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时间:2019-05-14 09:1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篇: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第 1 页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5、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6、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3、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4、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第 2 页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

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 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1901年9月,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定。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

第 3 页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2、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 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评价: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第 4 页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2)内容:(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湖北武昌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第 5 页 地点:南京。人物:孙中山。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背景:书P45(小字部分)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P49自我测评)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1、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2、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第 6 页 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第 7 页

第二篇: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

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

销毁.(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

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

劫.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侵占我国

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5、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

军”。

(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6、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

立行省。.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3、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4、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1901年9月,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定。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

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2、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

设完工.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评价: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

3天,最终失败.(2)内容:(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

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

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人物:孙中山。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背景:书P45(小字部分)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P49自我测评)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

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

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2、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师大学

堂改名为北京大学。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

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3、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时间:1919年5月4日;性质:反帝反封建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两个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5日)

1、五四运动 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前期)、工人罢工(后期)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

上签字

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的诞生(标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

一大的内容 :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

目焕然一新。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1、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

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和革命精神。

贡献: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

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时间:1926年7月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3、北伐战争 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被称为“铁军”。

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1927年4月18日 ;成立地点: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1、八一南昌起义 结果: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

战湘南。

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立的直接原因: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

攻长沙失败,转军井冈山。

2、革命摇篮井冈山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毛泽东

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创立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工农红军第四军。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重 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大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3、长征 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件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

束。

意义: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

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局部抗战的开始)

1、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

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所为,以此为借口,炮

击东北军北大营,攻占沈阳。

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入关。

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义勇军进行曲》: 作曲:聂耳 ;作词:田汉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起人及其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共主张: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3、西安事变 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

平解决。

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团结抗

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全面抗战开始)

1、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用六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3、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答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

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4、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意义

国民党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李宗仁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鼓舞了抗战士气

共产党 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 主动抗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冼星海:1939年《黄河大合唱》----鼓舞抗战

2、各种志士 徐悲鸿: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奔马图》

侯德榜:1940年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作出贡献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召开背景:抗战即将胜利;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召开时间:1945年4月;召开地点:陕西延安

中共七大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③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在组织上空前团 结。

意义:七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促使日本 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投降的原因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军民大反攻(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投降:1945年8月15日。

2、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谈判的背景:国共两党影响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

谈判的目的:国民党为内战准备时间;中共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重庆谈判 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8月、重庆。

谈判的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全面内战的爆发 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

结果: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时间:1947年3月

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1、中共中央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

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的作用及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西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敌人对陕

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2、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打响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

点进攻。

时间:1947年6月

3、战略反攻的开始 部队: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标志: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争进攻的序幕)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大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内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

1月

指挥官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粟裕、谭震林 林彪、聂荣臻、罗荣桓

作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

作战战术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关键地点 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战役发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张家口、天津

战果 解放东北;第一次人数上占优势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渡江作战奠

定基础 基本上解放华北地区

三大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政治统治,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此,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全国的解放已胜利在握。

2、平津战役中,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傅作义,1949年1月

31日,北平和平解放。

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3、渡江战役 地点: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战果: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崩溃;国民党残余势

力退往台湾。

第三篇: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5、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6、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3、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4、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1901年9月,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定。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评价: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2)内容:(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人物:孙中山。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背景:书P45(小字部分)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P49自我测评)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2、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参考资料:百度,www.xiexiebang.com,八年级历史辅导书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

一、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识记、理解并掌握以下历史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培养学生联系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复习提纲,结合提问方式进行复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通过复习再次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及我们心中的伟人——邓小平。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中国外交成就。

难点:复习内容多且杂,要学生能融会贯通比较困难。

三、复习方法:

利用复习提纲进行分析

四、学法指导:

归纳法、练习法

五、复习过程:

教师根据复习提纲,师生互动,进行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见课本P2(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P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战。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9)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1)内容:P27(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时间:1958年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29~P31。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

①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10月)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P39(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3)影响:P39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4、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5、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见课本P77《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4、在亚非国际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参会各国的理解和尊重。5、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见课本P81《中美建交公报》)。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8、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和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送上了太空,并进行了太空漫步(翟志刚)。

(3)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2、籼型杂交水稻

(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863计划”(见课本P94):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第七单元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1)主要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

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3、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六、作业布置:复习检测卷(附在后面)

第五篇: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精)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史前人类社会与古代区域文明 第1课史前人类社会

二三百万年前,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打制石器。石器工具的制造,标志着人类的诞生。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并逐步掌握了使用火的本领。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原始人在进化中逐渐形成了现代三大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西亚、中国和中美洲是人类最早的三个原始农业中心,氏族公社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集团。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被称为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始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原始宗教、艺术和文字等精神文化。图腾崇拜、洞穴壁画、图画文字在内的原始宗教、艺术、文字等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了解原始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途径;在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整理出史前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先后顺序。

史前文化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原始宗教、艺术和文字。(一原始宗教: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二洞穴壁画是原始艺术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壁画内容多以动物题材为主,反映原始人狩猎生活的场面。

(三原始人最初使用结绳和刻痕记事,后来发明了图画文字。图画文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它以人和自然物为符号,将一整套的图形刻画在树皮、石、骨或皮革上,来表达某个完整的事件或想法。

第2课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的地理范围基本与今日的埃及相当。它地处非洲的东北部。

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法老是最高统治者,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不仅体现了古埃及建筑的巨大成就,而且反映了古埃及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

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古埃及人就发明了象形文字。第3课古西亚文明

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古巴比伦王国在国王汉穆拉比时期统一了两河流域,公元前1800年左右,希伯来人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犹太教。其主要经典《圣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大流世一世统治时,波斯帝国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一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实行了改革。

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其文明最初发轫于两河流域。《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生活在西亚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西亚的文明历史,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汉穆拉比法典》、犹太教及《圣经》等,都对后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第4课古印度文明

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栽培者,精心规划与建设的城市是哈拉帕文明的重要特征。

“印章文字”是古印度最早的文字,古印度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制度是一种贵贱分明、界限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一般实行内婚制。

古印度是指整个南亚次大陆,佛教发祥于印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佛教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欣赏佛教文化的遗迹,养成尊重宗教信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第5课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历时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在希腊众多城邦中,斯巴达人崇尚武力,雅典以创新精神和发达的民主政治著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雅典文化是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代表。

雅典的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时达到极盛,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为维护民主制,雅典人发明了陶片放逐法,但是雅典的民主有

很大的局限,限于雅典男性公民中,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统治。

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军队远征东方,建立了

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是一次掠夺性战争,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波斯人:建立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改革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希腊人:雅典的民主政治,古希腊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战争总会给人类带来破坏和灾难,但有时战争在客观上却能起到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作用。

第6课古罗马文明

意大利半岛是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它位于地中海的中部。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0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产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基督教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者合称《圣经》。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基督教后来成为罗马国教。

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教会所垄断。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表现于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第7课非洲与美洲古文明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期,居民学会饲养动物和栽培农作物。公元前500年,西非已开始制作铁器,诺克文化是西非早期铁器时代的代表。

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展示了非洲人民所创造的文明成就。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先后创造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第二单元中世纪的欧洲区域文明 第8课中世纪西欧社会

公元5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大动荡时代。欧洲进入中世纪。

中世纪之初,西欧社会开始了封建化过程,最终形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公元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缔结了《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成为后来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的雏形。

在西欧封建社会,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品都有在庄园内生产。

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城市。

第9课基督教会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是欧洲社会的重要势力。

1054年,西方以罗马为中心的教会与东方以拜占庭为中心的教会决裂,前者称公教,又称罗马公教(汉语译为天主教;后者称正教,又称东正教。

罗马天主教会、西欧封建主和大商人打着宗教旗帜,向地中海东部国家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开始复苏和兴起,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是西欧第一所分系科的大学,此后诞生的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等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大学。

教堂是中世纪西欧建筑艺术的突出代表,哥特式建筑则是当时教堂建筑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了近1000年之久。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在即位期间,组织法学家对古代罗马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学著作,统称为《查士西尼民法大全》。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立法产生重大影响。

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人所灭。

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第11课莫斯科公国

公元9世纪,居住在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建立了许多小国,称为公国,首领称王公。

十六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1547年,大公伊凡四世举行加冕典礼,改称“沙皇”,莫斯科大公国称“沙皇俄国”。伊凡四世推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第三单元亚洲区域文明的发展 第12课东亚、南亚文明

公元前1世纪,朝鲜半岛逐渐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到676年,与唐朝结盟的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定庆州为首都,为新罗王朝。

10世纪时,武将王建起兵击败新罗军队,统一了朝鲜半岛,改国号为高丽。1392年,大将李成桂废高丽国王自立,次年改国号为朝鲜,后迁都汉城,从此开始了朝鲜最后一个王朝——李朝(1392年——1910年的统治。

约在公元2世纪末,日本列岛的西部——九州北部,出现了邪马台国家。以后,本州岛上形成了大和国家,其首领天皇。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革新”。

7世纪起,日本开始向中国派送遣隋使和遣唐使;从中国引入汉字、佛教和政治制度、并模仿唐长安城,先后建造了平京城(今奈良和平安城(后称今都。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名著。

4世纪至7世纪,印度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1526年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在沙贾汗父子时期达到鼎盛,泰姬陵印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

1764年,莫卧儿帝国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第13课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南为阿拉伯海。是阿拉伯人的故乡,也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宣扬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神,自己是安拉的使者。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的历纪年元开始。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是阿拉伯国家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的经典。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中具有世界影响的民间故事集。第14课蒙古帝国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国家制度。主持创造蒙古文字,颁布法律,提高了蒙古人的文明程度。

忽必烈自立为大汗后,迁都大都(今北京,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

成吉思汗生前将征服地区的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这些封地在不断扩张中形成了四大封地,通称四大汗国。

第四单元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 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掀起了一系列海上探险和殖民活动。1492年10月12日,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首次登上了美洲巴哈密瓜马群岛。

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巴开辟了由欧洲直达印度的新航路。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第 16 课 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孪生兄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葡、西矛盾再次激化。教皇 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训谕,以穿过大西洋上的一条

子午线作为葡、西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41 年,葡萄牙人在西非海岸猎掠黑人,贩运为奴,由此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在贩卖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体制。奴隶贩子带上廉价工业品,从欧洲航行至 非洲,称为“出程” ;在非洲沿岸用廉价工业品换取黑奴,然后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称为 “中程” ;用黑奴换取金银和工业原料,最后返回欧洲,称为“归程”。这种欧洲——非洲 ——美洲的航行和奴隶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第 17 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4 世纪到 16 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人文主义思潮。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以神为宇宙 的中心,而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推崇个性自由,注重现世生活,创造出大量特点 鲜明的思想文化作品。史称“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 文化运动。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和中心。“文艺复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 “文学三 杰”(佛罗伦萨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和“艺术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16 世纪,德国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马丁· 路德。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 18 课 17 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1603 年,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英国的统治。1649 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年,英国取消君主制,宣布为共和国。1653 年克伦威 尔解散国会,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1660 年,查理二世复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 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庭政变,拥立威廉为王,史称“光荣革命”。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从此,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第 19 课 启蒙运动 17 至 18 世纪,欧洲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所谓启蒙,就是启迪愚昧,普及文化教育。伏尔泰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主张限制王权,实行“开明”君主制度。18 世纪末,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顶峰,以狄德罗为首编撰的《百科全书》,提出建立资 6 产阶级共和国。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并提出建立民主 共和国的主张。第 20 课 美国独立战争 至 18 世纪中叶,英国在北美建立的 13 个殖民地已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英语成为 通用的语言。1775 年 4 月 19 日,英军到波士顿附近搜查民兵军火库时,在列克星敦遭到了民兵的 袭击,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776 年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

立。1787 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规定: 美国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权的联邦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这部宪 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1789 年美国产生了第一届国会,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第 21 课 法国大革命 18 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束缚,人民生活艰难,政府 也因严重的财政危机而陷于破产。1789 年 5 月,路易十六召开的三级会议不能满足第三等级的要求,最终激起了革命的 爆发。7 月 14 日,起义群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开始。1792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称其为“法兰西第一共 和国”。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恐怖手段打击国内外敌人,史称“雅各宾派 专政”。1799 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开始独裁统治。历史上称其为“法兰西第一帝国”,亦称 “拿破仑帝国”。第 22 课 美国南北战争 19 世纪上半叶,美国两种经济制度产生激烈冲突,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矛盾焦点。《汤 姆叔叔的小屋》激发了人们反抗奴隶制度的情绪。1859 年发生的约翰· 布朗起义,把废奴运动推到了顶点。1860 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1861 年南北战争爆发。《宅地法》和《解放 黑奴宣言》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形势。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南北战 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7 第六单元 第 23 课 工业文明的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 空间是无限的论点,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指出行星是按照椭圆轨 道绕太阳运行的。17 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被称为 “近代物理学之父”。他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17 世纪中期以后,欧洲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了英国。牛顿是这个时期 科学成就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系统阐述了万用引力定律和其他科学成就,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万用引力定律的提出,提示了一个道理:自然办万物的运行是有规 律的,规律是能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的。第 24 课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从 18 世纪下半叶一直持续到 19 世纪 中叶。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最初发生

在棉纺织业。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发 明创造,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跨入“机器时代”。1814 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第 25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发生的法国里昂纺织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 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被并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人物。马克思与恩格斯都生活在 19 世纪的欧洲。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在伦敦发 表。《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8

下载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历史复习

    八下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9 。(2)地点:北平。(3)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八年级(上)历史(人教)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 中国的禁烟,使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维护鸦片贸易,在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 3. 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一、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 先死,已死身不埋。——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2017年——2018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 姓名:考号: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2017·内江)1842年,中英签订的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

    八年级期末历史试卷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八年级历史(华师大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发生在()A......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大题目复习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复习材料阅读题精选 1、 阅读下列材料 这张照片(此略说明一下:描述的是一个平头、光着上衣的小男孩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穿着小横格子上衣的小弟弟坐在......

    历史期末复习测试

    期末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

    八年级历史复习总结

    中国现代史(历史八年级下册) 【考试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共同纲领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