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如何提高德育水平 教育学论文

时间:2019-05-14 09:4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学校如何提高德育水平 教育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学校如何提高德育水平 教育学论文》。

第一篇:论学校如何提高德育水平 教育学论文

论学校如何提高德育水平

xxx

(xxx级xxx班 xxxxxxx)

摘要:任何社会对人的培养都是依据所确定的教育目的来进行的。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被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我国学校德育面临诸多问题。因此,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必须提高德育水平。在当代学校要提高德育水平,必须正确发挥德育的功能,包括德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必须合理设置德育课程;必须开拓德育方法;必须继承我国德育的精髓;必须合理借鉴西方德育的理论经验和实践启示。关键词:学校 提高 德育水平

古今中外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法》中把德育放在了首位。然而,在应试教育下,智育放在了首位,德育被放在了次要位置,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成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当下,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势在必行。

一、正确理解德育的概念与内涵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和重要部分。广义的德育,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一般认为,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素质系统活动,即学校

德育。

从范畴上看,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里教育。从目的上看,德育一方面要是个体的思想行为逐步适应一定的社会要求,为社会所接受,即个体道德的社会化;另一方面要是一定的社会要求为个体所接受,将社会道德个体化。从内容上看,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德育内容是为当时社会生活需要的反映。

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是,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长期以来,我们德育工作无可否认存在着“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学生行为规范”都采用“灌输式”,空洞说教,成效不大。问题就在于教育工作者没有真正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三、学校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即德育的功效及职能。德育的功能主要包括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两大方面。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发生的影响。德育的个体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二者又是一体的。其中,个体功能是基础,社会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功能的完成。

德育的个体功能是学校德育应该追求的,也是学校德育在其有限的时空内所能追求的。学校德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养成学生的道德习惯,树立学生的道德信

仰。一言以蔽之,即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格。

“当前条件下,如何在继续发挥德育的的社会功能的同时重视其个人性功能;如何更多注意加强个人主体意识的培养、启迪和发展,并以此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德育的上述两种功能最有效地结合;此外,如何在坚强的与个体功能的同时,对德育的目标、内容等作出适当调整;德育又如何更多从关心人、爱护人出发,创设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气氛和条件等,都是值得我们去进行探索、研究的问题。”[1]在现阶段,要正确发挥好德育的功能,学校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倾向,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性格。

四、学校德育的实施

(一)学校合理设置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它既是实现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学习和掌握道德规范的重要渠道。

1、课程设置。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一贯的德育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开设不同的课程。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

2、课程目标。德育课程的目标可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

第一,全面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既包括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既包括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第二,基础性。现行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目标,力避以往德育目标“高、大、全”的弊端,力求为每位学生学会生活奠定基础。第三,顺序性。个学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德育课程,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差异,每一学段又各有侧重,体现出纵向衔接且层次递进的序列特征。

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课程的理想手段。现行德育课程为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在实施中改变原有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革。第一,强调德育的实践性、活动性。学生的思想是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构成了教和学的共同中介。第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活动时形成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其本质特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第三,强调学生的情感性、体验性。道德情感具有感染、弥散、激励等功能,而学生道德情感的获得是通过参加活动完成的。

(二)学校开拓德育方法

1、挖掘新教材,聚焦于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总要以一定的材料为载体,材料本身为学生所关注,有较强的吸引力,无疑是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取得良好教

育效果的重要前提。

2、探索新途径,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自主教育。围绕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自主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自主教育为中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的德育方法。

3、抓住主渠道,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各学科教材中都蕴藏着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丰富内容,是知识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结合;育人的特点又在于“渗透”,在于潜移默化。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把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德育的首要地位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学校继承传统德育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文化。具有鲜明的“尊德性”与“道问学”、求知与求善相统一的特点。在悠久的教育历史中,中国传统德育形成了许多思想精髓,值得我们继承。

1、德才兼备、以德统智的总体取向。德才兼备、“必任且智”[1]是中国古代一贯的教育追求和人才标准。但具体分析,古代教育家尤其是儒家派的教育家们,更是强调“德”对“才”的统帅作用。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又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这都是尊重德、智,而将德作为智的灵魂和中坚。

2、修己达人、中和一贯的人生追求。修己达人是指加强自我修养

出发,通过“忠恕之道”,推己及人,“修己以安人”,共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修己是达人的基础,达人是修己的必然,从一己做起而推及别人,最终达到理想境界。

3、躬行践履、自律自省的修养途径。躬行践履就是在道德教育中强调亲身实践、身体力行。躬行践履不仅是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标准。自律自省是指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不断自我约束和自我反省。

(四)学校借鉴西方道德理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道德理论有着丰硕的成果,学校要有批判性的、选择性的借鉴以为自己所用。

1、永恒主题:调适自由与责任的关系。道德关涉多种利益关系,道德教育便是围绕叫人如何理性的面对利益冲突,积极的处理利益关系而展开。其中,最紧要、最核心的便是自由与责任的关系。这方面,西方有着成熟而完整的理论,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2、主导旋律:反对灌输,弘扬主体精神。现代西方道德教育则弘扬人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以使学生自觉认同和遵守道德规范。杜威、柯尔伯格、麦克菲尔德等人的思想值得借鉴。

3、共同趋势:主张回归生活。道德就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它作为一种实践智慧,也只能在生活中习得并在生活中检验。因此,德育不可能脱离生活世界,而只能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回归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命世界,成为20世

纪尤其是80年代以来西方道德教育的共同趋势。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总而言之,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在其成长过程中,既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中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剑平,魏薇.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第二篇:浅谈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是礼仪之邦。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的当代小学生,必须继承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而小学生的品德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并不能仅仅靠一周两节的品德课程。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影响他们,指引他们,让他们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觉悟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的迫切性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着和接班人,只有他们的德育水平提高了,我们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小学生又处于刚刚开始接触知识,接触社会的时期,他们具有可塑性的特点,所以德育要从小学生抓起。

但是分析现在小学生品德现状,出现了种种不乐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服务精神差,依赖性较强。二是自私自利,集体主义观念差。三是怕吃苦劳动观念差。四是任性、娇气、虚荣,听不得批评,耐挫力差。五是缺乏艰苦朴素精神,浪费现象严重。这不仅仅是他们自身因素造成的,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总结一下,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原因。社会是孩子们生活得大环境,所以整个社会的氛围,会影响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1.随着改革开放的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有一部分人产生了对金钱的占有欲,导致一些很小的孩子对金钱的看法有些偏激,甚至很小就开始崇拜金钱,从而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

2.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说电视,电脑。这些传媒对接受者没有年龄限制,所以导致了小学生看到了许多不该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该看到或听到的画面以及声音(包括暴力以及色情等)。现在的电脑游戏对小学生的危害更不用说。还有现在社会儿童的乐园,好像已被大人们的生活充斥的差不多了。比如说流行歌曲。以前的小朋友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儿歌,而现在这部分少之又少。大街上小孩子们唱的是“亲爱的你慢慢飞”,而不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这就在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到了负面作用。

其次是学校教育。应该说学校对于小学生德育水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1.学校重智育轻德育。虽然现在全国上上下下都在开展素质教育,但是老师、家长(尤其是农村学校)仍旧很看重孩子的分数,而轻视了对小学品德教育。

2.学校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环境。每个学校都有三好学生,可是又有几个老师是把品德放在第一位的呢?我们以前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但是现在有几个孩子还捡了钱交老师,又有谁会弯下腰去捡那一分甚至一毛钱呢?而对于仅有的几位交给老师的同学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呢?对于学校的好人好事,你们是否都让全体学生知道了呢?是否形成了这么个良好的德育氛围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再次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德育水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1.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被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上升为家庭的主要人物,受到“溺爱”、“娇惯”,导致部分独生子素质差。

2.有些家长自身素质就很低,对孩子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起到了些负面影响。

3.现在社会家长都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他们以为只要让孩子们吃得饱,穿得好,那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怀。岂不知道对孩子的精神关注更加重要。

4.现在社会的离婚率上升,致使很多孩子成了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首先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人的成长与他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三方面。作为社会要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传统美德,宣扬好人好事,多加宣传精神文明。让整个社会洋溢着更加和谐的气氛,相信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德育水平会逐步提高。

其次通过学校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1.学校要组织各种各样有益的活动。

通过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无形中受到感化,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如组织为困难学生捐款,看爱国片,清明节扫墓,听英雄报告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2.学校要大力宣扬好人好事。

学校、班级都要有一个地方专门宣传好人好事,这样

做了好事的同学就可以感到光荣和自豪,更能激励他做好事的信心,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受到熏陶感染,在无形中养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3.学校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要加强对学生纪律,以及独立性等方面的培养。首先就要让他们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让他

们养成不迟到,不旷课,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4.要探索出一个好的品德评价制度。

通过平时的笔试成绩只能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能反映一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水平。所以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并且能真实反映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制度方案来

5.要注重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方式来共同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要经常开家长会,教师进行家访等活动。做到及时了解学生信息,互相配合来共同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品。

再次通过教师来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1.教师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俗话说“身教胜于言行”。小学生更出于对老师的模仿时期,所以老师要先从自身做起。首先要让他们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而老师首先就要用好文明用语。在学校要让学生学会用“对不起”、“谢谢”、“老师好”等文明用语。老师在学生喊“老师好”的同时,一定要回应“您好”等。其次让学生养成遵守公德的好习惯.小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学校,常常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来。如:校内校外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花草树木、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等。教师在制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要先给学生讲道德,更要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感化学生。

2.教师要通过课堂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记住另外的一个职责,那就是育人。所以教师要通过课堂,通过对知识的延伸来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这不仅仅体现在品德课上,每节课堂,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关心学生的品德教育。语文课上可以学习先进事迹,爱国主义。英语课上可以学习外国人的优秀品德,以及英语礼貌用语等。体育课上要让学生养成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以传承民族精神为立足点,以培养道德习惯和人文素养为重点,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水平,为全民素质的提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确保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不断认识、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世情、国情、党情。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动态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围绕党建科学化水平,主要讲了五个方面:

一、理论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表现是思想理论建设。党的理论建设,强调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党的思想路线。

二、人才培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中来。

三、群众路线。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这里面强调的就是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反腐倡廉。就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始终保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自觉性。

五、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党的建设科学化,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完成党的使命。所谓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制度保障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能够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符合这一规律,党就有了长青的生命力。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断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能够得到提高。

一、深刻理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所处客观环境的要求

1、从国际环境方面的变化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的新态势以及全球思想文化的交融交锋等,都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许多不稳定或不确定因素。面对这种变化着的国际环境,要求全党同志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抓住机遇、化解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2、从国内环境方面的变化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和问题,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模式。这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提高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力,把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同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结合起来。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干部队伍新变化的要求

1、新时期干部队伍构成的新变化。一大批具有较宽世界眼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相继走上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岗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但也给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给我们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出了新任务。

2、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二、准确把握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科学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精辟阐述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深刻内涵:“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

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实效。” 深刻理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将党的建设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和把握,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1.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建设,并在实践中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在当前,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一是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党员干部对科学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学习的表率,并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在党建工作中自觉贯彻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三是要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联系实际,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要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避免随意性。

2.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就要使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逐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体系。在实践中,一是要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二是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落实制度的保障机制;三是要加强对落实制度的监督检查、奖惩和责任追究。

3.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要继承和发展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二是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把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运用到党建中来。三是借鉴外国政党政府的有益做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积极探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路径

1.努力提高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

作为执政党,要在治国理政中牢固确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执政为民的理念、依法行政的理念,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组织工作科学化就是要做到价值取向先进,职能定位准确,方式方法科学,运行机制有效。

3.努力提高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

4.努力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

我们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也要看到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使反腐倡廉工作服务和促进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保障中心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

第四篇:教育学论文-德育的思考

德育的思考

摘要:我们已跨迸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顿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 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因此,实施德育教育已经成 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德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德育价值

一,什么是德育

在理论和实践上,人们对德育这个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或称道德品质教育,有的则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或称政治思想教育,显然对德育概念的理解都不够全面。在教育学理论中,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德教育。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关联.在人的各种素质发展中,德育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除了要求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出一批一批的合格公民之外,还需要它传播和倡导一定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舆论,德育通过倡导主体意识,科技兴国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全球化意识以及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合作观念等社会的经济观念、文化观念的更新,推进全国人民 有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施、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功能。

1、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通过施加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影响,促进个体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是德育的基本功能。德育的这种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约个体社会化合个性化的方向,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道德是人自我完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面,一个缺德的人,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完善的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可言,人的本性有善的一面,有去恶从善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人才会有助人为乐的内心体验,才会把行德施善视为快乐。从积极意义上,通过德育培养人正确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行,有助于人恰当的处理自己与自我、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绝对化、情感上的偏激、孤傲或软弱,以及行为上的失范或畏缩,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3、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革命;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与舆论。

三,德育价值

自从进入21世纪后,经济发展迅猛,科技进步神速,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们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繁荣的时代而倍感惬意和欢欣鼓舞。但科技与工商业的进步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变迁,导致各种新的道德问题不断的出现,这样便需要教育给予人们,培养人们以相应的思考力和对人类自身价值的认识力。同时在科 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导致许多问题,如核武器问题,克隆技术,人们在进一步重视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同时不再只是谈论科技至上,而是注意到回头反思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全球化在加快,不同民族、种族以及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文化交融日趋普遍,加之社会变迁本身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过去追求单一化社会是所建立起来的稳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逐渐失去了以往的权威性,这就促使学校不得不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强调德育为现代化、民主化、多元化、多极化的社会发展需求服务,通过客观、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协助学生进行更加理性的道德思考与独立自主的价值判断。

四,重视德育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学校应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教育系统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德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 3 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面对着一个崭新的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要增强综合国力,就应该提高国民素质。在发展性教育的思想下,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四有”的德育体美劳发展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学》,李方,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作者:吕为华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8期

【摘 要】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向全党提出的,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既是对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的新认识,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按客观规律谋划是根本;科学理论指导是前提和基础;科学制度是保障;科学方法是关键。

【关键词】 党的建设;科学化;《决定》;路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提出:“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鲜明地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命题,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和对管党治党、兴党强党未来走向的新觉醒。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

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的建设按政党活动规律办事,就是党的现代化,就是党的活动的制度化[2]。它是党的建设走上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重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的运用,努力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实现和达到切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党的执政水平和党的领导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地位之目的,具有规律性、导向性、相对性、整体性、制度性和民主性的鲜明特征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都要求我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4]。它的提出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全党同志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科学思想和揭示的一般规律,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导方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必将从总体上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发展。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都要求我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积极应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解决好时代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国外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自我追求。肩负崇高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实践党的宗旨,不负历史重托和人民期望,既始终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又历来注重科学管党、科学治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始终贯穿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思想。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5]。列宁的建党学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概念,但是基本理论观点却蕴涵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思想。肩负崇高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实践党的宗旨,不负历史重托和人民期望,既始终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又历来注重科学管党、科学治党。毛泽东同志在 1929 年强调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邓小平同志提出,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他还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同志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把“领导工作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增加工作中的预见性和科学性,防止盲目性和片面性”。他又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而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也就是要按照科学精神来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他还强调,要坚持和完善能够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一整套“科学的制度”。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党建理论体系。

十六大以后,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强调,党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科学决策、科学运筹、科学管理”,“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大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他还强调,“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些都是是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生动体现。

二、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实效”[4]。这为我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和思路。

(一)按客观规律谋划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要求

党的建设科学化,根本要求就是认识和探索党的建设与其他方面的建设之间,以及党的建设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把握规律性,并努力按照其内在规律来推进,从而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党的建设,首先要坚持和运用好这些基本经验,同时,还要深入研究这些基本经验在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认真反思过去工作中不讲科学、违背客观规律、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上

收效甚微的做法,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规律,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明显。

(二)科学理论指导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7]同样,没有科学的执政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执政党。科学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集中概括。其核心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根本任务就在于及时破解和回答时代变迁所提出的新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我们要系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研究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新的实践。我们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积极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突出抓好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仅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中,同时作为检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三)科学制度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障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7]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既体现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又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管权、管事、管人,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8]要着眼于解决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体系不健全、设计不严谨、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在增强制度规范的可操作性、权威性上狠下功夫。加强党内制度的整体规划,明确相关部门职能,加大党内制度的需求预测、编纂清理、审查监督力度,增强党内制度设计的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实践创新、典型经验为基础,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先行试点,将成熟的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经过实践检验,不符合实际或因情势变化已不再适用的制度,应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坚持实体性与程序性相统一,在明确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同时,还要强化责任设定,使违反制度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后果具体化、程序化,保证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尊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制度,模范遵守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

(四)坚持科学方法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

《决定》强调: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党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要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规律和特点,积极应对社会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的深刻变化,继承和发扬过去的好方法,探索运用新方法,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我们党在推进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思想方法和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它们具有普遍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熟练掌握,始终作为我们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同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善于运用网络技术、现代管理学、心理学、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还要借鉴国外政党的有益做法,努力形成科学的思维、科学的领导、科学的决策、科学的管理。要善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工作在内容、形式、载体上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为党的建设搭建新平台、提供新手段、打开新视野、开辟新空间。

三、结束语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党的建设的指导理论、根本制度、方法途径等方面的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注重突出重点,不断突破难点,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不断调整自身结构、完善领导体制、改进活动方式、强化科学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系列制度机制,从而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1 版).[2]王长江.对 “ 党的建设科学化 ” 的几点思考 [J].理论视野,2009(12):40-42.

[3]张书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灵魂 :党的建设科学化 [J].党政论坛,2009(11):4-6.

[4]胡锦涛.扎实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EB/ OL] .(2009-11-28)[2010-4-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11-

28/content_12556969.htm.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636.

[6]列宁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7]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8]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N].人民日报,2009-10-09(2 版).

下载论学校如何提高德育水平 教育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学校如何提高德育水平 教育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德育工作,提高育人水平-德育

    优化德育工作,提高育人水平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参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

    教育学-德育

    德育定义: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价值规范,形成道德判断和评......

    浅谈如何提高学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学习七一讲话精神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树立科学理念,建立科学制度,按照党的领导工作规律、政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想与行为规......

    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工作总结

    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将越来越多,对教育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教育本身也需要了解社会的需求,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要满足社会需......

    提高法院党建科学化水平论文

    提高法院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初探 哈密垦区法院:阮佩 加强人民法院党的建设,提高法院党建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做好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如......

    提高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探讨论文

    摘 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羽毛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随着素质教学的改革,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羽毛球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当前的教学水平,积极优化羽毛球教学模式,......

    浅谈教学反思提高生物教学水平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生物学科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给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地适应这一转变,教学反思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主动......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浅述现代教师的角色 姓 名:学 号:培训学校:长春师范大学培训班级: 六班 浅述现代教师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