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划(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9:2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规划》。

第一篇:农业规划

***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科学制定我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化,明确发展方向,落实应对措施,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促进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

第一章

农业概况

***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6°58′—117°26北纬37°06′——37°32′之间,隶属济南市,是济南市的北大门,东靠滨州市的惠民、阳信,西与德州市的临邑毗邻,南临济阳县,北与德州市的乐陵接壤。***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版图面积1162.9平方公里,辖6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948个行政村和15个居委会,总人口61.41万,其中乡村人口52.08万。

一、自然资源条件

(一)土地资源。***县是经历次黄泛洪积、搬运等自然动力因素发育形成的,在人类生产活动的长期影响下,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微地貌复杂。从土壤普查情况看,我县共有六种微地貌类型:一是河滩高地,面积13.1261万亩;二是高坡地,面积26.7528万亩;两者合计39.9689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9.14%。主要分布在商南土马河、徒骇河和商西北朱家河沿线,土壤类型多为褐土化潮土和典型潮土。潜水埋深2-3米,出流量大,无盐渍威胁,是我县土壤的精华所在,是粮、棉、油高产基地。三是平坡地,面积52.8528万亩,占38.53%,主要分布在商中和商北,是我县的主要地貌类型。四是洼坡地,面积为34.2086万亩,占24.94%,主要分布在七十二洼的边缘,泥涝盐碱,是涝碱重点治理区。五是浅平洼地,面积10.1307万亩,占7.39%。六是砂质河槽地,面积很少。上述地貌形态决定了全县土壤发育、水文条件的形成,直接影响着种植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虽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农田面貌属于平原,宜灌便排,适于农业机械操作,非常有利于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

2、土地资源丰富,质地比较理想。全县轻壤土面积96.8980万亩,中壤土面积21.6505万亩,两者合计118.548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6.4%,这两类土壤适耕期长,耕性良好,水、肥、气、热状况协调,适宜各类作物生长;重壤土0.2877万亩,占0.2%,这种土

壤适耕期短,耕作较难,但潜在肥力高,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深耕松土,可培育成高产稳产田;砂壤土17.4849万亩,占12.7%,耕性良好,气、热充足,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地下果根茎作物;紧砂土0.84万亩,占0.6%,这类土壤虽保肥蓄水性差,但只要经过改良,建立防护林带,搞好防风固沙,也可发展油料、瓜果生产。

3、有机质偏低,氮、磷比失调。大部分耕地存在着通透性过强或不良,保蓄和供肥水能力差等弱点,肥力比较瘠薄。按照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衡量,总的情况是:有机质不足,普遍缺氮,严重缺磷,钾素不足,三要素比例失调,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其它微量元素稀少。

4、碱地面积大,盐土土类多。全县盐碱地面积共39.4368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8.8%。其中,中度盐碱地11.3568万亩,占盐碱地面积的28.8%;重度盐碱地3.3179万亩,占8.4%;盐土类“不毛之地”3.4415万亩,占8.7%。

5、土壤种类多,分布较零乱。***县土层深厚,共有三个土类,6个亚类,并13个土属,95个土种。较好的土壤类型奠定了***县丰实的种植业生产基础,但由于土种的交互错杂,分布散乱,给农作物的区域化布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气候资源。我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度为1.2,大陆度为65.7%,全年可照时数4434.1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6.2千卡/cm2,年平均气温为12.6℃,无霜期平均为193天。≥0c°的积温4836.1℃,持续天数279天;≥10 ℃的积温4366℃,持续天数200天;≥20℃的积温2868.1℃,持续天数为114天。气候的主

要特点是:①季风显著。夏季受海上副高压影响,盛行湿热的偏南风;冬季受欧亚大陆冷高压的控制,盛行干冷的偏北风。②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干旱,风多回暖快,夏季湿热,雨多而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降雨明显减少,气温下降急,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多北风。③光热充裕,雨热同季。对农林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④降雨偏少,且年际、年内分布不均,蒸发量大,旱涝干热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总的来说,我县农业气候条件是比较优越的,无论从光照条件、温热状况,还是从生长季节等方面看,都有利于种植业生产,并适宜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

(三)水资源。***县水资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与浅层地下水,此外,还有引黄及上游引黄尾水等。我县水资源不足,是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1、河流水文特征。我县属于海河流域,徒骇河水系,县内南有徒骇河,北有德惠河两条干河;中有临***、跃进河、商东河、备战河、前进河、土马河、丰收河等七条支河横贯全县,河道总长343.58公里。徒骇河流经我县31.7公里,流域面积347.056平方公里,是我县农田灌溉的主要河流。我县水系分布较合理,河流、支流、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总共7093条,总长达6454.86公里,基本上实现了沟网化,引得进,蓄得住,调得动,排得出。全县总灌溉面积82.72万亩。

2、地下水资源情况。全县50米以上的浅层地下水埋藏水量为45465.77万立方米,淡水储量为22721.23万立方米。全县地下水可

分为二个区,即淡水区、咸水区。淡水区浅层淡水厚度一般在5—10米,岩性为粉性,粉细砂和细砂,含盐量小于2克/升。根据水源和分布位臵分为四个区:一是引黄灌区,面积为141.44平方公里,淡水储量为5660.2万立方米;二是引河灌区,面积为96.06平方公里,淡水储量为3767.8万立方米;三是井河并用灌区,面积为157.3平方公里,淡水储量为10226.08万立方米;四是排涝改碱灌区,面积为95.88平方公里,淡水储量为3066.37万立方米。咸水区:咸水区可采砂层总厚度较薄,小于8米,水文条件复杂,含盐量高,矿化度在2克/升以上,在上述四个淡水区中相间分布,总面积为695.123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排涝改碱灌区、引河灌区和引黄灌区。

3、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地表水。我县地表水来源主要为降雨径流拦蓄和外引河水两部分。一是降水,年降水量平均为611.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为417.5毫米,因处于汛期,河、沟拦蓄径流为1844万立方米,拦蓄甚少,大部分为无效水。二是外引河水,主要是引徒骇河的水,可用量为26236万立方米。地下水,全县地下水径流拦量为11380万立方米。县城东北部乡镇地下水含氯较高,易引起水生植物白莲藕发病,不利其生长发育。

综合上述水源共计39487万立方米。从当前我县作物种植面积、灌溉制度、城镇工业和人蓄用水情况来看,全县水资源严重不足。

(四)生物资源。我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种类较为齐全,不但奠定了发展常规农业的良好基础,而且拓宽了开发精品农业的广阔空间。

农作物。目前我县栽培的农作物品种资源有粮、棉、油、瓜、果、菜、麻、草、药等。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谷子、高粱、大豆、地瓜和其他杂粮;经济作物以棉花、瓜菜为主,兼有红麻、苜蓿、药材等。

林果树种。全县林木共有29科72个树种。用材林主要有杨、柳、榆、槐、桐、椿、松、柏等;经济林主要有枣、梨、苹果、杏、桃等。

水产。我县水生植物有13个科、25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芦苇、藕、蒲草等;鱼类有6个科、29种,主要有鲤鱼、鲢鱼、草鱼、鲫鱼、鲂鱼、黑鱼、鲶鱼、泥鳅、红鳍等。

畜禽。畜禽种类较多,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等。

天敌。天敌资源也极为丰富,常见的兽有黄鼠狼、刺猬、猫、蝙蝠、獾等,益鸟有家燕、杜鹃、啄木鸟、猫头鹰等;爬行两栖类有草蜥、壁虎、青蛙、蟾蜍、蛇、蜴等,益虫种类繁多,昆虫纲有150余种;蜘蛛纲有50余种。尤其蜜蜂、蝉类具有很好的经济开发价值。

综合上述,我县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既有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质地较好,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等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也有水资源不足,旱、涝、碱、薄和其他灾害性天气等障碍因素。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注意生态平衡,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智力投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全县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

二、农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严格落实小麦直补和综合补贴政策。自2004年以来,国家为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安全,制定出台了小麦直补和综合补贴政策,补贴额度逐年提高,2009年,我县小麦直补面积80.29万亩,每亩补贴资金达到83.97元,总计兑现小麦直补及综合补贴资金6741.95万元。二是认真实施小麦、玉米、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自2005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良种补贴,补贴面积和补贴作物种类逐年增加。2009年,我县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实行全覆盖,其中,小麦补贴面积80.29万亩,每亩补贴10元;玉米补贴面积81.5万亩,每亩补贴10元,棉花补贴面积近15万亩,每亩补贴15元。三是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展顺利。自2008年,我县被列入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县,当年累计完成小麦投保面积60.5万亩、玉米投保面积75.1万亩。2009年,累计完成投保面积166.5万亩,其中小麦80.3万亩,玉米78.6万亩,棉花7.6万亩,小麦、玉米实现面积全覆盖。农业保险的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仅靠政府财政资金进行农业救灾的局面。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200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211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5.1%,其中农业总产值344102万元。粮食播种面积、总产稳中有升,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157.4万亩,比上一年增加8.0%;粮食总产达74.7万吨,比上一年增加8.1%。棉花总产1.12万吨。蔬菜总产量90.81万吨。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

1、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1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十一五”期间,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8家,其中29家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质量认证,注册农产品商标15个。“十一五”期间,争取省、市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

3、“三品”认证及标准化建设发展迅速。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6个,实现了我县有机食品“零”的突破。制定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20余项,绿色食品技术操作规程7项,有机食品技术操作规程6项。建设市级标准化基地3处,面积8.6万亩,分别是彩椒标准化基地2万亩,大蒜标准化基地6.1万亩,冬瓜标准化基地0.5万亩。

4、现代农业初现成果。努力打造了商南彩椒、白桥大蒜、农业科技示范园和黑皮冬瓜4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彩椒特色品

牌基地被指定为山东省农业外事活动定点。

(四)科技兴农步伐加快

1、大力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建成高产标准粮田1.9万亩,开发小麦产业项目核心示范区4万亩,建成县级高产示范基地4个,建成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10个,建立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机防队32支。

2、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2009年全年累计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6个,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36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5万亩,推广配方肥料4150吨,商品有机肥6500吨。

3、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009年全年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民1.6万人次,异地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10人次。

4、打造农技推广新平台。创办了“农业20分”栏目,每周一、周三直播,2009年全年播出104期,已成为农民朋友每日必听的节目;创办了“***农信通”短信服务平台,累计发送农业短信息5万余条。

(五)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9年机械总动力达到92.25万千瓦,增长10%以上,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率达到75%以上。

(六)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2009年,共争取市级以上扶贫资金950万元,其中:省扶贫项目资金250万元,市扶贫项目资金700万元,重点扶持了大蒜、池藕、林果、大棚菜、布艺加工、獭兔养殖等特色产业,实现总收入7604.24

万元,纯收入3985万元,覆盖了9个乡镇(办)的53个村,6433户、26766人,其中低收入户2996户、12461人,项目区实现人均增收1489元。

(七)农村经管工作开创新局面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卓有成效。截止到2009年底,代管村集体资金1500多万元。

2、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位。实现承包地块、面积、承保合同及补充协议、经营权证及卡片和基本农田“五到户”。

3、农民减负工作扎实稳妥。2009年我县收取农业水费2197.6228万元,亩均23.5元,折合人均44.16元。15万份农民负担监督卡全部发放到户,到户率100%,3000本《山东省农民承担生产性费用专用收据》全部开具到户。

4、农业信访工作稳妥推进。2009年全年共接待、查处调解农民上访案件 40多起、答复县经济投诉中心投诉案件60余起,近220人次,处结率达到100%。

(八)农业生态和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截止到2010年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5万多个,建设大型沼气池1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推广商品有机肥更新了群众传统的施肥观念,培肥了地力,减轻了因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09年我县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率达到75%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

三、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三农”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为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自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以支持农业为主旨的1号文件,全党更加重视农业,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农业。提高农村生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方方面面的共识。党中央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提出“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三农”工作的发展空间日趋广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农业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畜禽、蔬菜、园艺产品等,与国内外相比有着很大的价格优势。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县,***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潜力很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现代生产要素、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农民武装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科技农业、效益农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也将逐步改变农业的弱质状况。

(三)“4.10”、“4.21”会议的召开,为我县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必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强劲的外部拉动作用。

(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 确保了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通过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

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受侵犯,切实调动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五)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民负担逐步减轻。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到全面取消农业税,进而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得到落实,农民能够将剩余的资金投入再生产,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后劲。

(六)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七)我县人均耕地多,农业基础好,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抓龙头、扶大户、兴小区、建基地,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民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增收致富的典型大量涌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援动力同步增强,农村各业发展势头迅

猛。

(八)农业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为“十二五”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九)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全面稳定的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改造、重视和提高,推动农业、农民与市场机制接轨。走产业兴市场、市场带动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子,将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开创一条有效途径。

四、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免除了农业税,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我县粮食生产的发展。但是,我县粮食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提高缓慢,甚至出现徘徊的局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种粮效益低下。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尽管国家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但是农民实际投入粮食生产的成本还是不断增加。二是和投入相比,粮食价格偏低。三是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四是农民种粮收益在农民收入中所占得比重越来越小。就我县而言,每亩小麦纯收入不足600元,每亩玉米纯收入不足500元。这些情况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我县的粮食生

产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含量低。一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低。二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人,大多数是粗放耕作。三是种粮效益的下降,导致农民在粮食种植上投入减少,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因而农业增产增效的难度加大。

(三)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一是我县没有固定的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的良种引进示范田。二是没有健全的良种繁育技术队伍。三是没有一个长期的粮食优质新品种引进计划。四是种子企业多,但是规模大的少,更无龙头企业,导致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难以确定主导企业。以上情况导致我县农业生产中出现粮食品种多、乱、杂的现象。

(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我县从事农业推广和技术服务的在编人员不足。二是技术人员的装备条件落后,无法满足现在农业对技术的要求。三是现有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待进一步培训。四是基层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能力低,对一些病虫草害不能做到及时预报。

(五)土壤肥力偏低。我县土壤共分3个土类,7个亚类,109个土种,其中潮土面积60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耕层质地分为砂壤、轻壤和中壤、重壤四个等级,北部受黄河故道的影响,土质偏轻,以沙壤土、轻壤土为主,南部受土马河、徒骇河的影响,土质偏重,以轻壤、中壤为主,重壤分布于县内东部,面积仅为0.2%。

从总体上分析,我县耕地土质较好,但土壤养分含量低,除含钾丰富外,土壤有机质偏低,普遍缺氮,严重缺磷,但开发潜力巨大。虽然我们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平衡施肥,但是农民中仍然存在着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微量元素肥料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力度,加大宣传的力度,大力推广平衡施肥,从根本上提高我县的土壤肥力。

(六)农业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来,我县积极争取并承担了部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但所承担的项目仍然偏少,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水利设施陈旧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偏低。农业投入不足还直接导致了农技服务体系难以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受到限制,农民培训不能及时开展,没有一个规范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将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臵,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将从质量、规模、品牌、特色等方面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切实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大规模地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农业技术,不断加快

农业的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步伐;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可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合理配臵资源,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二、规划原则

(一)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的原则。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依托科技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率,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源的相对短缺和持续利用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立足本地,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

(三)因地制宜、区域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地的资源、地理、气候、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上规模,形成区

域优势。

(四)“科技兴农”的原则。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兴建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推广,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实用技术的普及。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五)产业化发展的原则。坚持生产、流通和加工一起抓,以生产促流通和加工,以流通和加工带动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

(六)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产业统筹布局,城乡生产要素统筹配臵,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5.1亿元,年均增长6.2%;实现农业增加值37.1亿元,年均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达到8500元,年均增长8.8%以上,力争达到9000元,年均增长10.9%。

--“十二五”末,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达到4:6。

--“十二五”末,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2.5g/kg,全氮提高到0.72g/kg,水解氮提高到75.0 mg/kg,有效磷提高到21.0 mg/kg,速效钾提高到115.0 mg/kg。

--“十二五”末,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复种指数力争达到200%。

--“十二五”末,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80万吨以上。

--“十二五”末,棉花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棉花总产保持在1.2万吨以上。油料总产0.1万吨左右。

--“十二五”末,蔬菜面积增加到25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达到100万吨。

--“十二五”末,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7万亩,其中,鱼藕混养及生态渔业养殖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万吨。

--“十二五”期间,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标准化生产覆盖率90%以上,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其中90%以上经过质量认证。到2015年底,力争我县绿色食品数量达到20个,有机食品数量达到13个。

--“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作用明显的农民合作组织达到100家。

--“十二五”末,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1702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2655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19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190台,秸秆还田机1380台,精量播种机2130台,农田基本建设240台,田园管理机8300台,棉柴收获机225台。实现机械化作业面积283.5亩次,其中,小麦联合收获59.4万亩,玉米联合收获65.1万亩,深耕、深松43万亩,玉米秸秆青贮17万亩,精量播种42万亩,机械植保57万亩。

--“十二五”期间,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个,截止到2015

年底,全县沼气池将累计达到3万个,占适宜建设池总户数的80%以上。

--“十二五”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达到90%以上,其中,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

第三章

建设布局和重点产业

一、区域规划布局

(一)粮食主产区。该区位于玉皇庙、郑路、贾庄、殷巷、龙桑寺、孙集等乡镇,该区域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均耕地较多,适于粮食生产。“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巩固该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高产稳产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开发建设,巩固发展50万亩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进一步稳定我县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棉花生产区。该区位于怀仁镇、殷巷镇、韩庙乡、沙河乡,土壤部分为中壤土,大部分土壤偏碱,地下水质较差,地上灌溉条件较差。该区域现状是主要种植棉花,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棉花交易市场,农民有种棉的传统、技术和习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以节水型、抗盐碱、抗虫、优质的棉花品种为主,引进新的栽培技术,提高棉花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县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稳定我县棉花主产区地位。

(三)大蒜生产区。以白桥乡为中心,涉及周边许商办事处、玉皇庙镇、孙集乡、郑路镇部分区域。该区域内的白桥乡,是济南市唯一的整建制大蒜生产专业乡,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大蒜第一乡”。生产区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四面环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水浇条件便利,土质为红粘土,适宜冬性大蒜品种的生长,且当地群众自1980年开始种植大蒜,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现在大蒜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重点进行大蒜脱毒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更新大蒜品种,提高大蒜种植效益,增加蒜农收入,保持我县大蒜竞争力。

(四)彩椒生产区。该区位于***县城以南,省道248线两侧,涉及许商办事处、玉皇庙镇,是山东省最大的彩椒生产基地,济南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主要种植以色列、荷兰等国外彩椒品种。“十二五”期间,一是加强彩椒标准化生产管理,推行 “六统一”服务,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扩大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万亩。三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彩椒生产,建成全国最大的彩椒生产基地。

(五)大棚菜生产区。该区以郑路镇为中心,涉及孙集乡、许商办事处、玉皇庙镇。生产区内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当地菜农又长期种植大棚菜、劳动力充足,且现已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种植的生产格局,特别是“展旺”黄瓜、芹菜是郑路镇生产的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十二五”期间,重点是大力优化生产环境,全力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生产面积,积极更新栽培

品种,继续强化农超对接,努力打造成济南、天津、北京等都市的“生态菜篮”。

(六)黑皮冬瓜生产区。该生产区位于玉皇庙镇,以瓦西村为中心,涉及周边村庄,现有黑皮冬瓜生产基地2000亩。黑皮冬瓜合作社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对种植户提供了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提供农用物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销售的“四统一”服务,保证了农户的种植效益,增加了农户收入。“十二五”期间,重点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植条件,扩大种植面积,拓宽销售渠道,扩建销售市场,加强农超对接,力争把该区域建设成黄河以北乃至整个山东省最大的冬瓜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

(七)鱼藕混养生态农业区。该区域以沙河乡为中心,涉及殷巷、龙桑寺等乡镇,属于大沙河沿岸地区。该区域的水质好,水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浅水藕和鱼藕混养。“十二五”期间,重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养条件,扩大种养面积,引进良种良法,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力争把该区域建成黄河以北最大的浅水藕生产基地,鱼藕混养品牌示范基地。

二、发展的重点产业

立足***的土地条件、水资源条件和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

(一)粮食产业。充分发挥我县传统粮食主产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粮食作物,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重点进行高产稳产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开发建设。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50万亩以

上,其中小麦70万亩以上,玉米80万亩以上,总产80万吨以上。

(二)棉花产业。大力发展棉花生产。重点在于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稳定面积。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总产量1.2万吨以上,巩固济南市第一产棉大县的地位。

(三)蔬菜产业。依托本地资源,确立主导产品;依靠科学技术,创建名牌精品;依靠加工增值,延伸产业链条;依靠批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社会化服务之路,全力打造蔬菜经济。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以上,着力打造四大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即 15万亩大蒜生产基地、4.5万亩大棚菜生产基地、1万亩黑皮冬瓜生产基地、1万亩浅水藕生产基地。积极认证“三品”,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

(四)水产养殖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7万亩,其中,鱼藕混养及生态渔业养殖面积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万吨。逐步形成商东北鱼藕混养区、商南渔业精养高产区、商东南上菜下渔、上粮下渔区、商西北上果下渔区、商中科技种苗区、大沙河生态渔业带。

(五)观光旅游农业。以商南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通过发展观光采摘农园、观光垂钓鱼场、大沙河浴场、温泉洗浴、森林旅游、休闲农庄(或农场)等,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把观光农业作为农业的一个

新的增长点培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高产稳产粮田建设。一是重点选在基础条件好的农田,进一步完善田间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施行良种良法生产配套技术,深耕改土,培肥地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确保高产稳产粮田亩产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二是捆绑各类农业项目。积极申报农业项目,申请上级农业扶持资金,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建设顺利实施,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三是调动群众大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政府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投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一些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最大限度地拦蓄地表水,做到丰存枯用,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维来谋划全县农机化发展战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大力调整大中型农业机械与小型农业机械的比例,重点发展大中型机械;大力调整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比例,增强配套机具的适用性和多功能性;要由抓农田作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重点抓好玉米生产机械化;要由主要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转变,重点抓好大蒜、棉花及果蔬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要由抓农业产中机

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抓好农副产品和果蔬加工、保鲜、包装、储运机械化。

(三)保护耕地,培肥地力。把控制耕地面积减少、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土地节约利用机制,杜绝抛荒撂荒。一是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摸清我县土壤养分状况,大力推广配方肥,从而改善土壤养分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从而疏松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三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还能起到很好培肥改土、增产、增收的效果,更是基本农田质量建设长效管理、长远发展、优质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

(四)健全防护体系,提高抗灾救灾能力。一是建立健全植物检疫体系、农业生物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控制体系,防止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侵入和扩散。二是建设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开展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融通能力,建立市场化的新型防灾防损机制,有效提高抗灾资源配臵效率,使广大受灾农户迅速恢复再生产,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有效防止“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情况出现,有助于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农技推广能力

(一)建立健全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一是建立统筹协

调机制,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支持鼓励农业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促进各类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使之真正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补充;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分期、分批组织农技人员到基地实践锻炼,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三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信息库,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在农业创新、教学、推广工作中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二)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逐步构建完善以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视解决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工资报酬、经费保障等应有待遇的落实,积极引进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人才,在大、中专院校、科研部门吸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三)大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一是健全农民培训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力量,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良好,教学水平高、农民欢迎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二是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和内容。坚持适应农民需要,开展灵活多样、易懂

易学的实践培训、现场教学、短期培训。切实改善科技培训工作条件,促进科技培训手段现代化、信息化。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突出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等的培训力度。

(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着眼点,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继续支持与扶持农技推广,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做到项目开发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切实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办公生活条件。

三、按照市场趋向,建立起多元化农业投融资体制

加快改革现行农业投融资体制,引导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业建设。一是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形成投资农业的激励机制和内在的市场动力机制。二是完善政府支持方式,采取政府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农业,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既发挥以财政投入吸引社会投资的作用,又避免政府直接投资造成的产权不清、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加快农村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完善农业信贷体系,增加农业信贷规模,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五是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

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以任何理由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投入农业的积极性。

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继续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带动面上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行业协会、学会、市场、农民合作组织以及村镇基层组织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多种形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二是实行“几统一”,生产操作规程、农资的供应、农药的管理使用、病虫害防治等都要统一,植保环节要推行联防联保制度。三是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微机联网,保证基地与外部市场的信息畅通,便于农业等基地管理监督部门及时了解基地信息。

(二)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是从源头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要把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作为重点,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切实加强种子、农药、肥料的管理,深入开展各种农资专项整治工作,依法对农业投入品开展质量安全检查,对农业投入品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三)抓好“三品”认证。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把“三品”认证和品牌培育作为推进我县农业名牌战略的工作重点。要加大“三品”产地认定工作力度,对符合认证标准的基地,成熟一个认证一个。

(四)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全面加强例行检测工作,动态掌握我县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整体状况,检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必要时将对社会公开发布,以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各级、各有关部门、生产基地和企业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基地、市场的检测设施组建全省瓜菜果茶农药残留检测动态预警网络,随时了解、掌握重点基地、重点市场的农药残留状况。

五、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效益。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建设,在做大做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发展新产业,培植新的农业增长点。一是规模化。继续巩固发展优质粮、优质棉、大蒜、设施农业、畜牧、林果等规模较大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甜糯玉米、芦笋等都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产业。二是精准化。继续按照“十有”标准做好大蒜、彩椒、黑皮冬瓜的基地建设和管理。三是设施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济南市“菜篮子”供应基地,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二)实施品牌战略。一是依托宏业集团打造我县棉纺品牌产品。二是依托万润、宇飞等龙头企业打造畜牧业品牌产品。三是依托华亿源、商南等龙头企业打造大蒜、彩椒、浅水藕等种植业品牌产品。四是依托乡村绿洲打造花卉苗木和水产养殖品牌产品。

(三)推进园区建设。依据我县农业资源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园区以提高各项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出发点,着眼科技推广、农民及农村干部培训、示范带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的

功能定位,在整体布局上规划 “六区一中心”即:现代农业展示区、循环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生产区、露地蔬菜种植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农业休闲养生区和科研培训服务中心,系统地承载园区的各项功能。园区重在引入国内外农业生产的高端技术、管理模式和科研成果,然后试种、推广,最后在全县普及,为县域农业现代化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为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途径。

(四)突破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流通中介组织和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其带动农户、科技开发、加工增值、市场开拓的能力。制定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四大企业群,形成四大产业链:培植粮食产业企业群,形成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粮食产业链;扶持发展棉花产业企业群,形成收购、加工、抽纱、织布、服装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链;扶持发展畜牧产业企业群,形成养殖、宰杀、加工、饲料、防疫、销售为一体的畜产品产业链;扶持发展蔬菜、果品产业企业群,形成种植、收购、冷藏、加工、包装、出口为一体的蔬菜、果品产业链。

(五)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加大合作社财政扶持项目的申报工作,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示范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合作社不但在数量和规模上增加,而且其业务领域也从传统种养产业逐渐走向农林牧渔、休闲观光等大农业领域,其合作要素也从简单的土地和劳动合作逐渐走向资

金、技术、市场销售等多要素合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全面推进农超对接;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

六、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监管工作。围绕激活百万亩耕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依法规范流转行为。在搞好乡镇办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不断完善乡村调解服务组织,构建县级仲裁体系,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做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按照“依法征地、分类补偿、年年结清、长期受益、定期调整、受益 保值”的原则,创新征用土地长期补偿办法,建立失地农民长效补偿机制,实现由“提地保障”向“社会保障”发展,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和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开发处臵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农民对“三资”使用、收益、分配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继续按照“十个统一”、“六步工作程序”、会计委托代理制、定期监督检查和财务审计等方法规范运行。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

度,始终坚持“一项委托”、“四权不变”的原则,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继续开展全县农民负担检查考核工作,严格落实减负和强农惠农有关政策;严格落实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严格落实专项治理工作,在农民建房、引黄水费、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修建道路等方面是否存在搭车收费及乱收费、乱摊派、强迫命令的现象;严格落实减负“五项”监督管理制度,认真处理信访和案件查处工作。

七、大力实施秸杆综合利用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率。努力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纠正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农民树立环保意识,改变落后习惯,逐步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机械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提高广大农民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秸秆还田机制。积极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疏堵结合,以堵促疏。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采取小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机、玉米铁茬播种机的发展模式,鼓励个人投资购机,协调有机户为无机户服务,开展跨区作业,这样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大大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

(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中长期规划。根据国家有关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导向,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在充分考虑把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注重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分步实施,由低级向高级渐进发展,以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格局。

(四)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实施好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结合三改(改厨、改厕、改圈)的生态富民行动。在抓好户用沼气池建设的同时,与特色品牌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结合起来,抓好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拉长沼气产业链条,逐步构建以沼气为纽带,集养殖、种植业为一体,以“畜沼菜”、“畜沼果”、“畜沼鱼”和“畜沼菌”为主要模式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八、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一)走好四条路子。走好劳务输出、工业吸纳、大户培植、城镇安臵四条路子,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抓住中、高考落榜生这个重点,完善劳务培训券制度,健全输出服务网络,实现劳务培训输出工作新突破。动员和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的在外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二)繁荣小城镇经济。把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作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臵城镇资源,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整体

推进,增强小城镇的载体功能,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参与社区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发展二、三产业,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提升农村二、三产业水平。多渠道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重点发展沿道、沿边乡镇,提高其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

九、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实现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按照“村为基础,整乡推进”的扶贫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发展步伐。一是努力提高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实现低收入人群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使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全面实现“户户通水”和“户户通硬化路”的目标。三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大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逐步完成乡镇卫生院的升级改造,村级卫生室的新建、完善;完成升级改造各类中小学校。四是进一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通过省市扶贫,逐步将扶贫重点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十、加强农业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农资市场不法行为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绿剑护农”行动,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长期不间断的对全县农资市场检查,严禁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严厉打击了不法经营行为。二是加大农业政策、法

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涉农单位的依法治农护农的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农业行政执法的环境。三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坑农害农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假冒伪劣农资和农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四是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确保从严执法,公正执法和规范执法。

第五章 农业重点项目

一、***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 该项目位于郑路镇、玉皇庙镇、怀仁镇、贾庄镇、许商办事处、孙集乡境内,主要进行高产稳产田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总投资12500万元,建设年限2011年-2015年。通过机电井及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通过沟渠开挖清淤建设,完善农业排灌体系;通过到路桥涵建设,达到交通、排灌、农电设施配套。最终实现粮食高产稳产。通过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现***小麦良种自繁自足,提升***小麦良种产业水平,拉动全县小麦生产。通过农机农技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机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机农技培训、试验示范、推广、作业能力。

二、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

我县是农业大县,2009年各类农作物秸秆总产量达95万吨以上,年产畜禽粪便200万方左右,为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开发

新能源,在全县的12个乡镇(办)实施“一池三改”工程,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建设1.5万个“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为广大农民提供洁净、方便的生活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改善其品质,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对彻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其有重要意义。

三、省、市扶贫开发项目

我县2001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重点县,2004年被列入全市“一县十三乡”重点扶贫县。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扶贫开发政策,坚持“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的要求,以扶贫开发工作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抢抓机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加大产业培植力度,扶持起了大蒜、池藕、林果、大棚菜、布艺加工、獭兔养殖等特色产业,使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发展。该项目选址于怀仁镇、沙河乡、韩庙乡、龙桑寺镇、殷巷镇、孙集乡、张坊乡、示范园等区域内,主要建设内容为水产养殖、果品种植、特色种植、畜牧养殖、设施蔬菜标准化、布艺加工等基地的建设,计划投资9140.94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

四、15万亩国家级大蒜出口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项目区位于我县大蒜产区五个乡镇,涉及种植户近10万户,示

范区环境质量好,没有“三废”污染,水质、土壤、大气符合无公害大蒜生产环境标准;示范区蒜农科技意识强,大蒜种植管理技术好,接受新生事物快。蒜区通过了绿色产品质量认证,为大蒜产品注册了“商玉宝”牌商标,为出口创汇创造了条件;示范区内有大蒜加工企业200多家,年消化大蒜5万吨。该项目通过建立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按照国家无公害大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来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大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大蒜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投入500万元,标准化体系建设投入200万元,检测体系建设投入150万元,技术推广体系投入150万元。2011年建成3万亩示范区,2012年建成6万亩示范区,2013年建成9万亩示范区,2014年建成12万亩,2015建成15万亩。项目完成后亩产值增加1500元,总效益2.25亿元,并带动运输、加工、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效益1.5亿元以上。

五、大蒜良种繁育与产业化项目

项目区位于我县白桥乡,计划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大蒜脱毒快繁中心一处,大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及冷库,建立专门的大蒜信息网络。通过建立大蒜良种繁育基地,采用标准化生产,进行产业化运作,可以全面解决我县大蒜品种退化、品种单

一、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提高大蒜质量,促进大蒜销售,提高大蒜产品附加值,增加蒜农收入,从而带动全县经济发展。项目总投资500万。其中品种引进投资50万元,大蒜脱毒快繁中心投资95万元,基地建设投资120

万元,无公害蔬菜检测站建设5万元,产业化设施建设投资230万元。2011年建成2000亩示范区,2012年建成4000亩示范区,2013年建成6000亩示范区,2014年建成8000亩,2015建成10000亩。项目建成后,通过种植优良品种,可极大地提高蒜农收入。每亩优质蒜薹产量750公斤、优质蒜头2000公斤,每亩多收入2000元,除去多投入250元的蒜种,纯收入可增加1750元,全县15万亩大蒜可增加收入2.6亿元。同时,实行标准化生产后,通过对大蒜产品的开发、加工,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通过网络可以联系到更多的客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其可观。

六、秸秆反应堆在设施栽培中的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项目 该项目安排在我县南部商南规模经济示范区内。示范区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群众的种植水平很高,具备项目开发的各项条件。该项目通过通过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设施栽培蔬菜产量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35%,所产蔬菜产品化肥、农药残留少,将带动我县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600万元,技术推广投入100万元,培训费、资料费等100万元。2011年7月—2012年6月,建成5000亩秸秆反应堆应用技术推广基地,年消化秸秆3000万公斤,蔬菜亩产量提高20%,达到3000公斤,并全部达到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2013年7月—2014年6月,建成10000亩秸秆反应堆应用技术推广基地,年消化秸秆5000万公斤,蔬菜亩产量提高20%,达到2000公斤,年产蔬菜6000万公斤,并全部达到无

公害蔬菜质量标准。项目建成后,15000亩大棚蔬菜亩产量提高20%,价格提高20%,年增加效益1.2亿元。在提高蔬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净化了环境,避免了秸杆的乱堆乱放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七、大蒜深加工项目

我县大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大蒜22.5万吨,所产大蒜质优、味正,大蒜素含量高,很适宜开发生产保鲜真空袋装蒜片、蒜粉、蒜油、大蒜胶囊、大蒜口服液等系列产品。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2000吨蒜粉、蒜粒、纯天然大蒜饮品、大蒜油和系列保健等系列产品的加工企业,计划2013年投产,年可实现利润2000万元。

八、商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商南高新技术示范园”始建于2000年6月,位于***县城以南,辖许商、玉皇庙两个乡镇,主要种植以色列、荷兰等国外彩椒品种,搭配种植樱桃西红柿、礼品西瓜、金皮西葫等外引品种。示范园年产“商晶”牌无公害蔬菜5万吨,是全国较大的彩椒生产基地。该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优质蔬菜种苗产业区、1000亩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1000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优质蔬菜种苗产业区500万元,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1000万元,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0万元。2011年-2013年建成,2011年建立优质蔬菜种苗产业区,2012年建立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2013年建立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建成优质蔬菜种苗生产区年产值20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年产值1500万元,38

年利润1000万元;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年产值2000万元,年利润800万元。该项目年利润共计1900万元。

九、国家级地热温泉热带鱼养殖项目

利用我县地热资源,在贾庄镇建设300亩的热带鱼养殖场,购臵相关仪器设备,以及养殖场配套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依托本县的温泉地热优势,发展温泉渔业,促进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及其它热带鱼越冬保种和养殖,继续发展沙河沿岸鱼藕混养,积极推进生态渔业、休闲观光渔业的进程。该项目计划投资165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使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及其它热带鱼得鱼卵提前孵化、成活率高,而且能使鱼苗的生产养殖周期缩短一年、鱼体生长匀称、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显著。

十、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在许商街道办事处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处,在农业示范基地内选用新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项目计划投资6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项目建成后,以示范示范基地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在此期间将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逐步做精做优特色种植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

十一、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项目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项目计划在农业局及12个乡镇(办)建设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打造

现代农业网络服务平台:一是在县农业局建设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实名制农业信息共享交流中心,主要是发布与交流最新的农业信息,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窗口、气象情报信息窗口、病虫害预报信息窗口、高效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窗口、外出务工信息窗口以及政府农业政策窗口;二是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加强农业信息延伸,在各乡镇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信息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有1处信息服务场所,1套信息服务设备,1名专兼职信息员,1套信息服务制度。信息员负责本村农情信息采集上报,实现县村直接互动,信息快速共享;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员培训,实现每村一名专业农业信息采集发布员。项目建成后,农民获得农业生产信息的渠道增多,获得时间准确及时,信息量增大,选择的余地增多,能够实实在在的解决农民生产的实际需求。

十二、农业推广区域站建设项目

该项目计划在玉皇庙、许商、郑路、贾庄、殷巷、白桥等6个乡镇(办),建设6个农业推广区域站。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主要依托彩椒产业建设玉皇庙区域站,依托粮食产业建设贾庄区域站,依托大棚菜产业建设郑路区域站,依托大蒜产业建设白桥区域站,依托棉花产业建设殷巷区域站,在许商办事处设立综合性中心区域站。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项目建成后,每个区域站依托其主导产业建设一定面积的特色鲜明、功能完备、作用明显的试验示范园,拉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主导产业水平,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十三、沃土工程项目

项目区位于全县12个乡镇(办)境内,主要建设内容是对项目内5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土壤改良,总投资25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通过对全县5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土壤改良,使中低产田提高到一个等级。项目通过增加有机肥投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土质结构,改造中低产田,治理沙尘暴,防止土、气、水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十四、植保网点、机防队建设项目

该项目在全县建立12个植保网点,建设1000只机防队,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主要建设内容:一是通过建设12个植保网点,县植保站将做到准确的掌握全县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实现病虫基础数据采集、信息传递的现代化、规范化、精确化、高效化,并及时发布预报;二是根据不同乡镇的现实情况,分别组建以村为主、以农资经销大户为主、以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为主、以种粮大户为主等不同模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1000支做到农业病虫害的统防统治。项目建成后,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对重大、流行性、突发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能力,提高防控效果,从而减少了病虫草害威胁,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增加了粮食产量。

十五、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我县农产品种类繁多,12个乡镇(办)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但我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较少,已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也较小、41

设施不完善,不能很好好地发挥其集散贸易作用,为此,急需建设一批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先进完善、服务周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满足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该项目计划在我县玉皇庙镇、白桥乡、郑路镇、许商街道办事处、殷巷镇、沙河乡建设6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总投资12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购销难的问题,并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也将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十六、农业实验室建设项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全球瞩目的热点问题。从农田到餐桌,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关健康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是确保“吃出营养,吃出健康”的关键。由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安全问题和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频繁出现农产品安全大案,势必影响居民对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预期,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该项目计划在农业局建设农业综合实验室1处、购臵仪器设备,建设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实验人员队伍,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产地环境的快速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检测效率提高3-5倍,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县,能够满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速测和农田土壤、灌溉用水中主要易于变化的常规污染与肥力指标的需要,可辐射监测区域内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十七、万灯灭虫工程

频振灯杀虫技术是一项安全、高效、无害、经济的农业害虫物理防治技术,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我县实施“万灯灭虫工程”,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在全县12个乡镇(办)安装10000台频振式杀虫灯,实施绿色控害面积50万亩,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该工程是重点推广的一项绿色植保控害技术,主要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达到触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从而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的目的。一台灯可消灭50 亩范围内的趋光性害虫,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杀虫的防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化学农药而有效解决虫害控制问题,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十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在郑路镇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300亩,实行标准化生产,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该基地将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检测、统一档案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的组织模式,在生产上,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定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等各项措施,确保基地严格按照有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杜绝任何禁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项目完成后,将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00亩,有机食品生产比常规生产亩增效益2万元,基地年累计增收6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有力保护了生态环境,遵循了可持续

发展理念,生态效益显著;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利于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效益显著。

十九、大型沼气建设项目

该项目为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以厌氧工艺为主体工艺,在全县建设1000 m3沼气池10个,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每个1000 m3沼气池日处理污水20吨,处理鲜粪25吨;年产沼气36.5万m3,年生产沼渣3000吨,配套建设沼液综合利用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实现畜禽养殖场规模化、集约化的健康发展,带动周边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如高档有机大棚蔬菜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农业产业园规划

农业产业园规划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0日 【字体: 大 中 小】 概念: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 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 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现今农业生态园面临的问题:1)园区 定位不清晰,盲目追求“大而全”缺乏拳头产品与核心竞争力,对旅客吸引力不强;2)农业生态化不强,很多园区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盈利,很难实现 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3)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园区功能不明确、产品单

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服务范围:

生态农业产业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产业园招商引资

生态农业产业招商培训 指导思想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 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 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 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科普教育功能区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 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 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2、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 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 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 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 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 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 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 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 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案例:海南太阳能农业生态园项目

背景介绍:该项目属于光伏综合农业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4亿元,占地1000亩。

解决办法:中金产业经过多次考察,提出充分利用海南光照强、日照时间长等天然优势,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用“一地两用”的开发模式,场地上架设 光伏组件发电,在光伏组件下及间隔处种植农作物,同步发展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达到既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又提供清洁能源的目的,是新的生产方式上的突 破和创新,也是一个集光伏发电、大棚种植、露地种植、科研、教育培训等一体化的科学规划循环经济园区。

第三篇:农业园区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以政府、企业为投资主体,以青岛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以宅科村为先头,以宅科村为中心建设的集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及相关农副产品产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园。园区占地面积4016亩。

二、区位概况

景芝镇,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景芝镇。居民1458人,291户,耕地4016亩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同时亦有大姜、葱、蒜、马铃薯、橄榄种植。村内有日光温室大棚30个,占地58亩,养鸡场3家,养鸭场2家,绵羊养殖2家。微型超市6家。村内有个体私营蔬菜加工厂一家,主营大葱加工,以及企业和村民合作的工艺品加工。景芝镇是山东省三大古镇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山东省安丘市东南部,距安丘市区21公里,东距青岛港120公里,北距胶济铁路3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35公里,西北到潍坊机场40公里,206国道、沂(沂山)胶(胶州)公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景芝镇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自古有“四县通衢”之称。镇域总面积217平方公里,辖139个行政村,14万人。景芝镇以酿酒闻名于世,是中国高粱烧酒的发源地之一。景芝名吃繁多,闻名遐迩,三页饼、金丝面、绿豆糕、芝麻片等被列入中国食品大全。近年来,景芝镇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富强文明景芝、文化生态景芝、和谐幸福景芝”为目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景芝镇先后被确定和命名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创建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十大魅力乡镇等。

三、目前发展现状

交通不便,村庄仅有6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通往乡镇,虽然毗邻206国道,但连接国道的仅仅是村镇小路,路况差,通行能力弱,不利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农产品的进出;电力负荷低;水资源匮乏,水利设施落后;农业机械落后;技术观念落后;土地资源少。现在村内居民1458人,291户,耕地4016亩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同时亦有大姜、葱、蒜、马铃薯、橄榄种植。村内有日光温室大棚30个,占地58亩,养鸡场3家,养鸭场2家,绵羊养殖2家。微型超市6家。村内有个体私营蔬菜加工厂一家,主营大葱加工,以及企业和村民合作的工艺品加工。区域环境、经济概况: 1自然条件:

(1)气候:潍坊处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易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潍坊年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都不均匀,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降水量的分布南多北少;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2/3集中于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2)土壤:潍坊自南至北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矿姜黑土和盐土5大土类。鲁沂山地是潍坊石灰岩分布最广的地区。

(3)地形:以肥沃的平原为主,丘陵起伏较小,坡度和缓山地海拔也较低。南部低山丘陵,中部洪积、冲积平原,北部滨海。

2、社会条件

(1)人口:目前,潍坊人口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潍坊人口的年龄构成由“青年型”迅速向“老年型”过度。我市已步入“老年型”城市的行列。潍坊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口分布不均。潍坊存在的人口问题:升学、就业压力大;农村劳动力过剩;受教育水平较低;人口文人口密度区:中部平原区—弥河沿岸、潍河沿岸、胶济铁路沿线,呈“H”型分布。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经济发达。人口稀疏区:①南部丘陵、山区。原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差。② 北部滨海地区。原因:由于土壤盐碱化严重,自然条件差。青州是少数民族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青州市云峡河回族乡是潍坊市唯一的民族乡化技术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突出;交通阻塞等。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

(2)经济:宏观经济健康协调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09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727.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64.7亿元,增长13.7%,其中工业增加值1419.1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861.1亿元,增长14.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5、8.0和4.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0568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477美元),比上年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57.3:31.6。

(3)2009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43.1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110.0亿元,坊子区72.6亿元,奎文区96.4亿元,青州市300.2亿元,诸城市402.0亿元,寿光市416.7亿元,安丘市162.0亿元,高密市274.2亿元,昌邑市201.2亿元,临朐县122.8亿元,昌乐县1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1.9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100.4亿元。

(4)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39.6%,企业家信心指数136.5%,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2.8个百分点和27.7个百分点。

(5)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募集资金17.2亿元,昌大国际、得利斯2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豪源实业和昱合集团2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21家企业24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累计融资302.3亿元。上市公司家数和募集资金额在全省分别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6)名牌创建工作有新进展。全市获得2个省长质量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新增山东名牌产品68个,山东服务名牌12个;新创中国驰名商标7件,新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50件,续展50件。到2009年底,全市共创中国驰名商标39件,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237件,共有2个省长质量管理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1个中国名牌产品,51个国家免检产品,187个山东名牌产品,23个山东服务名牌项目。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2%上升到56.2%;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25.3万户,增长19.5%;从业人员135.3万人,增长24.1%;注册资金1246.5亿元,增长32.2%;纳税额206.4亿元,增长18.3%,占全部税收比重72.8%,提高了2.2个百分点。(7)企业注册资本稳中有升。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国有企业51.6亿元、集体企业39.3亿元、公司400.0亿元。外商登记管理又上新台阶。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共160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8户,分支机构102户。

(8)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343起,死亡440人,同比分别下降15.1%和19.0%。

3、国家农业政策:潍坊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将潍坊、苏州等市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潍坊市将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围绕“农业经营体制、农村经济组织模式、农产品质量保证机制、农村投融资体制、农业科技体制、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城镇化发展机制、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九大方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试点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国家有关政策的争取落实,从项目、资金等各领域积极支持潍坊建成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培养新型农民的试验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区。

四、园区规划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理念:绿色,有机,健康。

(三)、项目目标:(1)建成安丘市的蔬菜瓜果产业基地

(2)建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孵化展示基地(3)建成现代农业园区

(4)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新农村建设样板

(四)、设计原则:(1)统一性原则

企业、集体、农户等投资主体相配合,技术、人才、资金等投入要素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2)高标准原则 设施标准高(智能连栋温室及现代高标准日光温室为生产设施);

生产水平高(新品种、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

产品档次高(绿色、有机蔬菜产品);

经营管理水平高(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

产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品牌化销售、(3)多元化原则

在规模化生产基础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以产业、技术、服务为平台,培养现代新型

农民;

立足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建设,带动河北乃至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

园区用地规划与项目设置:(1)蔬菜种植基地

(2)蔬菜交易市场(3)蔬菜育苗基地(4)农民培训基地(5)休闲度假区

五、项目可行性报告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有机农业始于80年代,过去10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从有机农业在国外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已经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正说明了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继续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加以解决,而发展有机农业正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好办法。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而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发展有机农业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德国农业部的农业报告,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的农业企业的多年平均纯收入水平,无论是按单位土地利用面积、单位劳动力还是农户计算,均至少不低于以常规方式生产的同类农业企业。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的购入物资成本较低。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积极开拓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环保产业,通过开发有机食品帮助部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3、发展有机农业可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走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道路。邻近南京的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原为贫困乡,近几年靠发展有机农业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客商到该乡投资,现在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不用多久,该乡就将甩掉贫困乡的帽子。在我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有机农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并且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市场层面

第一、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中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目前中国有机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缺少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最为关注的畜牧和水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市场不够规范,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

2、政府政策层面

第一、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第二、政府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机构及相应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而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缺少项目与经费,国内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影响有机农业持续发展和水品的提高。

第三、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策略2010年4月 68 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其依据就是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既要靠有形手的调节又要靠无形手的调节。而就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状况来说市场和政府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解决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使其具有现实的发展意义,而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探讨就变的十分必要。

1、根据市场导向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机农产品。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拓展有机食品市场,并开展有机食品的深加工。优先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有一定创汇基础的能形成品牌的天然食品、特色食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策划开发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同时加大对国内消费水平较高的居住区和高档超市,以及特殊性消费集团和群体为主的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2、在制定有机农业的标准上要与国际接轨

建立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等;重点支持国内检查和认证机构的发展,把认证机构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单位或机构脱离开来,鼓励国际权威检查和认证机构来华开展工作;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权威的国际承认的检查与认证机构。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地方有机标准体系和有机认证机构。

3、政府要正确引导与扶持

要认识到我国大部分地方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单位及农民的生态、环保、法律意识还不够高,积极宣传开发有机食品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意义,扩大有机食品在市场上的影响。有机农业虽然节省了化学农药,化肥等的投入,但在生产过程中用工较多、产量较低,在生物治虫等科学管理方面投入较多,成本较高,而且从现代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初始几年,有可能导致减产减收,降低了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我国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经济补偿。综上所述,为顺应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首先了解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然后探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对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潍坊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幅员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67万,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从1993年开始,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达2491.8亿元,人均GDP达到4112美元(全国人均2000美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8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种植业上,蔬菜出口占全国的20%;养殖业上,鸭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肉类总产量104万吨;特种动物养殖皮380万张,居亚洲第一;加工业上,有加工企业254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650亿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3家,肉鸡肉羊出口量占全国的28%以上。因此,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评价。其特点是:

1、思想观念新。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199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即以“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三带动(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变(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战略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特色产业优。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行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规模较大的经济带,全市形成了17个主导产业。例如,以寿光为中心的6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青州为中心的4万亩花卉种植区,以临朐县为中心的1.5亿只肉鸭饲养区,以昌邑为中心的苗木种植区等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该市按照“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收益”的思路,从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九届国际蔬菜博览会,第九届菜博会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接近70亿元,2007年,该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3位。

3、产品竞争力强。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检体系。该市搜集整理了61项国家标准和24项进口标准,发布实施了154项地方标准,产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同时,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市级检测中心,20多个市级检测站,100余处乡镇检测点,近千处企业(市场)检测室,建立起市、县、乡、企业四级检测监控网络。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一体化和合同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三是精心培育农业品牌。该市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靠质量和诚信打造了一批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一批品牌产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等一批品牌产业;培植了得利斯等一批品牌企业;全市认证农产品品牌500余个。

4、科技含量高。这些年来,寿光先后推广引进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个种植新模式,吸引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知名种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了6处菜果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建设了5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500个农业示范区,全市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对寿光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7%。

5、市场流通畅。该市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健全营销网络,增强集散功能,大力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寿光蔬菜批发市场、青州花卉批发市场等,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交易、价格和信息中心,年交易额都达到数十亿元。寿光市已经形成全国蔬菜的大市场、集散地,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去的菜。同时,坚持“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的宗旨,先后成功举办了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昌邑绿博会三大国家级节会。寿光菜博会被确定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该市每年都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全国重点城市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对接会,广泛推介潍坊农产品。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设立营销公司、办事处,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经济和技术优势,到国外从事农业投资和开发。潍坊市农产品销往88个国家和地区。

6、运行机制活。潍坊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的成熟状况探索出形式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是对产业化程度较低或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二是对产业化程度较高或产业化经营具有一定基础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企业实行建立风险基金、返还一定利润等形式,并实行生产物质、质量标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检测收购的“五统一”。三是对产业化程度高或产业化经营水平较好的,采取“公司+基地+农场工人”的方式,由企业长期租赁农民土地,企业对基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农民以企业工人的身份为企业生产原料,实现了基地车间化、农民工人化、原料生产工厂化;四是采取“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方式,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签订原料生产收购合同,中介组织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农户生产。全市70%以上农户在产业化带动下进入国内外市场。

7、扶持力度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10多年来,每一届政府都着眼于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规划、政策引导、典型引路、配套服务的环节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市政府每年确定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2003年起,市级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500万元,专项用于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等。2006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拿出7000多万元资金,以贷款贴息的形式,扶持了1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对销售过亿元的大型企业,设立特别贡献奖;在全市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十佳”带头企业和“十佳”带头人评选活动,并对“双十佳”给予重奖。同时,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每认证一处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基地奖励3000元,每认证一处有机食品基地奖励8000元,每取得一个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奖励100万元。潍坊市每年还投入10多亿元,用于优化水资源配置、发展节水灌溉和保护地栽培,共发展节水灌溉500多万亩。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8、综合效益好。潍坊现代农业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的12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到潍坊的180多处优质农产品基地或企业挂牌,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全市已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禽肉、蔬菜出口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2007年,潍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比十年前的3260元增长了近一倍。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①交通不便,村庄仅有6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通往乡镇,虽然毗邻206国道,但连接国道的仅仅是村镇小路,路况差,通行能力弱,不利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农产品的进出

②电力负荷低。

③水资源匮乏,水利设施落后。④农业机械落后 ⑤技术观念落后,⑥土地资源少

⑦土壤条件差

2、农业产业规模小、效益低 景芝镇是马铃薯的最佳优生区,但种植规模远远小于定边县。虽然单位亩产量5136公斤,但种植面积不足;玉米单位产量1234.3公斤,但是种植规模有限。原生优质品种的甘草、枸杞、山杏杂果以及小杂粮规模更小,产业效益十分有限。农产品加工业盈利率低,原料供应不足,也是制约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人才、技术短缺,机制不活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着力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环渤海经济圈。

2、有机农业起步良好

景芝镇远离工业生产区,土地广阔,水资源丰富,地域变化明显,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全县已经认定无公害马铃薯、蔬菜、小杂粮生产基地10.5万亩;红墩界镇5000亩辣椒、新田源集团的荞麦淀粉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景芝镇马铃薯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席麻湾乡马铃薯、尔德井辣椒分别注册了“统万牌”和“万丰泉”商标,远销杭州、广州、长沙、武汉、太原和上海等大城市;景芝镇辣椒、洋葱、红萝卜、杨虎台蒜、龙洲葱等蔬菜被山东等地客商视为珍品。景芝镇龙洲小米色泽金黄、颗粒均匀、营养丰富;景芝镇荞麦因其品质优、无污染而成为出口创汇产品。2007年第十届国际荞麦会议及榆林首届国际荞麦节认定景芝镇为荞麦、豌豆、芸豆优势生产区,认定景芝镇荞麦、苦荞、草豌豆、红芸豆为名优小杂粮品种。

3、全市上下谋求发展的决心大、劲头足

近年来,景芝镇在农产品开发带动下,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规划大思路、谋求大发展、争取大跨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来自周边县区产业竞争的威胁

与周边县市比较,景芝镇农业产业在基础设施、产业构成、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农产品商贸物流,东有榆阳区农产品商贸中心,西有功能不断提高、品牌效应开始凸显、号称西北最大的宁夏中卫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景芝镇尚未形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区域内其它产业威胁

农业产业属于弱势产业,成长能力差,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培植慢,农产品初加工业盈利水平低,品牌和市场开拓需要时间和空间,与强大的能源化工产业相比,农业产业不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急需政府进行政策扶持,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快速稳健发展。

3、产业内部协调能力威胁

景芝镇农业产业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都存在明显失调的现象。生产方面虽有优质的马铃薯原料和大规模产量,但是加工企业却收购不到原料、加工能力不能满足,给农户和企业都带来了很大损失;在蔬菜旺销季节,由于营销体系不健全,蔬菜质优价廉,很容易挫伤农户发展大棚蔬菜的积极性。景芝镇在发展生产规模的同时,急需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保障体系,促进生产、加工、营销协调发展。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财务经济指标来衡量,在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有静态和动态两大类指标,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需要说明的是:①因将来发展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故本次估算采用静态财务指标;②“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动用大量的政府行政资源,政府行政资源是无法用财务指标计算成本的。1.盈利能力分析(1)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财务经济指标来衡量,在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有静态和动态两大类指标,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静态财务指标: ①投资利润

投资利润率为19.5% ②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31% ③静态投资回收期(Pt)

所得税前:Pt=5.21(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Pt=5.72(年)(含建设期)动态财务指标: ①财务内部收益率 所得税前:FIRR=27.11% 所得税后:FIRR′=23.46% ②财务净现值(FNPV)(Ic=12%)所得税前:FNPV=516.3万元 所得税后:FNPV′=398.7万元 ③动态投资回收期(Pt)

所得税前:Pt=6.28(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Pt′=7.15(年)(含建设期)2.偿债能力分析

该项目偿债能力主要是指项目对银行贷款的偿还能力。贷款偿还期=4.26(年)(含建设期)可见,该项目偿还贷款能力较强。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该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可知,从静态指标上看,投资利润率为19.5%,投资利税率31%,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5.21(年)(所得税前)(含建设期)和5.72(年)(所得税后),均优于相对应的基准财务指标。从动态指标看,在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7.11%,财务净现值为51638.7万元,投资回收期为6.28年;在所得税后,以上指标分别为:23.46%、39877.3万元、7.15年。另外,项目贷款偿还期为4.26年,说明项目偿还贷款的能力较强。因此,项目在经济上可行。

(二)社会效益分析

1、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优质、高效、贮藏、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相得益彰,靖边县品牌效应显现,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满足市场供应,每年可向社会提供10万吨优质蔬菜,10万吨优质鲜食马铃薯、10吨美味马铃薯条、10吨休闲马铃薯脆片、5吨马铃薯方便湿粉、225吨马铃薯淀粉;24万公斤优质玉米、19万公斤特色小杂粮、20万平方米包装纸箱、1000吨专用有机复合肥、10台小型马铃薯采收机械、100台小型旋耕机具、50台专业施肥器械和农药喷雾器械、4吨生物农药,丰富了市场。按照绿色、安全、生态、营养、高效目标要求,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管,积极推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资执法力度,可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3、关联产业的发展可提供300--800个就业岗位,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社会稳定具有一定意义;每年增加的财政收入也可成为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4、科技培训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和服务体系将提高生产者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规划的实施将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种植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文化、科技素质和组织化水平。

5、带动区域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靖边特色农业产品出口基地将促进地区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节约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品质,增加产值;同时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 “靖边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可以拉近农民和市场的紧密度,促进产品的增值。

(三)生态效益

1、现代农业产业本身就是生态产业,50万亩蔬菜、400亩优质马铃薯、300亩玉米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大大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对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微生物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农业产业对空气起到了重要的过滤作用,各种作物吸收了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同时,降低了噪音污染,调解了区域气候。

2、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作物的生产,要求平衡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保护了农业的生态环境。通过对秸秆、果树枝条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既充分利用了资源,解决了农村资源短缺问题,又减少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保证。

3、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粮(蔬)、沼、蓄、草、水”五配套模式,发展养蓄业,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可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种草不但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还可喂畜,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形成靖边生态循环的和谐发展。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村委、生产单位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任主任,统筹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管委会具体负责承担制定建设园区的详细计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定期召开园区建设调度会,了解掌握各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研究建设策略,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确保园区建设按计划进度顺利进行。

(二)、实施项目管理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建设中具体问题的协调与解决,监督项目建设按计划、要求有序实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督工程施工进展与质量,监督建材物资及设备的采购、招投标和质量验收等工作。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推行园区生产基地灾害保险。为防止冰雹、冰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损失,积极推行作物灾害保险,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和产业发展安全。

扶持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定鼓励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定期联系制度,经常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其在生产经营、产品销售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为企业牵线搭桥,多培训人才,多提供机会,多传递信息,支持企业把握市场,抓住机遇,发展壮大。

(四)、创新发展机制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每年专列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工作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将资金的筹措、运转和增值引入到市场机制中去。根据基地建设需要,定期召开金融联系会议,积极协调信贷资金,确保园区和基地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创新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加强和完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体系,加大对技术引进、研发、示范、实用技术推广和培训投入的力度。鼓励科技人员带科技项目下乡,实行科技承包,绩效挂钩,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立足本地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聘请高级人才,树立各级、各类、各方面人才为我所用,为产业服务的大人才观。在人才培养上,一要加大投入,舍得花钱。二要形式多样,送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机构和科研推广机构的作用。三要为才是举,大胆启用,注重实效,不务虚名。四是建立人才奖励基金和奖励制度,对在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及时表彰和激励。

第四篇: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立足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精品

以育肥业为先导全面提升乡域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我乡工农业总产值达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增长率为%,其中:农牧业总产值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增长率为17%;工业总产值达到3732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增长率为13%。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818万元,比上年[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增长万元,增长率为13%

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212元,比上年的2772元,净增450元,增长率为%。乡级财政完成收入43万元,较上年增长%,超额完成了县委九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三增”目标,初步形成了以育肥、板兰根、土种鸡、苗圃四大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的工作中我们将仍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工作的第一要点,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个中心任务,以农牧民增收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立足五大优势,构建乡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是地缘优势。乡距县城仅30公里,是两矿必经之路,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可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二

是水土优势。全乡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有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万余亩,板兰根试种的成功,使近两万亩弃耕旱地得以再开发;三是矿产优势。乡内有铁、石英石、珍珠岩、膨润土云母、石榴石等矿产资源,其中铁、珍珠岩、石英石的储藏量相当丰富;四是旅游优势。我乡的旅游资源可开发性很强,草原石人、古墓群、苏普特沟岩画等一系列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风景所包涵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极具开发价值。五是体制优势。畜牧业兽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我乡完成,并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在经过一年来的不断深化,我乡的畜牧业服务体制已不断完善,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根据乡实际,我们确定了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改革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科学优化农牧业结构为基础,以资源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强化第一产业,推进和拉动特色产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的经济增长为我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

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突破8395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795万元,工业产值46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0万元,增长%;农牧民人均增收突破500元,达到371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力促形成八大产业链 育肥产业。畜牧业是我乡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因此我们决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突破口,重点抓农区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一是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促进规模化饲养,以新旺股份制养殖企业和喀拉吉拉养殖小区为典型,通过辐射作用,鼓励和支持农牧民搞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发展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广运用新技术,扩大农区养殖比例,发展至少50个新的种养殖大户和育肥企业,并切实发挥好他们的引导示范作用,以转变农牧民发展思路来促进和加快育

肥基地建设,将沿山的苏普图、喀拉巴盖、达勒吾孜、村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基地。

二是构筑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加强喀拉吉拉养殖小区建设,对进入养殖小区的农牧户在资金和销售环节予以大力的扶持,鼓励引导广大农牧民从游牧、庭院养殖、分散饲养的传统养殖模式中退出来,进入小区,形成基地,进入小区的农牧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由联资,形成初步规模后,协调农牧户组建喀拉吉拉联合股份养殖公司,由乡政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建立农牧户与基地、企业之间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产业一体化格局,为广大农牧民早日步入科学化饲养、模式化养殖、专业化生产搭建一座平台。

三是坚持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继续深化牧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品改业,发挥其高效益、高产出的优势,引进小畜冻精和优质种

羊,继续巩固扩大小尾寒羊纯繁和杂交已取得的成绩,通过冷配和购进增加西门塔尔牛等良种牛的养殖数量,以此促进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四是以设施立业促进育肥业发展,通过青黄贮窖、暖棚的建设,把农区育肥业和青贮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大牧民定居工作力度,提供多项优惠政策鼓励牧民定居,转变落后的牧业生产方式。五是提高出栏效益,改变以前的一季出栏为四季出栏,打市场价格差,实现种养与市场的衔接,切实提高育肥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我们30人的经纪人队伍作用,使养殖散户能够“养起来,卖出去”,与市场连接,形成规模,继续挖掘养殖小区和股份制企业潜力,使其成为全乡一个养殖龙头基地。

饲草料业。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以牧促农、以农养牧,种植业服务于养殖业”的格局,按照扩面、增量、提质的要求,主要在种植饲草料上做文章,将饲草饲料业做大

做强,使种植业为育肥业提供所必需的饲草饲料,同时通过育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饲草饲料业的运转。将全乡1/3的耕地建成高效饲草料基地,进一步压缩苜蓿种植面积,将喀拉吉拉开发地建成整装优质苜蓿基地,将萨尔哈木斯1000亩苜蓿地改为玉米种植地,将全乡10000亩人工草场进行改良。我乡的玉米种植在将突破5000亩,青贮种植面积为1280亩,在将达到2500亩。同时计划将至少3000亩的老苜蓿地进行倒茬改种,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以改良草料地的土壤质量。

板兰根种植产业。利用板兰根试种取得成功,并进一步与药材市场建立联系的基础,我们结合荒山造林项目,多层面经营,大力推广板兰根种植,计划在旱地种植5000亩,彻底改变以往旱地普遍弃耕的现象,实现占全乡耕地面积近1/2的旱地再开发再利用,将板兰根种植业建设成为全乡的一项大产业。苗圃产业。结合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

工作,大力创造条件,朝着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大芸、黑加仑等特种林业经济发展,把发展林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也作为绿化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退耕还林,将建成的退耕还林基地兼种苗圃,使其同时成为苗圃基地,在明年春季开发350亩,以此增加退耕还林的效益,供应全乡乃至全县退耕还林树苗。阿魏菇产业。经过我们对市场的充分调查,认为在我县已人工栽培成功的阿蘶菇较之以前的大棚阿蘶菇具有更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我乡丰富的阿蘶资源,为阿蘶菇野生栽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10月初我们已通过签订购单、干部示范、合作种植等多种方式在我乡已完成人工种植阿蘶10亩,试种如成功,我们将以降低成本的形式,从外地低价购进大批菌包,争取大量的定单,扩大销售量,在我乡乌河、额河及沿山推广,同时还可进一步进行干包装和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蔬菜产业。在我们决定积极发展农产品

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股份制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为此我乡牢牢把握临近蒙库、富桂铅锌矿等矿山企业和县城的优势,利用乌河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前景和萨尔巴斯村的地理优势,协调组织私营业主和村民主要种植秋季大白菜等季节性蔬菜,建成良种队和萨尔巴斯两个蔬菜基地,以优化当地种植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农业种植水平,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家禽养殖产业。大力扶持家禽养殖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订单家禽养殖,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市场导向,培养更多的散户、大户,可突破10万只的养殖规模,争取创出绿色食品品牌。渔业。我乡拥有丰富的水面资源,但利用率较低,其潜在的价值没有开发出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养鱼业,我乡达勒吾孜水库和西伯岭水库在这几年养鱼已有一定的基础,将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在资金、销售等环节予以一定的帮

扶,促使其成规模、上档次,为县城供应新鲜的特色鱼。同时在良种队建鱼塘,以此带动乡乌河片区的副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现鱼塘基本建设已完成,首批鱼苗开春即投入。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三项开发精品

发展是硬道理,在我们推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采取鼓励全乡干部群众共同为经济发展引资、引项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人员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性,挖掘招商引资的内在潜力。

一是矿业精品。在苏普特开发石英石矿,在塔本齐开发铁矿,同时进一步规范珍珠岩矿、膨润土矿,再开发塔本齐云母尾矿、石榴石矿。二是旅游精品。一是城郊旅游区。在秋季我们已对达勒吾孜水库进行环境美化、绿化,争取将其建设成为县城假日休闲旅游胜地;二是沿山旅游区。利用县城至两矿道路改造的大好机遇,加大对苏普特沟、西北令水库、红叶沟及库

卫等旅游资源的宣传开发力度,打造沿山旅游经济品牌;三是民俗风情旅游区。充分利用乡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特点,大力开发民俗风情游等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商贸流通业及饮食服务业有一个新的发展。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三是服务加工业精品。一是大力开发达勒吾孜沙石料基地,向县城提供沙石料,组建我们的农牧民运输服务车队,争取占有县城的沙石料市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在引进大青叶初加工和板兰根初加工技术和设施,计划引进板兰根切片机5台、板兰根粉面机5台,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四、狠抓干部管理,成立两个服务中心 干部是各项工作能否落实好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我们将以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为目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锻造一支能够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一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继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目标和任务上来;1 2 下一页

第五篇:农业旅游规划构思

农业旅游规划构思

一、基本概况

二、战略分析

三、市场开发规划

四、基础设施建设构想

五、休闲农业发展构想

六、主题形象与营销规划

七、环境保护规划

八、支持体系

高坪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基本概况

高坪乡属浏阳市近郊,距浏阳市区5公里,距省会长沙80公里,是一个农业大乡,属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境内青山绿水,植被茂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被誉为湘东第一溶洞的大型钟乳石洞——古风洞,有天地之称的——浏阳湖;有闻名世界的浏阳河之源——小溪河;有秀丽而神秘的道教圣山——白羊山,天岩寨。

近年来,高坪乡依托近郊优势,适时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2001年浏阳河第一漂成功运作,高坪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随之越办越红火,知名度越来越高。

目前,全乡“农家乐”发展到44户,投入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日接客能力达3000人。主要分布在“一河”,“一洞”,“一线”。其中小溪河流域39家,古风洞周边3家,荷石公路沿线2家,服务项目大致分为度假休闲、垂钓娱乐、体验生活三大类。2003年1—10月份产值450万元,日平营业额超过1.5万元,日平接客500人次以上,实现利润100万元,解决了200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带动了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的迅速发展,服务内容由单纯的吃、住发展到垂钓、打猎、健身、休闲、劳动等多样化的参与性项目,并逐步实现功能多样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产业发展,信息的流通,群众观念的转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器”。

第二节战略分析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民思想意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结构调整为实破口,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经济交流,转变思想观念,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

二、SWOT分析

(一)优势

1、邻近长株潭

2、浏阳河声名远扬,自然环境优美

3、当地旅游意识浓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5、具备一定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旅游开发经验

6、依托的旅游大环境比较好

(二)劣势

1、内部交通不理想

2、旅游产业体系不规整

3、产业规模尚未形成4、总体形象不鲜明

5、专业人才缺乏

6、市场开拓不够

(三)机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促进力

2、长株潭、浏阳市的出游力愈益强大

3、上级领导的重视

4、招商引资环境优越

(四)威胁

1、旅游业竞争日益强烈

2、需求多样化带来的困难

3、产业矛盾形成对旅游业的冲击

四、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基地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管理。依托融于、服务浏阳河风光带建设,计划用1—3年的时间,建成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声誉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二)近期目标

1、三年之内使高坪“农家乐”项目成为高坪的支柱产业,行业总收入相当于高坪GDp份额的。

2、三年内接待游客达到61万次,实现旅游行业收入5059万元。

3、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用宏观调控方法促进旅游业体系的规整,推进“农家乐”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加速“人气东聚,旅游兴乡”的步伐。

4、进一步利用高坪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旅游投资者进入高坪乡投资建设农家度假山庄。

5、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各类投资者有一个

6、加强浏阳河第一漂、古风洞的旅游开发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目标。

第三节市场开发规划

一、市场开发总体目标

五年之内使高坪休闲农业的品牌知名度达到70,美誉度达到60;接待长株潭游客年均递增30,国内其他地区年均递增10,2008年达到128万人次。

二、市场空间定位

核心市场为长株潭和浏阳市的区域居民;

二级市场为江西萍乡、湖南益阳、常德、岳阳等长株潭的周边地区;

三级市场为国内其他地区。

三、产品特色定位

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围绕“农”字做活农业旅游,以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等为内涵,精心打造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大自然产品,营造一种放松自我,无拘无束,无忧无烦、乐在其中的氛围,让游客找到心灵的归宿,感受到家的温馨。

四、旅游价格定位

1、

下载农业规划(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规划(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嘉年华规划情况汇报

    关于打造XXX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项目规划暨举办XXX首届农业嘉年华活动情况介绍 (2014年12月24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简要介打造XXX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项目规划暨举办XXX......

    樊城农业12.5规划

    樊城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一主两翼” 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和谐共荣”新樊城,实现......

    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部分

    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部分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全县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五增一保”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规划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进行的物质产物,受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严格制约。 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又往往带有一......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规划

    尊重实际、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 的利益,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与要求, 同时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

    农业综合体项目规划

    洪广镇田园怡景高效农业综合体 项目建设规划设计 广荣村田园怡景高效农业综合体项目区,位于贺兰县中北部,与石嘴山市交界,南至银汝路、西至东一支渠、北至平罗交界、东至洪广......

    奉化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奉化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前 言 今后五到十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分析把握农业发展方向,理清农业发展思路,既对我市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