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博物馆 1

时间:2019-05-14 09:1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铁道兵博物馆 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铁道兵博物馆 1》。

第一篇:铁道兵博物馆 1

铁道兵博物馆 1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博物馆

一、宣传背景成昆铁路中国铁路主要干线之一,它的设计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均属铁路史上前所未有,被誉为铁路建设的大百科全书。铁道兵博物馆的建成将是我国唯一反映铁道兵工作生活的主题博物馆,将是铁道兵的精神家园,也将使金口大峡谷美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扩大金口大峡谷的知名度。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为一个隧道建设发的贺电,足见关村坝隧道的重要地位。

二、宣传目标1.以馆促游通过宣传铁道兵博物馆促进金口大峡谷的旅游开发。2.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要成为知名景区一定要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铁道兵博物馆的建成,将成为铁道兵膜拜的精神家园。3.政府主导、全民关心、社会支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及各种形式的传媒手段,广泛宣传铁道兵博物馆的建设的意义,赢得社会各界对铁道兵博物馆建设的参与、支持。金口河——河中的小岛像巨大的盆景

三、宣传操作

1、总体策划,有的放矢铁道兵博物馆的建设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非常广泛,要进行总体策划,对资源进行整合,并根据建设进度,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进行宣传,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挖掘资源,充分利用根据不同媒体的优势,选择不同的宣传题材、角度和形式。

3、政府行为,媒体支持对铁道兵博物馆的宣传主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强调公益性和政府行为,与新闻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

4、策划新闻,有效炒作铁道兵博物馆建设本身就具有很多值得报道的新闻点,策划新闻事件,让媒体主动参与策划,进行系列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甚至展开讨论、开辟论坛、专栏等。金口河—成昆铁路在高山峡谷中穿行

四、宣传形式

1、以报刊为主拟选《华西都市报》、《乐山晚报》为跟踪媒体。

2、建铁道兵博物馆网站

寻找当年铁道兵,征集历史资料。报道博物馆筹建进程。

3、表现形式新闻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背景透析、新闻评论、报告文学、人物专访等。关村坝车站—全国唯一设在隧道中的车站

五、宣传总体思路

1、热点在旅游界推出自然、人文与怀旧游新概念

2、亮点铁道兵博物馆的建成将是我国唯一反映铁道兵历史的主题博物馆

3、创新点铁道兵博物馆的建成将体现四大功能:(1)、铁道兵膜拜的精神家园(2)、展示铁道兵历史的窗口(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金口大峡谷景区新景观金口河车站

六、宣传时间安排

1、前期宣传(1)、主要事件A、成都新闻发布会a向社会发布将建设铁道兵博物馆的消息。b建设铁道兵博物馆的目的和意义。c向社会征集博物馆设计方案。D公布吕正操为铁道兵博物馆题字。E公布吕办主任,付主任是博物馆顾问。到会领导、邀请媒体(以四川媒体为主)、发布时间、地点(另定)。(2)、创建铁道兵博物馆网站,便于社会参与和消息发布。(3)常规宣传以《人民铁道报》《华西都市报》、《乐山晚报》、《四川在线》为跟踪媒体,随时报道铁道兵博物馆项目的进展情况。

2、中期宣传(1)主要事件A、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a)、邀请相关领导介绍铁道兵博物馆建设的深远意义。(b)、向社会公布铁道兵博物馆设计方案。(备注:邀请中央台节目主持人主持、媒体以中央级媒体为主。)B、项目开工典礼邀请中铁总公司领导、地方领导以及当年成昆铁路修建者代表为项目剪彩。(备注:报道以地方媒体和行业媒体为主)C、利用《铁道兵博物馆》网站向社会征集成昆铁路建设时期的老照片以及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等。D、通过媒体向社会征集成昆铁路建设十大感人故事。(2)常规宣传新闻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背景透析、新闻评论、报告文学、人物专访等。(以《中央电视台》、《华西都市报》、《乐山晚报》、《四川在线》为主)

3、后期宣传(1)主要事件A、铁道兵博物馆竣工典礼(a)邀请中铁建总公司领导和地方领导为博物馆揭牌剪彩。(邀请中央以及地方媒体共同参与报道)B、向社会招募铁道兵老战士重访金口河。C、邀请相关领导、学者、媒体、铁道兵老战士举办铁道兵精神座谈会。D、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实地参观。E、编辑出版大型画册《铁道兵博物馆》。

七、参与报道媒体(略)金口大峡谷

让成昆精神永放光芒——铁道兵博物馆将落户金口大峡谷

为纪念铁道兵修筑成昆铁路的丰功伟绩,弘扬建设成昆线的艰苦奋斗精神,金口河区将在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景区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博物馆。原铁道兵政委,103岁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为博物馆题字。

成昆线,铁道兵用生命铸就的钢铁长龙

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铁道兵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和共和国铁路大动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工修建。1964年,为了建设“大三线”,中央决定使用铁道兵修成昆铁路。18万铁道兵浩浩荡荡开进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至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然而,倘使坐火车行驶在这条铁道兵和筑路工人用生命铸就的钢铁长路上,每过十几分钟,就会看到窗外有成片整齐的水泥墓碑一闪而过——2100名建设者永远长眠在了1080公里铁路沿线。

铁道兵博物馆,再现成昆精神

成昆铁路途经金口河的41公里中,隧道就有38公里。在金口河至乌斯河的大渡河峡谷段,仅隧道就有14座,总长达21公里,竟占该段线路长度的80%以上,使这段铁路几乎完全成为地下铁路,而隧道之间几乎全为桥梁相连。在绝壁夹峙之下,为了解决场地问题,不得不修建了金口河、关村坝这样的桥上或隧道内的车站。

在修建老昌沟沟口著名的一线天桥时,如果全部使用预制混凝土梁,材料运输十分困难,工期需要一年多,因此只好就近取材,架设石拱桥,从而创造了跨度达54米的中国最大跨度铁路石拱桥的记录。

特别是长达6107米的关村坝隧道,是成昆铁路进入金口大峡谷的第一个隧道,也是成昆铁路全线仅次于沙木拉打隧道(6379米,当时的全国第一)的第二长隧道。虽然中国最长铁路隧道的记录被不断刷新着,但也许再不会有第二条铁路隧道能像关村坝隧道那样,受到中央高层的特别关注。就在关村坝隧道单口月成洞超过百米时,中共中央为一个隧道的进度发来如下贺电:“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转全体官兵、职工同志们:看到指挥部13号简报,说关村坝隧道创造了双口各百米的记录,并且向双口各一百五十米的目标前进,中央看了之后很高兴。望全体干部和全体兵、工,加倍努力,保质保量,注意安全措施,争取创造新纪录,为加快建成西南三条铁路[注:指同时在建的成昆、贵昆、川黔线]而斗争。中央,1965年3月9日”。

在1965至1966年间,彭德怀、贺龙、李井泉、吕正操、程子华、郭维城、华罗庚等领导曾先后亲临关村坝隧道视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如今,成昆铁路象牙雕刻艺术品同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及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作为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三件礼物,代表人类20世纪创造的三项伟大杰作,展存于联合国总部。

金口河修建铁道兵博物馆,意在陈列铁道兵在特殊的历史年代里筑路的珍贵历史资料,再现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在成昆铁路修建史中逢山开洞、遇水搭桥的宏伟场面和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

落户大峡谷,意义深远

成昆铁路金口大峡谷段,是全线修建中最险、最艰难、最复杂的一段。其中白熊沟、一线天铁路石拱桥和全国唯一的桥隧相连的洞中火车站——关村坝火车站,不仅创造了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成为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景区最引人注目的险中奇观。

正是因为载入史册的“一线天石拱桥”和“关村坝火车站”都在大峡谷景区,成昆铁路和省道306线纵贯大渡河大峡谷,铁道兵博物馆在金口河的建成将不仅成为展示铁道兵历史的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使美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得到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掘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金口大峡谷积极融入成都—峨眉山—金口大峡谷—海螺沟—丽江旅游环线,对带动旅游业迅速升温,有力地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吕正操题名,彰显博物馆红色精神

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从始建到合并,走过了35年的风雨历程,为我国铁路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八一”军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但至今尚没有纪念铁道兵部队的专题博物馆,金口河区筹建的铁道兵博物馆正好填补了这一国内空白。消息一经传开,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原铁道兵部队的老首长和广大复员铁道兵老战士纷纷转达或网上发贴表示赞同和支持。

在北京,已经103岁高龄的吕正操将军热情接见了前来探望的金口河区领导一行。谈到当年铁道兵修建成昆铁路的情景,忆及一线天铁路石拱桥和关村坝洞中火车站,戎马一生,历任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铁道兵政委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历历在目,了解到该区在相关组织和部门的支持下计划修建铁道兵博物馆,吕正操将军深表赞许,并欣然题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博物馆”馆名。

该区领导表示,修建铁道兵博物馆不仅为峡谷景区增添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作为膜拜铁道兵的精神圣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祖国人民怀念铁道兵部队光辉历程不可缺失的精神家园。而吕老的题词和铁道兵的愿望就是嘱托,该区将不负众望,不遗余力,早日建成这座全国唯一的怀念铁道兵丰功伟绩的红色博物馆。

(转自金口河论坛.lianyb67的博客)关村坝隧道远眺大渡河桥成昆铁路:白熊沟桥,桥下是铺底护基,桥上是防护钢网成昆铁路:上千座泥石流导槽横空而过,图为金口河车站上的导槽成昆铁路:“天下第一柱”成昆铁路:“世上无双壁”成昆铁路:老昌沟一线天石拱桥保持着一项记录,即中国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跨度54米。以上照片为成昆铁路金口河—关村坝附近著名景点 小资料:关村坝隧道 位于中国四川省峨边县境内,在成昆铁路上(编号隧-65).金口河车站和关村坝车站间穿越小瓦山边缘的单线(出口为双线,喇叭口)铁路隧道。1966年5月竣工。1973年又在昆明端洞口外建明洞80米。隧道全长6187米,最大埋深为1650米。线路坡度大部分为向昆明端4‰的上坡,成都端有一段长374米的曲线,其余5813米全为直线。线路的曲线部分采用碎石道床,直线部分铺设预应力混凝土宽枕。这座隧道穿过的地层为震旦系石灰岩,石质坚硬,层厚而完整,层理接近水平。隧道采用漏斗棚架先墙后拱法施工。施工中,开挖贯通的平行导坑,以利通风和排水;并采用就地灌注混凝土衬砌。

1965年 1月首创中国隧道施工双口每月各超过百米的成洞记录。自复工之日起到竣工之日止,月平均成洞,成都端为138.8米,昆明端为165.8米。昆明段开挖时曾发生岩爆,大多出现在导坑顶部和扩大的拐角处,一般在爆破以后2~3小时内发生,后改用拱部一次扩大开挖法,并用锚杆挂网支护,以防岩爆伤人。隧道运营通风列在联合国会议大厅的著名象牙雕刻——成昆铁路

铁道兵博物馆 前言

铁道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定历史年代的一个特殊兵种。从1948年组建铁道纵队,到1984年整体并入铁道部,脱离军委序列,铁道兵部队无论在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时期,还是在艰苦卓绝的国家铁路建设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八一”军史谱写了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在36年的峥嵘岁月里,铁道兵部队累计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多公里,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先后担负和参加了黎湛、包兰、成昆等52项铁路建筑和北京地铁的修建任务。铁道兵历史演绎在全国,浓缩在成昆线。成昆铁路穿越横断山脉地质大断裂带,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均属前所未有,是铁道兵在险峻复杂的环境中修建铁路的成功范例。它的建成与美国阿波罗登月、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被誉为“人类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杰作”。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工建设。1964年8月,毛主席发出“成昆铁路要快修”的重要指示,18万铁道兵将士浩浩荡荡奉命开赴祖国西南崇山峻岭,与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等单位及沿线民工一道,进入“大三线”建设的最前沿阵地。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使川滇两省沿线7个市(州)从昔日的蛮荒之地迈向文明社会。深山峡谷之中的金口河更直接得益于成昆铁路的修建,实现了千年巨变!铁道兵博物馆 前言

铁道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定历史年代的一个特殊兵种。从1948年组建铁道纵队,到1984年整体并入铁道部,脱离军委序列,铁道兵部队无论在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时期,还是在艰苦卓绝的国家铁路建设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八一”军史谱写了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在36年的峥嵘岁月里,铁道兵部队累计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多公里,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先后担负和参加了黎湛、包兰、成昆等52项铁路建筑和北京地铁的修建任务。铁道兵历史演绎在全国,浓缩在成昆线。成昆铁路穿越横断山脉地质大断裂带,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均属前所未有,是铁道兵在险峻复杂的环境中修建铁路的成功范例。它的建成与美国阿波罗登月、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被誉为“人类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杰作”。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工建设。1964年8月,毛主席发出“成昆铁路要快修”的重要指示,18万铁道兵将士浩浩荡荡奉命开赴祖国西南崇山峻岭,与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等单位及沿线民工一道,进入“大三线”建设的最前沿阵地。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使川滇两省沿线7个市(州)从昔日的蛮荒之地迈向文明社会。深山峡谷之中的金口河更直接得益于成昆铁路的修建,实现了千年巨变!

第二篇:铁道兵精神

关于召开“传承铁道兵精神,建好张唐铁路”座谈会 的通知

项目部各单位:

铁道兵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培育和造就了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兵改工27年来我们这支兵改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也集中体现了铁道兵精神。铁道兵精神成为我们这支队伍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攻坚克难、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利器,成为战胜艰难困苦的強大法宝,是我们这支队伍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资产。

3月9日,集团公司党委下文,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传承铁道兵精神的专题教育,旨在通过教育,传承好铁道兵精神,把铁道兵精神发扬光大,融入工作,赋予新的内涵,促使企业各项工作上新台阶,把中铁十四局集团建设成为行业领先的強优企业。

目前,我项目部各项工作也正处于攻难克艰、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为大力弘扬铁道兵顽强拚搏攻难克险的精神、志在四方艰苦创业的精神、胸怀全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争创一流诚实守信的精神,把铁道兵精神化为我们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全体员工同舟共济,负重爬坡,项目部将于近期举办“传承铁道兵精神,建好张唐铁路”座谈会,进一步深入学习、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促进征地拆迁、施工生产等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具体要求如下:

一、会议时间:暂定5月30日左右,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会议地点:项目部机关一楼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各单位所有参加过铁道兵的干部员工。

四、会议议程:

1、学习股份公司赵广发总裁在铁道兵纪念馆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开展“传承铁道兵精神,实现文化强企”教育的通知》;

2、重温铁道兵的光辉历史;

3、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牛之印作主题发言;

4、讲述铁道兵的故事,谈如何传承发扬铁道兵精神,干好张唐铁路工程,破解当前征地拆迁、施工生产等方面的难题。

5、会议小结。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历史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原来是陆军的一个兵种,主要由建筑、通信、线路、隧道、桥梁、舟桥等专业工程部(分)队编成,担负着铁道工程技术的保障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等部于1945年10月31日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为保护当时东北境内铁路运输的安全,东北人民自治军以一部兵力于同年12月20日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护路军。随着东北解放战争的发展,东北人民自治军护路军也不断发展壮大。1948年7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以原东北人民自治军护路军为基础,另外补入了部分二线部队和铁路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组成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1949年1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电令,成立军委铁道部,统一领导各解放区铁路的修建、管理和运输,任命滕代远为军委铁道部部长。同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以原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归中央军委铁道部领导,滕代远兼任司令员、政治委员,吕正操兼任副司令员。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的战斗口号是:“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先后抢修通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的15条铁路干线,铺路1600余公里,修复桥涵970余座,另外还修复了大量的铁路设施,从而确保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运输的通畅及安全,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对于铁道部队所起的重要作用,新华社曾专门发表评论,指出:“全国铁路网的基本恢复,使首都和全国主要城市紧密连结起来,使前方与后方、铁路沿线的城市和广大农村、工厂、矿山联系成一个整体,对于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海南岛,对于全国的经济建设,均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国民经济,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投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行列中。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于1950年转入以担负主要铁路干线、桥梁为重点的复旧工程。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于1950年9月转隶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部队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的名义陆续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执行铁路保障任务。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转隶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领导。1952年8月,正式列为中央军委序列。从开赴朝鲜至1951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部队主要执行道路抢修任务,先后修复铁路900多公里。随后,在朝鲜北部1300公里的铁路线上,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空袭破坏进行了持续的反轰炸斗争,基本上能做到随炸随修,随修随通。从1951年8月开始,“联合国军”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随即展开了艰苦激烈的反“绞杀战”斗争,并最终粉碎了“联合国军”的空中封锁,保障了铁路运输,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1953年初,为了做好反“联合国军”登陆的作战准备,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紧急抢建了长达129公里的殷(山)龟(城)铁路,相应改善了朝鲜北部的铁路布局,对进一步保证战时运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帮助朝鲜人民开始重建家园,参加朝鲜北部铁路的新建和复旧工程。

1953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与志愿军6个铁道工程师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同时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的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成立后,还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于是中央军委决定组织铁道兵的领导机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领导机构于1954年3月5日正式组成,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寿轩任副司令员,崔田民任副政治委员,徐斌任参谋长。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下辖10个铁道兵师、1个桥梁独立团、1所铁道兵学校和2所文化速成中学,共8万人。此后,铁道兵部队几经扩编和整编,人数最多时达51余万人。1956年8月,铁道兵还组建了第1军,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历史上组建过的惟一一个军。1958年10月该军被撤销。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建设的不断加强,铁道兵部队的技术装备也得到相应补充和改善,其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也随之提高,在国家铁路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参加了中印边界自卫作战中抢修公路的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又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第七次大裁军。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于1983年10月1日归国家铁道部建制领导。从此,作为陆军一个兵种的铁道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消失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历史上,继王震之后,先后有李寿轩、张翼翔、刘贤权、陈再道等人担任过铁道兵司令员一职,崔田民、吕正操、刘贤权、旷伏兆等人担任过铁道兵政治委员一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自成立以来,在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先后担负和参加了包兰、成昆、京原、襄渝、青藏、南疆等 52项铁路工程和北京地下铁道的修建任务。连同其他国防、林业和各种专用铁路在内,共建成铁路近1.3万公里,被誉为“铁路建筑的突击队”。

大苦大爱大智大勇

——铁道兵军人的灵与肉,铁道兵精神的骨与髓 【文章提要:铁道兵精神的原动力是“忍辱负重、不屈不挠”;铁道兵精神的主旋律是“勤劳俭朴、奉献社会”;铁道兵精神的永恒篇是“志在四方、爱国爱民”。】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支于1984年1月1日撤销建制并入铁道部的部队。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历史的尘埃已厚厚地封闭了这个兵种的历史。新时代的人们,对于铁道兵的了解已经是鲜为人知的非常陌生,对于什么是“铁道兵精神”更是一片芒然。

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陈再道在回忆铁道兵的历史时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几十年来,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火热沸腾的工地,指战员们总是以人民子弟兵的光荣自豪感激励自己献身祖国,献身人民。铁道兵创造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战争奇迹,冲破禁区攻克难关修建领先世界水平的铁路的和平建设奇迹,以及军费开支基本上实现了自负盈亏的后勤生产奇迹。铁道兵彪炳日月的三大奇迹,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今天,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只能在我军军史、战史中找到了。但是,铁道兵,它的功勋,它的精神,永远与祖国的高山大河同在,永远与我们光荣的八一军旗同在。长城肃穆,丰碑无言,天地铭刻,山河作证。铁道兵,永不磨灭的番号。

铁道兵军人,饱偿最大的苦,奉献最大的爱。铁道兵部队,是专门架桥筑路做好事造福社会的英雄部队。

铁道兵精神,就是把我党我军优良作风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不辱使命,创造出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为祖国和人民多作贡献。这就是铁道兵精神的内涵。

一、铁道兵精神的原动力:忍辱负重,不屈不挠 东北,铁道兵的诞生地。要讲铁道兵,得先讲吕正操和“抗联”。

这是一片经历苦难深重的土地,这里曾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凌辱和掠夺。日寇的铁蹄践踏东三省,痛失家园的国民党东北军卧薪偿胆不忘雪耻,“西安事变”后少帅的副官吕正操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率部抗战,随着人民战争的滚滚铁流打败日本侵略者。

东北抗日联军,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抗联最早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斗争时间最长。“抗联”孤悬敌后,英勇顽强,血洒北疆,魂系中华,与日寇进行了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毙伤日军17万余人,牵制数十万日军精锐,有力支援全国抗战。他们以林海雪原为家,以草根树皮为食。14年征战,“抗联”牺牲了先后组建的11个军及整编后的一、二、三路军的大部分将士,仅军以上干部就牺牲了四十名,再后只剩下以周保中为首的一千多人坚持到抗战胜利。

1948年7月5日,在人民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为保护铁路和保障后勤运输,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原各兵团临时调派“护路军”的基础上正式组建铁道兵纵队,四野“林总”点将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吕正操兼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周保中提议由一直在铁路沿线坚持抗战的原“抗联回民支队”为基础,抽调部分二线部队和铁路员工进行组编“铁道兵”。

这就是我军历史上最早的“铁道兵”的起源。在这片浸透屈辱悲哀,充满国仇家恨的土地上孕育“铁色军魂”的苗圃,因而在组建之初就以不同凡响的爆发力冲锋陷阵,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南下大军打到那里,铁路就修到那里,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将敌人破坏炸毁得极为严重的数十座铁路大桥迅速修复通车,受到朱总司令于1950年1月7日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高度评价。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滕代远亲自嘉奖荣获“解放战争 一等功臣”的指战员。

忍辱负重,不屈不挠这铁道兵精神的原动力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炼与升华。

侵朝美军投入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飞机用于炸毁志愿军后方运输线的铁路和桥梁,号称“绞杀战”,妄图使我前线部队无粮无衣无弹丧失战斗力而不攻自破,因而铁道兵承受的压力和牺牲巨大。指战员们顶着敌人昼夜不停的狂轰滥炸进行抢修,付出了包括闻名全国的解放战争登高英雄杨连第在内的1336人的生命代价,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战争奇迹。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万分感慨地说:“抗美援朝的胜利,一半功劳在前方,一半功劳在后方”。

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朝鲜停战四方协议签订之后,我方被俘人员获释谴返回国,但在那极左政治氛围里多数人受到反复审查、遭受歧视与原单位的拒收,含冤忍辱,走投无路,生不如死。又是以王震、李寿轩为代表的铁道兵部队接纳了他们这些被人抛弃的“残渣余孽”,以博大的胸怀理解与包容。“战俘们”忍辱负重站起来,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劳动改造”中负负得正,在血汗横流的施工中获得意志与品格的升华,成为修筑“黎湛”、鏖战“成昆”、拼搏“襄渝”等铁路线的基层干部骨干精英,甚至奔赴援越抗美的战场架桥修路,擒获跳伞逃跑的美军飞行员,一雪前耻,功勋卓著。

古人云:屈之久者伸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忍辱负重,不屈不挠,表现在铁道兵部队的粗犷与持重,表现在铁道兵军人的厚道与沉默,不在乎社会上向这班打山洞架桥梁的“施工队”投来怪异的近乎侮辱的目光,夹着尾巴照相但挺直腰杆做人,以辉煌的成就并列于其他兵种同样的熣灿夺目,甚至比其他兵种更能体现人生价值收获更宝贵的精神财富。

忍辱负重是铁道兵的最后结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动的百万大裁军,主要是为了节省军费开支,但这时的铁道兵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自负盈亏。为了国家整体大局,铁道兵撤销,并入铁道部,铁道兵主官吕正操签下了庄重的一笔,陈再道挥泪降下了军旗。

铁道兵,一支贯穿悲情色彩的部队,以悲愤开始,以悲壮成长,以悲怆结束,以悲歌载入史册。同样是这位吕正操最老的铁道兵,创始与终结,成也箫河,败也箫河,天地定数冥冥,历史惊人巧合。

古有名言:“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铁道兵青蓝草绿冷色调,是永远的生机勃勃,这就是改制后的大名鼎鼎的中铁建:托起世界之最青藏“天路”,世界企业五百强,全球最大承包商。

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铁道兵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忍辱负重,这就是苦难辉煌,这就是中国铁道兵的命运。

二、铁道兵精神的主旋律:勤劳俭朴,奉献社会 铁道兵实质是一支劳动大军,开山、放炮、抱风枪,运石渣,四海为家,风餐露宿,劳动是指战员们最大的光荣。很多人日常穿着满身油污和泥巴的工作服或补补丁的、破破烂烂的衣服上班工作。在大街上晃荡着的五大三粗的“傻大兵”,人们一眼就感觉出这是“亥老二”来了——皮肤黝黑,衣服陈旧,说话直率,缺少军训。

身为上将统领数十万大军的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就是因为这“王胡子”光脑袋、穿破衣、只身前往县政府联系工作与县长发生争吵,被县长误以为“老农民非法上访”而将他抓住上了手铐。此事发生在1955春,阴雨绵绵,潮湿阴冷,十万大军上阵于鹰厦铁路工地,部队临时搭建帐蓬和简易房地处低洼,通风不畅,很多人患上疟病而病倒,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王震一面命令医务人员紧急治疗,一面叫司机把他拉到县政府要求安排干燥一点的地方让部队搬迁营房。但县长为办私事赶着外出不接访这位一身破旧军便服,脚穿老山羊鞋子,满脸胡子拉碴的“老农民”,受到“老农民”批评并加以痛斥。县长一怒之下招来警察铐住了王震,推上警车押走,在县机关大门口被王震的司机和警卫员拦住。随即通往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的电话很快接通,事情的结局不言而喻。这王震,湖南人,从少务农,家贫辍学,苦难童年,13岁到长沙拉人力车,后当铁路扳道工。参加革命后王震不但会打仗,而且开荒种地修路架桥的特长名列众将前矛。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底他率八路军一二O师的359旅开赴延安南泥湾屯田垦荒,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打破敌人封锁,成为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1949年10月王震率第一兵团解放新疆,下令每个指战员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荒种粮,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架桥铺路。毛泽东听闻后,加封他一个“农垦部长”的官衔。

不但“王胡子”干活了得,历届铁道兵领导李寿轩、崔田民、宋维栻、吴克华、陈再道这些“泥腿子”将军是常到基层蹓跶的“劳动模范”。有这样一批集工农兵于一身的勤劳俭朴的铁道兵主帅,谁敢偷懒?连当过红军参加过长征的2团团长王华堂、有高学历的54团团长舒信树等大批团级干部都奋战在施工的第一线,怀着“与帝修反争速度,抢时间”的雄心壮志,在缺少机械化的年代里全靠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去战天斗地。大量招收适应潮湿和水中作业的南方兵入伍,据说是源于周恩来在列车上听取“王胡子”汇报工作后的灵感。至八十年代初,铁道兵为国家修建了52条铁路线共计13000多公里,占全国铁路的三分之一。还有北京地铁、飞机场、引渠入津等响誉全国的样板工程以及负担唐山、天津地区的抗震救灾,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勤劳与俭朴是铁道兵部队的旗帜,无私奉献是铁道兵精神的主旋律。各部队在施工之余,积极开展农副业生产,解决自给,改善生活。铁道兵东北农场,耕种土地45万亩,盛产粮油供应部队交售国家,修大小水库14座,植树81万株,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到八十年代初,铁道兵的工厂、农场的经济效益与军费开支相比,基本上实现了自负盈亏,这是其他兵种望尘莫及的,这是古往今来其他国家的军队都是不可能达到的。只有伟大出于平凡的中国铁道兵能够创造出响誉世界名垂青史的后勤保障奇迹。

很多战友退伍后事业的成功得益于铁道兵精神,就是因为保持和发扬勤劳俭朴的部队作风。2009年6月21日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业经验交流会那样顶尖的企业家,当初他们离开部队的时候,亦只是普通一兵。如原铁十师女兵叶观娴,退伍回乡后修路挖塘办农场,种植冰糖桔30000棵,成绩显著,被誉为千亩果场“山大王”。这铁道兵的女兵精神和毅力就是不一样。

勤劳、节俭、进取、奉献的优良传统永远也不能丢,新的时代更要呼唤铁道兵精神。因为,这是民族之宝,民族之魂。

三、铁道兵精神的永恒篇:志在四方、爱国爱民 铁道兵部队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纵横飘泊,钻山架桥,在那渺无人烟的深山、林海、沙漠、戈壁、雪野、荒原、沼泽、湖泊,长年累月超负荷的劳累,枯燥单调,苦闷寂寞,严重缺少文化娱乐,更多的是蚊叮虫咬,疾病缠身,或酷热煎熬或暴雨冲刷或风沙撕扯或严寒索命,在那轮番作业的劳苦中随时面临隧道塌方、洪水倒灌、路险翻车、哑炮隐患、触电事故、虚脱暴毙、粉尘窒息等造成的伤亡。修通一条铁路,造福一方百姓,留下美好的同时,也留下了一座座烈士陵园,一堆堆坟茔白骨:将近一万人的牺牲,将近五万人的残疾,另有119位学兵长眠在大巴山下,他们的年龄永远停留在人生的18岁。为了保卫边疆,为了巩固国防,为了“大三线”建设,为了祖国的经济发展,为了粉碎帝国主义反华包围圈,那些年龄大多在二十上下的战士,那些学兵连的“知青”们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高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出生入死,谱写人类最壮丽的乐章。他们用勇敢和牺牲,用无偿的奉献,抱负国家的希望,托起民族的脊梁,牢记人民的期盼,实现国家以铁路交通为主体的基础建设宏伟目标,完成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历史使命,簇拥着祖**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就是志在四方,这就是大爱无疆,这就是铁道兵军人的灵与肉,这就是铁道兵精神的骨与髓,这就是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的英雄儿女的人生价值。

在四川乐山市一个基层村委会旧址,一幅“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铁道兵”的墙体对联每年添色翻新,一段感人的故事在当地人民中代代相传。铁道兵造福人民,为人民奉献博大的爱。

在广东省清新县禾云镇新平村,铁道兵烈士的父母陈林福、郑石连夫妇年年月月都在“弯角山”放牛为生,为的是每天陪伴19岁时在京通线梨树沟隧道施工中牺牲的儿子陈广灿。当年他们收到的是儿子的遗物、儿子的骨灰、《革命烈士证明书》和180元的抚恤金。几十年来,老人每天守着儿子的土坟,默默承受人间最悲惨的痛苦。虽然家庭困难,虽然连为儿子立个石碑的愿望都不能达到,但并没有向国家伸手索取什么,祈求什么,因为他们心中明白民族的复兴需要牺牲和奉献。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亲。铁道兵的家属也同样是志在四方爱在天涯!

志在四方来源地爱国爱民,亦只有爱国爱民的崇高思想才能树立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志在四方。铁道兵军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直接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所以对祖国和人民有着最纯朴最深沉最博大的忠诚与热爱。每一位经历铁道兵军旅生涯的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志在四方”。

常言道人移活。铁道兵四海为家,转战南北,因而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奋发向上的凝聚力,充满患难之交的团体友爱,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全国各地铁道兵的联谊还如此活跃火爆而其他兵种退伍兵不可能有的人文奇观。

志在四方,爱国爱民的铁道兵精神,是我党我军优良作风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因而有着永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即使是铁道兵兵种番号撤销了几十年的今天,当年的铁道兵老战士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也时时处处体现出志在四方、爱国爱民的铁道兵精神:

当粤北山区乐昌县发生百年不遇大水灾,当地群众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很多家庭一无所有的危急关头,中山市林意洲发动本市一千多铁道兵战友捐款捐物,在“铁道兵”红旗引领两辆大卡车前往灾区,通过当地铁道兵战友把大米、面条、衣物、电饭煲等物资和现金直接发送到灾民手中,被粤北人民传为佳话。

英德市铁道兵战友潘熙祥在修建襄渝铁路施工时受伤致残,退伍后几十年担任村干部,以修路建桥促生产,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是铁道兵精神激励他走过坎坷取得成功。广东电视台采访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称赞潘熙祥战友是“永不退役的铁道兵”。

深圳市铁道兵战友李国强,退伍后保持和发扬铁道兵精神,艰苦创业,奉献社会,成绩显著,深圳电视台报道过他的业绩。他带领铁道兵战友百人访问团重返襄渝线昔日战斗过的大巴山,访问“第二故乡”。中共陕西紫阳县委高度重视,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五百多人参加了对铁道兵烈士的悼念活动。县城学生集会举行了“发扬铁道兵精神,立志为祖国争光”的宣誓仪式,陕西电视台作了宣传报道。李国强战友捐资十几万元修建紫阳烈士陵园,捐资十几万元给紫阳希望小学,大力支持紫阳公益事业,扶助了一百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再现了铁道兵军人志在四方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8级大地震,在支援灾区献爱心的行动中,反应最快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铁道兵战友会”,第一时间组织捐款捐物。有些铁道兵老战士带着装载救灾物资的车队长途跋涉直达灾区表爱心,其中就有当年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铁道兵。救灾抢险是铁道兵的强项,而退伍军人爱心行动亦数铁道兵老兵最为热烈最为高涨。2008年5月21日《清远日报》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广东清远战友会踊跃向灾区捐款”的新闻报道。

在广东飞来峡霞洞大桥的石刻碑誌的集资名录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英名赫然在目。这里是二镇四乡的边界交汇处,一河相隔的“三不管”地带,由于路桥不通而影响了数十个自然村的运输和耕作,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就是由当地铁道兵退伍军人发起行动,义务劳动,组织群众,克服困难,牵头集资,主持施工,使百年建桥梦变为现实,人民群众有口皆碑。《南方日报》记者练学华深入当地农村采访,作了“良田百亩荒多年,已复耕;大河一条隔四乡,今建桥”的新闻报道。铁道兵志在四方爱国爱民光照千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铁道兵精神,是新时代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需要。铁道兵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一脉相承。铁道兵精神不但是全体铁道兵军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代伟人毛泽东挥笔泼墨“铁道兵”三个大字源于他老人家对铁道兵的赞誉,也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好的一幅书法作品。

朱总司令奖赏给铁道兵的荣誉称号是“人民铁军”。历史上只有北伐时建立殊功的叶挺独立团获得如此殊荣。

叶剑英元帅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是对铁道兵军人高度的评价和对铁道兵精神充分的肯定。

王震司令员晚年最难割舍的还是他的铁道兵情结。1990年8月1日,身为国家副主席、已经82岁高龄的他还特定于建军节这天拄着拐杖视察东北原铁道兵军垦农场,站在极目无垠的麦浪中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前,铁道兵的业绩,曾经令世界感动;今天,铁道兵的精神,依然感动世界!陈再道司令员向青少年推介:铁道兵指战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军队,他们的躯体里流淌着军人的热血,在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中品尝胜利的欢悦。铁道兵,它的功勋,它的精神,永远与祖国的高山大河同在,永远与我们光荣的八一军旗同在!”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7月1日在格尔木庆祝青藏铁路通车时接见中铁建原铁道兵老兵和工程技术人员,勉励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伟大的铁道兵精神,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大型电视连续剧《铁色高原》、《雪域天路》、《铁血大动脉》,向全世界颂扬伟大的铁道兵精神,教育青少年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革命传统。

广东,由省社科联和省精神文明学会牵头主办,组织专家、学者、外省嘉宾、企业老总、基层干部和各地原铁道兵老兵代表三百多人在广州召开“铁道兵精神理论研讨会”,编辑出版《铁道兵精神论文集》,大力弘扬铁道兵精神。

四川,乐山金河口区人大主任徐砥中,参观了被联合国誉为“禁区修路的典范”的成昆铁路和响誉世界的襄渝铁路,走访了沿途人民群众,感慨万分,连夜开会立项筹建“铁道兵博物馆”。

江西铁道兵战友会和陕西三线学兵联谊会每年以军歌会的形式唱响中国,激人奋进。广东战友陈建方《中国铁道兵网》、湖南战友张怡华、刘正湖《铁道兵战友网》、山东战友牛禧峰《铁道兵旅游网》宣传报道铁道兵精神。重庆铁道兵战友会《铁道兵报》、浙江铁道兵战友会《联谊信息报》向全社会宣传铁道兵文化、铁道兵情结、铁道兵精神。

天津,市政府建引滦入津纪念碑:铁道兵精神造福千秋万代。

北京,原铁道兵兵部旧址(复兴路40号),中铁建筹办“铁道兵纪念馆”,赵广发总裁和张楚然会长于2011年11月16日在中国铁建铁道兵文化联谊会成立大会上作了“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大力弘扬铁道兵精神”的专题报告。揭福生战友主编的《铁道兵大型历史文献画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勘称“国宝”。

东北,铁道兵当年的组建地。大兴安岭,原铁6师师部旧址,当地政府把这里命名为“三荣岗”,石刻牌匾感人肺腑:“艰苦为荣,劳动为荣,当铁道兵光荣”。加格达奇市的北山上,人民群众自发建造了一座20多米高的铁道兵纪念碑,二条钢轨模型高矗蓝天,中间一行大字银色闪闪永放光芒:“铁军英烈,彪炳日月!”

铁军精神,与山河共存;铁色军魂,与日月同辉!

2012年1月1日

【 作者:李明,原铁道兵十三师后勤部文书,广东省清远市人。本文是李明战友在广东省铁道兵战友举办的2012首届“新时期弘扬铁道兵精神研讨会”的论文发言,并获得《优秀论文奖》】

第三篇: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改天斗地,可歌可泣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片尾曲响起、字幕淡去,我知道十集纪录片已经结束,可那些道不清的情愫总是挥之不去的萦绕在心头,甚至越积越浓,让我渐渐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没有发展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没有任何发展不以生命为代价。去年刚培训报到那会,单位副总跟我们讲了铁道兵也强调了牺牲,我当时特别不以为然,修路建桥又不是打仗,牺牲了那么多人需要过分歌颂?如今看了《永远的铁道兵》,处在这个阶级再去看他们,在资金不那么充沛、机械设备不那么充足的历史条件下,假如铁道兵不值得钦佩,这份有生命危险的苦差就没人干,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人愿意当铁道兵,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牺牲的是更多人,没有付出代价就不会有成就,铁路对于他们是用生命在修筑,对于付出惨重代价的人是悲哀的,但对于更广的人却是幸福的,铁道兵付出了代价,而我们享受了结果,牺牲的是他们,乘车的是我们,那么多高难度的工程,如果是我处在那个节点,于现在都不敢想象的面对,而他们却能做到每天的物质交换。影片里的一幕幕我不知道如何描述,也许任何评价对于他们都是苍白的、无力的。征服定时炸弹的李云龙彰显了铁道兵的智慧与胆量;登高英雄杨连弟在援朝战争中就那样被炸弹夺去生命;挖隧道出现地陷,战友被陷进,战友去救被陷进,前仆后继的战友被陷进,他们跳下去的时候难道不知道自己会死吗?烈士墓园里的无名碑让我想将他们放在心底最深处,心中却空空的,仿佛丢了什么,却不是疼痛,而再回想培训报道那会,突然觉得自己特像个傻逼。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1978年7月4日,叶剑英元帅亲笔题词颂扬铁道兵精神。

“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铁道兵在轰炸与不断轰炸的朝鲜中部抢修了一条钢铁运输线,粉碎了美军的“绞杀战”,为什么他们面前无险阻?因为铁道兵本在战火中成立,因为铁道兵敢为天下先;“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征服了大自然、嫩林铁路开进了深山密林引领人们走进了新时代,为什么他们面前无困难?因为百废待兴的家园还离不开他们,因为要摆脱落后只能卯足了劲。铁道兵用他们的双手构架起了新中国崛起的框架,用年轻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挺近大西北、滦水天上来、军魂永不散,他们让中国铁路成功地越上了世界铁路之巅,在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静坐屏前,与《永远的铁道兵》一起回眸那些历史画卷,对于工程的我们,如今没有那承重的负担,我们更多的是在补课,补工业化的课,如何完善制度降低死亡率丢去那些无奈;如何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当几十年后我们的人生轨迹被翻拍,我希望子孙可以少去那些曲折,就像我们看待上一代人来评价我们,至少他们可以在繁华的旅游途中这样写到:我们的爷爷是如何在大山与沙漠中耐住寂寞、忍受与家人分隔两地的孤独、克服天堑,修建了如此的钢铁长龙!

姚波

第四篇:《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观《永远的铁道兵》后感

近日集团公司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学习央视珍贵纪录影片《永远的铁道兵》,青荣城际铁路第二项目部利用晚上施工回来组织全体职工逐集进行认真观看。经过观看影片,我了解到:

铁道兵作为解放军队伍中一个特殊的兵种,自从组建以来就承担着特殊的使命,那就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士们高唱:背起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啊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解放军的队伍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已成为铁道兵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大动脉。

虽然回不到当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能亲身体会当时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铁道兵会战,但通过观看影片,那些艰苦岁月 “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这是铁道兵战士在不同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豪言壮语。他们铸就的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帝国主义的衰叹,也是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对铁道兵的赞誉。

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他们无怨无悔,祖国需要的时候就穿上军装拿起钢枪,这支队伍继承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军魂不散,再展雄风。从黎湛铁路、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到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从大小兴安岭到五指山下,从内蒙古草原到金沙江畔,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处处洒下了他们的鲜血和汗水,神州大地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英雄筑天路,敢为天下先。在这短暂的三十五年,铁道兵以她不朽的功勋,在“八一”军史上浓墨重彩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他们脱下军装,却没有脱下军人作风,摘掉帽徽领章,却没有丢掉铁道兵精神。铁道兵的灵魂仍是企业发展之基,至今仍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

在纪念兵改工30周年到来之际,拍摄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不但再次展示铁道兵的辉煌历史,而且对于教育年青一代发扬我党我军和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有着特殊的意义。

铁道兵就是中铁建,中铁建就是铁道兵。我们铁建员工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铁道兵之精神,在祖国的建设中再创辉煌,去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历史也将不会忘记永远的铁道兵„„

第五篇:铁道兵志在四方歌词

铁道兵志在四方

背上(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呀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哪个)江南稻花香。

同志们那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重复第一段)

背上(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劈高山填大海,锦绣山河织上那铁路网,今天汗水下地,明朝(哪个)鲜花齐开放。

同志们那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下载铁道兵博物馆 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铁道兵博物馆 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铁道兵历次党代会资料

    铁道兵历次党代会资料 铁道兵历次党代会资料铁道兵团第一次党代会1950年10月11日,铁道兵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共62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整党......

    永远的铁道兵有感(五篇材料)

    观《永远的铁道兵》有感 在这个周末,我观看了《永远的铁道兵》系列纪录片,我感触良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在修建铁路中成长的铁血队伍。从1948年夏建立......

    铁道兵精神(共5篇)

    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 导读: 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唱响走向复兴的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人知道,在神州大地、共和国的土地上,曾经有一支英雄的部队——中国......

    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

    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 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唱响走向复兴的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人知道,在神州大地、共和国的土地上,曾经有一支英雄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她已经于......

    吴-观《永远的铁道兵》后感

    军魂永驻 铁色长歌 军企改制 信念不变 ——观《永远的铁道兵》后感 “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来到战场,虽不能献身前线冲锋陷阵,但是他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铸就成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

    铁道兵在青藏铁路关角隧道

    铁道兵在青藏铁路关角隧道 作者:姬建中 握着一颗鲜红的温软的人的心脏,我的心有一种无可言喻的震撼,以至30年来,我对人心和世态的感受愈加真切。那是30年前,我——89347部队......

    铁道兵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相遇

    每当我坐在计算机前,打开从网上下载的《铁道兵志在四方》战歌时,听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的歌声,作为一个老铁道兵成员,仿佛又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难以平复的心情,令我心潮激荡,......

    博物馆

    石门县博物馆是一座以文物收藏、文物发掘、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职能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自1985年正式开放以来,共接待美、英、法、日、加、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