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担保法题库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目答案(张何莲,刘婷)
判断和案例分析
1.同一动产 错误 拍卖抵押财产所得价款应当按比例清偿,根据物权法199条的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抵押权登记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2.甲向银行 正确 根据法律规定,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甲的房屋是先抵后租,所以甲乙的租赁关系不得对抗银行的抵押权。3.甲厂改扩
错误 政府作为国家机关,不能为甲厂提供担保
4.甲向乙借款50房屋 正确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61条,抵押物登记记载的内容与抵押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的,以登记记载的内容为准,所以乙只能对甲的B幢房屋行使抵押权 5.担保法规 错误 该条款叫做禁止流质条款,买卖不破租赁条款是,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6.2006年 正确 该小牛应归甲所有,但可以作为质权的标的,根据《担保法》第68条,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生的孳息,债权人收取孳息,并不当然取得孳息的所有权,而是取得孳息的质权
7.债务人不 错误 根据《物权法》第195条,该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实之日起1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而不是5年,5年是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行使
8.甲以自己 错误 根据《物权法》195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所以甲可以把汽车作价10万给乙,而禁止流质条款是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钱,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9.根据担保 正确 根据《担保法》第19条,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责任
10.甲与乙订 苹果 错误 乙不可以既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又请求甲支付违约金,根据《合同法》116条规定,定金与违约金不可同时适用。乙请求甲返还定金4万元,同时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这样既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得到法院支持
11.张某向王 错误 李某在原担保范围继续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第22条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12.甲向乙借款10 正确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2条,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3年
13.甲向乙借 专利 错误 质押合同成立时生效,而质权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14.甲与乙签借款 错误 丙可以取得该车的所有权,乙没有质权。根据法律规定,质权自交付质物之日起生效,甲未将该车交付给乙,所以质权不成立,乙不享有质权,而甲将该车卖给丙属于合法有效的处分行为,丙取得了该车的所有权,所以乙不可以向丙追偿
15.甲向乙借 皇冠 正确 根据 《担保法解释》第61条,抵押物登记记载的内容与抵押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的,以登记记载的内容为准,所以乙只能对甲的奥迪车行使抵押权 16.在保证担 错误 ①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有先诉抗辩权②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在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都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而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债务人本息还清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
17.甲向乙订购15 正确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119条,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变更定金合同。甲乙约定5万元,实际交付2两万,视为变更定金合同 18.甲向乙借款20 正确 ①根据法律规定,不动产抵押,抵押权自登记时成立,因为该房屋抵押未办理登记,所以抵押权不成立。②根据法律规定,动产质押,质押自交付时成立,因为该车仍为甲占有,没有交付,所以质权不成立
19.李某与甲 错误 乙银行只能要求甲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不能主张实现抵押权,根据法律规定,不动产抵押自登记之日起成立,因该抵押合同未登记,所以抵押权不成立,所以乙银行不能主张实现抵押权
20.甲购得一 错误 乙可以就3万元保险金和废车卖的5000千元优先受偿,根据《担保法》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补贴金优先受偿
21.一般保证
错误
这种权利是先诉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有权拒绝其相应履行要求
22.定金标准 错误 根据《担保法》第9条,定金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而不是主合同标的额的15% 23.甲以价值 正确 20万元的拍卖款,乙优先受偿10万,剩下的10万由丙受偿,根据担保法规定,同一财产的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
24.某股份有 错误 该质权自登记时成立,根据法律规定,专利权设立质权,质权自登记时生效
25.甲与乙签汽车 正确 乙不是该车的所有人,所以乙无权处分该车,既乙无权将该车出卖给丙,但丙属于善意取得,享有对该租赁物的质权
一.甲企乙企签买卖合同
1.可以 因为丙丁承担的是连带责任保证,不具有先诉抗辩权
2.丙丁为乙的债务承担连带怎人保证,无先诉抗辩 根据《担保法》第19条,当事人为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3.丁承担,丙不承担 因为丁是书面同意,丙是口头同意。根据《担保法》第23条,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自己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4.要支付利息 根据《担保法》第21条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支付债券的费用
二.2008.1.1,甲企乙银行
1.有效 不动产设定抵押 抵押权自等级之时设立,不动产抵押采用等级要件主义。甲企业以其办公楼设定抵押,并依法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所以该抵押有权
2.不符合规定 甲企业转让该办公楼 应当取得乙银行的同意。根据《担保法》第191条,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除外
3.乙银行能主张行使抵押权。丙企业代替甲企业清偿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丙企业就能获得办公楼的所有权
4.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保管担保物的费用。
5.不能得到法院支持,已经超过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是2年,而乙银行超过2年才要求甲企业清偿。根据《物权法》20条,抵押权人应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抵押权 未行使的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三.2008.3.20甲公司乙银行
1.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的抵押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抵押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但该约定内容的无效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内容的效力
2.不能,禁止流质即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能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
3.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如果抵押人已经书面通知承租人该财产已经抵押的,抵押权实现造成承租人的损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担
4.丁公司的保证期间为2002年4月1日-9月30日。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
5.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为2002年6月1日-2004年5月31日。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或者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的诉讼时效中断,从判决或者仲裁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6.如果债权人乙银行主动债务人甲公司的抵押担保,则丁公司的保证责任为400万元。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时,应当优先执行物的担保,保证人仅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放弃债务人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四 甲、乙2006.10.5签借款合同
1.根据合同约定,到期未还由丙对借款本金500万元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2.不可以 根据《担保法》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履行期限作为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间。
3.不应该合同约定的是承担“连带责任”。丙承担的是“连带责任保证”,而非“一般保证”。只要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时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直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4.2007年8月5号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5.2007年10月5号理由同上。补充一条:保证合同应当以书面订立。根据此规定,丙书面同意,变更有效期有效。五 王某.新业公司
1.关于设立抵押权的部分有效,关于不能还款所有权归新兴公司这部分无效。因为物权法186条关于禁止流抵的规定
2.不能取得所有权。理由几本同问题1是一样的,这部分约定是无效的 3.因为质押物已经交付给吴某,合同有效,质押权成立
4.不符合。因为留置权的行使必需满足动产的占有和债权的产生基于同一法律关系 5.吴某承担。因为吴某有过错,他作为质权人有妥善保管出质物的义务
6.通过折价、拍卖、变卖的方式对获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其中吴某的质权优于新兴公司的抵押权受偿
六 2008.2.1,甲,乙银行20万
1.享有抵押权 汽车是动产 是登记对抗主义 抵押权在抵押合同生效时成立
2.丁可以就汽车变卖所得的10万元优先受偿,未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质权,丁基于善意取得获得了该车的质权,而乙银行没有对该汽车的抵押权登记,所以丁可以优先受偿。3.不可以 丙只承担10万元的贷款的保证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放弃债务人提供的担保物权,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优先受偿的权益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4.可以 根据法律此规定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物的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或撤消后保证人仍应按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承担保证责任,所以乙银行可以直接请求保证人丙承担保证责任
5.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抵押权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 根据法律规定,抵押权人应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形式抵押权 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限是2年,而2011年3月1日已经超过了期限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七 某县A公司为购置设备
1.不应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 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 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所以县财政局不得担任保证人 不应承担保证责任 2县财政局要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主合同有效,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责任赔偿责任;债权人 担保人有过错的 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县财政局贷款银行都有过错,所以县政府应承担民事责任
3.B公司的保证责任应当相应减少。根据法律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人保又有债务人提供的物保,债权人放弃债务人提供的担保物权,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优先受偿的权益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4.不应当 县财政局和B公司与A公司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B公司仍应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5.①没有注保证期间。根据法律规定 债权人与保证人未约定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个月,B公司与银行未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即为6个月,即到2009年12月1日 而2009年10月8日在保证期间内
②有抗辩权 但不是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根据法律规定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规定或约定不明确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B公司与银行没有约定保证方式,即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不具有先诉抗辩权
③ 根据法律规定 被担保的债权人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债权,债务人自己提供的担保的债权应当现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
八 甲公司与乙公司2006.5.20签设备合同
1.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合法。因为,定金是由合同当事人约定,数额也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因此,甲乙双方可以约定定金担保方式,约定的数额25万元也未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2.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不合法。《合同法》虽然规定了合同可以解除,其中约定解除包括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权,而甲乙双方并未在合同中约定解除权,并且也未协商一致。法定解除则有法定情形,当事人的情况也不符合。因此,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不合法 3.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成立。《合同法》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甲乙双方约定的违约金为20万元,而甲公司的损失达50万元,因此,甲公司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增加。4.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成立。《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
5.依据《担保法》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之后,则丙公司应当履行一般保证责任
九2008.4.30甲商场向银行贷款50万
1.不可以 银行股应先就甲商场的20万元汽车行使抵押权,在要求乙丙丁对剩下的10万元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根据法律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自己提供物质担保的,债务人应先就物的担保实现债务
2.可以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乙丙丁未约定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可以直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3.可以甲商场可以要求乙丙丁任何一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
4.不能 根据法律规定,债务人与保证人未约定保证期限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因乙丙丁未与银行约定保证期限,所以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6个月,而1年后再要求已经超过保证期间,不能获得法院支持。5.有追偿权 先要甲商厂清偿,不足部分再要求丙丁平均分担
十 乙企业生产乐乐牌玩具熊。
1.甲乙的质押合同有效,本案中甲乙通过协商一致为债的担保设立质押,并且登记,虽然商标被撤消但是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2.根据《担保法》共同保证人对同一债务保证没约定份额,共同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可以主张自己的抗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条规定,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债务人的抗辩权。
3.这个要看合同对保证责任的形式约定一般保证丙丁戊只承担60万,假如约定是连带保证就应该对此债务100万承担连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为连带保证。4.乙可以根据保证责任的形式向丙丁戊主张保证责任。5.丙在偿还60万后可以想其他保证人和债务人追尝。
6.甲可以在多长时间内行使这种权利?甲可以要求乙个人承担还款义务。甲可在2年内行使求偿权
十一2001.3.20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2000万合同 1.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的抵押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抵押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但该约定内容的无效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内容的效力。2.丙公司的主张不成立。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如果抵押人已经书面通知承租人该财产已经抵押的,抵押权实现造成承租人的损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担。
3.丁公司的保证期间为2002年4月1日-9月30日。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
4.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为2002年6月1日-2004年5月31日。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或者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的诉讼时效中断,从判决或者仲裁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5.如果债权人乙银行主动放弃债务人甲公司的抵押担保,则丁公司的保证责任为400万元。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时,应当优先执行物的担保,保证人仅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放弃债务人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中华十二2002年4月5日
1.没有 丙企业未约定保证方式,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没有先诉抗辩权
2.没有过保证期间 根据法律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保证期间是2003.4.5至2005.4.4,2002年12月5日在保证期间
3.10万及其利息,因为主合同变更未经丙的书面同意,保证《担保法解释》30条,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4.2005.12.5 根据《担解》34条,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乙于2003.12.5要求丙代为清偿,从那日开始向后推2年,则为诉讼时效财产期间。
十三 甲向乙借500万
1. 不能.根据《担保法》37条,耕地不得抵押,所以抵押权无效
2. 能.《担保法》22条,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担保责任
3. ①不能要求甲清偿债务,因为债务在转移的情况下,原债务人脱离了债的关系,原债务人不对新债务人清偿能力负保证义务②不能要求丙承担担保责任,根据《担保法》23条,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否则债务人不承担保证责任③能对丁行使抵押权,因为除有相反约定,抵押权不受债务转移的影响 4..丙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期限进行变更,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期间。乙、丙未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为6个月,债权人、债务人延长还款期限1年,已超过了6个月的保证期间,保证期间已过,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丁仍应承担担保责任,因为抵押权是为主债权而设定的,只有主债权消灭,抵押权才消灭,即使主债权已过诉讼时效,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2年内,抵押权人仍可行使抵押权
5. 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在第三人提供物保的情况下,物保人和保证人不存在先后清偿债务的问题,债权人可向物保人或保证人请求清偿。只有在债务人提供物保的情况下,才存在物保先于人保的问题。
6. 向甲主张。因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取得对债务人的追偿权。不能要求丁承担其应当承担的份额,因为抵押物灭失,抵押权消灭,丁不为抵押人。
十四 甲乙丙丁四个人
1.成立 动产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
2.成立 签订合同并转移占有
动产是登记对抗主义 3.可以
4.①丁的留置权 1万→②丙的质押→③乙的抵押 十五 王某改建猪舍
1.有效,因为该设备属于动产,并非需要登记,且双方已签订抵押合同,所以该抵押合同有效
2.有效,已签订质押合同且质物已经转移,3.承揽合同关系,留置关系。刘不慎将设备损坏,送孙某修理是承揽关系,后刘无力交付修理费,被孙留置,是留置关系,可以行使留置权 4.孙某先行使留置权,因抵押物未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所以李某不可优先行使其权利,孙某的留置权优先
5.县良种站既可要求王某支付违约金,或者也可以要求其支付定金,两者选其一。根据《合同法》116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使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而不能同时适用
6.不应支持,合同履行费用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7.不能成立,其经营风险应由自己承担,不能作为负责事由
第二篇: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
案例分析
【要求】
1.对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与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做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2.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有条理的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
【技巧】(紧密结合案例,言之有据、自圆其说)
1.要明确该案例要求使用哪部分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前提条件.2.要明确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这是案例分析的一个关键环节。3.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题目】
1.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
分析教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2.某校新来了一位安校长,他的做法和前任校长形成极大的反差。前任校长比较专断,大事小事都一人说了算。而安校长到校后就和四位副校长开会。他说:论教学,我不如老赵;论后勤,我不如老钱;论小学部,我不如老李;论初中部,我不如老孙。今后你们要各司其职,大胆工作,干好了是你们的成绩,出了问题,大家研究。这时,大家面面向看,心里都在问:那你校长,干什么?之后,三个月后,安校长在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改革措施,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校长受到教师的尊敬的好评。
试用领导风格理论分析、论述安校长为什么“安乐”而有成绩。3.新华服装厂,把缝制一种新款式服装的任务同时分配给了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两个车间工人的人数差不多。这些工人原来缝制服装的基本操作都已掌握,但缝制这种新式服装还是第一次。第一车间的李主任把缝制一套服装的过程分为30道工序,每个工人从事指定的一道工序,使工人的操作简单熟练。第二车间的王主任却把这些工序归并到7个岗位到完成,并规定每人可以在这些岗位上轮换工作,使大家都能熟练缝制这种服装的全过程。开头两个月,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比第一车间慢。但第二车间的工人对自己车间的做法比较满意,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加快了生产进度,到第三个月,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超过了第一车间。
1、为什么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会超过第一车间?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2、根据领导权变理论分析,是否在任何情况下,王主任的做法都比李主任的做法有效? 4.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试通过公平理论分析甲的心理以及管理者的对策。5.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6.一企业有两个生产同类产品的车间,A车间的凝聚力明显弱于B车间,但A车间的生产效率又明显高于B车间。
请分析以上现象的成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高B车间生产效率的对策。
7.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8.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一)1.竞争有积极作用:
激励作用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人才;选拔骨干;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竞争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保守封闭;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剧;个人发展停滞;产生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态度。2.管理上的建议:
应根据任务性质和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竞争、合作与独立); 在竞争的同时,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 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
(二)(1)简要说明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风格的表现。(2)本案例中的安校长属民主型领导作风。
(3)安校长能够看到几位副校长的优势、特点,采取的是支持型和集体讨论决策的民主方式。
(三)1.因为第二车间的管理人员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王主任采用了成就性管理方式,给工人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并相信他们能够达到目标。这就说明,工人对管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生产进度。
2.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通适用的“万能的”管理方式,管理应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求得最好的效果,这一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变通适用的“最好的”或“最不好的”管理方式,管理效果取决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工作性质、成员特点和其它情景因素。如果车间各道工序都十分复杂,且需要高级技术、其获得技术又要培训很长时间的话,无疑王主任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四)(1)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2)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1)对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诱导是除凝聚力外的另一重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低。此外,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在本案例中,A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车间,但车间主管理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而B车间虽然凝聚力强于A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则更低。(2)从管理角度讲,上级主管部门应对B车间主管的思想状况、态度、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劝其纠正自己对车间群体的诱导方式;如拒不纠正,可考虑撤换其职务。
(七)(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
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八)(1)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2)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
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第三篇:课堂案例分析题目及其答案
第一章
第一讲 案例:
退休后的张师傅在1996年3月与某企业签订了3年的聘用合同。1998年5月,企业通知张师傅,因减员增效与他解除合同。
张师傅认为解除合同的企业应当按照原国家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办法》的规定: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满一年的按一年发,他应得三个月工资的补偿。企业未同意。
张师傅找了几次企业有关人员没有结果,又多次找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仍未如愿。最后,双方找到劳动行政部门。经过劳动部门的耐心解释,张师傅才明白过来,消了气,不提补偿金的事了。
请分析张师傅与企业签订的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
分析:
案例中,将劳务合同作为劳动合同是发生争议的主要原因。劳务与劳动只有一字之差,但实质不同。其主要区别如下。
订立合同的依据不同。劳务合同由《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当前仍有效)等规范。如《经济合同法》的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劳务是经济合同应当具备的标 的之一。劳务合同是指因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劳务所签订的合同。劳动合同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合同的主体及主体间的关系不同。劳务提供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它组织;劳动合同的一方只能是法定年龄内的自然人。劳务人员不是劳务使用方的职工,与劳务使用方没有隶属关系;而劳动合同的一方必是用人单位的职工,两者有隶属关系。
权利义务的关系不同。劳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的联系表现的比较直接而且对应明显。如劳务合同中可以约定:劳务人员履行了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报酬。如企业将 职工劳务输出,职工因本身的原因没有完成劳务合同中约定的应当完成的标的,劳务使用方可以按合同中事先约定不支付报酬。这不违反法律规定。若用劳动关系 的权利义务的观点分析,处于劳动关系的职工的权利义务联系不那么直接。如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在实际中,企业不让患病的职工享受医疗期待遇是无效条款和违法行为。职工享受医疗期待遇是法定权利。即未履行约定的义务,仍有权享受病假工资、报销药费。
两类合同的内容不同。《经济合同法》规定了劳务合同应具备的标的、数量和质量等必备内容。有的内容看似一样,实则不同。如报酬:劳动合同中的工资必须遵 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以及最低工资的规定。劳务合同中的劳务报酬则不是必须如此。劳务人员履行合同义务是取得报酬的条件;职工在企业停产时不履行劳动义务,仍有权得到最低工资或基本生活费。
案例中,张师傅与企业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尽管张师傅与企业签订的聘任协议,没有写明是劳务合同,但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其劳务合同的本质,因此不能与劳动部的文件对号入座。而原国家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是针对劳动合同而言。而且聘任协议又未约定违约责任,张师傅要求企业经济补偿也就无依据了。
第二讲 案例:
小王于2000年7月1日入职某公司,劳动合同每年一签,2007年7月1日,公司与小王又签订了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2008年6月30日,劳动合同期满,公司决定不再续订劳动合同。请问如果2008年6月30日合同终止,公司如何支付经济补偿?如果2008年5月30日公司强行解除劳动合同,该如何支付经济补偿?
分析: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需支付经济补偿是劳动合同法的最新规定,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不适用该规定,按照之前的规定,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小王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的工作年限用人单位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小王的劳动合同于2008年6月30日期满终止,年限正好6个月,因此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需支付一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补偿基数按照小王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照新法和旧法都应当支付经济补偿,但对违法解除合同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所以,本案中如果小王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公司应当按照小王2000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工作年限(正好7年半)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为8个月×月工资(2007月平均工资),支付赔偿金为月工资×0.5个月×2倍。
第二章
第一讲 案例1:
王某到某公司应聘填写录用人员情况登记表时,隐瞒了自己曾先后2次受行政、刑事处分的事实,与公司签订了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事隔3日,该公司收到当地检察院对王某不起诉决定书。经公司进一步调查得知,王某曾因在原单位盗窃电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又盗窃原单位苫布被查获,因王某认罪态度较好,故不起诉。该公司调查之后,以王某隐瞒受过处分,不符合本单位录用条件为由,在试用期内解除了与王某的劳动关系。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时,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且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是完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而且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诚实、善意地行使权利,不诈不欺,诚实守信。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且用人单位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案中,王某在填写录用人员情况登记表时,隐瞒了自己曾先后2次受行政、刑事处分的事实,是一种不诚实,不善意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虽然签订合同是双方自愿的,但这种自愿是建立在虚假材料的基础上的,本质上是违背了平等自愿的原则。因此,该公司以王某隐瞒受过处分,不符合本单位录用条件为由,在试用期内解除了与王某的劳动关系合法。
案例2:
朱某原为纤维公司的职工,2006年2月底,公司因故全面停产,朱某离开该公司另找工作。2006年6月,纤维公司与高某签订了买卖合同,将生产玻璃纤维设备及旧厂房等卖给了高某,高某打电话通知朱某、顾某等人到纤维公司拆卸有关厂房、设备等。接到高某通知后,朱某等人到纤维公司工作。由于高某平日不在工作现场,朱某等人按拆除设备进度自行工作,1周后,原记工人员离开,无人记工,也无人具体安排朱某等人的工作,顾某自行记下了出勤情况。
后朱某在捡玻璃时,因玻璃断裂而受伤。顾某所作的出勤按日记载表事后交纤维公司的门卫,请门卫见到高某时转交高某。经仲裁,纤维公司与朱某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纤维公司对仲裁裁决不服,诉至法院。请分析朱某与纤维公司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分析:
所谓事实劳动关系,就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在事实劳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虽然没有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双方当事人的意思已通过各自的行为作了表示。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第二,劳动者付出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或劳动者实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约束;第三,允许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员工的名义工作;第四,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期限。
本案中,纤维公司与朱某间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关键在于纤维公司事实上是否对朱某实施劳动管理,朱某是否接受管理为纤维公司工作。朱某在工作时,纤维公司并未对朱某等人进行管理,也未安排朱某等人具体工作,特别是在一周后后无人记工的情况下,朱某等人亦未向纤维公司提出交涉意见,只是有其中的顾某主动记下出勤情况后请人转交高某,可见,朱某等人与纤维公司并未事实劳动关系。
案例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期限为2年,如果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是6个月,那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期限是否合法?如果违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最多可以约定试用期的期限为多长?
分析: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最多可以约定二个月的试用期。
第二讲 案例1:
公司派王某到美国接受为期6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费用为3万6千元,公司和王某签订一个服务期协议,王某接受培训后必须为公司服务3年,否则,要向公司支付违约金。如果王某培训后在公司工作满2年后想解除合同,那么王某应该支付多少违约金?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在案例中王某违反服务期协议,应当赔偿公司1万2千元(即36000元违约金分摊到3年的服务期,每年为12000元),而不需要全部赔偿。
案例2:
王某于2006年10月9日与某电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聘为技术员,聘期两年。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竞业禁止: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王某三年内不得在本地区从事与该公司相同性质的工作,如违约,王某须一次性赔偿电脑公司经济损失10万元。因电脑公司拖欠王某2007年9月、10月两个月的工资,2007年11月15日,王某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补发两个月工资,给付经济补偿金;确认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约定条款无效。你认为该案件应当如何判决?
分析: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在劳动者已履行劳动义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数额、日期或方式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在该案例中,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因此,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所欠付的劳动报酬,并支付延期支付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竞业限制是指负有特定义务的劳动者在任职期间或者离任后的一定期间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的企业同类性质的行业,不得泄露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限制恶意竞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条款。同时,根据竞业限制的规定,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竞业限制期间将不能利用自己比较占优势的从业技术进行劳动,从而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竞业禁止这种对劳动权能的限制,必将导致劳动者竞业禁止期间收入的降低,往往会造成劳动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为了保障劳动者竞业禁止期间的生活质量,《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对经营限制的适用主体、行业范围、时间范围、区域范围、经济补偿、违约金等都进行必要的合理性限制。因此,竞业禁止对用人单位来说,其应当支付竞业禁止劳动者在竞业禁止期间的经济补偿金,并在与劳动者约定竞业禁止条款时,对竞业禁止劳动者的主体范围和保密事项范围、竞业禁止的地域范围和竞业禁止年限进行合理的限制。否则,用人单位不约定竞业禁止经济补偿金或不实际支付该经济补偿金的,竞业禁止约定条款对劳动者无效。在该案例中,用人单位尽管与劳动者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和违反竞业限制劳动者应当支付违约金的条款,但是,由于用人单位并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因此,该竞业限制义务就终止,即劳动者无需支付违约金。因此,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该案例中,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拖欠的工资、延期支付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同时,竞业禁止条款对劳动者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案例3:
赵某是某公司的销售代理。2008年,该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合同规定:赵某可以从产品销售利润中提取60%的提成,本人的病、伤、残、亡等企业均不负责。在一次外出公干中,由于交通事故,赵某负伤致残。赵某和该公司发生了争议并起诉到劳动行政部门,要求解决其伤残保险待遇问题。请对劳动合同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3条规定的订立劳动合同要遵循的合法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律、法规既包括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也包括以后颁布实施的法律、行政法规,既包括劳动法律、法规,也包括民事、刑事、行政和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合法原则包括: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和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和形式合法。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属于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赵某与公司订立的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公司不负担赵某任何伤残待遇费的条款属于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内容明显违法。因此,这一条款是无效的,公司依法承担赵某因工负伤的责任。
第三章
案例1:
刘某系某染织厂固定工,1995年5月染织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刘某与染织厂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由于纺织行业不景气,企业效益欠佳,刘某便在外搞起了第二职业,从此,刘某的劳动纪律观念开始淡薄,经常是在厂里转一圈就走,有时甚至根本不来,厂领导考虑到工人的收入较低,厂里的事又不多,对此现象,未多加管理。1997年下半年,企业效益开始好转,生产逐步转入正常。1997年10月,企业发出通知,强调劳动纪律,要求所有职工必须克服以往懒散状态,按时回厂上班。通知发出后,大多数职工按时回厂上班,刘某因自己开的餐馆效益不错,一直未回厂上班,轮到自己当班即请人代替其上班,其间刘某的车间主任多次打电话通知刘某上班,并告知:“如不上班,厂里将予以除名。”刘某每次都口头答复同意上班,但总不回厂,车间不少职工对此议论纷纷。1997年12月,企业以刘某长期旷工为由对刘某作出除名决定,并下发除名通知书。收到处罚决定书后,刘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经调查,认为:刘某在企业多次下达通知的情况下,无正当理由长期不上班达2个多月之久,刘某的行为属旷工,企业据此作出的除名决定,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因而,仲裁委作出裁决维持染织厂对刘某除名的决定。
分析: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都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条款,亲自履行自己的义务和实现自己的权利。本案中,刘某无视其应遵守的劳动纪律,在企业多次通知其上班的情况下,以过去很多人没去上班为借口,拒不到厂上班。每次上班均请人替代,尽管刘某每次当班都因请人代班而未空岗,但是,劳动关系是一种特定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必相关的权利与义务只能由特定主体——劳动关系当事人承担,因此刘某请人代班的行为是违法的,不能据此认为刘某无旷工行为。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89条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1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同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也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刘某连续旷工大大超过15天,染织厂在多次通知、劝告无效的情况下,按上述规定对刘某作出除名处理,并无不当之处,所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企业裁决予以维持。
案例2:
赵某在成人教育学院学习期间与公司签订了五年劳动合同。因赵某所学专业是人事管理,所以在合同中约定,公司在赵某学习毕业后安排专业对口的工作。2000年赵某从成人教育学院毕业后回到公司,此时由于公司更换了法人代表,将赵某安排到公司下属一家企业当推销员。赵某要求公司按合同约定安排工作,而公司以合同是前任领导签订的为由,不同意赵某的要求,双方发生争议,赵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公司履行劳动合同。请对该案例作分析。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企业的法人代表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其在劳动关系中的职务行为属于企业行为,而非代表其个人。只要企业法人资格不变,法定代表人无论如何变动,都不应影响企业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本案中,该公司前任领导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即为有效的劳动合同,企业就应当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该公司认为与赵某所签劳动合同是前任领导签字的,新任领导就可以不履行合同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这就是说,虽然企业法人代表改变了,但企业法人主体未发生变化,企业法人的权利义务也就未发生变化。因此,原劳动合同仍然有效,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其对劳动者所承诺的义务,不履行即构成违约行为。当然,企业法人代表发生改变后,新任法人代表作为企业经营负责人,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作重大调整,对人员使用作合理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关于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遵守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如果双方协商变更劳动合同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企业因生产经营状况变化无法履行原合同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企业生产经营者未发生变化,企业则应当履行原劳动合同义务。
案例3:
职工王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自1993年8月起至1998年7月止。合同双方约定王某负责仓库保管员工作,月工资500元,经半年试用期,公司满意,合同正式履行。1995年1月,公司以食堂缺少管理人员为由,在未与王某协商的情况下,调王某到食堂工作。王某不同意,认为签订合同时双方约定是担任仓库保管员工作,一年多来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多次受到奖励,要求公司履行合同双方的约定,拒绝前往食堂上班。而公司则认为,变动职工工作岗位是企业行使用人自主权的正当行为,并作出相应决定:以王某不服从分配为由,停发工资,并限期一个月调离公司。该公司的做法对吗?
分析: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按照上述规定,合法的变更劳动合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提出或接受变更合同的条件;②必须遵守协商一致的原则,在变更合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必须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进行变更;③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也就是说变更合同的程序和内容都要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不得违法。因此,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企业因生产工作需要,有时确需变动职工工作岗位时,要先同职工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变动。如果职工不同意变动,要做好思想工作,不能以行使企业自主权为由,强行在合同履行期间变动职工的工作岗位,甚至在职工一方不同意的情况下,作出停发工资、限期调离等决定,这样做显然是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是一种违约行为,其结果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因此用人单位在变更劳动合同时一定要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当然,用人单位确因生产需要变动职工工作岗位,经与职工协商但又不能取得一致,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第四章
第二讲 案例1:
史小姐供职于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行政工作。2007年底,史小姐发现自己怀孕了,刚开始史小姐不敢向事务所说明这个情况,后来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再也无法隐瞒时,才向所主任说明了怀孕这个事实。主任得知后,较为恼火,第二天就让行政主管通知史小姐被辞退了。史小姐怎么也想不到是这个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办才好?
分析:
由于史小姐正在孕期,应当受到特别的保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因此,这家律师事务所以女职工怀孕为由进行辞退的做法,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所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史小姐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案例2:
2008年1月10日,小王入职时,公司告知他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但是没有与小王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2008年3月15日,公司通知小王,由于他在试用期表现不佳,所以公司决定辞退他。小王觉得很委屈,因为在试用期内他确实努力工作而且自认为表现是很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小王应该怎么办?
分析:
公司应当在1月份之内与小王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由于公司截止到3月15日,仍然未与小王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因而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所以公司应当向小王支付2月份的双倍工资。
由于公司与小王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所以公司与小王口头约定的试用期是无效的。在此情况下,公司无权以小王在试用期表现不佳为由进行辞退。所以,公司辞退小王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即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所以,小王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小王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小王支付赔偿金。
案例3:
张某,男,任某外贸公司的货运经理。2001年8月,张某因生活琐事,影响工作情绪,货物装船时没有检查船只的冷冻措施,就将冷冻货物装船。货物运抵目的地后全部变质,买方拒绝接收,要求退货,致使公司损失了200万元。公司要求张某承担责任,并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合同。张某认为,自己与公司的3年期劳动合同还没有到期,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请对张某的看法作分析。
分析: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从本案看,外贸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定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不构成违约,因此,单位不须支付违约赔偿金。反之,张某给外贸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应在其责任范围内给单位相应的赔偿。
案例4:
赵某系某电器维修公司的维修工程师,业务能力强,在公司首屈一指,但有一缺点—脾气暴躁。2002年1月份,该公司为了加强对客户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自身品牌和声誉价值,专门制定了《客户投诉处理办法》,该《办法》中第5条规定:“公司维修服务人员如在1个月内受到客户投诉两次或一年内累计被投诉十次的,给予开除处分。”该办法于2002年2月1日由中心领导签发,2月3日公司召开部门主管会议时,向各部门主管宣布该《办法》正式实施。2002年3月,赵某由于坏脾气不改,服务态度粗鲁,被客户连续投诉五次。在调查核实后,公司当即依照《办法》规定,作出了开除赵某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赵某本人。赵某不服,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称自己从未看到过《办法》,要求仲裁委撤销公司的开除决定。请问:公司对赵某作出的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分析:
赵某脾气暴躁,服务态度粗鲁,多次被客户投诉,确实有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事实。但是这种违纪行为是否就一定要受到解除劳动合同的结果呢?这需要公司就这种处罚行为有一个事先的公示,也就是要告诉职工这种行为可能带来了的处罚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同时《劳动合同法》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可见是否履行了公示程序,成了本案的争议焦点。假如公司一方并没有证据证明曾向赵某明示公司维修服务人员如在1个月内受到客户投诉两次或一年内累计被投诉十次的,给予开除处分的规定,那么公司以赵某违纪而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缺乏明示程序,违反了有关的司法解释,因此只能够裁决公司败诉。反之,则赵某胜诉。
案例5:
56岁的张先生在一家公司已经任职十七年。他的合同于2008年1月31日到期。由于他工龄太长,所以单位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与他续签劳动合同了。于是单位在2008年1月1日正式通知他合同到期后,终止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张先生认为自己已经工作十七年了,而且马上就快退休,现在单位提出终止,是不应该而且也没有人情味的一种做法。那么,单位是否有权终止合同张先生的合同?张先生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利?
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劳动合同到期时,单位也好,个人也好,都是有权单方终止合同关系的。但是针对工龄比较长且将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职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及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之规定。以上是《劳动合同法》对于老职工做出的特殊保护。本案中,由于张先生在单位已经工作了十七年,而且他现在已经56岁,正好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所以对于他,单位是无权终止与他的劳动关系的,直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第三讲 案例1:
林先生在A私营公司已经六年多了,月工资为1500元。因为公司改变了经营范围,有几个岗位均不适合林先生工作,林先生在公司没有具体事情干,就打杂,哪里需要人手就去帮忙。公司出钱对林先生进行业务培训,可是林先生仍然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赵经理找到林先生谈心。公司认真协商之后,要求与林先生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林先生认为公司的提议有道理,故而同意与公司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赵经理认为林先生是个好人,对公司有过贡献,觉得解除合同后有些过意不去,决定给林先生2000元作为慰问金,林先生表示感谢公司的厚爱,非常满意地离开了公司。后来,林先生听朋友说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可以得到公司补助三个月的工资4500元,林先生就去找赵经理协商不成,便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了劳动仲裁委员会。林先生的申请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呢?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按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林先生在该公司工作六年多了,用人单位并不能以慰问金简单了事,而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至少给予林先生相当于6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案例2:
刘先生是某公司技术部门的一名员工,与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近年来,刘先生所在的公司因市场竞争激烈逐渐陷入经营困难的状况。为摆脱困境,公司经董事会决议,决定采取减人增效的办法。经与企业工会协商,公司职代会通过了一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案,其中规定:公司提出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在方案公布后一周内书面同意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在法定经济补偿金之外再给予额外奖励金。方案公布一周后,刘先生才向公司递交了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意见书,并要求公司按规定支付法定经济补偿金和额外奖励金。公司表示刘先生提交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意见时超过了公司规定的期限,公司可以同意与刘先生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但不同意支付经济补偿金和额外奖励金,双方于是发生争议。请问刘先生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后,刘先生是否可以要求公司支付额外奖励金和经济补偿金?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劳动合同当事人经协商一致解除了劳动合同后是否有经济补偿金呢?这里关键是看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假若由劳动者提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案中,公司提出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设定了一周的期限和书面同意的条件,刘先生未在公司设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表示同意,表明刘先生未能在公司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达成解除合同的协议。此后,刘先生在公司设定的期限和条件之外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应是刘先生另行向公司提出协商解除合同要求。双方尽管最后还是协商一致依法解除了劳动合同,但由于是刘先生提出协商解除要求的,根据以上规定,公司没有支付额外奖励金和经济补偿金的法定义务,因此刘先生要求公司支付额外奖励金和经济补偿金均无法律依据。
第五章
第二讲 案例:
2007年2月1日,甲公司与工会经过协商签订了集体合同,规定职工的月工资不低于1000元。2007年2月8日,甲公司将集体合同文本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但劳动行政部门一直未予答复。2008年1月,甲公司招聘李某为销售经理,双方签订了为期2年的合同,月工资5000元。几个月过去了,李某业绩不佳,公司渐渐地对他失去信心。2008年6月,公司降低了李某的工资,只发给李某800元工资。李某就此事与公司协商未果,2008年7月,李某解除了与公司的合同。请问集体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李某业绩不佳,公司可否只发其800元的工资,为什么?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因此,可以认定为甲公司与工会签订的集体合同有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在案例中,公司因李某的业绩不佳,而把工资降低,并低于集体合同的最低工资约定。同时,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因此,公司降低李某的工资,实属单方变更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的行为,且其支付的劳动报酬低于集体合同规定,故有违法律规定。
第七章
案例:
老王多年前下岗失业,为了养活一家人,不得不四处找工作。但由于年龄较大,又没有一技之长,老王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久前,街道办事处给老王介绍了一个工作,到一家公司做保洁。看到工资待遇都不错,老王就开始上班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告诉老王,你做的保洁工是非全日制的临时工,每天工作八小时,主要工作是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及主管安排的其他工作,不上保险,工资按月发放;你在公司应当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服从主管人员的指挥,好好地完成工作。同时,该人力资源部要求老王签订了一份劳务合同,并向老王解释说,非全日制用工人员与公司是劳务关系,所以签劳务合同。
老王刚上班不久,却发生了意外。一天,老王在擦楼梯时,一不小心踩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造成骨折,花去医药费8000多元。伤愈后,老王回到公司上班,却被告知他与公司的劳务关系已经解除了,老王很纳闷,决定找到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理论。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老王说,你可是非全日制用工,与公司是劳务关系,你没给公司做好工作,我们还没找你呢,你还来找我们要说法。老王非常气愤,却感到公司说得似乎也很有道理,毕竟合同白纸黑字都写好的,只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请对老王与该公司建立的“非全日制临时工”与全日制用工之间的关系,以及非全日制用工建立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间的关系做分析。
分析:
(1)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的区别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灵活的用工形式,与全日制用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时间不同。标准的全日制用工实行每天工作不超过八小时,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的标准工时的工时制度。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一般为每天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非全日制用工在二十四小时的总的工作时间内,具体工作安排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可以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三天,也可以每天工作四小时,每周工作六天,还可以是其他的工作方式,体现了其灵活就业的特点。第二,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全日制用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非全日制用工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不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职工的劳动权利以及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要求,可以口头约定。
第三,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可以随时终止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的,除一些特别情况外,用人单位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而非全日制用工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第四,非全日制用工一般只缴纳工伤保险。按目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日制用工的用人单位必须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但是,作为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必须为其缴纳工伤保险,除工伤保险外的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则不是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的。
第五,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时计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十五日。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全日制用工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定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也必须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定时支付工资,但是,支付工资的周期比全日制用工短即每半月至少支付一次。
从非全日制用工的定义和其与全日制用工的区别来看,老王是全日制用工。该用人单位的行为是以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恶意规避法定义务的违法行为。(2)非全日制用工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
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过程的控制。劳务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劳动者”(自然人)一方在人身上和组织上是独立的,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过程的控制即不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和意思自由,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依据合同约定履行,劳动者支出劳动的过程和形式不受用人单位的控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民法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动过程是由用人单位的控制来实现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受到用人单位的管理即劳动者应当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和主管人员的指挥下提供劳动。对于劳动者违纪行为,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规定行使处罚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享有劳动法上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老王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根据用人单位主管人员的安排从事具体的工作,其劳动过程完全是在用人单位的控制中实现的,可见,老王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典型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要求老王签订劳务合同是违法行为。
因此,老王与公司建立的是全日制的劳动关系,相应的老王应当享有作为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应当享受的权利。
第九章
第一讲 案例1:
小明2005年3月入职深圳一电子公司,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特别约定:如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情节严重,公司有权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2007年6月10日,小明接到公司的一份解雇通知,解雇理由是小明上班时间经常上网聊天,根据公司规章制度,三次以上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的视为严重违纪,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小明辩解,他一直不知道公司有该规定,公司从未将规章制度的内容向其公示,公司称规章制度已向其公示,但无法举证规章制度公示的事实。请问公司可否就小明严重违纪的说法解除劳动合同?
分析:
规章制度制定后,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并不会当然的作为处理依据,还必须经过公示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规章制度公示方法很多,根据实践经验,实践中一般可采取如下公示方法:(1)公司网站公布:在公司网站或内部局域网发布进行公示;(2)电子邮件通知:向员工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员工阅读规章制度并回复确认;(3)公告栏张贴:在公司内部设置的公告栏、白板上张贴供员工阅读;(4)员工手册发放:将公司规章制度编印成册,每个员工均发放一本;(5)规章制度培训: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公司规章制度的培训,集中学习;(6)规章制度考试:公司以规章制度内容作为考试大纲,挑选重要条款设计试题,组织员工进行开卷或闭卷考试,加深员工对公司规章制度的理解。(7)规章制度传阅:如公司员工不多时,可将规章制度交由员工传阅。
在本案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规章制度未公示的,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本案中公司不能举证证明规章制度已公示的,其依据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将不能得到支持。
案例2:
某皮件加工厂明文规定,女职工产假为45天,产假休息期间每月只发80元的基本生活费;超过45天后如果不上班,每天扣10元。女职工张某生育时难产,且又是双胞胎,身体恢复较慢,休息了50天后才上班。厂方据“厂规”从其工资中扣除了70元。为此,张某不服,向当地劳动安全监察机构提出申诉,要求厂方执行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让其享受法定的产假,补发其产假期间的基本工资。劳动安全监察机构受理此案后,经调查作出如下处理:(1)责令某皮件厂限期修改“厂规”;(2)补发女职工张某生育产假期间的基本工资,并对其在法定产假内厂方未让休息而让其上班的实际天数,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报酬;(3)张某未休完的产假,继续让她休完。
分析:
《劳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8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息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还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假、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结合本案,某皮件加工厂的“厂规”与《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明显相抵触,显然,被诉方的所谓“厂规”是严重违法的,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女职工张某所享受的正常产假是90天,加上难产和双胞胎生育,故张某实际享受的产假应该是120天,也就是说在这120天的产假里,厂里不能扣发张某的工资。事实上,女职工张某产假只休息了50天,也就是说张某的70天时间是该休产假但实际上却上了班。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总之,某皮件加工厂在女职工休产假待遇问题上擅自制定标准,是严重的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行为,不仅应立即制止该行为,还应当追究该厂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案例3:
甲用人单位与乙劳动者之间签订期限为2年的劳动合同。如果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是6个月,试用期内的月工资为1000元,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1500元。假设乙劳动者在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6个月的试用期工作,而且用人单位按照合同规定支付了试用期的全部工资,那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期限是否合法?如果违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最多可以约定试用期的期限为多长?用人单位实际应当承担的成本为多少?
分析: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最多可以约定二个月的试用期。
劳动者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6个月的试用期,其中4个月是违法试用期,那么用人单位除了不能索回劳动者已经获得的6个月的试用期工资6000元外,还必须按照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标准1500元,再向劳动者赔偿这4个月的工资6000元。
第二讲 案例1:
2001年3月,深圳市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刊登广告,招聘一名部门经理,要求有计算机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李某应聘,双方签订了3年劳动合同。8月5日,李某一次工作失误引起公司对其专业水平的怀疑,遂将其硕士学位证书送交有关部门鉴定,结果发现是伪造的。该公司遂解除了与李某的劳动合同。李某要求则该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并赔偿其未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的代通知金。公司拒绝,李某向深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问该案例应当如何裁决?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李某利用假文凭骗取公司信任,双方签订的是无效劳动合同。据此,上述公司有权对此劳动合同实施撤销,李某不但没有权利要求得到只有解除合同才可能有的经济补偿金和代通知金,而且如果李某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公司有权要求赔偿。
案例2:
1995年8月10日,某乡镇煤矿职工吴某等六人就不服从管理人员强令他们冒险作业被扣发工资、奖金一事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经调查:1995年6月8日,该煤矿露天矿场爆破时,共打炮眼8个,但装药引爆时只响了6个,剩下两个炮眼未爆。10分钟后,管理人员认为这两个炮眼是瞎炮,不会有事,即令吴某等6人进入采矿面作业。吴某等6人坚持必须排除瞎炮后才能工作,一直未进采矿面采矿。为此,矿领导以吴某等6人未完成当天采煤任务为由扣发每人当天工资和当月奖金650元。仲裁委员会认为,煤矿在未排除瞎炮的情况下让工人进入采矿面作业违反劳动法规,吴某等6人未完成当天采煤任务系因险情未除,不负有责任,裁决煤矿补发吴某等6人工资,奖金650元,并赔偿经济损失。
分析:
该乡镇煤矿管理人员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是严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行为,被职工拒绝后又以未完成当天生产任务为由扣发工资和奖金,更是明显的侵权。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劳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乡镇煤矿安全规程第四条规定,每个职工都有权制止任何违章作业,并拒绝任何人违章指挥;在工作地点威胁生命安全或有毒有害时,有权立即停止工作,撤到安全地点。在危险没有排除,仍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有权拒绝工作。在此情况下煤矿应照发工资。该规程第七十二条还明确规定,发生瞎炮,必须在班组长指导下及时进行处理,在没有处理完毕前,不准从事与处理瞎炮无关的工作。而本案中,煤矿管理人员公然违反上述规定,在没有排除瞎炮,工作面仍存在险情的情况下,强令工人进入采矿面作业,是十分错误的。当职工行使保护自己安全权利时,该煤矿领导又以未完成采煤任务为由扣发职工的工资和奖金,更是错上加错。“安全第一”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促进生产。本案中反映的问题在一些乡镇企业带有普遍性,这些企业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规章制度不落实、瞎指挥等问题严重存在,屡禁不止。他们只想赚钱,不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劳动保护设施都没有,让职工整天在险情下作业,这是导致企业中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必须引起重视,坚决予以纠正。有些职工迫于某种压力不顾安危,冒险作业,这也是错误的。应当像本案中吴某等6人那样,坚持原则,遵守制度,安全生产,以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只要每一名职工都重视安全生产,各种事故就可以避免。
案例3:
北京的程先生因打架斗殴被判刑,1976年被器材厂开除,1985年刑满释放。2003年9月,程先生要求器材厂转移其人事档案。当月22日,器材厂将程先生的人事档案转移至街道办事处。2004年4月26日,程先生以器材厂为被诉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器材厂支付未及时转档给程先生造成的损失1.6万余元。器材厂不服仲裁裁决,于2004年7月起诉至一审法院称,程先生未主动与单位联系,单位不知其下落,故将档案留在单位比较稳妥。迟转档案的责任应由程先生承担,不同意支付程先生因未及时转档所造成的1.6万余元损失。程先生亦不服仲裁裁决并反诉称,自己1985年1月刑满释放后因没有档案无法就业,而器材厂答复没有档案。2003年9月自己再次回厂查找档案,器材厂才于当月22日电话告知档案转到了街道办事处。要求器材厂赔偿1985年1月至2003年9月的失业损失费9万元,失业保险金损失8964元,补办此期间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并缴纳1992年1月至2003年9月的社会保险费用。请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对于违反该义务的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因此,如果用人单位不出具有关书面证明的行为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则除了承担“公法责任”、继续出具有关证明外,还应当基于损害赔偿的原理和规制,对劳动者承担“私法责任”。《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十八条规定,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一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职工被劳教、劳改,原所在单位今后还准备录用的,其档案由原所在单位保管。本案器材厂未将程先生档案及时转出,程先生在就业、办理社会保险等方面均会受到不利影响,器材厂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给予适当补偿。
案例4:
王某到某公司应聘填写录用人员情况登记表时,隐瞒了自己曾先后2次受行政、刑事处分的事实,与公司签订了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事隔3日,该公司收到当地检察院对王某不起诉决定书。经公司进一步调查得知,王某曾因在原单位盗窃电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又盗窃原单位帆布被查获,因王某认罪态度较好,故不起诉。请问该公司调查之后,以王某隐瞒受过处分,不符合本单位录用条件为由,在试用期内解除了与王某的劳动关系是否合理?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时,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且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是完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而且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诚实、善意地行使权利,不诈不欺,诚实守信。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且用人单位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案中,王某在填写录用人员情况登记表时,隐瞒了自己曾先后2次受行政、刑事处分的事实,是一种不诚实,不善意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虽然签订合同是双方自愿的,但这种自愿是建立在虚假材料的基础上的,本质上是违背了平等自愿的原则。因此,该公司以王某隐瞒受过处分,不符合本单位录用条件为由,在试用期内解除了与王某的劳动关系合法。
李某有一个三岁小孩,因无人照顾,从当地的保姆市场雇佣保姆于某,月薪650元。后双方产生纠纷,李某解雇了于某,但拖欠于某薪金1300元,于某申请仲裁。但仲裁机构以其纠纷不属于受案范围为由不受理其仲裁请求。于某不服,起诉至人民法院。
请问:人民法院是否应受理本案?为什么?
答案: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项的规定:“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可见,家庭保姆和其雇主之间的纠纷,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也不属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因此,仲裁机构裁决不予受理是正确的。但人民法院还应受理本案。理由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的,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1)、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2)、虽不属于劳动者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本案于某要求李某支付薪金的诉讼请求虽不属于劳动纠纷,但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案件即民事纠纷中的债务案件。因此,人民法院应受理本案。
第四篇:2011案例分析经典题目答案
案例经典答题答案
1.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2.间接原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其它。
2.事故责任: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2.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3.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3.事故教训:
1、贯彻法律
2、制定制度
3、制定防范措施
4、制度和措施执行情况
5、培训教育
6、执法力度
7、负责人重视
8、腐败
9、“三同时”要求
10、预案制定
4.整改防范措施;针对事故发生原因,采取不同对策:
1、技术整改措施分别有: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机械伤害;起重作业;厂内运输;其他
2、安全管理整改措施: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机构的配置;安全投入保障机制
3、培训教育措施: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般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5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1.应选用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装备;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3.工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4.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7.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6.应配备的救援设备:
1、通讯设备2、报警设备3、个体防护设备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
7.应急程序应用包括哪些内容:1.可能出现的灾害各类;2.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灾害的后果;3.重点预防部位的防灾器材配备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4.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5..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6.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7.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9.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10.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
8.应急准备的不足: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2.预案应急演练不足;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护面具不足;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不好用;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9.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1.撤离的方式、方法;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10.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2.肇事者和受伤害者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身份证),技术背景资料、安全教育及考核记录;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5.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损部件描述;6.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或应急)措施;7.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11.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和初步估算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事故的补报: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及时补报,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及时补报。
12.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物体打击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触电 火灾 其它伤害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灼烫 坍塌 容器爆炸 锅炉爆炸 其它爆炸 中毒和窒息 淹溺
13.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2.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 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及职责;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资源信息;7.有关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的具体通讯联络方式; 8.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计划;9.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10.相关附件 14.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程序: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2.危险分析与能力评估;3.编制应急预案;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5.应急预案的实施
1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按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分为6大类:1)、物理性---(机械设备自身)---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运动物伤害;(高低温)-----明火、高温灼伤、低温冻伤;(环境)-------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如混乱,场地不洁,噪声等);信号缺陷;标志缺陷;2)、化学性-----易燃易爆物质;自燃物质;腐蚀;有毒。简称燃爆、腐蚀和有毒。3)、生物性-----致害动物;植物;微生物;媒介物。4)、生理、心理---超负荷;健康异常;禁忌;心理异常;辨识缺陷(色盲、耳背等);5)、行为性-------指挥错、操作错、监护错、其他错;如: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6)其他
2、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标准》(GB6441-1986),从导致事故发生的角度分为20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三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四个煤矿(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五个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五个常见(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一个中毒和窒息 一个其他伤害
3、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1)厂址(2)总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筑物(5)生产设备、设施和装置(6)生产工艺及其过程中的原材料和产品(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
第五篇:2008题库(烟草专卖问答及案例分析答案)
1、职权;
(一)询问违法案件的当事人、嫌疑人和证人;
(二)检查违法案件当事人的经营场所,依法对违法生产或者经营的烟草专卖品进行处理;
(三)查阅、复制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帐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
2、《烟草专卖法》对运输烟草专卖品有哪些要求? 答:托运或者自运烟草专卖品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机构签发的准运证;无准运证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3、《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对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企业或者个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A、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企业或者个人,应当在当地的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并接受烟草专卖许可证发证机关的监督管理。B、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C、严禁销售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
4、(1)非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价值超过5万元或者运输卷烟数量超过100件(每1万支为1件)的;(2)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处罚两次以上的;(3)抗拒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实施检查的;(4)非法运输走私烟草专卖品的;(5)运输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烟草专卖品的;(6)利用伪装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7)利用特种车辆运输烟草专卖品逃避检查的(8)其他非法运输行为,情节严重的。
5、当事人对烟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采取哪些救济措施以及相应的期限?
当事人对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60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6、行政主管部的专卖管理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专卖管理检查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佩带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发的徽章,出示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检查证件。
7、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责令停止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经营总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
8、听证的条件:一万元以上的罚款;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或者违法烟草专卖品;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
9、擅自收购烟叶的法律责任。(一)擅自收购烟叶的,可以处非法收购烟叶价值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并按照国家规定 的价格收购违法收购的烟叶;(二)擅自收购烟叶1000公斤以上的,依法没收其违法收购的烟叶和违法所得。
10、无准运证或者超过准运证规定的数量托运或者自运烟草专卖品的,处以违法运输的烟草 专卖品价值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违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
11、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可由哪些部门审核发放? 《烟草专卖法实施条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企业或者个人,由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审查批准发给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已经设立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地方,也可以由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发给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12、《实施条例》规定,对依法查获的假冒商标烟草制品应如何处理?
有关部门依法查获的假冒商标烟草制品,应当交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销毁,禁止以任何方式销售。
13、《烟草专卖法》对加强吸烟危害健康宣传教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国家加强对烟草专卖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降低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的含量。
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14、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相适应的资金;
(二)有与住所相对独立的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符合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的要求;
(四)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15、无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法律责任?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关闭或者停止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批发的烟草制品价值50%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
16、超越经营范围和地域范围,从事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经营批发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经营的烟草制品价值10%以上20%以下的罚款。
17、烟草专卖许可证分为几类,其审批发证分别是哪一级机关。
(1)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
(2)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一是进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二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由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
(3)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一是经营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和经营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二是在海关监管区内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由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4)烟草专卖零售企业许可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审批发证;已经设立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地方,也可以由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发给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18、《烟草专卖法》对烟草制品广告作了哪些禁止性规定?禁止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播放、刊登烟草制品广告。
19、《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无证运输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几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烟草专卖品:
(一)超过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规定的数量和范围运输烟草专卖品的;
(二)使用过期、涂改、复印的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的;
(三)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又无法提供在当地购买烟草专卖品的有效证明的;
(四)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烟草专卖品的其他行为。20、烟草专卖法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为实行烟草专卖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和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制定本法。
21、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应当制作复议决定书.复议决定书就当载明哪些事项?
答(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三)申请复议的主要请求和理由;
(四)申请议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五)复议结论;(六)不服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七)作出复议决定的年、月、日。
23、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办案人员在哪几种情形下应当回避?答:执法人员和其他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与本案有牵连的;
(二)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
24、答: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询问笔录;
(五)视听资料;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5、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立案查处:
(一)经初步审查,掌握了一定的违法事实,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
(二)根据检举人提供的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和证据,需要查处的;
(三)掌握了当事人违法活动线索,且有重大违法嫌疑需要继续进行调查的;
(四)其他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
(五)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
26、《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管理办法》对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的使用是怎样规定的?
答(1.)烟草专卖品运输过程中准运证必须随货同行,所运输的烟草专卖品不能使用同一运输工具运输的,应分别开具准运证。(2.)烟草专卖品准运证只能一次有效使用,并严格遵守准运证上规定的各项要求。(3.)烟草专卖品应在准运证有效期限内完成运输。不能在准运证有效期限内完成运输的,应及时到发证机关更换准运证。
27、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28、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诉讼事项有哪些?《行政诉讼法》第12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9、在行政诉讼中,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的是哪一方?应当提供哪些材料?
被告,应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30、《行政复议法》第21条,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
31、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2、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的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的事实和证据;种类和依据;履行方式和期限;有服行政处罚
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名称和日期;印章。
33、撤销的程序:首先,原许可证审批机关对撤销的事项违法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其次,具体承办部门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填写审批表,报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作出决定,最后,制作并向被许可人送达决定书,办理注销手续,收回正副本,许可证无法收回的,应当予以公告。
3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发放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场所基于安全因素不适宜经营卷烟的;中小学校周围;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不满3年的;因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作出不予受理或不予发证决定后,申请人1年内再次提出申请的;因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证被撤销后,申请人3年内再次提出申请的;未领取烟草零售证经营烟草专卖品业务,并且1年内被执法机关处罚2次以上,在3年内申请领取零售证的,其他不予发证的情形。
35、发证机关可以责令持证人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直至取消其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
(一)经检查不符合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条件的;
(二)买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烟草专卖许可证的;
(三)因违法生产经营烟草专卖品1年内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执法机关处罚2次以上的;
(四)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执法机关1次性查获假烟、走私烟50条以上的;
(五)因非法生产经营烟草专卖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六)不执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决定的;
(七)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
(八)持有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的企业,擅自将烟叶、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出售给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企业的;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1、问题:南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以必须由王某亲自前来提出申请为由拒绝受理小刘提出的办证申请,请问专卖局工作人员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专卖人员以必须由王某亲自前往专卖局提交申请为由拒绝受理小刘提出的办证申请的做法不正确。《行政许可法》及《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均对此进行了相关规定,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
2、请问张某提供的延续申请表符合其延续申请的要求吗?为什么?
张某提供的的延续申请表不符合其延续申请的要求。因为行政许可延续,是指在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届满后,延长行政许可的有效期间,并不改变原许可核定的事项,其经营地址不能通过延续来进行变更,不符合延续申请的要求。
3、甲市烟草专卖局作出这个处罚前是否必须举行听证?为什么?
必须组织听证;因为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第四十四条规定在作出:
1、一万元以上的罚款;
2、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或者违法烟草专卖品;
3、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
4、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
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4、A县烟草专卖局在程序上有哪些违法之处?应当怎样做才不违法?
A县烟草专卖局在处罚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上未实现罚缴分离。应当由当事人周某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5、A县烟草专卖局对李某的行政处罚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应当如何处理? A县烟草专卖局对李某的行政处罚不合法。A县烟草专卖局应当将李某销售115条假冒注册商标卷烟违法行为移送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李某违法经营100条卷烟的行为以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对当事人李某作出行政处罚。
6、烟末属于烟草专卖品吗?为什么?
答案:是。烟草专卖品是指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烟叶、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烟丝是指用烟叶、复烤烟叶、烟草薄片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末、粒状商品。
7、对承运人王某如何处罚? 答:王某行为构成“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烟草专卖品”违法行为,违反了《烟草专卖法》第二十二条、《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依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三)项,应对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4000元,可处以违法运输卷烟价值25000元10%-20%的罚款”的行政处罚。8、1、罗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违法行为?
2、此案中,罗某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什么样的行政法律责任?
1、罗某的行为构成了无证批发烟草制品行为。
2、罗某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以下行政法律责任:
无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关闭或者停止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批发的烟草制品价值50%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9、1、对于涉烟违法行为,拥有行政管辖权的主要有哪几个部门?
2、本案中是主要是由哪个部门负责管辖涉烟违法行为?
1、对于涉烟违法行为,拥有行政管辖权的主要有四个部门,即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和公安机关。
2、本案中主要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辖涉烟违法行为。10、1、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违法行为?
2、对王某的行为,依法应当如何处罚?
1、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违法行为。
2、对王某的行为,依法应当作如下处罚:
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行为处以进货总额5%以上10%以下罚款。
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违法行为,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处以销售额10000元的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
11、(1)如当事人赵某逾期拒绝缴纳罚款,B市烟草专卖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对本案违法卷烟应当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逾期缴纳罚款的采取的措施:每日按3%加处罚款;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对查获的非法生产的卷烟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开销毁。12、1、如果该案未涉嫌构成犯罪,应适用哪种管辖形式?为什么?
2、如果该案在后期调查中发现涉嫌构成犯罪,应适用哪种管辖形式?
1、应适用指定管辖,由甲市烟草局指定由B或A县烟草局管辖,因为该案B县肯定有管辖权,而张某无证无证运输行为从A县到B县,有连续性,按地域管理原则,A县
也有管辖权。双方已经就管辖权发生的争议且无法达成一致,所以应适用指定管辖。
2、应适用移送管辖,由管辖该案的烟草局将案件移送当地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3、A市烟草专卖局对李某的许可证可以作出何种处罚?李某违反的法定依据是什么?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直至取消其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法定依据是: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执法部门一次性查获假烟、走私烟50条以上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直至取消其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14、1、B县烟草专卖局对曲某作出的不予发放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2、曲某提起的行政诉讼应由哪个法院管辖?本案的被告是谁?
答案:
1、正确。因为曲某明知张某是借用自己的名义申请自身无法获取的行政许可权却予以配合,本身也是欺骗行为的参与者,自身是否直接参与经营已非审查的必要条件,所以B县烟草专卖局对曲某依法作出不予发放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决定是正确的。
2、曲某提起的行政诉讼应由B县人民法院管辖。本案的被告是B县烟草专卖局。
15、证据种类主要有几种?本案中涉及到了哪几种证据? 证据主要有以下7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询问笔录;
(四)证人证言;
(五)视听资料;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检查笔录。(本案中涉及到了: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以及勘验、检查笔录笔录。
16、市场监管员李某和陈某检查的行为规范是否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答:不正确。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在检查前应该出示证件,而李某和王某没有出示检查证;
二是在执法检查时应尽量避免翻动与执法活动无关的财物,而李某和王某检查时翻动了酒和食品,这些物品与执法活动无关;
三是在执法检查时不得对非经营性场所进行检查;如该场所涉嫌违法,确须检查的,应及时向有执法权限的执法机关报告,并配合其进行检查。在该案中李某和王某对没有涉嫌违法的非经营性场所,即张某的住处进行了检查。
17、请问:对于这些检查情况,市场监管员李某和王某应如何处理?
答:(1)市场监管员李某、王某应将零售户陈某的情况分别向专卖监督管理科和稽查队进行反映。
(2)对于零售户陈某小卖部名称发生改变的情况,应及时向专卖监督管理科进行反映,由专卖监督管理科做相应处理。
(3)对于该店销售贴有B市防伪标识卷烟的问题,要及时将情况向稽查队汇报,由稽查队组织人员依法进行查处
18、如果李四确实不符合申领取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条件,请回答撤销该许可证的程序。撤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的程序为: 首先,原许可证审批机关对拟撤销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事项违法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其次,原许可证审批机关具体承办部门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填写烟草专卖行政许可撤销审批表,报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作出撤销该零售许可的决定; 最后,原许可证审批机关制作并向被许可人送达烟草专卖行政许可撤销决定书,办理注销手续,收回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正、副本,许可证无法收回的应当予以公告。
19、(1)对甲县烟草专卖局而言,本案可以定性为擅自收购烟叶或者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烟叶,这样定性对吗?请说明原因?
(2)若本案定性为擅自收购烟叶,甲县烟草专卖局应当怎样处理?
(3)请分别做出对本案当事人刘某、李某的处罚内容。答案:
(1)不对,对甲县烟草专卖局而言,该案只能定性为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烟叶,因为擅自收购烟叶的违法行为发生地是在乙县,甲县烟草专卖局没有对擅自收购烟叶的管辖权。
(2)甲县烟草专卖局应及时将该案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乙县烟草专卖局处理,并随案移送相关案件材料。
(3)对刘某处罚如下:处以违法运输的烟叶价值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违法运输的烟叶。对李某处罚如下:没收非法所得400元,可以并处违法运输的烟叶总值40000元10%以上20%以下的罚款。20、1、依据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对李某应如何处理?
2、如果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可采取哪些措施?
3、如果李某能积极的举报并配合查处了贩卖烟末的烟贩,甲县烟草专卖局能否作出不包含罚款的行政处罚? 答案:
1、李某的行为属于“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专卖品”。没收违法所得100元,处以违法销售总额400元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并将非法销售的烟末公开销毁。
2、(1)到期不履行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务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可以。属于法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情节。
21、(1)A县烟草专卖局要求提供营业执照才能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2)吊销许可证的做法是否合法,应该怎么做?
(3)甲市烟草专卖局有权制定《甲市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标准》吗?该标准有法律效力吗?
参考答案:(1)不合法,因为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应当依法进行,不能随意增设条件,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法定条件没有提供营业执照的规定,提供营业执照属于增设条件,因此是违法行为。
(2)不合法,根据《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可以做出取消其从事专卖业务资格的决定,这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烟草专卖局吊销许可证的依据不足。(3)根据《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县级以上烟草专卖局有权制定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划,《甲市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标准》有法律效力。22、1、对郑某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和法律依据。答:不正确。郑某受张某委托,并已约定运输方式、地点、费用,构成运输合同关系,属运输合同关系中的承运人。郑某明知运输烟草专卖品,无准运手续,构成“无证运输卷烟”违法行为。
郑某行为违反《烟草专卖法》第二十二条、《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依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三)项,应对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400元,可处以违法运输卷烟价值9645元10%-20%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对张某的公告是否得当?应如何处理?答:不对。依据《烟草专卖行政行政处罚规定》第六十七条,应该(1)公告方式上:采取张贴通告、发布公告等方式,不能仅仅将公
告列入案卷;(2)公告内容上:不能写明没收处理。真烟应按照有关程序变价处理,上缴国库。(3)因张某身份不明确,不用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23、1、对司机陈某应如何处理? 答:(1)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七条“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烟草专卖管理机关管辖”,移送B县烟草专卖局管辖;(2)可以报请A、B县共同的上一级烟草专卖局指定管辖;(3)陈某的行为违反了《烟草专卖法》第二十二条、《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款,构成“无证运输烟叶”行为,依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烟草专卖法实施条列》第五十五条第(三)项,应没收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运输烟叶价值10%以上20%以下罚款。
2、以A县烟草专卖局名义对林某制作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
答案要点:(1)林某姓名、地址;(2)违法的事实和证据;(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4)处罚的履行方式、期限;(5)救济途径;(6)A县局名称和决定日期;(7)A县局印章。24、1、烟草专卖检查人员查处烟草专卖违法案件时,可以行使哪些职权?
(1)询问违法案件的当事人、嫌疑人和证人;(2)检查违法案件当事人的经营场所,依法对违法生产或者经营的烟草专卖品进行处理;(3)、查阅、复制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帐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4)暂存检查涉嫌非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和运输工具,但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
2、A局应向公安部门移交哪些物品?
涉案所有材料,包括查获的所有卷烟和收集的其他证据(调查笔录等)、作案工具(手机车辆等)。
3、如果经公安部门立案侦查,认为当事人达不到追刑标准,案件被移送回A市烟草专卖局,根据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应如何处罚?
答案:当事人构成“销售非法生产的卷烟行为”。违反了《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依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应“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3000元,处以违法销售总额3万元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并将非法销售的卷烟公开销毁。” 25、1、对赵某应如何处理? 赵某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私自从烟贩处购进卷烟用于销售,属“未到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违法行为。违反了《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依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应没收违法所得,可处以进货总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2、对钱某的处罚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案:(1)钱某跨市运输卷烟,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构成“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烟草专卖品”违法行为。钱某运输卷烟,属“自运”行为,与自身无承运合同关系,只存在一种违法行为,不应同时作为承运人处罚。其行为违反了《烟草专卖法》第二十二条、《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应根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处罚
答: 《解释》规定,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或者非法经营卷烟二十万支以上的,或者曾因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三年内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非法经营且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非法经营“情节严重”,应当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