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个人手中,权力运作缺乏有效的制约。重大决策权相对集中,民主集中制往往形同虚
设。
二是权力的行使与承担的责任相脱节。我国政府及政府内部的组织管理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系统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委员会集体领导制度。但往往出现了重大决策失误、失职渎职、用人不当等问题,却没有去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三是一些“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自视高人一等,自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拒绝监督或
逃避监督。
四是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党政“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
五是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状况。
六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位卑微,上级“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故宁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
七是群众不知情,无法开展监督。有的“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经过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使群众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
八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没法监督。目前,对一些“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收不到应有的实效。
二、采取对策:
一是强化自我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重选拔轻教育的倾向,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不断提高对自我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警钟长
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强化上级监督。县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承担起对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的主要责任。要建立健全上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负责同志,与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定期谈心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函询回复制度,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对那些长期拉帮结伙、工作平庸、群众意见大的“一把手”,上级组织部门要及时发出诫勉通知,限期改正。对没有改正甚至出现新问题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三是界定权力范围。在建立权力制约机制上,除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的领导工作制度外,还应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严格限制一把手权力行使的相关制度。如,建立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审批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上,都必须经集体讨论研究,班子成员包括“一把手”每人都只有一票的权力,任何个人都无权作出决定;建立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度。集体决策后必须按照分工由领导个人负责贯彻和落实,任何个人都不能越权插手他人负责的工作;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以制度严
格制衡一把手权力行使。
四是强化党内监督。要把目前党内法规对罢免问题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操作性强的罢免程序,使罢免制度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还比如,要建立同级监督责任制,不仅要有实施同级监督的具体内容、尺度和责任,而且要有不接受监督和放弃监督如何处理的具体规定,做到监督有条例,操作有细则,从而使党内监督有章可循,提高党内监督的效能。
五是强化群众监督。首先,要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把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原因、决策依据、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干部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保证公正。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包括信访举报和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为主的群众监督,人大和政法系统的法制监督,政协和群众团体的民主监督,报纸、电视、电台的新闻舆论监督等。第三,要让干部群众在领导干部的任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拓宽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的渠道,扩大领导干部民意测验、民主推荐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升降去留拥有发言权。
六是强化财经监督。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和审计。一要逐步扩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二要把审计的关口前移,变离任审计为主为任期内审计为主,由被动的事后审计改为主动地事前和事中审计。三要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把审计结论作为考核、评价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七、强化责任追究。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情况,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对负有责任的“一把手”,提出责任追究的处理意见及建议,并严格实施。既要杜绝那种借口集体负责,而实际上谁都不负责任的现象,又要避免不分责任轻重,搞“一锅端”的做法,更要防止本末倒置,在责任追究上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切实使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受到应有的责任追究。
第二篇: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个人手中,权力运作缺乏有效的制约。重大决策权相对集中,民主集中制往往形同虚
设。
二是权力的行使与承担的责任相脱节。我国政府及政府内部的组织管理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系统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委员会集体领导制度。但往往出现了重大决策失误、失职渎职、用人不当等问题,却没
有去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三是一些“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自视高人一等,自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
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拒绝监督或
逃避监督。
四是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党政“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
五是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状况。
六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位卑微,上级“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故宁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
七是群众不知情,无法开展监督。有的“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经过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使群众
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
八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没法监督。目前,对一些“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收不到应有的实效。
二、采取对策:
一是强化自我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重选拔轻教育的倾向,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不断提高对自我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警钟长
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强化上级监督。县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承担起对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的主要责任。要建立健全上级
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负责同志,与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定期谈心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函询回复制度,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对那些长期拉帮结伙、工作平庸、群众意见大的“一把手”,上级组织部门要及时发出诫勉通知,限期改正。对没有改正甚
至出现新问题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三是界定权力范围。在建立权力制约机制上,除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的领导工作制度外,还应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严格限制一把手权力行使的相关制度。如,建立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审批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上,都必须经集体讨论研究,班子成员包括“一把手”每人都只有一票的权力,任何个人都无权作出决定;建立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度。集体决策后必须按照分工由领导个人负责贯彻和落实,任何个人都不能越权插手他人负责的工作;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以制度严
格制衡一把手权力行使。
四是强化党内监督。要把目前党内法规对罢免问题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操作性强的罢免程序,使罢免制度得以实施
和发挥作用。还比如,要建立同级监督责任制,不仅要有实施同级监督的具体内容、尺度和责任,而且要有不接受监督和放弃监督如何处理的具体规定,做到监督有条例,操作有细则,从而使党内监督有章可循,提高党内监督的效能。
五是强化群众监督。首先,要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把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原因、决策依据、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干部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保证公正。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包括信访举报和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为主的群众监督,人大和政法系统的法制监督,政协和群众团体的民主监督,报纸、电视、电台的新闻舆论监督等。第三,要让干部群众在领导干部的任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拓宽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的渠道,扩大领导干部民意测验、民主推荐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对“一
把手”的升降去留拥有发言权。
六是强化财经监督。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和审计。一要逐步扩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二要把审计的关口前移,变离任审计为主为任
期内审计为主,由被动的事后审计改为主动地事前和事中审计。三要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把审计结论作为考核、评价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七、强化责任追究。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情况,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对负有责任的“一把手”,提出责任追究的处理意见及建议,并严格实施。既要杜绝那种借口集体负责,而实际上谁都不负责任的现象,又要避免不分责任轻重,搞“一锅端”的做法,更要防止本末倒置,在责任追究上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切实使违法违纪的领
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受到应有的责任追究。
第三篇:当前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成立以来,认真履行法律赋于的监督职责,成功办理了一大批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在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的局限性和人们主观上认识的问题,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足,影响了民行检察监督机制的顺畅运行。对此我们有必
要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拓展民行检察工作的发展空间。
一、当前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困扰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法律规定局限性。《民事诉讼法》第14条、第185条至188条对民事抗诉制度作了有一定具体内容的规定,但是却相当的原则和简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影响监督的效果。
1抗诉权的不完整。民行抗诉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与刑事诉讼中的抗诉比较缺少上诉程序上的抗诉权。这就意味着只能对生效的裁判进行抗诉,而且抗诉至法院裁定再审期间不停止裁定判决的执行。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检察机关在抗诉期间,申诉人的财产已经被执行,等到法院裁定再审时被申诉人早已不知去向或已不能执行回转,造成了申诉人花
费了大量的时间赢了诉讼却输了钱的结果,直接影响了监督的效果。
2抗诉主体的缺陷。《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第二款规定基层检察院只有提请抗诉权而无抗诉权,在实践中出现越是上级院办案任务越重的现象,使上级院民行部门疲于办案,而对应有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却无瑕顾及;另一方面这种规定导致办案时间冗长,手续复杂,当事人久受诉讼拖累。
3办理抗诉案件程序的缺陷。在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中,借卷的方式与时间、法院受理抗诉后裁定再审的时间、出席再审案件中检察人员的方式等等程序上一直没有具体统一规定,在实践中只有检察系统内部的规定,对法院而言无约束力,而这与些程序与抗诉有着重要的关系,民行检察人员只好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法院协调,往往协调好这这件事却协调不好那件事,协调好这个人却协调不好那个人,让民行检察人员头痛不已。
(二)、困扰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主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检察机关的认识。在检察机关承担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监督的职能中,民行检察监督承担了两个方面,但从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却远远比不上刑事诉讼监督,如队伍素质、办案环境、领导重视等等,与民行检察监督职能不相匹配,直接制约了民行检察工作的发展。
2法院认识。长期经来法院相当一部分人对民行检察监督存在错误认识,认为是找毛病,干涉了法院的审判权,从而表现为对民行检察监督不配合,甚至对此项工人作设置障碍。
3当事人认识。因为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的处分原则,这实际上与民行检察监督发生冲突。作为民行检察监督部门,发现法院审判错误,应当抗诉,但抗诉的风险大、时间长,当事人更愿意选择息诉服判或提起上诉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实践中造成民行检察办理的案件范围逐渐限于二审的案件和出于某种原因当事人没有行使上诉权的标的大的案件。
二、相关对策
(一)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律,或由高检院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下发相关规定,重点在监督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上和法检两院需要配合的问题上,如:民行抗诉的地位,抗诉案件办理的程序,抗诉主体的扩大,抗诉案件再审中检察人员的地位等。在相关法律制定之前,民行检察人员仍需加强与法院的协调,处理好相关事项。
(二)对于主观的认识需要民行检察人员花力气克服
1提高认识。民行检察干警应清醒的认识到民行检察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重要内容,尽管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工作有一定难度,这对民行干警而言是一个压力也是一个机遇,可以充分发挥民行检察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民行检察工作。
2加强协调。民行检察干警需要加强与法院联系,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争取法院对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操作规程,使民行检察监督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有序的轨道,使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与民行审判工作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另一方面争取党委与人大的支持,使党委与人大成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民行检察监督的坚强后盾,从而使民行检察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加大宣传。加大对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增进人民群众对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了解,使人民群众自觉把民事行政检察当成自己合法权益的守护神。
第四篇:当前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成立以来,认真履行法律赋于的监督职责,成功办理了一大批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在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的局限性和人们主观上认识的问题,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足,影响了民行检察监督机制的顺畅运行。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拓展民行检察工作的发展空间。
一、当前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困扰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法律规定局限性。《民事诉讼法》第14条、第185条至188条对民事抗诉制度作了有一定具体内容的规定,但是却相当的原则和简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影响监督的效果。
1抗诉权的不完整。民行抗诉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与刑事诉讼中的抗诉比较缺少上诉程序上的抗诉权。这就意味着只能对生效的裁判进行抗诉,而且抗诉至法院裁定再审期间不停止裁定判决的执行。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检察机关在抗诉期间,申诉人的财产已经被执行,等到法院裁定再审时被申诉人早已不知去向或已不能执行回转,造成了申诉人花
费了大量的时间赢了诉讼却输了钱的结果,直接影响了监督的效果。2抗诉主体的缺陷。《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第二款规定基层检察院只有提请抗诉权而无抗诉权,在实践中出现越是上级院办案任务越重的现象,使上级院民行部门疲于办案,而对应有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却无瑕顾及;另一方面这种规定导致办案时间冗长,手续复杂,当事人久受诉讼拖累。
3办理抗诉案件程序的缺陷。在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中,借卷的方式与时间、法院受理抗诉后裁定再审的时间、出席再审案件中检察人员的方式等等程序上一直没有具体统一规定,在实践中只有检察系统内部的规定,对法院而言无约束力,而这与些程序与抗诉有着重要的关系,民行检察人员只好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法院协调,往往协调好这这件事却协调不好那件事,协调好这个人却协调不好那个人,让民行检察人员头痛不已。
(二)、困扰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主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检察机关的认识。在检察机关承担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监督的职能中,民行检察监督承担了两个方面,但从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却远远比不上刑事诉讼监督,如队伍素质、办案环境、领导重视等等,与民行检察监督职能不相匹配,直接制约了民行检察工作的发展。
2法院认识。长期经来法院相当一部分人对民行检察监督存在错误认识,认为是找毛病,干涉了法院的审判权,从而表现为对民行检察监督不配合,甚至对此项工人作设置障碍。3当事人认识。因为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的处分原则,这实际上与民行检察监督发生冲突。作为民行检察监督部门,发现法院审判错误,应当抗诉,但抗诉的风险大、时间长,当事人更愿意选择息诉服判或提起上诉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实践中造成民行检察办理的案件范围逐渐限于二审的案件和出于某种原因当事人没有行使上诉权的标的大的案件。
二、相关对策
(一)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律,或由高检院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下发相关规定,重点在监督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上和法检两院需要配合的问题上,如:民行抗诉的地位,抗诉案件办理的程序,抗诉主体的扩大,抗诉案件再审中检察人员的地位等。在相关法律制定之前,民行检察人员仍需加强与法院的协调,处理好相关事项。
(二)对于主观的认识需要民行检察人员花力气克服
1提高认识。民行检察干警应清醒的认识到民行检察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重要内容,尽管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工作有一定难度,这对民行干警而言是一个压力也是一个机遇,可以充分发挥民行检察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民行检察工作。
2加强协调。民行检察干警需要加强与法院联系,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争取法院对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操作规程,使民行检察监督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有序的轨道,使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与民行审判工作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另一方面争取党委与人大的支持,使党委与人大成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民行检察监督的坚强后盾,从而使民行检察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加大宣传。加大对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增进人民群众对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了解,使人民群众自觉把民事行政检察当成自己合法权益的守护神。
第五篇:当前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消防监督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消防行政执法部门作为国家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行政机构,拥有消防监督执法权,其管理行为也涉及到社会诸多方面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新时期、新阶段,特别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以后,消防行政执法部门更要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执法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管理服务的新期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标准,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推进黔东南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安全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一、黔东南州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基本情况
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辖1市15县1个开发区,共206个乡(镇),3549个行政村,总人口438.4万人。全州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绮丽,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素以苗家的吊角楼、侗家鼓楼及风雨桥等标志性建筑为特色,有“杉乡、林海”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是一个典型的以农、林业为主的农业大州。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原因,黔东南州广大农村大村寨多,连片居住突出,房屋鳞次栉比,几十户、几百户甚至上千户的自然村寨随处可见,仅50户以上自然寨就有3922个,其中100户以上自然寨多达1288个,这些村寨又多以木质结构建筑为主,85%以上为木质结构房屋,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不但失火频率高,且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一烧就是几十户、上百户,历来是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火灾“重灾区”,农村消防工作难度大,防火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可以说,黔东南州是坐在“火堆口”上谈防火。由于火灾频发,因而各级政府举全力投入火灾防范和部队建设,特别是自2001年推广实施“三四五八”等农村防火工作措施以来,火灾四项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消防工作形势正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但由于财政困难,经费紧张,部队建设要达到沿海城市发展水平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农村消防、城市火灾防控任务人民仍十分艰巨。下面:就当前我州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略抒己见。
二、当前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监督人员少工作量大,整体执法素质不高。目前,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虽采用抽查制,但根据《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107号令)的要求,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非消防重点单位和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抽查要求。我州2009年确定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共有1173家,其他单位(场所)共计5000余家,而我州消防监督人员不到80人,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按照最基本的每两名监督检查员为一组,每年每组平均抽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次数至少在59次以上,抽查其他单位(场所)次数至少在125次以上,加上大量的农村防火工作,消防监督工作量极大。消防监督人员长期处于繁重的消防安全日常监督任务之中,不允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给以后的消防安全留下了隐患。消防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不适应消防监督工作的需要。现有消防监督岗位的人员,甚至是领导干部,大多数来源于基层消防战斗单位的指挥员,这些同志多数是从战士经过消防部队中专或大专院校培训后便担负起消防监督工作,因历史原因和国情所决定,大部分只有高中文化或者中专文化,受过专业高等教育的寥寥无几;还有部分从地方召进的大学生,自视学问高、文平高,到部队后,也不肯再学习了,特别是加强消防业务的学习。
这种现状,很难适应当前及今后城市建筑智能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对消防监督业务的需求。近年来消防事业的发展超过了其它相关行业,正是因为发展太快,造成了消防事业发展速度与人员素质提高过程的严重脱节。完整的消防法律体系迅速建立,几十种涉及行政、技术消防法规法令及技术规范在短短几年内相继颁布施行;新产品、新技术大量应用在消防监督领域。消防监督员还来不及将其素质提高到适应工作需要的水平就必须面对新形式下的消防监督工作,对消防监督工作中的不适应和漏洞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这方面,我州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五点:一是部分干部执法能力和水平不高。个别大队领导和监督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偏低,有的甚至不懂法、不学法、不会用法,到单位检查发现不了隐患,发现了隐患不会执法办案,有的甚至不会填写法律文书。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从近年来全州执法质量考评情况来看,一些大队暴露出的问题较多,有的适用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错误;有的违反程序规定,不执行法定的执法步骤、方式和时限要求;有的随意执法,对待同一种消防违法行为采用不同处罚标准等。三是执法不作为。有的大队把本应由大队列管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甩给公安派出所管理;有的大队未按要求对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造成失控漏管;有的大队对逾期未改正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未进行依法处罚;有的大队对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工程视而不见。四是执法乱作为。以罚代审,以罚代验,以罚代处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于许多新建工程带险投入使用;有的放纵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不依法进行查处。五是执法宗旨意识不强。有的大队执法思想不端正,没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问题;有的大队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不强,在工作时限、程序和效率方面存在不及时不规范问题。
消防监督管理依法行政工作各项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州对消防施工企业的现场监督还存在着许多不到位的地方。首先,我州从事在消防监督岗位上的干部不到80人,其中在审、验岗位上的专兼职干部不到20人,黔东南州作为西部落后地区,这几年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等诸多利好因素的扶持推动下,经济发展正在快速发展,全州新修民用和商用等建筑呈逐年上升趋势,具统计,2008年全州共受理建审业务多达583起,在此情况下,公安消防监督人员由于工作繁忙不能保证对每个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施工现场监督,施工监督的重点大多集中在重点工程上,对一般工程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监督在时间和人员上不能得到保证,有些问题往往到竣工验收阶段才暴露出来,造成整改困难。其次是部分消防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缺乏一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单位内有限的消防技术人员通常在工地上抓进度,做些协调工作,而一般的水、电技工大多未经专门消防培训,把消防工程当作一般工程来施工,导致有些消防工程竣工后不能发挥正常的使用功能。第三是消防工程的施工监理还没有进入法制轨道。目前的施工监督大多对民用部分负责,消防工程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工程监理单位责任不清,而专门的消防监理单位还未形成规模,消防监理还存在空白点。
(三)行政干预与法律法规时有碰撞。虽然这几年我国法制建设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法律法规对经济生活的履照基本形成。但法律法规需要部门去监督执行,要人具体去操作,人治有时还是大于法治。一个案子,这边正在立案查处,“一个条子”,所谓的提前介入,搞得执法机关无所适从,即使是正常的依法监督检查也存在行政干预。并且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私营业主,当自身利益受到“侵犯”后,不是依照法律、法规,也不找执法当事人,而是上下左右托人找关系,寻求行政权力给予开脱,使原本正常畅通的执法程序受到践踏,给执法部门裁决造成了难度。这种现象的改善毕竟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公安派出所处于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对辖区的各个企业、单位都非常熟悉,拥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消防监督工作,是完善社会消防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改进和加强消防监督工作,防止消防安全失控漏管、提高社会面消防安全控制能力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强化了基层派出所的消防职能,加大了考核考评的力度,有力地推进了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但是,有些派出所对消防工作认识上不足,常常为了应付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工作,而把消防工作搁在一边,受传统认识的影响,大部分公安干警普遍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消防部门是消防监督工作的执法主体,派出所无需管消防工作。也有的公安干警认为自己的人事、经费全部在上级公安机关,消防部门没有权力干涉,消防监督工作对自己只是一件份外活,可干可不干。另一方面,有的公安派出所愿意抓好消防工作,但由于干警的频繁流动,使一些原先接受过消防培训的消防监督干警因工作变动调离原岗位,造成青黄不接,一些派出所无消防监督的行家能手。再者,派出所在履行消防监督职责中正常办公经费得不到保证,如消防宣传教育需制作相关的消防宣传资料、火灾的预防以及火灾事故调查中需配备必要的器材以及其他专项活动需专项经费,但目前由于派出所自身经费紧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消防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种原因造成大部份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甚至有的未开展消防监督工作,导致消防安全存在失控漏管、乡镇防火工作十分薄弱的局面。
三、当前消防部队在依法监督工作中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扩大消防队伍编制,增强消防监督人员数量。随着社会发展,消防在执法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整体看,在日常的消防监督抽查或开展各种专项整治过程中,消防监督人员少工作量繁重是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繁重的工作状态下,消防监督人员自我学习自我充电的时间就几乎趋于零,而想组织消防监督人员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的机会就更少了,长期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消防监督人员就容易产生麻痹、疲软的心态,工作效率也就是提不上来。所以当前,扩大消防队伍编制,增强消防监督人员数量是提高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改革用人机制,加强消防监督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原有的人员管理体制制约着消防监督工作。现役体制的人员流动性大,消防监督干部不稳定,所以业务受影响较大,不利于执法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大型工程、重大火灾隐患,消防规划等工作,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相对稳定的业务人员。而基层消防机构人员在岗时间较短,往往同一业务要更换几个经办人,甚至造成业务中断、衔接不上、扯皮等现象。改变用人机制,是保证消防监督执法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建立垂直领导的职业消防执法部门。消防工作涉及自然、人文、社会等各方面,而不仅仅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问题。所以它不应该只属于公共安全或者生产安全,而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建立垂直领导的职业消防行政执法部门,可以有效地排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充分发挥消防监督职能、强化消防监督力度。
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消防监督业务骨干,有利于消防执法的稳定性和公正性,实行行政(兼技术)领导负责制和执法责任制。
(四)强化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职能。公安派出所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上应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主动落实好消防监督工作。贵州省公安厅以《关于印发<贵州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的通知》(黔公通[2004]135号)文件再次明确了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的职责范围、权限,规范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行为。派出所自身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好消防与治安工作关系。公安消防部门每年年初应对各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队伍情况作一次调查了解,发现有变动的,督促派出所及时补配,同时进行消防培训。公安机关应给予制度上保证,对基层所的消防监督队伍要相对稳定,对需调整的应及时向消防部门通报。派出所领导要在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上给予保障,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给专、兼职消防干警专门处理消防工作。同时各派出所在消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要学会开源节流,积极争取经费,保障消防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推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和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