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单色版画》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单色版画》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结合材料与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其肌理美、印痕美与层次美,并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单色版画的创作乐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创作一幅单色版画作品。
难点:结合各种材料与制作方法,能创作出形象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演示用手指蘸取一种颜料,在绘有树枝的画面上拓出手印,形成树叶的图案。并提问:以上演示与以往的创作方式有何不同?学生观看并回答:用拓印的方式完成。教师总:艺术的形式各异,这种用一种色彩拓印而成的叫做单色版画。引出课题《单色版画》。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出示《镇宅神虎》木版年画,提出问题:
(1)作品中拓印的是什么形象?给人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使用红色进行渲染?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一只气势威猛的老虎;形态生动逼真,呼之欲出。采用红色是要符合主题中避除妖邪的寓意。教师总结:版画是美术的一类重要画种,木刻则是传统版画的主要制作形式,具有独特价值与地位。
2、继续出示作品《戴花的女人》《儿童版画》《大蜻蜓》,思考问题:
(1)作品中有哪些内容?造型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2)《戴花的女人》中正面人物形象与侧面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仔细观察《儿童版画》《大蜻蜓》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怎样的.独特美感?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析得出:
画面内容:人物、动物、植物;
特点:生动有趣。
不同:正面人物采用阴刻,侧面采用阳刻;
作用:不同刻法能丰富画面效果。
材料:由吹塑纸、纸板与各类的树叶制作而成;
美感:具有肌理美、印痕美以及黑、白、灰关系的美感。
教师:感受单色版画中的独特美感,即肌理美、印痕美以及层次美。
3、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版画作品,并提问:
(1)依据制作方式可以将版画分为哪几种类型?
(2)结合课本总结剪贴纸版画与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3)创作一幅好的版画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类型:凸版、凹版、孔版和综合版。
制作方法:剪贴纸版画运用剪或刻进行造型,再贴于底板上,形成凸版;吹塑纸版画用各类工具刻画出划痕,形成凹版。
一幅好的版画要切合主题、布局巧妙、造型生动、恰当的表现形式。
教师:优质的版画作品需要潜心揣摩才能创作出来。
环节三:示范讲解
分发各种材料,分析其形状、纹理等特性,启发创意联想。示范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步骤:1。剪刻;2。制版;3。涂色;4。拓印。其中重点讲解如何将制好的版均匀的拓印出来。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自选制版材料和方法,单独完成一幅单色版画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完成主题系列单色版画,并注意安全用刀与卫生问题。教师巡视辅导,提示要点:画面形象切合主题,油墨或水色拓印均匀等。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学生扮演艺术家与评论家的角色,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环节五: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布置作业:搜集鲁迅版画运动的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单色版画》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结合材料与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其肌理美、印痕美与层次美,并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单色版画的创作乐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创作一幅单色版画作品。
难点:结合各种材料与制作方法,能创作出形象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演示用手指蘸取一种颜料,在绘有树枝的画面上拓出手印,形成树叶的图案。并提问:以上演示与以往的创作方式有何不同?学生观看并回答:用拓印的方式完成。教师总结:艺术的形式各异,这种用一种色彩拓印而成的叫做单色版画。引出课题《单色版画》。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出示《镇宅神虎》木版年画,提出问题:
(1)作品中拓印的是什么形象?给人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使用红色进行渲染?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一只气势威猛的老虎;形态生动逼真,呼之欲出。采用红色是要符合主题中避除妖邪的寓意。教师总结:版画是美术的一类重要画种,木刻则是传统版画的主要制作形式,具有独特价值与地位。
2、继续出示作品《戴花的.女人》《儿童版画》《大蜻蜓》,思考问题:
(1)作品中有哪些内容?造型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2)《戴花的女人》中正面人物形象与侧面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仔细观察《儿童版画》《大蜻蜓》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怎样的独特美感?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析得出:
画面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特点:生动有趣。
不同:正面人物采用阴刻,侧面采用阳刻;作用:不同刻法能丰富画面效果。
材料:由吹塑纸、纸板与各类的树叶制作而成;美感:具有肌理美、印痕美以及黑、白、灰关系的美感。
教师总结:感受单色版画中的独特美感,即肌理美、印痕美以及层次美。
3、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版画作品,并提问:
(1)依据制作方式可以将版画分为哪几种类型?
(2)结合课本总结剪贴纸版画与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3)创作一幅好的版画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类型:凸版、凹版、孔版和综合版。
制作方法:剪贴纸版画运用剪或刻进行造型,再贴于底板上,形成凸版;吹塑纸版画用各类工具刻画出划痕,形成凹版。
一幅好的版画要切合主题、布局巧妙、造型生动、恰当的表现形式。
教师总结:优质的版画作品需要潜心揣摩才能创作出来。
环节三:示范讲解
分发各种材料,分析其形状、纹理等特性,启发创意联想。示范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步骤:
1、剪刻;
2、制版;
3、涂色;
4、拓印。其中重点讲解如何将制好的版均匀的拓印出来。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自选制版材料和方法,单独完成一幅单色版画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完成主题系列单色版画,并注意安全用刀与卫生问题。教师巡视辅导,提示要点:画面形象切合主题,油墨或水色拓印均匀等。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学生扮演艺术家与评论家的角色,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环节五: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布置作业:搜集鲁迅版画运动的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
花 卉 装 饰 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
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