母外出谋生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对子女的管教问题却不可忽视。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对孩子的放任自流,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业吧!

问题二:花钱大手大脚,无节制

很多外出打工的家长,无论挣钱多少,对滞留在老家的子女普遍存在愧疚心理,

下载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李胜旺 导师:林建红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发了农民进城......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以怀宁县江镇镇为例 摘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是我国首个“面点师之乡”,常年在外从事面点行业的务工人员超过2万人,全镇2476名在校学生中,留......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 院 系: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 目前,留守儿童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在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经济学的思维与应用》期末论文 任课教师:王超 课时:周三5—6节 学院班级:管理(2)班 姓名:薛天骄 学号:P09231476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纲) 一、 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当前学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且亟待......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改善生活,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但他们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