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9: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第一篇: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从处理牛冲岭事件中破题

我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集中突显,虽然各阶层、集团利益争夺在变革中得到一定的磨合。但农村具有其特殊性,自中央提出工业反脯农业后,农村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各类矛盾,各阶层、集团利益争夺更加激烈,群体性突发事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下面笔者就从处理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牛冲岭事件中破题,谈谈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几点思考意见,供大家参考。

牛冲岭位于泮头乡双罗行政村故村、冲头、下罗三个自然村之间。一听“牛冲岭”这名字就让人感觉到具有很强的霸气和争议,它的确不俗,平静了几十年的山岭于2009年4月突然热闹起来。

现正在建设中的京珠高速复线途经牛冲岭。2009年4月底完成了征地补偿工作,补偿款为70余万元。从天上掉馅饼,谁不想把它一口吞掉?于是三个自然村各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冲头人认为:自己开村最早岭应该归自己所有,但村子小只要多少分自己一份就可以了,没有胆量去一口吞掉那块馅饼。下罗人认为:虽然冲头人到这定居比自己早,但不知什么时候该岭已归自己所管了,馅饼应归自己吃。故村人认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有村干部(下罗村人)许诺把牛冲岭无偿让给故村、冲头人种树,前两年还卖了树也没见下罗的人干涉过,自己应把馅饼吃一大部份只留一小份给冲头。6月三个自然村分别向乡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乡里把钱下拨自己手中,各自然村到乡里的人不是来两、三人提建议,而是一来就三、四人来向政府施压,乡政府也曾多次派人到村里调解都未果,补偿款暂时由乡财政所代管。10月下罗村向林业局提出确权,由于关系复杂等种种原因林业局也迟迟未做裁决。2010年3月9日,故村人终于耐不住了,聚众到牛冲岭高速公路征地的红线外两旁去种树苗,下罗的人知道后马上聚集了一大群人到山上扯树苗,双方发生了一点摩擦,后被及时赶到的乡干部分别劝回。3月10日清晨,下罗、故村各自聚集了自己的叔侄、亲友上百人持刀架炮,经县、乡干部,公安干警极力劝阻无效,双方还是发生了械斗,所幸当时两村的力量悬殊(下罗人多些)双方只有3个人受了点小伤就退出了械斗。下午故村的叔侄继续来人增援、助威,形势非常紧张,不过还是被县、乡干部,公安干警通过极力的做工作劝回、疏散。8月公安部门对为首的6名滋事者进行了抓捕,当时只是抓到在家的3人,三人在逃。10月下旬,乡党委政府深入双方做工作,以真诚换真心,终于真诚所至金石为开,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征地补偿款下罗得12万元,故村得30多万元,冲头得25万元。双方还送了两块牌匾给党委政府,分别是“清风润物破坚冰,难得干戈化玉帛。”“勤政为民,纠调有方”。

牛冲岭事件终于得到了妥善处理,然而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偏僻山区老百姓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并带有原始的野蛮性。

70余万元的征地补偿款,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许多老百姓做梦也没有想到,真是喜从天降,对冲头、下罗、故村的百姓来说谁都想占为已有,并都计划着自己能分到多少钱,同时也不能让别人来分薄自己的馅饼。这种排他的心理为后来的械斗事件埋下了隐患。2009年6月三个村都向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随后乡政府多次派人到村里调解:让冲头村分一少部分(冲头村人少一些,也没有什么意见)其余部分让下村、故村平分。下罗、故村的百姓都认定:我东西为什么要分别人一半?还对前来做工作的乡干部说:“那你们的工资分我一半吧?”在2010年3月9日,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组织煽动下,双方群众认为只能用武力才能解决了,于是群众再也按捺不住了,不听劝阻、不计后果,持刀架炮发生了正面冲突。后来双方被逮捕者的家属仍在问乡干部:“他们为什么要来争我们的岭?”而不是说,只要把我老公放出来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因此,作为乡镇干部要努力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而不能让群众的一些落后思想观念听之任之,反倒来左右自己的思想,为转变群众观念哪怕需要几届甚至是几十届乡镇干部的精力,也要为之努力;哪怕自己只能转变一点点群众观念,也要尽心付出。

二、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些人的不可告人目的,政府对这些人不能软弱。

事件发生后,乡干部、公安干警深入村里走访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那些为头领导、组织,煽动闹事的人往往是一些成天游手好闲之徒和一些曾经有个人恩怨的人。特别是那些游手好闲之徒他们无所事事,巴不得有事来搞,把事搞在搞混,并从中得利。他们开始就煽动闹事,事情出来后,他们就到群众中去收钱集资,处理事情(双方都有人受伤住院需要钱,有人被逮捕后找关系、找律师、安抚家属都需要钱),自己从中捞取提成和补助。然而,征地补偿款未到百姓手中,群众反因此事人平负担了近千元。还有个别出自于本自然村的一些“穿皮鞋”的人,他们自恃自己掌握一些法规、政策有意煽动群众闹事,闹好了是他们的功劳,闹砸了他们置身事外,不关他们的事。因此,对于这些带头滋事的人政府再也不能软弱,对他们实行该捕则捕。诚然,近年来有些地方的政府主张以稳为主维护“和谐”,而对一些好事之徒一味地迁就,反让这些人有恃无恐。乡干部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到三个自然村去做调解工作,而群众在那些好事之徒的挑逗下就是听不进劝。在10月下旬个别带头滋事的人被逮捕后,倒是利于了事件的处理。

三、乡镇政府权小责大的现状和现行体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已失信于民。由于部门利益争夺,一些有利有权的部门都收归了条管,而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不得不背负所有的责任。如一些非法采、洗矿,乡镇是坚决打击,而有个别部门则为之提供便利,一旦出了事,责任和骂名又是乡镇政府背。有些职能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工作不过细,往往是敷衍了事,如果说牛冲岭当初发下了山林权证,那完全可以避免“3.9”事件的发生。在许多时候上面一有什么事情或责任总可以往下推,而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再也推不下去,而老百姓所接触和看到的往往多是一些乡镇干部被追责,还以为什么都是乡镇政府的错,承担责任也是应该的。有些部门搞什么项目他们是直接找村里、找到老百姓,而一旦哪里出了错,又要求乡镇政府去摆平。摆平一般需要职权或资金及某些专业技术鉴定,而乡镇政府往往缺少的是职权、资金和专业技术,为求稳定,有些乡镇政府只能表出一些实现不了的空态,这样乡镇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已失信于已。下罗、故村两村的老百姓就是不相信乡干部的调解,都以为乡干部在帮着对方说话或在说空话,他们认为律师说的什么都是正确的,乡干部所说的话都是假话,哪知道律师们一般考虑的是自己利益。因此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尽可能多的把职权下移到乡镇。

四、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但更具一定的必然性。

牛冲岭事件在2010年3月9日发生虽说偶然,但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是之寒”,从2009年4月京珠高速复线在牛冲岭完成征地补偿工作到2010年3月已近一年,老百姓对利益的争夺也可预见,乡、村干部大可在此期间多做工作,一有苗头坚决制止。因此,联系村的驻村干部的勤快程度和村两委班子的建设情况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稳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凡一个团结、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村两委班子,该村是发展非常快,也是相当稳定的;反之一个两委班子涣散的村往往是社会矛盾和隐患非常多,并极易造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双罗村一直以来能人外出务工,在家选上来的村干部大多是良莠不齐,较为涣散,缺乏号召力。因此,乡镇政府在村两委换届时应多动脑筋、加大引导配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是非常关键的。

五、乡镇干部在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过程中应真心诚意为百姓着想,最终还是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俗话说:“干部怎么做,群众怎么看”,只要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为百姓着想群众还是看得到的。2010年10月下旬乡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多次到下罗、故村走村入户了解情况了解群众的想法并作出引导,把群众所想一一进行开导,并提出解决方案。利用群众对所逮捕之人的当心,对征地补偿款久而未决的厌烦心理,对征补偿款双方有所让步之机,不失时宜地提出各村分配方案,终于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事情得到了圆满的处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干部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想着如何来与民争利;想着如何来利用老百姓达到自己的个人仕途升迁。所幸的是我们看到了许多乡镇的制度越来越完善让你心中不装老百姓都不行,如群众来访首问制、民意调查等。

作者单位:泮头乡政府

第二篇: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中共XXX县委办公室

2004年发生在我县瀑电库区部分移民群体性聚集事件,严重影响了汉源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汉源的投资环境,造成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损失,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其恶

劣的影响。新县委班子很快扭转了被动的局面,迅速实现了“两个恢复、一个稳定、一个加强”的工作目标,为了杜绝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现就如何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创造稳定发展环境,作如下思考。

一、我县近年来群体性闹事事件的特点

1、利益性。受经济思潮和不良习气的影响,或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团)利益,成为引发群众性闹事事件的重要和直接原因。如矿山资源争夺、污染减产、企业改制引发下岗、移民搬迁等问题,直接牵涉到个人利益和小集体利益,个人、小集体成员不可避免地会借助各种因素为各自的利益采取非正常手段的行为,甚至邀约、召集亲友为争取个人利益而采取过激行为,造成群众性闹事事件的发生。如我县近年来发生的矿山械斗事件,多数参与的是民工,只是因为他在个别老板的手下打工,可能克扣其工资,老板为了个人利益,要求民工为其扎起,其则不顾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群众性闹事事件。

2、盲目性。引起闹事的原因往往都很简单,多是一般的矛盾纠纷,如在处理某一纠纷时话语稍有闪失,或因某一意外都有可能成为闹事的触发点。有的群众因为涉及个人亲友关系、涉及个人鸿毛利益关系,不顾国家法律法规,认不清形势,盲目跟从,成为个别别有用心者的工具;有的不明真相的群众,没有直接涉及其切身利益,有的甚至为何而闹都不清楚,在少数人的煽动下,以凑热闹的心理参与闹事事件,帮忙起哄或跟着凑热闹,从而使闹事事件升级;有少数心怀不满别有用心的人,唯恐事情闹得不大,从中兴风作浪,想方设法把水搅浑,以此发泄自己心中对某一件事的不满。

3、对抗性。群体性事件不比个人之间的对抗,双方在僵持

中,都有想压制对方、战胜对方的心理,都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怕丢脸的想法,因此,造成事态愈演愈烈,即使政府部门和政法部门出面也难以平息其“面子”心态,甚至造成同政府部门和政法部门之间的强烈对抗,而且这种对抗性在群众越聚越多的时候更加突出。

4、要挟性。闹事群众普遍认为:事情闹得越大越好,越容易引起领导、上级机关及新闻媒体的重视,问题更容易解决,因此,闹事群众在个别人的怂恿下,以扩大事态来要挟职能部门、要挟政府机关,以达到个人及小集体的目的。这种要挟性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大部分甚至是强加于难的无理要求,以事态的升级迫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承诺其过激要求。如我县“7.5”交通事故中,死者家属就是采用阻断交通的方式要挟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解决赔偿问题。

5、过激性。这种行为一般发生在单方面,单方面拥有一定的理由时,即邀约亲友群众采取非正常手段闹事,动辄就以打、砸、抢等过激方式威胁对方,实现自己目的。特别是政府部门和职能部门参与协调劝阻时,更是“得理不饶人”,甚至将矛盾转嫁到政府部门和职能部门,公然围攻殴打处理闹事的干部和政法干警,围攻政府和职能部门。

二、影响稳定的群体性闹事事件存在的原因

1、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时不顾大局。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利益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趋表面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个人与集体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各种利害冲突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来,且日趋激烈。受利益驱动,一些人动辄采取闹的方式,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些单位部门在处理与群众及务工者的利害关系问题时,不以大局稳定为重,不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而是从本位主义出发,甚至不惜损害群众及务工者利益,导致矛盾扩大,冲突加剧。

2、综合治理的各项具体措施未能落到实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整体联动防范工程流于形式、纸上谈兵。有的单位和基层组织相对软弱,认为治安防范工作只是公安机关或者政法机关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一些可能导致闹事的苗头不能及时调解疏导,久拖不决,一些本可以在基层就能解决的纠纷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结果导致闹事的发生。少数干部参与或带头闹事,是导致群体性闹事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个别干部出于局部或个人私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暗中作梗,甚至组织、策划或带头闹事,使事态扩大。

3、群众法制观念的更新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差距。在法制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今,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日益增强,但在“是与非是、似懂非懂”之间,与法制

建设的脚步存在较大的差异,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错误思想在群众中普遍存在。一旦认为自身利益遭到侵犯时,不是依靠政府、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而是采取闹的方法求得解决。同时,多数群众仍然保持“法不治众”的心理,认为只要闹的人多,法律及执法机关就无法处理。职能部门和执法机关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难免与群众发生分歧,是导致群体性闹事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4、群体性闹事的违法犯罪行为的调处难度大,打击不力。闹事者一般对立情绪很重,错误地认为自己有理,明知有错,也拒不承认。在调查中,基层干部出于今后工作的群众基础而协助配合不力,参与起哄闹事、围观者众多,过后取证难。取证时出现互相护卫,集体撒谎的现象,有的阻挠查处人员的工作。闹事事件往往突发性强,人员混杂,一般过激言行与违法行为、正当要求与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给确定责任人和案件定性带来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对那些利用混乱场面进行违法、犯罪的人员,很难取到确凿的证据,致使打击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作用受到限制。

三、妥善处理群体性闹事事件的几点对策

党委、政府在处置群众性闹事事件中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工作,将法律的、行政的、宣传教育的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其次,充分发挥综合治理力量和公安机关职能部门的作用,使群体性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

1、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准备、积极预防。紧扣“稳定”主题,成立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城镇“平安工程”和农村“四道防线”的建设,及时发现矛盾纠纷予以解决。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入手,高度重视群众性闹事事件的处置,从思想、组织、装备等各个方面,随时做好处置群众性闹事准备。首先把预防摆在首位,加强情报信息的灵通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掌握发现一切可能导致闹事的线索、苗头,积极主动做好预防、化解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闹事的发生。

2、处置中坚持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平息事态。一般的群众性闹事,多数围观、起哄的群众工作并不难作,只要搞清闹事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讲清道理,将政策、法律宣传明白,就能争取多数群众的理解并自行散之,从而使少数顽固人员于孤立无援之地,想闹也闹不起来。

3、充分发挥公安等政法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处置工作。在处置每一起闹事时,党委、政府要发挥公安等政法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多听取政法部门的意见。以教育疏导为主,积极做耐心细致说服教育工作的原则、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坚持“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原则、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震慑不镇压的原则。在一般性闹事中,把重点放在运用多手段获取信息上,通过政法部门掌握的情况为党委、政府找准闹事的原因,为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缺少处置闹事经验的部门,要让政法部门帮助为其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制定具体处置措施,尽量少用警力,慎用警具,避免与闹事群众直接对立,从而减少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4、制定详尽处置预案,明确各单位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预案和方案,细化职能部门发现和调处矛盾纠纷的责任,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继续推行“政法干警联乡包村责任制”,排查、发现该村存在的矛盾纠纷,及时予以解决。先期处置由各乡镇工作人员、村组干部、治安保卫组织和治安积极分子进行,事态进一步扩大或升级,进行应急处突,考虑交通管制、现场秩序维护、应急处置、医疗救护、法制宣传。通过工作事态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进一步扩大,可能酿成严重后果、非强制处置不能制止时,执行强制处置,强制处置后,注重调查取证和现场清理工作,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完善的处理,不留后遗症。

5、掌握时机,适时介入,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教育群众,震慑犯罪。在闹事事态扩大、局面难以控制的情况下,要及时调集足够警力前往现场,以维持秩序、控制事态,对少数在闹事中从事违法犯罪的人员,则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以教育群众,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6、落实综合治理“一把手”工程。党委、政府加强“一把手”工程,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格纳入年终考核,落实“一票否决制”,加强督查制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职能,对各单位、各部门实施有效监督。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保证金制度,以经济利益促使单位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每月例会制,定期通报各单位、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对好的单位予以奖励,对不好的单位予以批评。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出单位的纠纷实施定量考核,根据实际情况核定一定的数量,超出者一票否决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

第三篇: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从2008年的瓮安事件,到2009年的石首事件,其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形势下,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基层政法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我对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如下: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引发原因。

从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看,其原因、类型和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1、社会转型期存在的矛盾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

2、老百姓的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老百姓的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凸显,比如土地征用补偿问题、拆迁安置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企业改制问题、非法集资等等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实乃多年矛盾蓄积而致。比如,瓮安事件,瓮安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在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违章建筑拆除、矿权纠纷处理、国企改制中,出现了各种矛盾,沉积的有影响的重点信访案件就有20多起,各种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大量积案和积怨的存在,民声早已鼎沸,党群干群关系开始紧张。事实上,民众对当地政府已经表现出不信、不满、不服,而这种对政府的“三不”正是瓮安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原因。在民众与政府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民众和社会情绪的“井喷”,酿成不应有的过激行动。比如云南孟连事件中,就是因为胶农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坏人利用,导致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积怨,最终集中爆发引起冲突。目前,我镇也是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抽调大量领导干部,力争化解矛盾,防止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3、少数基层干部的不良作风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的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有的独断专行,以权压人;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

4、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的职能部门漠视群众疾苦,在日常工作中,不充分考虑和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解决问题不力,导致矛盾升级;有 2 的等到发生了群体性突发事件才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给群众造成了错觉,导致群众对基层单位、职能部门的不信任,把上访、聚众闹事视为谋求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存在的薄弱环节与不足。

透视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虽然导火线不同,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但从那些颇具影响力的事件来看,事件的矛头几乎最终都是指向政府特别是事发地的基层政府。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有些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与不足。

1、草率作出结论,引发不满。在事情发生后,草率作出结论性的判断,极易引起群众的不满,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比如,在湖北石首事件中,接到发现一男尸的报警,赶到现场的当地警方,没有对死因深入调查,就草率作出“自杀”结论,引起家属不满。调解时,公安局的领导又一口咬定是“自杀”,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在此期间,当现场围现人员逐渐增多时,警方没有及时有效维持秩序并进行劝退疏导,导致围观人员越来越多,场面失控。

在瓮安事件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6月22日,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17岁初中学生李树芬被发现死于河中,公安机关即作出“自己跳河溺水身亡”的结论,引起了群众不满,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2、信息公开不及时,谣言满天飞。在瓮安事件中,关于一个女学生死因及死亡事件处理的各种半真半假的信 3 息,凭借现代传播手段四处流传。由此,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起来,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

于建嵘说,群众“不明真相”是实,但他们不明真相事出有因。当当地政府失去公信力,新闻媒体声音单一乃至失声,社会又缺乏具备公信力的非政府权威信用机构时,民众必然“不明真相”。不明真相而又义愤填膺的民众,最容易被高度情绪化的传言动员起来。他们采取的行动势必过激,势必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在指出群众不明真相的同时,必须指出导致群众不明真相的责任方是掌握“知情权”和“信息发布权”的当地政府。

“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首先封锁,成就逐级放大、问题逐级缩小,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基层政府的惯常做法,在信息社会里已经完全失灵了。但是这些陈旧的观念,某些干部仍然固守不放。”于建嵘说,出现了问题就“怕”、“包”、“捂”,小事不报告,大事先摆平再报告,可等摆不平被迫报告时,局面往往已经难以收拾,丧失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

3、在第一时间,相关领导没有和群众直接交流,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导致事态逐步升级。

在石首事件中,在长达80个小时中,没有见到当地主要负责人出面,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听不见他们的声音。可以说,当地政府所拥有的主动的最佳时机被自己给错过了,一下子把自己的工作变得被动。6月23日,荆州市委书记承诺,提高办案层级,彻查石首事件,包括查明涂远高死因和永隆大酒店背景。而这些,正是17日晚上事发以 4 来,死者家属所要求的,也是当地民众和外地网民所期待的。这个表态是不是晚了点?前期石首政府和警方似乎急于尸体送殡仪馆火化。我们终于听到荆州市委书记的表态了。但是这个表态晚了点。

瓮安事件女中学生溺水而亡以后,原县委县政府有所忽略,没有认识到当时整个县城已经是传说谣言很多了,没有及时地向群众说清楚女孩死亡的真实情况,以致整个县城民怨沸腾,县委书记浑然不知。事情闹出来以后,特别是省委书记石宗源书记到达瓮安以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还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说明事情的缘由。这就迅速地平息了各种传说和谣言,获得了群众的谅解。

现场看不见主要负责人以致惹出乱子的情形过去也出现过。例如,在安徽池州事件中,市委书记何闽旭(当时已经被任命为安徽省副省长)没有到场,四处寻找不见其人。事后查明他是跟情妇跑到九华山去了,在温柔乡里逍遥。再如甘肃陇南事件(涉及征地拆迁)中,当时的市委书记也退避三舍,不敢与群众见面。

云南孟连事件之后,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总结说,现在交通方便了,反而离群众远了;通讯发达了,反而和群众交流难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水平反而降低了。他形象地比喻:母乳喂养不仅考虑到营养,也能零距离接触培养母婴感情,干群关系同理。

4、不当使用警力,使问题扩大化。

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 5 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在一些基层政府的各种预警制度设计上,要么是无视民情民意,要么是把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当成“敌情”。从危机处置技术上说,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出发点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暴力压服,这必然致使冲突一再升级。

综观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以及一些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三、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1、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综合预警机制。制定预防工作体制,完善处置机制,处置预防群体性事件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应急预案才能保证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许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了解”的“四早”预防机制,完善预防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处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群体性事件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避免公安 6 机关大包大揽,单打独斗,又要避免被动应付,无所作为,要分工明确,建立起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消除职责不清、信息不灵、反应迟钝、互相推诿的现象。

四、新阶段处置群体事件的六大原则。

第一,“现场第一”原则。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获得“瓮安事件”信息的第一时间,指派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长崔亚东赶去现场,靠前掌控。崔亚东与武警总部副参谋长薛国强、省武警总队队长周爱民在现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出手清场;石宗源随即率领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武警总队、省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领导,冒着呛人的余烟进入现场,深入居委会,走向街头,走进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党政干部作风,连续工作16个小时,掌握了大量引爆“瓮安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了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随即果断出手一系列处置方案,稳定了民心,控制了局势。

第二,“就事论事”原则。“瓮安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定性为“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下”冲击党政机关。省委书记率省委多位常委亲赴现场了解事件真相,调查引发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弄清情况以后,对事件性质判断发生逆转,于7月3日迅速启动干部问责制。

第三,“信息公开”原则。在黄金24小时内公布真实信息,查明多少、知道多少,及时公布多少,以后随着对事件调查了解的深度,用滚动方式随时公布,让人民群众 7 充分享有知情权。

第四,“反思自责”原则。数以万计的群众大规模聚集事起,首先查找党委、政府自身的原因,检查政府工作中的缺失,公开坦承失误和不足,争取群众信任,重塑政府形象。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瓮安事件”现场,三次向瓮安的老百姓鞠躬道歉,真诚反思自责,得到人民群众和舆论的谅解,重塑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五,“问责制”原则。上级不为下级“买单”,迅速启动问责程序,罢免失职、渎职的事发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官员。贵州省委处置“瓮安事件”的过程中,敢于正视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局主要负责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迅速启动干部问责程序,按组织程序进行罢免,为中国处置类似群体性事件做出了榜样。

“瓮安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几乎在第一时间启动干部问责程序。7月3日,瓮安县委书记、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县公安局政委等领导干部被免职,随后对黔南州委书记的职务作了调整。瓮安县纪委、县监察局查处了39名与“6·28”事件负有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

第六,“慎用警力”原则。必须慎用强制措施,不可动辄就把公安干警推到矛盾冲突第一线,用强制的甚至专政的手段去对付反映合理诉求的人民群众。否则,只能把自己与群众对立起来,逐渐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变化,使“鱼水关系”演变成“水火关系”。从2007年到2008年“6·28”事件爆发,瓮安县公安局为处置矿群纠纷、政府征地、拆除违章建筑等群体事件,较大规模出警十几次,8 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激化矛盾,加剧群众同政府和公安的对立情绪,酿成一波又一波的群体事件。

党和政府处置群体事件不能与群众发生直接对抗甚至冲突,在“妥协”与“强制”之间拿捏分寸,该“柔软”要“柔软”,该“强硬”的要“强硬”,这是领导科学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现实工作呼唤必须尽快提高领导艺术。

总之,完善各项机制、切实提高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创造一个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社会长效机制,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建设。只有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运用多种综合治理方法,才能构筑一个适应我国当前形势的有效、可行、完备的预防和处置机制,有效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创造一个安全和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从而加速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最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进程。

第四篇: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

事件的思考

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2007-12-15 23:40:3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2)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中共XXX县委办公室

2004年发生在我县瀑电库区部分移民群体性聚集事件,严重影响了汉源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汉源的投资环境,造成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损

失,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新县委班子很快扭转了被动的局面,迅速实现了“两个恢复、一个稳定、一个加强”的工作目标,为了杜绝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现就如何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创造稳定发展环境,作如下思考。

一、我县近年来群体性闹事事件的特点

1、利益性。受经济思潮和不良习气的影响,或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团)利益,成为引发群众性闹事事件的重要和直接原因。如矿山资源争夺、污染减产、企业改制引发下岗、移民搬迁等问题,直接牵涉到个人利益和小集体利益,个人、小集体成员不可避免地会借助各种因素为各自的利益采取非正常手段的行为,甚至邀约、召集亲友为争取个人利益而采取过激行为,造成群众性闹事事件的发生。如我县近年来发生的矿山械斗事件,多数参与的是民工,只是因为他在个别老板的手下打工,可能克扣其工资,老板为了个人利益,要求民工为

其扎起,其则不顾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群众性闹事事件。

2、盲目性。引起闹事的原因往往都很简单,多是一般的矛盾纠纷,如在处理某一纠纷时话语稍有闪失,或因某一意外都有可能成为闹事的触发点。有的群众因为涉及个人亲友关系、涉及个人鸿毛利益关系,不顾国家法律法规,认不清形势,盲目跟从,成为个别别有用心者的工具;有的不明真相的群众,没有直接涉及其切身利益,有的甚至为何而闹都不清楚,在少数人的煽动下,以凑热闹的心理参与闹事事件,帮忙起哄或跟着凑热闹,从而使闹事事件升级;有少数心怀不满别有用心的人,唯恐事情闹得不大,从中兴风作浪,想方设法把水搅浑,以此发泄自己心中对某一件事的不满。

3、对抗性。群体性事件不比个人之间的对抗,双方在僵持 中,都有想压制对方、战胜对方的心理,都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怕丢脸的想法,因

此,造成事态愈演愈烈,即使政府部门和政法部门出面也难以平息其“面子”心态,甚至造成同政府部门和政法部门之间的强烈对抗,而且这种对抗性在群众越聚越多的时候更加突出。

4、要挟性。闹事群众普遍认为:事情闹得越大越好,越容易引起领导、上级机关及新闻媒体的重视,问题更容易解决,因此,闹事群众在个别人的怂恿下,以扩大事态来要挟职能部门、要挟政府机关,以达到个人及小集体的目的。这种要挟性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大部分甚至是强加于难的无理要求,以事态的升级迫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承诺其过激要求。如我县“”交通事故中,死者家属就是采用阻断交通的方式要挟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解决赔偿问题。

5、过激性。这种行为一般发生在单方面,单方面拥有一定的理由时,即邀约亲友群众采取非正常手段闹事,动辄就以打、砸、抢等过激方式威胁对方,实现自己目的。特别是政府部门和职能部

门参与协调劝阻时,更是“得理不饶人”,甚至将矛盾转嫁到政府部门和职能部门,公然围攻殴打处理闹事的干部和政法干警,围攻政府和职能部门。

二、影响稳定的群体性闹事事件存在的原因

1、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时不顾大局。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利益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趋表面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个人与集体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各种利害冲突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来,且日趋激烈。受利益驱动,一些人动辄采取闹的方式,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些单位部门在处理与群众及务工者的利害关系问题时,不以大局稳定为重,不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而是从本位主义出发,甚至不惜损害群众及务工者利益,导致矛盾扩大,冲突加剧。

2、综合治理的各项具体措施未能落到实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整体联动防范工程流于形式、纸上谈兵。有的单位和基层组织相对软弱,认为治安防范工作只是公安机关或者政法机关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一些可能导致闹事的苗头不能及时调解疏导,久拖不决,一些本可以在基层就能解决的纠纷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结果导致闹事的发生。少数干部参与或带头闹事,是导致群体性闹事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个别干部出于局部或个人私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暗中作梗,甚至组织、策划或带头闹事,使事态扩大。

3、群众法制观念的更新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差距。在法制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今,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日益增强,但在“是与非是、似懂非懂”之间,与法

健全应

急处理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第五篇: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小组

迁西县新集中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疏散方案

(2013年9月)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在校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使全校师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有序的逃生避险,特制定我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疏散方案。

一、学校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疏散指挥部

总指挥长:刘玉东

副指挥长:任友志

成员:刘利民

李利民 刘梦一 梁瑞昌 付振月 高国

各年级组组长

班主任

总指挥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疏散方案的实施工作;负责发布启动或者解除应急疏散行动的信息。

副指挥长的职责:全权负责应急疏散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负责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现场疏散情况,保证现场行动与总指挥部的指挥工作协调;当在疏散过程中突发紧急事件,如踩压等,立即组织救援工作,并通报给总指挥。

学校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疏散指挥部下设行政秘书组、避险撤离组、紧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四个职能小组。(1)行政秘书组: 主任:刘梦一

成员:赵振玲 刘笑敏 李金辉

[职责]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学校教职员工到岗情况,与上级指挥部保持通讯联络,及时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教育系统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事故情况,并在需要时,拨打110、120、119等相关电话,请求援助。(2)紧急疏散组: 组长:刘利民

成员: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所有上课教师

[职责]

①当听到预警信号时,迅速将在操场上课的学生集中到操场中心。②指导紧急避险和紧急撤离,按照预定紧急撤离路线组织学生有序撤离至安全避险场所。

③维持秩序,保护学生。疏散过程中,各安全出口、楼梯口应有专人值守,指导安全疏散,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撤离现场;并做好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帮扶工作。

④将学生组织到操场中央,由教师及时组织看护,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⑤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

⑥其他人员迅速到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撤离的路线是否存在险情。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撤到临时安全避险场所。

⑦如果发现险情应该立即报告,并视情改变撤离路线。⑧在无法撤离时,被困教职员工应当配合紧急救援组,展开自救互救。(3)紧急救援组

组长:王超 杨柏禄

成员:赵巍伟 张国亮 刘海勇 路印平尹栋佩各班班主任

[职责]负责突发事件检查和救援工作。在外援力量到达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的师生,临时处理师生创伤;外援部队到达后,协助开展救援和医疗。(4)后勤保障组

组长:梁瑞昌

成员:李秀菊

田国琴

薛志会

[职责] ①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协助紧急救援组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

②准备医疗常用药品,按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的安排,建立临时医疗救治点,抢救、转移、治疗伤病员,及时检查学校的饮水、食品安全等工作。

二、疏散区域:教学活动区(教学实验楼和教学楼)

三、安全避险场所:学校操场中央

四、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程序

(一)加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

1、各班应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防震避震、防火灾等学校突发性事件和有关安全疏散的专题片,提高学生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方法的认识。

2、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掌握紧急疏散的方法。

3、让学生熟悉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紧急疏散的集中地点和疏散路线。

(二)紧急避险:

当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如地震):

(1)在第一时间内,学校各应急疏散职能组人员和所有教师应各就各位,指导学生避险。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低,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但不要靠近窗口。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3)躲避的姿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用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靠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如果在下课时间,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避开校园建筑物和电线。

在走廊的同学,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在操场上的学生就地避险,蹲下,双手护头。

(三)紧急疏散:

(1)指导疏散:当学校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由学校应急疏散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以广播形式发出紧急疏散信号。听到疏散信号后,学生在紧急疏散组和有关教师的指挥下迅速从教室的不同出口有条不紊地按预定的疏散路线向操场疏散撤离,集中到操场中央指定的位置避险。(2)清点人数: 紧急疏散组: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由组长汇总直接报告指挥部。

其他人员迅速到疏散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疏散的路线是否存在险情,是否有人员滞留或被困在建筑物内,并及时层层报告。

如果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疏散撤离到临时安全避难场所。

行政秘书组:向总指挥长报告教职工到岗情况。

(3)自救互救:如有人员滞留或被困在建筑物内,紧急救援组接到通知后,迅速组织救援工作。后勤保障组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使用工具和设备。抢救完毕(或外来救援人员到达之后),由紧急救援组长及时报告给总指挥。

▲ 学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报告流程:指导疏散撤离

班主任或当班科任教师(清点人数)

紧急疏散组组长(汇总)

总指挥

紧急救援组长(实施救援)

疏散完毕、检查

五、紧急疏散撤离路线及学生分流方案:

1、学生分流方案及疏散路线:

疏散队形:疏散时各班按前后门各一行的队形组织疏散。

[1]教学楼一楼:疏散顺序依次为一(4)(3)(2)(1)各班,直接从教室迅速撤离疏散到操场集中。[2]教学楼二楼:疏散顺序依次为三(2)(6)(5)(4)(3)班,从二楼楼梯撤离教室至一楼经消防通道疏散到操场集中。

[3]教学楼三楼:疏散顺序依次为三(1)二(4(3)(2)(1)班,从三楼教学楼梯撤离教室至一楼经消防通道疏散到操场集中。

2、应急疏散要求:

(1)疏散撤离时,一、二楼要快,三、四楼要稍慢一些,要等一、二楼的疏散完后再撤离。总之,不比速度,做到不起哄,不打闹,不推撞,不拥挤,双手护头,在安全和秩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快速疏散。(2)到操场后,各年级按照指定的位置迅速集中,随后向操场中央靠拢,形成由中间向外围扩展的趋势,所有人员一律听从紧急疏散组的调度和指挥,不得擅自四处乱跑,更不能乱喊乱叫。

六、疏散演练要求

1、学校在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前,各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谣传或误传,保持情绪稳定。要对学生进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培训,并作精心的准备和布置。

2、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素的训练尤为重要,所以必须按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反复讲,反复训练,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对应急避险的方法、紧急疏散的集中地点和路线,做到熟之又熟,一清二楚。

3、如果各组主要负责人成员在教室上课,这时就出现了双重任务。因此首先要对所上课的班级学生先进行紧急避险和紧急疏散,待安全到达操场中间后,再履行相应工作职责。

4、突发事件发生在教学时间,各班的安全第一责任人是任课的老师,上课老师应该立即停课并迅速组织本班学生有序快速撤离。办公室的教师,听到疏散信号后,一边做好紧急避险,一边迅速组织学生撤离,在保护学生的同时,注意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5、在教室上课的教师组织学生尤其重要,语数任课教师上课班级较为固定,应该不会有问题;其它学科任课教师上课存在不固定性,所以更需要记住所任班级的疏散路线。

6、整个演练过程要严肃、紧张、有序,达到预期的目的,起到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为今后区域内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安全疏散学生积累宝贵的经验。

迁西县 新集中学

2013年9月

下载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处理乡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处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处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包含着有关的舆情信息,包括潜伏期、突发期、持续期和消失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舆情信息有着不同的特点,处理方式也不同。 近年来......

    如何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如何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日前,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永安百货有限公司召开了第40次双月理论务虚会。与会者围绕"如何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浅析群体性突发事件(推荐5篇)

    浅析群体性突发事件 【内容简介】 本课题对当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特点做了理性剖析,提出了有效预防、控制、减少并及时化解各类突发事件的可行性对策。本课题成果全文......

    09-群体性突发事件

    群体性突发事件 专项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KC-09 版 本 号:KCYA/B 2012-11-12发布 2012-11-12实施 库车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 发 布 批准页 《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是《突......

    关于防范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5篇)

    关于防范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在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多发高发的态势下,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紧要的工作任务。一、准确把握......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本站推荐]

    关于《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 应急预案近年来,不少当地村民为利益之争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宁夏天净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推进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切实提高......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在公司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明确各部门职责,共同协调处理,避免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