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培训中的辐射作用[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9: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校本培训中的辐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校本培训中的辐射作用》。

第一篇:在校本培训中的辐射作用

在校本培训中的辐射作用

教师培训是推动课程改革的人力保障,要使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就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师资队伍。虽然目前,学历培训、课标培训等多种继续教育形式通过教育机构层层展开,但由于培训方式单

一、培训内容以理论为主,存在针对性不够、灵活性不够、主动性不够、因而教师积极性不够,学不到真本事等诸多弊端,因而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呈现出日渐落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的态势。而校本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到了学校,这样因校制宜,学用结合,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交流,具有全员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较好地弥补了以上一定区域内统一培训的不足。

校本培训以学校和教师当前及发展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学研作合一、即知即传、互教互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如果说校本培训的决策、组织、管理主体是教师任职学校,主要在中小学教师任职学校展开,这是校本培训与到院校培训在形式上的区别的话,那么,和学校和教师实际紧密结合,培训更加突出针对性、实在性、实效性,更加突出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更有利于中小学教师能力和水平提高则是与院校培训的实质差异。这也是校本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依据。那该如何发挥校本培训在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探索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全体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本校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二、制定培训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教育科研、教育现代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实施校本培训,使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施新课程中,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三、落实培训的主要内容

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建立由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为主的条件性知识和以教育教学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所构成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着重是现代教师特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如人际关系与交流、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教研实践、创新能力等。

1、以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展教师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施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一代新人。开展“四比”活动:比师德、比作风、比敬业、比奉献,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2、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

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和学科教学的特点、要求,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使教师能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以学科研究为主要形式,巩固、拓宽专业基础知识,使所有的教师都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根据教师职业和专业基本功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运用,提高教学技能。要积极引导教师,运用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

要加大教育科研培训的力度,以学校课题研究或个人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进行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为教师课题研究服务,把教育科研和课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

四、采取多样的培训形式

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以校本培训、自我提高为主,教研培训、集体培训为辅的培训模式,以学校为阵地,围绕教育教学实际,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水平。拟采用听、说、看、思、做、写等形式开展培训工作。

1、指导提高式

聘请教育专家、教授、教研员、校内外名教师,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围绕教育、教学、教改、教研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安排计算机专任教师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运用等进行系统的培训。

2、师徒互进式

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每学期落实带徒计划和师徒双方职责。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得到较快的提高和成长。师徒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专题讨论、研究式

围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带有共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校开展集中理论辅导,围绕某些专题,组织研究,老师们在参与、体验、反思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使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水平都得到提高。

4、“骨干”辐射式

学校要为骨干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使一大批师德好、能力强、业务精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学校要对骨干教师给任务、压担子、搭台子,要对骨干教师实行“优培、重用、厚待”的政策。要求他们带好一个徒弟,振兴所在学科,影响整个学校。

5、开展“三课”式

各科组要开展过关课、研究课、示范课等活动,使各个层次的教师在说课、上课、评课的活动中得到提高。要求新教师上好过关课,有研究课题的教师上好研究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

6、以“写”促进式

要求所有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的文章交教务处。通过撰写案例、论文、经验、心得、反思等,使众多教师既能说又能写。鼓励教师在各种正规刊物上发表文章,学校将按有关奖励条例兑现。

五、落实培训的实施

坚持以校本为原则,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发展为本,立足自己的人和物,实现培训后能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各层次的教师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使他们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使青年教师“一年入好门,站稳讲台;三年成型,成为骨干;五年成才,能挑大梁”。骨干教师的培训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要本着选好对象、培训骨干、讲究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培训、外出交流、访问,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其全面素质,使更多的骨干教师早日成“家”。

六、规划、实施和保障

1、管理机制:一是在学校内部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 “校本培训”的管理专门机构,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保证校本培训时间、场地、人员及培训内容的落实,使校本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要规范校本培训学时、学分考核,加强校本培训档案资料管理建设,强化动态管理。教师个人需制定个人学期培训计划、总结、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活动情况记录、自学笔记、听课笔记、上公开课的教案、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自制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的论文等。这些档案资料将作为教师学时、学分考核登记的依据,进而成为教师获取培训学分的依据。

2、经费保障:学校要多渠道筹措校本培训经费,在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建设,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校本培训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师资保障和教材保障:学校要起用那些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基本师资力量,同时也要聘请校外教育教学名师担任培训教师。学校尤其要重视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为他们拓展视野,更新知识、观念,提高水平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为校本培训奠定雄厚的师资基础。

4、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的实践,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反思,修正目标,增添措施,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达成培训教师,增强师资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主动发展、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的目标。

第二篇: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引领作用

邛崃市天台九义学校 罗成

邛崃市教培中心承担了科研课题《以骨干教师引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我校在此基础上分担了子课题《以点带面,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学年的初步探索,我作为分管这个科研工作的行政成员,有一些心得体会,现作如下陈述,与各位同仁共勉。

现我校的骨干教师分为成都市级和邛崃市级两类,我校在这两级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在上学年在校本研修和教学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骨干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应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

师德方面:提倡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提倡爱学生、爱事业,视学生和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提倡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学识和专业方面:要求专业知识精深,相关学科知识通晓,具有发展学生特长的指导能力,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的能力,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育教学方面: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和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应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超越自我,做课程改革试验的引领者。

积累和学习方面:有自己教学“ 理论” 和实践的升华,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风格,成为在某一个学科,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教师。

校本研修方面:做研究型的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思考型教师(用有关 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一、为什么要求骨干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呢?

首先,校本研修是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的好形式。它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导训、以训促研,具有极强地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骨干教师为什么要在校本研修中发挥引领作用呢?

第一,从理论的层面来看

在基层学校,这些骨干教师,一是他们在理论的研究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有比较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二是最了解本校的实际,他们能根据先进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对所在学校的生成问题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诊断,用科学的理论加以引领,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观念的更新,形成科学、先进的教育行为。他们能根据校本研修的具体要求,以他们独特的校本研修的意识、责任和能力,在研修中能起带头、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第二,从实践的层面来看

各级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还是不尽如人意的。特别是在校本研修工作中,骨干教师这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没有被许多学校领导所重视。从深层次来看,骨干教师的评选、使用,是带有一些功利性的,是给一些优秀教师在精神上的一种鼓励。所以,一些教师当评上骨干教师以后,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这样,他们的引领作用的发挥程度已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第三,从校本研修的层面看 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校本研修的实践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随心所欲流于形式。二是培训实践缺乏骨干教师科学的指导,缺乏实效;三是在培训形式上,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形式单

一、呆板,使教师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实效性就打了折扣。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而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一所学校的活力所在,而创新必须依靠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去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本研修中始终确立他们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研修资源,把研修的成果转化为其他教师的教育行为。为他们潜能发展提供机会,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能有助于学校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不断致力于改善教师成长发展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切实帮助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成功者。以营造教师主动创新、善于合作和乐于学习的校园文化环境。

第四,从当前课改背景来看

基层学校的校本研修呼唤着骨干教师的引领。当前,课改正向纵深阶段推进,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基层学校的教师往往表现得难以适从,在教育观念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变化,在教育行为上,显得人云亦云。他们期盼着由教育上的骨干来引领。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让他们承担研修任务。

二、骨干教师如何在校本研修中发挥引领作用?

要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引领作用,必须要做到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创新 明确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职责,健全激励机制。为了使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作用行为的发展过程需要有一个基础性的平台,这个平台首先是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保障。学校领导必须熟悉、掌握有关的政策法规,为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引领作用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拟定出相应的学校政策,如规定全体各级骨干教师必须参与校本研修的工作。二是经费保障。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离不开经费的投入,校长要对学校经费进行统筹安排,拨出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且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三是教育资源保障。一所学校校本研修的全面推开,学校领导在教育资源保障上精心策划,予以落实。校本研修的教育资源可分校内和校外两类。要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尤其要发挥各个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之所长,在校内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

2.在校本研修中的指导与引领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需要体现教师专业特定的职业能力和要求。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教育实践,必须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开展校本研修,学校要加强对此工作的管理:一是要有明确的骨干教师的引领、培训的内容。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就需要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来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作批判性的反思,探讨因课程、教学改革所需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和新的教学行为。因此,在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时,要不失时机地针对当前教学任务设计发挥引领、培训的内容,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二是选择骨干教师合适的引领、培训形式。在校本研修中,学校和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训的内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引领、培训形式,更有利于学校和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培训任务,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建设与管理

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样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要求,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是骨干教师队伍管理迈向实务的重要保障,是取得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最佳效益的保证。当然,注意管理的质量不是为了管死,而是要建立在理性的、科学的操作程序上,只有这样,才可能经常地得到的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的反馈信息,才可能建立公正的评价标准和机制。

对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有效开展骨干教师队伍引领的各项活动,管理体系是前提。否则,实现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就得不到保证,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运行就无法有序操作,骨干教师队伍的管理就很难实施。由于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重心必然向这方面倾斜。要全面推进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并赋予必要的地位。为此,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校长应十分关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能对骨干教师仅仅停留在使用上,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上,使这些优秀的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提高群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同时,以此为抓手,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三、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主要途径

专题讲座。它是为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迫切需求,学校让骨干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开设专题系列讲座。它可以是围绕一个专题开设一次或者几次讲座。在培训中,学校应该注重教师对骨干教师讲座内容的消化。可以通过讨论、撰写论文检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效果。专题讲座应有内容新颖、针对性强、反应及时、信息量大的特点,有助于参训教师拓宽视野、更新充实知识、转变观念、启发思考。相比于课程培训,则有灵活易行、准备时间短、更新周期快的优点。

教育教学论坛。它是以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急需解决的“疑、难、热、急”实际问题为主题,诸如当前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推行课程教材改革方面的问题或在教育教学中当前尚未定论的、有待探索的新问题。它要求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起到引领的导向作用。当然它也允许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开展教育教学论坛活动,学校领导要加强研究,与骨干教师一起选好主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使论坛按目的顺利进行。要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让他们去影响并带动广大教师参加,以保证每次论坛活动的群众性和影响力。

教学观摩。教学观摩的具体实施者,应该是骨干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能以骨干教师的示范起到辐射作用。因此教学观摩,要紧紧围绕来自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或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需求为主题,包括更新教学理念、目的与要求等。当然,这样的教学观摩,不是表演课,不是展示课,而是研讨课、研究课。它注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虽有认识上的差异,但都围绕着主题展开研究、实践与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案例教学。是指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收集和积累教学实例,在引领教师培训活动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案例供大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研究的培训形式。案例教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适用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骨干教师要凭借案例提供的事实,首先进行理性思考,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在讨论案例时,启发每个教师产生不同的视点,在学校同一年级或同一学科组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紧要的实际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涉及范围比较小,但往往是有关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学校可以把有这些问题的相关人员或者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教师组织在一起,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组织教师寻找有关的资料,通过学习、交流、反思、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与研究,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培训的过程。

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这些生成的问题,产生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产生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但要把它们作为问题来研究,就需要骨干教师首先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细节中去提炼、发现问题,确认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把教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分析它们的共同点,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就有可能演绎为教育教学的科研课题,为教育教学研究积累了原始的素材。为此,骨干教师应该积极同教师一起分析筛选,提取共性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引领的力度,加强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加深了对教师实际工作情况的了解,有利于解决问题。

带教。就是由一位或几位骨干教师担任带教老师,负责对一位或几位培养对象进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指导性培训,主要通过传、帮、带,引导培养对象将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在教育教 学工作中尽快成长、成熟,逐步形成特色风格。骨干教师带教的优点是扎根于学校教育教学园地,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实施培训,施训不脱离工作岗位,能较快地使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骨干带教老师应不囿于原有经验,而要不断反思,提升指导的理论水平。注意自身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带教。带教过程中提倡教学相长,提倡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向带教对象学习。骨干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中坚力量,是引导广大教师前进的旗帜。总之,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这些骨干教师身上的崇明教育的新曙光,而让这曙光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还需相关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让骨干教师快速成长的环境,使这些骨干教师尽早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中坚力量。

第三篇:案例教学法在培训中的作用范文

案例教学法在培训中的应用

第一次参加案例教学课的培训,感觉到该培训方式很新颖,今日查阅了有关案例教学的一些内容,了解到案例教学是教育培训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它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培训效果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能够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案例教学方式,可以改变学员在教学过程中被动变主动的地位,促进教学相长,学员之间互相交流,使比较抽象、呆板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鲜活,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把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学以致用,让学员从中学到现实而有用的东西,避免纯理论教学而导致的空谈或死记硬背,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也使我们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实现向素质教育的新模式的跨越。

三、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重在对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学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案例教学,学员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从讨论中分享知识和经验,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而且训练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第四篇:教研室在校本教研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研室在校本教研中的地位与作用

广元市苍溪县教研室

邓 家 勇 邮编:628400 电话:0839—5283758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传统教学研究的弊端日益显露,校本教研应运而生。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迫切要求转变教研室的职能,改变教研员角色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明确教研室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关键词:教研室 校本教研 地位 作用

一、教研工作的反思

长期以来,承担着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管理等传统职能的教研室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学科组建设、教师培养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深受学校和老师的欢迎和尊敬。但是,在倡导办学个性、主体性的今天,传统的教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了。必须反思的是,传统的教研室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基本上是室本位或学科本位,而不是学校本位,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是主角,而教师则充当配角。其教研工作在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其具体表现为:一是教研工作指导思想存在偏差。教研室为基层学校服务的观念较淡薄,多以行政指令代替教学研究,以行政评价和检查替代具体指导。学校教研围绕上级教研转,学校教研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没有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氛围和工作机制。而教学一线的教师要么对教研存在畏难情绪而只教不研,要么忙于日常教学及加班补课而忽视教研,或者认为教研工作是教研室的事情,对教研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二是有效的教研网络有待完善。教研机构不健全,教研员的补充渠道不畅通,缺乏有力的政策、制度保证;数量不足,教研员水平参差不齐;各方面待遇不能落实,教研经费紧缺;教研工作多处在教而不研状态,教研活动常流于形式,缺乏主题,内容空泛;三是教研工作的着眼点在教材和教师。教研工作的内容窄小,偏重于对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诠释,偏重于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实施的具体意见。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忠实的执行教材,在教学目标上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教学环节的完整与协调,关注教

师作用的发挥,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四是缺乏对评价理论的深入学习与探究。对考试的研究过于热心,缺乏对评价理论的学习,基本上是以考试替代了评价;五是教研员的教研指导工作往往是专家导向型的,自上而下的鉴定式的工作方法,缺乏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方式;六是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室工作认识不足,教研室的工作职能尚不十分明确。把教研室工作当作教育局“机动部队”,有的被称之为“打杂摊子”、“秘书班子”,哪里忙就指向哪里,致使教研员常常陷入繁忙的事务工作中,很难集中精力搞教研。

总之,传统教研以教研室为主体,学校被动配合,教研工作流于形式,局限经验,迷信权威,不能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教研布局单一,缺少点面结合,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及发展产生持久的拉力,也不能在学校间形成一种架构合理的张力;教师教研主体地位的缺乏,抑制了教师自由创造精神的有效释放,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方式与 内容的有效推进,需要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来作为补充,这样才能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便应运而生了。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要求教研室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及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二、校本教研中教研室职能及教研员角色的转变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校本教研就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所以,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学研究应以校本研究为主:“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

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学校是基地,将教研重心下移到学校,在学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主体,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整个中小学教研制度的重心和前沿,已和各级教研机构共同组成中小学教研制度的体系,是对我国现行教研制度的发展和创新,为此教研室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能和作用,重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工作机制,下移工作重心,转变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好“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教研员也必须以“研究、指导、服务”为维度,转变角色,明确职责,以适应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服务。

(一)下移工作重心,改变工作方式,突出研究,体现参与和合作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学研究是教研室的中心任务,也是教研员的第一要务,是教学指导、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研究应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有目的、有原则、有组织地开展研究。避免将教学活动简化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组织复习考试等,更不是依靠课堂教学评比和组织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指导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

校本教研强调了研究的起点和归宿将是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自身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问题的提出和问题解决的行为主体,不是别人,而是学校和教师自己。实践主体的变化,使教研室必须下移工作重心,改变工作方式,建立一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教研运行机制。而教研室工作重心的下移,这就促使教研员也必须转变角色,找准位置,明确职责,从指挥者、评价者、管理者和检查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因为对于校本教研的实际问题,感受最深的是一线教师,教研员只有参与问题的研究,才会从教师那里受到启发,受到生动的教育,才能对存在的问题有切肤之感。在亲身参与研究的实践中,对于校本教研中的实际问题,才有可能同教师共同解决。所以,只有放下架子,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才是教研员有所作为的根本途径。

教研员要做好研究,首先要将其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从指挥者变为参与者;其次,教研员要善于与教师对话、交流、互动。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是全新的,对教研员也是全新的,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替代了以知识传授为本的价值观,从观念到实践,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在接受新理念上,教研员很可能比教师要快,但是,具体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还是需要一线教师本身。教研员脱离了教学第一线,从实践论的角度说,没有新课程实践的积累,他们的理性认识,只能是来源于书本和他人,他们没有经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员需要补上实践这一课,但是,要教研员同教师一样坚持一线教学,那就是苛求,从教研员的实际来看,在校本教研中应该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合作,结合调研、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合作中提倡共同实践,共同反思,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以求共同成长。其三,明确各层次研究目标,解决好教与研,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当前,随着新课程实验在全国大规模的推进,各个层次的教师纷纷投入“研究”的浪潮,大学教师在“研究”,中小学教师在“研究”,教研员在“研究”,这是个好现象,但如果各个层次的教师的研究目标不明确,则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各自研究的目标,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则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跟专业人员尤其是大学教师的研究,重点是不一样的,大学教师的研究重在出理论成果,中小学一线教师搞研究旨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的校本教研应落实在解决自我教学的真实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落脚点上。而教研员在与教师共同研究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的作用,努力帮助教师解决教与研分离脱节,理论与实践低层次结合的问题。“教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缺乏亲和力、指导力,便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充其量只成为一种概念游戏和文字堆积。因此,教研员一方面要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重建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在实际教学中,总结、改进和完善教学理论,把教师的经验总结,通过反思与探索,提炼成有规律的东西,这样才能促进校本教研向纵深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二)改变管理职能,突出指导和服务职能

教研工作的重点是指导教学,教研员应重在指导。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指导,要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为重点,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要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善于发现教师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并和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教研文化。

教研员作为一名合格的指导者,应该在专业研究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强调水平指导。首先要做好跨学科、多视野,综合性理论研究和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校本教研中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一线教师创造性的经验。并且要善于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的理论,把经验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其次,教研员“指导”的着眼点应放在帮助一线教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落脚点应放在引导教师的“独立思考”上,培养教师独立教学,独立研究的能力上,最终实现“不导”。通过启迪、激励、对话、交流、互动,唤起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用自己的头脑指挥自己的双手;其三,注意在教学实践中捕捉不同的信息,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的指导,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从教师成长角度出发,教研员对新手的指导,侧重的是“经验”的指导,对于已上门入路者的指导,侧重是“理论”的点拨;其四,教研员要通过以身示范,专题讲座,跟进培训,现场指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专业引领,努力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

教研工作的宗旨在于服务,教研员还必须履行服务职责。教研工作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二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三是为教育行政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好地体现教研工作服务性的特点,教研员首先必须树立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敢于吃苦的思想;其次,千方百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及时的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

三、教研室在校本教研制度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本教研是教研室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为此,教研室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本地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并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引导学校逐步建立完善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加强校本教研理论的学习与宣传,转变观念,让教师从情感上接受校本教研的新理念。明确新时期教学研究工作改革的目的和任务、方式和方法,深刻认识校本教研是校本的最重要的体现,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的纽带,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各级中小学是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本单位,全体教师是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推动校本教研的实施。①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行政和业务领导;②建立校本教研岗位责任制度,全员参与,责任到人;③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努力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④完善县、区、校三级教研网络,树立大教研观,充分整合教研力量,建立跨组、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教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机制;⑤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让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⑥建立教师集体合作教研制度,让教师们共同成长;⑦建立专业引领制度,让教师在教学中得到专业支持;⑧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⑨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教研成果奖励制度,定期开展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及教研成果的评选表彰活动,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⑩建立校本教研的督导与评估制度,使校本教研工作有效促进学校发展。

3.建立教研室与学校的伙伴关系,组成发展共同体。帮助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并努力与教师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虚心向教师学习,在课改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4.通过互动式、专题式、沙龙式等教研新形式,开阔教研新思路;通过典型引路、课题带动、活动推进、专家支持等有效措施,促进校本教研的广泛开展。

5.深化教研室内部改革,注重教研员的进修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尊重教研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保证教研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工作,逐步形成开放的教研员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积极为中小学课程改革服务的、充满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

教研本来就注重实践,这是其优势所在,因为技术具有生动活泼的实事求是的功底,科研本来就注重理论,这是其优势所在,因为理论具有超越现实的解放思想的魅力。而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使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因为校本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它不是主观性的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找准学校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并科学的组织实施。一方面它在注重实用技术的同时,看重理论和实验的价值与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注重理论探讨的同时,也重视成果在学校教师身上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体现。因此,教研室工作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体现参与,突出研究,有效指导,强化服务。使学校具有研究的职能

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机制。

第五篇:校本管理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需要从“课堂教育层面”跳到“学校组织层面”,需要校本管理的支撑。具体表现在校本管理对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课程来说是前提和保障,它贯穿、渗透在校本研究、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 校本管理 作用分析

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经验所不能说明的,是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诠释的。在一定程度上,只有深入这所学校具体的生活场景,了解其运作机制,认识其人际关系、规范、制度等,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1]因此,要提高教育的质量,还要从“课堂教育层面”跳到“学校组织层面”;学校管理也应植根于本校的土壤,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从事的管理活动,既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地把学校作为一般政策、规则等的应用场地。基于以上背景,校本管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校本管理和校长负责制

校本管理(school based management),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反映了西方教育管理哲学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的转变,在国外教育管理领域非常有影响。[2]顾名思义,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它指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根据学校本身的特征和需要而制定的,所以学校的成员(包括校理事会、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承担,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他们运用资源对学校的财政预算、课程设置、教科书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实施改革,解决面临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改革学校的管理系统,优化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质量。[3]给学校以管理的自主权,针对学校实际进行管理工作,突出学校的自治性、自主性和自觉性是校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校长负责制是教育行政部门将办学的权力归还给学校,其授权内容包括人事权、财务权、教学管理权等。相对于校本管理来说,校长负责制只不过更强调将权责集中到校长手中,以使责、权统一。[4]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扩大学校课程管理的自主权为目标,也表明学校办学自主权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我们透过深层不难看到,校本管理和校长负责制在本质上并不矛盾,它们正在教育改革的核心层次得到深化,将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得到全面落实。值得关注的是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文化和学校管理文化的改革,从而引导广大教师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信念再到教育行为的转变。因此,新课程改革以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依托点在于校本管理。

二、校本管理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校本管理既是办学思想的物化,也是办学目标的体现。相对于新课程改革来说,校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校本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资源建设、校本制度建设和校本文化建设。具体地说,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教研是中介,校本课程建设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之间,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因此,校本管理对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课程来说是前提和保障。当然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等的开展,也会极大地推动校本管理的进行。

(一)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校本管理的依托

新课程改革的实现形式是“一标多本”,学校承担一定的课程管理与开发任务是国家对学校的要求,无论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最终都将通过学校来实施,形成事实上的学校课程。同时,国家还给予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权限,让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依靠自身的条件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一种本土的、独特的、有个性的校本课程,这是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显著亮点。

所谓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可以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开发活动,所以它更多的是教师、学生、环境等各种资源的挖掘和有机整合,是体现学校本体的教育平台,赋予了学校和教师新的使命和角色,从而导致学校的管理模式要转变,教师自身角色定位也要转换。

当然,校本课程建设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门课程的开发,更不能演化为一本本教材的编写。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就是对校本资源的开发。新课程崭新的理念、鲜明的目标、多层的结构、生成的内容等等都要以校本资源为基础,没有了资源就没有了学校,离开了校本资源的建设,我们不但达不到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要求,也使学校的存在失去了价值。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校环境的开发,要让学校的每一片绿地、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营造处处体现育人意境的环境课程。二是课堂建设,无论课程或是学科都是大概念,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校本课堂建设。因为学校的要求不同,参与的学生、教师不同,所以发生的教学过程肯定不同。课堂建设是校本建设的主阵地。三是校本教材建设,这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提炼出的最能使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过程。校本课程建设需要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中不断生成。

总之,没有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就不能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更难以在学校中将开发的课程加以贯彻、落实。

(二)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校本管理的协调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本教研对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的提出从本意上讲是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三级”教研体系长期存在的教育科研与教研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确立“教育科研天生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理念。强调校本教研就意味着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要以学校为中心、为基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校就是研究中心,教室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者。另外,校本教研在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形式等要借助于校本研究发展起来,另一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靠校本教研使广大教师加以掌握。从校本教研的实施看,深入开展校本教研的关键仍在于实行校本管理。没有校本管理,校本教研就局限在校内部分教师身上,研究的范围、水平,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没有校本管理,校本教研就很难成为大家共同协作的活动,也就不能满足每个教师的工作需要。

在校本管理协调下的校本教研,能够真正源于对学校实际的认识和把握,也源于对学校中存在的现象、矛盾等的深刻洞察。其教研内容能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要求,从改革传统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提出教师培训与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相结合的教研内容。并能从学校实际出发,谋求在素质教育领域中通过改革实践,形成学校的素质教育办学特色。建设起一支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在校本管理协调下的校本教研能够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的时间、费用以及培训的针对性等问题,它能在同一时空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和学校的办学条件,调动学校的各种有利因素,采用相对集中、分散自主讨论交流和自主实践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较为科学经济地解决好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相互间的关系。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校本管理的支撑

由于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活动的开展必然要求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忠实地执行、被动地实施课程,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而以前的这种职业生活方式使得教师这个职业变成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做的行当,从而使教师职业缺乏专业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能动地生成课程,并不断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自身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职业行为方式既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科学,又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艺术。与其说教师职业是一种技术型职业,还不如说教师职业是一种理念型职业。马克思曾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个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5]因此,教师职业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校本师资队伍,应该按照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方法上加以落实,并通过三条基本途径来加以实施。一要依靠培训,着重解决观念层面和方法层面的问题。要使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要求深入人心,并使其能够内化成教师的教育言行。这种以校为主的培训应该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培训、紧密联系实际的培训,以身说法的培训。二要依靠“教科研”,着重解决怎样做好的问题。教师们针对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学习、讨论交流、反思改进,往往采用课题研究的任务型方式来促进教师发展。三是有效实践,着重解决实效性问题。学校为主的培训和教科研将学习与教科研赋予了理性的色彩,但本质还是加强学习,改进实践。校本管理为每一名教师教育实践提供了肥沃土壤,所以有目的、高质量的校本管理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撑。

不容置疑,一个有能力推动和驾驭改革的校长是实施校本管理模式成功的关键,其角色具有多样性。他不但是校本管理的领导者,而且还是授权者、促进者、学习者,又是与外界的沟通者。同样,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参与制定学校的目标、任务以及各种政策。此外,家长、学生和参与学校管理的社区代表,也必须从建议者的角色向决策和参与者转变,能够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而,切实提高所有参与者的工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校本管理来说迫在眉睫。鉴于校本管理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期盼早日全面实施校本管理,以利于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瞿葆奎、张济正等.教育学文集学校管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2~28

[2]刘宝存.校本管理:当代西方学校管理的新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1,12、13。

[3]毛亚庆.论西方校本管理的管理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1、34。

[4]黄威.校本管理:理念与策略[Z],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4~6

[5]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6

下载在校本培训中的辐射作用[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校本培训中的辐射作用[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求新求实 与时俱进 ----骨干教师辐射作用 富裕县第一中学陈海艳 骨干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中骨干教师应该作为动力源......

    骨干教师辐射作用汇报材料2

    海萨小学城关区级骨干教师情况简介 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宝贵的教育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够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我校琼拉姆老师米玛普......

    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促进校本培训

    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促进校本培训 校本教师培训(下文简称“校本培训”)是相对于以高等教育机构为本的教师培训而言的一种培训中心下移,从中小学校的需要出发并以中小学校为基地的......

    安全培训在反违章中的作用

    安全培训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作用 摘要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

    试论煤矿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在煤矿安全中的作用

    试论煤矿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在煤矿安全中的作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提高煤矿员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和安全理论素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安全措施之一。这些年来......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校本研修报告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校本研修报告 易县高陌初级中学 孙建新 学科: 化学 活动类型:校本研修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月 主持人:孙建新 参加人员:王秀芳、赵......

    童谣在培智学校校本教材中的作用

    童谣在培智学校校本教材中的作用 睢宁特教中心 朱一海 【摘要】本文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入手,说明了校本教材在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童谣的特点探讨了童......

    教师在校本培训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教师在校本培训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发现问题 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发现问题”,教师要积极地从自己的生活储备或知识储备中寻找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反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