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改推行,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工作思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已现雏形,德育工作开展对于小学生发展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在新课改指导下,转变工作思路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德育;创新策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未来人的发展,将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德育工作区别于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归结为文化传授。按照马斯洛的人体需求层次理论,世人历经“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获得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塑造自由、平等的人文教学氛围,与马斯洛的人体需求层次理论相契合。当今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寻求新的工作思路势在必行。
一、新课改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从教育观念、教学态度、教师素质三个方面予以转变,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新课改理论核心是以人为本,力求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差异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实践中,把文化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忽视了文化成绩偏下学生的发展状况。学生素质体现在诸多方面,文化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并不能代表学生综合素质高低。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学生自由差异发展。
(二)端正教学态度,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一直被赋予神圣化色彩,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新课改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三)提高教师素质,拓宽工作思路
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相辅相成,教师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理论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为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做好准备。教师素质集中体现在
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掌握。教师德育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甚至对学生价值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当今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刀切的工作思路不适用于德育工作
德育层次模糊性要求德育工作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忽视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层次性和阶梯性,一刀切的德育工作难以让学生获得实质上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行为,不少教师参照先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忽略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的弊端,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对应的发展方式。
(二)德育工作与实践相脱节
德育工作来源于生活,归结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将德育工作归结为思想品德课程的讲解。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难以形成感性的道德观念。停留在书本知识和课堂知识上,使学生的德育理念只停留在形式上,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新课改下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方法,供所有处于小学德育工作一线的老师们参考。
(一)课堂教育之点滴德育
现在孩子们的思想状态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去教育孩子,显然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在实践工作中,我把课堂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无时无刻不向学生灌输传统教育观念。针对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问题,我没有采用传统说教的形式,而是在讲解《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时候,向孩子们重点讲解了人们耕作不易,通过引发孩子们对耕作的讨论,使其对劳动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由此通过此种由点带面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入获得了德育理念。
(二)教师日记之点滴德育
对于老师来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了解和照顾每一个孩子,及时掌握孩子们的思想动态极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通过记录教师日记的方式来观察班
里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比如说班上某一个同学连续多天情绪低落,我会及时通过开导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内心的思想动态,由此来获得学生们的信赖,使学生们愿意与我交朋友,愿意与我敞开心扉,如此一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三)师生沟通之德育教育
师生之间沟通效果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职责,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引导者,避免成为学生单一的说教者。如果单纯从说教的角度出发,那么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开展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其一,利用多种社交手段,相比较于家访的方式来说,如今社交手段越来越多,聊天工具、社交网站等等平台,已经充分发挥出沟通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当代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社交工具,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其二,要注意采用多种沟通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其行为观点对整体学生产生引导,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的沟通问题。从总体原则上来说,可以采用总体平衡和个别把控的双重原则,使学生心中的“榜样”成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对象。其三,要准确定位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于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存在自身独特的个性和思考模式,因此要从心理和生理双重角度来考虑学生的德育问题,从而能够把握住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德育工作获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新课改追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旨在实现学生均衡发展。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开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德育高低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利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一切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侯玉丹.小学校本课程建设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段民全.小学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实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3] 官少卿.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新课改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郭俊泽
(陇西县通安中学 甘肃陇西 748102)
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务必贯彻“两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部新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了七个方面的规定,而其中前四个方面均为德育内容。教育部长周济指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德育工作应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我们多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的经验,结合新课改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我们认为德育工作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形式。如果德育形式新颖、别致,学校德育的成效必将事半功倍,而如果德育形式陈旧、乏味,则德育成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我校近年来注重把德育内容赋予崭新的形式,把德育融入到各种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我们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谈谈新课改环境下学校德育形式的创新问题。
一、设置情景,摸拟知识竞赛和文艺节目表演确为一种较佳的德育形式。中央电视台中的《开心词典》,电视中摸拟明星之类的节目为亿万观众所青睐,是因为它们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于一体。这种节目氛围热烈、欢快,形式别具一格。学校借以这种新颖的形式,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我校在开展学习《中学生守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活动中,以知识竟赛的形式,学校政教处把上述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把知识点融入设置的具体情景中,让参与的各班学生代表在“必答”、“抢答”两组比赛中依答题情况累计得分,决出胜负。学生代表答不完整的,台下的同学也可以补充;同时也设置一部分题目,让台下的同学抢答,正确的或言之有理者,均可获得一定奖品。
学校每学期均举办类似这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享受德育教育的乐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融德育功能于创新的形式之中。
二、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考核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新课程里,要求教师贯彻“三维”目标。因此,学校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贯彻“三维”目标,改变侧重“双基”的教学倾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不一,德智体美方面表现突出的,固然是好学生,但那些学业平平,上课行为表现不怎么好,经教育,思想品德有进步、行为习惯有好转的学生,应该也算为好学生。我们的口号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宁愿培养一千个淳朴、善良、诚实的工人、农民,也不愿培养一个高智商的缺乏人性的罪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确定我们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注重德育工作中学生过程性的肯定评价问题。
我校在各年级结合德育工作,设立了学生“思想品德”进步奖,专门用于鼓励过去表现较差,但通过帮助教育而转化好了的后进生。通过实践观察,那些得了奖的学生,不仅课堂内外行为习惯变好,而且学业也有不同程度地进步。正所谓相辅相成。
在课堂上,我们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该挖掘每个知识点所蕴藏的德育内涵,使“三维目标”得以体现。如在《白杨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外,必须注重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以下优秀品质:热爱边疆、立志建设边疆、热爱祖国、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等,这些品德实际上体现了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补充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1.“走出去”的德育形式
俗话说: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只要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形式,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德育功效。学校组织春游、秋游、郊游,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从而产生爱乡、爱国的美好情感;参观工厂、农村,让学生体验到工人、农民艰辛的劳动,从而体会到家人打工养家糊口的博大情怀及劳动的伟大;访问革命前辈,参观纪念馆,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进步,从而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探望孤寡老人、残疾人,让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的苦涩与无奈,从而产生应有的人类同情心,也不同程度地激发了自己的上进心;打扫院落、街道卫生,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和高尚,从而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劳动观念。
2.“请进来”的德育形式效果凸显
德育工作必须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功能。单靠学校自身的德育队伍力量显然不够。实际上社会力量有义务也有能力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锦上添花。
学校每学期邀请交警进校作交通安全报告,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邀请学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进校作法制报告,讲解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警示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邀请校外辅导员,为青少年矫正不健康的心理或不良好的习惯,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先进人物的榜样教育;邀请知识分子,开办科技讲座,从小树立“科技兴国”的战略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新时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利用上述这些德育形式,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我们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应该“穿新鞋走新路”。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不仅要充实,而且形式要创新。还要不断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新颖别致的德育形式,以服务于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三篇:新课改下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思想
在小学教育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创新教学思想,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教师总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兴趣逐渐下降,继而无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在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同时教师也应带领学生参与一些新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总之,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思想,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可以从情境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入手,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情境,如,在接力赛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增加一些障碍,然后为学生创建一个抗战的情境,让学生将这些障碍想象成山坡、河流,这样就能使学生具备极高的参与兴趣。多媒体教学虽然在体育实践活动当中没有多大作用,但是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体育运动项目的肢体分解动作,或者一些比赛的视频,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体育运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要想创新小学体育教学,那么就需要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拓展更多体育教学资源,在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项目,除去教学大纲上必备的体育项目之外,教师还应该加入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轮滑、武术等,并且为了满足学生身体对体育项目的接受程度,教师还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对一些体育项目的竞赛形式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先,应创新教学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次,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应创新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新的体育项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编辑 王团兰
第四篇: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摘 要:中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完善,在新课标改革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接受水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不断创新,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育的有效落实。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在新课标不断改革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教育上也要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小学数学基础关系着以后进入高年级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在课程上去创新,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让数学在生活中得到学以致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低效率的情境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育要不断创新,创造情境让学生对数学进行理解。而有很多教师在课堂里没有创造优良的情境,使课堂过于枯燥,磨灭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是,有某些教师过分地追求情境,没有情境就上不了课一样,花费大部分时间去进行情境设计,没有把握住课堂时间,又误导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从而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落实。这样的现象在当今教学中不断上演。如,教师教学生“1”的加减运算的时候:
(1)设计的情境。(用几张图片,其中里面是一只小猫)教师说: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小猫约了邻居去郊外玩,玩了一天,回到家已经很饿了,但猫妈妈没在家,写了留言贴在菜篮上(拿出有菜篮的图片):“菜篮有食物,妈妈要晚点回家。”
(2)这时教师问学生:“你们猜猜里面有什么?”学生猜了一通。(这里也浪费了时间)
(3)教师说:“菜篮里是鱼干,一共有4条鱼干(拿出小猫的卡片),小猫看到鱼干是什么表情啊?”(学生又说一通)
(4)教师又问:“小猫吃掉一条鱼干后,菜篮里还有多少条?”(学生说3条)
(5)教师又问:“小猫吃掉一条鱼干后,菜篮里还有多少条?”
一直问到“1”时,时间也过去了半节课的时间了,这时的学生还沉浸在情境中,对“1”的了解还是不够彻底。
二、小学数学如何创新
1.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体,而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在上课时设计有趣的教学题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可以提出一些有趣并贴近生活的问题给学生讨论,如:
(1)根据自己的父母的年龄,算一算他们是哪一年出生的?
(2)算一算自己家一个月的电费,平均每天花多少钱?
(3)今年的2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2.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兴趣的培养,让小学生能主动学习。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游戏,通过游戏来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如,可以让学生充当顾客和营业员的角色进行数学游戏。
活动道具:小面额的零钱、日常用口(牙膏、牙刷、小手帕等)。
活动内容:对日常用品进行标价,分配学生充当顾客、营业员,顾客到营业员那里买日常生活用品,营业员收钱找钱,而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指导,检查学生在收钱找钱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
活动总结:类似这样的数学小游戏有很多,这些例子在生活中也是运用到的,学生也会对这样的游戏而感到新奇,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去。而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的应及时纠正,对表现好的应给予表扬,并讲述数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总之,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育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创新为主,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而教师也要主动学习新课标,改变传统模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26.[2]王朝霞.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学周刊:中旬,2015(07):144.编辑 韩 晓
第五篇:试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
试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
关键字:新课改
小学体育
创新
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增加。新课改的实施,不仅顺应了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标准。现在的体育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尤其要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地完善教育理念,使自身教育方式符合时代的发展。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学也进行着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不仅教学手段和内容都对学生形成了制约,而且导致了学生的身心素质难以提高,对体育学习兴趣不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当时的体育教学无法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创造,同时也无法加强学生在智力上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系统的论述,通过改变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开发小学体育教学新的教学思路,例如在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和组织小学生活动等方式,对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的创新能力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在新课改对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要求下,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新课改下教学的创新
(一)体育教学在思想上的改革创新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在新课改的规定下,小学体育教学增加了,在思想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要求,以求让学生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于此同时新课改还提出,要不断的提高体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拓宽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空间。这样即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保持很好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也有利于学生在锻炼身体的时候,掌握最基本的体育技能,进行合理、科学的锻炼。这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是响应了国家全面运动的号召。
(二)体育教学在内容上的改革创新 首先,要完善体育教学与健康教学的一体化过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让学生拥有强壮的体魄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为学生以后更加刻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化,以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最后,要不断地增加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创新,改变传统课堂沉闷、无趣的状况。小学体育教学要向着多样化、兴趣化、游戏化的方向发展,以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形成体育与健康的有机结合。
(三)体育教学在目标上的改革创新
小学体育教学,不可以仅仅定位在体育知识传输的教育上。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是以思想教导为目标,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因此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知识。最终要让学生产生自主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接下来在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播与技巧的教授。这才是将体育教学从知识灌输层面,引导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层面的过程。
二、创建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一)巧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每堂课的开始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激发兴趣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拨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去,将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新知。
(二)适当鼓励学生,引发学习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观察,以敏捷的目光发现学生的长处,并积极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成就感,这也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更好的实现知识的传播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三、倡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自主学习,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选练习项目和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自由组合成小团体,通过小团体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与组内总结等多种形式,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创设自我表现、自我证实、自强自信的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团结意识的培养,防止学生走入“一个人的国家”的误区。
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只有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问是知识的窗户,创新的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是探索求知的开始,也是探索新知的动力。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不断制造悬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新。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对比、联想等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且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和新课改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要求。使教师的教学力量、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也让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学习等学习方式得到完好的应用。
五、总结
总之,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符合新课改对于小学体育教育的最终要求,才能使国民体质得到巩固,才能在学生小时候建立完善的体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