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受导学生随笔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2)班数学老师。对于本班学生,我已经非常熟悉,学生们的基础相比是比较的,班里学生个别只有2年级的水平,让他们学习5年级的知识,是相当的困难。我为他们着急,也为他们担心,这样学习下去,可能毕业都比较难。我爱他们,所以希望他们都能顺利的走完学习路上的每一步。那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后,课外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下面是我班学生的受导案例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王生辉
性别:男
班级:五(2)
年龄:13
二、个案学生基本情况: 在本案中称为“该生”。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性格孤独,不能与任课老师沟通,与其他同学关系不那么融洽,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进取心。
三、找出问题的症结:
与该生进行沟通、谈心,另外进行家访,调查一些学生,分析了产生那些问题的原因: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习基础差,有的题目不会做。与老师不能沟通,与其他学生交往不融洽不与别人交往。由于考试成绩分数低,对学习失去兴趣,认为自己不行,就不思进取。
四、尝试转化对策:
针对问题的原因我进行了以下转化对策:
1、我与家长联系利用有效的契机以及他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该学生比较喜欢打乒乓于是我鼓励他:“你是能干的孩子,如果你能把对打乒乓时的兴趣也放在学习上,那你在学习上经过努力你学习肯定有进步。”让其树立学习信心,找到自我,提高学习兴趣。
2、与任课教师联系对该生进行关爱、帮助。在课堂上,鼓励该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哪怕回答是错的,只要能有勇气回答就可以了,从而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让该生能够在组内与学生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利用课余时间,联系任课教师给该生进行开小灶,给与补缺补差,夯实学习基础,提高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的,使他积极主动学习。
四、转化结果:
现在该生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有了进步。上课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动与其他学生交往,与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学习不懂的问题能够主动地问老师,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提高了。上期末学生成绩良好。
五、问题学生转化的认识:
通过该问题学生的尝试转化使我认识到: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们有爱心、倾心、关心、细心、耐心,问题学生会“枯木逢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第二篇: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用爱撑起孩子的一片天
――――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一、个案内容
2006年9月,我接手了初一(8)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们班有一个男学生。他性格较外向,喜欢与同学玩耍,有时候还喜欢搞恶作剧。但是,在学业上却表现出非常的不努力,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我通过观察和侧面了解发现这个学生智力不错,完全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功课,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来学习,成绩也成了班级里的倒数。而且这个学生非常的有“个性”,爱打抱不平,只要是他看不顺眼的,他会不顾一切的去做,甚至是和老师对着干。刚开始犯错误的时候我采取的态度也比较强硬,但是发现这么做对于他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对解决事情不利。后来经过我与他平等的谈心、沟通。多了解他的家庭的情况,给他心理安慰,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在学业上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上取得了进展。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我作为班主任为他感到高兴,而且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二、个案分析
1、个体心理原因
该同学的学习成绩开始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过身所影响的。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该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
2、家庭暗示原因
该学生在家几乎从来都不做作业,父母早就离婚,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他,爷爷虽然过问他的家庭作业情况,但是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对他在学习上的帮助也难产生效果,加上小孩不自觉,久而久之使他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但家长对他的过高要求,使他背上了沉重点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张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性格内向,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3、学习诱发原因
在学习上,该生属于不爱学习,害怕学习的那种。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进入七年级的时候,成绩已下降到班级后几名了。虽说当时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七年级下半学期后,我会同家长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现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4、主观评价原因
其实,该生形成后来的这样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个案结论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不是马上去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固然这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就像×××这样,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常,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地多的让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真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家长,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该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卡、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是我常用的方法,而我工作的重点也是放在这个方面,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3、力求合力,树长久竞争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发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从我的教育经验和许多成功案例中我深深感到,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维教育网,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育者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一整套教育方案和良好的细心扎实的工作热心。从本文的教育个案来看,该生由原来的自卑、胆怯变成大胆、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学生。功劳不是我一人的,应该说是大家的功劳。具体做法:其一,要经常与家长多交流;其二,班级内多举行一些“亲子游戏”;其三,老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让家长能看到或听到;其四,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其六,多征求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其五,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当孩子的心态变好了,求知欲强了,竞争性也就强了。如果一直这样努力下去,孩子将受益终生。
总之,面对哪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从该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韦韦
2007年5月2日
第三篇: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刘朋,该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或与他人相处不密切。同时,在学业上也表现出努力不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智力不错,完全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功课,而且该学生没有不良习惯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来学习,注意力涣散,成绩也成了班级里的倒数。后经过我与其他任课老师的帮助,与他谈心,沟通。给他心理安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在学业上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上取得了进展。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我作为班主任心里也美滋滋的。
二、问题的症结:解读这个学生
1、心理原因
该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自身因素所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该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
2、家庭原因
孩子的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父亲为了生意对他照顾不周,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同时由于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对他在学习上的帮助也难产生效果。再加上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经常采取粗暴的打骂行为,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当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时,父母又屡次欺骗老师,帮孩子“过关”。性格内向,又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3、集体原因
该生所在班级,大部分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很活泼,性格外向。他在班上总是很“显眼”,经常考试挂“红灯”,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甚至老师说今天有一同学作业做的不好错误很多,全班同学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刘朋,这种歧视导致他失去了自尊,因此自闭,内向脱离群体之外,他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孩子时期是个争强好胜的时期,若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内心该是多么的痛
苦„„面对这个孩子,虽说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小学高年级后,我会同家长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他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他的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4、评价原因
其实,该生形成后来的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问题的解决:转变该生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不是马上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就像这个学生,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长,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多地让他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该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打、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相结合,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3,携手合作,形成长久竞争力。
被同学排斥在外的打击是很大的,我想“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被同学排斥在外还需要同学的帮助。我首先注意到他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好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该生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他的特长是体育,班长也是体育健将,因此他们结成好朋友。其次开展主题班会:“撒播友谊的种子”,“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引导同学明白像浩宇这样的学生,自卑、压抑、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他的进步,帮助他从封闭走向交往,从自我走向群体,以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
4.实施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与以往不同的是和同学交流多起来了,课堂上敢于举手了,大家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他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语文、科学、数学都有明显的进步,但英语还是比较差。这还需对他进一步的关心和引导。
四、反思与讨论
1.面对哪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从该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2.通过对这个教育案例分析,我深刻感受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教育过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奉献爱心,继续反复、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教师要以正面的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与学生从内心情感上达到共鸣,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一种完善的情感生活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进步的主动性。要与问题4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心对心地进行情感启迪,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问题得到了转化,教育也就收到了成效!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背景,包括他的遗传因素、家庭影响所带来的在智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表现,了解学生并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去尊重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中给予最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关注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是我们履行育人使命的逻辑起点。
第四篇: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二(5)班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何为
一、个案内容
学生姓名:周钰松。男。
很多老师对周钰松印象深刻,因为他聪明,实在是太聪明,一年级下期的写话内容中,他就可以十分准确的使用到一些成语,别的学生还在以达到时间地点人物几要素标准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在作文中用到比喻,拟人,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背课文非常快,识字量夜很大。据数学老师说,该生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属于天资聪颖,悟性也很强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的常规极度的差,行为习惯都十分符合多动症儿童的情况,但是经医院鉴定又并无多动症。这个孩子上课根本没有办法坚持5分钟坐姿端正,站姿更是弯腰驼背,挤眉弄眼,一刻停不下来,课堂上一直不断弄出各种声音,老师的课,若是有意思,他也会表现出感兴趣,可是一直接话插嘴,如果他感觉枯燥,必定要做其他事情来打发时间,他的书写糟糕透顶,写的字简直无法辨认,批改他的写话题令我痛不欲生,因为实在难以辨认,而内容又真的出色,令我不得不仔细辨认读完。一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还可以靠着聪明考出不算差的成绩,可是现在,语文成绩已经在七十多分上下游荡。老师不是没有为他努力过,一年级时候大量时间的留堂,静坐,罚站,作业一次又一次的监督他重写,这是来硬的。软的方面,谈心,奖励,甚至带他到我家玩,这些想温暖他内心的行为,对他作用不大,甚至他更容易放纵自己。这个学生这一年来让我心力交瘁,给过我希望,又让我失望,时至今日,虽然已经灰心丧气,但是我无法允许自己逃避这个问题,逃避这个孩子,因为他是那样聪明的一个孩子,也是那样特殊的一个孩子,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虽然烈,却也因为实在是匹良驹,让我没有放弃真正收服和改变他的愿望。
二、个案分析
1、个体心理原因
这个孩子需要寻求关注。这是我最深刻的一个认知,但是他的寻求关注欲望非常大,从老师的关注到同学的关注,他宁愿通过在课堂上做出怪声响或是哗众取宠的各种方式来博得关注。他无时无刻需要别人的关注,孩子的心理缺乏安全感,或者他害怕自己没有存在感,学校只是他用来打发寂寞的一个社交场所,他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重心并不在于学习。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该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
2、家庭暗示原因
这是这个孩子性格诱因的一个最重要的元素。该生父母离异,父亲再娶,继母带来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小姐姐,也在我们学校上学,是一个重组家庭。而父亲年纪较大,周钰松应该是属于老来得子,可想而知在家里应该是娇宠惯了,据他父亲所说,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已经如此糟糕之后,爸爸很着急,因为教育经验缺乏,只能通过打骂来管教,从前的娇惯和如今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这样的两极表现,让该生产生了不良的逆反心理,如今打骂对他来说已不起作用。孩子的妈妈在外地,通过他的继母来接送他时和我的几次接触我了解到,该生对继母的抵触心理严重,继母对他的管教他敌视心理很重。我认为父母离异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影响至关重要。而重组家庭以后,父亲本来是因为想要管教他对他做出的打骂举动,也许被他理解为“亲妈不在,就被人欺负”这样的情节。
3、学习诱发原因
在学习上,该生属于只愿意学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不好玩儿一律凭心情,他一直喜欢数学,所以数学成绩还算不错,但是糟糕的书写也导致数学老师开始认不清他的字迹。据他父亲所说,这个孩子在以前的家乡以前的幼儿园,周围的人和老师一直觉得他是天才型儿童,对他从来只有褒奖没有批评,孩子一直觉得自己很优秀。他就像只骄傲的大公鸡,从来是昂首挺胸的,也没有受过正规的早教学习培训。进入小学后,因为太自由散漫的常规经常被老师批评,他心理上无法转换自己的位臵。
4、主观评价原因
其实,该生形成后来的这样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差劲!”“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个案结论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成绩固然这很重要,但不是马上去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就像周钰松这样,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常,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现在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地多让她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该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卡、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她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家长和老师尽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到任何值得表扬的部分来给予他鼓励。“情、理、导、引”是我常用的方法,而我工作的重点也是放在这个方面,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3、力求合力,形成长久竞争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发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从我的教育经验和许多成功案例中我深深感到,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维教育网,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合力。首先说服其父改变对孩子操之过急的态度,多带着重组家庭出去玩耍,增加孩子与新家庭成员的情感互动,让他喜欢这个家,慢慢的对这个家有爱。然后与孩子外地的母亲多联系多沟通,该生最想念的就是自己的妈妈,母亲是孩子成长中不能或或缺的成分,劝说母亲尽最大可能的经常与孩子团聚,即使人不能来也要市场电话沟通和鼓励。具体做法:其一,要经常与家长多交流;其二,班级内多举行一些“亲子游戏”;其三,老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让家长能看到或听到;其四,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其六,多征求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其五,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当孩子的心态变好了,求知欲强了,竞争性也就强了。如果一直这样努力下去,孩子将受益终生。
总之,面对具有自负、表现欲旺盛、懒散又敏感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从该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第五篇:问题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问题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引导学生走出“围墙”
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各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优劣、高下之分,问题学生的存在也就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面对,分析成因,研究策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因素,激发潜能,解决存在问题,走出“自我围墙”,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学生个体情况
**,男,15岁,初一(4)班学生。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守课堂纪律,学习习惯很差,学习态度散漫,不肯踏实努力做事,懒得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即使是需要背、默的基本内容,他也不愿花时间。他个子不高,但非常胖,尤其喜欢吃,爱打扮,所以身上除了钱,就是名贵香水等化妆品。该生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对着干,常惹得家长很焦躁。对老师的话偶尔听从,但绝大部分是应付,有时也会顶撞老师。
二、家庭情况
造成谭聪同学学习散漫,好享受生活,爱打扮,具有很强的逆反心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他的家庭情况来分析。谭聪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由于工作时间关系,谭聪过去都随父母在河北上学。而父母只顾忙生意,平时很少与孩子沟通,对他的学习和性格发展无暇顾及。金钱是父母与子女沟通的唯一方式。加上他是独子,在全家人眼中,是掌上明珠,爷爷奶奶对他也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他,于是谭聪一直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夹杂着溺爱。随着时间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令老师和家长失望,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问题。但对他的问题,母亲有时会耐心教育,而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比较护短,为其找各种理由开脱。尤其对其学习散漫,好享受生活,爱打扮等问题,母亲认为小时侯欠孩子太多,现在应该补偿补偿。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哪怕有一点点进步,都会得到金钱重奖,就在母亲这种包庇、纵容下,他更加好享受生活,爱打扮,成绩不断掉队了,但他善于编出一套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骗取父母信任。
三、成因分析
根据谭聪同学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对子女从小引导太少,沟通不够,教育方式不当。这些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具有负面作用,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适合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没有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采取及时、正确的教育行为。
2、本身自制力差,老师关爱和教育不够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导致他处理事情的原则以自我为中心,周围的人都要围绕他转,这就自然导致他的自制力不断下降,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就可想而知。加上我们部分老师对这些学生的关爱和教育不够,往往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就行,这就使其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干预策略
1、多方协调,系统推进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策略。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其转化“欲速则不达”,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
对这样的学生,在教育时,我尽可能地避免负面教育,更多地信任、鼓励,积极地评价,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其自信心,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树立他在学生中的威信。比如积极捐款,为班级主动换水等等都及时给予表扬,甚至放大他的闪光点。
3、转化问题学生要因人而异
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他们的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也不一样。没有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对所有的问题学生都管用。因此,我在与他的交往教育中就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而独特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一概而论。在取得他的信任的基础上,先从审美角度帮他克服了好吃,爱花钱,爱打扮的不良习惯;然后是遵守纪律,尊敬师长;最后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以上目标的实施,实行“小步走,不停步”的战略,对于他的每一个进步,给予适时鼓励。对于其不足、尚未达到要求的部分,多给予正向强化,同时给予足够的耐心。引导他多看到自己的一个个进步,让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一步步树立起来。
五、教育效果与反思
通过近一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学习和做人的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与老师、家长、同学能够和睦相处;考试成绩进步明显。评析: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教育分析,我深刻认识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过程,更要教育者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怀,“消防队员式”的教育工作只能治标不治本。信任和鼓励远远胜于高高在上的说教,我们要有谅解宽容的大度,以爱心去影响学生,关怀学生。引导他们走出“自我围墙”,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和做人的进步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预期成效。
班主任个案
题目: 问题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引导学生走出“围墙”学校: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 姓名:
------引导学生走出“围墙”
问题学生教育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