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叙事(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9:2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叙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叙事《统计》

姓名:马志琪(辅导教师)

学校: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张川镇西关小学 学科:小学数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课题:《统计》

新的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爱学习的本事,想学习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远远没达到以上所要求的,究其原因有四:

1、怕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就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怕课堂会乱,学生不好控制,不能更好的进行有效地教学。

2、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生生互动不积极,讨论问题不热烈,掌握知识不全面。

3、互动交流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没有发挥互动交流的作用,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什么目标也没有达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

4、教学中教师不知如何给予学生自主,找不到切入点,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感觉无所适从,怎样的教学才称得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下面我就谈一下关于学习《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活动》课的前后,自己在教授小学六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的几点体会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方法。

【国培学习】之前的教法:

1、复习统计的概念和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导入新课,讲解怎样制统计表和统计图。

3、根据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教师边讲学生边制作练习。

4、讲解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进行练习。5.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国培学习】后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层次也很清晰,教学环节齐全。虽然看起来很扎实很成功,很有成绩,教师的感觉良好。实际大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听的糊里糊涂。主要原因是教师主导了课堂,讲的天花乱坠,教师自己觉得很好。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聪明才智。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没有亲自体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看起来很成功,其实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也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没有一点自主权。没有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达到生生互动。我们应该在备课,分析教材时,要分析教材,分析学情,不要盲目的备课。我们教师备课时应该想到如何教如何学,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讨论互动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要落在实处,而不是光说在嘴上。

下面是我【国培学习】之后的尝试:

1、学生首先对一次测试成绩进行统计,然后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先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把这次成绩按男女制出一个统计表,然后大家讨论归纳统计表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学生实践,亲自动手做。并复习巩固了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学生就得到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怎么制统计表,并了解了统计表对我们的好处,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整理统计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2、应用多媒体演示有关的统计表的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进行有关基础练习。

3、把全班分成8个组,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学生很快的制成条形统计图。

4、再通过相同的方法引导让学生知道怎样制扇形统计图。【教材简析】:

《统计》(本学期对统计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教材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选择既拓宽了学生收集数据的渠道,又显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处处存在,并了解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材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的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制作方法,能清楚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学情分析】:

(1)本班共有61名学生,我是在本学期担任这个班的数学教学。从前一阶段的教学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基础特别差,计算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为了上好这节统计课,我想全面的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

(2)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学习扇形统计图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的形成知识的生成点。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3)在前面的统计知识中,学生已经有了统计的经验和方法,并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读懂统计图,通过课前布置的任务,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互动讨论理解所学知识。

(4)统计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对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前首先做了一次数学测验。让同桌之间互批互打出分数,做为本节课统计的数据。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加强对统计的认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目标导向】:

1、知识与技能:复习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数量与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现对此观察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现教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教法与学法】:

1、准备好互批完的一套试卷。通过互批让大家感受到数字与成绩的魅力。让他们充分体验数学中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用。

2、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体验快乐学习的乐趣。从而让他们由不爱学到愿学到想学,最后达到会学。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先把61名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的成员由好、中、差组成,并且选出一名组长。(1)大家先以我安排的和大家想在一起的组成8个小组,每组8人。男、女,好、差大家要搭配开。这样有利于我们学习,配合讨论。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说明】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各小组的凝聚力,从而达到互动的目的。

学生:准备好了。

教师:我们学过的统计包括哪几类? 肖思怡:统计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图。

高佳宁: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刘小花:统计图包括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

老师:大家回答很准确。今天我们系统的来复习一下统计的有关知识,让大家明白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大家有没有信心自己做?

学生:齐声回答(有信心)。

(2)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试卷。先看一看分数,再准备完成下面的任务。(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就这次测验成绩制出一个统计表。

【注明】:

1、每个分数段分为男、女生多少人。

2、分数段有:40分以下;40~49分;50~59分;60~69分;70~79分;80分以上。

按分数段叫,让同学们亲自数每个分数段男的有多少人,女的有多少人。下面的同学进行统计记录。并把有关数据填在制好的统计表中。

〖 六年级二班第六单元测验成绩统计表〗

二、对比分析,探索知识(重点):

1、首先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制出条形统计图,这个比较简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并让组长检查验收。

2.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统计》。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六(4)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4)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

图比较好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4)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有8人,喜欢踢毽子的5人,喜欢打乒乓的有6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7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多1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4)班一共有40人。师:你是怎样知道六(4)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现在请大家算一算喜欢跑步的占全班的()%,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分别占全部人数的()%。

师:老师想清楚看出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能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 生齐: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生齐:当然想知道。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师: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4)班同学喜欢跑步的人数占得百分数。这个35%表示什么?哪部分表示全班人数?

(出示)六(4)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如课本插图)

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35个扇形表示喜欢跑步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师:你能说说其他各小扇形所表示的意思吗?。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生1:我了解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

生2:我了解到喜欢跑步的占35%;喜欢跳绳的占20%;喜欢踢毽子的占12.5%;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占17.5%。

生3:我知道喜欢跑步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5%;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只占12.5%。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六(4)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就是占40人的15%,40×15%=6(人),所以喜欢乒乓球的有6人。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生1:喜欢跑步的有多少人? 生2: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生4: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算式解决它,好吗? 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列式解决的?

生1: 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 生2: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0×15%=6(人); 生3: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40×12.5%=5(人); 生4: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40×22.5%=9(人)。生5: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踢毽子的多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生6:喜欢跑步和喜欢踢毽子的共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3、下面大家就根据前面所学的有关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已小组为单位来把〖 六年级二班第六单元测验成绩统计表〗制成扇形统计图。

4.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我们要认识到统计对我们的重要性。

【感悟】: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息

息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本节课的教学前布置学生先调查整理本班学生第六单元测验成绩,再制成统计表。在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引出扇形统计图。能激发孩子们地学习欲望。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学习,让学生从例题中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在这节课里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后,自己去解决问题,领悟知识的内涵,放飞自己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我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以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我设计了最后的拓展题—〖 六年级二班第六单元测验成绩统计表〗,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提升。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理解、探索、记忆。教学中把童真童趣、激励评价引入数学学习中,激起学生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数学知识的海洋,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会有自发展示能力的欲望,因此在统计教学中,把情境融入教学中。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圆的认识》

东曲国岱小学张素英

(步骤一:选取的课例,主要写课例的教学内容或选课原因)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体特征,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的教学才称得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上好课---小学数学》课的前后自己在教授小学数学十一册《圆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体会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步骤二:讲述国培之前的教学方法、讲课内容及简要介绍一下教学设计等)

国培学习之前的教法:

观察法、讲授法、练习法。

讲课内容及教学设计:

1、认识圆心。2、3、4、揭示半径、直径。(介绍字母表示法)讲授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讲解用圆规画圆。

(步骤三:参加国培前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重点说明不足及改进措施)

以上参加国培前的教学过程,注重“教”、注重“讲授”、注重“结果”。传统的教育禁锢了孩子的思维,用知识封杀了孩子的想象,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自我意识,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要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必须应意识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要为人师,不做经师;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心灵的沟通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

动过程,要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步骤四:介绍参加国培后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及收获的成果)

学习方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方式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终将成为一个人的生存、生活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国培学习之后的尝试:

第一步感知圆。

1、引入“试想:平静的湖面扔入一石会看到什么?”

2、投影出式圆的图片,感知圆的美。切入课题-----圆的认识。第二步在活动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1、说说各平面图形的名称。

2、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区分圆与其他图形的异同。感知:圆那么光滑,那么饱满,那么匀称„„“所有平面图形中圆最美!”魅力?

第三步在操作中丰富感受。1、2、3、4、交流圆规的构造。学生尝试画圆 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方法:针尖不动,距离不变。第二次画圆(思考:若方法正确,用圆规能画出其他图形吗?)引导(教师示范画圆)聚焦: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第四步在交流中构建认识。

1、2、认识圆心。引导画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揭示半径。(介绍字母表示法:生标示)

思考 :半径有几条、长度怎样,是如何发现的?

(介绍古代数学家的发现。)-----折纸验证。

3、探索直径的特征:

表示„(1)教师出示反列,生小结:直径经过圆心,两端在圆上„字母

(2)由所有半径都相等且有无数条推出:直径长度都相等且有无

数条。

4、纳

5、掌握用圆规画圆。

(1).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想象:半径不同,圆的大小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第五步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多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有多少条?

2.沟通:正多边形与圆的联系-------圆出于方。

渗透圆的旋转不变性。

第七步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步骤五:感悟。通过国培研修所取得的成果)

感悟:人的头脑不是可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举待点燃的火把。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让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要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总之要以科学的思想来辨析理论从而更好运用于实践,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教育新观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其放在教育的本位中心,注重学习者的“自主、交流、探究”学习,使其在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学习中快乐地自由地生动和谐地获得“质和量”的发展,这就是我通过国培研修所取得的收获。

验证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由上疑问进行度量„总结归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新店寄宿制学校

姚凤芝

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练习,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学生在完成统计图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喜欢游泳的人太多(有25人),而书上的统计图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也只到20人,这时孩子们犯愁了“该怎么办呢?”。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突然,小机灵何立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再往上加3个格子,涂2格半就可以了。”这时,班长陆铃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上面已经没有地方了不能加。”“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知道了,既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我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黄盈站起来说。有一个同学接着站起来说:“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4个。”何立急得跳起来:“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问他。他说:“喜欢跑步的有5个人怎么涂呀?太麻烦了。” 这时,刘文群同学站起来了,他慢条斯理的说:“我觉得最好用一个格子表示5个人,因为这些数都是5个5个的,如喜欢跑步的有5人,是一个5;喜欢跳绳的有10人,是2个5;喜欢游泳的有25人,是5个5。用一格表示5个很容易也很方便。”孩子们都点头表示赞成。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制作统计图时怎样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呢?”孩子们开始讨论,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我觉得跟统计的个数有关,如果不是很多,就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

“我想要先观察统计的个数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 “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来确定格子的数量。”

“是的,我想,要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

“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从下面的几个统计表中选择一个,和小伙伴一起来设计一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看到孩子们的思维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我想他们只要坚持下去,老师加以引导,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很棒的!2013、10、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数学,比如:早上买早点要用数学、一天的油盐酱醋等等要用数学、还有你家到学校有多远?……都离不开数学。我经常对学生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又强调:“你要想学好数学,语文不学好也不行,一道数学题不能读懂它的条件和要求,怎么分析解答呢?因此,语文也必须学好,凡是排在课表中的每门学科,大家都要力争学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班多数学生的发展比较全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数学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感悟

平安小学

陈 娟

2018.10.6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下课前的意外收获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皱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孙豪,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你真聪明,他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张宇鑫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班长林宇彤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他得意的说。

“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张子彤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小学数学(1)

——《摸球》教后记

在备这节课之前,我查阅了有关概率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我理解教材,把握好“可能性大小”的总体方向,确定好重难点。我觉得以下几点做的挺到位的:

一、遵循概率的认知规律

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课,需要试验的验证,体验和感悟的。因此,我采用了“猜想——验证——感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建构“可能性大小”的原始经验,得出猜想。再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因此,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的结论,使原有的知识得到了重构和升华。

二、注重生活经验的开发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我们数学资源开发的宝库,能利用好生活经验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这节课我在两个环节注重了生活经验的开发:

(一)引入环节,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以最直接、快捷的方式提炼出数学知识。

(二)运用环节,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们要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设计“抽奖转盘”,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的所有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知识。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话虽老了点,但却是不变的真理。兴趣会促使人主动的去寻求知识和真理。这堂课我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猜球游戏——摸球游戏——摸奖游戏——闯关游戏”等四大游戏,环环相扣,不断地调整课堂的气氛,调节学生的状态,将整堂课维持在最佳状态。

当然,由于经验不足,这堂课也留下了我的遗憾:

一、小概率事件没有更勇敢的面对

虽然说,在备课前我就小概率事件就给予了充分关注与思考,也曾经犹如初生牛犊般勇敢面对。但是,试教的碰壁使我变的小心翼翼起来,于是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来帮助学生感悟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却忽略了及时制造认识冲突的可贵之处。

二、没有用更适当的方式呈现数据来源

由于“可能性大小”的特殊性,本身就包含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提供的数据最好是有根有据的,这样才具有说服力。

小学数学(4)

——《花边有多长》教后记

昨晚看到了张老师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的课件,正好和我的进度吻合,今天上课借鉴了一把,感觉真好。

练习题的设计非常实用,如计算面积的第2小题,已知一个底是8分米,另一个底是6分米,这个底上的高是4分米,解这道题学生要选择对应的底和高,6分米和4分米,8分米这个条件在计算面积时没有用到,要让学生明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用对应的底和高相乘。

接下来,让学生算出8分米的底所对应的高,用刚刚计算过的面积÷底=高。解决问题的第2题:有甲、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乙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分米,高是底的一半。甲的高是2分米,它的底是多少分米?

这种变式练习,很有必要,学生先求出乙的高,然后底×高=面积,再用面积÷底(8分米)=高。解决问题的第3题:一块底边长24米,高10米的平行四边形地面要贴瓷砖,每平方米需要贴6块瓷砖,这块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块瓷砖?和第4题: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场,底是63米,高是25米,平均每辆车占地15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停多少辆车?

这学生通过对比,知道求了面积之后,什么情况用乘法?什么情况用除法计算。最后的考一考和比一比,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的伊始,教师是逻辑地显露与教学有关的旧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牵引?还是充分相信学生,放开空间,让学生调度各自已有经验走向新知学习?第一次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复习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作了明确的暗示,定死了学习起点。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师铺设好的现成道路,毫不费力地从商不变性质中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最后的考一考和比一比,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叙事(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叙事(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转载)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信任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 陈大学区杨楼小学李佑贵 记得在期中考试后的讲评课后,我布置学生把数学期中考卷更正好,并请家长查阅签署意见。第二天,课代表收好试卷交给我,我着重查......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王金茂 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学随笔 章小红 “平行与垂直”是学生学习直线及角的认识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行和梯形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平......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大佳河乡中心学校 褚海涛 一、工作是种事业 有人常常说:“开始上班把工作当事业,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职业,最后变成了副业,工作没有热情。”工作六年了,我......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巩......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 副本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优秀生:324+198 5968—3999 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