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文章 案例 ——爱打人的孩子
“爱打人”的孩子
——家庭教育方式不一致和孩子在校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
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紫薇小学 洪明***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各个方面的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比如家庭教育出问题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进而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下面我就不一致的家庭教育方式如何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来具体阐述。
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家庭成员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一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就这个问题对自己所在班级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调查表明:夫妻双方因教育孩子的态度不同而经常发生争吵的有34.3%;孩子父母与老人在教育孩子上意见不一致的有23%。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由于观念的差异,所看重的东西也不一样,比如爷爷奶奶会用过去的一套方法来教育孩子,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妈妈往往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受到什么委屈;而父亲可能会认为孩子应该学有所成,出类拔萃,会对孩子严格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教育的态度和方法也会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对孩子的心理、性格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会造成孩子两面性的心理,阻碍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孩子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心理调整,其结果就会以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人,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久之,这种两面性的心理会成为孩子较为稳定的处世哲学,甚至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同时孩子遇事不知道该听谁的,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就难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2、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父母会产生不信任和怨恨心理。父母教育意见不一致破坏了父母在孩子眼中的形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信任父母。这种心理泛化后,孩子就会对很多人甚至自己都不信任,这样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同时,孩子在情感上会习惯偏向于保护自己的一方,而对“挥舞大棒”的一方自然就产生了怨恨。
在教育方式不一致的家庭背景下,孩子在学校的行为也会出现异常。在学校里,我发现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心,遇事容易退缩,对同学怀疑有余、亲密不足,很难和同龄人建立起平等互助、互相信任的友谊关系,严重者会导致无法适应学校生活,产生厌学、逃学等现象。下面我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分析。
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如果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他就会对别人做出猛烈的攻击行为,即使同学再三道歉,他依然不肯善罢甘休。一开始,我对他进行普通的说理教育,但没有效果,他还是继续打人。于是,我开始思考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是他的脾气天生就这么差?是他曾经受到过什么刺激,打人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还是后天不当的家庭教育所致?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我密切关注这颗“定时炸弹”,经过长时间观察,我发现了一个细节,他与其他孩子的攻击行为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他在作出攻击行为前不向别人做解释,甚至不发出信号。而其他的孩子打人前一般会弄清楚对方的动机,而他是不分青红皂白,迅速对别人的行为作出过激的反应。
为了全面了解该生行为背后的动机,我对他进行了家访。从孩子的父母那里我了解到,该生出生时是早产,从小体弱多病,母亲生怕孩子出什么事情,所以对儿子过分保护、十分溺爱,孩子非常依赖母亲,离开母亲就好像变了一个人,而且在和他母亲的谈话中我明显感受到母亲在抚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焦虑情绪,而父亲平时对孩子要求很严,动不动就对儿子拳脚相加,在问到父亲为什么这样教育儿子时,父亲这样解释:他的母亲太溺爱了,所以我必须“残忍”一点,否则以后就很难管教。这样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就不足为奇了。首先,“母子连心”,母亲的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也会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会依赖母亲,也会变得情绪化,易激惹,缺乏自信。母亲遇事经常从消极的方面看,又对孩子溺爱,百依百顺,就强化了孩子的依恋;而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是苛刻的、暴躁的,孩子对父亲是不满的,因为他感受到母亲和父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不一致的教养方式,就会形成孩子的矛盾、压抑人格。一方面,孩子出于软弱而讨好自己恐惧的人——父亲,压抑自己的敌意与不满;而另一方面,孩子从母亲身上没有真正学到自信,只是浅薄的依恋和逃避,而在父亲身上学到的是敌意和暴力。在这种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中,孩子无法形成自我认同和做人的原则,在爱与敌意中,他变得无所适从,不是依赖别人就是怀疑别人,在母亲身边是依赖,在不信任的人身边是怀疑和敌意甚至暴力。于是在学校里出现打人行为就可以理解了。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后,我的目光转向学校。我不再批评他,而是让孩子把自己打人的原因写下来,孩子说是别人不尊重他,看不起他,所以他很愤怒,其实我知道,是他自己的自卑心理导致他扭曲地看待别人的“冒犯”,因为自卑,所以别人无意的行为他就会解读为对他的不尊重。另一个原因是父亲经常打他,还用上了“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打”之类的话,可见现在的孩子多么有自己的想法,多么会分析问题。在他的潜意识中,打人是可以的。为了改变他这种错误的思想,我耐心地进行了教育,让他认识到这样对待同学是错的,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孩子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的,但他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虽然家校双方都作了很大努力,但这个学生的打人行为依然没有多大改善,事情陷入困局。如何融化这块坚冰?经过坚持不懈地查找资料和研究,我知道了这是因为他长期心理压抑导致的,所以每次别人稍有“敌意”,他就会条件反射式的“发动攻击”,所以关键是怎么突破这一点。有一天,我终于从央视的一期《心理访谈》中得到启发,想出了一个方法——矛盾意向疗法,是用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刺激物或刺激性的语言,促使他错误的潜意识转化成正确的意识,具体方法是:每天在他心情平静的时候,让两个曾经被他打过的学生对他说这样的话:“XXX,你今天还没打过我呢?你怎么不打我了?”这样做首先是让他大为惊讶,并且在思想上产生深深的触动,其次是让他感受到,同学们并没有怪他,而是理解他,还主动与之交往,让他感受到爱,让爱来融化这块坚冰。而我在一旁观察他的反应,他先是惊呆,然后马上红着脸低下头,说明这样的做法对他心理上产生了有益的刺激,才会有这种反应,这时我及时表扬和奖励,对他正确的行为及时实施正强化,这种方法是让他正确的意识占上风,所以有效果。坚持一个月,他的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必须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应该建立家庭教育的统一战线,而不是各自为战。
家庭教育方式不一致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这一点要让家长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我们老师和学校教育来说,我认为教育一个孩子之前要了解他的家庭教育情况,把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知己知彼,谋定而后动。要区分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有意为之还是对内心情绪的一种发泄,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老师要学会寻找问题的原因,延迟自己的批评,并让学生学会解释,找到问题的原因比批评更重要,批评可能有道理,但往往没有效果,有效果比道理更重要。
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因材施教说说容易做做难,但再难我们也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个案追踪:一个爱打人的孩子
个案追踪:一个爱打人的孩子
幼儿姓名:鑫鑫
年龄:4岁
性别:男 背景:
鑫鑫小朋友是个很调皮的男孩子,上课从来没有一次能好好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的,总要挪着自己的凳子离位置远远的坐着,要么就是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在一天中,会有无数的小朋友跟我投诉他打人,每次批评了都说改,可是不到半分钟又有小朋友来投诉了,真是令我们头痛!事件
(一)今天早上晨间活动,玩玩具时。有几个小朋友叫了起来:“老师,邓嘉铭哭了.”我走到一一身边问他怎么了.他哭着说:“ 鑫鑫抢我的玩具,还打我的脸!”只见鑫鑫嘟着嘴巴站在一边,叫着:“他先抢的我玩具的!”我把鑫鑫手上正在玩的玩具拿了过来,问小朋友“小朋友好你们看见是谁先抢的玩具吗?”小朋友都回答说是鑫鑫抢邓嘉铭的玩具!鑫鑫一听就低下了头,我问他:“为什么老是要抢人家的玩具?如果你想玩的话,可以问小朋友借来玩的,抢别人的东西还打人,是非常不对的,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的,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他听了点点头,并跟一一道了歉,可是过了几分钟他又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了。
分析:
这个小朋友的自控能力非常差!他想要什么东西一定要得到,如果别人不给就会抢,抢不过就动手打人。这就是很典型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小孩子!从平时和家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人对他是非常的千依百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给就会大哭,一哭家长就会妥协,所以养成了他这种自私的性格。事件
(二)下课了,我让小朋友上厕所再出来喝水,小朋友都站起来忙开了,只见鑫鑫小朋友跑到张心怡小朋友的跟前,对着张心怡的脸一巴掌打下去,动作太快了,我都来不急拦住他,事情就发生了。心怡大声地哭着,“老师鑫鑫打我!”我真的是被他气死了,心怡坐在位置上都没有惹他,他莫名其秒就去打别人一巴掌!分析:她就是喜欢欺负小朋友,特别是爱哭的小朋友。因为一哭了,而且每次哭得都很大声,鑫鑫看到哭得很伤心的小朋友都会笑,我觉得鑫鑫心里有些畸形心理,他看到老师生气,他也会觉得很开心!
措施:觉得首先要跟他的家人反应这些情况,让家长知道他的这种行为,及时的和家长一起引导他这些行为是不好的;再者就是在幼儿园的时候,以物质刺激她,每天早上都跟她说,只要今天不打人就奖“大拇指”贴纸,打人就把得接受惩罚,把贴纸收回。还告诉所有的老师小朋友鑫鑫爱打人,让所有人都不喜欢他!而且每天都执行。效果:
执行的第一周,他还是跑去打人,我们都不给他奖贴纸,还让他家长也配合,不能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第二周,我们改为,上午都不打人就奖一个“大拇指”贴纸,下午不打也奖“大拇指”贴纸,要是打人的话就把“大拇指”贴纸还回来。结果他早上能不打人,可到了快放学的时候又去打小朋友了,我们就让他交回早的“大拇指”贴纸,他就发脾气,大哭了起来。连续这一周都是反反复复的,有时能坚持一天,有时也不行。第三周的时候,我们又改为第一个方案,一天不打人就奖“大拇指”贴纸,开始三天,也是时打时不打,到了周四,整天都是坐在凳子上,结果一天都没有打人!到今天我们也是有这种方法激励他不能去打别的小朋友,现在他的这种行为改了许多,但是还是偶尔就犯,只能慢慢来教育他了,教孩子急不得的。
第三篇:孩子打人的引导方法
2012.6.28——《孩子打人》
讲师:张岩
今天的课是讨论性的主题,孩子打人的话题。
一、孩子打人,处理方式不同,所带来的效果也不同。
关于孩子打人我的的处理方式不同,所带来的效果自然不同。每个孩子都会有“打”或“被打”的经历。
先问一句,你的孩子是打人的,还是被打的? 【西西0911】:被打
【虫虫0711】:打人的。
【Jerry0803】:以前是打人的,现在是被打的。
【文文1101】:目前没有打,也没被打。
【涵涵】:我家以前被打,现在打人。
„„
【张老师】:好的,感谢大家。
二、孩子打人或被打,大人知道后,如何处理?
请问你的孩子打人或被打的时候你知道后是如何处理的呢?
(一)被打的孩子,如何处理?
首先,自己的孩子被打,我知道当妈妈的很心疼。但是无论是直接告诉孩子打回去的家长还是在一旁看不管的家长,都很不可取啊。上一辈的教导方式就是“打回来”,这一辈不可以这样了。后果很严重的。
记得前几个月新闻报道过两学生因打篮球发生身体碰撞,产生口角劲儿大打出手,后来一方的父母出面找人砍死了打自己儿子的那个学生,后果很严重啊。
我这有一些方法,大家来交流一下: 先说被打的孩子啊,第一,同理心。
无论你的孩子是打人的,还是被打的。当你知道这件事情后,不要生气,不要把不良的情绪带给孩子。知道自己的孩子被打了,大人很心疼,正确的做法是:
第一反应,同理心。一定要先安抚情绪,“来,抱一下”什么也不说先;等孩子情绪平稳一下,听听孩子说什么;然后说出理解孩子的话“妈妈明白你,知道你为什么哭,知道他(大人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对你(打你)”,而且不要说“疼不疼,妈妈帮你报仇,帮你打回来”之类的话。尽量改为用正面的引导语言“你很勇敢不是吗?妈妈相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是吗?来小伙子,我们看看怎么样才能让你好过些。。(聊天引导保护自己的方法。)”就算大人心里很不爽,很想冲过去打那个打人的孩子,也要温和的安慰鼓励自己的孩子,要给孩子好的正面的语言引导孩子。
第二,弄清事情缘由再处理
小孩子多数产生矛盾都是因为玩或者玩具之类的。(1).最主要是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①引导孩子打回去的“严重后果”是死人。
弄清事情缘由再处理,最主要的是要教你的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但绝不是他打你你打回来,那样引导下去孩子迟早不是打死人就是被人打死,所以一开始我说的“很危险”就在这。
如果被欺负了,仍引导孩子:继续打回去或者不理孩子大人自己气得够呛,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②引导孩子“打回去或者妈妈帮你打”,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保护自己;但此方式不可取。
我们教孩子“打回去、妈妈帮你打”,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吗? ③正面的引导,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但是要如果是正面性的引导,孩子心中从小种下一粒理解人,谅解他人的种子,不是很好吗?关键是这样的引导会避免不幸的发生,就像我说的那个父母帮孩子出气打死人的新闻一样。
我见过最厉害的:公共场所玩玩具,孩子都想玩一个玩具就打起来了,后来双方家长出面,两个妈妈都为自己孩子出气,不一会两个妈妈吵起来了,孩子在一旁都吓哭了。
④引导被打的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Ⅰ、被欺负了要说出来,向老师或者大人寻求帮助。
我见过一个妈妈在家里训练自己女儿,被打跑,妈妈在家说“有人打你”孩子就马上跑。结果这个孩子一被人欺负就跑,也不说出来,也不找老师。实不相瞒,这是一位小班家长的做法,他在家训练自己的孩子;还好他没训练自己孩子打人,已是万幸。
Ⅱ、学会交往友好的基本语言。
如:没关系,我原谅你,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们一起玩吧,这样不好不可以„„
(2).引导孩子学会体谅他人
另外,还要引导被打的孩子学会谅解他人。
按照我说的去引导,你的孩子心中不容易有恨,会慢慢理解他人,情商方面会提高。
【婧婧0710】:我们家孩子回来说:“老师说了‘谁再打人就叫厨房的叔叔把手剁下来当鸡肉煮汤喝。’”孩子边说边笑,觉得好玩,我想老师也是开玩笑说的,但是这样说也不好吧!
【张老师】:威胁的语言不要用。目前幼儿园老师的负面新闻很多,因为媒体放大了人性丑陋的一面,缩小了真善美的一面,家长也是,老师不是神,有不对的地方知道就好,我们不那样做就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打人的孩子,如何处理?
再来说说打人的孩子 多数妈妈听到老师说自己孩子打人,觉得丢面子,马上批评孩子,其实我很不赞同啊。
第一,同理心。
同处理被打的孩子一样,首先是同理心。没有无缘无故的打人,找出原因,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问题方法。如:“妈妈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老师说了„„所以你就„„是这样的吗?但是你这样做,你觉得好吗?那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况,我们是不是可以问一下„„”解决打人的根本是因教施法,如抢玩具就引导一起玩或者他玩完你在玩„„引导用说的而不是打的。
第二,先情后理。
——打人的孩子要不要批评?
——要!但是不是马上,而是先情后理。先情后理:
先讲感情,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孩子这么生气去打人,明白了; 然后再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这种打人的方法不可取;
第三,三角思考法。
“妈妈知道会怎样想?爸爸知道会怎样说怎样做?老师呢?小朋友会不会还跟你玩了„„”(这是情商培养了,让孩子学会感受他人的感受)
第四,引导正确的处理方法。
最后引导正确做法就行了。
第五,情景模拟。
大家在家多做情景模拟的游戏。打人的、被打的、所有解决和引导,都可以在模拟游戏里进行,最好是先讲个故事再模仿就好多了。
【总结】:孩子犯错他也知道的,他也很怕的,为了不让孩子有恐惧心理,所以大人的孩子引导要,第一同理心,第二先情后理,第三三角思考法,第四引导正确处理方法,第五模拟。那些大声吼的妈妈们,大声骂孩子大人只会痛快,最难过孩子的心啊。
(三)以游戏形式,让两个孩子和好或快乐地玩
如果两个孩子在你面前互打,那就要立即拉开。先安慰被打的,再教育引导打人的。最后不要忘记,以游戏形式让两个孩子和好或者快乐地玩,忘记不快。我经常引导两个孩子互相拥抱的游戏,很好玩。教育孩子之后一定要还给孩子一个笑脸。
【玖玖0804】:肯德基的游乐场很小,大人不能进去的,没办法及时处理?
【mini】:我记得肯德基的小游乐场上贴有通告,是要求家长进行看护的,我家孩子每次进去玩,我都跟进去看护。
【张老师】:玩之前先讲好规则,需要你那遵守什么注意什么,让孩子明白再去,这是对于可以听懂话的孩子啊。
【注】:我讲的“打人的”和“被打的”都是用于小班及小班以上的孩子,太小的孩子你讲不通道理的。
三、我的几个观点
另外我有几个观点
1、孩子需要争抢的经验他才会懂得如何处理。抢玩具以人身不受伤害为界。
2、对于互打的那种,那就得马上分开两人,这时就不要站在一旁看了(有家长认为孩子之间的矛盾,应该让孩子自己解决。那么其实在某种情况下,家长必须要干预的。)
3、孩子打人,不是坏事情,往正面想,代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是需要学会正确表达,而不是“打”。
4、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知道“打”,都是后来大人说的“你打他,他打你”孩子多数无恶意的,所以大人引导孩子尽量少说“打”这个字,换成“这种行为”总说打打打的,会强化孩子下次的“打”。
5、孩子打人正常,被打不知声不正常。
四、互动环节
【杰杰0904】:是被打爱哭。
【张老师】:人家都被打了还不让哭一会啊,哈哈可以哭,哭是一种发泄。
【杰杰0904】:有一次,在幼儿园,我看到一伙小朋友在那玩,突然有个哭了,被打了,就来和老师说,结果老师走过去问:“谁打人了?”那小孩承认了,老师说:“谁打人,手伸出来打下。”
【张老师】:那个承认的孩子很勇敢,应该表扬他的勇敢和承认错误的精神。但是老师没有教育引导那个打人的孩子,而是打了手板,老师做得不到位啊。惩罚孩子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西西0911】:我家孩子今年两岁半,可以被一岁半的孩子打的哭起来,也不还手的;别人抢他的玩具,他也只会委屈地哭,有的时候玩自己的扭扭车,看见厉害的小朋友过来了,惊恐的赶紧站起来让给别人。
【张老师】:被欺负怕了都,你要抓紧教给孩子学会交朋友,学会保护自己了,逃避害怕是不行的,另外孩子年龄小,你要在一旁引导那个欺负人的孩子,不是批评,而是跟那个孩子的父母沟通,不是告状,而是希望两个孩子可以成为朋友,如果是邻居就多走动一下,如果发现对方父母无法沟通,那就只好离远点了。
【王野0906】:“被欺负怕了都,你要抓紧教给孩子学会交朋友,学会保护自己了” 我儿子正好相反,他打人,打的现在基本上没朋友,邻居家的小孩也是想玩他的玩具,想吃他的东西了,才和他周旋„„
【张老师】:就像我说的,孩子打人也是有原因的,有些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力度,也许不是“打”需要引导方法,加上行为引导改正法,这属于行为问题了。
【萧萧】:说一件事情,今天老师告诉我,同学过生日,那个同学妈妈把同学的弟弟带来班级,我儿子去捏那个小弟弟的眼睛,我问儿子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小朋友不能来幼儿园?这个小朋友还用了我们幼儿园的杯子,我不喜欢他。所以去弄了他的眼睛。然后吃蛋糕的时候,他把嘴上的奶油弄另一个同学衣服上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别的同学笑他嘴上有奶油,他很生气就那样了。
【张老师】:你的孩子规则意识很强,建立得很好,知道其他小朋友不可以来。但是搞人家眼睛却是不当行为,引导孩子说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好,教给孩子引导方法。
2012.7.2——《孩子打人的引导方法“释疑”》
张老师 2012.7.2周一
【叮当A梦0610】:7月2日中午11:30张老师与大家讨论孩子打人的引导方法2,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希望大家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讨论。上周尝试了一下,如果没有主题的话,问题非常多,张老师回答的数量有限。如果有一个主题,别人问过了,咱们就听张老师怎样回答即可。
【文文1101】:我有时候看到这样一些孩子,已经5、6岁大了,但是别人的玩具不经过同意还是会随便去拿,拿了之后,他家打人就一个劲叫他还,但是他还不愿意还。我在想,是不是这也说明,家长教育的一些缺失,比如没有告诉孩子怎么样获得别人同意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基本的规则没有建立起来。好像这样的情况比较常见。
【叮当A梦0610】:#育儿感悟#听说了一个故事。三个小女孩,5、6岁年纪,住一个小区同一栋楼。A和B正在楼下玩,C来了,非要拉A去别处玩,气得B大骂C是神经病,随即C和B对骂。我不在场,不知道A是怎样反应,不过A好像有公主病。三个女人一台戏呀。B和C都是妈妈不陪玩的。所以她们在处理矛盾的时候,就会简单、直接——对骂。A经常生气。我们老家称这种情况为“吊小脸”
【文文1101】:那如果别的家长遇到B和C这样的小孩,该怎么办呢?他们在对骂„„ 【叮当A梦0610】:分开呗。打人、骂人,都是相互伤害。
【文文1101】:打人,骂人都是不文明行为。叮当,我有个问题,孩子多大可以自己下楼玩呢?
【叮当A梦0610】为什么有人看不到这一点呢?我家孩子5岁多,但是我们会陪同的。她有时候自己下楼玩,但是我会觉得自己非常失职。
【然然0612】:我也是,不陪同就不放心。【叮当A梦0610】:我妈也跟我观点一致。
【张老师】:大家已经在讨论了,很好啊。今天我们就是要讨论孩子打人和处理的问题。关于孩子打人的问题,大家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经历。
【源源0908】:有些奶奶很搞笑,告诫别的小孩不要打她孙子,人家根本没意思动手,算不算过度保护?
【文文1101】:别的孩子还没有发生的行为,或者没有行为的趋势,就开始语言阻止,其实让孩子会觉得逆反,甚至会偏要打。我现在还没有关于孩子打人的问题。听大家讲。
【昕妈0609】:我们家的跟一个同学在一起就经常打,应该说不是对打,是让那个小孩打。我们这个不太打架的,那个小孩是因为妈妈不说她就会继续打。但是只要她妈妈开口了,她就不会在打了。现在女儿说那个小孩打得少了,因为她妈妈生了个小孩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管这个小孩了。【Carola】 :我家的碰到别人摸下他的自行车或者滑板车之类的,就会过去打。有时候是想玩别人的玩具,别人不同意,他也会出手,但也不一定。今天抱着他和他讲了半天,如果我是你,我就给小朋友玩一下。他也同意了。
【文文1101】:嗯,看到小区有些孩子,别人摸他玩具,立刻上去打。所以我们教孩子,不能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看到孩子动,就拉开。然后先问玩具的主人,是否愿意宝宝玩一下,不愿意就不动。愿意才动,避免被打。
【米高】:我家的只打小的,不打大的。大的来了一起玩,小的来了就开打 【源源0908】:我家的,碰到他的问题,别人不理睬的时候,会打人。【小小鸟】:我家大的跟小的经常打架,有时也是只为了碰一下玩具就打架
【文文1101】:我有个朋友有2个孩子,大的3岁,小的1岁。大的有时候会去打、掐、捏小的,甚至骑在身上。妈妈就打这个大的。
【凯0710】:我弟弟家的孩子只要他不满意就会打,人家玩什么他要什么,昨晚一起吃饭,他跑摔了,他哥哥在后面,爬起来就打哥哥。
【虫虫0711】:我家这个最近老爱去抓她爷爷,爷爷就说你还抓我?还抓我,她就一直抓。然后爷爷过来告状“看你女儿又抓我了!”
【宁宁0902】:我家生气了去打沙发,很少打人。
【张老师】:其实大家说的小孩子间的打人问题,多数都是一下两种情况偏多一些:
1、交往上的矛盾。
2、情绪表达方式。
1、交往上的矛盾
交往上的矛盾普遍是玩具争抢、不分享等等。大人就要用到一下几点基本法则:
(1)、同理心:妈妈知道你刚才„„是因为„„
(2)、先情后理法:就是先说情感后讲道理“呀,宝宝怎么哭了啊?谁惹我们不高兴了呀?(说的话要跟孩子一条战线的,说出他的感受就好)那如果下次他再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会更好一些呢?(开始引导教育)”(3)、大人以身作则,好的榜样。
2、情绪表达方式
如果孩子间的矛盾发生在情绪上面,如不喜欢人家碰自己,碰到就要打,或者被拿走玩具等,这类的孩子需要引导正确表达方式,如:不高兴可以说出来,怎么说,怎么表达,需要大人引导,在家做情景模拟就好。
其实大人不要看到孩子打人就生气,孩子还小最直接的额发泄方式就是“打”。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可以语言长期的一点点引导。
【轩轩0810】:我家孩子刚上学那会就也有过打人。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小朋友,他会就有交往上的矛盾以及情绪。
【源源0908】:我们去姨妈家玩,儿子喜欢把一岁多的小表妹弄哭,用脚踩脚,或者什么的,小表妹马上哭了,弄得姨夫很不高兴,打他,但是两个小家伙出去玩的时候很好,手牵手,觉得孩子小的时候还是在家里比较好,现在孩子都是宝贝,别人家长都很在意。【文文1101】:也未必是在家就比较好。带出去适当的让孩子多和孩子接触是有好处的。
【源源0908】:也是,多和别的孩子接触了才知道什么问题。【happy_banana】:我觉得我家孩子现在是在模仿别的小朋友,她有时候说“我打你”,其实是在和你闹着玩,这样怎么引导比较好?抢玩具发生的争执基本很少,好朋友她就让着对方,如果是不熟的人,她就说“这是我的,我不同意。”
【文文1101】:这样孩子没错哦。说“是我的,我不同意”已经会表达了,不错。【源源0908】:我如果不理会宝宝的问题,他会一个劲问,然后就会打我。有时候我生气了,睡觉后,尿湿的衣服不肯换。
【文文1101】:不肯换,同理心,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但是尿湿了不舒服,妈妈马上就换好了。一边说一边换呗。
【源源0908】:有时候就是不肯。不过他睡足醒来后,很通情达理。后来我在他醒的时候告诉他,尿湿了要换衣服的。结果昨晚上尿湿了我给他换,没哭闹,还是有效果的。
【SOPHIAMAMA1207】:上周六,宝宝喝的牛奶还有一点点放在茶机上,然后又去玩了。我顺手就拿来喝了。之前,她发现我喝了,她的奶,生气了,说:“妈妈,我的牛奶不见了,你喝了我的牛奶,我不喜欢你了。”然后就哭闹,那这种情况要如何处理呀?
【尧尧0903】:我家的非得要我问过她,我才能喝,否则,会被批的。
【叮当A梦0610】:没有征求孩子意见啊,妈妈有错在先,妈妈还没发现自己错? 【SOPHIAMAMA1207】:我道歉了“妈妈错了,喝了你的牛奶”,也给了一支全新的她。可她还是哭。
【尧尧0903】:嗯,我现在动她的啥都得先问她。
【宁宁0902】:我家也是,昨天问:“你的吃的可以给阿姨嘛?”宁说“不可以”。我就说好的,宁宁自己决定。
【文文1101】:是的,可以立刻承认啊“对不起哦,妈妈没问过你就把牛奶喝掉了,妈妈下次注意好不好?你能原谅妈妈吗”哈哈,多么好的情景教育啊。妈妈还问该怎么处理。该处理的是妈妈自己。
【SOPHIAMAMA1207】:我都说了,但她还是哭,不依不饶。【米高】:我家的才1.6岁不会表达怎么办?
【张老师】:孩子太小,讲不通道理的,你说了也不明白的,就需要大人经常提醒,多说出孩子的感受就好,因为这个,孩子感受得到的,太小的孩子需要,大人经常提醒“宝贝是不是不高兴了呀,跟妈妈说说,妈妈知道你现在的心情,妈妈不开心的时候都是说出来的,妈妈会对着瓶子说话,然后把瓶子口封好,丢到垃圾桶里就好了。。(任何可以健康安全可以帮助孩子舒缓愤怒等情绪的小方法都可以告诉孩子)”
【文文1101】:张老师,问个问题,比如我宝宝自己在玩玩具车,来了个别的小孩,没经过同意,然后把他玩具车拿起来玩,结果不给回他,也不和他一起玩,我说来一起玩好不好,那个小孩也不一起玩。(5、6岁),我小孩这时候也没表现出来要回来,也没说不要,可能是有点不乐意。但是他立刻去玩别的了。我应该帮他要回来或者说他没表示要回来,我可以让那个小孩继续玩吗?
【张老师】:跟那个孩子说啊,用同理心“阿姨知道你很喜欢这辆车,想玩是吧,但是你要说‘可以借给我玩一下吗?’得到允许才可以拿去玩,有礼貌的小朋友都是这样做的。阿姨知道你想做有礼貌的小朋友,是吗?你现在要跟说什么呢?(提醒孩子玩玩送回来,告诉他因为他的有礼貌让你有多高兴,鼓励他以后都这样做)”。另外,平时要引导自己的孩子“这是你的玩具车,知道别的小朋友也想玩,可以邀请他一起玩(教孩子会说‘我们一起玩吧’)”。平时就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玩具等。
如果那个孩子是邻居经常见面的,就要多走动对方家里,跟对放父母交朋友,像开玩笑一样说一下那孩子那宝宝玩具车的事情,对方家长会教育引导孩子的,平时多走动,慢慢也许两个孩子会变成朋友,这样以后不只有了玩伴,互相保护学习是好事情哦。
小区里孩子多,孩子间的摩擦发生是难免的,关键看家长如何把控这个度了。如果是自己孩子打人啦,妈妈先替孩子跟对方道歉,礼貌总是好的,先让对方心理平衡一下,不要逼问孩子呵斥孩子不对,孩子已经很怕了。
先了解情况为主,引导孩子。询问自己的孩子“妈妈知道你不想那样做的,一定有原因的是吗?跟妈妈说说。”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明白:哦,原来妈妈不是来骂我的,而是想帮我。
了解情况后,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了才打对方的,我想家长应该知道该如何说了吧,但后面必须引导孩子,动手肯定不对,引导如何说出来,找谁说等等,让孩子思考问题,再教方法。
【文文1101】:张老师谢谢,你说的太好了。我一定好好的学习。
【源源0908】:我家小孩的自行车,上次有个4岁的小姐姐,强行骑走玩了,弄得小人很不开心,到现在都还不肯骑那自行车。
【文文1101】:是的,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带孩子出去,拿的玩具,被别的小孩拿走时,我该怎么处理呢?我孩子现在还不会表现出来哭或者打人,但是如果总是让被抢,他的感受会不好。但是其他大人又在旁边不很好的引导自己的孩子,我又不能直接问其他孩子去要。
【宁宁0902】:不带玩具出门,玩沙子都很少带。
【文文1101】:这样不好吧。我之前这么想。但是后来我想,如果我永远不带玩具出门,孩子永远不知道,当玩具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出现问题怎么解决。以后在幼儿园里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所以我觉得大人最主要的是知道怎么处理。要去面对。
【悦悦1006】:我会跟其他的孩子说“这是**的玩具,你要玩的话,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行”,如果我孩要别人的玩具,也这么对她说,一般大人都会接受,但有时碰到别人的小孩硬抱着我家的玩具,我也很头痛。
【宁宁0902】:文文,你是想给他创造这样的机会吧,让他学会保护玩具?
【文文1101】:我也想啊,但是你想宝宝在玩玩具车,一下子,车就跑出去了,我不能追着把车抓回来,不给别的小孩摸一下都不行,那别人以后都不理我们了。
【宁宁0902】:还是要看你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文文1101】:嗯,不过我已经大概明白我该怎么做了。悦悦说的没错。悦悦下次我会试试你说的。
【源源0908】:我家的喜欢跟小孩子玩,看到别的小孩子,就跑过去一起,结果别的孩子远远用脚踢,他家3个儿子,经常打架,我儿子一看这个动作马上跑回来,他也不说,但我看到了别的小孩子这个不礼貌的动作,我该怎么教导他,离远点。
【文文1101】:嘿嘿,之前总是觉得不好意思,让那个孩子的大人自己去和孩子讲,结果那家长不懂教孩子,我又不好意思说。
【清清0904】:我女儿不喜欢别的小朋友拥抱自己或靠近自己,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今天班上有个小女孩看到我女儿穿了新裙子,夸赞说很漂亮,然后就想抱抱我女儿,我女儿板着脸扭着身体挣扎着不肯抱,那个小女孩很惊诧也很受伤的表情。我跟女儿说“她很喜欢你,所以想抱抱你。”但是女儿说,“我不喜欢和小朋友抱抱。”没办法,我只好安慰那个小女孩,“你很友好,来,阿姨跟你抱抱吧。”那小女孩抱抱我就开心地跑了。象我女儿这种情况怎么引导呢?她一直比较排斥跟别的小朋友抱抱或牵手(除了我们小区的一个小朋友她比较愿意抱抱以外,跟别的小朋友都不太愿意拥抱或拉手,包括相处了一年的同班小朋友,她也不愿意)。
【文文1101】:清清,你女儿没错。
【Carola】:不要强迫她抱,告诉她“等你准备好了再抱吧。”
【清清0904】: 文文1101清清“你女儿没错”,Carola“不要强迫她抱,告诉她,等你准备好了再抱吧”——我也不觉得她有什么错,但是怎样才能引导她跟小朋友友好相处呢?除了我们小区的那个小朋友,她愿意跟她一起玩以外,其它的小朋友,她都很排斥,班上的同学已经相处整整一年了,还是建立不起感情来。别的小朋友找她玩,她就躲开。世界上这么多孩子,她总不能就跟一个孩子玩吧。
【文文1101】:那个小女孩,要抱你女儿之前要证得他的同意才可以。
【清清0904】:“文文1101那个小女孩,要抱你女儿之前要证得他的同意才可以。”——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那个小女孩才2岁半,语言表达上稍微差一点。另外,就算她说了:“我可以抱抱你吗?”我估计我女儿也会掉头就走,情绪好的话,可能会回应一句:“不好。”经常有这种情况,别的小朋友跑来问她:“我们一起玩好吗?”我女儿立刻说“不好”,有时不说话,拿上玩具转身就走了。
【文文1101】:清清,那你小孩的问题不单纯是不要这个小孩抱的问题,而是她现在拒绝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问题了。我刚开始还以为单纯只是要抱这个问题。
【悦0911】:张老师,我们家孩子老爱打和咬他爸爸,她爸爸每次都会以牙还牙的还回去,我该怎么办呢?
【张老师】:爸爸应该是平时喜欢逗孩子吧,不可能没原因的打爸爸。另外爸爸没有引导反而还回去,哈哈这个爸爸很适合幽默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我的意思是,先改变爸爸,爸爸的方式孩子不接受,这样只会加深不愉快。
【悦0911】:是的,平时爸爸总爱跟孩子开玩笑,而且我家孩子咬人,估计也是爸爸教会的。
【方方0804】:打爸爸妈妈如何引导? 【张老师】:
同理心:“妈妈知道你一定是不高兴才这样的是吗?能否说说吗?”
先示爱后教育:“爸爸妈妈都很爱你,我们都希望你开心,但是你这样做,爸爸妈妈有点伤心啊,有什么事情可以说出来,你刚才说不喜欢看电视的时候被爸爸挡住,那你可以跟爸爸说:‘爸爸请靠边,挡到我了’„„”
平时的生活教育很重要。孩子有脾气正常,但是要学会表达出来。人是有思维有感受的,如果孩子大一些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一下,但如果孩子小,就要经常提醒了。我通常引导孩子时,不会在人多的情况下,会把孩子带到一边,现在的孩子都很要面子的。然后我会请孩子先坐下来,稍微停顿一下才会跟孩子说话,我想给孩子时间思考。我的第一句永远都是理解孩子的话,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在我不确定孩子想法的时候,我都会先说理解他的话,先打开孩子心,这样我说的话,孩子才会听到心里去。
记住: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的是对大人的一种修炼,什么事情都生气,那还得了,所以做聪明的父母,尽量不要动怒。相信我,当你知道孩子真正地天真想法时,你会庆幸你控制住了自己的火爆脾气。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理解孩子,大人先有正能量。
【紫竹0810】:我家不会打人,受委屈了就回来跟我哭一会,让妈妈去解决问题,有时忙了没照顾好她让她受了不少委屈。时间长了我感觉依赖了,还不懂得自己保护好自己。
【张老师】:孩子受委屈很心疼,但是受委屈一定要说出来不可以憋在心里,这点很重要,我允许孩子哭,这是很好的发泄途径。另外,家长心就算心里都心疼死孩子了,嘴上也不要说。这时候,嘴上说什么?
要说:“宝贝妈妈知道你的感受,有什么话可以说出来,妈妈喜欢听你说自己的想法,妈妈知道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是吗?”
教育孩子用的是内心的爱。今天在拥挤的公车内,没人给一个3、4岁的孩子让座,一家三口跟我站在一起,有个男人挤到孩子了没有道歉,态度很不好,那位妈妈就讲道理的,男人不吭声了,听那位妈吗讲话,听得出文化不高,但她再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孩子。我们都受高等教育,是不是应该用更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呢?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平时都是怎样教育引导孩子的,然后再多理解站在孩子角度去想想,内心的“火”应该会变小的。
【阿妹0811】:抢的时候,我女儿如果不放手,他就打她,有时候手上有啥就扔过来了,我真的很生气,时刻担心着他会不会扔东西过来。
【张老师】:发现哥哥抢妹妹玩具,一定要第一时间出现,分开教育,不要先说抢玩具的。
先,跟被抢玩具的孩子说话,“宝贝心里难过,妈妈知道,哥哥喜欢玩具也想玩,但是这种方式不对,我想他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喜欢别人的玩具想玩的话要说:‘借我玩一下好吗?’你想这样说是吗?那你有空就告诉哥哥教教他,你会原谅他是吗?哥哥以前也保护过你是吗?„„(引导吧)”
然后,跟哥哥说话,“你想玩妹妹玩具,我知道,但是你这样做对吗?你看妹妹平时很喜欢你的,你这样做她多难过呀,下次再想玩别人的玩具要说:‘借给我玩一下可以吗?’得到允许才可以拿,这才是有礼貌孩子做的,我相信你可以做到是吗?”„„(教育引导,说出他的不对,教给正确的做(方)法)”
最后,带着两个孩子一起玩一些互相合作帮助的游戏,如拥抱游戏,一起搭积木玩泥巴等,或者邀请两人一起帮你洗菜都可以呀。
问题还是有很多的,我简单找出几个普遍的问题详细回答了,有相似的问题就可以听听我的回答怎么说怎么做的,大家看到我的引导,不会严厉批评孩子,不会呵斥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思考问题,最后教育孩子正确的做法,有空就做情景模拟。
孩子打人也好,被打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明白改正,尽量淡化不愉快的错误。尽量不要对孩子吼叫。我希望:引导完之后,孩子依然是快乐的,而不是回屋子一个人面壁思过,大家明白吗?
从小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的心里,孩子需要尊重,平等教育,你的做法真的平等吗?大家要反思啊。
【玖玖0804】:张老师,这个对于其他的错误也应该是一样的吧,不一定是光打人。【张老师】:是的,非常正确。
第四篇:小学生喜欢打人案例分析
小学生喜欢打人案例分析
我成为老师快一年了,教的两个班上都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刚开始我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些孩子的打人行为改进呢?通过咨询其他老师、查找资料,找到了一些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班中有一个学生,人是挺聪明的,模样也不错,总之我的印象不错。有人频 频来报告:“老师某某人打我。”问他们原因,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玩玩就打了,于是我就稍微提醒一下,也没这么严厉,可是接下来天天都是这样,难道是他就是有这个爱好?喜欢打人?怎么办呢?于是我从他老师那得知,他父母离异,爸爸在外工作,爷爷奶奶十分宠他。只能他动手弄别人,不许别人碰自己。我想孩子喜好打人的毛病要改掉,还要他的爷爷奶奶的这种溺爱的行为有所改变才行。
二、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有喜好打人的坏习惯,只要他有空,他 就会找任何理由,甚至没有任何理由,随时随地打人,我想:或许他有一点攻击性的行为。所谓攻击行为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
(一)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二)爱惹事,自控力差。这类孩子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行为。(三)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这类孩子往往在家中娇生惯养,家长拿他没办法,稍有不顺,便耍性子,自我中心意识强,容不得别人的批评。综上所述,可以判断此生具有一点第三点的雏形,而不是一般的打闹行为,但是他随儿童的发展和有效的心理咨询教育是可以逐步改变的,能够改好的。
三、教育方式
针对此生的行为特点,需要老师和家长对他进行共同矫治,方法如下:我作 为一名任教老师,不能讨厌、歧视这个学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思想和品德问题,粗暴地训斥、打骂、处罚,从而引起他的自卑心理,造成精神压力或情绪波动,引起反抗心理,甚至产生攻击行为,而要多关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温暖而有触动,有悔意,为教育引导打下基础。通过调查,我认为案例中的孩子的行为形成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影响。父母离异,父亲经常在外,没有尽教育的责任,爷爷奶奶的思想比较“落后”,教育方式有所偏差。针对他的情况,我实施了一些干预措施。首先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我同他爷爷奶奶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心,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们不要太过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郑重”指出,而不是含含糊糊、随便应付过去。另外,我还要求禁止孩子看暴力影视片,或者帮他分析,提高他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他学习、模仿片中的积极行为,批评攻击行为。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告诉他,他的行为影响了全班的荣誉,也让他明白,要不打骂,与同学团结友好的相处,同时我也让全班同学都关心他,安排最好的学生与他同坐,一有进步就表扬,使他对自己有自信心,使他在大家的善意帮助下,在众多的榜样示范下,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人,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上述案例中的孩子,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父母的帮助,终于从一个问题孩子变成了我老师的小帮手,学生的学习榜样,虽然他偶尔还要“手痒”,但是他真的变了,变好了。反思:
面对这样的孩子,你能一味地批评他吗?长时间的批评,很容易养成孩子的听觉疲劳,认为骂一下也无所谓,那就更加麻烦了。其实我们成年人也常常有比较顽固的缺点,可能每个人都有,远比孩子的缺点严重,而且往往一辈子都改不掉,我们不也自我感觉良好吗?为什么我们对自己如此宽容,而对如此“弱小”的孩子这么苛刻。教师对学生的爱,确实应有严格要求的一面,但不只这一面,还要有大度的一面。大度不是迁就,严格不是苛刻,大度和严格都应合乎人情,合乎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大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师德,其重要性不低于“爱生”。
第五篇:德育文章
班主任德育文章1
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做一个出色、成功的班主任,必须要有“三心”,那就是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案例一: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就更强了,在许多事情上,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我刚接手现在所带的五年级时,由于学生人数多,再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次进教室看到教室的地面上都是纸片乱飞,我说了好几次都不见效,于是我每次在教室转的时候,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弯腰把它拾起来,然后放进教室的垃圾箱里,学生看见我这样做,也纷纷动手捡拾自己桌子下面的纸片,时间长了,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养成了,不再往地面乱扔废纸,教室里的卫生也好起来了。并且他们还把这种习惯带到校园里,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会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案例二:对待学生要有耐心
教育学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同时,对待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耐心,尤其是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教师不能够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而要找到其错误的根源,然后耐心进行教育转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主动改正。
2006年冬季,因工作需要学校对部分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了调换,我也接手当五年级的班主任,当时班上的数学课换给另一名教师带,由于对新教师的不适应,班上有一名叫李慧的学生就煽动几名学生和老师做对,不听老师的课,不交作业,就连考试也一个字不写,数学老师几次找到学校要求调课。作为班主任的我得知这一问题后,找到这名学生,耐心询问,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得知是现在的教师讲课语速快,没有原来的教师讲课听的清,他们才这样做的。
得知这一情况,我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耐心的教育:“有问题,怎么不告诉我呢?班上还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的?你这样做对吗?老师辛苦的备课、讲课,而你却什么也没学到,你的这种做法对得起老师吗?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你知道吗?”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这名学生深感内疚,主动找到数学老师承认错误,决心好好学习。数学老师也改变了教法,全班学生很快接受了。
案例三:对待学生要有爱心。
爱心是一个班主任管好班级的基础,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信任你,记得我原来带过一个叫黄开立的学生,他家里很贫穷,并且他的母亲精神有问题,可能因为这些原因,他一直都很自卑,学习也不太积极,并且在班上经常搞恶作剧。但是我对他的关爱改变了他。那是一个下大雪的早晨,我在教室上早读,在转的过程中,发现这位学生竟然光着脚没穿袜子坐在教室里上课,我二话没说,立刻到商店里买了一双棉袜,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里让他穿上,他当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对我说“谢谢你,老师!”,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到教室好好学习吧!命运是靠自己改变的!”从此,他好像明显变了一个人,不但自信起来了,而且学习也直线上升。我想,这就是爱心感化的结果吧!
案例四: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
因为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对小学生来说,更是这样,那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通过宽容之心让他们自觉改正错误。记得班上有个叫余强的学生,从小父母外出打工,上学了也是奶奶照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学习也落后,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害怕成绩不好在班上爬不起头,就在考完的当天下午,他约同班上两个学习较差的同学跑了,我得知后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并通知家长协助寻找,我带领学生和其他教师找到晚上九点多还不见踪影,在与其他学生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好像向县城方向去了,我迅速让家人用摩托带着追赶,然而跑了三十多里路也没见踪影,每当拦住过往车辆的司机询问时都说你们跑过了,在后面,而返回再找,还没有,无奈之下,我只好一人步行在公路上寻找,黑暗中,我就静静的站在公路上不动,冬季的寒风冻得我直打寒颤,5分钟、10分钟、30分钟过去了,突然发现公路旁的排水沟里黑影一动,我推开手电, 终于看见三名学生在公路旁的下水道里钻出来了,面对这一情况,我什么也没说,学生跟着我向返校的路走去,走到一个商店门口,我买了三包方便面塞进了学生手中,说:“你们饿了吧,赶快吃!”看着我冻僵的手,三名学生留下了眼泪,回校后,家长、教师聚集在一起,面对家长的愤怒、教师们七言八语的批评,我却平静地说,三名学生没有逃跑,他们准备到亲戚家去。面对班主任第一次在家长面前撒下了谎,三名学生心里明镜似的。那个星期我没有回家,而直接去了那三位学生的家。现在余强同学不断表现很好,而且还当上了班长。因此,每次学生犯错误时,我对他们都很宽容,我觉得只要他们能够改正错误,就是好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然而,宽容并不意味对他们放纵,改正错误之后还是要对他们从严要求,作到防微杜绝。从源头上教育他们,制止他们犯错误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构筑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基矗
当教师是一种良心活,要想当一位好教师很难,当好一位班主任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