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2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
(一)陈涉世家
【甲】吴广素爱人,……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日:‚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日:‚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3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日:‚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是时恒楚亡
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胜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唐雎不辱使命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4)图穷而匕首见()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三)《隆中对》
(A)
【甲】亮躬耕陇亩……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不耻劳辱
(4)尝辍业投笔叹曰 ..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译文: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
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
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
(B)[甲]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A.自董卓已来()B.利尽南海()..C.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D.益州既定()..16.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A.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B.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17.乙文中写隆中对策过程的句子是:
18.阅读甲文,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是:(3分)A.B.C.19.① 甲文中,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② 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1分)
(四)出师表
(A)
【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
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3)遂许先帝以驱驰()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B)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
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C)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 ..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①
②
③
(D)
(一)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1.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
(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 夙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以后事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嗣子可辅 辅: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E)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1.解词(1)以光先帝遗德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2.译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F)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噬梁、岐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诸葛亮:
郗超:
(G)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2)悉
16、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8.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H)
(甲)亲贤臣,远小人,……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1
陈涉世家
(一)(甲)陈胜者。……‚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臵,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比至陈()
(2)被坚执锐()
(3)刑其长吏()...(4)皆来会计事()
(5)客出入愈益发舒()..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复立楚国之社稷
B、或说陈王曰
或以为亡 ....C、故天下传之
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二)【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安徽县名)令(县官)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口才)而涉猎(广泛地阅读)书传。永平五年,兄固(班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雇佣)书(写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砚台)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汉书〃班超传》)1.甲、乙文都选自史书。甲文选自《------------》,作者------------;乙文选自《---------》,作者范晔。
2.下列有关这两本史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书是编年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B.甲书是纪传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C.甲、乙二书均为纪传体通史。D.甲、乙二书均为编年体断代史。
3.下面两句中“而”的用法是:()
(1)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2)佣者笑而应曰
A.承接
承接
B.并列
承接 C.并列
修饰
D.承接
修饰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若为佣耕(若)------------
②苟富贵,无相忘(苟)-------------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辍)---------
④不耻劳辱(耻)----------------------5.翻译句子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②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6.比较两文的详略安排,甲文写得------------,仅介绍陈涉的出身与抱负;乙文则写得--------------,还介绍了班超的经历、思想性格、才学。两文除了直接描写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都运用了-----------------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宏大志向。7.比较两文,你能看出传记作品首先应介绍什么吗?
--------------------------8.阅读两个语段,说说陈涉与斑超有哪些共同之处?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三)【甲】陈胜者,阳城人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 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臵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臵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A.会天大雨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援谓之曰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11.【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2.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
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13.【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3分)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四)【甲】吴广素爱人,……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日:‚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日:‚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3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日:‚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是时恒楚亡
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胜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隆中对》
(一)【甲】亮躬耕陇亩……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不耻劳辱
(4)尝辍业投笔叹曰 ..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译文: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
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
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
(二)[甲]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A.自董卓已来()B.利尽南海()..C.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D.益州既定()..16.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A.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B.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17.乙文中写隆中对策过程的句子是:
18.阅读甲文,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是:(3分)A.B.C.19.① 甲文中,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② 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1分)
出师表
(一)【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
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3)遂许先帝以驱驰()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二)[甲]侍中侍郎郭攸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三)[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
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
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①
②
③)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复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1)嗟乎!。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3)天子之怒。4)布衣之怒。5),奉命于危难之间。
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7)塞下秋来风景异。8)人不寐。
9)为报倾城随太守。10),弓如霹雳弦惊。
11)莫道不消魂。12),村南村北响缲车。13)池上碧苔三四点。14),一任群芳妒 15)吏禄三百担。
二、文学常识。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 篇。鲁迅称之为“ ”。2)《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它是 体史书。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4)《出师表》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一种 的文体。
5)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 ....2.解释加点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为天下唱 唱: 今或闻无罪 或: 会天大雨 会: 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用心
爱心
专心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 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二)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若士必怒()..长跪而谢之曰().2.翻译下列句子。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从“秦王怫然怒”到“长跪而谢之”可以看出,秦王以“ ”相恐吓,唐雎以“
”相回应。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是,唐雎的回应,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是必然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怎样正确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
(三)隆中对(节选)
亮答约:“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用心
爱心
专心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弱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3)挟天子以令诸侯()(4)利尽南海()..
2、解释下面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
3、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应采取那些策略?
(1)(2)(3)
4、简答: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选文中任举一例说明。(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恢弘志士之气()(5)悉以咨之()...(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性行淑均()..
2、翻译下列句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国内的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哪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 出师表》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用心
爱心
专心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等之任也。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1. 解词:
崩殂 今 诚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以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 臧否 是以
简拔 裨补 布衣 躬 卑鄙 猥 由是 许 驱驰 值 倾覆 尔来 驽钝 攘除 咨诹 雅言 临 不知所云 2.划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译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⑦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出自本文的成语 5.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6.第一二段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那些隐隐的告诫。7.第五段中诸葛亮提出要“亲贤臣”,试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为什么要“亲贤臣”的句子 8.默写: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
用心
爱心
专心 9.默写:两汉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句子 10.默写:诸葛亮淡泊的志向 11.默写:成语“三顾茅庐”的出处 12.默写:临危受命的句子 13.“盖追先帝之殊遇”对诸葛亮而言,先帝的“殊遇”主要指两件大事,分别是: 14.出师条件成熟的句子 出师的目标是 15.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四个 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四个 写出诸葛亮指挥的战役四个
写出古人对诸葛亮评价的诗句 写出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陈涉世家》司马迁 1.解词
辍 等 死国 或
怜 丹书 置 往往 素 忿恚 笞 社稷 2.划节奏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处)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处)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处)
3.译句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4.问题①默写陈胜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②起义的直接原因“ ”起义的根本原因“ ”
起义的口号“ ”
③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有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天下苦秦久矣。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4.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7.填空。(10分)(1)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2)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4)苏轼评价
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写出该作者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
(5)陈涉太息日:“!
!”
(6),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理解运用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2.“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3.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确的一项译文是(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
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
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
一、知识积累(2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怫.然()
休鋟.()猖.蹶.()()舴.艋.(()社稷..()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等.死,死国可乎()(2)复立楚国之社稷..()(3)休鋟..降于天()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5)盖追先帝之殊遇..()(6)斜晖脉脉..水悠悠()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4分)
(1)抑.亦人谋也
义:
今义:
(2)遂用猖.蹶.
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义:
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2分)(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2)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
)
用心
爱心
专心))古古古
今7)
5.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抱恨终天 .. B.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后值倾覆
樯倾楫摧 .. D.不宜妄自菲薄
薄暮冥冥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填空。(8分)(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
(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
(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5),弓如霹雳弦惊。(6)过尽千帆皆不是。(一)(14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罾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补bì
脉脉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休祲jìn
咨诹zōu C、诣yì
汉沔miǎn
信大义xìn
臧否pǐ
D、崩殂cú
麾下huī
引擎jínɡ
斟酌zhēnzhuó
用心
爱心
专心 8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7、8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4分)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D、沙场秋点兵。
8、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就算是不杀死我们,可是守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与你的安陵作交易,希望安陵君您答应我的要求。C、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用心
爱心
专心 译:诚信如果能得到施行,那么称霸的大业就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D、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深深地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
10、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2)《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4)《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
(5)请你再写出一处古诗词中描写“愁”的诗句。
(6)《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
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 ..(3)恢弘志士之气 ______________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_________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 ..
3、名著阅读(4分)用线条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战国策》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陈寿
晋 《三国志》
范仲淹
西汉 《渔家傲·秋思》
刘向
北宋
4、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6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写出你学过或自己积累的古人有关离愁别恨的一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_(2)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
(3)天下缟素 _____________(4)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 ...
9、下面各句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0、翻译下面句子(3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12、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2分)
13、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答案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略
二、文学常识。
1)司马迁 纪传体 1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搔 2)刘向 国别体 3)陈寿 魏 蜀 吴
4)诸葛亮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情的一种文体 5)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柳永
三、文言文阅读。
(一)用心
爱心
专心 l、D
2、编次。同“倡”,倡导。有人。适逢。
3、D
4、C
5、略
6、A
(二)1.○1触(碰,撞)
○2如果
○3道歉
2.略
3.天子之怒
布衣之怒
前倨后恭
不畏强暴
4.言之成理即可
(三)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4)物资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4、1)①曹操的“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的“贤能为之用 ”③刘备的“总揽英雄”(选其中一例回答)
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四)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壬剪所戮者也。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楚汉相争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1)扶持、厚遇。(2)、发扬扩大(3)、选拔(4)、适宜、恰当(5)、询问(6)、善良平正 略
(1)广开言路(2)严明惩罚(3)亲贤远佞
第三条.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用心
爱心
专心 12
第四篇: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达到背诵这首情诗的目的。
(一)《雨说》的叙述主脚是“雨”,它象征着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注意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二)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三)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诗歌,理解感情;展开想象与联想,与诗人进行感情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四、说教法
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鉴赏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说学法
学生通过预习和朗读的练习,充分把握每一次朗读的机会,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的探究阅读,自主合作,来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说说写雨的诗词歌赋。完毕后,请同学们细心品味过雨(大多同学回答没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诗人郑愁予就送给了我们一首《雨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3)、细读全诗,理解品味
1、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体会诗言志)
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能够回答出来。对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而出,教师点拨背景
(4)、品味诗歌语言,探究诗歌语言特色
(1)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练的语言以描绘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对于语言的品位,是把握诗歌内蕴,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的基础。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对诗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2)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3)意境拓展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比较两首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
第五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嗟乎!。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天子之怒。例句:扶苏以数谏故。4)布衣之怒。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5),奉命于危难之间。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
7)塞下秋来风景异。8)人不寐。9)为报倾城随太守。10),弓如霹雳弦惊。11)莫道不消魂。12),村南村北响缲车。13)池上碧苔三四点。14),一任群芳妒 15)吏禄三百担。
二、文学常识。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 篇。鲁迅称之为“ ”。2)《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它是 体史书。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4)《出师表》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一种的文体。5)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 2.解释加点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为天下唱 唱: 今或闻无罪 或: 会天大雨 会: 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 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二)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若士必怒.()长跪而谢.之曰()2.翻译下列句子。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从“秦王怫然怒”到“长跪而谢之”可以看出,秦王以“ ”相恐吓,唐雎以“ ”相回应。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是,唐雎的回应,表现了唐雎的精神。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是必然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怎样正确
2、翻译下列句子。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三)隆中对(节选)
亮答约:“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国内的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哪条是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最主要的?为什么? 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 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弱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以.令诸侯()(4)利.
尽南海()
2、解释下面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
3、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应采取那些策略?
(1)
(2)
(3)
4、简答: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选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恢弘..志士之气()(5)悉.以咨之()(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性行淑均.
()
《 出师表》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
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等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
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解词: 崩殂 今 诚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以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 臧否 是以 写出古人对诸葛亮评价的诗句 简拔 裨补 布衣 躬 卑鄙 写出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猥 由是 许 驱驰 值 倾覆
《陈涉世家》司马迁 尔来 驽钝 攘除 咨诹 雅言 临 不知所云 2.划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译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⑦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出自本文的成语 5.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6.第一二段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那些隐隐的告诫。7.第五段中诸葛亮提出要“亲贤臣”,试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为什么要“亲贤臣”的句子 8.默写: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 9.默写:两汉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句子 10.默写:诸葛亮淡泊的志向 11.默写:成语“三顾茅庐”的出处 12.默写:临危受命的句子 13.“盖追先帝之殊遇”对诸葛亮而言,先帝的“殊遇”主要指两件大事,分别是: 14.出师条件成熟的句子 出师的目标是 15.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四个 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四个 写出诸葛亮指挥的战役四个
1.解词 辍 等 死国 或
怜 丹书 置 往往 素 忿恚 笞 社稷 2.划节奏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处)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处)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处)3.译句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4.问题①默写陈胜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②起义的直接原因“ ”起义的根本原因“ ” 起义的口号“ ” ③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有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B.天下苦秦久矣。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4.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7.填空。(10分)(1)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2)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4)苏轼评价 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写出该作者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5)陈涉太息日:“!”(6),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理解运用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2.“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3.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确的一项译文是(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
一、知识积累(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怫.然()休鋟.()猖蹶..()()舴艋..()()社稷..()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等.死,死国可乎()(2)复立楚国之社稷..()(3)休鋟..
降于天()(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5)盖追先帝之殊遇..()(6)斜晖脉脉..
水悠悠()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4分)(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2分)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2)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5.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抱恨.
终天 B.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后值倾.覆 樯倾.楫摧 D.不宜妄自菲薄. 薄.
暮冥冥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填空。(8分)(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5),弓如霹雳弦惊。(6)过尽千帆皆不是。
(一)(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罾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补bì 脉脉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休祲jìn 咨诹zōu C、诣yì 汉沔miǎn 信大义xìn 臧否pǐ
D、崩殂cú 麾下huī 引擎jínɡ 斟酌zhēnzhuó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7、8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4分)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D、沙场秋点兵。
8、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就算是不杀死我们,可是守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与你的安陵作交易,希望安陵君您答应我的要求。C、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诚信如果能得到施行,那么称霸的大业就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D、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深深地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
10、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2)《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4)《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5)请你再写出一处古诗词中描写“愁”的诗句。
(6)《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 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3)恢弘志士之气. ______________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_________(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4分)用线条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战国策》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陈寿 晋 《三国志》 范仲淹 西汉 《渔家傲·秋思》 刘向 北宋
4、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6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写出你学过或自己积累的古人有关离愁别恨的一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_(2)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3)天下缟素.. _____________(4)徒.
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
9、下面各句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C、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0、翻译下面句子(3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12、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2分)
13、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答案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略
二、文学常识。
1)司马迁 纪传体 1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搔 2)刘向 国别体 3)陈寿 魏 蜀 吴
4)诸葛亮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情的一种文体 5)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柳永
三、文言文阅读。
(一)l、D
2、编次。同“倡”,倡导。有人。适逢。
3、D
4、C
5、略
6、A
(二)1.○1触(碰,撞)
○2如果
○3道歉
2.略
3.天子之怒
布衣之怒
前倨后恭
不畏强暴
4.言之成理即可
(三)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4)物资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4、1)①曹操的“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的“贤能为之用 ”③刘备的“总揽英雄”(选其中一例回答)
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四)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壬剪所戮者也。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楚汉相争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1)扶持、厚遇。(2)、发扬扩大(3)、选拔(4)、适宜、恰当(5)、询问(6)、善良平正 略
(1)广开言路(2)严明惩罚(3)亲贤远佞
第三条.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