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陶器欣赏_美术_初中

时间:2019-05-15 08:0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陶器欣赏_美术_初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陶器欣赏_美术_初中》。

第一篇:【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陶器欣赏_美术_初中

《土与火的艺术--中国古代陶器欣赏》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通过一则紫砂壶拍卖过百万元新闻报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古代陶器的魅力,导入新课。接着通过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陶器的起源、分类等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评述陶器的造型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接着让学生动手设计一款使用的陶器造型,画出设计草图。本节课重点欣赏彩陶的精美纹饰以及纹饰与器型的完美结合。在实践阶段,根据所学,用点、线、面装饰美化不同造型的陶器图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陶器的起源、作用、分类等基本知识。

2、了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中的纹饰特点。

3、通过对陶器造型和纹饰的欣赏评述,体会陶器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能力目标:

1、掌握欣赏彩陶艺术的方法

2、会用点、线、面装饰陶器

情感目标: 感受古代陶器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纹饰特点 教学难点:彩陶纹饰的点线面构成、排列组合 教学方法:探究法、点拨法、合作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师:课件、陶器图片、生:铅笔、橡皮、黑记号笔

一、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两件礼物(出示泥土和黄金)你选哪一件?(生答:黄金)地球人都知道,黄金的价值高。但我却选择泥土。请同学们看一篇新闻报道(播放课件2),一把由泥土做成的不足200克的紫砂壶卖到150万人民币的天价,你后悔了吧,老师这里还有更值钱的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播放课件3:精选陶器),认识的话就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生抢答)每一件物品都是国宝,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于一身,价值连城,又岂是黄金所能比拟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崭新的东西。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沧桑,走近神秘的古代陶器,去欣赏那些古国的遗珍!(板书课题:土与火的艺术----中国古代陶器欣赏,课件4)

二、新授:

(一)陶器的起源、分类

1、陶器的起源、分类、作用

陶器从新石器时代出现、兴盛,到东汉晚期三国时代,由于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陶器逐渐被瓷器取代,退居次要地位。但人们制陶、用陶一直没有间断。那么陶器到底是怎么发明的呢?相传陶的祖先有一个很现代的名字,叫罗明,但古书中又留下了“神农耕而得陶,舜陶得于水”的记载,这些并不详尽的记述给陶器的发明蒙上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或许你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课件5:陶器的起源)好,视频看完,相信你们已经找到答案,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师小结:陶器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的。从刚才的视频中,你还获得那些信息?(抽生回答:黑陶、红陶、灰陶、白陶,饮食器、炊煮器、贮藏器)同学们的观察力很敏锐,归纳总结能力也很强。老师再补充一下:

陶器的分类(课件6:陶器的分类、作用,配图片)根据陶质不同可分为:红陶、灰陶、白陶、黑陶

根据器表装饰可分为: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

根据陶器的用途可分为:汲水器、炊煮器、饮食器、盛储器

2、小游戏:

我这里有许多造型各异的陶器(课件7:)下面就考考大家,能不能把他们归到相应的类别中。小组讨论(交流答案,说明理由)(课件8)

师总结:不同的用途,陶器的造型不一样,体现其实用性。

3、欣赏: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视频,看过之后,你会对陶器造型的实用性有更深的体会(课件9)

4、自主欣赏:

师:再看一件陶器,古人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课件10:白陶鬶)

小组讨论:这件陶器如何体现造型与实用完美结合的? 生交流,师小结:彩陶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在实用性进一步加强并同艺术性逐渐妥善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5、试一试:

请你根据陶器的用途设计一款实用的陶器,画出设计草图。3分钟 师生交流评价

(二)、彩陶的纹饰之美

1、纹饰解读:

在古代陶器艺术中,彩陶由于它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成为原始文化中最发达、最光彩的成就,古代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极具魅力的彩陶艺术,向人们传递着原始人赞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炽热情感。其中彩陶身上的纹样更是给人以美的享受,让我们深入解读这些精美的纹饰。(课件12)师: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都有什么样的线?

③不同的线如何排列、组织?

师小结:不同的线运用反复、交错、渐变的方法,有规律的组织在一起,使人感到协调,好像用线条谱成的“无声的交响乐”

④你能总结出不同文化类型的纹样的特点吗?生交流

⑤早期纹饰与晚期纹饰比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生讨论交流,师总结:

2、欣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纹样是怎样与陶器造型完美结合的?(课件13)提问:造型有什么特点?

纹饰有什么特点?

纹饰如何在器表分布?生答

师小结:古代先民似乎更多地从波涛湍急的上游黄河汲取灵感。从出土数量可观的马家窑涡旋纹彩陶中洋溢出来的,正是人们崇拜这条孕育了中国文化的母亲河的伟大神圣的力量所激发的热情。欣赏一件陶器也要从三点来分析。

3、自主欣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欣赏陶器,推选一人上台展示小组的综合见解。

小结: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彩陶纹饰都集中在上半部,少数在内壁或口沿部。这是为什么?(生答:视角,古代人席地而坐,多是俯视)原始人非常追求完美,一件陶器从不同的角度都看到美丽的花纹。(课件14)从而达到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

三、课堂练习:

师:我们对纹样进行了解读,也了解到纹样与器形的结合。下面就到了同学们大显身手的阶段。每组都有六个的造型不同的陶器图片,请你来装饰。(课件15、16)

四、评价:生自评、互评,师总结评价。

五、总结: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是初步感受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魅力。陶艺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许多个世纪以来,它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呈现出纷繁多彩的面貌。中国现代陶艺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陶艺更是被艺术家以个性化的方式赋予更为丰富的色彩。陶艺家认识到唯有立足于本民族传统,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才是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之道。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陶器欣赏 造型→实用→美观←纹饰

第二篇:陶器欣赏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__陶器欣赏

教 学 目 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 重点 难点 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课时一: 彩陶

一、导入 :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二、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三、彩陶欣赏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1、舞蹈纹盆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说说他们的舞蹈具有什么意义: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个彩陶盆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底部10厘米,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由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人三组,每组两边用内向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的柳叶形宽线。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辫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人物的体侧都有一尾状物,大约是模拟动物的一种装饰。舞蹈人足下的四道平圆圈线,可能是表示人们在湖边进行舞蹈表演的场景。在这里,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盆用细泥红陶制成。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更奇妙的是,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摆动频繁。西方现代绘画中把在静止画面上表现事物的连续运动视为一种艺术创新,而在中国的原始艺术中就已出现了类似的表现手法,这种大胆的创造不能不使人击节赞叹。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关于舞蹈的内容,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家一致认同的是它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群舞的热烈场面,更形象地传达出他们生机勃勃的活力。正如德国学者格罗塞所说:“原始的舞蹈才真是原始的审美感情的最直率最完美,却又最有力的表现”)

2、旋纹尖底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汲水器.(1.主要用途为盛水,相当于现在的旅游水杯。2.瓶腹两侧有可穿绳的耳,汲水时能自然下沉,注满水后可用绳提出水面。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3.漩纹是水的联想,漩涡,以一点为中心点、线、面搭配得当而有节奏,黑、白、灰层次鲜明,具有明朗、热烈、奔放的美感。)

3、船形彩陶壶(最早的船形酒器

该器为1958年陕西省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泥质红陶,口部呈杯状,器身横置,上部两端突尖,颇像一只小船。在两侧的腹部,各用黑彩绘出一张鱼网状的图案,鱼网挂在船边,似正撒网捕鱼,又像小船刚刚捕鱼回来,在晾晒鱼网。陶壶上端两肩上,横置两个桥形小耳,既便于提拿,又可穿绳背负,随身携带。爱酒及酒具

人们喜欢美酒,当然希望能拥有永远喝不完的佳酿,而船是永远飘浮在水中的,用船形壶装酒,人们会觉得酒就像船下的水一样永远饮之不尽。可见,当时人不仅喜欢喝酒,而且对装酒的器具还特别重视)

4、人面鱼纹彩陶盆

思考练习: 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此时期的纹饰多以鱼纹、水波纹为主,兽纹、植物较为少见。

这件彩陶盆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近。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媒体运用: 彩陶纹盆; 船形网纹瓶

四、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中国彩陶图案明显地透出一种强大的由具体形象向抽象图案的演化历程。明显而有迹可寻的,(1)有半坡型彩陶中鱼的抽象化:一条完整的鱼,慢慢的变形,头尾缩小、消失,?身躯线条逐渐地转为几何图形;(2)庙底沟型彩陶鸟的抽象化:一只丰腴的鸟逐渐变细,最后成为两条线,?一边一个圆点的抽象图案;(图

(3)马家窑型彩陶蛙的抽象化:一只完整的蛙变为只剩头部,身体完全几何曲线化,到只剩双眼,到双眼分开成为曲线中两个多圈圆形;(4)半山型彩陶人形的抽象化:一个有头和四肢的人形,?一种变化为头部消失,只剩四肢,最后四肢完全变成大的折线,另一种变化是头部增大,变成圆圈形,?四肢慢慢分离,转为相连的折线或不相连的折线; ?(5)庙底沟型彩陶植物纹的抽象化:从规则的植物花瓣到花瓣以各种形状弯曲,弯为各种似花非花的几何图案??学者们在对某一确定物(如人、蛙、植物)抽象化的举例中,有些分岐,一种图案,甲认为是人形,乙认定为蛙形,另一种图案,丙说是植物纹,丁却说是鸟纹,但无论有怎样技术上的分岐,有两种共识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一是对抽象化的共认,二是对重要图案的共认。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总结: 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课后作业: 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 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第三篇: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学设计

冕宁中学 姚翥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是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一年级第一期第九课的《中古古代绘画欣赏》中的教学内容。本课为欣赏内容,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易懂,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准备的欣赏作品图片清晰。本次教学要把握住中国花鸟画的特点,注重学生对古代花鸟画的认识、体验等心理活动。

美术课强调的是视觉的感受,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作品。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古代绘画的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应该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学会欣赏。

二、教学目标

现行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开设了中国花鸟画的欣赏课,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花鸟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现。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意义重大,作为国人对自身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高中阶段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融入到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中。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着重描绘动植物的生命力以及趣味性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要学生理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五、教学准备

中国古代花鸟画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中描绘的动植物与现实生活中的动植物有何区别?”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基础是对物写生(对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再在其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

二、什么是中古古代花鸟画,看图片归纳终结,中古古代花鸟画是以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的一个传统绘画种类。

三、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重难点

以梅兰竹菊君子四友发问,要求学生回答为何这些动植物会成为古代无数画家毕生专画的题材,代代相传,乐此不疲?为何观画者也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发现中古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便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人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自然之中某些动植物与人情感的联系,给予艺术的加工,赋予其生命,使观者一看便能引起巨大的精神共鸣。梅花迎风傲雪,“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意象深刻。兰花蕙草幽香,清静自然。竹子枝杆挺拔,修长青翠,凌霜傲雨。菊花秋天盛开,不与他人争艳斗美。他们都与君子的品性有着某种意象的精神联系,历代文人画家无不喜爱之极并将其称为“君子四友”。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紫藤的清雅灵动,松树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葱茏傲碧苍,造化之中每种生命都与人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造就了花鸟画抒情言志的独特特点。观八大山人的鸟鱼虫兽残荷枯叶,尽是“白眼”之态,当他过着国破家亡,削发为僧,云游四海的生活时,“白眼” 之态却又是他心话的真实体现。

四、带引同学们走进观影绚丽的中古古代花鸟画世界之中,欣赏课件中准备的历代花鸟画作品。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对学科兴趣的挖掘。随着学生知识水品的增长,他们的审美认知结构也有很大的变化,作为美术老师有责任在树立正确审美观上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以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为主。我们作为现阶段的美术教师,应该多积极的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本,研究学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于平时的教学中。

第四篇: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绘画欣赏)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听琵琶演奏第二段:观舞第三段:宴毕休息第四段:听笛子合奏第五段:送客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第五篇: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中的《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是对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雕塑时代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中国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雕塑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雕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

•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雕塑?

• 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 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入题)平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2、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

(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师言:了解了雕塑的表现形式,那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雕塑。

⑴教师板书:概术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

(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

①说 一说:

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

(二)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甘肃敦煌石窟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六、教师课后总述: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

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4、课后探究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击鼓说唱》《昭陵六陵》的相关资料,概其艺术特点。

下载【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陶器欣赏_美术_初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陶器欣赏_美术_初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 花 卉 装 饰 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

    陶器教学教案

    第一讲 陶器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反思 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张巍峨 在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备课中,我反复研读“课标”及“考......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通 形 象 计卡 设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甚至很多成年人也是对卡通情有独钟。“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2

    课题: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科目 初中美术 教学对象 初中生 课时 2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一、研究主题: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 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跳跃性的诗歌,需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去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乌,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金谷园......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目标的设定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八个字既是诗歌欣赏的目标,也是诗歌形象鉴赏的方法之一,是考纲“感......