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级工作成效研究》结题报告2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级工作成效研究结题报告
龙城镇中心完小课题组
2015年9月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级工作成效研究” 是我校2012年承担的市级研究课题。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首先确立研究目标,运用与时俱进的科研理念,从课题研究内容入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做到科学、务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三年来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课题的提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工作直接影响着班集体整体风貌和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复杂工作,又可以说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苦工作。尽管每个班主任都为班级管理付出很多精力和努力,但效果却迥然不同,有的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有的则事倍功半,甚至费力不讨好。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工作模式。这是由班主任自身的性格、学识、修养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我们的班主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保姆型:责任心强,性格温和,苦口婆心,认为学生是孩子,无自立能力,时时处处不放心,凡事大包大揽,跟前跑后,终日唠唠叨叨,忙忙碌碌。警察型:只重视他律,忽视学生自律。其工作模式一般表现为我讲你听,我说怎么,你必须怎么。处理学生中的问题一般实行高压政策,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教育工作。学者型:一般讲,这种类型的班主任都是教学业务过硬的教师。以自己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人格征服了学生,在学生中形成广泛崇拜。在教育学生上习惯“抓大放小”,注重抓文化课学习、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培养,不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不甚追究,善于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依靠或放手让他们干,自己则很少事必恭亲。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通过班集体来进行的。班级管理也是最基层的学校管理,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是全班同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班级各科任课教师和学生集体组织联系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应试教育视野里,班主任工作管理具有边缘性的特征,其岗位具有业余性的特点,使得班主任在强化“管制”职能之外,其它职能的改造处于随意化状态。与此相应,国内研究或被锁定在应试教育框架内总结成功经验,或引进西方班级管理理论,缺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教育格局里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定位”发展研究,从而使班主任工作研究在批判变革现实、引导发展创新方面显得软弱无力,难以在系统性的创新教育改革潮流中把握与超越自身。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工作须紧跟时代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把握“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初步建构起创新教育视野里的专业化班主任工作模式,使我们找到超越传统的 “路径”,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班主任每天所面对的很多时候就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很多工作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其阻碍作用,而如今的学生的心理更为复杂,接受能力更快,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小事也发挥出大作用,利于学生成长呢?班主任工作模式就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大问题,它应该随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优化,从而立于学生成长,利于教师发展。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级工作成效研究》研究的背景:
当今社会,专业化是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也成为衡量职业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教育事业也日趋走向专业化的今天,小学班主任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已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小学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基础教育的重任,是低年级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引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正是由于小学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而实现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就成了必然选择。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意见》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都深刻阐明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义,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班主任工作是以完整的人作为工作对象的,因此,班主任当具有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知识和相的教育技能,班主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当适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可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通过学习、交流、培养等方式可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工作者;班主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促进和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综合发展的重任。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为祖国培养人才这一千秋大业中,班主任工作发挥着极其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发展,培养和造就面向世纪的一代新人,班主任的工作辛苦而繁杂,较之常规的班主任工作,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变化,所以,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思维和变革,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学生的精神领域,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思考,以“开放性”、“多样性”、“民主性”、“ 专业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比较和选择,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在工作中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校的管理是宏观的,更具体的工作由班主任来做,班主任和班委会干部要以身作则,影响和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班主任为典范,带动学生干部的风范,以学生干部的风范带动学生的规范;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针对学生的年龄弱点、难点、特点、亮点,在广泛讨论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究制定各种班规制度,把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人是有其素质标准的。即(1)高度的民主意识、民主行为;(2)高度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3)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4)开放的心态;(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6)合作与竞争意识;(7)责 任与质量意识;(8)效率和效益观念;(9)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0)崇尚真理,不迷信权威。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是我们对班主任提出的具体培养目标。为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发展,做学生的引导者、心灵导师。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在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思想及全纳教育理论的影响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 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教育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家庭、社区等),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小学生的模仿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事物的好恶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直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因此,班主任工作便显得更为重要。面对当今小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加,抗挫折能力弱等现象,以及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导 致人的认识能力存在差异、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教师与学生家长教育价值取向的沟通问题„„为此,我们需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以“为学生一生负责”为教育宗旨,开展此项研究,探索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模式,总结概括其特点,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三、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在课题研究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助以实验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等。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组员们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答记者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学习《新时期给班主任的建议》等书籍,认真回顾总结几年来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此项实验和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统一了思想,树立了信心,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在研究中,按照课题进行调查、分析,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实施方案,再实施、再评价的方式进行。
(2)实验研究法
以本班为实验班进行研究,注重发挥其评价、激励作用。注意观察实验班学生在道德行为习惯及其它各方面素质的变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法,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向教育目标迈进。
(3)调查分析法
在实验之初,我们通过常模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档案。在实验中,按照学生的呼声对工作方法和模式的,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4)个案研究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德育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设立个人档案,进行跟踪教育。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实验中,定期对前一段实验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和验证,撰写出实验成果,进行推广,再验证、再提炼、再升华,使之逐步完善,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四、研究的主要步骤:
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9月)
1、设计并组织讨论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计划,成立课题组,确定分工。
2、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学习教育理论,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
3、课题立项申请
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9月)
1、课题立项
2、调查研究分析课题研究内容
3、收集相关文献资料,阅读并初步整理。课题中期(2013年9月-2014年9月)
1、确定实践班级,开始实验。
2、撰写相关研究论文,提出要研究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3、邀请专业指导,解决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
1、总结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形成相关论文汇总。
2、总结课题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
4、申请结题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一)研究成果概括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深入贯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课题研究中,从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从分析班主任工作模式构成入手,认为保姆型、警察型的模式在很多方面对学生的成长很不利。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应该是指导的、服务的。课题组首先明确新时期班主任的特点。
1、开放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做到“四个统一”,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进取,自觉更新工作方式,要有“敢探未发现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勇气,从社会的变动发展中把握学生思想起伏变化的轨迹,审时度势加以引导。
从开放性特点看,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精神领域的一种探索。班主任要通过敏锐的眼光,积极的思想,针对时代的新特点,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消除思想认识误区。
2、综台性 就教育目标而言,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且是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这意味着班主任工作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体,面向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由单一功能向全面发展功能转变,由单层面功能向多层面功能转变,由限制性功能向发展功能转变”,采用多种教育方法结合,形成教育系统网络,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3、民主性 新时期,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首先,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来看,我们培养的人要有主体意识,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给予学生自主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其次,从班级工作实践来看,搞好一个班级决不是单靠班主任的个人能力就能实现的。比如就学生的一日常规要求来看,学生的迟到、早退、两操活动情况、卫生的打扫与保持、自习的纪律、作业的完成与收交、安全教育„„,非常复杂,如果都靠班主任一个人去查、去管,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应该让学生自己做班集体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
会责任感。在研究过程中,我努力在班级管理上实现民主,问题从学生中来,也从学生当中解决,调动每一个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力。
4、专业性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具有具体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而传统的班主任只凭经验、就事论事。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比较复杂,用简单单一的教育方法是不够的,他们的思想认识不一,心理特征各异,假若撇开个体上的差异而统一要求,统一管理,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在研究期间,我不断学习新时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断充电,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富有时代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时代新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模式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建构。
(一)职能价值取向上呼唤回归本体
教育学中对班主任的定义为“班主任是班级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对班主任工作而言,其本体职能即为教育职能、组织职能和引导职能,因此,在现今创新教育的视野里,班主任工作应“回归本位”。“回归本体”,是在本体论意义上探讨事物原本“是什么”,从而为“应该是什么”奠基,建立“本然”基础上的“应然”框架,在此前提下,我们从客观条件的成熟度与主观条件的胜任度两个层面,探讨“应然”的“生成”与“建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为教育发展提供 “转轨转型”的条件。一种新事物生成、发育要有自己相应的社会、历史的土壤与条件。只有社会进步到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客观要求“班主任工作模式走出应试误区”、“重建创新格局”、“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教育社会条件”。其次,教师智识基础上的价值职能定位。班主任工作模式作为“人文”范畴的事物,需要实践主体具备能动“定位”的智识水平。作为能充分利用、甚至创造条件实现“转轨转型”的班主任的首要素养,这种智识是具有对“班主任本身”作“本体论”反思批判的哲学智识。只有如此,才能跳出“应试教育格局里的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圈去审视。如此,对班主任们进行科研培训、哲学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班级人际关系上追求平等相待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学习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全面改革班级管理。
建班如军:一个好的班级体要所有成员必须遵守行为规范,要有铁的纪律。我们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常规,并严肃纪律;自治如主: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蜜罐”里,过的是“小皇帝”、“小公主”般的生活,缺乏必要的自我管理意识,我引导学生做学习、生活的小主人,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征得全班学生的同意后,打破过去让尖子生当班干部且“终年制”的做法,实行小组值周制,即小组成员集体负责一周的值日,每人分管一项具体工作:记载考勤、负责晨读、安全、卫生、两操、路队等,周末全班学生对值周小组每一位成员进行评议,评选优秀值日生;爱生如子:教师深厚、真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在学生的情绪上产生共鸣;扶差如亲:工作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性格粗野、情绪急燥、不遵守纪律。我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是:避开严厉的直接批评,尽量和风细雨,说服教育;育长如杏: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既像园丁一样,创造一切能适应花朵生长和开放的各种条件,又发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互帮如火: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信任和爱扶。可班主任只有一位,时间和精力有限。我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班级的重要。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律己如镜: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无论工作顺利还是受到挫折,我都一如既往地负责,耐心热诚的工作,决不动摇。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对于班级工作,我就是采取“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管理理念,使班级人际关系和谐平等。
(三)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学生处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的交互影响下,从多方面接受信息、受到各种影响。班主任正是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政策以及学校的教育要求来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他在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1、建立起沟通的意愿。首先,班主任自身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的方法。其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固然重要,沟通不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技巧和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化形式。学校的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因此班主任应当在沟通活动和培育家长的沟通意识、消除沟通心理障碍方面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建立密切稳定的师生关系系统。
2、构筑信任平台。构筑信任,首先要求教师导入责任、负责任的态度。要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沟通的认真,而不是虚与委蛇。其次,要充分发挥“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只有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若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迅速、有效地缩短家长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大大增强家长的信任感和责任感。第三,是建立起知识经验、专业指导基础上的信任与权威,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如果班主任的建议不科学、不合理,在家长心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第四,谈话的态度、语气务必热心真诚,同时要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建议、引导家长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平等商讨,求得家长对自己工作的理解、认同,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3、坚持差异主义原则
不同的生长环境会让家长有不同的教育原则,我们应当尊重家长的教育选择,不可直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家长的身上。与不同的家长交流,应采取不同的谈话策略。
(四)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在一个班级中往往有好几位教师任教,他们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教育、教学的成果不是靠哪位教师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晶。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使各位教师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统一教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给老师的建议》
《当代班主任》
《好孩子 好习惯》
《班主任之友》
《班主任》
(二)研究成果
几年来,认真学习文件,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模式,并撰写了研究论文、论证报告等,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
六、研究后的思考(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通过几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总结出来以下几点基本经验:
1、从学校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实验班研究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是推动实验班认真开展研究与实验工作,并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2、抓好学习培训和信息交流,对开展研究与实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行专家、学校领导与研究人员三结合,才能产生优秀科研成果。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与之接触时间最多的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劣,同时班主任工作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因此,研究、认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更新班主任工作理念,重建班主任工作模式至关重要。我们要充分把握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开放性、综合性、民主性和专业性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重新建构起创新教育视野里的班主任工作模式,以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级工作成效研究》结题报告2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级工作成效研究结题报告 龙城镇中心完小课题组 2015年9月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级工作成效研究” 是我校2012年承担的市级研究课 题。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首先确立研究目标,运用与时俱进的科 研理念,从课题研究内容入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做到科学、务实,取得 了预期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三年来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课题的提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工作直接影响着班集体整体风貌和班 风的形成。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复杂工作,又可以说是一项充满挑 战的艰苦工作。尽管每个班主任都为班级管理付出很多精力和努力,但效果却迥
然不同,有的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有的则事倍功半,甚至费力不讨好。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工作模式。这是由班主任自身的性格、学识、修养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我们的班主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保姆型:责任心强,性格温和,苦口婆心,认为学生是孩子,无自立能力,时时处处不放
心,凡事大包大揽,跟前跑后,终日唠唠叨叨,忙忙碌碌。警察型:只重视他律,忽视学生自律。其工作模式一般表现为我讲你听,我说怎么,你必须怎么。处理
学生中的问题一般实行高压政策,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教育工作。学者型:一般讲,这种类型的班主任都是教学业务过硬的教师。以自己精湛的教学艺术和
高尚的人格征服了学生,在学生中形成广泛崇拜。在教育学生上习惯“抓大放 小”,注重抓文化课学习、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培养,不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 活动,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不甚追究,善于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依靠或放手
让他们干,自己则很少事必恭亲。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通过班集体来进行的。班级管理也是最基层的学校管理,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是全班同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班级各科任课教师和学生集体组织联系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应试教育视野里,班主任工作管理具有边缘性的特征,其岗位具有业余性的特点,使得班主任在强化“管制”职能之外,其它职能的改造处于随意化状态。与此相应,国内研究或被锁定在应试教育框架内总结成功经验,或引进西方班级管理理论,缺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教育格局里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定位”发展研究,从而使班主任工作研究在批判变革现实、引导发展创新方面显得软弱无力,难以在系统性的创新教育改革潮流中把握与超越自身。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工作须紧跟时代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把握“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初步建构起创新教育视野里的专业化班主任工作模式,使我们找到超越传统的 “路径”,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班主任每天所面对的很多时候就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很多工作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其阻碍作用,而如今的学生的心理更为复杂,接受能力更快,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小事也发挥出大作用,利于学生成长呢?班主任工作模式就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大问题,它应该随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优化,从而立于学生成长,利于教师发展。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级工作成效研究》研究的背景:当今社会,专业化是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也成为衡量职业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教育事业也日趋走向专业化的今天,小学班主任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已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小学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基础教育的重任,是低年级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引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正是由于小学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而实现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就成了必然选择。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意见》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都深刻阐明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义,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班主任工作是以完整的人作为工作对象的,因此,班主任当具有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知识和相的教育技能,班主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当适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可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通过学习、交流、培养等方式可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工作者;班主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促进和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综合发展的重任。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为祖国培养人才这一千秋大业中,班主任工作发挥着极其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发展,培养和造就面向世纪的一代新人,班主任的工作辛苦而繁杂,较之常规的班主任工作,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变化,所以,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思维和变革,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学生的精神领域,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思考,以“开放性”、“多样性”、“民主性”、“ 专业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比较和选择,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在工作中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校的管理是宏观的,更具体的工作由班主任来做,班主任和班委会干部要以身作则,影响和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班主任为典范,带动学生干部的风范,以学生干部的风范带动学生的规范;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针对学生的年龄弱点、难点、特点、亮点,在广泛讨论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究制定各种班规制度,把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人是有其素质标准的。即(1)高度的民主意识、民主行为;(2)高度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3)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4)开放的心态;(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6)合作与竞争意识;(7)责 任与质量意识;(8)效率和效益观念;(9)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0)崇尚真理,不迷信权威。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是我们对班主任提出的具体培养目标。为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发展,做学生的引导者、心灵导师。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在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思想及全纳教育理论的影响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 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教育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家庭、社区等),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小学生的模仿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事物的好恶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直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因此,班主任工作便显得更为重要。面对当今小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加,抗挫折能力弱等现象,以及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导 致人的认识能力存在差异、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教师与学生家长教育价值取向的沟通问题??为此,我们需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以为学生一生负责为教育宗旨,开展此项研究,探索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模式,总结概括其特点,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三、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在课题研究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助以实验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等。篇二:新班主任专业化结题报告
高中年轻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困扰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成长的烦恼,本课题试图从新时期高中生的性格特点、新班主任的职业定位、成长烦恼、解决策略等维度切入,帮助新班主任们缩短成长周期,促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高中 新班主任 专业化 困境 策略
本课题于2010年12月在仙居县教科所通过了开题报告,被确定为县级规划课题。自开题以来,课题组严格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经过一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研究背景
(一)理论背景: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这说明班主任工作宛如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班主任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年轻教师投身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必将大有可为。
(二)现实背景:
教学与管理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年轻教师不仅要在学科教学上缩短专业化成长周期,也要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专业化发展。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很多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年轻教师会遇到一些具有共性的成长烦恼。这些烦恼是师范生在求学阶段无法预知和体会的,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会发现。并且,解除这些烦恼不能靠单一手段,不像教学中的某个知识难点,只要通过自身钻研和前辈指点等静态活动就可以迅速攻克。班级管理中的困扰实质上是人与人关系的交往艺术,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吸引与排斥,它是动态的,复杂的,因而需要用综合的方法辩证施治。
当前,有些年轻班主任的工作方法过度强调宽容,忽视了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规范性,出现了“爱心有余而威信不足”的现象。还有些年轻班主任急功近利,工作方法停留在训斥、打压的低级层面,结果适得其反,走向学生的对立面。还有些年轻班主任盲目照搬其他老班主任的做法,工作缺少创造性,面对来自学生的各种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与此同时,年轻班主任在成长中一定程度上缺乏学校、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客观上造成不少年轻教师惧怕当班主任,甚至完全是为了评职称而被迫担任。
许多年轻教师可能会有一种感受:让一个班级整个晚自修保持安静比上一节精彩的公开课要困难。这并不是说教学问题容易解决,只是说教学与管理各有特点,师范生在大学接受的训练过多地关注课堂教学,却忽视了课堂与课后的管理,导致教学与管理的分裂,这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教学与管理之间的脱节,是制约年轻教师实现自我突破的瓶颈。教育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生涯是不完整的。因此,如何让年轻教师在职业生涯初期获得平衡与全面的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和归宿。
二、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而师资队伍战斗力是否强大不仅要看经验丰富、职称高级的老教师,还要看师资队伍结构是否合理,年轻教师培养是否到位。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样,教育战线只有呈现出新人辈出、百舸争流的景象,才能保证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是学校方针、政策最终的执行终端,各项教育目标只有落实到班级才能达到真正目标。而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的总负责人,班主任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一个班级的好差。
上述两个因素结合到一起,说明新班主任的迅速成长将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均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二)有利于促进新班主任专业成长
有人当10年班主任却只停留在最初一年的水平上,有人当一年班主任却有相当于别人10年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前者只有工作意识,没有学习成长意识,不注重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所以,新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是班主任工作成功之路。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思想上的危险期,生理上的发育期,学习上的转型期。而年轻教师往往刚走出大学校门,社会经验和教育经验普遍缺乏,对教育规律把握不准,但同时又充满热情和干劲。当这两类人“狭路相逢”时,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幕跌宕起伏的教育大戏中,没有预设的剧本,却正好为演员的发挥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总结与反思的素材。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不仅可以概括出年轻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解决对策,有利于年轻班主任缩短成长周期。同时,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可以有力地反哺教学。另一方面,年轻班主任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只有年轻班主任不断进取,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才可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一个地区的教育事业才可谓后继有人。所以,班主任工作看似平常细碎,却能对其他工作产生辐射力。
(三)有利于增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永恒的伙伴,是教育课题中无法割裂的天然关系。年轻班主任的工作得失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表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年轻班主任如果能够迅速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成长起来,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件幸事。实际上,年轻班主任所带班级的学生,是与班主任一起成长起来的。班主任的气质、风格、境界甚至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年轻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周期越短,质量越高,就越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成果
有人调侃说: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实在没有什么行政级别,称呼为主任已经很客气了。又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意义重大,万不可小觑之。因为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个观点既对立又统一,当我们用辩证思维去审视班主任工作时,才能理解为什么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最苦的岗位之一,却又有那么多老师在艰辛中体会到了快乐。
没有班主任经历的教师生涯是不完整的。教学和管理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而言,做班主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有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的规律和方法,新教师尽快缩短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成长周期也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新班主任的职业定位
本文所指的“新班主任”是指在高中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年龄一般在30周岁以下。那么什么是班主任?对此各方人士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人调侃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有人严肃地说:班主任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是真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有学生说道:班主任就是活动时像大哥哥大姐姐般亲切,生活中像妈妈,犯错误时比爸爸还凶。在一起时会和同学骂他,背地里喊他名字说他糗事,离开后又想他。多年重逢后又像老朋友般热情。
本人的理解是:班主任是条扁担,一头挑着学校的要求,一头挑着社会的期盼。班主任既是教学能手,又是公正地法官。班主任既是出气筒,又是充气筒。班主任既是播种机又是收割机。因此,班主任的多重功能决定了班主任应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摇篮,一个班级离开了班主任的组织,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一个班级凝聚力的强弱、纪律性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力度和方法。2.班主任是政策的执行者和反馈者
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只有通过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和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有效地在学生中贯彻生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亦如此。与此同时,方针政策的效果如何又通过班主任及时反馈到上级,帮助上级修正和完善,最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3.班主任是学生的指引者和疏导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应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人生困难。一项研究表明,目前4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4.班主任是家校的联结者和协调者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学校一方的力量难以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错误思想,必须发挥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合力,才能多管齐下,实现协同发展。班主任作为与家长联系最直接和最紧密的教师,从中起到了联系、沟通、协调的巨大作用。
(二)新班主任的成长烦恼
我校共有54个班级,其中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教师有8人,女教师5人,男教师3人。主要分布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背后所带的学生总数超过400人,寄托着四百个家庭的希望,起码与超过一千多的社会人士产生联系,其社会影响不容小觑。
新班主任往往刚参加工作,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看似简单实际上意味着身份与角色的本质变化,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在这个过程中会包含着种种的不适与压力。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年轻教师而言,第一次当班主任是很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根据在实际教学管理中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高中年轻班主任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爱心有余而威信不足。”这个问题的具体表现大致有如下几种:
1.过于注重民主式的管理,忽略了宽严有度的结合。年轻班主任喜欢民主式的管理,但民主必须有制度的设计,就像国家管理一样,民主是基础,专政是保障。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固然不可取,因为学生需要生活在融洽轻松的集体中,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但同时,班级建设也离不开对违纪行为的适当处罚,因为规范性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班规的制定在精不在多,有“法”可依只是前提,执“法”必严才是关键。对于出台的班规,必须严格执行,万不可朝令夕改,“法”外开恩,只要是以人为本的制度,必须从严实施,哪怕矫枉过正也是必要的。宽容更多的是要体现在生活的关怀上,精神的慰藉上,困难的帮助上。严格则主要体现在教育学生为人处事,教授学业知识上。宽严的结合的确是一门艺术,再好的理论也需要年轻班主任们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总结才能把握,平时应对宽严之道多加揣摩。
2.急于树立传统式的威严,忽略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年轻班主任非常渴望树立威信,憧憬着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管理效果。但有些年轻班主任急功近利,工作方法停留在训斥、打压的低级层面,结果适得其反,走向学生的对立面。显然,威严不等于威信,过于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无疑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威信是教师的人格品德能被学生所推崇和敬仰,达到不怒自威的境界。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你呢?首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人为制造班级内部的阶层分化。其次要精心备课,奉献精彩的课堂,学生不会因为你带班有方而原谅你上课平庸。在学识上占领精神高地,是获得学生认可的有效途径。再次,要处理好“良师”与“益友”的关系。有些新班主任将良师益友理解为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发展到与学生抱作一团,学生对老师完全没有距离感,说话做事很随便,教育的规范作用已然丧失,何谈班主任的威信?!都说距离产生美,班主任应该做学生暗中的好朋友,默默地关注学生成长,在他无助的时候帮助他,在他迷茫的时候开导他,在他骄傲的时候警醒他,并不需要如影随形。最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话到嘴边留三分,拍过胸脯、豪气万丈的承诺定要兑现。
3.怯于进行发火式的批评,忽略了行为规范的塑造。
高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青春期,情绪并不稳定,自控能力不强,这些特定决定了学校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是一个为人处世的修习所。尽管现在的高考压力很大,学业负担很重,但这不应该成为放任学生片面发展的借口。所以如何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班主任显然负有这样的责任。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激发有助于学习潜力的提升。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既需要和风细雨的教诲,也离不开暴风骤雨的批评。年轻班主任往往善解人意,甚至当学生还懊悔不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安慰他:“人谁不犯错,下次注意就好。”这显然是浪费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还有些新教师觉得班级自修课纪律总是很糟糕,心里很生气,可嘴巴就是很和气,严厉的批评字眼在肚子里温习了很多遍就是吐不出来,勉强说出来又变的软绵绵,根本没有振聋发聩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摸到了规律,一旦形成定势,则积重难返。这个时候,新教师其实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起来:“是时候改变自己了!”改变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涉及到改篇三:中坝镇中学课题《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结题报告(1)中坝镇中学课题《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
结 题 报 告
凉州区中坝镇中学 2015年6月30日
中坝镇中学课题《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 立项时间:2010年10月 课题立项编号: 0501920a 课题类别: 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董 德文
所在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中学 通讯地址: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中学(手机): *** 邮 编: 733000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简介: 抓好班级管理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班级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将松散的群体建设成充满凝聚力和创造性的班集体;班主任要与学生在对话、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和修改管理制度,使学生在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从而发挥出管理制度建设的教育功能。
因此,我校2010年8月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班主任专业化”子课题《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之后立即成立了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工作小组,并且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五年来,我校实验小组围绕子课题,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多人被评为学区级优秀班主任;50多篇教育案例、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化总课题组” 一、二等奖;班主任撰写的30篇教育叙事单独报送区教研室,其中4篇分获凉州区“海洋杯”教育叙事大赛一、三等奖,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省、区级教育刊物上;并在校内整理结集刊出教育随笔集、教育现象探究集、主题班会案例集、教育叙事集和教育论文集。可以说,研究的成果是巨大的。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一)、社会现实背景 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对象随着社会大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学生身上所呈现的自主性、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要求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及具有能动的学生。当今学生的特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一方面注重求知、求新、求异、求奇,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能动意识,他们主张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特别强调自我,集体意识淡薄,自我意识与集体观念反差大。过去那种大一统社会文化开始为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形式的多元文化所取代,呈现出多元、多层、多维的价值形态和价值取向。
当我们教师面对这些千变万化的教育对象时往往需要自己的观察、思索、感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决定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方法。
德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用一个生命去牵引另一个生命,用一个灵魂去涵养另一个灵魂。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智慧、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长期以来作为学校实施德育的主干队伍和核心力量的班主任,把班级工作停留于管教的层面,对于班级建设的研究、探索、实践、创新与反思含量不高。因此,要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命成长质量,让德育焕发生命活力,就必须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提升班主任综合能力,力求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讲究艺术。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教育学的具体运用却是一门艺术。教书是一门职业,教书育人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照本宣科的老师是教书匠,教书育人的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育是科学同时又是艺术,所谓教育是科学指的是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所谓教育是艺术,说的是教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像艺术一样变幻无穷。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班主任所从事的潜移默化的工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好与坏、实效性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班风、学风的养成,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品德的形成。
当前,由于受部分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人们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班级的课桌椅歪歪斜斜,地上的废纸视而不见,走廊的拐角处稍不留神会被学生撞个满怀。同时学生可能随时因为成绩的不如意受到老师、家长的训斥、冷眼、责罚,甚至受到来自同伴的嘲笑。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班级生活环境中,慢慢学会了自私、冷漠、粗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育人环境显然是要被摈弃的,因此,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必须与时俱进,班主任必须作好班级学生的引路人,在管理中讲究艺术,为学生积极营造优美的班级气氛和人文环境。
(二)、课题学校研究背景 我校有着“懂得爱,珍惜爱,回报爱”的九字校训和光荣传统。一直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都是重中之重,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与时俱进。但随着社会大环境下我们的教育对象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现在的学生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更复杂,现代意识更浓厚,所以班级管理思想必须冲破传统不断进行改革,作为学校这支专业育人队伍——班主任,其工作方式、专业化水平、班级管理的能力也应随之提升。学校又研究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确定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路, 试图以课题研究促进学校的各类教师的成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们夯实了教研基础,有了进一步开展教研、提升学术水平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的班级是他们的又一个家,这个家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这些孩子的成长。因此,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班级生活环境的建设,我们也意识到一个优良的班级生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是重要的,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是很大的。
三、研究目标
1、以此项课题研究,促进班主任从“班主任专业化”新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增强班级教育的有效性。
2、立足校本研究, 通过班主任和班集体的评价体系构建,改进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总体规划班级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班级建设体系和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班主任育人的专业内涵,增强优质资源的渗透力与辐射力,凸现班主任的主体地位和专业水平。
4、通过在教育实践与研究中撰写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和教育反思等,形成经验文集,增强班级管理工作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科学研究意识,形成在行动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的班主任科学培养路径。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班级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人文环境中生动活泼地发展,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参照学校德育活动构建理论、班主任素质和班集体建设的相关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以教师专业化相关理论为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而班主任是负有特殊职责的教师,不仅其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普通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高于普通教师,班主任应具备比普通教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因此,班主任专业化应成为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以国家当前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为指导,贯彻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从上述理论观点看,班主任管理学生要讲究艺术,要及时总结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研究模式。
第三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2011-06-19 16:29:02)转载▼ 标签:
教育
引言
新世纪之初,自建国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雁塔区被定为西安市教改试验区,我校有幸成为了首批教改试验学校之一,在这一新形势下,好多原来隐藏在教育教学背后的潜在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的浮出水面,最明显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已成为教改继续深入的桎梏。面对这一现状,2003年初,我校语文教研组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其它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经过近半年的前期准备和调研,拟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呈送雁塔区教育局,经教育局评审组同意,2003年6月被正式列为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周密部署下,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调研、讨论、研究,现已完成研究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
1.近年来,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满意度,或是对这些新方法的用途进行评价。学校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专业发展。
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美国人认为教学是使所有其他专业成为可能的重要专业;是形成今天教育和美国未来的专业。培养并支撑教师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发展对美国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2.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开始,经过学历补偿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向以旨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迈进。继续教育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正在不断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在我们的身边继续教育还存在诸多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不足。因为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就自己身边曾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就教师专业化问题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的占50.2%,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专业的占3.1%,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的占46.8%。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教师缺少专业感、缺乏专业意识。面对现状,我们就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深入研究,从具体来讲,事关我校长远的教育教学发展,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服务,也是我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被重新认识和发现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界定为新一轮课改形势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对我们现有的教师人员有了新的要求。可是面对国内外的新变化,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足,具体表现为:①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重传统教学,轻创新理念;② 教师队伍专业意识低;③在岗前岗后的培训中重视形式而轻视培训内容和过程。因此,改革现有的一些政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社会、学校、教师本人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提高我们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靠的是教师自身,因而,本课题研究重点立足于中小学教师的改革实践,尤其是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就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和试验。
三、理论依据:
1.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指导,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
2.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适应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3.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
研究主要目标
以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准的整体提高为主导课题,立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面向未来,促进我校教师的全面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对我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为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2.
研究项目和实施目标: ⑴进行教师教育意识的研究,让广大教师更加明确教育的优劣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使教师牢牢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教师课程意识的研究,所有的知识、标准、教材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工作才能转化,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教师就要明确教师就是教材。
⑶教师学生意识的研究,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
⑷教师发展意识的研究,强化教师应该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群体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意识的形成。
五、研究对象:
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全部教师以及我校周边地区的中小学教师。
六、主要研究方法:
(一)、试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过程中必须呈现给广大教师的是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指导。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小学校教师的工作实际,遵循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规律。
3.整体优化原则: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坚持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进而指导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主要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行动研究法; 3.
试验总结法
4.形成集约化研究和个备课小组相对独立的开展专项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七、实施步骤: 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二)第二阶段: 本阶段主要研究项目和内容:
(三)第三阶段:
八、课题研究成果和结论
1.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注重教师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培养。教师的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这方面,除了教师本人的努力以外,我们学校为教师增强学科专业知识提供各种机会。如,开办图书馆,给教师一定的学习本学科知识的时间,投入巨大的财力重新购买上万元的新书,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组织研讨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日常交流。2003年以来,我们重新落实了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任务,使得研讨次次有目标,次次有结论。
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我们学校给广大教职工的口号是,注意教育过程中的学科渗透,所以自课题研究以来,在我们校园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学科之间的讨论多了,并且好多教师还主动学习运用其它学科知识,画画走进了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师成了各科教师的抢手地。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它应该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校教师在我们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大讨论的影响下都积极行动起来,表现出了良好的研究意识,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学校给予了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学校领导也能积极投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树立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思想。和过去相比,研讨课多了,论文多了
2003年以来的具体的专业能力的提升统计见附表
(一)2.完善教师培训
健全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中小学教师相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更注重实践性。因此,在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中,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我校在这方面为了避免继续教育过程中有些重形式而轻视过程和内容的有些问题,每周都要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注重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组织下,结合教师日常教育工作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种模式。它以教师的自学、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为主,也很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校本培训,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师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也是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研究学习的有效举措。2003年以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不但注重了教师的讨论、观摩,而且还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鼓励有些学科开发校本课程,从而使教育与实践真正结合了起来,微机组面对我们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实际,重新整理了计算机教学方案,生物组的课堂走出了教室,走进了学校的花花草草,走进了我们美丽田野。等等这些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提高教师的专业道德
首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求和培养教师牢牢树立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其次,为新时期教师道德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师德应该注入新的内容:(1)树立教育理想和价值观。七十八中教师应走出教书仅是谋生手段的误区,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换。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格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除了拥有专业技术外,还应有远大的理想。(2)勤于反思,善于积累,乐于交流。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反思、交流的空间,教学容易陷入纯技术化和机械化的泥潭,难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更难以应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所以从2003年以后,我们要求教师工作中有这些作风以外,还要求表现在教案中。
4.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
怎样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过去我们教师多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纲要工作的,而现在更提倡研究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教师应该更多的拥有专业自主权。“有了教育的专业自主权,教育才不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神圣的专业和事业,也因而才有较大的工作成就感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在这方面,我们学校从主管教学的校长到教导处都鼓励每一个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九、研究后的思考:
1.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修订),组织全校教师培训,以《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2.加快课程改革研究,在雁塔区成为课改试验区这一大环境下,重点加强教师专业化与课程改革新体系的研究。
3.以实践为特点,有步骤有重点的运用教师专业化理论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中的热门话题。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以及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并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强调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点对点、面对面、走进现场、小规模的、物理形态的教研与培训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教研与培训方式必须再次寻求新的突破。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走入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网络的需求,尤其是广大教师,已经不仅仅限于聊天、游戏、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一般性的功能,进行即时的在线研讨,与专家进行点对点的零距离交流以及和全国各地教育同仁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切磋已经成为教师群体共同的需求。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方便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研修、学习,真正打造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
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大大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校长教师的作用,改变了教研活动活动面小的状况,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交流变成了现实。利用网络,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网络整合放大了课程资源效益,专业支持力量和资源的匮乏矛盾得到了缓解。网络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教研”也因此应运而生,它改变了教研与培训的基本方式,对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提高,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在会上讲到:“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造现有教研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网络教研。这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富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何发挥网络跨地区、多向互动的独特优势并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当前新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本课题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理论支撑,并结合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进行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如下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开放、学习过程的交互、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注重教学的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把别人优秀的教育方法融入我校的教育教学中,达到取长补短的功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即现代化设备比较齐全,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我们在建构主义、教师合作教学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于2008年4月申报了该课题本课题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不断修改完善。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教师共同的教研平台,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新模块。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网络平台,开创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从而不断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活动更加科学,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最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品位及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结合教师发展的阶段特点,促进教师知识结构平衡发展;学校的激励机制与教师的积极参与并举;数学教师知识发展的内容方面,应加强教育理论和数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通过网络平台,为教师们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即时指导,并可借助网络教研活动,开展数学专业知识讲座和培训,有效地弥补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依托网络,参加网络在线讲座和培训、在线研讨、在职培训与个人自学、反思相结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和网络合作体的优势,以课堂教学应用为切入点,以骨干、名优教师为引领,发挥“网络教研”优势,促进全体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均衡化发展。
五、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 第一阶段:2008年4月---2008年6月(制定子课题实验方案)
根据本课题总方案和我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课题提出(选定)后,实验领导组和研究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实验学校和教师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填写申请审批书。2008年6月上旬完成申报,制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并报送总课题组审批后,开题研究。
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10年7月(实践研究阶段)
1.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首先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网络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的重要作用。有人可能觉得制约网络教研发展的是硬件设备,实际上,比硬件更重要、更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如果领导者及教师没有从观念上转变,再高档的硬件设备也不会物尽其用,而成为资源浪费。因此,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教研意识是当务之急。其次,还要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加强对比研究,对研究成果要注重积累、总结。
做好开展课题实验前后,学校教研活动氛围、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对比研究,以数据和案例为佐证,注重经验的积累、总结和提升。
3.参与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研究活动,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是提高认识、活跃研究气氛、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措施,各地应积极、扎实地组织并落实。
多种教科研活动包括:组织实验教师开展网络学习、网络备课,开展网络研讨活动;利用网络开展实验学校间的学习与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全省的网络教研活动。
以上活动分或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
第三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结题阶段)
2010年10月前,完成研究(实验)报告。以研究目标和计划为依据,总结研究经验和成果,并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写出研究报告,以便进行成果鉴定。
六、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网络教研就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以网络为教研活动的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强调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在教研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强调多种类型人员的参与,包括教学研究者、教研员、教师以及学生,但主体是教师;第三,强调活动的跨时空、跨学科乃至跨性质,其本质在于这种教研活动的开放性。
运用网络教研平台,进行网络教研。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⑴个人角度:提高教师与人沟通、探讨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
⑵教研组角度:形成教研组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工作室,教研组在网上安了一个家。
⑶学校角度:形成一个研训一体化的主题研讨培训平台,与学校的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七、成果的影响
预计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网络教研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空间,教师要做到怎样获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信息,而不要将搜集信息变成一种形式,不再解决信息的整理、筛选、交流、创造性利用的问题。
第四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引言
新世纪之初,自建国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雁塔区被定为西安市教改试验区,我校有幸成为了首批教改试验学校之一,在这一新形势下,好多原来隐藏在教育教学背后的潜在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的浮出水面,最明显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已成为教改继续深入的桎梏。面对这一现状,2003年初,我校语文教研组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其它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经过近半年的前期准备和调研,拟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呈送雁塔区教育局,经教育局评审组同意,2003年6月被正式列为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周密部署下,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调研、讨论、研究,现已完成研究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
1.近年来,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满意度,或是对这些新方法的用途进行评价。学校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美国人认为教学是使所有其他专业成为可能的重要专业;是形成今天教育和美国未来的专业。培养并支撑教师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发展对美国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2.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全面开始,提高办学质量就成为重中之重。现在,我们提出基础教育要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轨,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素质正在受到基础教育变革形势的挑战,而应战的对策唯有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走过了由数量扩展、质量提高向专业化迈进的过程。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衔接的一体化的师资培训体系,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们国家的师资培养正处于由扩充数量到提高质量的过渡阶段。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仅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过教育专业的训练,有专门的教师从业资格要求和专门的职业规范要求。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开始,经过学历补偿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向以旨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迈进。继续教育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正在不断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在我们的身边继续教育还存在诸多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不足。因为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就自己身边曾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就教师专业化问题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的占50.2%,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专业的占3.1%,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的占46.8%。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教师缺少专业感、缺乏专业意识。面对现状,我们就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深入研究,从具体来讲,事关我校长远的教育教学发展,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服务,也是我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被重新认识和发现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界定为新一轮课改形势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对我们现有的教师人员有了新的要求。可是面对国内外的新变化,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足,具体表现为:①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重传统教学,轻创新理念;② 教师队伍专业意识低;③在岗前岗后的培训中重视形式而轻视培训内容和过程。因此,改革现有的一些政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社会、学校、教师本人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提高我们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靠的是教师自身,因而,本课题研究重点立足于中小学教师的改革实践,尤其是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就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和试验。
三、理论依据:
1.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指导,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
2.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适应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
3.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主要目标
以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准的整体提高为主导课题,立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面向未来,促进我校教师的全面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对我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为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2.研究项目和实施目标:
⑴进行教师教育意识的研究,让广大教师更加明确教育的优劣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使教师牢牢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教师课程意识的研究,所有的知识、标准、教材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工作才能转化,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教师就要明确教师就是教材。
⑶教师学生意识的研究,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
⑷教师发展意识的研究,强化教师应该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群体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意识的形成。
五、研究对象:
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全部教师以及我校周边地区的中小学教师。
六、主要研究方法:
(一)、试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过程中必须呈现给广大教师的是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指导。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小学校教师的工作实际,遵循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规律。
3.整体优化原则: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坚持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进而指导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行动研究法;
3.试验总结法
4.形成集约化研究和个备课小组相对独立的开展专项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七、实施步骤:
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确立研究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为研究课题并讨论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分析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第二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项目和内容:搜集教师专业化理论并在学校内展开讨论、学习,在学校和周边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本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在课题组分配研究任务,分阶段有层次的逐步展开推进课题研究活动,并在2004年12月向学校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三)第三阶段: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
分析研究状况,讨论课题研究结果及结题,给出结题报告,向学校进行课题结题汇报。
八、课题研究成果和结论
1.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注重教师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培养。教师的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这方面,除了教师本人的努力以外,我们学校为教师增强学科专业知识提供各种机会。如,开办图书馆,给教师一定的学习本学科知识的时间,投入巨大的财力重新购置上万元的新书,累计1800多册。投资现代化的电化教育设备,为教师购置配备投影仪、计算机、录像机、开办校校通等,累计投资几十万元。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组织研讨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日常交流。2003年以来,我们重新落实了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任务,使得研讨次次有目标,次次有结论。
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我们学校给广大教职工的口号是,注意教育过程中的学科渗透,所以自课题研究以来,在我们校园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学科之间的讨论多了,并且好多教师还主动学习运用其它学科知识,画画走进了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室成了各科教师的抢手地。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它应该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校教师在我们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大讨论的影响下都积极行动起来,表现出了良好的研究意识,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学校给予了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学校领导也能积极投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树立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思想。和过去相比,研讨课多了,论文多了,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我校老师还配合省电教馆编纂了陕西省教师多媒体培训教材。2003年以来的具体的专业能力的提升统计见附表
2.完善教师培训
健全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中小学教师相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更注重实践性。因此,在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中,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我校在这方面为了避免继续教育过程中有些重形式而轻视过程和内容的有些问题,每周都要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注重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组织下,结合教师日常教育工作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种模式。它以教师的自学、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为主,也很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校本培训,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师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也是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研究学习的有效举措。2003年以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不但注重了教师的讨论、观摩,而且还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鼓励有些学科开发校本课程,从而使教育与实践真正结合了起来,微机组面对我们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实际,重新整理了计算机教学方案,生物组的课堂走出了教室,走进了学校的花花草草,走进了我们美丽田野。等等这些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提高教师的专业道德
首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求和培养教师牢牢树立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其次,为新时期教师道德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师德应该注入新的内容:(1)树立教育理想和价值观。七十八中教师应走出教书仅是谋生手段的误区,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换。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格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除了拥有专业技术外,还应有远大的理想。(2)勤于反思,善于积累,乐于交流。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反思、交流的空间,教学容易陷入纯技术化和机械化的泥潭,难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更难以应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所以从2003年以后,我们要求教师工作中有这些作风以外,还要求表现在教案中。
4.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
怎样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过去我们教师多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纲要工作的,而现在更提倡研究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教师应该更多的拥有专业自主权。“有了教育的专业自主权,教育才不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神圣的专业和事业,也因而才有较大的工作成就感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在这方面,我们学校从主管教学的校长到教导处都鼓励每一个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九、研究后的思考:
1.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修订),组织全校教师培训,以《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2.加快课程改革研究,在雁塔区成为课改试验区这一大环境下,重点加强教师专业化与课程改革新体系的研究。
3.以实践为特点,有步骤有重点的运用教师专业化理论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附表:
①论文获奖情况:
论文撰写情况 2001 2003
撰写篇数 26 74
区级一等奖 2 9
区级二等奖 12 16
区级三等奖 4 10
②各级评优课获奖情况
市级优秀课 区级一等奖 区级二等奖
2003年 无 5人次 11人次
2004年 2人次 没有活动 没有活动
③各级多媒体课件获奖情况
区级 市级
2003年 2个 1个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体系中,特别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更可以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教师的年轻化已成为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是宽泛空洞的,而应有抓手和支点。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可以为年轻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
3、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缩影。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从外部形态来看,它表现为学校师生员工“在这儿做事的方式”。从产生的程来看,学校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行为。尽管有点难以捉摸,但学校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学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学校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学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因此,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类似,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组织文化,渗透到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具体内容上主要分为:班级目标文化、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其中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关键是班级管理制度。
(四)研究的目标
1、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 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班主任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班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以往,我们在班级管理上,往往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老师累,效率低,学生也不买账。其原因主要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教育科学以及新课改理念相悖。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旨在促进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主体,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
2、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开展“人文性”育人的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品牌,通过班级品牌文化的营造,进而形成内涵丰富、特色显著的儒雅、文雅、高雅的校园文化。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以“人文性”育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和教学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学校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
(五)研究的内容
1、探索基于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途径。培养班主任的五种能力:(1)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2)以言讲理的说服能力(3)建设班风的组织能力。(4)引导活动的指导能力。(5)善于总结的研究能力。
2、结合学校“文明礼仪进校园”的校园文化主题,打造“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的班级文化群体。
3、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4、各班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课题的研究计划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①布置教室。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誓词、班训、班级公约等。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④结合班级对儒雅、文雅、高雅内涵的理解,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系列主题活动,5、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原则上一个学期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做好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等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事实性依据。
2、经验总结法。针对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写成论文。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进一步调整后再实践,再反思总结。
(七)研究对象
全校所有班级都属课题研究对象。
(八)拟解决的问题
1、解决因班主任老师无明确教育管理思想或教育管理理念陈旧以及班级管理方法滞后而导致教育效率低的问题。
2、解决因保姆式管理而导致学生依赖性强、归属感薄弱、自主管理素质低,缺乏活力等问题。
3、解决班级管理平庸,没有个性,缺少班级品牌的问题。
(九)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做好师生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3、拟定子课题及研究计划,收集本课题相关资料,做好总课题的开题工作。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资料,组织教师撰写研究性论文。
2、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编写论文集。
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的验收、评估。
(十)组织分工
组长:组织课题全面工作。
成员:主要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
(十一)预期成果
1、《班级管理制度汇编》(文本)
2、《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集》(文本)
3、一班一品(图片、视频、文本)
4、《课题研究实验总结报告》(文本)
(十二)经费保障
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自筹经费外,积极向学校申请课题经费,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1、课题组负责经费概算与分配
2、经费来源: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加强课题组建设,保障课题研究规范实施。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课题组争取学校的支持,成立了以校长王国生同志为组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席玉平同志、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贵明同志为副组长,政教处、研究室、各教学部主任为成员的顾问团。
课题组多次以专题会、工作会、德育年会的形式对课题的内涵进行论证,对课题的操作进行探讨,结合外校特色,力求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和谐感恩”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去影响和促进班级文化特色的生成和发展,从而创设班级育人的氛围,搭建学生成长的阶梯。
在加强学习,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确立了“五个一”的课题操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班级文化建设,注重课题内涵;达成一个共识——打造班级文化特色,发展班级文化特色,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变;依托一个载体——班级文化交流展示课,鼓励师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探索班级文化特色;开辟一个阵地——《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网站》,对内学习、研讨,对外展示、交流;实现一个飞跃——从传统、经验、简单、封闭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跃升到科学、民主、创新、开放型的班级文化建设和策略机制。
在操作模式的基础上,确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工作方针,围绕班级文化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从德育理念,队伍培训,学生行为,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统筹规划,互相促进,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二)注重调查分析,保障课题研究有的放矢。为了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课题组编制了班主任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各一套,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和班主任,问卷侧重以下四个方面情况:
1、班级文化建设参与情况的调查。
受调查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为96.7%的学生,3.3%的同学表示不直接参与。说明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做到全覆盖。受调查班主任主动积极参与的班主任为100%。说明班主任的工作意识与态度极强,有强烈的上进欲望。
2、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情况的调查。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上主要分为目标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板块。受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中14.4%重点在班级目标文化建设,28.6%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24.6%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32.4%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受调查班主任问卷调查中12.2%重点在目标文化建设,29.4%在环境文化建设,22.6%制度文化建设,25.8%在精神文化建设。从学生和班主任的调查中发现,两者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出现认识上的一些误差,但总体情况差异不是很大。
3、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情况的调查。
受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中72.4%学生觉得班级在各方面进步明显,19.6%学生觉得进步一般,6%学生觉得没有进步。受调查班主任问卷调查中81.4%班主任觉得班级在各方面进步明显,13.2%学生觉得效果一般,5.4%班主任觉得没有效果。学生和班主任普遍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班级和学生种形成了正面的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4、“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班级是怎样的”的情况调查。
受访者学生46%认为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最重要,同学们拥有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学规守纪,快乐学习;33%学生认为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教室布置是他们的首选,大家动手一起来创造温馨的家园是快乐成长的关键。21%学生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他们最想要的,有喜欢的老师和好伙伴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根据调查情况,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新”、“特”、“实”上下功夫。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新”意 班级文化建设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努力通过赋予新内容,创设新载体,使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承接,与学校整体育人环境要求相一致,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吻合。赋予班级文化建设新内容,要着力在深化建设内涵上下功夫。
第二、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特”色
班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的建设只有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点、班级特色,符合班级发展实际,符合学生发展实际,才能体现价值、发挥应有作用。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加强班级管理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营造和谐班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推进制度建设的关系。
(三)加强学习培训,保障课题研究的专业水准。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操作者,这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推进程度和实施效果。为了解决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理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高班主任操作文化建设的专业水准,课题组采取了“请进来、多交流、勤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队伍培训。
1、“请进来”。学校花大力气邀请多名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高水准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
2013年11月,我们提请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观看了全国著名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班主任、《人民教育》理论室主任任小艾的教育讲座视频。
2013年12月,学校邀请了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第二届“名师”,郑州市师德标兵,郑州市教育教研先进个人李迪莅临我校,做了一场主题为《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略》的专题讲座。通过诸多鲜活的案例,以其独特的方式启发和引导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给学生方向感、关注弱势学生、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有创造性的学生、以及有敏感性的学生,努力促使班主任工作从生活里来,向生命里去。
2、“多交流”。课题组每年都要组织多次理论学习、学习心得交流、班级文化设计评比,并请文化建设优胜班级的班主任面向全校进行经验交流,在内部研讨中为解决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和途径。通过交流以典型引领班主任自觉学习,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取长补短。
3、“勤展示”。在每年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中,课题组均要组织优秀作品现场展示。在2013年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交流展示活动中,11学前艺术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获得特等奖。他们根据变平面为立体,化静态为动态,注重环保这三个理念,设计了希望之树,班级公约,心灵鸡汤,生活掠影,魅力90后,美文欣赏六个板块。都是学生自己的创意,自己动手经营的天地,每个人都倾注了情感,用了心思,可想而知,这样的班集体不让学生热爱都难。
(四)坚持活动评议,保障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
近年来,课题组坚持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研究转化为具体行动。每学期初均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求各个班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班级管理的特色,选定受大多数同学欢迎的主题,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目标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
学校制定以下评比标准进行评议:A、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充分展示班级的特色,内容生动活泼,有教育义意,深受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30%)B、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好。(10%)C、学生行为习惯好。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电脑平台、墙壁无乱画迹象;校服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进校。(30%)D、班级学生学习气氛浓。(20%)E、班级日常管理较好,纪律严明。(10%)按照“一看材料,二查现场,三到班随访,四常规管理一天一检查,五检查结果一周一汇总”的操作程序审核评定,获奖比例每个学部50%,评出一二三等奖,公布以后在每周升旗仪式上颁发流动红旗。
1、确立班级目标文化,树立追求的共同愿景。
在学校“创建特色班级文化”活动中,许多班级在不断学习和找寻班级的共同愿景,共同理想与目标。班主任们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各自班情、学情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的智慧碰撞,制定出具有本班个性特色的标志、名称、口号、目标等。
2、建设班级环境文化,让班级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在2013年“班级特色文化”创建中,许多班主任关注教室环境的布置,与全体同学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特色园地、以及墙面等,精心布置美化教室的环境,努力使教室的墙壁说话。学生的手抄报、书画作品、摄影作品,都运用点缀教室的四壁,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初二(6)班设计的有特色:
A.黑板留言——格言警句。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天由一位学生写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天天点亮“心灯”。
B.课桌留言——座右铭。每个学生的座右铭都包含三个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级里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名字、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
C.墙壁留言——写满快乐和自信。在班中悬挂一本“好人好事”。“学习园地”上有学生自己的习作、书法、优秀作业的展示;“特色园地”中粘贴学生的摄影作品,手工制作,科技小发明;有时则是手抄报、剪贴报的展示等等。
D.开辟“优乐园”——记载成长印迹。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卡贴在里面,卡上的优点不断增加,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自信地微笑。
E.读书角——“阅读名著,品味人生”。每位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一本名著或刊物带到学校,成立“班级读书角”。在走近名著、走近名人中,感受人文情怀;在走近文化、走近传统中,陶冶道德情操。
F.创作社——引导着班级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创作班刊系列——《春之声》《夏之梦》《秋之实》《冬之韵》的诞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小诗,都凝聚了学生写作的快乐,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足迹,折射了思想闪烁的光辉,体现了诗意栖居的蕴藉。
3、创新班级制度文化,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2013年“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许多班级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建立班级文明礼仪、学习常规、卫生值勤、奖惩等制度,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通过班干部值日制,从学习、纪律、卫生、两操等各方面进行分管督促,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初一(2)以民谣的形式编制《我们的共同承诺》,轻松中透着严谨。A.衣着问题要注意,校服穿戴要整齐,红领巾、校徽要佩戴。B.头发问题要注意,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能散发,刘海也要注意。C.学校语言要文明,不讲粗话,不讲脏话,更不给他人取绰号。D.学校举止要文明,不动手,不乱跑,不乱踢,不追逐。E.班级卫生要注意,不乱扔,不乱画,勤弯腰,勤打扫。F.学校公物要爱护,不乱摸,不乱碰,看到破坏现象要阻止。G.学习时光要珍惜,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特殊情况要请假。H.读书上课要认真,不乱说话,不捣乱,勤思考,勤举手。I.每天作业要完成,不抄作业,不漏作业,更不一起核对作业。J.手机电脑要注意,手机不带入学校,电脑不长时间玩耍。K.休闲娱乐要注意,不看不健康书籍,不去网吧、游戏室等各类不适合的娱乐场所。L.同学朋友相处要得当,不过分“亲密”,不可不理不睬,和睦团结最重要。M.班干部,要注意,“三公三不”要坚守——管理班级时公开、公正、公平,平时学习时不乱用职权,不带头犯错,不徇私舞弊。N.班主任,要注意,“三多三少”要留意——多点笑容少点脾气,多点宽容少点苛刻,多点关怀少点责备。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教育,促进校园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2013年我校推行“值日班”制度,深化班级制度建设。“值日班”管理是以班为单位,每天由一个班级负责对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环境卫生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劝导、服务的自主管理制度。以班内安排、个人自愿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岗位,明确职责,引领学生诚信守责,追求荣誉,从而将每一次值日作为班级发展、个人成长的新台阶,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值日班”制度的实施是对班主任组织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和考核,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它通过体验式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具有良好公民道德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实行“值日班”制度旨在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从管理中锻炼自我,反思自我,促进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值日班制度的实施丰富了我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2012年11月,张家港电视台《教育周刊》栏目对这一制度进行了专题报道。
4、塑造班级精神文化,激发群体激励的内驱力。
在2013年“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许多班级致力于塑造班级精神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
高三(4)班以“争先”作为班级精神。提出“发掘自我,奋勇拼搏,扬帆掌舵,气势磅礴”的内涵,通过以下形式培育争先精神:A.荣誉榜:将学生的优良表现及进步幅度颇大的表现公告于此。B.心语心愿:全班48人每人一心,心上标明姓名,学习目标等。C.读书驿站:同学们读过文章,书,电影等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给大家推荐好书等等。D.书画天地(作品展示):展示学生满意的字、画、作业。在群体激励中该班在当年的高考中囊括了全市高考文科前三名,一人北大、一人清华、一人港大、五人南大,获李政道奖学金一人。
初二(1)班以“和谐共进”为精神文化建设主题。采取以下实施办法:A.优化班级文化环境,建立积极、健康、融洽的班级心理环境。B.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要求同学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物品放置井然有序,形成“班级就是我的家,我要为家作贡献”的良好氛围。C.教室后墙:开辟文化特色专栏,定期更换内容,如学生优秀作文、书法、学习体会等。D.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竞赛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互动,激发学生个体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E.建立值日班长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一年来,成长为张家港市“优秀班集体”。
三、研究的主要成效
从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对我校全方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完成学校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并开始第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历史时刻,对于落实“特色为根、质量为本、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建设“美丽校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
(一)促进了学校品牌的深度发展。近年来,学校努力创建“和”文化,营造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学校的快速、持续发展,我们正遵循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办学原则,努力办成誉满大江南北的新型外国语学校的典范。
我校已获得全国合格外国语学校、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学校、苏州市首批双语学校、苏州市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示范点、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优秀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张家港市文明单位、张家港市巾帼文明岗、张家港市十佳卫生学校等称号,并担任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校连续获得张家港市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均列全市前茅。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2010、2011届高三毕业生高考本科平均上线率超过73%,2012届高三毕业生高考本科平均上线率超过83%,2011届陶倩英琦同学获得张家港市文科第一名,并获得李政道奖学金,2012届顾心怡同学成为江苏省文科状元。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所有名牌高校和部分国际知名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50余名学生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郭程现就读美国芝加哥大学、吕曜晖现就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学校“和谐·感恩”德育文化品牌逐渐深化。《人民教育》2010第八期●名校扫描以《和谐,让梦想成为现实——记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为题发表了记者任国平撰写的学校“和”文化建设报道。文中写到:“„„爱因斯坦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多元,在智力因素之外,更看重一个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健康审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和谐”的人才最具有发展潜力。在和谐的育人文化里,外国语学校每个孩子所获得的正是这些走向未来的精神滋养和熏陶。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们,正是以这样近乎虔诚的精神,心怀教育理想,齐心协力地构建着知识和人生的金字塔。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里,教师幸福地工作着,学生快乐地成长着。和谐,让这里的每个师生拥有了强健的双翼,向着梦想振翅翱翔„„”
(二)促进了学生生命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近四年来,我校学生近500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和活动中获奖、报道。2012.6.25《扬子晚报》、江苏新时空、张家港电视台报道文科状元顾心怡的成长心路,2012.6.13苏州日报《端午粽飘香》报道外校利用端午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2012.2《中学语文》以《苏州市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花语文学社》为题介绍我校重点社团花语文学社,2012.2.17张家港日报以《外校学子征战“哈佛模联”》为题报道我校参加哈佛模联活动的情况。苏州教育局、苏州市共青团组织的苏州市第五届快乐成长节中顾心怡被评为“苏州市学子之星”,模联社团被苏州教育局、苏州市共青团评为苏州市第五届快乐成长节中被评为“苏州市社团之星”,2012.5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健美操社团获苏州市教育局颁发2011年肯德基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苏州赛区二等奖,踢踏舞社团被苏州教育局、苏州市共青团评为苏州市第五届快乐成长节中被评为“苏州市中学生达人”,陈袁杰因拾金不昧(30万元)被评为2011年张家港市十大好人好事之一并获张家港市首届“凤凰基金”奖学金,2012年11月张家港市电视台以“外校实施值日班制度,深化小手拉手文明向前走活动”为题在城市生活频道报道我校开展值日班制度。
学校的“和谐·感恩”的精神文化已经深深渗入张外人的心田,2012届高中毕业生陈佳楠(录取中国传媒大学)在写给母校的信《筑梦,逐梦》中写道:“„„深爱外校,魂牵梦萦。如今,离开了外校,每每打开电脑,一次一次点开,我才发现,自己爱你爱的很深,我的母校。虽然已经离开母校,但我还是会不自主的去关心你的一切。记得十一回张家港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母校看看。看看这里的一切,闻闻这里独有的草木的芬芳。现如今,每每在梦里回到你身边,橘桂飘香,让我沉醉,使我靠近你时,扑鼻而来的,依旧是你的芬芳。想你,爱你,我的母校。这份情,永远难了。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天天的流转,我们的四季年华终会成为光阴的故事,我会将在母校的每一刻都赋予可铭记的理由,因为我爱你,我的母校!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这个我梦想起飞的地方。你给的这份情,永远难了,那就让我将它永远放在心里。十二岁的那个夏天是不会再回来了,但我永远记得那个满怀憧憬走进外校的女孩,十六岁的那个夏天也不会再回来了,但十六岁的那个梦会一直伴随着我走下去。不论前方多坎坷,不论前路多漫长,有母校,有恩师,有梦想,我必将勇往直前。母校,请您与我共同见证我的成长,我的未来!„„”
(三)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高位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我们为班主任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引导他们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近四年来,我校教师近200人次在各级各类德育竞赛和活动中获奖、报道。我校全国知名的德育专家、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王开东老师多次受邀赴全国各地讲学、培训班主任,影响广泛,他的德育文章《教育是什么》、《学生有选择不优秀的权力》等13篇先后发表在《班主任之友》、《河南教育》、《教师月刊》等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上。朱燕老师的《班级文化建设之环境建设》发表在《新课程》、倪丽元老师的《班级管理的金钥匙》发表在《考试周刊》、方理老师的《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营造和谐对话气氛》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刘桂岩的《一个后进学生的转变》发表在《河南教育》、黄洁的《春雨的启示——谈教师的“爱”和“育”》发表在《班主任》、李春燕的《由“闷葫芦”到“开口松子”》发表在《新课程》。在市首届德育骨干教师评比中,沈洁、李春燕、黄洁等被评为德育能手和德育新秀。李春燕、张红等多人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邵丽新、周亚红、刘扣芬、魏丹等多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赵樱恒、谭肃暮、陶花、徐云霞、盛莺等一批班主任在苏州市、张家港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一只懂文化、会管理、受欢迎、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日臻完善。2013年校本德育课程《歌者印迹——讲述张外学子生命成长的故事》被评为“苏州市校本课程优秀成果”。
在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化总课题组举行的历届“班主任专业视野”高层论坛中,我校20多人参加课题成果评选。黄洁老师的《尽力擦和放弃擦》一文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一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育人故事“一等奖”;徐辉老师《感谢有你主题班会》一文,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一等奖”;赵春雷老师的《抓住心灵转化的契机——例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一等奖”(后发表在《教师博览》);强桐江老师提交的论文《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服务》、朱敏丰老师提交的论文《宽容既是教育》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获“二等奖”。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六届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评选中,强桐江老师提交的论文《在心灵的碰触中成长》、朱敏丰老师提交的论文《用爱撑起孩子成长的天空》获“一等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青年班主任正历练成长,为队伍专业化注入活力。2012年青年班主任代表支莉娅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中谈到体会时说道:“„„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做到“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琐,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
四、研究的反思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有问题也有收获。发现和暴露出一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在实践中提炼出一些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需要进一步推广形成了学校班级个性品牌文化。
(一)存在的主要误区。
1、部分班主任重智轻德,忽视文化建设。认为只要升学率高,教育质量好,就可以名声在外;尖子生越多,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越强;中高考成功,班主任就成功,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部分班主任注重环境、制度文化,忽视目标、精神文化。认为只要有环境文化,就可以造就精神文化;只要严格管理,自然就可以形成育人氛围;只要学生听话,秩序稳定就是好班级,从而忽略了一个班级的文化底蕴。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其实正是一个班级生命力之所在,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3、部分班主任因循守旧,忽视创新。要么就是中规中矩地带班,只抓常规,满足于学生不出事;要么就是被动跟随,学校有啥活动就参与啥活动,对活动不主动、不热心,对学生不引导、不指导,忘记了班主任其实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践行者,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师。教育需要智慧,需要爱心奉献,更需要创造性的班级文化建设。
(二)获得的主要感悟。
1、要注重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文化育人。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正向引领和激励作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班级文化发展的内驱力,塑造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
2、要注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环境,以环境感人。外校15年的校园建设,要不断追求品质提升,让学生从学校的变化中感受学校文化的内涵,用心灵审视学校的每一个宣传栏,每一个文化窗口,每一面墙、每一朵花,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
3、要注重文化传统的积淀,以品牌育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校以“和谐感恩”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以12个主题活动月、两个文化节这些传统活动,要做到年年有新意,坚持不断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培育着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创新意识。
4、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以特色育人。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成就学生,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亮点,培育符合班级学生精神需要和审美特点的特色文化,让班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起点,成为师生终生留恋的地方。
“春风吹过花千树”,《班级文化建设的案例研究》这个课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理念,丰富了我们的活动,促进了我们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我校的素质教育再上新水平,再谱新华章。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