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4 09:3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第一篇: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1、提出问题 1.1 问题的提出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从事小学教师工作教了一年级低学生,但是一开始在工作中发现了孩子们的很多问题,一上课,从课前准备到下课的课堂常规,总是一团乱糟糟,老师把要求说了又说,重重复复,总是有很多孩子老是不听,还是一点不变,根本不知道规矩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上课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不停地搞小动作,玩耍,说闲话,吃喝,一节课下来老师要时不时停下来组织纪律,孩子总是哗众取宠地制造出各种小插曲。不善于也不喜欢思考和提问题。无视课堂纪律,提出一个要求总是在他们做之前就不断地提醒,否则之前定下的规矩对于他们来说都毫不起作用。作业格式杂乱无章,字迹潦草糊涂,敷衍了事,学习马虎,错误率较高,没有自觉改错的习惯••我为他们身上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感到困惑和焦虑,甚至有一种无能为力的痛苦。在仔细考虑之后,我认为有必要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教育与一种研究态度和行动过程结合起来,尝试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日常教学作。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5.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这里,人在幼年时代的习惯的养成与小学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也赋予小学教师一种独特的责任。因此,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成为我工作和思考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活动。小学生的成长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小学阶段一个人的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在幼年形成的好习惯将是孩子一生的还财富,是一个人人生各方面成功的必备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经验,我结合实际工作,确定围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开展行动研究。对于我所任教的小学低年级这个特定的群体,他们学习习惯现状的如何?都有哪些因素影响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有效地控制学习行为,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对广大教师和家长迫切需要的。为了使本研究尽可能深入、更具普遍性,本文首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据此指导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最终梳理出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适用方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一个人一天大约只有5%是非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某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是一股强大而顽固的势力如影随形地依附我们,并不自觉地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显出来。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研究认为,对于绝大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智力因素相关。而在兴趣、信心、习惯、意志、性格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与创造学家王极盛教授曾对15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72.8%的学生都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在这部分人中,认为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轻度影响的占32.7%;有中度影响的占21%;有较重影响的占13.2%;认为影响严重的占7.5%。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则学习自觉性比较高,学习认真,善于学习;学习习惯不好,则学习自觉性差,并随着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学习就会出现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向成功迈向了重要的一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学习的客观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质上是一种终生教育的思想。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能使学生可持续的,除了基本的思想方法、知识和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开发个人潜力,促进其后继的学习和终身发展。这些离不开好习惯的支持。

在这个前提下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就成为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因为,学生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够将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等综合经验,主动自觉运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容易,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学习效果。针对现实教育需要,解决存在问题 本研究针对现有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如前所述,在我工作中遇到了在学习习惯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低年级班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其中的问题,从而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改善班级学习风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一直以来。我们大部分小学教师缺乏研究意识。每天沉溺于琐碎繁杂的日常教学事务中,把自己深藏在备课和作业之中,客观上缺乏时间和精力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梳理。本研究希望找出操作性较强、具体的,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适用培养方法,为广大教师朋友提供教育教学的现实素材。

1.3相关研究综述

1.3.1国内外相关研究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性行为学习内容,也就是说,某些行为的学习和发展适合在孩子生长的某个时期完成,如果在相应的关键期错过学习机会,以后该行为就不容易建立,甚至无法逆转。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送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发展,国内外教育者已经越来越重视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期间出现了一批著作、学术论文等等。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十二讲.新世纪出版社,2003,5.林格在《怎样培养习惯》认为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探索、不断自我更新、“做中学,学中做”,科学运用和管理信息,基本课程同步,针对层次不同的学习者,作者更倾向于拓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关鸿宇进行了多年关于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他认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定型性的行为,属于人的行为层次的最高层次。他从培养学习兴趣,分析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因势利导等方面对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提出许多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法。何家坚从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学校四方面进行研究部;发现遗传、早期的不良教育、管教不当、缺少内驱力、环境恶劣、单亲或其他因素,有煤焦油泵可能影响学习习惯的不良后果,教育家孙云晓先生长期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他认为父母和教师有责任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研究;他认为儿童受学校、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要么在智力方面,要么在道德方面存在影响,从而影响学习习惯和行为。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就会反应在学校生活中,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对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法国有“合同教学法”的研究;美国重视能力,鼓励“玩中学”

1.3.2相关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针对由于低年级儿童自制力差、自我监控能力弱的特点,孤立地运用单一的方法,可操作性弱的方法,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自身素质不高,对学生的习惯重视不够;有点教师只能针对某种已发生的现象进行当时的引导,缺乏连贯性等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依托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结合调查与教师行动研究,力求遵循儿童学习习惯形成的一般规律,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可操作性方法,为小学低年级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2.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1概念的界定

2.1.1.习惯

本研究中,习惯局限于小学低年级入学前已有的,入学后经过教师的培养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趋势。

2.学习习惯

本文中的学习习惯指后天逐渐养成的与学习行为方式相关联的习惯,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个体反复练习而养成的一种在学习时主动呈现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2.2理论依据

2.2.1.心理学的关键期理论

《心理学》认为:“在有机体生命的某一时刻内,有一些能力最易习得,这一时期就称作这些能力的关键期,又叫敏感期。”

学习习惯养成的也有关键期,小学低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个阶段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学生的关键期的形成时期,是在学校和家庭度过的,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光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有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行。

学习是一项有规律的行动。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其学习目的性更明确,更有条理,使学生肯学、乐学、善学。

3.教师行动研究

教师行动研究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需要研究的课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实践来使我们的想法和理论得以检验和理论化的过程。在参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知道自己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方式是否正确。还存在不足之处,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或补救措施。

4.研究思路和方法 4.1.研究思路

本人从事一至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恰巧是学生学习习惯初始到习惯成自然的重要阶段。因此这阶段涉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该如何引导。

4.2.研究方法 4.2.1 观察法 4.2.2 问卷法 4.2.3 教师的行动研究

5.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5.1现状描述

通过对新生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家庭中最突出是:

5.1.1、好多家长认为好习惯养成是教师的责任。5.1.2、家长对习惯的意识比较差。5.1.3、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少。

5.1.4、学生尚不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基本的纪律要求。

这些问题是小学阶段普遍存在的。学校将怎样解决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由家庭方面带来的影响?本人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一年级是养成习惯的最初阶段,教师应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反复抓,抓反复,使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最基本的一种习惯。5.2归因分析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在进步中不断出现新的不良习惯,教师要有针对对其进行纠正。5.2.1.学校因素 5.2.1.1 教师因素 5.2.1.2 同伴因素 5.3.家庭因素 5.3.1 家长文化程度 5.3.2 教养方式 5.4社会因素

6、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 6.1发现问题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总是不停地玩耍,身子和脚总是不停地转换姿势,不会集中精力听重要的内容和倾听别人的回答;学习的自主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教师家长的依赖性大,总是要教师不断提醒,否则大多数经常忘记写作业,不知道该怎么做,错漏百出,屡教屡败。因此纠正孩子们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就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对孩子们今后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利。

6.2解决问题的过程

6.2.1.采用正确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的倾听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在倾听习惯的培养的方面,不能用生硬毫无变化的口令:“请大家看我„„”“看黑板„„”。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在上课时候有些学生坐不住,我会大声说;“谁的眼睛最亮?”学生回答:“我的眼睛最亮!”我又说:“谁的腰背最直?”学生回答:“我的腰背最直!”这样一问一答,全班学生无一例外,统统腰背挺得直直的,眼睛朝前看。或者别人在发言过后,我问:“哪个小录音机能重返一下刚才的声音?”大家就明白了,老师是让大家重复回答,就纷纷举手,这样倾听习惯就有提高。6.2.2.我对此活动的反思

6.2.2.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在起初的课堂上,我采用了先前提到的激发学生倾听的评价语言,后来,我要求学生模仿我去评价一个人的发言,更好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大家争当小老师,更加注意了倾听,因为专心倾听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6.2.2.2 榜样作用有效发挥

上课表扬最快达到要求的孩子,让这种学习习惯的小模范在班集体中起到带头的作用,成为大家模仿的对象。

7、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的不稳定性、随意性,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但忘性也大,怎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达到根深蒂固,在行动研究中我总结出以四种方法。

7.1

榜样示范法

心理学认为,个体有时会通过特别的心理动机,有选择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物,心理学称之为“仿同”。小学低年级儿童对感官刺激反应比较大,在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需要利用直观、典型榜样示范。以成绩优异的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作为小榜样,来影响其他的同学。也可以通过一些奋发图强的故事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模仿偶像的学习习惯。当然教师是最好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教师说话的声音响亮清晰,要有倾听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模仿教师说话方式。要求学生写字工整、规范,我在黑板上示范书写的时候认真一笔一划书写。教师平常的言行举止作风等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把习惯好于习惯差的学生坐在一起,互相影响,好帮差,用孩子的语言去沟通,纠正不良的习惯。7.2

强化行动法

强化行动法就是通过反复、严格地训练学生的某种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并巩固习惯的一种方法。

对于坐姿不好,坐没坐相,跪在或蹲在凳子上写作业。每次看到这种情况我会夸奖一下“某某的坐姿真漂亮!”这样大家自然去模仿他。对于无法安静的长时间坐姿端正,这是天然的天性使然。因此就可以请这些同学带领大家做出标准的姿势,自己当小老师了,当然对自己的要求就得高了,所以也不敢轻易松懈。

这种方法还可用于工整书写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写字时候总是身子、手的姿势不规范,写出的字歪歪扭扭的,当家长和教师发现这样的错误,立即纠正,经历几次这样纠正过程,孩子们就知道规范书写。语言激励法

在培养低年级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评价语言是很重要的,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应该以表扬为主,尤其是学生偶然间表现出来的好的学习习惯,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孩子尝到表扬的满足感,下次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会以同样的好行为表现出来,希望再一次得到认可。孩子们上进心都很强,教师和家长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评价语言。我们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给他们带来的被肯定满足感和对自身的好处,这样他们更加自愿地坚持这种好习惯,并且主动吸取别人的好习惯来学习。

8、研究反思

8.1 结论的实用范围

本研究的开展是笔者在一所一般水平的学校进行的,生源相对来说一般,外来工人员子女占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孩子们的习惯差也是一大原因。本研究的高温导热油泵结论放到其他学校去,在学习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上也许会有不同,但是一些教育方法还是可以参考的。

8.2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中的培养小学生低年级学习习惯的问题上,对于如何引导孩子有效的利用家中的学习工具,家长如何有效地利用早教和或者课外辅导班的机会,这种学习工具和学习机会如何正面的影响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9.研究人员 9.1刘媛媛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实施方案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小学

刘媛媛 2016年3月

第二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对习惯的解释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对习惯形成的解释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建立、巩固并臻于熟练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学校每个老师都担负着几十个孩子的教育教学任务,要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儿童刚入学即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所以应该从低年级起,老师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一、教学生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使人终身受益。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孩子年龄小,他们对学习的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自己学习的习惯,由幼儿园的以“玩”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入学就要立规矩,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离不开学习,只有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其生命才能放出异彩,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只有学生明白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后,学生才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可能。

二、一般学习习惯的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整理和使用习惯等。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习惯训练。如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时声音洪亮。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课前准备儿歌:“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准备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文具摆放儿歌:“书包左边放,文具盒在右上,本堂课用书本、摆在面前好取放。”最后,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形成的技能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多以鼓励加奖励的正面强化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及时的提醒、督促、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人人养成好习惯,班级面貌自然得到发展。

三、特殊学习习惯的培养

各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不同,我们把它称为特殊学习习惯。像语文学科的书写习惯,是低年级学生必须养成的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指导学生握笔运笔,而且要指导他们按笔顺规则书写,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语文课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善于倾听,善于表达,课堂上师生才能够收放自如。高效率利用课堂40分钟。班主任和班上其他任课老师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老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从点滴入手,循序渐进,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四、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施策略

科学安排,由易到难,逐步积累,注重差异

我们不能因为习惯的重要,而一下子对学生提出一大堆养成习惯的要求。起先让孩子服从2---3项容易达到的要求。如果用大量的规则去要求孩子,那你就是迫使他去违反它们中间的这一个或那一个规则,因而你想使他养成的习惯也不可能在他身上扎下根来。在一个时期内(如一个学期),只能重点培养一两个习惯。例如,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学初,应该从“明日学具,准备齐全”(每天晚上按第二天课表准备齐学具),“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一尺一拳一寸和执笔姿势)等动作性习惯入手培养;“读书看报,查找资料”“学有目标,学有计划”,则应在中高段重点培养。

培养习惯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各自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达到要求的能力有差异,老师可以分层次对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要求。让学生在进步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采用多种激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每当学生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肯定或奖励,那么他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强,这就是“正强化”。可采用以下方法:

[1].代币制。如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哪天做到了,就奖励一颗星,没做到就不奖,积累了五颗星换一个月亮,积累了五个月亮换一个太阳,积累了一个太阳就兑现事先约定的奖励。所定的行为要具体、可行,最终的“强化物”要对学生有吸引力,这个方法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2].行为契约。由父母与孩子签订(亲子契约),也可由老师和学生签订(师生契约),双方都要承诺做到的行为,做到了有奖励办法,做不到有惩罚办法,要规定契约的有效时期,并张贴在室内显著位置。这个办法要注意成人与儿童要保持平等地位,承诺的行为要具体、可观察到,惩罚办法要有针对性,讲究适度、巧妙。

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

儿童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和家庭养成的。儿童的习惯如何,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生学校。”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父母与儿童的特殊关系,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长对儿童的各种习惯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家访、家长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办家教报,组织家长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增强教育效果,在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氛围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每位老师都具有母亲般的情怀,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与热情,对学生多一分宽容,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我们付出的汗水总会收获桃李芬芳。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儿童整个学习发展的历程,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历程。从小学低年级着手有目的、有意识、全方位、多视角地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进行渗透、熏陶、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及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可终身受益。既然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领悟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许多是受教师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特别是在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小,各种感官很不成熟,感知觉能力较弱,所以自主学习能力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就会相对偏低,作为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多引导、多扶持、多示范、多演示。

首先,教师板书一定要规范、整洁、不浮草,解题、计算认真不马虎。日久天长,学生模仿老师也就形成了书写、计算方面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应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说到做到。比如,就拿检查家庭作业来说,教师说什么时候检查就一定要什么时候检查,不能因一时疏忽忘记检查或干脆不检查,这样,就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让一些胆大的学生乘机钻空子,下次作业偷懒不做,反正老师也不会发现。长此以往,一些学生慢慢就会养成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学习习惯的每一步做起,自始至终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引领、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持之以恒,以涓涓细流汇成浩瀚江河,功到自然成。此外,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教师还要恰当地使用一些无声语言(如适当运用眼神、手势、表情、动作、姿态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有声语言的表达,训练到让学生感悟到:只要老师一个眼神,就知道做什么,“习惯会成自然的”。

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经过持之以恒、有意识地逐步训练才能得以形成和体现,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造成拔苗助长的结局,最终落个埋怨声声,事倍功半。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如教学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课时,统计出一班种32棵树,二班种43棵树,三班种45棵树后,解决了哪个班植树最多?哪个班植树最少?这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一班、二班、三班一共植树多少棵?一班比二班少植树多少棵?一班再植几棵就和二班同样多?等二十几个不同的问题,并与自己小组成员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这样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产生了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有学生发言,就一定要调动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直到大家都全神贯注、准备认真听讲的时候,才会对发言的学生说:“好了,开始讲吧”。天长日久,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捕捉信息,学会了判断、评价别人的观点正确与否,学会了交流,继而逐步会反思矫正自己错误观点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4、培养“认真完成作业,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写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在许多小学生写作业马马虎虎,想早些了事,出去玩玩;还有的干脆不动脑筋,拿别人做好的作业一抄了之。针对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平时要留心观察,杜绝它的形成。要求写作业时数字要清楚,书写整洁,格式正确,还要注重对书写的及时评价,并实行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另外,作业中错误是难免的,关键看学生是否能发现错误,认真、及时地改正错误,并且形成有错就改的习惯。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发现错题后,把正确的答案注在旁边,加以对照,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使良好的思考、倾听等学习习惯融入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教学。因此,只要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良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从而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即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多渠道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低段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文预习的习惯,在开学初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第一,大声读课文一遍,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带生字的词语。第三,默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第四,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读正确。刚开始预习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就带着学生预习两、三次。慢慢等学生掌握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

在课堂上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第一,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在实验的过程中,始终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第二,加强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其过程为: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将活动课内容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1)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教导处、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本着“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原则,提倡学生做到活动内容自选,活动方式自定,活动过程自管。如: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周、举行朗诵、演讲、书法、速算、歌咏比赛、评选国文小状元、手抄报展、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敬老院、联谊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3.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要和家长建立联系手册,和家长搞好配合,密切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学校重点引导家长注意以下问题:

(1)从学习兴趣入手,加强习惯养成教育。(2)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3)父母要做学习的榜样。(4)注意严爱结合。

三、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学习评价方法要突出以下特点:

1.评价标准明确而具体,便于对照评价。对应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目标,确立评价标准,力求标准条理清楚。学校拟设计多种表格,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各项内容。

3.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通过探索,逐渐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的灵活多样评价方法,使评价科学规范。例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记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轨迹,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举措。3.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全面公平评价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力争评价结果公平合理。每个阶段的评价内容要适中,不能太繁琐,否则教师和学生很难驾驭。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拒绝“人浮于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思想中注入深刻,在实践中体现扎实。“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是在播种希望,期待收获学生一生的成功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方案 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 胡晔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大的方面。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其中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它包括四个具体指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所以我们认为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从这四个指标入手进行一系列好习惯培养,是完全可行的。

二、课题及课题界定

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因此,在小学教育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独立、自我能动、勇于实践、勤于创新的人格特征。

三、课题研究的原因及分析

1、家长过于强调考试的分数

我们的家长并没有从学习的真正目的和孩子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让孩子进行机械学习,只是重视孩子考试结果,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就使考试成为目的,仿佛考满分的学生就是最有出息的,反之就将一事无成。这样就使孩子的学习趋于被动,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2、低年级学生思想存在误区

低年级学生受年纪影响,容易产生和家长一样的思想,这不足为奇,但我发现不少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存在这样的思想:一年级就是在重复幼儿园的知识(一年级上册好多内容幼儿园已学过),所以上课不听也照样能考满分。长此以往,学生就难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学习的习惯,对以后乃至一生的学习都十分不利。

3、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我们有的老师也受长期应试教育和“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影响,产生极端表现:一是只注意自己讲,不给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或者给了学生思考的机会,但也只是流于形式,充其量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从根本上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更别说教完之后总结反思了。

四、课题研究的紧迫性

中国科学院的心理学家曾对1560名学生进行过不良行为习惯对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发现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者占72.8%,其中轻度影响者占32%,中度影响者占20.1%,偏重度影响者占13.2%,严重影响者占7.5%。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没有科学性的,是完全必须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们认为,如果这一课题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研究,那么它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首先,本课题的研究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的实施将有利于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关爱学生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其次,从学校发展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上新台阶、上新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出风格的重要途径,是系统地总结实践中教育经验,使制之上升为理论的重要方式,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再次,从事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途径,也是成功教师的必经之路。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学习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生活实践,研究学生,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创新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风格,促使我校教师尽快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化。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理论依据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目标:

1、学生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形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精神,养成独立、自我能动、勇于实践、勤于创新的人格特征;

2、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转变学习方式与方法;

3、尽最大力量改变学生家长老师的错误思想,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训练学生的点滴习惯;(1)上课认真听讲;(2)独立完成作业;(3)学会预习;(4)学会复习。

2、构建良好习惯养成的评价方式和标准;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变化,作出相应地记录与调整;

3、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及其它方面的交互性研究;

4、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的研究。

八、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的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原则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总目标为指导,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一项进行研究,并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研究时作好3个重要环节的研究与实践: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的联系。探究实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2、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的原则:

(1)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的原则;(2)师生平等探究的原则;(3)实效性、创新性原则。研究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深入学生的生活,对案例中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对学生参与面几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研讨法:对学习习惯培养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炼出更有科学价值的培养模式。

行动研究法:对学习习惯培养中值得探讨的子项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个课题研究为期一年(2006年3月——2006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06年3月)

学习有关理论,形成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一阶段预期成果形式:学生转化跟踪记录袋、调查报告、教师阶段论文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

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第一阶段预期成果形式:学生转化跟踪记录袋、调查报告、教师阶段论文

(三)正式实施阶段(2006年7月——2006年9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积累资料台账;

第二阶段预期成果形式:学生个案例子,教师阶段小结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总结

(四)总结鉴定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1、作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账;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十一、经费的管理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从幼儿园的孩子忽然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还无法轻易适应这角色的转变。我认为首先应该从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一、以写字习惯的培养作为切入口,老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孩子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好的教学习惯。自己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那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也要工整,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自己就得带头说普通话。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教学中有许多细节,如坐的姿势,两腿并拢,放在桌下,腰挺直。握笔的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寸、一拳、一尺。还有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必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好的习惯起码要6个星期才能养成。教师除了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教师工作,在家督促孩子的行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古人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这样,孩子们就会带着问题来上课,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能理解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也就会更好。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们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6、7岁正是他们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课堂上,难免会有“吵闹”现象,会出现“我想……我要……我来……我还有……我认为……”。这时,我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于是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讲得有道理,都给以肯定。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编字谜,编生字故事等形式来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识字。如在阅读中识字,在看图说话中识字,在生活实践中识字……每个孩子也喜欢用不同于别人的方法来识字。自编字谜,编故事,做加减法一样,加一加,减一减,联想法,编顺口溜等。孩子们编的字谜让我感到惊叹。如:母亲戴着帽子在水边,这是“海”字;太阳从天边升起,这是“旦”字;三个人在太阳下玩,这是“春”字,一人牵一头牛,这是“件”。虽然有的孩子编的字谜还很幼稚,但他们是真正动了脑的。编故事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他们能够用要认识的字编出一个个优美而又动听的童话故事。我尽量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孩子们在快乐的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很重视的。每一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明白,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单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要靠学生日积月累的阅读。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学生的阅读是紧密相关的。为了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给他们推荐一些少儿读物。动员孩子们将自己喜欢读的书带来放在班上的“图书角”里与同学交换着读,每天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大声地朗读一段给大家听。这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做准备,班上的读书气氛相当浓厚,有的孩子一下课就捧着书认真读,“图书角”里也增添了不少好书,有《西游记》《水浒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名着。我没有想到,孩子们已经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这些名着了。

除了读课外书,孩子们连语文书上还未学过的课文他们也会在课外读完,你常常在教学新课文时,他们围绕课文所思考的问题更有深度,提出的问题也更难。如在教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学生对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已提前掌握,课堂上他们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小蝌蚪为什么会和青蛙妈妈分开呢?青蛙有鼻子吗?癞蛤蟆也是小蝌蚪变来的吗?孩子们围绕这些问题积极地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拓宽了知识面。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爱看书,多看书已经成为他们都喜欢完成的课外作业。我认为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他们的一生也是有影响的。

三、善于倾听的习惯

课堂上要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现在不少孩子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与自己无关,我要求学生在听时坚持“三个到”:耳到、眼到、心到。眼睛看着说话人的表情,耳朵听说话人的语气,语音、语调,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说话人身上。在平时的口语交际,小组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听力的训练,在午会时也给孩子们念一些动听的,有意义的故事,提醒他们要叫醒自己的耳朵,多听别人的发言,做一个有心人。

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所以培养习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良好的习惯之舟就会搁浅,甚至倒退。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而且将使人终生受益。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0-10-21 10:11 《奎文教育网》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低年级儿童经过学龄前的教育,认识、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显发展,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学校和班集体的严格要求下,集体观念、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也明显增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儿童学龄前期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发展,并通过教育改正其不良习惯。新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叶圣陶先生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恰恰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可忽视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今后学习或生活的重要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进入小学后,儿童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幼儿园的以“玩”为主变为学校的以“学”为主,这一变化对孩子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教导孩子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学龄前教育,儿童已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但对学习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他们虽然能够比较长时间的坚持学习,但有时会出现坐不住或感到疲乏的现象。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打呵欠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提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功课,自己负责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注意用眼、用脑卫生等。教师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让儿童由被动的遵守变为自觉的习惯。但良好的习惯不是短时期可以形成和巩固的,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从点滴抓起,不断地提醒、督促孩子,有意识地使儿童明确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自觉学习。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要从细节入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紧抓这些细节,从而养成好的习惯。例如:在完成书面作业时,有的孩子是写错了一个数字或做错了一道题后,就打开文具盒拿出橡皮擦,用完以后再放进文具盒里后继续完成作业,再出现问题就再按照刚才的步骤解决。这样做作业的效率会很低。因此在做作业之前教师就可以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把铅笔、橡皮擦准备好,如果要列竖式计算时还应要求学生拿出尺子。这样就避免了孩子因为学习用具影响完成作业,也使得学生专心作业,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检查作业,有的教师就泛泛而谈说:“请同学们认真仔细检查作业。”但是如何认真仔细的检查呢?只是说两句认真检查就行了吗?还是应该从细节入手,强调检查的方法,要求学生在检查计算时,先检查数字有没有写错,在检查运算符号有没有错,最后再算一次检查计算有没有错误。

《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教师在教育时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抓紧。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要着重从头培养,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是从模仿中学习的,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首先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而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随意地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第四篇: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处银川市南部,是一所农村移民小学,在校学生160多人,全为回族。由于学生地处农村,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学习条件、学习环境比较差,导致他们学习比较被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大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布臵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根本不交,学习不主动,全靠老师的逼迫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让这些不良习惯漫延下去的话,不但影响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使学生延误终身,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不负责任。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的办法就是从孩子入学时抓起。为此,我们决定开展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因为农村孩子没有进行学前教育,所以低年级学生在

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学习习惯。譬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学习习惯也很难改变,因此,根据儿童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势在必行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

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能够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可以为一线低年级教师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矫 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以便于在教学实践中参考运用。

3.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进一步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意 义,增强培养学习习惯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

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在孩子生长的特定时期需要学习和发展特定的行为,如果在特定的关键期

错过学习机会,以后该行为就不容易建立,甚至无法逆转。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受学校、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要么在智力方面,要么在道德方面,最终影响学习习惯和行为。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就会反应在学校生活中,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对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送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发展,期间出现了一批关于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著作、学术论文等,主要有:关鸿宇,他多年来对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得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定型性的行为,属于人的行为层次的最高层次;何家坚从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学校四方面进行研究部,发现遗传、早期的不良教育、管教不当、缺少内驱力、环境恶劣、单亲或其他因素,有可能影响学习习惯的不良后果;教育家孙云晓先生长期研究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他认为父母和教师有责任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这些研究对新时期农村移民小学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和新动向而言,理论性很强,而适应性、实用性却不是很高,尤其是在低年级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上的操作性不强。我们这个课题组准备依托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结合调查与教师行动研究,力求遵循儿童学习习惯形成的一般规律,探索培养农村移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上的新:本课题研究的不仅是对低年级学生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还注重促进教师、家长对待学生学习习惯观念的转变,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研究角度上的新:当前研究者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农村学生,范围

比较大,缺少对移民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别关注,而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移民学校低年级学生,范围小,目标明确,对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用性、可操作性比较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首先,个体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互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则。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

(二)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教育家洛克)“人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 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英国其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一)习惯:

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

(二)学习习惯:

是指学生为达到学习效果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自动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习得,使之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包括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三)良好学习习惯:

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良好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就、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将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我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研究出适合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方面:(1)转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贯穿于教育教学绐终;(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熟练掌握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方法;

3.家长方面:转变家长不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观念,使其懂得良好学习习惯对子女学习的重要作用,并知道最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哪些,配合老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对兴泾一小低年级学生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

2.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教育理论,并根据小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3.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4.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家庭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

课题开题前,通过设计问卷、召开座谈会、访谈等方式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兴泾一小低年级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同时,还要了解与学习习惯培养有关的理论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理论研究法。

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三)行动研究法。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注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边研究边总结,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再进行研究。

(四)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2013年4月——2015年4月,共分四个阶段时行。

第一阶段:研究设计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主要工作包括: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确立研究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向、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课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0月)

主要工作包括:观察、调查与分析,对研究对象在课题研究开始前同时了解家长和其他教师对出孩子学习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掌握情况,为本课题研究做好铺垫性和实证性工作,并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5年1月)

主要工作包括: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启动研究; 2.运用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考察、家访、教师观察等活动,探索

提炼小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计划。

4.不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在行动研究中归纳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

主要工作包括:

1.全面收集、整理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总结,申请课题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一)教师课题课例集

(二)学生作品集

(三)课题组成员论文集

(四)结题报告

1.工作报告

2.结题报告

八、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孙云晓、张梅玲北京出版社《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史德志主编新时代出版社

第五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

一、制订计划习惯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订清单式的生活、读书、实践活动计划,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计划简明扼要,内容要求清楚。

2、按计划认真执行。制订的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以放弃,力求改变有计划而任意不执行的不良习惯。

二、课前预习习惯

3、提前预习课程。每天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作简要的预习,把课文读熟,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4、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上网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5、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6、预习时要集中精力,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学习习惯

7、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作业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

8、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指导,专业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

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9、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正。

10、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举手发问。

11、在接收到信息后,应该快速作出反应。比如快速打开课本、快速从位置上站起、快速整理学习用品等。

12、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乐于交流,交流时目光专注,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不嘲笑别人的错误。

13、要主动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14、学习要善于举一反三,通过学科间的联系理解问题。

四、阅读习惯

15、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16、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7、收集和管理信息能力。利用身边的信息源,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时候,养成收集和管理信息,应用于解决问题并能够向周围同学来传递信息。

五、书写习惯

18、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19、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20、书写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21、爱惜作业本,不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意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

22、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六、交流习惯

23、善于将学习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受向家长、教师、同伴、邻居交流。高年级同学要养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用语对话的习惯。

七、记忆习惯

24、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

八、作业习惯

25、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完成作业时要做到精练反思,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应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养成自主设计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6、写完作业要把作业放入书包中,整理书包时,把学习资料在书包中分类、有序放置。

九、改错习惯

27、作业本、练习册、试卷下发后,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要建立错题集,做好错题记录,找出错因,及时订正。

十、总结反思习惯

28、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怎样学的?还有什么问题?”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头脑中简单地回顾一遍。回想今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单元结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29、建立成长记录袋。对作业本、试题、笔记、改错本以及受到奖励、获得的荣誉等做好积累,并时常翻阅自己的成长历程记录。

30、及时记录生活感悟,养成至少写2分钟日记的习惯。每学期结束,写出总结反思材料,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说明: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重点。

1——3年级培养重点:兴趣、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课堂学习和记忆习惯。

4——6年级培养重点: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书写习惯、演讲和总结反思习惯。

下载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得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说的这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学习计划 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学期初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计划要简洁、明确、易行,包括目标、要求及时间安排三个方面。 二、预习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

    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古谚曰:“磨刀不误砍柴工”。想做好一件事,掌握正确的方法,会使你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就学习而言,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为了学好习的重中之重......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练习题 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 一、基础知识题 1、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后不易改变的_____和_____。 2、学习习惯是在长期......

    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人们常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面”。这是因为字写得好不好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新课标》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

    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最终定稿)

    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一步:看 1、看字形。学龄儿童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容易发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间的联系,在认字形中,往往因观察不仔细而发生增减笔画,......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题指导教师: 填 表 日 期: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